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心血管疾病患者抑郁症心理评估及护理对策
心血管疾病患者抑郁症心理评估及护理对策抑郁症作为一种与心理行为相互影响的社会适应不良性疾病,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由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因素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已不容忽视。
我们对230例住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抑郁症状况调查,旨在给患者提供更完善的整体护理,制定及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促进身心康复。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2014年在县医院因心血管疾病住院治疗的患者230例,其中男133例,女97例,平均年龄55.4岁。
文化程度:小学72例、初中49例、高中47例、大学62例。
所有病例均无精神病既往史。
1.2 方法①评估方法:用Wakefield抑郁量表分别对患者入院后及出院前进行测评计分,为了避免理解上的歧义,在自评前告诉患者表中所问的问题是指最近2周内的心理状态。
②诊断指标:Wakefield量表累计分≥15分表示存在抑郁症状;累计分<15分表示无抑郁症状。
③观察指标:抑郁症患病率;经心理护理后抑郁症分值递减率;抑郁症控制有效率。
④心理护理方法:主要采用简易精神疗法[1](接受、支持、保证),主动跟患者进行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陈述和发泄内心的不满,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与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了解患者的个性特征、心理状态,找出引起抑郁症的因素,针对不同的因素采用合适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矫正患者的错误认识,去除引起抑郁的因素,提高患者认识疾病和自我护理的能力,教会患者学会分散注意力,解除抑郁情绪的束缚[2]。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计分值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递减率以平均百分比±标准差表示;前后比较用t检验。
2.结果2.1 抑郁症患病率及护理有效率根据诊断标准,本组230例患者中有26例伴有抑郁症,患病率11.3%(26/230),其中冠心病11例,高血压病8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病毒性心肌炎2例,心肌病2例。
经心理护理后26例抑郁症状均有减轻。
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体会
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体会
一、焦虑和恐惧:重症心血管疾病可能伴随着严重的症状和危机,患者常常感到害怕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担心发生意外或加重病情。
治疗过程中可能需要经历手术、介入治疗或长时间的住院观察,这些都会给患者带来焦虑和恐惧。
心理护理体会:护士需要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和表达,理解患者内心的恐惧和不安,给予患者安慰和支持。
护士还可以向患者介绍一些放松和调节情绪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心理疏导等,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
二、自卑和失落:重症心血管疾病可能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带来很多损害和限制,患者可能因此感到自卑和失落,觉得自己不再完整和有价值,甚至对生活产生悲观和绝望的情绪。
心理护理体会:护士应该树立积极的心态,给患者传递希望和信心,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
护士要尊重患者的感受和意愿,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护士还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提高自我保健和护理的能力,增强自我价值感。
三、依赖和无助:重症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常常需要依赖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他们可能面临长期的康复过程和生活的诸多困难,导致患者产生强烈的依赖和无助的情绪。
心理护理体会:护士要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并尊重患者的需求和意愿,同时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参与治疗和康复。
护士还可以给予患者一定的自主权,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康复辅助器具和进行自我护理,帮助患者恢复自理能力,重建信心和独立性。
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常常面临焦虑、恐惧、自卑、失落、依赖、无助等心理问题,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关怀和支持,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和护理措施,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调整心态、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12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的心理护理
【 杨卫兵, 3 ] 李宁. 安定配合心理支持 治疗肿瘤患者焦虑的临床观察 [. 国肿 瘤临床 与 康复 , 0 , . J中 】 2 42 0 0
1 例鼻咽癌放疗患者的护理与随访 1 5
李顺 雏 王开珍 陈 瑶 ’ 关键词: 鼻咽癌; 放疗; 护理
2 1 年 l 月 01 2
