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论治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谈糖尿病从肝论治的临床体会
氧血 症 、 高碳 酸 血症 和( 酸 中毒 , 主 动脉 、 动 脉体 内的化 异位 激动 和交感 神 经 激活 也 能获 得改 善 。 或) 刺激 颈 3 . 术治疗: OA 4手 对 S S患 者 准 确 评 价 上 呼 吸道 阻 塞 部 位 , 取 采 学 感 受器 , 响脑 干心 血 管 中枢 , 引起 自主神 经 系统失 衡 。 影 从而 29 .炎症 因素:S S患 者血 浆 肿瘤 坏 死 因子 f 自介 素 6 白介 素 个 体 化 手 术 方 案 。 OA t . 、 、 中度 患 者 和腭 后 狭 窄者 可 行 悬 雍 垂腭 咽成 形 l 、 应蛋 白、 性 氧簇 及黏 附 分子 水 平显 著增 高 。 系统 及 呼 术 ( P P, 术式 是治 疗 O A 应 用 最 广 泛 、 有 效 的一 类 手 术 B c反 活 UP) 该 SS 最 吸 道炎 症参 与 O A S S患 者 白天 的 嗜 睡及 心血 管并 发 症 和 代谢 综 方 法 。 颌 手 术 通 过 下颌 骨延 长 、 移 等方 式 , 正 因小 颌 畸形 正 前 矫 合 征 的发展 。T Fc拮抗 药 能显 著改 善 白天 的 嗜睡症 状 。 N 2t 舌 后 坠 等 口腔 颌 面 部 畸 形 所 致 的 口咽 、 喉 咽 腔 狭 窄 引 起 的
聚集 指数 增 加, 使全 血黏 度 显 著升 高 , 血流 缓 慢, 加 心脏 前 后 有 效 的方 法 。 P P治 疗对 于部分 O A 致 增 CA S S患者 的 心律 失 常是有 效 负荷 , 时低 氧血 症 可引 起 小血 管 收缩 , 流 速度 进 一步 减 慢, 同 血 造 的 。 在对 O A 合 并 频 发室 性 期前 收缩 患者 5例采 用 C A SS P P治疗
于志强教授从肝论治糖尿病经验
于志强教授从肝论治糖尿病经验摘要】我的导师于志强教授根据从医三十余年的研究,认为糖尿病与肝的关系密切,病机为肝失疏泄,肝郁化火,影响肺、胃、肾而产生三消,治疗上提出“从肝论治”,根据症型分为四型,分别治疗,取得很好疗效,为大家开拓思路。
【关键词】于志强从肝论治糖尿病于志强教授,男,63岁,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系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从医三十多年来,精读经典,勤于临床,善取各家之长,勇于创新,尤其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及中医内科疑难杂症,疗效显著。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之范畴,根据本病三多症状的孰轻孰重分为上、中、下三消。
传统的观点认为其发病机理为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主张上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肾,从肺、胃、肾三消论治。
导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许多2型糖尿病的患者或糖尿病的早期患者的临床表现无典型的三多症状,追溯其病史,多数患者有情志内伤的病史。
因此,导师遵经立旨,在结合临床的基础上,提倡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提出糖尿病“从肝论治”新思路,用之于临床,分为四法辩证治疗,收到满意的疗效。
一理论依据在《内经》中就谈到过消渴发病与肝有关。
《灵枢•本脏篇》云:“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
”情志不遂,气机郁结,血脉不畅,郁而化热,而为消渴,《灵枢•五变篇》曰:“怒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髋髀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
”而后刘河间在《三消论》中云:“消渴者,…耗乱精神,过违其度,而燥热郁盛之所成也。
此乃五志过极,皆从火化,热盛伤阴,至今消渴。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云:“心境愁郁,内火自然,乃消渴大病。
”也认为明确指明与情志因素有关。
清•黄坤载在《素灵微蕴•消渴解》中云:“消渴之病,则独责肝木而不责肺金。
”清•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云:“消渴病,足厥阴之病也,厥阴肝木与少阴相火为表里,…凡木之性,专欲疏泄,…则相火失其蜇藏。
肝失疏泄与糖尿病的相关性探讨
肝失疏泄与糖尿病的相关性探讨何雷;唐雪梅【摘要】肝主疏泄是古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总结而得出的理论,对于临床治疗疾病有指导作用,尤其是在指导认识和治疗糖尿病方面,颇为重要。
肝主疏泄之情志调节、脾胃运化、津血运行与糖尿病有密切关系,糖尿病的基本病机可以高度概括为肝失疏泄。
近年来,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发现,用疏肝、清肝、养肝之法治疗糖尿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分析此三种治法的实质是调肝,调理肝的疏泄功能才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大法。
【期刊名称】《环球中医药》【年(卷),期】2016(009)004【总页数】3页(P438-440)【关键词】肝;疏泄;功能;消渴【作者】何雷;唐雪梅【作者单位】210023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10023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疏泄”一词首见于《素问·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土疏泄,苍气达,阳布和美,阴气乃随,生气淳化,万物以荣”[1]436,意为土欲疏通,须得木气条达以制化。
朱丹溪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2]中云:“司疏泄者肝也”,明代薛立斋在《内科摘要》[3]中表述并肯定了“肝主疏泄”的功能。
自此以后,肝主疏泄逐渐成为医家公认的理论。
疏,即疏导、疏散;泄,有发泄、发散之义。
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畅人体气机,使其通散而不郁滞的作用。
人体气机的运动形式主要表现为升降出入,只有升降到位,出入有序,才能使机体的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维持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保证机体的健康。
肝的疏泄功能,对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的协调平衡具有重要作用,是维持机体各部功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
周学海在《读医随笔》[4]中言:“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籍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通畅而不病。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全身气机畅达,血气冲和,脏腑、经络、官窍等各部的机能协调,故而百病不生。
可见肝的疏泄功能对维持生命活动正常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从肝论治的机理探讨
主要应 当从脏腑 整体 出发 , 标本兼顾 , 正以补肝益 。 扶 肾健脾 、 强壮 筋骨为主 , 祛邪 以行 气活血化 瘀 、 筋活络或祛风 舒
除湿、 散寒止痛 为主 。
关键词 薛己; 体 类要) 骨关节炎, ) ; 膝
中图分类号 :6 4 3 R 8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4 6 5 (0 9 0- 0 4 0 1 0- 8 2 2 0) 4 01 - 2
糖尿病; 勃起功 能障碍 ; 从肝论 治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0 4 6 5 (0 9 0— 0 0 1 0 - 8 2 2 0 ) 4 0 1- 2 3
关 系 , 肝论 治 本 病 疗 效肯 定 。 从 Fra bibliotek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6 8 9 R 9 .
