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别感觉阈限的实验报告

差别感觉阈限的实验报告
差别感觉阈限的实验报告

最小变化法测量明度差别阈限

【摘要】本实验为心理物理学实验,采用计算机辅助测量,使用明度为192的标准刺激,用最小变化法测量一被试的明度差别阈限,并考察被试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存在习惯误差、期望误差、练习效应、疲劳效应以及空间位置效应。结果表明,该被试的明度绝对差别阈限为4.375,并存在着习惯误差和空间位置效应,而不存在期望误差和练习效应、疲劳效应。

【关键词】最小变化法;差别阈限;明度;心理物理学

1、引言

心理物理学的先驱是费希纳(1801-1887)。作为一位哲学家,他始终关心心理与物理的关系问题,千方百计的企图在物理刺激与感觉之间发现某种定量的关系。他通过对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之间的数量关系的长期研究,发展出了测量感觉的基本方法。1860年,他发表了《心理物理学纲要》一书,为心理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给心理物理学下的定义是:一门研究心身之间或心物之间的函数关系的精密科学。它的范围包括感觉、知觉、感情、行为、注意等等。一百多年来,心理物理学方法不断发展,但它的中心问题仍然是物理量(对身体各感官的刺激)与心理量(各种感觉或主观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问题。[1] 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研究中提出, 心理物理学包括外部的心理物理学和内部的心理物理学。他认为: 人的感觉过程涉及外部物理世界的物理刺激,内部物理世界的脑活动过程,以及内部心理世界的感觉体验。外部物理世界对人的感官有各种外部物理刺激, 它们引起人的内部物理世界的活动, 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 并且产生内部心理世界的感觉体验。他认为,外部的心理物理学研究外部物理刺激强度和感觉体验强度之间的关系, 而内部的心理物理学则研究内部物理世界即脑活动过程强度和感觉体验强度之间的关系。外部物理刺激的强度可用物理量I来表示。外部物理刺激引起的脑活动过程(脑区激活)的强度可用生理量A表示。感觉体验的强度,即外部物理刺激通过脑活动过程产生的感觉体验的强度可用心理量S表示。因此, 外部的心理物理学着重讨论外部物理刺激的物理量I和由外部物理刺激产生的感觉体验的心理量S之间的关系; 内部的心理物理学着重讨论脑活动过程的生理量A和由内部物理过程产生的感觉体验的心理量之S间的关系。[2]

在心理物理学中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有最小变化法、平均差误法和恒定刺激法。其中,最小变化法是最早被用来研究感觉阈限的方法。人们曾使用过最小变化法来测量音高的感觉阈限,视觉长度的差别阈限等。最小变化法是把有感觉和无感觉的转折点作为阈限,因此,它曾被认为很好的表达了感觉阈限的概念:在阈限以下人们一无所知。但是,阈下知觉的存在表明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而且由于在用最小变化法实验时,被试可能会产生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使实验结果不可靠,因而,最小变化法已被淘汰,现在人们使用阶梯法来进行感觉测量。[3] 本试验的目的是希望同学们能够加深对心理物理学的理解,同时掌握最小变化法测量感觉阈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本实验使用最小变化法来测量明度差别阈限,一共进行8个系列,预期被试可能会产生习惯误差或期望误差,同时也可能出现练习效应或疲劳效应以及空间位置效应。

2. 方法

2.1 被试

红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大二女生1名,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或色弱,右利手,以前未参加过类似实验,也无类似经验。

2.2 仪器和材料

2.2.1 仪器

显示器一台,配有红黄绿按键板一个,靠背椅一张。

2.2.2 刺激材料

使用大学生实验心理学实验软件。在黑色背景中同时呈现两个灰色方块,其中一个为标准刺激,明度为192,另一个为变异刺激。刺激一共呈现八组,标准刺激按照左左右右右右左左的位置呈现,变异刺激的起始明度随机。组内时间间隔为500ms,组间间隔时间为2000ms。

2.3 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的是最小变化法来测量明度差别阈限。在用最小变化法测定阈限时,其特点是按物理量的强弱把刺激排成系列,各相邻刺激的强度差别很小而且相等;刺激呈现的顺序有两种不同的操作方式,按从强到弱的顺序叫渐减法(用↓表示);按从弱到强的顺序呈现叫渐增法(用↑表示)。[4]被试需判断变异刺激与标准刺激的强度差别,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在用最小变化法测定阈限时,有可能发生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如果有的被试习惯于前面几次刺激引起的感觉,那么,在用渐减法测定时,刺激强度必须减到远在他的实际阈限以下时他才感觉不到。这就产生了使阈限值降低的误差;当用渐增法测定时恰好相反,刺激值必须增到他的实际阈限以上时他才感觉得到,这是就产生了阈限值提高的误差。如果有的被试期望转折点迅速到来,用渐减法测定时就会产生阈限值偏高的误差;用渐增法测定时就会产生阈限值偏低的误差。为了避免这种常误(有一定倾向的误差)对所测阈限准确性的影响,在测定一个被试的阈限时,用渐增和渐减的次数要相等,并以二者的平均这作为所测结果。[4]

用最小变化法测定阈限时是否产生习惯误差或期望误差,这在不同的被试之间存在着差异:有的被试有习惯误差,有的被试有期望误差,有的被试则二者都没有。为了检查被试是否有期望或习惯误差,↑和↓的顺序还需要作适当的安排;因为在多次的测定过程中,往往会受练习或疲劳的影响而发生前后阈限值不一致的情况。要检查↑和↓所测结果是否有差别,就要使二者受练习或疲劳影响的程度相等,也就是说使二者在测定顺序上机会均等(假设练习或疲劳的作用随测定次数增多而等速变化)。[5]

本实验是采用最小变化法来测量明度差别阈限,需要两类刺激,一类固定不变叫做标准刺激,另一类的刺激量是可变的,叫做变异刺激。测定差别阈限时,要求被试从变异刺激中找出一个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的刺激来,也就是使变异刺激和标准刺激相匹配。在匹配时,无论变异刺激按渐增或渐减的顺序变化,都有两个转折点:渐增时从感觉到变异刺激比标准刺激稍弱到感觉到二者相等;再从相等到感觉到变异刺激比标准刺激稍强。渐减时从感觉到变异刺激比标准刺激稍强到感觉到两者相等,再从相等到感觉到变异刺激比标准刺激稍弱。感觉到稍强和相等的两个刺激的平均值称为上限,感觉到相等和稍弱的两个刺激量的平均值称为下限。上限减去标准刺激成为上差别阈,标准刺激减去下限成为下差别阈。上差别阈和下差别阈的平均值称为绝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之比成为相对差别阈限。[2]在本实验中给定一标准的明度刺激(明度为192的