获得 这种 疾病就 会 承受 巨大 的心 理压 力 , 长期 的 心血 管疾 病 的 在 治疗中非常不利于患者的早 日康复 , 严重 的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 情 绪 和心理 状况 , 致患 者 出现 消极 的治 疗态 度 或: 治疗 失去 导 对 信心。这些都非常的不利于心血管疾病的康复, 给治疗带来了非 常大的麻烦。所以在医院治疗的同时 , 对老年患者进行适 当的心 理 护理 是非 常必 要 的 。 3 . 2血管疾病的心理 问题及护理办法 。 3 .失望 悲 观型 患者 的 心理 护 理 :这类 患 者 一 般: 化 水 平不 是 .I 2 很高 , 能对 一些 老年 疾病 有清 楚 的认 识 , 很 少说 话 , 不 往往 性格 内 向, 略有 白闭 心理 , 的 心理 承受 能力 一 般较 低 , 重 的还 会 他们 最严 不 配合 治疗 , 种 类 型就 要 医 护人 员 做 出有针 对 性 的措 施 , 过 这 通 和患 者 的聊天 来排 除患 者 心 中的 紧张感 和 焦虑 情绪 , 能够对 医学 治疗 有信 心 , 积极 的配合 医护人 员进 行 医 护程 序 。 3. ,2忧郁 型患 者 : 患 者 由于 长期 服 用治 疗 药 物 , 能会 给 家 2 这类 可 庭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 , 这就使患者心理极度 的忧郁, 出现严重 的 心 理压 力 , 种 患 者还 会 进 场 出现 情 绪 低 迷 、 观 、 望 等 现 这 悲 绝 象。 针对 这种 情况 要 配合 患者 的家 属 , 者 进行 合理 的 引导 , 对患 排 除他 们的 心理 障碍 。 3 .怀 疑 心理 的护 理 办法 :这 种严 重 的 心 理往 往 在 患者 的长期 .3 2 治疗 中形 成 的 , 经 过 漫 长 的治 疗依 然没 有 痊 愈 , 导 致 患 患者 这就
心血管系统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心血管系统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心血管系统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对于这些疾病的患者,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正确的护理诊断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详细介绍心血管系统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一、心输出量减少(一)护理诊断依据1、患者出现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
2、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或减慢。
3、呼吸困难,肺部啰音。
4、尿量减少。
(二)护理措施1、休息与体位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或端坐位,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限制活动量,避免劳累。
2、病情观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皮肤颜色和温度、尿量等。
3、用药护理严格按照医嘱使用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负荷的药物,如洋地黄类、利尿剂等。
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如洋地黄中毒的表现。
4、心理护理关心安慰患者,减轻其焦虑和恐惧情绪。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二、体液过多(一)护理诊断依据1、患者体重增加。
2、下肢或全身水肿。
3、胸腔或腹腔积液。
(二)护理措施1、限制钠盐和水的摄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限制钠盐的摄入量。
控制液体的摄入量,避免加重水肿。
2、体位与活动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时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
病情允许时,鼓励患者适量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3、病情观察定期测量体重、腹围,观察水肿的消长情况。
监测电解质的变化,预防电解质紊乱。
4、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破损。
对于水肿部位,可用温水擦拭,轻轻按摩。
三、活动无耐力(一)护理诊断依据1、患者自诉活动后感到疲劳、气促。
2、活动量减少,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二)护理措施1、评估活动耐力与患者共同制定活动计划,根据其心功能状况确定活动的程度和时间。
2、活动指导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
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体会
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体会心血管疾病是当前社会常见的一种慢性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疾病的突发性和危险性,常常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因此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护理体会也是非常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1. 焦虑和恐惧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面临着生命威胁,往往会产生焦虑和恐惧的情绪。
他们担心自己的病情变化,害怕再次发作,担心对家人的影响等,这种心理反应会增加患者的疾病负担,影响治疗效果。
2. 自卑和沮丧由于疾病的原因,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常会感到自卑和沮丧。
他们觉得自己比别人更加脆弱,无法像健康人一样工作和生活。
长期的生病和治疗也使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悲观情绪。
3. 忧虑和抑郁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对未来充满了忧虑,生怕因为疾病导致家庭破裂、工作丧失等问题。
这种忧虑会使他们产生抑郁情绪,消极对待生活,甚至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和动力。
二、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体会1. 关心和倾听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得到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倾听。
