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听觉及其他感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声学分析声音的频率、振幅或声压 以及复合声的频谱;心理声学考虑到这 些参数与人类主观听觉间的关系,则提 出相应的参数是音高、音强和音色。
二 耳 与 听 觉 通 路
耳与听觉通路
耳(外耳、中耳、内耳) • 外耳:耳廓、外耳道 • 中耳:鼓膜、鼓室(三块听小骨、卵
圆窗和正圆窗)。 • 内耳:前庭器官、耳蜗、三个半规管。 传导和中枢机制
调频式编码
双极细胞至皮层下的各级听觉中枢中,均存在着调 频式编码,将音强信息转换为动作电位的频率信息。
听觉中枢神经元的单位发放频率不仅仅决定于声音 刺激的强度,还制约于其频率(音高)。
各级听觉中枢神经元只能在一定的刺激强度和频率 范围内,才能进行对刺激强度的调频式编码,将这 种能引起听觉某个中枢神经元单位发放频率改变的 声刺激范围称为反应区。
第7章 听觉及其他感觉
听觉
听觉生理心理学的中心课题:听觉器官 和听觉中枢怎样对各种声学参数进行编 码加工。具体地说:人脑感知音高、音 强和音色的生理机制,分析内耳和脑听 觉中枢如何对声波的心理声学参数进行 编码和加工的。
一、声音刺激的物理参数和心理 物理学参数
声波: ➢ 传导速度:340米/秒 ➢ 物理参数:频率(Hz, 次/秒)、
2、频率编码
不同频率声波引起与之频率相同的神经 元单位发放,因而能感知不同音高的声 音。
适用:200赫兹以下的声音编码,其位置 可能在基底膜尖端。
困难:神经元最大单位发放频度不超过 千赫兹,而人类听觉可感知16千赫兹以 下的声音。
音高的神经编码
综上所述:内耳音高编码问题的两种方式为 细胞分工编码和频率编码。对低频声刺激以 频率编码为主,而高频声刺激以细胞分工编 码为主。
细胞分工编码
在听皮质中对音强的信息编码和对音高的编 码一样,都是细胞分工的空间编码。
在视皮质,对不同声音强度发生最大反应的 细胞依次分布,其排列方向与对不同声音频 率发生敏感反应的细胞排列方向互相垂直。
听皮层上,由外侧向内侧的细胞感受声音的 最适频率逐渐增高;而对不同音强发生最大 反应的听皮层细胞,在听皮层的前后方向上 依次排列。
主要途径
2.骨导(bone conduction) 声波颅骨内耳
作用甚微
(四).耳蜗的结构
3层平行管状 组织:
前庭阶(含 外淋巴)
中间阶(耳 蜗管) (含 内淋巴)
鼓室阶(含 外淋巴)
声波→前庭阶的外淋 巴液→内淋巴→基 (底)膜上的感受细 胞(毛细胞)→感受 器电位
纤 毛
听
运 动 的
毛 剪
方 向
切
引 起
运
去 极
动
:
化
或引
超发
极 化
感 受
(器
钾电
钙位
通、 道根 )据
(五)听觉传导 通路
听觉通路:毛细胞→螺 旋神经节内双极细胞→ 听神经→延脑的耳蜗神 经核→交换神经元→外 侧丘系→下丘→内侧膝 状体→颞叶的初级听皮 层(41区)和次级听皮 层(21区,22区,42 区)。
三、听觉信息的神经编码
级量反应式编码
➢ 蜗管内淋巴振动基底膜振动螺旋器
振动毛细胞听毛在盖膜作用下发生剪 切运动毛细胞顶部膜机械门控钾通道 开放去极化(K+内流) 耳蜗感受器电
位侧膜电压依从性Ca2+通道开放Ca2+ 内流毛细胞基底部释放谷氨酸双极 细胞外周纤维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单位 发放引起动作电位
➢ 在双极细胞单位发放前的各个环节上, 均是级量反应,其大小受制于声波刺激 的强度。
(一)音高的神经编码与听觉理论
1、地点编码
基底膜整体振动时,不同部位上最大敏 感振动频率却存在着微小差异。因此, 在不同频率声波的感知中,耳蜗基底膜 上的不同位置有不同的作用,反映不同 频度的声波。
与特定毛细胞相连的神经元的兴奋代表 了不同的频率
声高编码的基本过程 特定频率声音基底膜特定部位最大 振动特定的毛细胞兴奋产生特定 频率的耳蜗微音器电位特定频率特 征听神经纤维兴奋听觉各级中枢特 定频率特征神经元兴奋大脑皮层特 定音调感觉
在听觉通路和听觉中枢中,音高的编码方式 为细胞分工编码。各个神经元有自己最敏感 的反应频率,在此频率上给出单位发放所需 的音强最低。
