农作物害虫小麦害虫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麦蚜类: 广布全国麦区,但常以黄河流域和西北一带大发生的频率 比较高,尤以干旱年份和地区发生重。当蚜虫猖獗时,小麦病毒病也伴 随流行,损失更重。
4.蝗虫类:包括飞蝗和其它多种蝗虫,广布淮河流域的旱作区。
5.小麦吸浆虫:曾是我国长江和黄河流域的主产麦区的毁灭性害虫。80 年代以来在全国有回升的趋势,为害严重。是主要的防治目标之一。
麦蚜
一、我省麦田优势种
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麦禾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麦蚜俗称:油汗、腻虫、麦蚰,均属同翅目、蚜科。
二、分布与为害
1. 分布 麦蚜的分布范围很广,遍布世界各产麦国。在国内 除无网长管蚜主要分布在华北外,其他三种各麦区普遍 发生。但不同地区发生数量不一样。在东北、华北主要 以二叉蚜为害成灾;黄河流域以三种混合为害,淮河流 域及其以南地区,则以长管蚜和缢管蚜发生数量最多。
农作物害虫小麦害虫优秀课件
知识目标: 1 了解小麦害虫的种类和发生趋势
2 掌握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能力目标:
1 能正确识别主要害虫并制定防治意见
小麦害虫概说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全国 小麦种植面积为2200万公顷(占粮食作物面积的25%左右)。
为害小麦的害虫(包括螨类)达237种,分属11目57科。 其中取食茎叶种子的87种,刺吸、锉吸的82种,地下害虫55 种。
❖ 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终年在禾本科植物上繁殖生活。以 成蚜、若蚜或卵在麦苗或禾本科杂草上,主要在其基部土 缝内越冬。遇天暖,仍能取食为害。小麦成熟后,飞离麦 田,迁至其它禾本科植物上继续为害,并在其上或自生麦 苗上越夏。
❖ 在南方,禾谷缢管蚜为异寄主全周期型。春、夏两季均在 禾本科植物上生活和繁殖。秋末,可在蔷薇科植物产生性 蚜交配产卵越冬。在温暖南方,可以胎生雌蚜的成、若蚜 越冬。
为害习性和部位
❖ 二叉蚜喜干旱、畏光照、不耐氮素肥料,故发生在瘠薄麦 田和麦株下部及叶片背面,喜集中在苗期阶段为害。
分布广泛,为害严重的小麦害虫有:麦蚜、地下害虫(蝼 蛄、蛴螬、金针虫等)、麦螨、粘虫、吸浆虫等。
麦田害虫种群 1、地下害虫:蝼蛄、蛴螬、金针虫 2、蛀茎类:麦杆蝇、麦茎蜂 3、刺吸茎、叶汁液:麦蚜(三种)害螨 4、食叶潜叶类:粘虫、麦叶蜂、潜叶蝇 5、取食吸食麦粒汁液:棉铃虫、吸浆虫、 6、灰飞虱、麦蚜传播:小麦丛矮病,黄矮病
优势种:三种地下害虫、小麦吸浆虫(局部)、麦蚜、麦蜘蛛、 粘虫( 轻度回升)
麦蚜麦螨吸浆虫, 地虫粘虫麦叶蜂。 发生规律要记清, 综合治理贯始终。
1.地下害虫:特别是蛴螬、蝼蛄、金针虫是我国小麦产区发生普遍的苗 期害虫,是造成小麦苗期缺苗断垄的主要原因之一。
2.粘虫:是全国分布最广的禾谷类作物害虫,每当猖獗发生的年份,冬、 春小麦受到严重为害。