他们在面对疾病时会产生焦虑和恐惧,因此需要有人陪伴和安慰,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2. 提供信息和帮助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常对自己的病情不清楚,容易产生恐慌和焦虑。
医护人员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信息和指导,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的原因、治疗的方法和未来的康复计划,让他们对疾病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增强信心和勇气。
3. 建立和谐的护理环境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一个积极向上的护理环境。
医护人员应该给予他们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心理支持,疏导他们的负面情绪,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温馨。
4. 积极的康复训练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康复训练,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抵抗力,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医护人员还要给予患者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疾病,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动力。
心血管患者的心理护理
心血管患者的心理护理摘要:根据常规护理作为基础,心理护理干预进行辅助,有效对心血管患者的焦虑、抑郁心态进行消除。
通过对不良情绪的消除为开端,最终达到患者主动调节的目的,为患者营造一个更为和谐的环境。
心血管内科护理为一项综合性极高的护理工作,患者病程较长且病情复杂、反复高。
同时还要在提高患者这生活质量这一工作核心下,对护理方法进行各种各样的改革。
心血管内科患者病情往往负面情绪较多,正是影响患者康复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次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干预,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对病情恢复影响,特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9月至2012年4月对我院心血管内科22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按照双盲法分组,观察组患者107例,为其制定健康路径进行心里疏导,年龄29-81岁,平均55.5±3.2岁。
对照组患者120例,进行常规护理,年龄37-77岁,平均54.8±3.5。
患者原发病分别为:冠心病、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脑出血及其他疾病。
两组患者在资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可那纳入同一研究组进行比较分析。
1.2 护理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相关检查完毕后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组护理。
观察组患者进行健康路径与心理疏导的同时进行常规护理。
入院时,护士应对患者不良生活方式进行登记,并告知住院期间杜绝以往生活方式,其中包括:吸烟、饮酒、药品混乱使用。
进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工作,住院治疗期间会出现的明显、典型症状进行讲解,帮助医生做好家属工作,争取在治疗期间的主动配合。
入院后2-3d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仔细观察,根据患者住院前几日主诉情况及每日查房记录进行总结,针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疏导方案制定。
入院3d后针对患者的特点进行集中心里疏导干预,伴随治疗的深入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应对心理疏导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治疗顺利病情好转的患者应进行充分的肯定及鼓励,争取在下一阶段的治疗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心血管疾病中老年病人异常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干预
些, 让他们感到被尊重 , 被重视 。 安慰 和鼓励 : 对于悲观与 自弃的老年 病人 , 给予劝 导和抚慰 , 他们 得到 精神 使
担 心 误 诊 误 治 。有 的 会 凭 着 自己 一 知 半 解 的 医学 知 识 推 断 疾 病 的 转 归 以 及 药 物
任, 减少猜疑与误会 。在与他 们交谈 中, 做
到 大方 、 自然 , 意传 递情 感 的技 巧 , 时 并注 同
的疗效 。若 严 重 偏 执 , 会 出 现病 理 狂 则
理指导与护理 干预 ; 对照组只给予常规 的 治疗及 护理 。结果 : 观察组病 人的异常心 理 特征 较 对 照组 有 明显 的 改善 , 院 日有 住
明 显 的 缩短 。结 论 : 通过 对 心 血 管 疾病 中
产生悲观心理。他们 表现为意志消沉 , 精 神忧郁 , 易伤感 、 沮丧 、 绝望 、 手无 策 , 束 情 绪极端低落 , 常暗 自伤心 落泪 , 不愿 与人 交往 或交谈 , 对治疗及疾病 的转归表现漠 然, 不积极配合甚至拒绝治疗及护理 。 孤独心理 : 院期 间常 有孤 独感 、 住 寂
上 的支 持 。主 动 耐 心 与 老 年 病 人 沟 通 , 给
老 年病 人 给 予 常规 治疗 及 护 理 的 同 时 , 加
强对他们异 常心理特征的观察及分析 , 并
及 时给 予心 理 指 导 与 护 理 干 预 , 人 住 院 病
日明显 缩短 。
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作者:周娴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8期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平均寿命得到延长,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却呈上升趋势。