灰色方块),变异刺激按最小变化法排成系列,分别以递增和递减的顺序呈现。为了消除定势的影响,变异刺激呈现的起始明度由电脑随机选择。实验共分成8组,被试的任务是判断标准刺激与变异刺激的明度差别,然后选择不同的按键做出反应。在递增系列中,当被试认为变异刺激的明度强于标准刺激时,则该组实验结束并进入下一组;在递减系列中,但被试认为变异刺激的明度小于标准刺激时,则该组实验结束并进入下一组。为了平衡被试的习惯误差、期望误差、练习效应、疲劳效应以及空间误差,本实验对标准刺激的呈现位置做出了安排,即标准刺激在八组中的位置依次为左左右右右右左左,同时,变异刺激按照↑↓↓↑↑↓↓↑的顺序呈现。

2.4 实验程序

实验开始时,被试首先阅读屏幕上呈现的指导语:

“实验开始时,请你紧盯注视点并判断屏幕上呈现的两个灰色方块的亮度,如果你认为左边的方块亮,则按红色键,如果你认为一样亮,则按黄色键,如果你认为右边的方块亮则按绿色键。实验开始,黑色的屏幕中间会呈现两个灰度不同的方块,其中一个的下方写有蓝色的“标准刺激”,两个方块的下方写有黄色的“请比较两者的亮度。实验共有8组。明白实验要求后即可开始实验。”

被试即按照指示语的要求来按键判断标准刺激和变异刺激的亮度。在递增系列中,当被试认为变异刺激的明度强于标准刺激时,则该组实验结束并进入下一组;在递减系列中,当被试认为变异刺激的明度小于标准刺激时,则该组实验结束并进入下一组。当一组实验结束后,屏幕上出现黄色的“下一组”,则被试进入下一组实验。

实验中,呈现递增系列时,电脑会自动记录被试判断变异刺激比标准刺激“相等”和“亮”的转折点,呈现递减系列时,电脑会自动记录被试判断变异刺激比标准刺激“相等”和“暗”的转折点。全部实验结束后,电脑会报告被试在八个系列中的转折点和变异刺激的起始明度。

3. 结果

按照实验设计中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被试在8个系列中的明度差别阈限的上下限以及绝对差别阈限(见表1):

表1:8个系列的明度差别阈的上下限

标准刺激左左右右右右左左

顺序(1)(2)(3)(4)(5)(6)(7)(8)变异刺激呈现方式↑↓↓↑↑↓↓↑上限197.5 200.5 191.5 187.5 189.5 193.5 196.5 196.5 下限186.5 191.5 184.5 178.5 180.5 187.5 186.5 186.5

5.5 4.5 3.5 4.5 4.5 3.0 4.5 5.0

绝对差别阈限

(DL)

综合8个系列的实验,该被试的平均上限为194.125,平均下限为185.375,则平均绝对差别阈限为4.375,平均相对差别阈限为2.28%。

为考察被试是否存在习惯或期望误差,分别将递增和递减的4个系列合并求平均值,并分别计算递增递减系列的绝对差别阈限,结果见表2:

表2:递增递减序列的差别阈限比较

呈现方式递增递减

上限192.75 195.5

下限183 187.75 绝对差别阈限(DL) 4.875 3.875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被试在递增系列中的绝对差别阈限高于在递减系列中的绝对差别阈限,表明被试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着习惯误差。

为考察空间位置对绝对差别阈限的影响,分别将标准刺激在左和在右的系列合并求平均值,并分别计算标准刺激在左和在右的绝对差别阈限,结果见表3:

表3:标准刺激的空间位置对差别阈限影响

标准刺激在左在右

上限197.75 190.5

下限188 182.75 绝对差别阈限(DL) 4.875 3.875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被试在标准刺激在左的系列中的绝对差别阈限高于标准刺激在右的绝对差别阈限,表明在实验中存在着空间位置的误差。

为考察测定顺序对差别阈限的影响,分别将前四个和后四个系列合并求平均值,并分别计算前四个系列和后四个系列的绝对差别阈限,结果见表4:

表4:测定顺序对差别阈限的影响

顺序前4次后4次

上限194.25 194

下限185.5 185.5

绝对差别阈限(DL) 4.5 4.5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被试前4个系列和后4个系列的绝对差别阈限没有差异,即被试在实验中不存在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综合8个系列的实验数据,我们得到该被试在标准刺激为明度192时的明度差别阈限的上下限,上差别阈和下差别阈,绝对差别阈限和相对差别阈限。(见表5):

表5:被试在本实验中的相关数据

上限下限上差别阈限下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相对差别阈限

4. 讨论

本实验的结果表明该被试的绝对差别阈限为4.375,说明物理量与心理量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给定一个恒定的刺激量可能在不同的被试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感觉;同样,给定不同强度的刺激量,可能在同一被试的心理上产生相同的感觉。

本实验还考察了被试是否存在习惯误差或期望误差。结果表明:被试在递增系列中的绝对差别阈限高于在递减系列中的绝对差别阈限,表明被试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着习惯误差。这是因为,在递增系列中,刺激由小变大,被试习惯于原来的感觉,即变异刺激的亮度小于标准刺激,所以,当她实际感觉变异刺激与标准刺激相等时仍然报告变异刺激的亮度小于标准刺激,同样,在变异刺激继续变大的过程中,当被试实际感觉变异刺激的亮度大于标准刺激时,仍然报告两刺激亮度相等。在递减系列中则情况相反。这就导致了被试在递增系列中的绝对差别阈限大于在递减系列中的绝对差别阈限。习惯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我们只能通过更科学的实验设计来尽量减少它。因此,在本实验中,为了平衡习惯误差或期望误差,我们采用了↑↓↓↑↑↓↓↑的设计,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我们还发现被试在标准刺激在左的系列中的绝对差别阈限高于标准刺激在右的绝对差别阈限,表明在实验中存在着空间位置的误差。这可能是因为在实验中被试的眼睛没有正对屏幕造成的,这是主试在实验中不够细心的地方,这种情况完全可以避免。另外,空间误差也有可能是被试本身双眼的颜色敏感度不同造成的,这种情况不能完全消除,但可以通过实验设计来改进。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标准刺激的位置分别在左左右右右右左左的设计,希望能减小空间位置带来的误差,从结果来看,这种设计也是十分科学和必要的。

在本实验中,我们没有发现练习效应或疲劳效应。这一方面表明被试十分认真和配合,同时也由于实验只进行8个系列,大约只需要15分钟,被试不会觉得太疲劳。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在实验设计中变异刺激的起始明度由计算机随机选择,同时递增递减系列的呈现顺序按上文所示,这就有效的消除了或减小了练习效应或疲劳效应。这也证明了本实验设计的科学性。

但同时,由于本实验是教学实验,众多主试和被试在同一个房间里进行实验,难免会对被试造成影响,使被试不能集中精神于当前的任务中,因而在判断明度时,会产生误差,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只能尽量要求被试精神集中地完成实验。

参考文献

[1] 朱滢.实验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58.