在初级听皮层上,可以明确找到与耳蜗基部 和顶部相对应的空间定位关系。
(二)音强的神经编码
在外周和中枢内对音强编码的机制较为 复杂,可分为极量反应式编码、调频式 编码、细胞分工编码。
波幅(牛顿/米2)/声压(dB) ➢ 心理声学参数:
响度(音强):不同声压水平所 产生的主观感觉差异
音高:人耳所能分辨的不同频率 波
音色:某一复合声的频谱
人能听到频谱大约为20—16000赫兹的各种 声波,对400—1000赫兹的声波最敏感。
频率鉴别阈限:在1000赫兹最适宜音高 的附近,人们可以分辨出了赫兹的变化。
2.提高声强 机制 A. 鼓 膜 有 效 振 动 面 积 / 卵 园 窗 膜 面 积
=17.2/1 提高声强约17倍 B.听骨链杠杆 长臂(锤骨柄)/短臂(砧骨长突) =1.3/1=1.3 提高声强1.3倍
上述两者作用共提高声强22.4倍
(三).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1.气导(air conduction)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内耳
来自百度文库、对音色的神经编码
对复合声刺激,特别是言语声音的刺激,听觉系统 靠两种机制进行细胞分工编码:
听觉系统不断对复杂声音的频谱进行傅里叶变换, 由大量神经元分别对不同频率的谐波进行音高和音 强的编码。
听皮层中也存在着特征提取的各种特殊神经元及其 功能柱,来对音色进行模式识别。
对音色的神经编码过程,沿缺乏直接的系统性实验 证据。
(一).外耳的 功能
1.耳廓
集音 辨别声源
2.外耳道
传音 提高声强:
一段封闭的管道可与波长4倍于管长 的声波发生共振。
(二).中耳的功能 1.传音 (1).鼓膜 频率响应佳 无固有和残余振动(与声波同始同终) (2).听骨链 锤骨(柄附着在鼓膜纤维和粘膜层间) 砧骨 镫骨(脚板与内耳卵园窗膜接触)
五、声源空间定位的神经编码
两种基本方式:锁相-时差编码和强度差编码。 两者均依靠两耳听觉差为基础。
神经元仅在声波某一相位时改变单位发放频率, 两侧神经元对同相声波产生同步性单位发放的 机制,称为听觉神经元单位发放的锁相机制。
二 耳 与 听 觉 通 路
耳与听觉通路
耳(外耳、中耳、内耳) • 外耳:耳廓、外耳道 • 中耳:鼓膜、鼓室(三块听小骨、卵
圆窗和正圆窗)。 • 内耳:前庭器官、耳蜗、三个半规管。 传导和中枢机制
调频式编码
双极细胞至皮层下的各级听觉中枢中,均存在着调 频式编码,将音强信息转换为动作电位的频率信息。
听觉中枢神经元的单位发放频率不仅仅决定于声音 刺激的强度,还制约于其频率(音高)。
各级听觉中枢神经元只能在一定的刺激强度和频率 范围内,才能进行对刺激强度的调频式编码,将这 种能引起听觉某个中枢神经元单位发放频率改变的 声刺激范围称为反应区。
第7章 听觉及其他感觉
听觉
听觉生理心理学的中心课题:听觉器官 和听觉中枢怎样对各种声学参数进行编 码加工。具体地说:人脑感知音高、音 强和音色的生理机制,分析内耳和脑听 觉中枢如何对声波的心理声学参数进行 编码和加工的。
一、声音刺激的物理参数和心理 物理学参数
声波: ➢ 传导速度:340米/秒 ➢ 物理参数:频率(Hz, 次/秒)、
2、频率编码
不同频率声波引起与之频率相同的神经 元单位发放,因而能感知不同音高的声 音。
适用:200赫兹以下的声音编码,其位置 可能在基底膜尖端。
困难:神经元最大单位发放频度不超过 千赫兹,而人类听觉可感知16千赫兹以 下的声音。
音高的神经编码
综上所述:内耳音高编码问题的两种方式为 细胞分工编码和频率编码。对低频声刺激以 频率编码为主,而高频声刺激以细胞分工编 码为主。
细胞分工编码
在听皮质中对音强的信息编码和对音高的编 码一样,都是细胞分工的空间编码。
在视皮质,对不同声音强度发生最大反应的 细胞依次分布,其排列方向与对不同声音频 率发生敏感反应的细胞排列方向互相垂直。
听皮层上,由外侧向内侧的细胞感受声音的 最适频率逐渐增高;而对不同音强发生最大 反应的听皮层细胞,在听皮层的前后方向上 依次排列。
主要途径
2.骨导(bone conduction) 声波颅骨内耳
