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工业生产结构调整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二是探讨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大部分学者主要 选择工业化水平、城镇化率、产业结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政府 财政支出等自变量对应变量做出解释。方霞等通过细化政府支 出结构专门来研究其对浙江省县域经济的影响。李政等考虑了 创新强度、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王智勇等更偏 重气候、地形、温度等因素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利用高程地图 (DEM)获得起伏度对云南省县域经济深入研究。
地区东部,部分集中在陕南地区中部。在数量变化上,低低类型的
区域由 2009 年的 5 个县域增加到 8 个县域。从地理位置上看,大
荔县、华阴市、蒲城县、潼关县等县域都位于西安都市圈的外围,
没有与西安直接毗邻,受西安高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比较小。其
136 2021年 11 期 总第 944 期
经济视野
随着研究的深化,研究对象逐渐从省域经济向县域经济转 变。相关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县域社会经济发展 评价指标与模型选择的不断创新。随着地理信息技术(GIS)的运 用,评价指标也变得越来越科学化。比如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 系、经验贝叶斯修正的 Moran’s I 指数、层次分析法(AHP)建立 的权重指标。除了指标的选择,分析方法也逐渐多样化,使用传 统的因子分析方法、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来对空间差异的机 制进行分析。许多学者通过回归分析探索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 李会等通过地理加权回归分析了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和空 间极化现象。近年来,修正传统引力模型也成为一种普遍的研究 手段。孟德友等借助结合 GIS 技术的引力模型分析江苏区域经 济联系强度与方向。赵雪雁等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分析城市间 经济联系并对修正模型进行了检验。
时间窗口为 2009 年 -2017 年。(由于白水县、富县、黄龙县、紫阳 经济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中产业结构和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对经

工业部门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提升

工业部门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提升

工业部门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提升工业部门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提升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提高竞争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工业部门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产业结构调整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通过改变不同产业的比重和内部结构,达到提高经济效益、调整资源配置和促进产业升级的目标。

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经济效益: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链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从而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例如,在制造业中加大高附加值的生产比重,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企业利润。

2.推动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有助于推动传统产业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的方向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通过培育新兴产业和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可以增加产业附加值,提高国家竞争力。

3.调整资源配置:产业结构调整可以合理配置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和增加环保产业的比重,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影响因素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市场需求、科技创新、政策引导和国际竞争等。

以下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1.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随着消费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不同类型产品的需求也发生变化。

因此,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来调整产业结构,是确保产业适应市场需求的关键。

2.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和创新研发,可以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和创新,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崛起。

3.政策引导:政府的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引导资金和资源向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产业倾斜,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4.国际竞争:国际竞争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相互影响,需要在国际竞争中寻找差异化和竞争优势。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经济已经经历了从农业到工业再到服务业的转变。

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而言,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必然的,它涉及到社会、环境和经济各个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分析影响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几个重要因素。

一、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更高效地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

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会导致旧产业的衰败,而新兴产业的崛起。

例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在线教育等新兴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技术进步和创新对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

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也在不断提高。

高素质的劳动力可以更好地适应新兴产业的需求,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同时,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

中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这将对劳动力市场、养老服务等产业造成深远的影响。

三、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

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趋势会直接影响到产业的发展方向。

例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保护和健康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将带动清洁能源、有机食品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因此,了解市场需求并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四、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保障。

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创新、技术研发和转型升级。

例如,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五、国际环境国际环境的变化也会对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产生影响。

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企业面临着来自全球各地的竞争。

因此,中国需要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开展国际合作,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国际贸易的规则和制度也会对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一定的影响。

陕西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研究

陕西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研究

陕西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研究陕西省是中国的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近年来,陕西省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其产业结构还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陕西省的产业结构现状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发展前景。

陕西省的产业结构主要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组成。

第一产业是指农业、林业、渔业和畜牧业等传统的农产品生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工业生产,包括制造业、采矿业和建筑业等;第三产业则是指服务业,包括金融、教育、医疗和旅游等。

