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精练八篇(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精编版(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精编版)(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二】仆①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②。
梅溪③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⑤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⑦。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注】①仆:自己的简称。
②薜萝:即薜荔和女萝,皆为香草。
借指隐者所居之处。
③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④幽岫:幽深的山穴。
⑤葺:修建。
⑥偏:特别。
饶:丰富。
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
这里指山中的物产。
⑦办:具备。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清: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水尤清.冽(《小石潭记》)B.时:四时.俱备有时.朝发白帝(《三峡》)C.鳞:沉鳞.竞跃锦鳞.游泳(《岳阳楼记》)D.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湖心亭看雪》)(2)把语段【一】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语段【一】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语段【一】和语段【二】同是写山水,除修辞外,在写景手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请具体分析。
答案:(一)【乙文参考译文】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
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
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
幸好菊花、竹米多。
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1)B(2)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推荐的《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共含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13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10、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实是/欲界之仙都B. 蝉/则千转不穷C.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D. 水/皆缥碧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消散)B.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跑)C.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D.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通“返”)12、甲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乙文中总领下文写景的句子是“ ”。
(2分)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14、甲乙两文都是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的热爱之情。
但两文的思想格调不尽一样,甲文全篇充满乐观情趣,而乙文则暗含作者对尘世生活的厌弃之情,从文中“ ”即可看出。
(3分)[参考答案]10、(2分)C11、(2分)B12、(2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13、(4分)(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薜( 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
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
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
③办:具备。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四时俱备.前人之述备.矣B.遂葺宇其.上择其.善者而从之C.仆去月谢.病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邑人奇.之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3.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2分)4.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参考答案:(1)A(A完备B它;其中C辞官;道歉D奇美的山水;感到惊奇)评分:共(2分).(2)陡峭的崖壁直抵天空,好像要与彩色的云霞一争高下,矗立的山峰穿过云霄,遮住了红色的太阳和辽阔的天空,清幽深邃的洞穴蕴含着神奇缥缈的白云,那深谷的小溪,积聚着醉人的绿色,如同屈曲蜿蜒的玉带.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2分).(3)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即可.评分:写法(1分),作用(1分),共(2分).(4)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评价二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评分:理解(1分),评价(1分),共(2分).其它答案合情合理即可.译文: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二】【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答谢中书书》《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比较阅读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比较阅读及答案《答谢中书书》《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比较阅读及答案导语:《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是王维所作的一篇散文。
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的《答谢中书书》《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比较阅读及答案,欢迎阅读![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隹)。
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1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夜登华子岗”中的“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上使外将兵B.其一犬坐于前C.腰白玉之环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然是中有深趣也。
B.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与月上下。
C. ①复与疏钟相间。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 ①倘能从我游乎? ②请从吏夜归。
1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②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15.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写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16.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参考答案:12.C13.D14.示例:①夕阳要落山了,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②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15.示例:“猿鸟乱鸣”使景色灵动,充满生机活力;“吠声如豹”以动写静,衬托了冬夜的空旷寂静。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资料使用方法:1.课外文言文参照译文及工具书,逐字翻译,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2.先独立完成,然后对照答案订正,最后早晚读反复朗读记忆。
1.【甲】《答谢中书书》【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
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
”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岁除日,新旧岁之交,即除夕。
,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
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选自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6.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限一处)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7.解释下列划横线字词。