[2] 唐孝威. 论外部的心理物理学和内部的心理物理学.应用心理学,2003,9(1),54-56.

[3] 朱滢.实验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67-68.

[4] 杨博民. 心理实验纲要.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17-18

[5] 杨博民. 心理实验纲要.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20

家兔缺氧实验报告doc

家兔缺氧实验报告 篇一:家兔解剖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对家兔的外形观察、骨骼系统及内部解剖的观察,掌握哺乳类躯体轮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结构特点 2. 掌握哺乳纲动物的主要特征,理解其进步性特征 3. 熟练解剖动物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将家兔处死是利用静脉注射空气致死:向静脉注射空气后,进入血液形成空气栓,空气栓随血流回流至右心室,然后被送到肺动脉,造成肺栓塞,大面积的肺栓塞使人体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发生严重的缺氧和二氧化碳储留,导致猝死。 三、实验器材 活家兔、解剖盘、酒精棉球、注射器、镊子、烧杯、手术刀、手术剪、骨钳、止血钳等 四、实验步骤 1、外形观察,处死 家兔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尾和四肢五部分。颈很短,躯干较长,背部有明显的腰弯曲。前肢短小,有5指,后肢较长,具4趾。尾短小,位于躯干末端,腹部腹面近尾根处有泄殖孔和肛门,肛门在后。肛门两侧各有一个无毛区,提

起此处皮肤,开口,打开皮肤。 取10ml注射器,抽入10ml空气,三个人按住兔子,用酒精棉球将其一侧耳外侧毛擦湿,注射空气,到静脉血管。挣扎一会后死亡。 2、打开皮肤 润湿腹部中间的毛,小心用剪刀从泄殖孔稍前方剖一横口,向上剪至颈部,用手术刀使皮肤和肌肉分离,将剥下的皮肤向左右尽可能拉开露出腹部。 3、开腹腔:原位观察膈、胰腺、肝脏、各系统观察,肾脏冠切 从泄殖孔的切口处沿腹中线同样左右割开腹壁至胸骨剑突处,暴露腹腔。先观察各器官的自然位置。可观察到:胰腺:分散附着于(十二指肠)弯曲处的肠系膜上,为粉红色、分布零散而不规则的腺体。胃:囊状,横卧于膈肌后面,入口称喷门,出口称幽门。 小肠:肠管长而细,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段。十二指肠呈“ U ”形,空肠和回肠界限不易区分。 大肠: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三段。盲肠为大肠的起始段,肠管最粗大,相当于一个发酵罐,其末端有蚓突,结肠表面有横褶,直肠细长。 膈肌:呈粉色,上面血多有放射状红色细丝 肾脏:移开胃后,可在其下观察到两肾,分布于两侧,

2017年辽宁教师招聘之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相关概念解析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相关概念解析2017年辽宁教招大部分考试科目为教育基础知识,具体考试内容需要看考试公告,查看最新辽宁教师招聘考试资讯。辽宁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辽宁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人的感觉的刺激范围。 也就是说,感受性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强弱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的。 感觉阈限越大,感受能力越差;感觉阈限越小,感受能力越好,二者成反比关系。 例1:刚走进教室时,晓敏能够马上闻到教室中摆放的百合花散发的香气,而赵明需要用力闻才能闻到。这说明晓敏的( )强于赵明的,晓敏的( )小于赵明的。 A.感觉阈限、感觉补偿能力 B.感觉补偿能力、感受阈限 C.感觉阈限、感受性 D.感受性、感觉阈限 【答案】D。解析:晓敏能够马上闻到花朵散发的香气,而赵明却不能,说明晓敏的嗅觉比赵明灵敏,即晓敏的感受性强于赵明。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感受性强意味着感觉阈限小,即晓敏的感觉阈限小于赵明的。 二、绝对感觉阈限与差别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觉阈限也叫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是将一个刺激与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最小差别量。 也就是说,绝对感觉阈限是感觉从无到有的最小刺激量,而差别感觉阈限是引起不同感觉的最小差异量。 例2:李丽写作业时突然停电,她先点了一根蜡烛,感觉房间不够亮。如果增加一至两根蜡烛,李丽仍感觉不到亮度的变化。如果增加到十根左右时,她就能明显地感受到房间比刚才亮了。这种刚刚能使李丽感觉到亮度变化的最小差异量称为( )。 A.绝对感受性 B.绝对感受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差别感觉阈限 【答案】D。解析:感受性是一种能力,题目问的是量值,排除A、C项。李丽从点燃一根蜡烛到点燃十根蜡烛,从感觉不够亮直至感到足够亮,体现的是引起不同感觉的最小差异量,即差别感觉阈限。 三、易出的混淆项

