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研究前沿--化学与材料科学
化学前沿心得体会3000字左右
化学前沿心得体会化学是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组成和反应规律。
化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紧密相连,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本文将从化学前沿的角度出发,谈谈我对化学的体会和心得。
1. 化学前沿的重要性化学前沿是指在化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现,涵盖了各个化学分支的最新研究方向以及实际应用。
了解和掌握化学前沿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化学的广阔领域和无限的可能性,激发我们对化学的兴趣与热情。
2. 深入学习与实践的必要性化学前沿涉及到许多高深的理论和复杂的实验技术,需要我们有扎实的化学基础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学习化学前沿时,我们不仅需要阅读大量的科学文献,还需要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3. 创新思维的培养学习化学前沿要求我们具备创新思维能力。
化学前沿的研究常常是前人从未触及的领域,需要我们有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培养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的能力,从而推动化学科学的发展。
4. 脑力工具的运用在学习和研究化学前沿时,有时需要解决复杂的计算和推演问题。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灵活运用脑力工具,例如化学计算软件、模拟工具等,来辅助我们进行化学实验的方案设计和数据分析。
熟练掌握这些工具的应用,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科研水平。
5. 跨学科的合作与发展化学前沿的研究往往需要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需要与其他领域的专家进行合作。
化学学科与物理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等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渗透。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各个学科的发展。
6. 化学前沿与社会的关系化学前沿研究的成果往往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以为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改变。
例如,新材料的研发可以推动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新药物的开发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2017年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评审结果
黄灿 李丹 杨婷 吴波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生物工程学
2年
院
吴寿荣
数学与统计
2年
学院
穆春来
2年 通信工程学 刘书君 院
土木工程学
2年
钟轶峰
院
拉剪应力作用下岩石的破坏
土木工程学
43
朱谭谭 博士 2年
黄达
规律和强度准则试验研究
院
摩擦纳米发电机在自驱动传
44
感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陈杰 博士 2年 物理学院 胡陈果
1年
曾令秋
新中心
人文社会科 1年 学高等研究
院
袁敏
2017年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评审结果
序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 层次 研究年 所在学院 指导教师
号
人
限
基于异构信息融合的虚假评
83
余俊良 硕士 1年 软件学院
论检测研究
高旻
应用Golden Braid体系构建
84
王云 硕士
多靶点CRISPR体系
PLGA-LysoGM1静电纺丝神经
电化学性能研究
生命科学学
1年
张泽
院
生物工程学
1年
王亚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院
数学与统计
1年
学院
曾理
通信工程学
1年
院
曹海林
1年 土木工程学 梁宁慧 院
1年 外国语学院 陈毅萍
1年 物理学院 王雪
表情包的CMC同群与跨群交流
91
功能研究
钟俊辉 硕士 1年 新闻学院 张小强
通过分子内[4+2]环加成手性 92 构建含氧[5-6-5]三元并环类 薛露 硕士 1年
化学材料领域的“齐天大圣”——记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副研究员龚秀清
化学材料领域的“齐天大圣”——记上海大学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副研究员龚秀清作者:肖延胜来源:《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7年第12期化学材料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属于现代材料科学,化学和化工领域的重要分支。
材料的发展给化学领域带来了机遇,同时也需要研究人员能够联系材料科学,化学化工等知识进行创新性的研究。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位化学材料领域的综合型人才,他就是香港科技大学博士,现为上海大学副教研员的龚秀清。
看我“七十二变”龚秀清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曾在英国帝国理工和利兹大学等世界知名教授实验室从事博士后工作,2013年被英国剑桥Drop-Tech科技公司聘为高级科学顾问。
2017年获选为上海浦江人才。
在十年的学习工作期间,龚秀清一直从事化学材料相关的研究。
在化学材料的不同领域,龚秀清博士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科学成果。
汽车制作业中,减少液压泵,离合器及阀门的磨损一直是无法攻破的难题。
龚秀清博士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将电流变液的最大静态剪切应力提高到230kPa。
龚秀清博士的此项研究成果是所知世界上具有最大剪切应力的电流变液,在功能材料领域,这是一个十分巨大的突破。
这类新型的巨电流变液可以被广泛用于汽车制造领域,可以很好的解决减少机械磨损的难题,同时可以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响应灵敏度。
除了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龚秀清博士的研究领域还涉及到智能变色材料以及微流控芯片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创新研发智能变色材料在智能变色材料领域,为了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为大面积的工业生产制造提供了可行性,龚秀清博士创新型的提出用成本低廉的表面活性剂材料来取代价格高昂的液晶变色材料,该项研究成果申请的专利技术已经成功转让重庆禾维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科研指导实践,并快速转化科技成果用于生产制造。