勃起功能障碍 (D 是指不能达到或维持足 以进行满意 E) 性交 的勃起 , 是糖尿 病 (M 常见 的慢性 并发症 。有研 ] D) 发现 D M患者 E D的发病率 比非 D M人群 高 3倍 。但在 临床 上糖尿病 人的并发症 中, 性功 能障碍 并未得到应有 的重视 和治疗 , 严重 影响了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近 年来, 现代医 学对糖尿病性勃起 功能障碍 (M D 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 DE) 深入 , 然而在 治疗方面并未体现 D M在 E D患者 中的特殊性 。 中医治病求本 , 重视整体 观念和 辨证论 治 , 临床 上 治疗 在 DE M D有之与西医不 同的理念与方法 。现主要从 中医‘ ” ‘ 的 肝 功能与 D E M D发病的关系 , 探讨 DE M D从肝论治的机理 。
/ … … 一 … … 一 … … 一… ’
研 究 生 论 坛
从《 正体娄要》 探讨膝骨性关节炎的脏腑内治思路
历代医家对糖尿病中医病机的认识
历代医家对糖尿病中医病机的认识作者:端木晶黄树明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41期摘要:糖尿病越来越呈现普遍和低龄化的趋势,我国已经俨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糖尿病大国。
从古至今,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对糖尿病的病机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本文结合古代医家和现代医家对糖尿病病机的认识做一综述,研究中医对糖尿病病机认识的进展情况。
关键词:糖尿病;消渴;中医病机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相当于中医之消渴病,是一种以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临床上大多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亦有患者出现皮肤干燥、大便干结、小便混浊,或如脂膏等症。
消渴病日久不愈,常可并发多种兼症,如痈疽、眼疾、劳咳等。
在我国糖尿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为主体。
2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故又名成人发病型糖尿病。
一、古代医家对糖尿病的病机认识中医学对消渴的认识较早,且论述甚详。
《黄帝内经》对消渴的认识,是后世消渴理论发展的渊源。
消渴之病名,首载于《素问·奇病论篇》,谓:“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素间·气厥论篇》:“肺消者饮一溲二”;“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人。
”《灵枢·师传》:“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
”其所描述的症状与糖尿病患者多饮、多食、多尿、形瘦等症状相吻合。
总之,《黄帝内经》所记载消渴的相关论述,对现代临床颇有参考价值。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认为胃热肾虚是消渴的主要机制,首创白虎加人参汤、肾气丸等方剂,至今仍为后世医家所推崇。
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消渴病诸候》中将消渴分为消渴候、渴病候、大渴后虚发候等八种证候类型。
金元时期,刘完素提倡的三消燥热学说,经朱丹溪的充实与发展,形成了一套以养阴为主的消渴治疗体系。
明代医家赵献可主张三消肾虚学说,提倡治三消当以治肾为本。
糖尿病从肝胆论治成功经验处方 糖尿病能治好吗
糖尿病从肝胆论治成功经验处方消渴,传统中医认为多属阴阳两虚,所用药物多为黄芪、山药、天花粉、生石膏、熟地黄、山茱萸等。
然以之治疗伴有口苦胁痛、烦躁便干、舌红苔黄脉弦等湿热证之消渴,往往效果不佳。
作者通过多年观察发现,此类患者乃因肝胆郁热,湿热熏蒸而成。
故而拟方茵陈蒿汤加味治之。
消渴虽与黄疸症状不同,然其病因、病机相通。
加味茵陈蒿汤治疗糖尿病,不但取得了较好的降糖效果,而且因具有较强的调脂作用,同时起到了很好地降低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提示茵陈蒿汤是治疗消渴及其并发症一个有效的方剂。
由肝失舒畅导致机体“气化”不能行,该升不升,人体血糖等精微物质不能随气机升降输布周身,却郁滞于血中,而出现高血糖;或不该降者反降,使精微下泻,而出现尿糖,久之又可导致脂肪、蛋白质等其他精微物质的输布紊乱,进而使诸多并发症产生。
因此,疏肝理气之法应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本之法贯穿始终。
据此,作者拟定柴疏地黄饮为主进行治疗。
消渴,通常认为病机为阴虚,但作者发现80%以上患者在发病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忧郁悲哀,思虑过度。
故而认为肝郁气滞亦是基本病机之一,治疗上宜滋阴与疏肝并举。
以加味柴胡疏肝散治之,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
处方一:茵陈蒿汤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组成】茵陈20~30g,炒栀子5~10g,制大黄3~9g,薏苡仁30g,姜黄15g,丹参15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利胆通腑,清热止渴。
【临床运用】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临床治疗40例,显效16例,好转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
【经验心得】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传统中医认为多因肺胃阴虚热盛而致,继则脾胃气阴两伤,终则肝肾阴虚,阴损及阳,阴阳两虚;治疗多以清肺胃热、健运中焦、益气养阴、阴阳双补为主;所用药物多为黄芪、山药、天花粉、生石膏、熟地黄、山茱萸等。
然以之治疗伴有口苦胁痛、烦躁便干、舌红苔黄脉弦等湿热证之消渴,往往效果不佳。
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的变化,人们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糖尿病已日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越来越高的糖尿病发病率及其导致的并发症,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继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危害人们健康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
在此紧迫形势下,人类和疾病的斗争并未停顿,糖尿病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不断有新的防治策略和方法应用于临床,人类最终根治糖尿病并非遥不可及。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药物治疗,细胞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系由多种不同的病因造成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发生持续性高血糖。
病后倘若得不到有效控制,随病程延长可出现广泛微血管、大血管病变引起系统性损害累及眼、肾、神经、心血管等组织,最终出现这些脏器功能缺陷和衰竭。
病情严重或应激状态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等急性代谢紊乱。
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因为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由自身免疫损伤引起,多数年龄较轻。