目前,陕西省的第一产业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农业是陕西省的传统支柱产业,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水稻、棉花和油菜等。

陕西省拥有广阔的耕地资源和丰富的水资源,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由于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陕西省的农业生产效率还有待提高。

第三产业是陕西省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陕西省的服务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陕西省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是服务业中发展潜力巨大的领域之一、同时,金融、教育和医疗等行业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陕西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未来的发展中,陕西省应该注重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积极发展服务业,特别是旅游业;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陕西省的产业结构现状比较传统,但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陕西省的产业结构有望实现转型升级。

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将共同推动陕西省经济的发展。

但需要注意的是,陕西省的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课题,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重点分析当前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结构矛盾突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减少,而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兴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加。

我国工业经济结构尚未实现转型升级,传统产业的比重仍然较大,而新兴产业的比重较小,这使得我国工业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2.资源和环境约束传统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资源和环境的消耗较大,而我国资源环境压力较大,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成为影响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需要考虑资源和环境约束因素,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发展。

3.科技创新不足我国工业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创新能力不足,这影响了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速度和质量。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为当前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对策分析1.加快转型升级加快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是解决工业经济结构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措施。

加强新兴产业的战略支持,扶持高新技术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对于传统制造业,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2.加强资源和环境约束管理加强资源和环境约束管理,推动工业企业实施绿色制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开展资源循环利用,建立科学的环境管理制度,推动企业实行绿色生产,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3.加强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是实现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升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企业间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作为中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在眉睫的任务,随着经济发展的加速,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分析现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

一、资源配置不合理现在我国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资源配置不合理。

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很多环节都存在浪费、低效等问题,加剧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比如,煤炭、钢铁等传统行业过剩,房地产、金融、科技等新兴产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难以立足。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调整工业政策和资源配置。

对策: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工业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和通过监管机制,推动传统行业去产能、减少资源浪费,同时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大对绿色和高技术产业的投入。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当前我国工业经济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压力。

传统的制造业行业结构在一些地区仍然过于单一,过份依赖单一的资源和低端市场。

而且,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整体质量不高,与发达国家的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提高产业质量,推动工业深度调整。

对策:大力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加大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投入,加快结构调整,使工业结构更加合理和优化。

三、环境污染突出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也成为一道重要的问题。

生产和消费带来了很多污染,影响了生态环境。

此外,很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环保意识淡薄的现象,治污不力。

解决这一问题要加大环保力度,严格监管和处罚,提高企业环保意识。

对策:加大环保投入,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并严格监管违法行为,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提高企业环保意识,让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结论:当前,我国工业经济面临的问题包括资源配置不合理、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等,这些问题给工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但只要采取合理的对策,建立科学、适应市场竞争、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工业政策和资源配置,推动结构调整,有效避免产生资源的浪费以及环境污染,提高产业质量和效益,就能够实现工业经济可持续繁荣发展。

工业下滑因素分析

工业下滑因素分析

一、产值下滑的主要原因1、中央属企业生产受居民生产生活用电量和西北电网公司计划调控指标的制约,增幅还有余地。

①安康供电局今年1—6月累计工业产值占辖区总产值比重最大,达到30%,但其增幅也只有11.5%,低于年计划增长率,其结果就制约着全部规模工业产值总量的增加。

②安康水力发电厂产值在44户规模工业企业中占比重仅次于供电局,达到14 %,该企业生产正常与否直接影响辖区工业总产值的升降水平,它的拉动效应特别明显,但其生产波动较大,产值不稳定。

2、省属企业大幅下降。

省属企业陕西省秦康化工厂一直处于停产状态,累计完成产值仅24万元,同比下降70.5%。

3、市属14家工业企业普遍呈下降趋势,由2006年3月份的同比增长0.69%,到6月份下降3.51%。

①产值大户雷鹏铁合金有限公司因资金链条断裂,无力消化电耗成本,自去年底停产至今。

加之硅锰、硅钡钙等铁合金市场售价继续走低,硅锰售价由上年的8000元/吨下滑至目前的5000元/吨,降低40%,硅钡钙售价由上年的10000元/吨下滑至目前的7500元/吨,降低25%以上。