在医药领域,传统的胶囊通过特定的化学环境变化来释放包裹物,这样会使药物的作用时间有限,无法快速达到药效。
龚秀清博士提出用微流控芯片的办法将药物装入磁性的软胶囊中,通过电场来主动控制药物释放的速率,该方法能更有效和主动的控制药物缓慢释放以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的目的。
湖南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计划项目结题报告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结题报告项目名称:有机锡肟配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Cx1503项目主持人:李璇捷联系方式:所在学校和院系:衡阳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指导教师:张复兴职称:教授项目完成时间:2017年5月湖南省教育厅二O一七年制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级别□.国家级■.省级□.院级重点□.院级一般项目名称有机锡肟配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应用研究项目主持人姓名专业所在学院联系电话学号备注(异动情况)李璇捷化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项目组成员梁芳化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颜倩莹化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欧淑芝化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指导教师张复兴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职称教授项目起止时间2015年5月 1 日——2017 年 5 月 1 日二、主要研究成果序号成果名称成果形式作者出版社、发表刊物或颁证单位时间(刊期)1 三(邻甲基苄基)锡和二(间氟苄基)锡硫代水杨酸酯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获奖李璇捷湖南省化学化工学会2016、52 三(邻甲基苄基)锡和二(间氟苄基)锡硫代水杨酸酯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获奖李璇捷湖南省教育厅2016、73 新型氯化三苯基锡(1,4-二氢-2,3-二苯基四氮唑酮)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论文李璇捷《合成化学》2016、84 三(邻甲基苄基)锡和二(间氟苄基)锡硫代水杨酸酯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论文李璇捷《应用化学》2016、85 二[邻(间)氟苄基]二氯化锡的合成和晶体结构论文欧淑芝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2备注:成果形式可以为系列论文、研究报告、实际应用、专利、获奖情况等,成果需以附件形式提供相关资料。
三、项目经费开支情况序号主要开支项目金额(元)备注实验耗材15000分析测试4000其它1000计划经费 20000 元实际支出经费 20000 元四、项目结题报告有机锡化合物有着丰富的反应性和广泛的用途,特别是自Brown[和Crowe]报道有机锡具有抑制癌细胞作用以来,有机锡化合物的研究有了快速发展。
【教学创新大赛】《无机化学》教学创新成果报告
深度融入课程思政的《无机化学》教学创新与实践摘要基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针对《无机化学》课程存在的“教学痛点”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以及课程本身的特点,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系统性地实施了教学创新与实践,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效,《无机化学》被立项为校级一流建设课程,学生在学业成绩、考研质量、国赛获奖、创新创业等方面屡创佳绩,教师在人才培养、教学竞赛获奖和教研项目立项等方面有质的突破。
引言《无机化学》是化学化工、材料、环境等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它对专业课的学习和考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无机化学》教学以往存在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对学生价值观形成引领不足等问题。
《无机化学》授课对象为大一新生,此阶段是学习方式的转折点,也是专业兴趣和人格培养的关键期,《无机化学》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广,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
通过开展《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使课程思政有机融入专业知识,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手段和模式,完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整体素质和创新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程概况《无机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它是化学化工、冶金、材料、环境等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在专业课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师范院校的《无机化学》又是和中学化学教学内容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的课程,它将对化学专业的学生在知识结构的搭建起到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
《无机化学》课程内容包含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原理(上册)和元素化学(下册),它们互相渗透,紧密联系,主要培养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辩证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课程于2009年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1年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17年评为校级网络建设课程,2021年立项为校级一流建设课程。
教育部2017年度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r造纸类项目获奖者采访