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阻抗作用和分泌缺乏所引起,还有特异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
1.糖尿病的发病机制1.1 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一种特异性针对胰岛B细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对其亚型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的研究进展很快,LADA与经典的1型糖尿病的自身免疫发病机制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胰岛细胞所受免疫损害呈缓慢性。
LADA 主要具有成年起病、病程进展缓慢且有胰岛自身免疫破坏的证据(如一种或多种胰岛自身抗体阳性)3个特征。
文献报道多倾向把有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或血胰岛细胞抗体(ICA) 等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的成人起病的 2型糖尿病称为LADA。
LADA患者临床异质性明显,根据 GAD—Ab的滴度不同,LADA又可以分成不同的亚型,有研究发现以GAD—Ab滴度 O.5或 O.1分界均体现明显不同的临床特点,表明LADA甚至糖尿病是一个连续的疾病谱,在 1型和 2型糖尿病之间可有 1.2型、1.5型、1.7型及 1.8型等过渡类型,LADA总体上可称为 1.5型。
扶脾理肝法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理论探讨
扶脾理肝法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理论探讨唐咸玉;谢雯雯;何柳;孙璐【摘要】2型糖尿病(T2DM)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流行性疾病.肥胖T2DM以"脾虚湿滞"体质为先导,进而由于情志、饮食、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导致化为膏浊潴留体内,在脾胃中焦不利、肝气疏泄失常的情况下,形成血凝、热郁、痰阻、湿停等病理产物.我们认为脾虚湿滞是肥胖T2DM患者的体质基础和核心病机,气机不畅是其重要发病条件.临床辨治肥胖T2DM责之于脾肝二脏,从本虚及气机不畅入手,运用"扶脾理肝"法治疗肥胖T2DM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强调健脾、运脾、醒脾等扶脾治本之法在肥胖T2DM的核心作用;疏肝、清肝、养肝等理肝之法是使气机调畅、邪有去路的重要手段.【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5(021)011【总页数】3页(P1365-1366,1395)【关键词】肥胖2型糖尿病;扶脾;理肝;中医药疗法【作者】唐咸玉;谢雯雯;何柳;孙璐【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医院,广州 510105;广东省中医院,广州 510105;广东省中医院,广州 510105;广东省中医院,广州 5101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 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率近年呈快速递增趋势,而大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超重或肥胖。
与此同时,中医治疗T2DM的临床实践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病机研究、证候研究[1-2]以及临床治疗总结[3]等报道均已显示,传统单一的“阴虚燥热”理论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肥胖T2DM这一类患者的辨证论治。
近年来,“脾虚致消”、“肝郁致消”学说得到广泛认同,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并探讨临床应用“扶脾理肝法”治疗肥胖T2DM,现总结如下。
临床所见,肥胖T2DM患者临床上“三多一少”症状并不典型,多表现为倦怠乏力、气短、不耐劳作,面色无华、虚胖体弱、心悸气短、脉沉细无力等,虽口渴但无舌红少津,反多舌淡齿痕、苔滑之象。
徐远教授从肝论治糖尿病临证经验
徐远教授从肝论治糖尿病临证经验发布时间:2021-09-08T09:10:34.85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5月10期作者:晏铭洋徐远[导读]晏铭洋1 徐远2(1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2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糖尿病科;北京100029)【摘要】在跟师过程中,徐远老师擅用中西医优势互补诊治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尤其中医诊治糖尿病方面,重视肝脾的脏腑辩证和气血津液论治。
强调肝常旺、脾常虚,调肝健脾,调肝和胃,重视顾护肝阴、肝血,柔肝疏肝,而且全程注重理气活血通络。
【关键词】糖尿病,从肝论治,调肝健脾,调肝和胃,柔肝,通络。
恩师徐远为国医名师印会河的学术传承人,中日医院中医糖尿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临证经验丰富,广受患者、同行和学生的好评,而本人借由“双百工程”之机,有了跟随徐师学习的机会。
跟师学习三载期间,以糖尿病患者及其相关并发症为多,因此在诊治这类患者方面也跟老师学到了一些她的思想经验。
糖尿病在中医辨病范畴可归为“消渴”,提及“消渴”,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主张从肺、胃、肾“三消”论治[1]。
但在当代社会背景下,人们普遍工作、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肝气郁结、郁热内生、肝郁脾虚、肝气犯胃等是临床多见证型,跟随徐师门诊也常见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多有不同程度的情绪失调史,或是发病后因情绪紧张、焦虑、抑郁等,血糖难以控制。
故徐师在诊治糖尿病时,一大特色是从肝论治糖尿病,注重调肝,而且,徐师的调肝并非简单的堆积一些舒肝理气之品,而是根据中医学中肝脏自身的生理特点及肝与其他脏腑的关系,辩证而调肝。
1.从肝论治糖尿病的理论源流。
从肝论治糖尿病(消渴)源远流长。
最早可追溯至《灵枢·本藏》中:“肝脆善病消瘅易伤”,这里的“肝脆”后世有很多解释,个人则觉得体现了肝血、肝阴易伤的特点;仲景师在《金匮要略》消渴病篇的首条即云“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此条置于消渴篇之首,消渴病之纲领,尤怡在《金匮要略心典》注解中有“夫厥阴风木之气,能生阳火而烁阴津,津虚火实,脏燥无液,求救于水,则为消渴”,即肝气郁结、化火伤津,而成消渴之病机;至明清及以后,对消渴的治疗原则及方药,有了更广泛深入的研究,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有“消渴者,足厥阴之病也……凡木之性,专欲疏泄,疏泄不遂,则相火失其蛰藏”,并在《素问微蕴·消渴解》提出:“消渴之病,则独责肝木,而不责肺金”的论治,强调肝主疏泄、肝气条达,郑钦安在《医学真传·三消症起于何因》中进一步说“消症生于厥阴风木主气,盖以厥阴下水而上火,风火相煽,故生消渴诸症”[2],也是主张肝失疏泄,肝火内生,火热伤津,而生消渴。
从肝论治糖尿病的病机与证治方药
从肝论治糖尿病的病机与证治方药肝与糖尿病的产生与发病密切相关,且其主兼证也同肝的病理改变有关联,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古今医家对糖尿病从肝论治的,供大家阅读查看。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的分泌不足和作用缺陷而导致[1].临床多表现为多食、多饮、多尿以及体重减轻。