雷鹏公司去年同期产值3423万元,今年为零,经市区统计、经贸部门现场调研得知该企业无法恢复生产,破产倒闭已成定局。

光大铁合金有限公司因电耗成本过高不得不限量生产,增速只有3.3%。

森源电解锰市场价低企业无利可投,年初至今一直停产。

②恒远丝绸公司、丝绸二厂由于原料短缺,加上企业改制因安置问题职工多次上访,导致两厂一直处于间断生产状态,截止6月底,本月没有产值,累计分别下降0.6%和25.5%。

③氮肥厂。

由于化肥价格下降,原料煤价格上涨,产品成本上升,吨碳铵售价从500元下降到400元,而吨原料用煤由300多元涨到780元,化肥产量比去年同期下降23027吨,产值相应下降28.8%。

④通用机械厂。

东风公司汽车面临结构调整,载重车整车市场销售价格下降,相应缩减配件定单,产值较上年同期下降28.2%。

最新2019-陕西产业结构分析及其对陕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影响-PPT课件

最新2019-陕西产业结构分析及其对陕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影响-PPT课件

2、陕西三产结构与全国三产结构比较
全国2019产业结构(300670)
2019年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产值(亿元) 34000
146183.4
比重(%)
11.3
48.6
第一产业低0.3百分点 第二产业高7.5百分点 第三产业低7.2百分点
第三产业 120486.6 40.1
3、同其他地区比较
30.7
20192019
5258.68
33.02
1421.69 3747.17
年份
第一产业
平均增长 产业偏差 平均增长 竞争力份 平均增长

份额 PS 率
额 DS

39.67
-1.83
-0.05
-319.83 -8.92
23.53
9.46
0.06
1502.05 9.43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RS 1
PS 1
DS 1
RS 2
PS 2
DS 2
RS 3
PS 3
DS 3
19892019
362.12
-136.34
-50.14
593.64
58.67
-194.13 465.93
75.83
-75.56
20192019
598.95
-267.51
167.7 1
593.64 142.91 1414.47 1544.95
134.07
3、东南沿海产业向内陆转移的形式
a资本密集型 b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
返回
二、产业承接的影响因素
内因
软环境 (思想观念对外开放、文化氛围、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及政府行政能

西安三次产业结构演变与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西安三次产业结构演变与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西安三次产业结构演变与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西安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陕西省的省会城市。

近年来,西安市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力求在产业结构上实现优化和调整。

为此,本研究将探讨西安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历程以及未来优化的方向,旨在为西安市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1. 西安三次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探讨政府政策和市场因素对西安三次产业的影响,了解三次产业发展的历程和特点。

2. 西安三次产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当前西安三次产业存在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 西安三次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根据西安当前的产业发展情况,分析未来三次产业的发展趋势,并探讨西安未来的产业优化方向。

本研究的目标是:1. 深入了解西安三次产业的历程和特点,明确形成其产业结构的原因和现状。

2. 分析三次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指出影响西安经济发展的瓶颈和制约因素。

3. 针对西安产业发展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未来发展趋势和优化方向。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西安三次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能够准确把握西安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

2. 现状分析法:通过对西安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分析,确定当前三次产业所存在的问题。

3. 信息收集法:通过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普及西安产业结构的最新动态。

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政策法规和统计数据,厘清西安三次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2. 利用问卷和访谈等手段,获取西安市三次产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3. 对西安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进行现状分析,探讨其对三次产业的影响。

4. 通过综合研究结果,提出西安未来产业优化的发展方向并制定相应的建议。

四、研究意义在当前我国发展的环境下,研究西安三次产业的演变历程和优化方向具有以下意义:1. 对于促进西安市经济发展和提高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陕西省产业结构及产业政策

陕西省产业结构及产业政策

陕西省产业结构状况摘要:陕西经济结构的基本框架,是在改革开放以前形成的。

“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伴随全国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以及战备的要求,陕西成为我国内地重要的机械、电子、纺织等加工工业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在能源、化工、医药、有色、建材、冶金等方面又取得了长足发展,在电子、机械等传统支柱产业发展方面的进步也是很显著的。