教育部2017年度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r造纸类项目获奖者采访佚名【期刊名称】《造纸信息》【年(卷),期】2018(000)001【总页数】3页(P55-57)【正文语种】中文2017年12月1日,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正式公布了201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授奖项目结果。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分设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科技进步奖(推广类)和专利奖。
2017年共有320个项目获奖,其中,有3项造纸类项目获奖:华南理工大学与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造纸行业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水污染全过程控制集成技术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南京林业大学的木质纤维生物质生物炼制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南京林业大学与金东纸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玖龙纸业(太仓)有限公司、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造纸节水与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本刊特别对部分获奖项目的获奖者进行了采访。
受访者: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获得者翟华敏获奖项目名称:木质纤维生物质生物炼制关键技术及应用《造纸信息》记者:首先恭喜您和您的团队的木质纤维生物质生物炼制关键技术及应用这一项目获得教育部2017年度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技术发明奖!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这个项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主要包含哪些项技术?翟华敏教授:木质纤维素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天然资源之一,近年在生产生物质能源、化学品和材料方面备受关注,但植物细胞壁全组分的逐级分离及其高值利用缺乏成功范例。
深入地探讨并明确生物质细胞壁主要成分在预处理、转化和高值利用的各个环节中的机制,对实现各组分的有序溶出和开发其各自新的应用产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本项目研发了木质纤维生物炼制中全组分有序溶出及利用的关键技术,主要包含:非木材绿色复合溶剂生物炼制技术;木质纤维生物质的全溶体系、组分再生及应用技术;生物炼制预处理关键技术及其在生物质燃油上的应用;纤维素基功能材料改性与制备关键技术。
无机化学前沿综述
无机化学前沿综述徐子谦【摘要】作为化学学科里其它各分支学科的基础学科,近年来,无机化学的研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进展,主要表现在结构敏感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高效能源材料、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分子筛及多孔材料、稀土化合物功能材料和先进碳材料等方面.本文就当代无机化学的上述前沿研究作以综述.【期刊名称】《化工中间体》【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3页(P13-15)【关键词】无机化学;研究前沿;研究综述【作者】徐子谦【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福建 3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依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所著《无机化学学科前沿与展望》,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结构、反应、性质和应用的科学,是化学科学中历史最悠久的分支学科。
其研究对象涉及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从分子、团簇、纳米、介观、体相等多层次、多尺度上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以及物质的反应与组装,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功能,涉及到物质存在的气、固、液、等离子体等各种相态,具有研究对象和反应复杂、涉及结构和相态多样以及构效关系敏感等特点。
无机化学学科在自身发展中不断与其他学科交叉与融合,形成了以传统基础学科为依托、面向材料和生命的发展态势,其学科内涵大为拓展。
当前无机化学学科还紧密结合特有资源优势和国家重大需求,产生了一批有着特色的分支学科。
目前,无机化学学科已形成了丰产元素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无机材料化学、配位化学及分子材料和器件、固体化学及功能材料、生物无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团簇化学、无机纳米材料和器件、稀土化学及功能材料、核化学和放射化学、物理与理论无机化学等分支学科。
随着化学科学和相关科学的发展,无机化学与其他化学分支学科的界限将会日益模糊,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等学科的交叉将更加活跃,从而将形成更多的重要交叉学科分支。
其中,无机材料化学与固体化学密切相关,属于化学与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的交叉学科。
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科技部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
2013CB127400
肥料养分持续高效利用机理与途径
周卫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农业部
2013CB127500
农作物重要病原线虫生物防控的基础研究
张克勤
云南大学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2013CB127600
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机制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陈学新
张伯明
清华大学
教育部
2013CB228300
工业余热高效综合利用的重大共性基础问题研究
何雅玲
西安交通大学
教育部
2013CB228400
基于多元燃料和新型热力循环的内燃机燃烧理论和技术的基础研究
赵华
天津大学
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13CB228500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PM2.5源头控制技术的基础研究