感觉阈限理论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万方数据

感觉阈限理论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作者:杜淑琳 作者单位: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刊名: 商场现代化 英文刊名:MARKET MODERNIZATION 年,卷(期):2010,(15)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2条) 1.杨海莹.李占军消费心理学 2003 2.黄维梁消费者行为学 2005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薛红燕.王怡基于感觉阈限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商场现代化2006(32) 本文通过对感觉、知觉含义的介绍,指出了在营销中分析感觉阈限的必要性,并指出在营销活动中企业应如何在广告、价格、卖点促销、顾客满意度增加等方面更好地利用感觉阈限来实施市场营销策略,避免因消费者感知偏差产生的负面效果,提升营销业绩. 2.期刊论文王希.邵灿阈限法测量女性消费者服装打折程度偏好-中国科技信息2010(20) 本研究通过模拟消费者购物的真实场景,运用感觉阈限研究中的恒定刺激法探究女大学生对不同季节的衣服在不同时间进行促销时所打折扣的接受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同一季节的服装,消费者的阈限随着上市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且消费者对于夏季与冬季服装折扣的阈限相同,而春秋季服装折扣的接受阈限较低. 3.期刊论文孙丽少儿排球训练中动机对感觉阈限的影响-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4) 从心理学角度论述了在少儿排球训练中动机与感觉阈限间的关系后,通过实验的手段验证了动机对感觉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进而为少儿排球心理辅助训练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分析认为,动机强度应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否则将增大少儿心理压力,影响感觉能力. 4.期刊论文于晶.王乐.韦玮.YU Jing.WANG Le.WEI Wei运动感觉的理论探讨与思考-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9,28(6) 运动感觉作为感觉的重要构成因素,是内、外部感觉器官运动的基础,也是心理活动得以产生的必备条件.鉴于运动感觉的重要作用,该文在对已有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运动感觉的研究历程,并对运动感觉的生理机制、心理学特征、刺激源、运动感觉阈限、运动感觉剥夺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在此分析基础之上,指出了运动感觉未来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5.会议论文陈崚.秦玲.陈宏建.徐晓华感受性规律在蚁群算法中的应用<'*>)2002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蚁群算法优化过程的新方法,该方法应用感受性规律让蚂蚁在具有感觉阈限的前提下受信息量的影响选择路径,同时自适应地修改路径上的信息量. 6.学位论文王天雄一种优化的基于子空间按位扫描灰度控制方法的研究与设计2008 随着平板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平板显示器已经在中小屏幕显示中代替了CRT,并且快速占据了计算机显示领域。我国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已经把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显示列为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灰度是平板显示器显示效果的重要评定参数之一,目前平板显示器图像的灰度控制多采用脉宽调制的方法,顺序地扫描显示像素的点、行和帧,通过重复扫描显示像素点来获得灰度效果。这种方法存在较大的灰度扫描时间冗余,并且对系统点时钟频率要求较高。另外,当显示控制器通过逆γ校正来对图像进行线性还原时,限于数据的扫描和传输频率,很难根据人眼视觉成像的规律对灰度数据进行非常深入的校正。所以在视觉成像时,灰度图像在高灰度级区间层次不分明,低灰度级区间存在灰度级损失的问题。 针对灰度级层次不分明和灰度级损失的问题,本文以插入式灰度级校正法的最大灰度级数值为基础,再运用抽值式校正方法,来扩展显示灰度级 ;针对灰度扫描时间冗余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子空间划分策略和按位扫描的灰度扫描控制方法来提高扫描利用率。对上述两个改进方案用硬件描述语言实现,并通过功能仿真和FPGA验证,表明这两个方案可以应用于实际的显示系统中。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人眼视觉的差别感觉阈限,结合人眼视觉成像和显示灰度等级之间的联系,给出符合人体视觉区分效果的灰度级扩展方案。 2.对灰度扫描过程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子空间按位扫描的灰度控制方法来提高扫描效率,降低扫描系统的点时钟频率。 3.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128×96显示屏为目标屏,对单色显示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和设计。用硬件描述语言实现上述改进方法,并通过LED显示屏构建系统验证平台,对设计思想的可行性和控制系统的正确性进行验证。 7.期刊论文李郑阳.冯仕猛.LI Zheng-yang.FENG Shi-meng基于Tracepro软件的LCD TV 直下式背光源均匀性仿真-液晶与显示2009,24(4) 采用Tracepro软件模拟背光源不均匀现象时,模拟结果与人眼实际观察之间存在差异.分析了造成二者之间差异的原因,根据韦伯定律最小可觉差概念,提出了应用于判断液晶显示器背光源均匀性的公式. 将该公式拟合得到的人眼实际观察图与Tracepro的模拟追迹图相对比,以二者吻合度判断Tracepro参数设置的正确性.该仿真方法将Tracepro软件模拟与人眼实际观察结合起来,可帮助设计者在开发阶段更好地对产品进行评估. 8.期刊论文胡今天.艾剑峰浅析五大新闻诱惑-东南传播2007(4) "五大新闻诱惑"指的是容易突破"相对感觉阈限"①而产生负面效果的五个类型的新闻事实.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它们也是适应受众本能的受传条件.这五大新闻诱惑并不反映受众本能的认知动机的全部,但它们对人的认知动机的形成所存在的诱惑力则可以构成"新闻猛料",同时也具备了适宜研究"相对感觉阈限"上限的理论价值. 9.期刊论文胡今天"十大新闻诱惑"探析——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事实选取与受众心理把握-采写编2007(2) "十大新闻诱惑",指的是容易突破"相对感觉阈限"而产生负面效果的十个类型的新闻事实. "十大新闻诱惑"包括拥有如下刺激条件的新闻事实: (一)对抗刺激 10.学位论文何堃基于聚类的用户特征分析2008 在信息时代,传统的管理思想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企业的宗旨正在经历着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通过用户特征分析,企

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 [目的要求] 1学习记录家兔呼吸运动的方法。 2 观察并分析肺牵张反射及不同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基本原理] 人体及高等动物的呼吸运动所以能持续地、节律性地进行,是由于体内调节机制的存在。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可以直接作用于中枢或不同部位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影响呼吸运动,以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肺的牵张反射参与呼吸节律的调节。 [动物与器材] 家兔、兔体手术台,手术器械、张力传感与滑轮或动物呼吸传感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20ml与50ml注射器、橡皮管、20%或25%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0.5%KCN 装有CO2的气袋、装有纳石灰的气袋。 [方法与步骤] 急性动物实验时,记录呼吸运动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通过压力传感器与气管插管连接记录;另一种是通过系在胸(或腹)部、装有压力传感器的呼吸带记录;第三种是通过张力传感器记录隔肌运动。 先将动物麻醉、固定、进行颈部气管、动脉及神经分离术,插入气管插管,分离出一侧颈总动脉和双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1、剑突软骨分离术 切开胸骨下端剑突部位的皮肤,再沿腹白线切开长约2ml的切口。细心分离表面的组织(勿伤及胸骨),暴露出剑突与骨柄,用金冠剪剪去一段剑突软骨的骨柄,使剑突软骨于胸骨完全分离,但必须保留附于其下方的隔肌片,并使之完好无损。此时隔肌的运动可牵动剑突软骨。

2、将系有长线的金属钩钩住游离的剑突软骨中间部位,线的另一端通过万能滑轮系于张力传感器的应变梁上。 3、开启计算机采集系统,接通张力传感器的输入通道,调节记录系统,使呼吸曲线清楚地显示在显示器上。 4、实验观察 (1)记录呼吸运动曲线,并仔细识别吸气与呼气运动与曲线方向的关系。 (2)增加无效腔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将长约1.5m、内径1cm的橡皮管连与气管的一个侧管上,然后用止血钳夹闭另一侧管,以增加无效腔。观察并记录呼吸运动曲线的改变。一旦出现明显变化,则立即打开止血钳,去除橡皮管待呼吸正常。 (3)CO2对呼吸的影响 将气管插管的一个侧管接通装有CO2的气袋,同时夹闭另一侧管,使家兔对着CO2气袋呼吸,观察并记录呼吸运动的变化。一旦出现明显变化,则立即打开止血钳,去除CO2气袋,待呼吸恢复正常。 (4)缺氧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将气管插管的一个侧管接通装有纳石灰的气袋,同时夹闭另一侧管,观察并记录呼吸运动的变化。一旦出现明显变化,则立即打开止血钳,去除气袋,待呼吸恢复正常。 (5)增加气道阻力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待呼吸运动恢复正常后,将气管插管的两个侧管同时夹闭数秒钟,观察呼吸变化。 (6)KCN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由耳缘静脉注射1mlKCN溶液,观察并记录呼吸运动的变化。 (7)肺牵帐反射 待呼吸恢复正常后,在气管插管的一个侧管上连同一个20ml注射器,并吸入20ml空气。待呼吸运动平稳后,用相当正常呼吸时的三个呼吸节律的时间,徐徐向肺内注入20ml,与此同时夹闭另一侧管。注意观察呼吸节律的变化及运动的状态。实验后立即打开夹闭的侧管,待呼吸恢复正常。同法,于呼气末用注射器抽取肺内气体,观察呼吸的状态有何区别(注意:注气与抽气时间仅限于三个呼吸节律的时间,然后立即打开夹闭的侧管)。 (8)待呼吸运动恢复正常后,同时结扎双侧迷走神经(二人同时操作,第一结一定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知识点。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1.感知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应 2.感觉的种类 (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皮肤觉) (2)内部感觉(饥觉、渴觉、内脏的通觉) (3)本体感觉(动觉、平衡觉) 3.知觉的种类 (1)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2)社会知觉(个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注: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称为错觉(错觉在生活中的运用:服装、工艺、军事伪装) 4.感觉的规律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①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的感受能力 ②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所需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同类刺激量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注: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是成反比的关系 (2)适应现象 ①明适应:由暗到明(如:从黑暗的电影院出来,刚开始 我们会觉得两眼发眩,什么也看不清楚,可经过几秒后, 我们的视力又恢复常态) ②暗适应:由明到暗(如:刚进电影院,刚开始什么也看 不清,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分辨出事物的轮廓)注: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嗅觉的适应现象) 所有感觉中,唯有痛觉不能适应 (3)感觉的相互作用 ①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 响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吃了糖果之后再吃苹果会 觉得苹果是酸的) ②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 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弱光刺激可以提高听觉 感受性;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还有一种特殊表现“联 觉”,如:看见红、橙、黄产生暖的感觉)