心血管疾病的急症及危重心血管疾病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往往会导致患者死亡。
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为抢救和治疗急症及危重症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提供了最得力的医护力量和现代化的监护治疗手段。
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因病情特殊常无家属陪护,由于患者的心理压力大,监护室里的环境、仪器及各种设备的报警声,以及病人本身疾病的影响常给病人带来紧张、烦躁、孤独、恐惧、抑郁等各种不良的心理反应,易影响病人的病情好转,针对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给予合适的心理护理。
本文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106例患者进行心理分析,采取对应的心里护理措施,取得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所选106例患者中,男性85例,女性21例,年龄34——99岁,监护时间一般为2——15天。
2、心理特征分析2.1心理问题所选病例中的中年患者,面临着家庭和事业的多种问题,发病急,心理压力大,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
老年人生理上各种组织器官的功能开始逐渐衰退,心理上易产生失落感,很难适应新的环境,而产生孤独感,情绪波动较大,易急噪、固执、多疑,甚至对医护人员会产生不信任感。
2.2原因分析(1)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对环境陌生。
(2)取消家属陪护,身边没有亲人的陪伴,让患者增加孤独感。
(3)病房内配备的各种先进的抢救设备、仪器,以及监护仪的报警声,都会给病人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4)频繁的检查,治疗措施的实施,紧张而忙碌的气氛,患者会产生焦虑。
(5)病室内其他病友的病情恶化或死亡,均会引起病人的恐慌情绪。
3、护理对策3.1消除恐惧、紧张心理作为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除了有熟练及精湛的护理技术,还要有敏锐的观察病人生理及心理变化的能力。
心血管患者的心理护理指导
心血管患者的心理护理指导摘要:对于出现心理问题的心血管患者,单纯依赖相应手段治疗心血管疾病很难得到好的效果,这需要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准确识别,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及时的帮助患者消除心理问题。
使患者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体现出心理护理的作用。
1心血管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1.1猜疑心理。
猜疑心理是心血管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患者常常会感觉自己的病情很严重,认为医生和家人没有对自己说出自己实际病情。
把一些没有关联的事情联想到自己身上,生套病症,并进行无故的恶性联想,最后导致精神恍惚、身体疲倦,使病情不断加剧。
1.2焦虑心理。
焦虑心理会导致患者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严重的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血管收缩压上升,形成血栓,加重心肌缺血,引起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轻微的则会出现过度担心、紧张、出汗、失眠、胸痛、气短等现象。
1.3绝望心理。
患者常常会因病情的加重和病情没有得到快速好转的原因而产生绝望心理。
认为自己的病治不好了,对自己、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不再相信别人,不愿与人交流。
严重的还会出现轻生行为。
1.4自责心理。
一些经济低下、心胸狭窄或性格孤僻的患者,会觉得自己的病花了很多钱,给家里带来了经济负担,觉得自己拖累了家人而产生自责心理。
1.5抑郁心理。
患者因为长时间呆在医院治疗,心情长时间处于低落的状态,最后导致了抑郁障碍。
常表现为精力减退,对身边的事物缺乏兴趣,对周围的事情非常敏感。
2心理问题对患者病情的影响心理问题是医护人员在护理病人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积极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因素,对于心血管患者的血管疾病的恢复有重大的影响。
心理问题,不仅会给患者自己、家属带来一些问题,还会给医生的医疗过程带来问题。
最终,会导致患者的防御能力低下,病情不断加重。
尤其是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紧张的信息会刺激使下丘脑兴奋,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3护理心血管患者心理问题的措施3.1护理人员要提高自己的素质、严格要求自己。
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
法进行 心理 分析 ,制 定相应 的护理 对 策 。结 果 8 6例患者 患病 前 大 多生 活不规 律 ,性 情暴 躁 ,情绪 紧张 ;患病 后 多数 患者心理 不平衡 ,忧
郁 、 出现 满不 在乎 、 悲观失 望、 焦虑 急躁 、 自卑、猜 疑 等心理 反应 ,有 针对 性 的采取 心理干 预措 施后 ,各 项心 理反 应 发生率 均低 于护理 前 ( < O 5 ,差 异有 统计 学意 义。结 论 老年人 心血 病 患者进 行 心理护 理 可提 高患者 的生存 质 量和 生存率 。 P .) O 【 关键 词】 老年 人 ;心血 管 病 ;心理 ;护理
间为 1 ̄0 n 52mi 。 3 - 对透析过程 中容易发生低血压的患者 ,透析间期应控制水分 ,两 .2 3 次透析 间期体质量的增 长不得超过原有体质量 的 4 %,适当提高干体质 量 。如透析结束后仍 出现血压偏低、 出汗、 心慌等症状 , 应补充血容量。 33 _3对 高凝患者 ,应根据 出凝血 时间 、血液黏 稠度和纤 维蛋 白原等 . 情 况调 整抗凝药物 的剂量 、时 间,如透析时可选用 低分子肝素 ,透析 间期应用华法林 或阿司匹林 等药物 。 3. . 4行动一 3 静脉 内瘘穿刺 时 ,应用止血带压 迫后再穿 刺 ,且要求 穿刺
一
察 动- 内瘘 的震颤 ,如有震颤减低 ,杂音减弱 ,应及 时就诊 。 静脉
33 有高血压 或 出血 倾 向的患者 ,药 物溶栓 前应 向患者 及家属交 代 .6 .