浙江大学
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2013CB127700
小麦重要病原真菌毒性变异的生物学基础
黄丽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教育部
2013CB127800
主要粮油产品储藏过程中真菌毒素形成机理及防控基础
刘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农业部
2013CB227900
西部煤炭高强度开采下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
2013CB632700
人工微结构红外光电耦合材料及深空目标探测应用研究
陈延峰
南京大学
教育部
2013CB632800
红外量子级联激光材料和探测材料基础研究
刘峰奇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013CB632900
2023届九年级期中考试(甘肃省庆阳市宁县)
选择题我国过去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
实行对外开放是( )A. 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策C. 实现工业化时期的政策D. 发达社会主义的政策【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的意义。
依据教材知识,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有利于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
有利于积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文明成果来加快现代化建设。
有利于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开创了世界进入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新局面。
A说法正确。
BCD是对对外开放地位的错误表述,应排除。
故选A。
选择题中国经济的腾飞说明了中国人民已经找到一条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
这条道路是( )A. 发展创新B. 艰苦奋斗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D. 自力更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题文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这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我国国情,是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
C说法正确。
ABD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C。
选择题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在( )A. 十一届三中全会B. 十四大C. 十五大D. 十八届四中全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C符合题意。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A 与题干不符。
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与题干不符。
化学前沿知识在高中有机化学物质研究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以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步骤和方法为例
第1期2021年2月No.1February,2021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国人的生活都按下了暂停键,也更加凸显了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教育部门要求以“学生为本”“素养为本”,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此背景下,将化学前沿知识融入日常化学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学生通过化学前沿知识,完成化学知识框架的建构、拓展及延伸,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1 化学前沿知识的概念界定及价值1.1 化学前沿知识的概念界定化学前沿知识是指某一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和该领域的发展趋势等,其概念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因为科学研究并不存在绝对的前沿性知识[1]。
化学前沿知识的范畴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绿色化学、纳米材料以及新型抗癌药物等[2],与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紧密结合,比如用于检测新冠肺炎的核酸检测试剂盒、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药物的合成等。
科学研究是一个长期、持续、不断发展的过程,所带来的科研成果统称为化学前沿知识。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化学前沿知识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
1.2 化学前沿知识的价值在培养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化学前沿知识的价值主要包括3个方面。
1.2.1 科学价值化学前沿知识是科研人员不断探索和积累的成果,具备一定的科学价值。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和实践为基础的实验性学科,以实验和实践来支撑理论性知识,能够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事物的变化,使其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新课改背景下,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探究方法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3]。
化学前沿知识研究的过程恰恰就是承载科学研究方法、传递科学价值,将其引入化学教学中也要注意科学性及合理性,教师要将其转化为学生认知范围内的知识。
1.2.2 育人价值化学前沿知识在教学中恰当的引入,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对化学科研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以及民族自豪感。
2017诺贝尔科学奖