(4分)(1)晓雾将歇(2)夕日欲颓(3)烟云竹树而已(4)因作小楼二间:8.解释下列句子(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这。
(2)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9.乙文中作者说“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请结合原文分析,作者的志趣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10.甲/乙两文都采用什么手法?表达效果有何异同?(4分)6.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7.(1)坠落(2)消散(3)罢了(4)于是8.(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①谢病,还觅薜萝②。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③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亦。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选自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去月:上个月。
①还觅薜萝:寻找一种山中生长的藤本植物,这里是指准备隐居。
①葺宇:修建房子。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沉鳞.竞跃(líng)B.与.其奇者(yù)C.葺.宇其上(róng)D.偏饶.竹实(rào)2.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①晓雾将歇.( )①孤峰限.日( )A.休息B.遮挡C.消散D.限制(2)①夕日欲颓.( )①岂徒.语哉( )A.坠落B.颓废,自甘堕落C.徒弟,学徒D.白白,空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4.【甲】【乙】两文都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歌,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下山二里,循旧路,向五老峰。
汉阳、五老,俱庐南面之山,如两角相向,而犁头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俱庐南面之.山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览不能.兼收C.实是.欲界之仙都始知是.山之阴D.自.康乐以来则五峰排列自.掩7.文中划曲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B.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C.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D.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及答案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及答案在文言文阅读中,将内容或者形式相近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
使我们有目的地将其有关内容分析,从而在差异中使认识更加深刻。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答谢民师书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材料【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优之,乐在其中矣。
不义富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题题目5.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清流见底见往事耳B.实是欲界之仙都每假借于藏书之家C.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D.自康乐以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6.解释加点词。
(3分)(1)古来共谈共: (2)夕日欲颓颓:(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曲肱而优之,乐在其中矣。
8.甲乙两文”乐“的情趣分别是什么?(4分)《答谢民师书》比较阅读题答案5.(3分)B6.(3分)共同,一起坠落欣赏7.(6分)(1)早晨的薄雾将要散尽,猿猴和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
(“歇”,“乱”各0.5分)(2)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曲”,“亦”各0.5分)8.(4分)甲文:①作者欣赏山林之美的情趣。
②作者酷爱山林,归隐林泉的志趣。
③作者将内心对山林之美的感受与友人分享的乐趣。
(2分,答出一点即可)乙文:①粗茶淡饭却能随遇而安(安贫乐道)。
②视不正当得到的富贵如浮云的高尚情操。
(2分,答出一点即可)看了“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04《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一)(2022·云南玉溪·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故彰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①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②水之猿,百臂相接。
秋露为霜,春罗③被径。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信④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⑤。
(节选自吴均《与施从事书》)【注释】①干:连接。
②企:祈求,盼望得到。
③春罗:即绿萝。
④信:的确,确实。
⑤悟衷散赏:让内心有所启发感悟,使观赏变得随便自由。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四时..俱备四时:_______(2)晓雾将歇.歇:_______(3)夕日欲颓.颓:_______(4)孤峰入汉.汉: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归飞之鸟,千翼竞来。
3.请从角度和内容两方面赏析“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的写景特色。
4.简要概括两文在思想感情上的共同点。
【答案】1.四季消散坠落银河、天河2.(1)从谢灵运以来,再没有能欣赏这奇丽景色的人了。
(2)归来的鸟,比翼竞飞。
3.运用仰观和俯察两种不同的视角,写出了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境界清新。
4.示例:①热爱自然,娱情山水;②避世退隐,鄙弃名利;③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等。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四季常存。
四时:四季;(2)句意: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
歇:消散;(3)句意:夕阳快要坠落。
颓:坠落;(4)句意:山峰直插银河。
汉:银河、天河。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及答案《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及答案【一】【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
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补充[去月]上月。
1.解词晓雾将歇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仆去月谢病岂徒语哉2翻译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3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4,对划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二】【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晓雾将歇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怀民亦未寝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沉鳞竞跃。
相与步于中庭。
4.填空。
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比较阅读练习6篇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比较阅读练习6篇一)甲】山川之美,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谈论的话题。
高峰插入云霄,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彩缤纷,青林翠竹四季常绿。
清晨的雾气即将消散,XXX和鸟儿们开始喧闹;傍晚的夕阳渐渐西下,鱼儿开始跃出水面。
这里真是一个仙境。
自从康乐以来,再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与此相比。
XXX《答谢中书书》)乙】夜晚登上XXX,辋水在下面流淌,与月亮一同升起。
远处的山上有篝火在燃烧,明灭不定。
深巷里的狗狗发出豹子一样的嗥叫声。
村庄里有人在舂米,与敲钟声交替响起。
此时独自一人静静地坐着,仆人们也静静地站着,我多想起曾经和朋友一起赋诗、漫步在清澈的溪水边的情景。
等到春天来临,草木萌发,XXX可见,轻盈的鱼儿跃出水面,XXX在空中翱翔,青草上挂满了露珠,麦田里传来欢声笑语。
这样的场景并不遥远,如果你能和我一起来游玩,那该多好啊!如果你不是一个天资聪颖的人,也不会因为这些琐事而邀请你。
但是这其中却蕴含着深深的意境。
摘自XXX《山中与裴秀才迪书》1.实是欲界之仙都。