但是陕西的第一产业基础薄弱,同时第三产业主要以传统行业为主,缺乏新兴的行业带动。

关键词:陕西 产业结构 结构调整一.产业以及产业结构的定义产业是指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它不仅包括生产部门,还包括流通部门,一般服务行业、文化教育和行政服务业等。

产业介于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之间,属于中观经济。

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产业构成、产业间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以及由这些比例关系所表现出来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从广义来看,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各产业在生产上的比例关系即各产业相互协调、平衡的发展问题,如三次产业之间、基础工业与加工工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二是产业间以投入产出为基本内容的关联关系,反映各产业相互影响的结果。

因而产业结构是经济总体中的产业多层次的组合,质的特征是产业的地位与作用,量的特征是产业所占的份额,即比重。

二.陕西产业结构总体概况陕西省依据资源分布特点,利用资源优势形成了四大建设基地,陕北以化工能源为发展重点,陕南利用自然环境优美、生物资源丰富等优势,是绿色产业基地,而关中则以先进制造业为建设重点。

另外重点发展的产业包括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及能源化工产业三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果业、畜牧业、旅游、能源化工和国防科技工业六大特色产业和旅游业、文化产业及现代物流业三大特色现代服务产业。

其中装备制造业是陕西工业的主体产业,现代物流业是陕西省的新兴产业。

现代物流是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的。

它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即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能。

陕西省产业结构分

陕西省产业结构分
与周边省份接壤,是连接东部和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自然资源
01
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02
农业资源丰富,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
03
森林覆盖率较高,拥有多个自然保护区。
人口与经济状况
01
人口数量较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02 经济实力较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之一。
陕西省产业结构分析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陕西省概况 • 陕西省产业结构现状 • 陕西省产业结构问题分析 • 优化陕西省产业结构的建议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重 要的经济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 资源和人力资源。
产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 例关系和相互影响,是衡量一个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议。
04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陕西省的产业结构,可以深入了解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分析陕西省的产业结构,有助于发现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 济持续健康发展。
02 陕西省概况
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陕北高原南部和秦岭、大 巴山之间。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但 仍面临资源环境压力和转型升级 的挑战。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01
深入研究陕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的 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
02
探索陕西省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 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省份的
竞争合作关系。
分析陕西省在新经济、新技术领 域的发展潜力和机遇。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是指通过改变产业结构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目标。

这个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工业部门发展过快,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比重较大,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这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加剧,对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2. 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我国在科技创新能力、核心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一些高技术产业对核心技术的依赖度较高,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无法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

3. 人力资源结构不适应:过多的劳动力集中在低技能、低收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源结构之间不匹配。

这同时也导致技能人才供不应求,制约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4. 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发展速度较慢,产业结构滞后于时代需求,经济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种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利于形成经济合力和增强整体竞争力。

二、对策分析1. 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提高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对绿色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加强传统工业部门的改造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2. 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研发先进技术和产品。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技术创新的回报率和市场竞争力。

3. 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

引导劳动力向高技能、高收入的行业和领域转移,促进劳动力与产业结构的匹配。

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高技能人才的供给能力。

4. 促进区域发展协调:加强区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推动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优化流动。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调整对策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调整对策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调整对策作者:徐建英来源:《学习导刊》2012年第02期【摘要】中国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及自治区,即西南五省(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内蒙古、广西。

面积54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57%。

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特别丰富。

其水能蕴藏总量占全国的82.5%。

其矿产资源的储量十分可观,依据已探明储量,西部地区的煤炭占全国的36%,石油占12%,天然气占53%。

全国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就有120多种。

但是整体上来说西部地区较其它地区的发展还是很缓慢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并提出优化产业结构的对策。

【关键字】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问题;对策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或时代,是产业结构演变的背景条件。

不同经济发展时代有不同的要素结构和技术结构,产业结构是一定要素结构和技术结构的综合表现。

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演变出现了两个明显的趋势,即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加速。