据统计,糖尿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3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2].在中医方面,并无糖尿病的说法,可归于"消渴"的范畴,《黄帝内经》中已有记载。
历代医家多认为消渴的发病多与肺、胃、肾密切相关。
但随临床辅助检查的水平不断提高,大量无典型症状的早期患者也可被确诊,由于他们并无"三消"症状,甚至有人并无任何临床表现,因此笔者认为糖尿病的辨证并不能仅仅从传统"三消"入手,肝与糖尿病也有密切的联系,故临床应对糖尿病患者注重肝的检查与论治,现综述如下。
1古今医家对糖尿病从肝论治的概述肝与糖尿病的联系,自古代先贤便有论述记载,只是后人并未对其深入探究。
《灵枢·本脏》中指出:"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此为最早提出肝同消渴病有密切关系的古医文献。
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把消渴病列在厥阴病提纲中,指出:"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王焘《外台秘要》指出:"消渴病人,悲哀憔悴,伤也。
"意在强调精神因素可引发糖尿病,甚至会加重现有症状。
至金元时期,刘河间在《三消论》指出:"消渴者,……耗乱精神,过违其度,而燥热郁盛之所成也。
此乃五志过极,皆从火化热,热盛伤阴,致令消渴。
"意在指出五志过极、情志失调、化火阴伤为该病的主要病因病机。
陈修园指出,人体中肝火燔灼极至,肝火耗伤津液故为消渴。
丁甘仁意在心肝并提,《丁甘仁医案·消渴》指出:"心为君主之官,肝为将军之官,曲运劳乎心,谋虑劳乎肝,心肝之阴既伤,心肝之阳上亢,消灼胃阴……".当代许多医家也从肝病论治方面对消渴病有了深入研究[3].于峥等[4]认为,肝气郁结是导致消渴的主要原因,其治疗原则为疏肝解郁、调畅气机。
浅谈从肝脾肾论治2型糖尿病的体会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11卷第16期 -97-浅谈从肝脾肾论治2型糖尿病的体会Treating type 2 diabetes from liver, spleen and kidney苏国盈1王晓红1张晶1谢丽虹1徐晟1卓欣运2(1.无锡安国医院,江苏无锡,214000;2.上海建安集团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201800)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9)16-0097-证型:DGB【摘要】肝脾肾功能失调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最基本病机,从疏肝理气、健脾祛湿、补肾益精三脏同治的方法来治疗2型糖尿病,会取得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肝脾肾;中医辨证施治;体会【Abstract】The dysfunction of liver, spleen and kidney is the most basic pathogenesis of type 2 diabetes. Sanzang Tongzhi (三脏同治) on type 2 diabetes from Shugan Liqi (疏肝理气), Jianpi Qushi (健脾祛湿) and Bushen Yijing (补肾益精) shows a satisfactory effect.【Keywords】Type 2 diabetes; Liver, spleen and kidney;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Experience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9.16.037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
现代医学认为其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代谢紊乱,常易并发多种急、慢性合并症。
而中医学认为正气不足、五脏柔弱是2型糖尿病(消瘅、脾瘅)发病基础;长期饮食失节、多食少动、情志不遂、劳逸过度等是导致肝脾肾功能失调主要因素。
从肝论治消渴(糖尿病)的理论探讨
从肝论治消渴(糖尿病)的理论探讨从肝论治消渴(糖尿病)的理论探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99年第4期第5卷作者:王智明魏子孝单位:王智明(湖北省襄樊市中医院襄樊441000);魏子孝指导(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关键词:消渴病;肝;理论探讨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疾病,是多因子病,属中医“消渴”范畴。
中医现已突破了传统的三消分治及以肾为中心脏腑的论治框架,提出了许多新论。
笔者认为从肝论治消渴更能提高疗效,经研究而提出“以肝为中心调控脏腑气血津液”辨治消渴之论,以供同道参考。
1 以肝为中心辨治消渴的生理病理基础1.1 肝的生理与脏腑气血的关系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助脏腑气化,疏泄情志,藏血,调节气血津液的代谢。
肝在结构上与他脏相连,肝脉上肺,挟胃连心,在功能上还具有他脏的部分功能。
《血证论》说:“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则水谷乃化。
”说明肝具有脾胃的部分功能。
《内经》中“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绝”,说明肝具有肾的部分功能,此外肝肾同源,助肺主治节等都说明肝与其他脏腑组织关系密切。
清.周学海《读医随笔》说:“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
”可见肝为气化之本。
1.2 肝的病理与脏腑气血津液的关系肝病广泛,古人云:“肝为万病之贼。
”如肝火、肝风、肝阳等。
肝病极易影响他脏:如肝郁伤脾,肝火刑金,肝郁血瘀等。
反之,其他脏腑病变也可影响及肝。
如戴元礼《证治要决.伤食门》说:“人之饮食由咽而入肝,由肝而入脾,由脾而入胃,过食伤肝……。
”综上所述,肝在生理功能及组织结构上与其他脏腑组织气血津液密切相联;肝为气化之本,在病理上对其他脏腑组织气血津液有广泛的影响;“肝为万病之贼”,而消渴病就是一个涉及全身各脏腑组织的疾病。
因此,“以肝为中心调控脏腑气血津液”论治消渴,有其病理生理基础。
2 以肝为中心辨治消渴病因病机研究2.1 从肝论治消渴病源流2.1.1 源出于《内经》《灵枢.本脏》说:“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即言消渴与肝相关。
刍议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方案探究
刍议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方案探究糖尿病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
目前西医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研究透彻。
中医学将糖尿病归于“消渴”范畴,认为本病是一种虚实夹杂的复杂疾病,一般认为病因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但对于本病根源于何脏,发展于何脏,一直存在争议。
越来越多的医家对本病的发生发展、论治、方药提出了新观点、新认识,现笔者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1.1劳欲过度房事不节,劳伤过度,肾精耗损,肾水不足,虚火内生,消灼津液,久而发为消渴。
《济生方》载:“消渴之疾,皆起于肾,盛壮之时,不自保养,快情纵欲,饮酒无度……遂使肾水枯竭,心火燔炽,三焦猛热,五脏干燥,由是利生焉。
”不仅古人认为劳欲过度与消渴的发生有密切联系,今人对此观点依然很重视。
如张兆蓬等认为消渴发病主要责之于肾,并贯穿消渴病的始终。
劳欲过度,相火妄动,肾水耗伤,终致肺胃肾脏虚热俱现,发为消渴。
可见,消渴发病与房劳伤肾密切相关。