应用抗栓药物的并发症 。
4讨
论
血液透析 疗法 的先决 条件是建 立和维护有 效的血管通路 ,而血 液 透 析患者的最佳血管通路是 自 体动 一 静脉 内瘘 , 使用 时间长, 并发症少 , 但 即便如 此其 5 年通 畅率仍然 不到 5%Ⅲ 0 。瘘 管失功早期 表现为血 流 量 下降 ,晚期表 现为血栓形成 和栓塞。发生 的最 主要病理基础为 吻合
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评估及干预措施
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评估及干预措施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同时,追求完美的心态越来越强烈,因此,存在心理问题的人越来越多。
心理问题包括很多种,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心理问题不容易被人们所察觉,有时可能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症状,常常到心血管内科就诊。
在心血管内科当中,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且在临床表现上,都以心悸、胸闷、头痛等表现为主。
心血管内科疾病与心理障碍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又有一定的区别,因此误诊率较高。
本文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评估的方法和重要性加以介绍,并且为心血管内科就诊患者的心理干预提供思路。
在减少误诊率的同时,为患者减少更多的费用,同时也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问题。
标签: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评估;心理干预;心身疾病1 心理障碍的基本含义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较多,主要有社会因素、生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大多数的心理障碍都是具有诱因的,是在突发事件之后,人们出现的以情绪低落、恐惧等心理状态,这样的心理状态使人们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出现严重的下降,导致社会功能受损,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具有不良影响,同时对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消极的影响。
也有一些人可以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下降、或者出现心悸、胸闷等躯体形式的临床表现。
由于心理障碍时常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使患者本人感到明显的痛苦,因此大部分患者经常会主动的寻求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这也是与精神病性障碍相互区分的关键点。
2 心血管内科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以及处理方法心血管内科当中最常见的两种心理障碍是焦虑心理障碍和抑郁心理障碍。
具体的表现形式是两种:一种是患者本身患者有心血管疾病,疾病引起的患者的心理障碍,另一种情况是患者只有心理障碍,但并没有器质性的疾病。
因此,对于两种不同的情况的患者,应该给予不同的处理。
由于心血管内科心身疾病的患者相对较多,因此在接诊患者的同时,首先与患者交流一些基本的情况。
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心血管内科疾病的家族史,对患者的生活习惯、检查结果等方面进行了解。
心血管疾病护理的新进展
心血管疾病护理的新进展心血管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多发性的、危害较大的疾病,其中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等疾病。
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因此,心血管疾病的护理成为了医护人员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心血管疾病护理的新进展。
一、心理护理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面临着病痛的困扰和伴随而来的心理问题。
因此,心理护理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十分重要。
心理护理的方法包括情感疏导、认知重建、行为疗法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患者教育、心理咨询等途径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强治疗信心。
二、营养护理营养是心血管健康的基础。
营养不良可以导致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因此,营养护理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同样非常重要。
营养护理的方法包括合理饮食和饮水、运动锻炼、控制体重等。
三、药物治疗目前,临床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拮抗剂、利尿剂等。
这些药物对于控制血压、预防心肌梗死、降低血脂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疗效。
同时,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需要注意药品的使用方法和副作用。
四、康复护理心血管疾病治疗的终极目标是控制并降低疾病风险,达到疾病稳定或恢复健康的状态。
康复护理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也十分重要。
康复护理的方法包括运动训练、心理治疗、社交支持等。
五、家庭护理家庭护理是心血管疾病康复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家庭护理的重点在于患者的日常生活指导和护理技能培训,以及家属的支持和合作。
此外,还需要注意患者的安全和用药管理等问题。
六、护理用品目前市场上有很多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用品,如心电监护仪、血压计、血氧测量器、糖尿病监测仪等。