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从两条路径同时推进的,一是新兴的知识产业快速发展,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

各国都加大了对科研和开发的投入,注重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二是用新知识和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为了提高传统产业约生产效率,近几十年来,各国都致力于把成熟化的高新技术应用于传统产业,从而提升传统产业结构的技术层次。

如美国运用计算机技术改造钢铁行业的设计和制造系统,实现了现场操作的自动化控制。

日本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装备批发零售业,提高了流通业的生产率等等。

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主要表现为主导产业的更替周期缩短,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的趋势告诉我们,在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如果再不加快步伐,我们将会被远远地甩在时代的后面。

1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1.1 西部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全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陕西延安工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陕西延安工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陕西延安工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一、引言陕西延安作为陕西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一直以来都在工业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延安工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对陕西延安工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延安工业现状1. 工业生产规模陕西延安的工业生产规模逐渐扩大。

目前,延安已经形成了钢铁、煤炭、石化、机械、电子信息等多个工业领域的产业链条。

特别是钢铁和煤炭行业,延安在陕西省内具有重要地位。

2. 技术创新能力延安工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升。

城市内设有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延安的苹果产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当地农业和食品产业的亮点。

3. 区位优势延安地处陕西省中北部,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融入了陕西省的交通网络,便捷的物流体系为延安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延安还拥有丰富的煤炭和水资源,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和能源。

三、延安工业发展的潜力1. 建设延安经济开发区为了促进工业发展,延安市政府决定兴建延安经济开发区。

该开发区将实施一系列政策,吸引外资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延安工业的转型升级。

2. 优化产业结构延安工业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目前,煤炭行业在延安工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过度依赖煤炭行业会带来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等问题。

延安应在发展其他工业领域的同时,加大对环保产业的发展力度,实现绿色发展。

3. 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促进工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延安应继续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的支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培养人才,延安可以提升自身在工业领域的竞争力。

四、延安工业发展的未来趋势1. 产业升级和转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延安工业将面临着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挑战。

传统产业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同时,延安还应抓住机遇,积极开展新兴产业的布局,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领域。

陕西省产业结构演变及现状分析

陕西省产业结构演变及现状分析

地方经济497陕西省产业结构演变及现状分析孙 铂1 咸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包富华2 咸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刘宇峰1 咸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 郭玲霞1 咸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摘要: 本文在对陕西省产业结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划分了陕西省产业结构的演变阶段,并对近年来陕西省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行了探讨。

陕西省产业结构已由2012年的二产强支撑型经济,向二产三产双支撑型经济转换,但总体上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如经济总量相对较低,部分地区主导产业较为单一等。

因此,陕西省产业结构仍有进一步调整的空间。

关键词:陕西;产业结构;调整中图分类号:F 01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33-0497-01一、前言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实行,“后发优势”理论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显著的验证作用[1-3]。

然而,陕西省的经济发展速度与东部沿海地区仍然存在明显差距,且差距存在不断扩大的趋势,这种趋势变化是值得重视的。

从部分省市经济下滑的原因上看,主导产业的单一化及不合理的产业布局都是导致地区经济结构性下滑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陕西省产业结构变化进行分析,避免陷入“单一经济结构陷阱”,这对建设陕西为西部强省有重要意义。

二、陕西省产业结构发展历史产业结构是统计意义上的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也是各个产业部门在总产值种所占的各自比重,常用的是根据一、二、三产业的比重或产值的比例关系进行划分[4]。

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将陕西省产业结构发展过程大体划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2-1978年: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初期,陕西省第一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在40.3%-66.7%之间,经济贡献率达到65.4%,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在14.9%-43.6%之间,第三产业比例不足20%[5]。

由于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收入弹性低,导致该时段积累效应并不明显。

第二阶段,1978-1985年:该阶段第一产业总产值所占比重逐渐下降,工业总产值比重则上升到45.3%,形成第一、第二产业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局面。