2.(1)XXX将歇:早晨的雾气即将消散。
(2)XXX:傍晚的夕阳渐渐西下。
3.(1)傍晚的夕阳渐渐西下,鱼儿开始跃出水面。
(2)如果你不是一个天资聪颖的人,也不会因为这些琐事而邀请你。
4.【甲】文中的“猿鸟乱鸣”是描述动物的声音,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是描述狗的声音。
两种声音描写的对象不同,表现的情感也不同。
5.【甲】和【乙】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赞美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二)甲】山川之美,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谈论的话题。
高峰插入云霄,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彩缤纷,青林翠竹四季常绿。
清晨的雾气即将消散,XXX和鸟儿们开始喧闹;傍晚的夕阳渐渐西下,鱼儿开始跃出水面。
这里真是一个仙境。
自从康乐以来,再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与此相比。
XXX《答谢中书书》)乙】在西山游玩了八天之后,我在XXX往西北走了两百步,发现了钴鉧潭。
在潭的西侧二十五步处,有一种捕鱼的设施叫做鱼梁。
【初中文言文阅读】《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答案这篇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答案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好好感受,勤于思考,多读多练,从中吸取精华。
《谢经》期中考试与成天寺夜游文言文比较(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9—12题。
(18分)山川之美在古代就有人讨论过。
山峰进入云层,清澈的水流见底。
海峡两岸的石墙五颜六色。
绿色的森林和竹子。
四点钟准备好。
黎明和雾霭将安息,猿和鸟将无序歌唱;夕阳欲落,鳞片又沉又跳。
它是欲望的仙都。
自从娱乐以来,没有人会对它感到好奇。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用“/”标记暂停,作为课文中带下划线的句子。
(2分)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解释以下虚词。
(4分)(1)晓雾将歇()(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怀敏还没睡,但很少有闲人像我的耳朵一样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天平下沉跳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2.填空。
(8分)(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4分)(2)文本a和文本B都写自然风景。
文本a描述了□□ 文本B描述了□□□. 然而,这两篇文章表达的思想和感受是不同的。
文章a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易文在《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答案】(一)(18分)9.脱衣服睡意朦胧/月光下进屋/快快乐乐出发/不思进取者快快乐乐/然后去成天寺找张怀民。
10.(1)消散(2)参与,这里指欣赏(3)睡觉(4)只是11.(1)在水中游泳的鱼争先恐后地跳出水面。
专题15 答谢中书书(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15 答谢中书书(2023·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中书①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②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始得西山宴游记③柳宗元自余为僇人④,居是州,恒惴⑤栗。
其隟⑥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注释】①谢中书:即谢征,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
②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承袭祖父谢玄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③《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被贬永州所作“永州八记”之一。
④缪人(lù):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
⑤惴栗:恐惧不安。
⑥隟(xì):同“隙”,指空闲时间。
1.下面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晓雾将歇.(歇:消散)B.夕日欲颓.(颓:颓废)C.穷.回溪(穷:走到尽头)D.倾.壶而醉(倾:倒出来)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B.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C.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D.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觉而起,起而归。
4.文人雅士寄情山水,境遇不同,则情感有异,请写出两位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情感。
【答案】1.A 2.C 3.(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含答案)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二)轼①顿首再拜。
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
木有瘿②,石有晕③,犀④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
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
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
(苏轼《答李端叔书》)【注】①轼:苏轼。
①瘿(yǐng):树木上生长的瘤状物。
①晕(yùn):环形花纹或波纹。
①犀:犀角。
1.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夕日欲颓.(坠落)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C.闻.足下名久矣(听说)D.谪.居无事(被贬官)2.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①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
3.下列对语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语段(一)“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B.语段(一)“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使人烦闷。
C.语段(二)“轼顿首再拜”中的“顿首”是本是指磕头,是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也可用于书信的末尾或开头,用在这里表示作者对关心自己的同辈李端叔的敬重。
D.语段(二)“闻足下名久矣”中的“足下”是谦辞,这里是对晚辈李端叔的爱称。
4.语段(一)(二)题材相同,其中也都有“值得与言”之人。
但两个语段语言风格有很大差别,试比较两个语段句式和用词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答谢中书书》全文南朝齐梁·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精练八篇(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精练八篇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一、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1~3题。
(16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④罴(pí):棕熊。
1.解释加点词。
(4分)(1)五色交辉..俱备()..()(2)四时(3)与.其奇者()(4)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回答问题。
(6分)①《答谢中书书》这个字高度概括山川景色的特点,《钴鉧潭西小丘记》_这个词简洁概括石头的特点。
(2分)②两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五则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五则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7~9题。
(12分)与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施从事①书吴均故鄣县②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③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青崖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
秋露为霜,春罗④被径。
风雨如晦,鸡呜不已。
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⑤。
(选自欧阳询《艺文类聚》卷7)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归飞之鸟,千翼竞来。
9.陶弘景和吴均都是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这两封书信在很多方面有相同之处。
请从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两个方面,各选一个共同点,简要分析。