这些护理用品可以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更加实时和精准的监测,并为医生提供更可靠的参考。
在护理新进展的背景下,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康复和护理也越来越完善。
但是,仍然需要医护人员加强科研和医疗队伍建设,提高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
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体会
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体会心血管疾病是当前社会十分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心肌梗塞、心力衰竭、高血压等,这些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心理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在护理工作中,我们经常接触到这些患者,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对我们提供更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体会。
一、心理特点1. 抑郁和焦虑重症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常常会出现抑郁和焦虑的情绪。
一方面是因为疾病本身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和不适,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疾病的不确定性和治疗的压力。
在长期的治疗和恢复过程中,患者常常会感到无助和绝望,甚至有自杀的念头。
2. 自卑和自我否定重症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往往会因为身体的缺陷而产生自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
他们常常会觉得自己不如同龄人,无法胜任工作和家庭的责任,甚至会怀疑自己的存在的意义。
这种情绪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3. 孤独和失落由于疾病的影响,患者往往会感到孤独和失落。
他们可能会因为疾病和治疗的原因与亲人和朋友疏远,甚至会失去工作和社交活动的机会,这样的孤立感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二、护理体会1. 关心和倾听在护理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时,我们要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关心他们的情绪变化,倾听他们的抱怨和心声。
患者往往需要有人可以倾诉他们的内心痛苦和困惑,而我们护士就是最好的倾听者和陪伴者。
2. 积极鼓励和支持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和支持。
我们要告诉他们,病痛虽然会让人感到痛苦和无助,但只要有信心和勇气,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我们要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和战胜疾病的信念,让他们重新拾起生活的勇气。
3. 加强康复指导和教育在护理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对患者的康复指导和教育。
通过这些工作,我们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治疗情况,从而增强患者对疾病的抵抗力和恢复信心。
我们还要教他们一些心理疏导的技巧,例如呼吸训练、放松术等,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老年患者在治疗的同时也需要心理护理,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恐惧和失落感,增强对疾病的理解和掌控能力,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 接受情感波动。
患者需要理解和接受自己的情感波动,如感到沮丧、焦虑、害怕或不安等。
心理护理师或医护人员应该了解患者的情感状态,并帮助他们正视、理解和接受自己的情感,同时告诉他们这些情感是正常的,是疾病带来的心理反应。
2. 提供支持和理解。
患者需要得到家人、医护人员和社会的支持和理解,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
心理护理师或医护人员应该通过耐心、关心和倾听的方式,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和沟通关系,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提高患者的自我价值感和安全感。
3. 提供信息和教育。
患者和家人需要接受足够的、准确的信息和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案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更好地掌控疾病的发展。
心理护理师可以为患者和家人提供准确、及时、易于理解的知识,以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
4. 帮助患者应对疾病。
心理护理师应该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帮助他们调整生活方式、改进饮食和增加运动,以控制和缓解疾病的发展。
同时,心理护理师也应该教育患者如何减轻压力、放松身心、增强防御力,以帮助他们维持稳定的心态和身体健康。
5. 鼓励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对老年患者的康复和心理健康也有重要的作用。
心理护理师或医护人员应该鼓励患者参加群体活动,增进社交和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家庭,减轻孤独和焦虑的感受。
关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关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社会公害。
发病率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年龄正在向中青年扩大。