4北京时间10月2日, 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拉开了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科学颁奖序幕。
本年度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位美国科学家杰弗里•霍尔(Jeffrey C. Hall)、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和迈克尔•扬(Michael W. Young),以表彰他们“发现了调控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
三位科学家对与植物、动物、人类息息相关的生物钟进行探究,从果蝇体内分离出一个能够控制生物节律的基因,研究表明:这种基因编码出的一种蛋白,会在夜间不断累积,在白天发生分解。
在研究这一生物过程中,他们还发现了其他相关蛋白成分,从而揭示细胞管理这种自我维持运行的机制。
北京时间10月3日,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来自美国的三位科学家雷纳•韦斯(Rainer Weiss)、基普•索恩(Kip Thorne)和巴里•巴里什(Barry Barish)分享了本年度物理学奖项,以表彰他们“对于LIGO 探测器和引力波观测的决定性贡献”。
2015年9月14日,人类通过位于美国的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the 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探测器首次观测到引力波,三位科学家对于LIGO 项目的实施和开展至关重要,为引力波观测做出巨大贡献,成功观测引力波也成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性一步。
北京时间10月4日,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本年度化学奖分别授予瑞士科学家雅克•杜波切特(Jacques Dubochet)、美国科学家阿希姆•弗兰克(Joachim Frank)、英国科学家理查德•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以表彰他们“研发出冷冻电镜,用于溶液中生物分子结构的高分辨率测定”。
在生物化学领域,人们长久以来只能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死去的生物,因为电子显微镜的电子束和真空管会让活体失去生命。
三位科学家利用快速冷冻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研发出冷冻电镜,使得人们可以观测到生物大分子复合体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推进了生物分子成像的发展。
2017考研专业介绍:材料物理与化学介绍
2017考研专业介绍:材料物理与化学介绍材料物理与化学[077301]开设院校:门类/领域代码:07门类/领域名称:理学一级学科/领域代码:0773一级学科/领域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代码:077301二级学科名称: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简介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是物理、化学和材料等构成的交叉学科,它综合了各学科的研究方法与特色。
本学科是以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从分子、原子、电子等多层次上研究材料的物理、化学行为与规律,研究不同材料组成-结构-性能间的关系,设计、控制及制备具有特定性能的新材料与相关器件,致力于先进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是研究各种材料特别是各种先进材料、新材料的性能与各层次微观结构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为各种高新技术材料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应用基础学科,是理工科结合的学科。
材料物理与化学培养目标1、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材料合成技术、材料表征技术、材料应用技术等基本知识;2、学习有关纳米材料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方法,强调光电子技术基础和材料微结构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在先进光电功能材料方面受到全面良好的训练;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和材料物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材料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4、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5、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6、培养能胜任在科研单位、生产部门或高等院校从事有关方面的研究、科技开发、教学和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注:各招生单位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不同,在此以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系为例)材料物理与化学就业去向目前,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注重理论产业化,学生毕业后授予工学硕士学位,可从事材料物理与化学领域的科研、教学与产品开发工作。
适合就业单位:1、高等院校、2、科研部门、3、工矿企业、4、政府机关、5、贸易部门等单位可在以上单位中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生产、检验和管理。
材料物理与化学就业前景现代工业对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产生了更多的需求,例如钢铁大型企业、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IT相关产业等等,都需要精密的材料技术。
四川师范大学2017年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推免生复试
四川师范大学2017年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推免生复试按照《四川师范大学2017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实际情况,制订我院2017年接收推免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实施办法。
一、复试对象凡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申请,经四川师范大学同意参加面试的考生。
我校接收的校内外推免生第一学年一律享受高等级别的奖学金。
师资计划推免生的奖学金按照入学当年国家政策执行。
二、复试办法1.复试分为笔试A、综合面试B、特殊技能或专长加分C三种考核方式。