细菌形态结构观察实验报告精品

细菌形态结构观察实验报告精品篇 生物学实验报告 报告题目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姓名刘伟 学号055656565 指导教师:xxxxxx 学习中心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及包扎方法。 2. 掌握培养基的配置原则和方法。 3. 掌握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原理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胞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供细菌生长繁殖之用。 高压蒸汽灭菌: 主要是通过升温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死微生物的效果。将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和加压的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内水沸腾而产生蒸汽。待蒸汽将锅内冷空气从排气阀中趋尽,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蒸汽不溢出,压力增大,沸点升高,获得高于100℃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三、实验材料 1. 药品: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1mol/l的naoh和hcl溶液。 2. 仪器及玻璃器皿: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移液管、试管、烧杯、量筒、三 角瓶、培养皿、玻璃漏斗等。 3. 其他物品:药匙、称量纸、ph试纸、记号笔、棉花等。 四、操作步骤 (一)玻璃器皿的洗涤和包装 1.玻璃器皿的洗涤 玻璃器皿在使用前必须洗刷干净。将三角瓶、试管、培养皿、量筒等浸入含有洗涤剂的水中.用毛刷刷洗,然后用自来水及蒸馏水冲净。移液管先用含有洗涤剂的水浸泡,再用自来水及蒸馏水冲洗。洗刷干净的玻璃器皿置于烘箱中烘干后备用。 2.灭菌前玻璃器皿的包装 (1)培养皿的包扎:培养皿由一盖一底组成一套,可用报纸将几套培养皿包 成一包,或者将几套培养皿直接置于特制的铁皮圆筒内,加盖灭菌。包装后的培养皿须经灭菌之后才能使用。 (2)移液管的包扎:在移液管的上端塞入一小段棉花(勿用脱脂棉),它的作 用是避免外界及口中杂菌进入管内,并防止菌液等吸入口中。塞入此小段棉花应距管口约0.5cm左右,棉花自身长度约1~1.5cm。塞棉花时.可用一外围拉直的曲别针、将少许棉花塞入管口内。棉花要塞得松紧适宜,吹时以能通气而又不使棉花滑下为准。 先将报纸裁成宽约5cm左右的长纸条,然后将已塞好棉花的移液管尖端放在长条报纸的一端,约成45℃角,折叠纸条包住尖端,用左手握住移液管身,有手将移液管压紧.在桌面

病理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组织晶体渗透压改变在水肿发 生中的作用(水肿)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组织晶体渗透压的改变在水肿发生中的意义,加深对水肿发生机理的理解。 实验动物:蟾蜍2只,要求体重、大小相仿。 器材与药品: 200克电子天平1台,盛水玻璃缸2个,2m1注射器连4号针头2支,脱脂棉球、纱布块适量。0.65%氯化钠液和20%氯化钠液各10ml。实验方法: 1. 取蟾蜍2只分别称重,注意观察背部外形。 2. 向一只蟾蜍背部淋巴囊内注入0.65%氯化钠液(即蛙生理盐水)2 m1,向另一只蟾蜍背部淋巴囊内注入20%氯化钠液2ml(蟾蜍皮下淋巴囊分布见图2-1),然后分别放入装有水的玻璃缸内。 3.1小时后由水中取出蟾蜍,擦掉体表浮水后分别称重,同时仔细观察背部外形改变。 4. 解剖蟾蜍:由椎骨孔破坏神经系统。重点观察背部淋巴囊的变化。解剖观察其它脏器和解剖结构。 实验结果:将观测到的各种实验结果记入下表内 注前体重注前背部外 形注后体重注后背部外 形 注0.65%氯 化钠 141.2g 正常平坦146.3g 正常平坦

注20%氯化 141.8g 正常平坦169.5g 变肥 钠 结果分析:实验中这两只蟾蜍分别注射了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组织晶体渗透压升高,两只都有一定的吸水能力,注射低浓度氯化钠溶液的青蛙吸水较少,体重只有轻微的增长,体型无明显变化;注射高浓度氯化钠溶液的青蛙吸水较多,体重有大幅度的增长,体型出现明显变化。结果表明晶体在体内的浓度越高,吸水性越强。 心得:

实验二缺氧 实验目的:通过复制外呼吸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及组织中毒性缺氧的动物模型。 实验动物:成年小白鼠4只. 器材与药品: 1.外呼吸性缺氧:带有橡皮塞的250毫升广口瓶1只(见图3—1),搪瓷盘1只、镊子、剪子各2把,100g电子天平1台。钠石灰(NaOH.CaO)10g,凡士林1瓶。 2.血液性缺氧:带有管道瓶塞的250m1广口瓶和三角烧瓶各2只,酒精灯1盏,三角架3个,充满一氧化碳的皮球胆1只,弹簧夹4个,lml注射器1支。甲酸、浓硫酸各300ml,2%亚硝酸钠溶液10ml 3.组织中毒性缺氧:1 m1注射器1支。0.04%氰化钾溶液。 实验方法: 一、外呼吸性缺氧 1.取小白鼠重只称重后放入广口瓶内,瓶内预先加入钠石灰5g。观察动物一般状况,如呼吸频率、呼吸状态,皮肤、粘膜色彩、精神状态等。 2.旋紧瓶塞,用弹簧夹夹闭通气胶管,防止漏气。记录时间,观察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直至动物死亡。待本次实验内容全部完成之后,一起剖检动物,对比观察血液颜色的改变和其它变化(以下皆同)。 二、血液性缺氧 (一)一氧化碳中毒