作用甚微
(四).耳蜗的结构
3层平行管状 组织:
前庭阶(含 外淋巴)
中间阶(耳 蜗管) (含 内淋巴)
鼓室阶(含 外淋巴)
声波→前庭阶的外淋 巴液→内淋巴→基 (底)膜上的感受细 胞(毛细胞)→感受 器电位
纤 毛
听
运 动 的
毛 剪
方 向
切
引 起
运
去 极
动
:
化
或引
超发
极 化
感 受
(器
钾电
钙位
通、 道根 )据
(五)听觉传导 通路
听觉通路:毛细胞→螺 旋神经节内双极细胞→ 听神经→延脑的耳蜗神 经核→交换神经元→外 侧丘系→下丘→内侧膝 状体→颞叶的初级听皮 层(41区)和次级听皮 层(21区,22区,42 区)。
三、听觉信息的神经编码
级量反应式编码
➢ 蜗管内淋巴振动基底膜振动螺旋器
振动毛细胞听毛在盖膜作用下发生剪 切运动毛细胞顶部膜机械门控钾通道 开放去极化(K+内流) 耳蜗感受器电
位侧膜电压依从性Ca2+通道开放Ca2+ 内流毛细胞基底部释放谷氨酸双极 细胞外周纤维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单位 发放引起动作电位
➢ 在双极细胞单位发放前的各个环节上, 均是级量反应,其大小受制于声波刺激 的强度。
(一)音高的神经编码与听觉理论
1、地点编码
基底膜整体振动时,不同部位上最大敏 感振动频率却存在着微小差异。因此, 在不同频率声波的感知中,耳蜗基底膜 上的不同位置有不同的作用,反映不同 频度的声波。
与特定毛细胞相连的神经元的兴奋代表 了不同的频率
声高编码的基本过程 特定频率声音基底膜特定部位最大 振动特定的毛细胞兴奋产生特定 频率的耳蜗微音器电位特定频率特 征听神经纤维兴奋听觉各级中枢特 定频率特征神经元兴奋大脑皮层特 定音调感觉
在听觉通路和听觉中枢中,音高的编码方式 为细胞分工编码。各个神经元有自己最敏感 的反应频率,在此频率上给出单位发放所需 的音强最低。
在初级听皮层上,可以明确找到与耳蜗基部 和顶部相对应的空间定位关系。
(二)音强的神经编码
在外周和中枢内对音强编码的机制较为 复杂,可分为极量反应式编码、调频式 编码、细胞分工编码。
波幅(牛顿/米2)/声压(dB) ➢ 心理声学参数:
响度(音强):不同声压水平所 产生的主观感觉差异
音高:人耳所能分辨的不同频率 波
音色:某一复合声的频谱
人能听到频谱大约为20—16000赫兹的各种 声波,对400—1000赫兹的声波最敏感。
频率鉴别阈限:在1000赫兹最适宜音高 的附近,人们可以分辨出了赫兹的变化。
2.提高声强 机制 A. 鼓 膜 有 效 振 动 面 积 / 卵 园 窗 膜 面 积
=17.2/1 提高声强约17倍 B.听骨链杠杆 长臂(锤骨柄)/短臂(砧骨长突) =1.3/1=1.3 提高声强1.3倍
上述两者作用共提高声强22.4倍
(三).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1.气导(air conduction)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内耳
来自百度文库、对音色的神经编码
对复合声刺激,特别是言语声音的刺激,听觉系统 靠两种机制进行细胞分工编码:
听觉系统不断对复杂声音的频谱进行傅里叶变换, 由大量神经元分别对不同频率的谐波进行音高和音 强的编码。
听皮层中也存在着特征提取的各种特殊神经元及其 功能柱,来对音色进行模式识别。
对音色的神经编码过程,沿缺乏直接的系统性实验 证据。
(一).外耳的 功能
1.耳廓
集音 辨别声源
2.外耳道
传音 提高声强:
一段封闭的管道可与波长4倍于管长 的声波发生共振。
(二).中耳的功能 1.传音 (1).鼓膜 频率响应佳 无固有和残余振动(与声波同始同终) (2).听骨链 锤骨(柄附着在鼓膜纤维和粘膜层间) 砧骨 镫骨(脚板与内耳卵园窗膜接触)
五、声源空间定位的神经编码
两种基本方式:锁相-时差编码和强度差编码。 两者均依靠两耳听觉差为基础。
神经元仅在声波某一相位时改变单位发放频率, 两侧神经元对同相声波产生同步性单位发放的 机制,称为听觉神经元单位发放的锁相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