12月份中旬随着湿度的降低,田间数量下降大部分转 到麦茎基部根际为害。晴日中午仍可活动为害。
次年3月,小麦返青,蚜量回升。但是由于气温低, 数量上升缓慢,到3月中旬以后气温升高小麦拔节,数量 增长快,直至4月中、下旬小麦近孕穗时,蚜量达全年最 高峰,且一直维持到5月上、中旬。
此时正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损失严重。此时种 群数量,以长管、缢管蚜数量最多,二叉蚜数量最少。
三、形态特征
麦二叉蚜
前翅中脉二叉
麦长管蚜
褐 斑
褐 斑
禾缢管蚜
腹管端部缢缩如瓶颈状, 腹部后方有红色晕斑。
有翅长管蚜
禾谷缢管蚜
无翅长管蚜
四、生活史及习性
麦蚜的生活周期,可分为不全周期和全生活周期。四 种麦蚜在温暖地区皆表现为不全周期型,在北方寒冷地区 则表现为全生活周期型。每年发生代数,因地而异,发生 10余代至30代不等。
6.麦杆蝇:在黄河流域以北直达新疆,麦杆ຫໍສະໝຸດ Baidu发生较普遍,但常以内蒙、 河北和山西北部等春麦区受害最重。
7.麦蜘蛛:除华南以外,我国大部分麦区都有发生。但以黄河流域冬麦 区发生次数较多。
除上述种类之外,有些种类如麦茎蜂仅在局部地区发生,造成较大的损 失。
麦
麦
小
杆 蝇
杆 蝇
麦 黑 潜
蝇
小 麦 潜 叶 蝇
麦
麦
茎
茎
蜂
蜂
幼
虫
小麦吸浆虫
粘虫
不同生育期为害特点:
1、苗期:(出苗——冻前分蘖) 麦蚜:(缢管蚜、二叉蚜)土蝗类(只见害状不见虫), 地下害虫(蝼蛄、蛴螬、金针虫、) 其中,麦蚜在早播、干旱的向阳田块发生重,甚至能造
成死苗;近年来细胸金针虫发生重;土蝗在山坡丘陵地发 生较严重。另外苗期灰飞虱传播丛矮病,蚜虫传播黄矮病 。
种群动态规律 我省三种蚜虫发生十多代或二十多代以上,以无翅的成,
若蚜在麦田越冬:一年有两个高峰: 11月份——12月份初 分蘖时传病高峰 4月份——5月上、中(抽穗——灌浆)
抽穗灌浆达全年最高峰 其特点:数量多,且集中在麦株 上部及穗部为害,为害大,损失重。
一般的小麦播种出苗后,二叉蚜和长管蚜首先迁入麦 田,禾缢管蚜也相继迁入,在11月中——12月初,三种蚜 虫达到年前小高峰,各种蚜虫比例因年份不同而有差异。 但此期对小麦影响不大,只是在山区、丘陵灌溉条件差的 地区有时可造成死苗。在黄矮病流行区造成流行也要注意 防治。
2、返青拔节期: 除麦蚜继续为害外,先后有麦长、麦圆两种蜘蛛、
麦叶蜂、粘虫、灰飞虱等,除飞虱外均能造成不同程度 的为害。但灰飞虱的传毒也已经造成了生产上的一大问 题。
3、穗期: 除蚜虫(以长管蚜为主)继续为害外,主要有吸浆
虫(已成为主要回升害虫,须严密注视)粘虫、麦穗夜 蛾、麦蛾、棉铃虫。其中粘虫、蚜虫、吸浆虫能造成不 同的为害,对产量影响很大。
2. 为害 三种蚜虫均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汁液,致使小麦叶 片变黄,生长缓慢, 冬前不起死苗,穗期影响千粒重 ,产量降低。 三种蚜虫中以二叉蚜对小麦的毒害能力最强(二叉 >长管蚜>禾谷缢管蚜)。
小麦蚜虫除直接为害外 ,还能传播小麦黄矮病,其 中以二叉蚜传毒能力最强, 一般在病株吸食30分钟即可 带毒,经24小时后即可传毒 ,在健株上吸食十分钟即可 把毒传入。 传播黄矮病的能力: 二叉蚜最强>长管蚜>禾谷缢 管蚜最弱。