(4分)一、答案:7.①②③③8.(1)从谢灵运以来,再没有能欣赏这奇丽景色的人了。
(2)还巢的鸟儿,千翼相连,竞相飞来。
9.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各归纳出一个共同点,得 2 分;结合文本分析,得 2 分。
艺术手法有:(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3)多种感官角度:(4)多种修辞手法:(5)动静结合;(6)色彩变化;(7)远近高低的视角等。
思想感情有:(1〕热爱自然,娱情山水;(2)避世退隐,鄙弃名利;(3)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等。
示例;艺术手法方面,两篇短文都运用了夸张手法;(分)如《与谢中书书》中“高峥入云”,《与施从事书》中“绝壁干天,都写出了山之高竣(2分);思想情感方面,两位作者都表达了对自然山川的热爱(2 分)。
【译文】故鄣县东边三十五里的地方,有青山,悬崖陡峭,直耸云霄;绿树浓密:山路崎岖.归巢的鸟儿,千翼相连,竞相飞来:渴了想喝水的猿猴,成群结队,百臂相接,秋天清展的露水成了霜花,女萝铺满了小路.即使风雨交加,日光昏暗,鸡叫声也不停息,漫步在这么优美的环境里,可以消除烦恼,怡情养性,有所感悟。
中考语文专题5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解析版)
答谢中书书(一)(2022·广东佛山·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①殊可过。
足下方温经猥②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③,清月映郭。
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④,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⑤,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⑥,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⑧,麦陇朝雊⑨,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⑩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然是中有深趣矣!(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有删减)【注释】①故山:旧日所居住的山。
②猥:鄙贱。
自谦之词。
③玄灞:深青色的灞水。
④沦涟:泛起涟漪。
⑤舂:这里指捣米。
⑥静默:这里指已入睡。
⑦鲦:一种细长的淡水鱼。
⑧青皋:青草地。
⑨雊(gòu):野鸡鸣叫。
⑩天机清妙:性情高远。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四时俱.备( )(2)沉鳞..竞跃( )(3)与山僧饭讫而去.( )(4)然是.中有深趣矣( )2.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4.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在空白处填写一句相应的内容。
5.读完【甲】【乙】两文,小顺将两文表达的情感进行了对比,请帮他完成下表。
材料情感相似处情感相异处甲文作者对自然山川的(1)___之情独赏美景,有(2)____之感乙文友人不在,有(3)___之感【答案】1.都水中潜游的鱼离开这2.⑴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语文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附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3.请解释下列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晓雾将歇歇:_____________②夕日欲颓颓:_____________③念无与为乐者念:_____________④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_____________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5.【甲】文描绘了“________之美”,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乙】文描写了“_____________之美”,写景的名句用四个字概括是“_____________”。
6.【甲】【乙】两文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参考答案】3.①消散,②坠落,③考虑,想到,④形容水的澄澈4.①自从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②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5.山川,猿鸟乱鸣,沉鳞竞跃,月色(光),月色如水6.【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林的愉悦之情,期与谢灵运比肩的得意之情;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归隐林泉的志趣。
【乙】文表达了作者悲凉苦闷、豁达乐观的复杂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大全带答案考试时间:120分总分:120分一、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1~3题。
(16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④罴(pí):棕熊。
1.解释加点词。
(4分)(1)五色交辉..俱备()..()(2)四时(3)与.其奇者()(4)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回答问题。
(6分)①《答谢中书书》这个字高度概括山川景色的特点,《钴鉧潭西小丘记》_这个词简洁概括石头的特点。
(2分)②两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5分)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答谢中书书.()(2)晓雾将歇.()(3)实是欲界..之仙都()(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1~4题。
(16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
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
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
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①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
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诸弟平日皆恂恂②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③,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
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国藩手草。
(选自《曾国藩家书》)注:①嚣嚣:喧哗,吵闹。
这里指沸沸扬扬。
②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③不售:不中。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四时俱.备 ( ) ②夕日欲颓. ( )③或.好作诗古文 ( ) ④恐.因愤激之久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B.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C.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D.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4.所谓“见字如面”,就是“读这封信的内容就像是我当面跟你说话一样”。
甲、乙两封书信“说话”的内容及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简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1~4题。
(8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薜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
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
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
③办:具备。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四时俱备./前人之述备.矣 B.遂葺宇其.上/择其.善者而从之C.仆去月谢.病/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邑人奇.之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1~3题。
(12分)【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tiáo)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gāo),麦陇朝雊(gòu),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节选)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负.势竞上()(2)鸢飞戾.天者()(3)白鸥矫.翼()(4)倘能从.我游乎()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是中有深趣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同为书信,【甲】【乙】两文写作目的有何不同?(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1~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