笔试科目为化学综合,满分200分,时间3小时;综合面试满分100分。
2.综合面试主要内容:①专业素质和能力(大学阶段学习情况及成绩;对本学科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
②综合素质和能力(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协作精神和心理健康情况;人文素养、心理素质;举止、表达和礼仪等)。
综合面试的程序为:①考生采取抽签排序面试的办法,按照抽签顺序逐一进行面试;②采取组长负责制,复试小组成员为5人,每生面试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③复试小组应对每位考生的作答情况进行现场记录,并妥存备查;④参加复试的每位小组成员,均必须在统一制定的《面试成绩表》上给每位考生打分,最后面试成绩以每位复试小组成员所有给分的平均分数计算。
3.对有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者,以及有学术论文发表、学术专著出版、专利授权等学术成果者,经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可加分。
加分原则为(限第一作者的成果):核心刊物发表的论文加3分;SCI、EI收录论文加10分;获得授权发明专利加10分。
加分成绩直接计入考生总成绩,并由学院复试小组提交说明材料备查。
在本科学习期间获得的各种奖励、发表的论文等科研成果,提供材料截止时间2016年10月10日。
4.推面生考生总成绩=A+B+C其中,A为笔试成绩、B综合面试,C为加分。
熔盐电解法乏燃料干法后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第39卷第6期核 化 学 与 放 射 化 学Vol.39No.6 2017年12月Journal of Nuclear and RadiochemistryDec.2017 收稿日期:2016 05 17;修订日期:2016 10 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5011546;21507118) 作者简介:唐 浩(1988—),男,江苏盱眙人,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核燃料干法后处理技术研究,E mail:haotang@caep.cn熔盐电解法乏燃料干法后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唐 浩,任一鸣,邵 浪,钟 毅,高 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四川江油 621907摘要:熔盐电解法是目前最有前途的干法后处理技术,适合于处理氧化物和金属等不同类型乏燃料。
熔盐电解法主要包括四个核心流程,即首端处理、电解还原、电解精炼和提取以及废物处理。
本文以国际上最新的研究进展为蓝本,综述熔盐电解法乏燃料后处理技术的基本流程以及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乏燃料;干法后处理;核废物;熔盐电解;锕系元素中图分类号:TL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 9950(2017)06 0385 12犱狅犻:10.7538/hhx.2017.39.06.0385犇犲狏犲犾狅狆犿犲狀狋狅犳犘狔狉狅狆狉狅犮犲狊狊犻狀犵狅犳犛狆犲狀狋犖狌犮犾犲犪狉犉狌犲犾犫狔犕狅犾狋犲狀犛犪犾狋狊犈犾犲犮狋狉狅犾狔狊犻狊TANGHao,RENYi ming,SHAOLang,ZHONGYi,GAORuiInstituteofMaterials,ChinaAcademyofEngineeringPhysics,Jiangyou621907,China犃犫狊狋狉犪犮狋:Pyroprocessing,basedonmoltensaltselectrolysis,isthemostpromisingtechnol ogyfordryreprocessingofdifferenttypesofspentfuels,suchasoxideandmetallicfuels.Pyroprocessingtechnologyinvolvesfourmainprocesses,whicharehead endtreatment,electrochemicalreduction,electrorefiningandelectrowinning,andwastetreatment.Thispaperprovidesastateoftheartreviewofthebasicprocessesandunresolvedkeyissuesofpyroprocessingtechnology.犓犲狔狑狅狉犱狊:spentfuel;dryreprocessing;nuclearwaste;moltensaltselectrolysis;actinides 核能是可被人类大规模利用的清洁能源,用核电替代化石燃料发电能够大规模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于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我国,核能有着不可替代的吸引力。
聚丙烯酸-聚丙烯磺酸钠高吸水树脂的制备
聚丙烯酸-聚丙烯磺酸钠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发表时间:2017-10-11T15:20:51.83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1期作者:陈正伟姜旭王鹏于航汪丽梅[导读] 本文以丙烯酸、丙烯磺酸钠为单体,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合成了聚丙烯酸/聚丙烯磺酸钠交联网络高吸水树脂。
吉林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省长春市新城大街5088号 130118摘要:本文以丙烯酸、丙烯磺酸钠为单体,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合成了聚丙烯酸/聚丙烯磺酸钠交联网络高吸水树脂。
实验结果表明,丙烯酸钠与丙烯磺酸钠两单体比例为5:1时,吸水倍率可达110倍。
反应温度60℃,丙烯酸中和度40%,交联剂用量1%,为最佳的反应条件。
关键词:高吸水性树脂,聚丙烯酸,聚丙烯磺酸钠高吸水性树脂是具有低交联度且含有亲水基的水溶胀型高分子聚合物,能够吸收自身质量的几百倍甚至上千倍重量的水[1]。
高吸水树脂在当今社会的应用越来越为广泛,其具有高能力的吸水性能与保水性能,已经引起了科学家的高度重视[2-4]。
目前,中国市场高吸水树脂需求量很大,但多数都是依赖于进口,中国在高吸水树脂生产制造方面相当落后,工业化规模小、产量低[5-6]。
因此,为促进我国高吸水树脂的产业化发展,需要加大对高吸水树脂的研究。
本文以丙烯酸、丙烯磺酸钠为单体采用溶液法合成了交联网络结构的高吸水树脂。
并探讨了温度、丙烯酸中和度、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树脂性能的影响。
1.实验部分1.1实验过程在25ml的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丙烯酸,加入一定量的NaOH调节丙烯酸中和度,待其溶解之后依次加入烯丙基磺酸钠、过硫酸钠及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搅拌使之溶解成均一溶液,调节水浴温度反应至形成稳定凝胶,再放入烘箱中干燥,即可获得聚丙烯酸/聚丙烯磺酸钠(PAA/PSA)高吸水树脂。
1.2表征方法采用Perkin Elmer1730 FTIR 仪对完全干燥的样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