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该类患者既有一般健康人的心理特点,又有病态的特殊表现。
根据患者出现的抑郁、焦虑、强迫症状、幼稚、敏感、敌对情绪等表现,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使之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
掌握心血管病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有目的地制定护理措施,采取针对性护理,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心理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特别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护理工作在做康复指导的过程中结合患者的病情,深入浅出地讲解疾病相关的知识。
解除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认识而产生的焦虑和忧郁。
主动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通过我们的自身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启发诱导、暗示影响患者,鼓励患者战胜疾病。
心理护理有利于开展系统化、整体化护理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它要求护士不仅要严格遵循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还要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性格特征和生活社会经济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对患者要有同情心,态度要热情,和善对每一位患者,要根据临床经验,从中发现患者的心理障碍,了解疾病的来源,为医生提供诊断治疗方便。
对住院患者都要按照护理程序,全面系统地护理,同时必须把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体护理中,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
因此,我们的护理不仅关注患者躯体上的疾病,还要探讨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及诊断治疗中的作用。
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多种致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心理因素起到重要作用,对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的目标,是为了有效地应付健康问题和日常的生活要求,是为了能够承受治疗所带来的压力,保持病人达到最佳心身状态,所以提出如下针对性护理措施。
国外对心脏监护病房(CCU)病人的研究发现,至少80%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焦虑、58%出现抑郁情绪、22%产生敌对情绪、16%表现不安。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疏导和支持措施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疏导和支持措施心血管疾病是一类常见的慢性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这些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其心理状态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提供必要的支持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如何进行心理疏导和提供支持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一、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压力与问题1. 心理压力:心血管疾病诊断对患者来说往往是个沉重打击,会触发各种负面情绪,如焦虑、恐惧、沮丧等。
他们可能会担忧自己是否能够康复,担忧大量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以及生活和工作上的局限。
2. 自我认同问题:由于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部分患者会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自我认同问题。
他们可能会感到失去了自我价值感,缺乏自信心。
3. 情绪管理困难:由于患者的身体状况不稳定,情绪也会起伏不定。
他们可能在一些突发情况下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比如突然出现心悸、气短等。
二、心理疏导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1. 提供信息与教育:医生和专业人士应该向患者提供详细的关于心血管疾病的知识,并解答他们可能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了解疾病并增强对治疗措施的信心。
2. 倾听和支持:医护人员应该关注患者的情感需求,耐心倾听他们愿意分享的经历和困扰,并给予积极支持。
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和信任关系是进行有效心理疏导的基础。
3. 情感宣泄:通过家庭成员、朋友或专业辅导师等渠道,鼓励患者将内心压力进行情感宣泄。
这有助于减轻负面情绪和焦虑,同时帮助患者找到积极应对方式。
4. 心理治疗: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心理治疗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措施。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和心理支持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疾病并提高应对能力。
5. 社群支持:参加相关的社群或互助团体可以为患者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身份认同感。