陕西轻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战略研究

陕西轻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战略研究

是 轻 重 比例 失调 ,经 济 总 量 小 。2 0 年 轻 重 06
累 ,形成 了以关 中为主 ,陕南 、陕北 为辅的轻工产
业 布 局 。2 1年 ,规模 以上 轻 工 企 业 1 2 家 ,关 中 00 33
工 业 总 产 值 比例 为 1 3 5 07 : . ,20 年为 1 .,20年 6 :3 8 08 为 1 .,20 ̄ 为 1 . ,2 1年 末 , 全 年 工 业 总 :41 0 9 :9 3 7 00
速 发 展 ,陕 西 省 轻 重 工 业 发 展 比例 日益 失衡 ,轻 工企 业 经 济 效 益 不 断 下 降 。为 应 对 轻 工 产 业 生 产 结 构 与行 业 经
济发展之 间的矛盾 ,有 必要 结合 陕西省轻工业发展 实际 ,以市场为导 向,依据不 同区域 自身的资源优 势和经济
发 展 现 状 及 时进 行 轻 工 产 业 结 构 的 调 整 。
三 是 人 才 缺 乏 , “ 学 研 ” 关 系疏 散 。 缺 少 产
带动安康 、榆林 、延安 等县市轻工业 的发 展 ,共 同
推进 陕西省轻工业 的快速 发展 。 二是 要 实施 “ 带三群 ” 协调 发展 战略 。抓 一 住 “ 中一 天水经济 区”建设的发展机 遇 ,充分利 关 用 “ 关天经 济”建设 中的优惠政策 ,结合 陕西轻工
安 在 轻 工 业 发 展 中 的 核 心 带 动 及 辐 射 作 用 ,直 接 带
动 咸 阳 、渭南 等 市县 轻 工 业 的发展 ,间接 带 动 宝
鸡 、商 洛 、汉 中 、铜 川 等 市 县 轻 工 业 的 发 展 ,辐 射
问题 仍较为 突出。在适宜发展规模 大 、效益 高的造 纸 、家具等行 业 中,小企业还 是 占大多数 ,龙 头企 业规 模不大竞 争力不强 。从 区域结 构看 ,关 中地 区 行业 发达 ,陕 南 、陕北发展相对滞 后 ,发展得不均 衡导 致行业集群效应 不 明显 ,便 于协作 、供产销配 套 的产业 园区较少。

关于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关于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关于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成因分析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刘孝奇实施西部大开发之后,陕西区域经济无论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出现了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并存的局面。

说均衡发展,是指关中、陕北、陕南三地区纵向相比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但发展速度又有不同,以2003年为例,西安、宝鸡、咸阳的GDP增长速度都在11%以上,而同处关中地区的渭南却仅为8.2%。

地处陕北地区的榆林、延安的增长速度在14%左右,而陕南地区的汉中、安康平均为8.5%。

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速度的差异必将导致经济总量及经济实力上的差距。

而且差距将越拉越大。

若不采取非均衡发展的措施,发展速度较慢的市区势必将会拖全省经济发展的后腿。

区域经济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各种不同差异的存在自有其客观必然的一面,但若任其无节制地扩大,必然加剧地区间不平衡从而导致贫富悬殊,地区不安定等消极现象产生。

同时,差异又意味着区域个性,其中蕴含着潜在的发展优势。

善于发现优势,并把潜在优势转化为优势特色产业,使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实现超常规发展,是区域间由失衡走向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陕西区域经济差异明显为了更准确地研究陕西区域经济问题,笔者曾用聚类分析的方法以及借用有关研究成果,将陕西传统的三大经济区域重新划分为关中、陕北、陕东和陕南四大经济板块。

关中地区包括西安、宝鸡、咸阳三市和杨陵区;陕北地区包括榆林和延安市;陕东地区包括铜川、渭南和商洛三市;陕南地区包括汉中和安康市。

这四个板块发展的实践也印证了他们具有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次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地区的明显特征。

对上述新划分的四大经济区,我们选取2003年四个地区各“占全省总人口比重(%)”、“占各市GDP总和比重(%)”、“GDP 平均增长速度(%)”、“人均GDP水平(元/人)”等项指标进行比较,以直观地反映各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差距。