4.蝗虫类:包括飞蝗和其它多种蝗虫,广布淮河流域的旱作区。
5.小麦吸浆虫:曾是我国长江和黄河流域的主产麦区的毁灭性害虫。80 年代以来在全国有回升的趋势,为害严重。是主要的防治目标之一。
麦蚜
一、我省麦田优势种
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麦禾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麦蚜俗称:油汗、腻虫、麦蚰,均属同翅目、蚜科。
二、分布与为害
1. 分布 麦蚜的分布范围很广,遍布世界各产麦国。在国内 除无网长管蚜主要分布在华北外,其他三种各麦区普遍 发生。但不同地区发生数量不一样。在东北、华北主要 以二叉蚜为害成灾;黄河流域以三种混合为害,淮河流 域及其以南地区,则以长管蚜和缢管蚜发生数量最多。
农作物害虫小麦害虫优秀课件
知识目标: 1 了解小麦害虫的种类和发生趋势
2 掌握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能力目标:
1 能正确识别主要害虫并制定防治意见
小麦害虫概说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全国 小麦种植面积为2200万公顷(占粮食作物面积的25%左右)。
为害小麦的害虫(包括螨类)达237种,分属11目57科。 其中取食茎叶种子的87种,刺吸、锉吸的82种,地下害虫55 种。
❖ 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终年在禾本科植物上繁殖生活。以 成蚜、若蚜或卵在麦苗或禾本科杂草上,主要在其基部土 缝内越冬。遇天暖,仍能取食为害。小麦成熟后,飞离麦 田,迁至其它禾本科植物上继续为害,并在其上或自生麦 苗上越夏。
❖ 在南方,禾谷缢管蚜为异寄主全周期型。春、夏两季均在 禾本科植物上生活和繁殖。秋末,可在蔷薇科植物产生性 蚜交配产卵越冬。在温暖南方,可以胎生雌蚜的成、若蚜 越冬。
为害习性和部位
❖ 二叉蚜喜干旱、畏光照、不耐氮素肥料,故发生在瘠薄麦 田和麦株下部及叶片背面,喜集中在苗期阶段为害。
分布广泛,为害严重的小麦害虫有:麦蚜、地下害虫(蝼 蛄、蛴螬、金针虫等)、麦螨、粘虫、吸浆虫等。
麦田害虫种群 1、地下害虫:蝼蛄、蛴螬、金针虫 2、蛀茎类:麦杆蝇、麦茎蜂 3、刺吸茎、叶汁液:麦蚜(三种)害螨 4、食叶潜叶类:粘虫、麦叶蜂、潜叶蝇 5、取食吸食麦粒汁液:棉铃虫、吸浆虫、 6、灰飞虱、麦蚜传播:小麦丛矮病,黄矮病
优势种:三种地下害虫、小麦吸浆虫(局部)、麦蚜、麦蜘蛛、 粘虫( 轻度回升)
麦蚜麦螨吸浆虫, 地虫粘虫麦叶蜂。 发生规律要记清, 综合治理贯始终。
1.地下害虫:特别是蛴螬、蝼蛄、金针虫是我国小麦产区发生普遍的苗 期害虫,是造成小麦苗期缺苗断垄的主要原因之一。
2.粘虫:是全国分布最广的禾谷类作物害虫,每当猖獗发生的年份,冬、 春小麦受到严重为害。
12月份中旬随着湿度的降低,田间数量下降大部分转 到麦茎基部根际为害。晴日中午仍可活动为害。