1.2饮食失节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嗜酒无度,火热内盛,致使三焦积热,津损液枯,发为消渴。
《备急千金要方》载:“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
”此外,饮食无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谷津液难于正常输布,反直趋而下化为小便,亦为消渴之因。
高玉芳认为很多2型糖尿病以肥胖为突出表现,其主因为脾虚湿盛,膏脂聚积。
嗜食辛辣滋腻,或损伤脾胃,失其转输,湿阻中焦,或气郁化火,或邪热内传胃腑,胃热炽盛,灼伤津液,阴虚燥热,发为消渴。
肖永华等通过对消渴病案病因分析,认为过食厚味是糖尿病前期的发病因素之一,也是糖尿病发病期最重要的病因,饮食因素贯穿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始终,故糖尿病的治疗应注意调节饮食。
1.3禀赋不足禀赋不足是消渴发病的体质因素。
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弱,元精亏损,气血虚弱,终至精血耗损、津液枯竭而发为消渴。
1.4情志不畅情志不畅,则肝失疏泄,畅达气机功能失常。
气郁化火,火热灼伤津液,郁热伤阴,影响肺胃肾的功能,最终消渴乃成。
肝源性糖尿病的中医辨治探讨
根据不同的症候 ,以证型原则分为如下四型: 1 肝部 型 症见情 绪低落,两胁胀痛 ,食欲 . 不振,[干多饮 , 7 1 舌红苔少 ,脉弦细 。一般为病程 较短或病较轻阶段 。此因肝郁气滞 ,肝胃不和 ,胃 纳脾运 失司 ,津液不能上受和洒 布;或 因肝部 日 久. 母病及子,心火漫散,肺阴亏损所致 。治宜疏 肝健脾 .清 心润肺 。以化肝煎合 沙参 麦冬 汤 :青 皮 、陈皮、栀 子、芍 药 、贝母 、沙参 、麦 冬、玉 竹 、天花粉 、 桑叶、白扁豆等组方。 2 肝火型 症 见面焦消瘦 ,易怒易恼 、口苦 ・ . 咽干,头晕 目眩 ,尿黄便 秘,舌红苔黄 ,脉 弦数。 或见形瘦如柴 ,腰膝酸软 ,五心烦热,舌 红苔剥 , 脉细无力。此五志化火 ,肝 旺灼津 ,实则 肝 胃火 亢,虚则相火旺盛。治以清肝降火为主。实则以龙 胆泻肝汤合清胃散化裁 :龙胆草、栀子 、柴胡 、生 地 、黄连 、黄芩 、丹皮 、生石膏 、知母等;虚则以 滋阴清肝汤加减 :熟地 、当归 、山萸肉、山药 、茯 苓 、白芍 、丹皮 、栀子 、 酸枣仁 、鳖甲、龟版、柴
不 和 ,津液不 布 ,消渴 乃成 。 分型 论治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总体应归属于 “ 消渴”范 畴,但在辨证 E 与上 、中、下三消和从肺 、胃、肾 三脏论 治 的传统 方法 应 有 所 不 同 。因其 病 机 在 肝 ,
故从 肝论 治才是 治本之 法 。 中医文 献 中少 有肝与 消渴病 联 系的论 述 ,因此
胡等。
阐明其病理是临床辨治的前提。中医认 为肺燥 、胃 热 、肾亏是糖尿病的原因所在 从整体观来看 ,肝 源性糖尿病的发生与此同理 , 但肺 胃肾之燥热却系 肝之疏泄功能失常所导致的。 《 伤寒论》中有 “ 厥 阴之为病 ,消渴……”的论述,即指 出了厥阴风术 ( )合 少 阳相 火 ( )上 冲可致 消渴 之理 。 肝 胆 肝病患者大多有肝气郁结的表现 ,如性格内向 偏执 ,易怒焦虑 此肝郁阳亢 ,日 久化火 ,木火刑 金,可致肺燥心热 ,上焦津枯而得消渴 ;肝郁则木 横犯土 , 致脾津不生,胃 燥遂成;肝肾同源,肝旺 津耗 ,子盗母气,肝 肾俱亏。肾水不足,则相火上 炎、 燥热消渴之症遂生。 “ 燥火 ”是消渴之病理所 在 ,然肝为阳脏 ,是阳邪产生之源。 《 王旭高医书 六种 ・ 西溪书屋夜话录》 中说 :“ 肝火燔灼 ,游行于 三焦 , 一身上下内外皆能为病 ,难以枚举 ……善饥 烦渴……” 杂病源流犀烛》亦指 出:“ ;《 消瘅 ,肝 心 肾之 经之 阴虚 而生 内热病 也 。… …必 以滋 阴平 肝 清热为主 ,宜生地黄饮子 ,玉泉丸” 。 如此所 说,中医对消渴的认 识其 实最注重 肾 脏 ,如 《 石室秘录》说:“ 消渴之症 ,虽分上中下 , 而肾虚以致渴 ,则无不同也。故治消渴之法 ,以治 肾为主 ,不必 问其上 中下三 消也 ” 。乙癸同源 ,治 肾即以治肝 肝为肾之子 ,肾亏而肝燥 ,肝燥则恶 急,另生燥火。因此推断 ,肝是消渴病理生理的基 础, 何况肝源性糖尿病与肝气 、肝火 、肝血 、肝瘀
【精品】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文献综述【摘要】:【关键词】: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摘要】:随着对糖尿病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加深了对胰岛B细胞生理学和胰岛素外周作用机制的了解,已研制出具有多种作用机制的新型抗糖尿病药物用于临床评价和治疗。
本文将降血糖药物研究进展按作用机制分别综述如下。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高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糖尿病可分为胰岛素依赖型(1型,即IDDM)和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即NIDDM),其中2型患者占糖尿病病例的80%以上。
目前,对于1型糖尿病的治疗,研究方向是开发给药方便、有效的胰岛素制剂及代用品。
而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传统的磺酰脲类和双胍类口服降糖药疗效有限,并且无法根本阻止胰岛13细胞的进一步坏死,导致胰岛素依赖。
随着对糖尿病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加深了对胰岛B细胞生理学和胰岛素外周作用机制的了解,已研制出具有多种作用机制的新型抗糖尿病药物用于临床评价和治疗.本文将降血糖药物研究进展按作用机制分别综述如下。
1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及其制剂胰岛素(insulin)是一种由两条多肽链组成的酸性蛋白质,A链含21个氨基酸残基,B链含30个氨基酸残基,A、B两链通过两个二硫键共价相联。
药用胰岛素多从猪、牛胰腺提取。
目前可通过DNA重组技术人工合成胰岛素,还可将猪胰岛素B链第30位的丙氨酸用苏氨酸替代而获得人胰岛素。
对于1型糖尿病一般采用运动饮食疗法和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的联合治疗。
科研人员在开发胰岛素类似物并寻找更方便的输药系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已有多种产品面市。
2型糖尿病从肝论治
过程 中起重要 作用 , 灵枢 ・ 《 五变 篇》 云 : “五脏 皆柔 弱 , 善病 消瘅 ” 历代 医家 亦认为 } 渴 本病 与肺 、 、 , 肖 胃 肾密切 相关 , 目前 但 1 中 医对 消 渴 ( 糖 尿 病 ) 认 识 2型 的 肖 症 甚 2型 糖 尿 病 属 于 祖 国 医 学 “ 渴 病 ” 范 畴 , 渴 是 以 多 饮 、 大 量 早 期 糖 尿 病 患 者 大多 无 典 型 的 “ 三 ? ” 状 , 至 无 任 何 临 消 的 消 其发病 机制除 了与肺 、 肾有关外 , 胃、 更多地则 与肝密切 多食 、 多尿 、 形体 消瘦 , 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祖国医学 床表现 , 相关 。 对 消 渴 的认 识 有 着 悠 久 的历 史 。 历代医家对 于肝 与消渴 ( 2型糖 尿病 ) 的关 系颇 有论 述 , 依 消渴病 的中医记 载始 见 于《 内经》 根据 发病 因素及 临床 表 ,
疾病 , 也带来沉重 的社会经济负担 。2型糖 尿病是糖尿 病人群 的 愈 的标 准 。 这些 均 可 间 接 地 判 断 出绝 大 部 分 史 料 记 载 的 消 渴 为
主体 , 占糖尿病患者的 9 %左右 , 患者 的激增 是造成 全世 界糖 2型 糖 尿 病 。 0 其 2型 的 尿 病 患 者 总 数 剧 增 的 主 要 原 因 。 目前 我 国 糖 尿 病 患 者 人 数 居 世 2 肝 与 消 渴 ( 糖 尿 病 ) 关 系 据《 内经》 对消 渴 的认 识 , 认为 五脏脏 真不 足在 消渴病 发病 界第二 , 且糖调节受损者大量 存在 , 预示糖 尿病 流行的趋 势仍在
”
・
… …
,