2017年顺德区公开招聘教师笔试备考: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概念解析

2017年顺德区公开招聘教师笔试备考: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概念解析 根据15年的考试时间,预计顺德2017年公办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时间在1月进行,教师招聘面试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你知道哪里有相关资料的吗?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17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公办教师招聘考试备考专题。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人的感觉的刺激范围。 也就是说,感受性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强弱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的。 感觉阈限越大,感受能力越差;感觉阈限越小,感受能力越好,二者成反比关系。 例1:刚走进教室时,晓敏能够马上闻到教室中摆放的百合花散发的香气,而赵明需要用力闻才能闻到。这说明晓敏的( )强于赵明的,晓敏的( )小于赵明的。 A.感觉阈限、感觉补偿能力 B.感觉补偿能力、感受阈限 C.感觉阈限、感受性 D.感受性、感觉阈限 【答案】D。解析:晓敏能够马上闻到花朵散发的香气,而赵明却不能,说明晓敏的嗅觉比赵明灵敏,即晓敏的感受性强于赵明。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感受性强意味着感觉阈限小,即晓敏的感觉阈限小于赵明的。 二、绝对感觉阈限与差别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觉阈限也叫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是将一个刺激与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最小差别量。 也就是说,绝对感觉阈限是感觉从无到有的最小刺激量,而差别感觉阈限是引起不同感觉的最小差异量。 例2:李丽写作业时突然停电,她先点了一根蜡烛,感觉房间不够亮。如果增加一至两根蜡烛,李丽仍感觉不到亮度的变化。如果增加到十根左右时,她就能明显地感受到房间比刚才亮了。这种刚刚能使李丽感觉到亮度变化的最小差异量称为( )。 A.绝对感受性 B.绝对感受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差别感觉阈限 【答案】D。解析:感受性是一种能力,题目问的是量值,排除A、C项。李丽从点燃一根蜡烛到点燃十根蜡烛,从感觉不够亮直至感到足够亮,体现的是引起不同感觉的最小差异量,即差别感觉阈限。 三、易出的混淆项

病理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组织晶体渗透压改变在水肿发生中 的作用(水肿)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组织晶体渗透压的改变在水肿发生中的意义,加深对水肿发生机理的理解。 实验动物:蟾蜍2只,要求体重、大小相仿。 器材与药品: 200克电子天平1台,盛水玻璃缸2个,2m1注射器连4号针头2支,脱脂棉球、纱布块适量。0.65%氯化钠液和20%氯化钠液各10ml。 实验方法: 1. 取蟾蜍2只分别称重,注意观察背部外形。 2. 向一只蟾蜍背部淋巴囊内注入0.65%氯化钠液(即蛙生理盐水)2 m1,向另一只蟾蜍背部淋巴囊内注入20%氯化钠液2ml(蟾蜍皮下淋巴囊分布见图2-1),然后分别放入装有水的玻璃缸内。 3.1小时后由水中取出蟾蜍,擦掉体表浮水后分别称重,同时仔细观察背部外形改变。 4. 解剖蟾蜍:由椎骨孔破坏神经系统。重点观察背部淋巴囊的变化。解剖观察其它脏器和解剖结构。 实验结果:将观测到的各种实验结果记入下表内 注前体重注前背部外 形注后体重注后背部外 形 注0.65%氯 化钠 141.2g 正常平坦146.3g 正常平坦

注20%氯化 141.8g 正常平坦169.5g 变肥 钠 结果分析:实验中这两只蟾蜍分别注射了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组织晶体渗透压升高,两只都有一定的吸水能力,注射低浓度氯化钠溶液的青蛙吸水较少,体重只有轻微的增长,体型无明显变化;注射高浓度氯化钠溶液的青蛙吸水较多,体重有大幅度的增长,体型出现明显变化。结果表明晶体在体内的浓度越高,吸水性越强。 心得:

实验二缺氧 实验目的:通过复制外呼吸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及组织中毒性缺氧的动物模型。 实验动物:成年小白鼠4只. 器材与药品: 1.外呼吸性缺氧:带有橡皮塞的250毫升广口瓶1只(见图3—1),搪瓷盘1只、镊子、剪子各2把,100g电子天平1台。钠石灰(NaOH.CaO)10g,凡士林1瓶。 2.血液性缺氧:带有管道瓶塞的250m1广口瓶和三角烧瓶各2只,酒精灯1盏,三角架3个,充满一氧化碳的皮球胆1只,弹簧夹4个,lml注射器1支。甲酸、浓硫酸各300ml,2%亚硝酸钠溶液10ml 3.组织中毒性缺氧:1 m1注射器1支。0.04%氰化钾溶液。 实验方法: 一、外呼吸性缺氧 1.取小白鼠重只称重后放入广口瓶内,瓶内预先加入钠石灰5g。观察动物一般状况,如呼吸频率、呼吸状态,皮肤、粘膜色彩、精神状态等。 2.旋紧瓶塞,用弹簧夹夹闭通气胶管,防止漏气。记录时间,观察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直至动物死亡。待本次实验内容全部完成之后,一起剖检动物,对比观察血液颜色的改变和其它变化(以下皆同)。 二、血液性缺氧 (一)一氧化碳中毒

花的构造实验报告

花的构造实验报告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三年级学生平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下面是由X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希望对您有帮助。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篇一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有一个班。由于三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课,一切对学生来说都非常新鲜,因此对学习具有较浓厚的兴趣。但也正是由于初次接触课,其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都需要教师的悉心培养。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由、、、、和五个单元组成。本册教材以观察活动为基本结构和呈现方式,重视构建良好的活动结构,而且贴近儿童生活,适应学习主体的发展需求。在科学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覆盖了三大领域:——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物质世界 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提出问题、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

在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教材在活动设计中,力图从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等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选择自己探究的问题。 2、能以亲身经历来理解科学,并与科学家的经历做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体会做科学的满足感。 3、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使学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类,知道生物有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等几个基本特征。 4、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分类,引导学生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了解植物的多样性,知道植物作为有生命