在这样的社交圈子中,他们可以获得其他患者或康复成功者分享经验的机会,从而减轻孤独感和恐惧感。
三、家属和社会环境中的支持措施1. 家庭关爱: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需求,并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关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关键词】肝移植术
近几年来,原位肝移植术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肝移植胆道重建主要包括胆总管―胆总管端端吻合和胆总管―空肠端侧吻合。
术后胆道系统并发症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胆管狭穿又最为多见,有学者认为胆道并发症引起的移植失败与延误诊断有密切关系[1]。
因此,及时发现和治疗胆管狭穿可大大降低死亡率,也是术后护理的重点。
2004年12月我科1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胆管狭穿患者并行ERCP+ERBD治疗后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3岁,于2004年11月15日因乙肝病史10余年、发现肝占位20余日入我院。
入院后CT检查诊断:结节型肝硬化、多发恶性结节形成、脾大。
完善术前准备后于12月15日在全麻下行原位肝移植+脾切除术,术后82天行第二次全身化疗,患者出院皮肤轻度瘙痒,晚夜间明显加重,皮肤巩膜无黄染,肝功能提示TB 15.8 μmol/L、DB 9.5 mmol/L、ALT 91.8 μmol/L、AST 68.8 u/L、G-GT 698 u/L、A/G 37.2/26。
考虑与应用免疫抑制剂有关,将FK506由2 mg 减至1 mg于止痒地霜外涂对症处理,效果不明显。
2周后,行第三次化疗,患者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复查肝功能提示:TB 28.2 μmol/L、DB 18.9 μmol/L、ALT 111.5 u/L、AST 84.6 u/L、G-GT 844 u/L、A/G 39.7/26,并有进行性升高的趋势。
B超检查提示肝内胆管扩张,查磁共振胆道成像提示:肝内胆管扩张,胆管狭窄,即于当日行ERCP+
狭窄段及乳头柱状气囊扩张术。
1周后复查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皮肤、巩膜黄染逐渐消退,效果满意。
2 观察与护理
2.1 观察体温的变化该患者在肝移植术后3个月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最高达38.5 ℃。
怀疑为胆管狭窄合并胆道感染,除了密切观察体温变化,遵医嘱给予抗炎、补液治疗。
2.2 观察黄疸情况该患者肝移植手术后3个月出现黄疸升高并伴有转氨酶升高,排除急性排斥反应后,B超检查提示胆管狭窄,并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
在护理上注意观察患者皮肤,巩膜黄染情况并记录黄疸变化情况,因患者伴随有皮肤瘙痒症状,嘱患者不要用力搔抓皮肤,防止抓破皮肤,造成感染,但可用温水擦浴,避免水温过高(不宜超过32 ℃)及使用碱性肥皂或用止痒地霜涂抹,尽量避免搔、抓,协助患者剪短指甲,必要时戴手套,保持床铺舒适、柔软。
2.3 观察腹痛的情况肝移植术后胆道系统并发症可有腹痛。
本例在术后3个月出现黄疸时伴有轻微的腹痛,在密切观察腹痛性质及程度的基础上,遵医嘱给予补液、抗感染等治疗。
2.4 防感染的护理因该患者在接受肝移植前为终末期肝病患者,长期生病至使抗感染的功能下降,而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及多种抗生素的使用和手术的创伤使患者的抵抗力进一步降低,容易导致细菌、真菌、病毒感染而加重胆道并发症[2]。
因此,在术后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操作者必须戴口罩、帽子、手套,避免发生交叉感染,每日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3次,用0.3%过氧乙酸擦拭
桌子及地面3次,所有的餐具用微波炉消毒后使用。
2.5 ERCP置胆道内支架的护理 ERCP术后易出现出血、穿孔、胰腺炎、引流管阻塞或脱出等并发症。
在护理上应警惕胆道阻塞症状和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2.5.1 加强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患者因经过了极大痛苦的肝移植,术后又出现胆道并发症,可产生悲观和恐惧情绪,护士应告其内镜治疗是非常成熟的诊疗技术,成功率高且无明显痛苦及内镜治疗前、后的注意事项和配合要点。
(2)术前告知患者禁食水6 h并进行碘过敏试验。
术前可进行预防性地静脉推注抗生素。
2.5.2 加强术后护理患者回病房后即查生命体征及腹部情况,加强观察,认真听取患者主诉。
(1)患者绝对卧床休息24 h,给予一级护理。
(2)禁食水,分别于术后3 h及次晨采血查血淀粉酶,以及早发现胰腺炎及时有效地处理。
待血淀粉酶正常后逐渐改进流质、半流、普食。
该患者术后3 h及次晨查血淀粉酶均正常。
(3)给予补液,内加抑酶抑酸治疗。
(4)观察体温及血常规的变化,防止发生感染,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2.6 营养的支持按医嘱予保肝药物,加强营养支持,静脉输入多种氨基酸、白蛋白、丙种球蛋白等。
鼓励患者摄入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适量的蛋白质、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
尽量避免使用对肝脏损害的药物。
3 小结
胆管狭穿是影响肝移植术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该患者的诊治经过提示在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肝功能引流
液颜色、量、性质及各项感染监测指标,做好各引流管的护理,及时发现并积极处理胆管狭穿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肝移植手术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郑树森.肝脏移植.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58.
2 席淑华,陈律,李歆,等.肝移植术后胆道系统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12(12):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