” 出嗔怒忧思极 易引起 气机逆乱 , 指 致使 气郁 化火戕 肝 , 灼 甘 美 而 多 肥 也 , 者 令 人 内热 , 者 令 人 中满 , 其 气 上 溢 转 为 消 肥 甘 故 即 隋 渴 …… ” 。此 对 消 渴 病 的病 因 、 机 有 了 明 确 的 论 述 。 《 匮 要 伤 津 液 而 成 消 渴 , 言 消 渴 与 肝 相 关 ; 唐 时 期 进 一 步 对 肝 与 消 病 金 略》3专列消渴篇 , j 对本病之 口渴 , 小便频 数予 以重 视 , 中述及 渴的关 系进 行 了探讨 , 焘 《 台秘要 》 : 消渴 病人 , 其 王 外 云 “ 悲哀 憔 伤也 。 强调精 神 因 素 不仅 可促 发 糖 尿病 , ” 还可 以使 症 状 加 “ 欲 饮 水 ” “ 人 苦 渴 ”、 小 便 利 数 ” 处 , 破 了 《 经 》 渴 、其 “ 多 突 内 重 悴 ,
从肝论治方药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从肝论治方药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作者:胡佳卉钱会南杨凤来源:《世界中医药》2020年第18期摘要目的:系統评价运用从肝论治理念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CNKI、SinoMed中从肝论治方药治疗T2DM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时限:建库至2020年4月28日)。
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偏倚风险评价;运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共纳入RCT 13个,患者1 275例。
Meta分析结果显示:从肝论治方药治疗T2DM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MD=-0.61,95%CI(-0.95,-0.27),P=0.000 5],空腹血糖(FBG)[MD=-0.90,95%CI=(-1.19,-0.61),P<0.000 01],改善体质量指数(BMI)[MD=-0.80,95%CI=(-1.29,-0.32),P=0.001],中医证候积分[MD=-3.29,95%CI=(-4.36,-2.22),P<0.000 01]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但2组在改善总胆固醇(TC)[MD=-0.22,95%CI=(-0.66,0.22),P=0.33]和三酰甘油(TG)[MD=-0.07,95%CI=(-0.39,0.26),P=0.68]及不良反应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当前证据提示从肝论治方药能有效降低HbA1c、FBG,改善BMI和中医证候积分,且安全性较好;然而因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情况,所得结论仍需更多质量高设计严谨的研究验证。
关键词 2型糖尿病;从肝论治;系统评价;Meta分析;有效性;安全性Abstract Objective: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prescription for the treatment from liver on type 2 diabetic mellitus(T2DM).Methods:Databases including 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WanFang,CNKI and SinoMed Data were searched by computer to collec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on the prescrip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T2DM(Time limit:from inception to April 28th 2020).A total of 2 researchers screened,extracted the literature,and assessed the risk of bias.And the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using software RevMan5.3.Results:A total of 13 RCTs involving 1275 patients wereadopted.The Meta-analysis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 prescription of the treatment from liver on T2DM group was better in reducing 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MD=-0.61,95%CI(-0.95,-0.27),P=0.000 5),fasting blood glucose(FBG)(MD=-0.90,95%CI=(-1.19,-0.61),P<0.00001),and improving body mass index(BMI)(MD=-0.80,95%CI=(-1.29,-0.32),P=0.001),and TCM syndrome scores(MD=-3.29,95% CI=(-4.36,-2.22),P<0.00001).However,total cholesterol(TC)(MD=-0.22,95% CI=(-0.66,0.22),P=0.33),triglycerides(TG)(MD=-0.07,95%CI=(-0.39,0.26),P=0.68)and adverse reactions.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Current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prescription and drugs from liver treatment could decrease HbA1c and FBG,improve BMI and TCM syndrome scores,with good safety.However,on account of the situation of the included studies(quantity and quality),more high quality studies and rigorous designed research are required to verify the above conclusions.Keywords Type 2 diabetic mellitus; Treatment from liver; Systematic review; Meta-analysis; Efficacy; Safety中图分类号:R255.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0.18.008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最新发布的数据[1]—中国现有1.164亿成年人罹患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至2045年,预计将达到1.472亿;其中95%以上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ic Mellitus,T2D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肝论治糖尿病的研究进展段颖指导:刘铜华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29)【关键词】从肝论治;糖尿病;综述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
《内经》认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五志过极,是消渴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其“三多”症状的主次,把本证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类。