缺氧实验最终报告

昆明医科大学机能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5年9月17日 带教教师: 小组成员: 专业班级:临床医学二大班 缺氧实验 一、实验目得 1、复制不同病因导致小鼠缺氧得模型,了解乏氧性,血液性,组织中毒 性缺氧得分类。 2、观察缺氧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系统得影响,以及血液颜色变化。 3、了解影响缺氧耐受性得因素。 二、实验原理 分别复制三型缺氧模型,观察缺氧对机体得影响。 三、实验仪器设备 小鼠缺氧瓶(100ml125ml 带塞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广口瓶,恒温水浴箱,5ml 或2ml 刻度吸管,1ml 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硝酸钠,0、1%氰化钾,生理盐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①取小鼠四只,标记编号(甲,乙,丙,丁) 分别称重记录 甲:NS(0、1ml/10g) 腹腔注射 乙:0、25%水合氯醛(0、1ml/10g) 放进缺氧装置中 丙:1%咖啡因 (0、1ml/10g) 等待10min 每2min 记录呼吸频率 死亡((记录时间及耗氧量,甲鼠尸体待留)→计算耗氧量 观察皮肤颜色,活动度 丁:放入缺氧装置,40℃水浴锅放入装小鼠缺氧瓶,记录死亡时间,活动状态以及耗氧量 ②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小鼠一只):检查装置气密性 ,连接一氧化碳发生装置 , 将一只小鼠放入广口瓶,然后与一氧化碳发生装置连接;先取甲酸1、5ml 放入试管内,再加入浓硫酸1ml 。 连接 加热试管(用酒精得间断加热,加速CO 产生,不可使液体沸腾) 观察记录一般状况* 观察记录如下: 死亡(记录时间), 计算小鼠耗氧率(R)* 3、亚硝酸中毒缺氧(小鼠一只) 观察记录一般状况 小鼠: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0、3ml 观察记录如下: 死亡(记录时间),计算小鼠耗氧率(R)* 4、取出甲鼠及2,3实验小鼠尸体部分肝叶进行对比,记录颜色。 五、实验结果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生物实验报告

A卷 一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说明植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 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镊子、滴管、水、载玻片、针、盖玻片、吸水纸、纱布。 实验步骤: (一)制做临时装片。 (1)用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 (2)用液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3)用镊子在洋葱鳞片叶上撕下一小片表皮。 (4)将撕下的表皮放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针将其展开。 (5)用镊子夹住盖玻片,先将一边接触载玻片的水滴边经再慢慢把盖玻片放平,制成临时切片。 (4)在盖玻片的翼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二)安装临时装片:将临时切片放到显微镜上,调整显微镜与临时切片位置,直到可以观察到清晰的图像为止 实验图像: 200倍800倍 实验结论:洋葱表皮是由无数细胞构成的,有明显的细胞核,细胞壁,细胞质出现。 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教案 一、学习要求: 1.制作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认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 二、材料用具: 生理盐水,稀碘液,消毒牙签,滴管,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1.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 2.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轻刮几下放在生理盐水中。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再将盖玻 片缓缓放平盖在水滴。 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几滴稀碘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 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四、总结步骤:

A卷擦-→滴-→取-→盖-→染-→吸 五、绘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三.种子的结构实验报告 学科 生物 年级六年级班 实验 名称 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时间 实验器材浸软的菜豆种子,浸软的 玉米种子,刀片,放大镜,滴 管,碘液 实验人 实 验 步 骤 一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 1取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观察它的外形. 2剥去种子最外面的一层薄皮—种皮,分 开合拢着的两片子叶. 3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子叶,胚根,胚芽和胚轴,看看它 们各有什么特点 二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1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观察它的外形. 2用刀片将这粒玉米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 3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被碘液 染成蓝色的胚乳,以用未被染成蓝色的果皮和种皮, 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看看它们各有佬特点 实验 结果 种子的大小和形状不同,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 同的,种子的表面是一层种皮,里面是胚包括胚芽胚 轴胚根和子叶,有的种子还有胚乳. 备注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相关概念解析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人的感觉的刺激范围。 也就是说,感受性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强弱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的。 感觉阈限越大,感受能力越差;感觉阈限越小,感受能力越好,二者成反比关系。 例1:刚走进教室时,晓敏能够马上闻到教室中摆放的百合花散发的香气,而赵明需要用力闻才能闻到。这说明晓敏的( )强于赵明的,晓敏的( )小于赵明的。 A.感觉阈限、感觉补偿能力 B.感觉补偿能力、感受阈限 C.感觉阈限、感受性 D.感受性、感觉阈限 【答案】D。解析:晓敏能够马上闻到花朵散发的香气,而赵明却不能,说明晓敏的嗅觉比赵明灵敏,即晓敏的感受性强于赵明。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感受性强意味着感觉阈限小,即晓敏的感觉阈限小于赵明的。 二、绝对感觉阈限与差别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觉阈限也叫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是将一个刺激与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最小差别量。 也就是说,绝对感觉阈限是感觉从无到有的最小刺激量,而差别感觉阈限是引起不同感觉的最小差异量。 例2:李丽写作业时突然停电,她先点了一根蜡烛,感觉房间不够亮。如果增加一至两根蜡烛,李丽仍感觉不到亮度的变化。如果增加到十根左右时,她就能明显地感受到房间比刚才亮了。这种刚刚能使李丽感觉到亮度变化的最小差异量称为( )。 A.绝对感受性 B.绝对感受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差别感觉阈限 【答案】D。解析:感受性是一种能力,题目问的是量值,排除A、C项。李丽从点燃一根蜡烛到点燃十根蜡烛,从感觉不够亮直至感到足够亮,体现的是引起不同感觉的最小差异量,即差别感觉阈限。 三、易出的混淆项 本部分知识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如文中例1、例2的出题模式,题干给出具体情境,让进行考生选择。容易出现的混淆项是相对感受性和相对感觉阈限,希望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区分记忆,并细心做题。 江西中公教师考试网祝您备考成功!点击查看江西教师公告汇总

认知方式对重量差别感觉阈限的影响讲解

心理学实验报告 应用心理学专业 报告题目:认知方式对重量差别感觉阈限的影响作者: 学号: 指导教师: 2015年月日

目录 引言 (3) 1 方法 (5) 1.1被试 (5) 1.2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5) 1.3实验设计 (6) 1.4实验操作程序与主要步骤 (6) 1.4.1 棒框实验 (6) 1.4.1.1 实验注意事项 (7) 1.4.1.2 实验结果与分析 (7) 1.4.2 测定重量差别感受阈限实验 (8) 1.4.2.1 预备实验 (8) 1.4.2.2 正式实验 (8) 1.4.2.3实验注意事项 (10) 1.4.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10) 2 结果 (10) 2.1 认知方式与重量差别感觉阈限关系的数据分析 (10) 2.2 性别与认知风格关系的数据分析 (11) 2.3 性别与重量差别感受阈限关系的数据分析 (12) 3 讨论 (12) 4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认知方式对重量差别感觉阈限的影响 【摘要】本次实验旨在研究认知方式对重量差别感受阈限的影响。以34名大学本科生作为被试,首先使用EP705棒框仪对其认知风格进行测试,而后采用恒定刺激法测定重量差别感觉阈限。这些被试中有女生30名,男生4名。分析后结果表明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所测出认知方式对重量差别阈限的影响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水平。 【关键词】认知方式;重量差别感觉阈限;棒框实验;恒定刺激法引言 本实验是教学实验,旨在锻炼同学们运用EP705棒框仪进行对认知风格的测试能力和将心理统计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 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的最早研究源于瑟斯顿(L.L.Thourstone),其后,Allport认为它是个人典型或习惯性地解决问题、思考、知觉、记忆等的模式,Tennant认为它是“个体的特征和一贯性的组织和加工信息方式”。现在心理学通用的定义是个体通过感知、记忆和思维等智能因素对信息和经验进行积极加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从20世纪40年代早期到80年代,是认知风格研究发展的黄金时期,已存在的命名认知风格类型就多达三十多种。Riding等人1991年通过系统地分析人们对于认知风格的描述、对它们的测量方法和它们对人们行为的影响以及有关模型间的相关性,将其综合为两个重要的认知风格维度,即整体-分析(Wholist- Analytic)维度和言语-表象( Verbal-Imagery)维度。场依存性-场独立性就是以整体-分析维度为