从各地区占全省总GDP的份额来看:关中地区,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43.42%,GDP占各市GDP总和的64.14%;陕北地区,占全省人口14.8%,占各市GDP总和的比重为11.12%;陕东地区,占全省人口的比重为23.49%,占各市GDP总和的比重为12.22%;陕南地区,占全省人口18.29%,GDP占各市GDP总和比重为11.52%。

中国工业结构转型的区域差异及原因分析

中国工业结构转型的区域差异及原因分析

中国工业结构转型的区域差异及原因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工业结构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大量的重复建设,资源的浪费越来越严重。

因此,中国的工业结构转型迫在眉睫。

这篇文章将探讨中国工业结构转型的区域差异及其原因。

一、东部地区的工业优势中国的东部地区拥有比其他地区更发达的经济和工业,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工业成为了支柱产业。

东部地区的工业带拥有更多的经济与技术资源,成为避风港和“制造中心”,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到该地区寻求发展机会。

另外,东部地区的港口、铁路和公路交通也更加方便,更具有市场的覆盖深度和广度。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东部地区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很多的机遇。

由于人口密度大、经济活动密度和交额密度大,东部地区发展更具规模效应。

二、西部地区的工业潜力西部地区具有广阔的市场销售渠道和资源储备,是未来工业发展的潜力所在。

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包括能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这些资源拥有很高的价值,特别是在能源和原材料方面。

此外,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也相对充裕。

但是,西部地区在地理环境和交通运输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交通不便,市场开发受限等。

同时,由于基础设施和信息通信技术的缺陷,西部地区的网络和处理能力也需要更强的支持和投入。

三、中部地区的工业发展瓶颈中部地区拥有比较均衡的经济结构和较好的人口基础,但在工业结构上沿用了传统的模式,对现代、高科技等产业的发展不够重视。

在区域竞争力方面,中部地区走的是低价策略,具有市场份额的有限领域竞争力较弱。

此外,中部地区的产品质量问题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也限制了该地区企业产品的市场销售。

为了更好的发展,中部地区应该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等方面努力,借鉴其他区域先进的经验。

四、原因分析1、历史遗留问题中国地广人多,历史上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工业逐渐形成各自的特点。

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以西安市为例作者:高征段禄峰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2年第3期高征1,段禄峰2(1.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济南250001;2.西安邮电学:产业经济研究所,西安710061)摘要: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不同产业之间重大比例关系调整和相同产业内部资源配置调整两部分。

西安要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必须发展与自身环境、资源相匹配的产业,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工业化水平。

关键词:西安;产业结构;调整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 8772(2012)03- 0094- 02引言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不同产业之间重大比例关系调整和相同产业内部资源配置调整两部分。

产业结构调整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是区域经济发展成败的关键,其目的在于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西安要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必须发展与自身环境、资源相匹配的产业,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工业化水平。

1 产业结构调整引导1.1新型工业化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以消耗环境来拉动经济,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其产业结构开始发生改变,以科技投入和智力开发为主,逐渐降低了对环境的压力。

从工业革命开始的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其以资源、环境、生态掠夺式的开发模式,既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带来了非常巨大的负面影响,导致人类出现全球性的悲剧。

新型工业化,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新方式。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西安要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保证安全为方向,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存量资产和科技教育等比较优势,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领域集中。

在做大做强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的同时,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竞争力较强的企业集团、骨干企业和产品,加快构建产业集群,全面提高工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工业生产结构调整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根据工业的发展模式找出相关影响陕西省工业发展的14个评价指标,运用SPSS进行主成分分析,找出了陕西省相对独立的两个主成分,最后得出全省各市区的综合得分,并据此对各市区划分层次,同时提出对策建议,陕西省要减少高消耗产业,主要发展教育和高新产业。

【关键词】工业;评价指标;成分分析
一、背景
工业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生产部门,它是通过劳动等方式进行加工或再加工自然资源。