对本病的病机认识大多认为与肺、脾、肾有关,治疗亦多责此三脏。
近年来许多人已突破了传统的三消分治的框架,提出了许多新论。
从肝论治糖尿病作为其中之一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作一小结。
1理论研究1.1病因病机王智明[1]等认为从肝论治消渴源出于《内经》。
七情不畅,或过食伤肝,致肝气郁结,气化不利,肺不布津,脾失“散精”,肾失封藏,而致消渴。
肝郁脾虚,脾不“散精”,津不上输于肺则肺燥口渴多饮,津不输于胃则胃燥消谷善饥,脾不升清,津液直注小肠渗入膀胱而多尿。
肝郁化火可上灼肺津,中劫胃液,下耗肾水则三消俱现。
肝郁化火伤阴,肝肾阴虚,阴液缺乏,燥热内生亦可见三消俱现。
消渴日久,阴损及阳,此时“三多”症不显,而见阳虚水停之象。
若肝失藏血之职,不能将瘀血化去而碍气载津上承即发为“血渴”。
周世英[2]认为,肝主疏泄而调情志,为人身气机升降之枢。
若肝失流泄,肝郁气滞,木郁化火,上则木火刑金,使肺失清肃,肺脏功能失司则不能布散水津以润脏腑而消渴生。
中则木郁克土,使土失健运。
脾脏功能失司而精微不能上输于肺以发挥濡润营养之功,反而直趋下焦外泄而消瘦。
下则旁及于肾,使肾失闭藏、肝失流泄则木郁生热,内扰相火,相火妄动使肾失闭藏,故精不内守而外溢。
总之,肝受邪侵,则影响肺之清肃、脾之健运、肾之闭藏,致使精微的生化、输布、封藏失司而消渴生焉。
张兆和[3]认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素体阴虚均是导致消渴病的重要因素,而以上三种因素都易伤肝,均可导致肝失调畅,气机紊乱,进而化火伤阴,致使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不能随气机进行正常代谢,从而发为消渴,并进一步演变出诸多的并发症。
刘自力[4]提出“肝郁致消”,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若情志抑郁或大怒伤肝,郁而化火,则可使肺、胃、肾等脏腑功能乖乱,从而导致消渴病。
若肝气郁结,易从火化,火性炎上,上灼于肺,肺阴被耗,津液干涸,因而津液不能敷布,饮而渴不止,形成上消。
若忧思忿怒,或抑郁不舒而引起肝气郁结,“木不能达”即可导致胃失和降,升降失常,气机不利,郁久化火,肆虐中宫,胃阴被灼,食人即化,消谷善饥,从而形成中消。
肝郁易从火化,肝火旺盛必损其肾阴,肾阴被耗,下焦虚衰,肾气摄纳不固,约束无权,故尿量多而甘,形成下消。
左媛媛[5]认为“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群,针对此中医提出传统的“三消辨证”理论,把“阴虚燥热”作为其病机。
实际上,各种因素导致的肝失调畅,气机紊乱,气郁化火,火盛伤阴而致的阴虚燥热才是导致糖尿病的基本病机,阴虚燥热只是气机紊乱的病理结果。
因此肝失疏泄是疾病发生发展的病机关键。
冯鑫[6]认为郁怒伤肝,易从火化,肝火炽盛灼津以致津液亏损,燥热内升而发生消渴。
同时,糖尿病日久不愈,患者多忧郁焦虑,精神紧张,使肝失疏泄加重,气郁益甚,使血液壅滞不行,而致气滞血瘀。
气血瘀阻,郁久化热,热灼津液,可进一步耗伤阴津;同时,血瘀气滞亦可进一步影响水津的输布和吸收,使津液匮乏而加重原有的三消症状。
总之,情志失调、气滞血瘀是糖尿病的重要病因病机,而肝脏功能失调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李瑾[7]认为肝脏功能的改变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长期的精神刺激导致情志失调,精神抑郁,使肝失疏泄,气郁化火,火灼阴津或肝主疏泄太过,肾主封藏失职,导致火炎于上,津液泄于下,从而导致糖尿病发生发展。
肝的功能失调还可通过影响肺、胃(脾)、肾的功能来引发“三消”之症。
而糖尿病病情迁延不愈,气郁日久,气滞血癖或气郁化火,火灼阴津日甚致机体正气虚弱又可加重糖尿病病情并引发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王耀献[8]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肝脏疏泄功能失调有着内在的联系。
情志失调是糖尿病的重要病因,肝失疏泄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
正是由于肝失疏泄作为始动因素,进而化火伤阴,导致阴虚、燥热、血瘀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影响到肺、脾(胃)、肾多脏腑功能,消渴乃成,变证丛生。
王钢柱[9]在清代著名医家黄坤载“消渴之病独责肝木”理论的启发下,提出“肝失调畅,气机紊乱是消渴病发生发展的病机关键”这一观点。
认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素体阴虚3种因素都易伤肝,均可导致肝失调畅,气机紊乱,化火伤阴,病发消渴,迁延日久,则产生诸多变证。
韩乐兵[10]提出肝郁气滞,胆火上逆,肝胆功能失调使人体代谢紊乱而导致高血糖的发病特点,在临床上可称之为“糖胆综合征”。
认为消渴之发常以厥阴浮动为先导,肝与胆合,肝失疏泄,少阳相火妄动失藏,导致木郁土壅,湿热相火蕴结中焦、化燥伤阴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病因病机。
李涯松[11]认为情志失调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长期的精神刺激可导致肝郁,进而化火伤阴。
借鉴《临证指南医案·三消》中:“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证大病。
”指出五志过极郁热伤阴是发生本病的重要因素。
五脏之中,唯肝主疏泄,调气机,畅情志,故肝气不疏,气机郁滞,情志失调则易发糖尿病。
1.2辨证分型王智明[12]认为从肝论治消渴可分六型:肝气郁结者当疏肝理气,药用逍遥散加减。
肝郁化火(犯肺胃)者当清肝泻火,药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肝郁脾弱胃强者当疏肝健脾,和胃行津,药用加味逍遥散。
肝肾阴虚者当滋补肝肾,药用一贯煎加减。
肝不藏血者当活血调肝,药用复元活血汤加减。
肝肾阳虚者当温补肝肾,药用肾气丸加味。
苗建英[13]认为从肝论治消渴可分五型:肝郁气结,化火伤津,治当疏肝清肝、养阴生津。
肝郁犯胃,胃失和降,治以疏肝和胃降逆。
脾虚肝郁,治当健脾柔肝、舒肝。
肝阴不足,治疗方面在心理开导的同时,应用养肝柔肝舒肝之法。
肝肾亏虚,风阳内动,治当滋补肝肾,平肝潜阳。
邹如政[14]认为临床从肝论治消渴可分八型:肝气郁结型,治以疏肝解郁;肝郁脾虚型,治以疏肝健脾,益气化湿;肝火灼肺型,治以清肝泻火,润肺止渴;肝火犯胃型,治以清肝泻火,养胃生津;肝郁痰瘀型,治以疏肝活血,祛痰化痰;肝阴不足型,治以养阴柔肝;肝肾阴虚型,治以滋肝潜阳,固肾养阴;肝肾阴阳两虚型,治以滋阴温阳,补肾益气。
1.3治法周建扬[15]通过临床实践,提出从肝论治糖尿病可采用疏肝解郁、补肝养血、平肝潜阳、清肝经湿热、益肝气补阳等法。
彭江宁[16]则认为采用疏肝气、养肝血、清肝热、平肝阳等法治疗糖尿病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邹如政等[17]就采用疏肝、清肝、活肝、养肝、滋肝等治法治疗糖尿病提出自己的见解。
肖玲[18]临床采用疏肝解郁、养肝熄风、柔肝熄风、滋肝补肾等法治疗糖尿病疗效显著。
2临床研究倪海祥[19]对治疗组31例糖尿病人采用常规药物加用丹栀逍遥散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示治疗组治疗后FBG、Ins、HbA1c比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
说明疏肝解郁、调畅情志可以作为糖尿病治疗的有效辅助方法。
鞠祥宗[220]采用逍遥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柴胡、白芍、当归、丹皮、薄荷、白术、生地、茯苓等)治疗2型糖尿病40例,总有效率90%。
并设对照组对照,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66.67%)。
提示疏肝解郁类中药配伍治疗消渴病疗效显著,本方法具有疏肝解郁,益气养阴,化痰化瘀降糖的功效。
周潮[21]以平肝降气、滋阴补气活血立法,自拟降糖煎(僵蚕、郁金、沉香、西洋参、茯苓、花粉、黄芪、鬼箭羽、内金、山萸肉、生地、黄连、川芎、当归、丹皮等)治疗Ⅱ型糖尿病303例,临床治愈率达51.8%,总有效率为95%。