次年3月,小麦返青,蚜量回升。但是由于气温低, 数量上升缓慢,到3月中旬以后气温升高小麦拔节,数量 增长快,直至4月中、下旬小麦近孕穗时,蚜量达全年最 高峰,且一直维持到5月上、中旬。
此时正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损失严重。此时种 群数量,以长管、缢管蚜数量最多,二叉蚜数量最少。
三、形态特征
麦二叉蚜
前翅中脉二叉
麦长管蚜
褐 斑
褐 斑
禾缢管蚜
腹管端部缢缩如瓶颈状, 腹部后方有红色晕斑。
有翅长管蚜
禾谷缢管蚜
无翅长管蚜
四、生活史及习性
麦蚜的生活周期,可分为不全周期和全生活周期。四 种麦蚜在温暖地区皆表现为不全周期型,在北方寒冷地区 则表现为全生活周期型。每年发生代数,因地而异,发生 10余代至30代不等。
6.麦杆蝇:在黄河流域以北直达新疆,麦杆ຫໍສະໝຸດ Baidu发生较普遍,但常以内蒙、 河北和山西北部等春麦区受害最重。
7.麦蜘蛛:除华南以外,我国大部分麦区都有发生。但以黄河流域冬麦 区发生次数较多。
除上述种类之外,有些种类如麦茎蜂仅在局部地区发生,造成较大的损 失。
麦
麦
小
杆 蝇
杆 蝇
麦 黑 潜
蝇
小 麦 潜 叶 蝇
麦
麦
茎
茎
蜂
蜂
幼
虫
小麦吸浆虫
粘虫
不同生育期为害特点:
1、苗期:(出苗——冻前分蘖) 麦蚜:(缢管蚜、二叉蚜)土蝗类(只见害状不见虫), 地下害虫(蝼蛄、蛴螬、金针虫、) 其中,麦蚜在早播、干旱的向阳田块发生重,甚至能造
成死苗;近年来细胸金针虫发生重;土蝗在山坡丘陵地发 生较严重。另外苗期灰飞虱传播丛矮病,蚜虫传播黄矮病 。
种群动态规律 我省三种蚜虫发生十多代或二十多代以上,以无翅的成,
若蚜在麦田越冬:一年有两个高峰: 11月份——12月份初 分蘖时传病高峰 4月份——5月上、中(抽穗——灌浆)
抽穗灌浆达全年最高峰 其特点:数量多,且集中在麦株 上部及穗部为害,为害大,损失重。
一般的小麦播种出苗后,二叉蚜和长管蚜首先迁入麦 田,禾缢管蚜也相继迁入,在11月中——12月初,三种蚜 虫达到年前小高峰,各种蚜虫比例因年份不同而有差异。 但此期对小麦影响不大,只是在山区、丘陵灌溉条件差的 地区有时可造成死苗。在黄矮病流行区造成流行也要注意 防治。
2、返青拔节期: 除麦蚜继续为害外,先后有麦长、麦圆两种蜘蛛、
麦叶蜂、粘虫、灰飞虱等,除飞虱外均能造成不同程度 的为害。但灰飞虱的传毒也已经造成了生产上的一大问 题。
3、穗期: 除蚜虫(以长管蚜为主)继续为害外,主要有吸浆
虫(已成为主要回升害虫,须严密注视)粘虫、麦穗夜 蛾、麦蛾、棉铃虫。其中粘虫、蚜虫、吸浆虫能造成不 同的为害,对产量影响很大。
2. 为害 三种蚜虫均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汁液,致使小麦叶 片变黄,生长缓慢, 冬前不起死苗,穗期影响千粒重 ,产量降低。 三种蚜虫中以二叉蚜对小麦的毒害能力最强(二叉 >长管蚜>禾谷缢管蚜)。
小麦蚜虫除直接为害外 ,还能传播小麦黄矮病,其 中以二叉蚜传毒能力最强, 一般在病株吸食30分钟即可 带毒,经24小时后即可传毒 ,在健株上吸食十分钟即可 把毒传入。 传播黄矮病的能力: 二叉蚜最强>长管蚜>禾谷缢 管蚜最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