小鼠缺氧实验实验报告

\篇二:缺氧 缺氧动物模型复制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和低温对缺氧的影响 【摘要】目的:本实验学习复制乏氧性缺氧和血液性缺氧的动物模型方法,观察缺氧过程中呼吸的反应及血液色泽和全身一般情况的变化,并了解温度和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对缺氧耐受的影响以及对照实验和控制实验条件重要性。方法:通过复制缺氧动物模型,观察不同类型缺氧过程中呼吸、黏膜和血液色泽的变化。通过测定耗氧量和小鼠的存活时间来观察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抑制和低温对缺氧的影响。结果: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和低温对动物耐受缺氧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存活时间和总耗氧率有显著性差异;复制不同原因造成的不同缺氧类型小鼠都表现出了不同的呼吸频率和存活时间的变化。结论:给小鼠注射氯丙嗪、冰浴降温可显著降低总耗氧率,延长其存活时间(p<0.01)。co中毒、亚硝酸盐可显著缩短小鼠存活时间,降低呼吸频率。美兰可以缓解亚硝酸盐对小鼠的作用,已定程度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延缓呼吸频率的下降。 【关键词】缺氧氯丙嗪总耗氧率 co 亚硝酸盐美兰存活时间 当供应组织的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可发生异常变化,这种病理过程称为缺氧。根据缺氧的原因不同可将缺氧分为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中毒性缺氧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缺氧,机体的代偿适应性反应和症状表现有所不同。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动物:小白鼠(雌性)。 1.2 药品:氯丙嗪(chlorpromazine) 、钠石灰(soda lime),亚硝酸钠( sodium nitrite ) 、亚甲基蓝(美蓝)(methylene blue,mb)、 0.9%nacl (physiological saline solution) 、co(carbon monoxide)。 1.3 器材:100、500ml广口瓶和测耗氧装置。 1.4 方法 1.4.1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和低温对缺氧的影响 取2只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准确称取体重,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氯丙嗪组。氯丙嗪组按0.1ml/10g体重腹腔注射0.25%氯丙嗪,随即安放在冰浴的纱布上 10~15min,使呼吸频率降至70~80次/min;生理盐水组按0.1ml/10g体重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室温放置10-15min,作为对照。之后将2只小鼠分别放入100ml的广口瓶内,连接好测耗氧装置。如右图。 1.4.2 不同原因造成的缺氧 取2只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随机分为乏氧性缺氧组和一氧化碳中毒组。乏氧性缺氧组小鼠放入含有5g钠石灰的100ml密闭瓶中;一氧化碳中毒组小鼠放入500ml密闭瓶,注入10ml co气体。 另取2只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随机分为亚硝酸纳组和亚硝酸纳治疗组。亚硝酸纳组小鼠腹腔注射50g/l亚硝酸纳0.2ml,并随即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ml;亚硝酸纳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50g/l亚硝酸纳0.2ml后即刻腹腔注射10g/l亚甲基蓝0.2ml 。 2.观察项目 2.1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和低温对缺氧的影响 记录下小鼠的体重w(g)。从密闭测耗氧装置开始记时到小鼠死亡,分别观察氯丙嗪组和生理盐水组小鼠的存活时间t(min)、总耗氧量a(ml)。按以下公式计算出总耗氧率r[ml/(g·min)]: r[ml/(g·min)]= a(ml)÷w(g)÷t(min) 2.2 不同原因造成的缺氧 乏氧性缺氧组和一氧化碳中毒组:处理前分别测出两鼠的正常呼吸频率(次/min)。待塞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教科版)1.体验静电现象(P2)实验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原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实验器材: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 、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1操作步骤:生。 、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2生。实验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实验名称2 ;不一样的电荷实验目的: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实验器材:气球、羊毛制品、木尺 1 将两个充气气球挨着悬挂在约米长的木尺,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步骤: 两个气球相互接触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实验名称:小灯泡的构造实验目的了解小灯泡的构造是怎样的实验器材小灯泡实验步骤展示小灯泡,让学生看清灯泡的构成实验结论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构成的 4 让小灯泡发光(P5)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实验原理只有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实验器材:导线 1 根、电池 1 节、小电珠 1 个。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2观察现象。 、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3观察现象。 、整理器材。4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 (P7)连接带灯座的电路5 实验目的: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实验原理根。1 实验材料:小灯

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个、导线 2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1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 6 连接串联电路p8实验目的:会使用串联方法连接电路实验原理;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 个、导线 4 根。操作步骤: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串接法连起来。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3、拆分器材 4、整理器材。实验结论: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7 连接并联电路p8实验目的:会使用并联方式连

第三章 感觉、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

第三章 感觉、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 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理解感觉、知觉、感受性、感觉阈限、适应、错觉等基本概念,以及感受性的变化形式,掌握知觉的基本规律和培养观察力的方法。 第一节 感觉、知觉概述 一、 感觉、知觉的概念 (一)感觉 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一切高级和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保证机体与环境平衡的重要条件。 感觉剥夺实验(Sensory Deprivation),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荷比(D.O.Hebb)等首创的一种试图控制或去除对人的感觉刺激的一种实验方法。 (二)知觉 知觉 (Perception )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是个体选择、组织并解释感觉信息的过程。人虽然以感觉作为一切心理活动的开端,但都以知觉的形式来反映事物。 二、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及联系 (一)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二)感觉与知觉的联系 三、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一)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External Sensation) 接受外部刺激并反映外部事物特征,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觉等。其感受器位于体表。 内部感觉(Internal Sensation ) 接受机体内部刺激,并反映内脏器官的状态。内部感受器主要接受体内各种化学和物理刺激,主要包括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和内脏感觉 (二) 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错觉 第二节 感觉与知觉的基本特性 一、感觉的基本特性及规律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Sensitivity) 只有当刺激物的作用达到一定强度的时候,才能引起感受器的反应,发放神经冲动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