与优降糖对照组相比疗效相当(P>0.05),但对血糖、尿糖下降的幅度及临床主要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优降糖(P<0.05)。
黄跃康[22]用清肝泻心法(龙胆草、栀子、黄芩、黄连、大黄、苍术、玄参、合欢皮、天花粉)治疗2型糖尿病30例,结果:显效18例(占60%),有效10例(占33%),无效2例(占7%),总有效率93%。
说明采用中医清肝泻心法治疗2型糖尿病肝胆实热型有较好疗效。
王钢柱[23]对1024例糖尿病患者采用疏肝调气法之胰岛生丸系列治疗,总有效率90.72%,疗效满意,空腹及餐后血糖与治疗前相比,下降差异显著,血浆胰岛生释放也较治疗前提高。
证明疏肝调气法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肯定。
游柏稳[24]对72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疏肝活血方(柴胡、白芍、川楝、蒺藜、淮山、苍术、玄参、葛根、麦芽、丹参、益母草、地龙)治疗。
对照组36例予达美康80mg bid口服。
3个月为1疗程。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8%,差异显著,证明疏肝活血法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肯定。
梁松健[25]对80例患者采用疏肝健脾法(柴胡、黄芪、山药、苍术、玄参、薏苡仁、太子参、鸡内金、白芍药、川楝子)治疗,80例中,显效49例,占61.25%;有效19例,占23.75%;无效12例,占15.00%。
总有效率85.00%。
说明疏肝健脾法治疗糖尿病疗效肯定。
王建萍[26]以疏肝健脾、活血化瘀为治则,对6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自拟方(:柴胡、郁金、佛手、赤芍药、白芍药、三棱、丹参、白术、山药、枳壳、黄精)治疗,治愈38例,占63.3%;好转8例,占300%;无效4例,占6.7%,总有效率为93.3%。
证明本方可有效地治疗和控制糖尿病的发展。
范征吟[27]观察以泻心清肝法立论的糖宁Ⅴ号胶囊对Ⅱ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选择12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糖宁Ⅴ号胶囊,每天3次,每次2粒,疗程60天。
观察空腹静脉血血糖情况,观察临床症状缓解情况。
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87.5%,治疗前后静脉空腹血糖变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说明泻心清肝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缓解症状。
杨桦[28]对8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两组,逍遥散加减结合美比达及单用美比达治疗。
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8%,较对照组71.43%,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有显著性差异(P<005)。
证明逍遥散疏肝行气为主结合西药较单用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有更好的疗效。
3前景展望综上所述,从肝论治糖尿病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临床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突破了以往三消分治的框架,开拓了广大临床医生治疗糖尿病的思路,开辟了治疗糖尿病的另一条道路,是治疗糖尿病的颇具前景的方法。
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缺乏完善系统的理论体系,统一的分型标准,公认的治法治则,疗效评定标准等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使其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1王智明,魏子孝.从肝论治消渴(糖尿病)的理论探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4):34-35.2周世英.从肝论治糖尿病辨析.江西中医药,2004,35(253):16-17.3张兆和.从肝论治糖尿病.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4(2):94-95.4刘自力,吴兆利.从肝脾论治糖尿病.中医药信息,2005,22(6):31-33.5左媛媛,杨云.从肝失疏泄论糖尿病的发生.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26(1):22-23.6冯鑫.浅谈肝郁与糖尿病,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2):102,142.7李瑾,王思明,史秀珍.调肝活血法治疗糖尿病探讨.山东中医杂志,2000,19(8):451-452.8王耀献.论糖尿病与肝.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1):64-65.9王钢柱,李大钧.疏肝调气法治疗糖尿病的中医理论探讨.河北中医,2001,23,(6):469-470.10韩乐兵,陶毅.糖尿病从肝胆论治初探.辽宁中医杂志,2003,30(8):611-612.11李涯松.糖尿病从肝论治刍议.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5,19(5):304-305.12王智明,魏子孝.从肝论治消渴(糖尿病)的临床体会.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3):65-67.13苗建英.调肝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4):39-40.14邹如政.糖尿病从肝论治.中国医药学报,1998,13(1):17-23.15周建扬.糖尿病从肝治验.光明中医,1998,13(77):32-34.16彭江宁.糖尿病从肝治验举隅.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3(2):102-103.17邹如政,周水平,安峻青.糖尿病从肝辨治五法.湖北中医杂志,2001,23(10):21-22.18肖玲.糖尿病从肝论治体会.吉林中医药,2004,24(8):11-12.19倪海祥,刘刚,罗苏生,等.从肝论治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8):577-579.20鞠祥宗,韦淑萍.从肝论治糖尿病40例.陕西中医,2003,24(3):201-202.21周潮,李晓哲,单友琴.降糖煎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光明中医杂志,1996,(6):51-54.22黄跃康,清肝泻心法治疗2型糖尿病30例.四川中医,2006,24(3):57.23王钢柱,段利民,孙书斌,等.疏肝调气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河北中医,2000,22(5):336-337.24游柏稳,苏海洲.疏肝活血法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湖南中医药导报,1999,5(4):16-17. 25梁松健.疏肝健脾法治疗2型糖尿病80例临床观察.河北中医,2003,25(6):422-423.26王建萍.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法治疗2型糖尿病60例.河北中医,2001,23(2):105.27范征吟,叶信莉,陆小菁.泻心清肝法治疗糖尿病120例临床研究.上海医药,2001,22(11):497-498.28杨桦.逍遥散为主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6(3):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