工业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自建国以来,我国就提出要要建设工业化国家的目标,几十年来,我国的工业发展得到极大地提高,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人文,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工业发展仍然严重不平衡,尤其是东西部差距较大。

这种严重的区域差异一直阻碍着我国的工业发展。

为了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域差异,1999年6月17口,江泽民总书记在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抓住世纪之交历史机遇,加快西部地区开发步伐”。

而陕西省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领头羊”之一,如何全面准确
地评价其区域竞争力,准确的把握陕西省的区域产业的地域优势及经济优势,这将成为产业竞争力的热点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逐步加深,市场份额的竞争越加猛烈,因而必会打破省际间工业结构严重求同的局面。

据统计表明,全国经济增长的一半乃至2/3是工业带动的;东西部差距的扩大有50%一70%是由工业的发展而引起更大差距的。

长期以来制约陕西经济发展的一直是工业结构滞后。

根据“十二、五规划”战略、“西部大开发”目标以及产业结构对经济总量的促进作用,要提高陕西工业总体水平,就必须以工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利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将资源优势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使其工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全面、客观地分析全省工业发展状况,总结发展经验,对确定今年及以后工业发展,把陕西省建成促进大开发的重要支点,有着重大的现实愈义。

二、主成分分析的原理方法
主成分分析方法最早可以追溯到K.Pearson于1901年开创的非随机变量的多元转换分析;1933年,H.A.Hotelling将其推广到随机变量。

主成分主要是研究如何通过少数几个由原始变量构成的主要分量来描述或解释多变量的方差-协方差结构特征。

主成分的工作对象:样本点×定量变量类型的数据表;工作目标:将多变量的平面数据进行最佳综合、简
化,以期实现:①降维处理:高维变量化为低维变量,且信息损失最少;②统计简化:简化变量系统的统计数字特征。

③数据解释:利用主成分与原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建立变量与样品的关系,根据变量代表的主成分结构解释样品特征,其中①,②两个过程又称为数据压缩,因此有人将主成分的用途归结为数据压缩和数据解释。

三、指标确立及结果分析
本文通过2012《陕西省统计年鉴》,确定了以下变量:A1表示企业单位数,A2表示资产总计,A3表示负债总计,A4表示所有者权益,A5表示主营业务收入,A6表示主营业务成本,A7表示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A8表示销售费用,A9表示管理费用,A10表示财务费用,A11表示利润总额,A12表示亏损企业亏损额,A13表示本年应交增值税,A14表示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

第一主成分贡献率76.223%,集中了企业单位数,全部企业人员平均人数,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等因子,大致表示从企业规模和企业成本分析工业生产能力的因子;第二个主成分的权重为13.652%,主要集中了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利润总额,本年增值税等因子,是从企业利润和增值税来分析工业生产能力的因子。

四、各市主成分得分及其结果分析
根据综合因子得分,将陕西省十二市、区分为三个等级
层次,第一个是核心层,主要包括延安市、榆林市、渭南市、咸阳市;第二个是优势发展层,主要包括宝鸡市、杨凌示范区、西安市、汉中市;第三个是综合发展层,主要包括商洛市、铜川市、安康市。

由此,我们得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教育,使耗费资源较少,知识和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占较大比重。

因此,转变增长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张彦林(导师:冯仲科;马钦彦).基于3S技术的山东省森林蓄积量定量估测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博士论文,2008.
[2] 曾昭宁,徐英英.陕西省工业结构优化研究,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3] 姚争.低碳校园:形态测度及其规划路径.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1.
[4] 何燕丽(导师:林作新).中国传统家具装饰的象征理论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博士论文,2007.
[5] 王忠奎,陈健,黄卓树.湖北省工业生产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消费导刊,2008.17.
[6] 韩艾军(导师:姚慧琴).陕西工业结构调整研究.
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04.
[7] 宋亚斌(导师:林辉),高分辨率遥感影像LAI定量估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2.
[8] 姜雪梅.科学发展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学习,2009.12.
[9] 王玉书.推进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1.3.
【作者简介】
董玺(1990.10-),大学本科学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