2018研究前沿热度指数
2018研究前沿热度指数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科睿唯安2018研究前沿热度指数1图1 研究前沿热度指数逻辑模型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
当前,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和加快应用极有可能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使产业和经济竞争的赛场发生转换。
《2018研究前沿》报告遴选出十大领域的100个热点前沿和38个新兴前沿,并对重要的前沿进行了解读分析。
在《2018研究前沿》报告的基础上,《2018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用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来揭示世界主要国家在十个领域的100个热点前沿和38个新兴前沿的研究活跃程度,观察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研究前沿中的位势和激烈较力的创新格局。
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是衡量研究前沿活跃程度的综合评估指标。
由于研究前沿本身是由一簇共高被引的核心论文和后续引用核心论文的施引论文共同组成的,因此,在研究前沿热度指数的设计中,同时从核心论文和施引论文的数量和被引频次的份额角度,设计贡献度和影响度两个指标,二者加和构成研究前沿热度指数,逻辑模型如图1所示。
2018研究前沿热度指数2(1)研究前沿热度指数可以针对特定研究前沿、特定学科或主题领域研究前沿群组和年度十大学科领域研究前沿整体,测度相关国家、机构、实验室、团队以及科学家个人等的表现。
本报告从十大学科领域整体、学科领域和特定研究前沿度量了国家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揭示了各国在《2018研究前沿》报告的138个研究前沿的三个层面的科技创新活跃程度。
国家研究前沿热度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①国家研究前沿热度指数国家研究前沿热度指数=国家贡献度+国家影响度②国家贡献度和国家影响度国家贡献度是一个国家对研究前沿贡献的论文数量的相对份额,包括国家参与发表的核心论文占前沿中所有核心论文的份额,以及施引论文占前沿中所有施引论文的份额,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国家贡献度=国家核心论文份额+国家施引论文份额国家影响度是一个国家对研究前沿贡献的论文被引频次的相对份额,包括国家参与发表的核心论文的被引频次占前沿中所有核心论文的被引频次的份额,以及施引论文的被引频次占前沿中所有施引论文被引词频次的份额,具体计算方法为:国家影响度=国家核心论文被引频次份额+国家施引论文被引频次份额③国家核心论文份额、国家施引论文份额、国家核心论文被引频次份额和国家施引论文被引频次份额,具体计算方法为:国家核心论文份额=国家核心论文数/前沿核心论文总数国家施引论文份额=国家施引论文数/前沿施引论文总数国家核心论文被引频次份额=国家核心论文被引频次/前沿核心论文被引频次国家施引论文被引频次份额=国家施引论文被引频次/前沿施引论文被引频次(2)国家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测度分析依次从研究前沿、领域到十大学科领域整体进行,计算分析方法如下:①研究前沿热度测度分析:对于一个研究前沿,根据国家研究前沿热度指数和指标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出所有参与国家的研究前沿热度指数,并进行排名和对比分析。
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五处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和评审工作综述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018年第37卷第1期·414·化工进展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五处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和评审工作综述孙宏伟,张国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北京 100085)2017年注定是中国历史进程中不平凡的一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振奋全国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为各项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积极推进基金管理事业的改革和发展,2017年基本完成了学科重组和代码调整,进一步推动化学与化工学科深度交叉和融合,倡导和鼓励从分子工程到过程工程的贯通研究。
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五处(下文简称化学五处)的各类基金申请、受理和评审有序进行,现将2017年度的基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总结如下。
1 项目申请和资助概况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五处全年共受理各类基金项目3220项,资助694项,资助直接经费总额3.81956亿元(不包含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上半年受理和评审面上、青年和地区三大类及杰青、优青、重点、仪器等项目,下半年主要受理和评审柴达木盐湖化工科学研究联合基金。
各类项目评审进展顺利,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1.1 面上、青年和地区基金2017年度化学五处面上、青年和地区三大类基金共计申请2909项(表1),较2016年度申请的2650项增加了259项。
面上项目比2016年增加112项;青年基金较2016年增加125项,增加了11.2%;而地区基金较2016年增加约11.9%。
这表明化工学科的人才队伍在不断壮大,对基金申报具有较高的积极性。
2017年度申请和资助项目按学科申请代码分布情况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申报数量超过300项的学科方向依次为分离工程(B0603)(340项)、化学反应工程(B0604)(386项)、生物化工和食品化工(B0608)(400项)、能源化工(B0609)(732项)、资源与材料化工(B0612)(357项)。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前沿突破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前沿突破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最基础的两个领域,也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领域之一。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物质组成,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和进化。
两者相互交织,为人类带来了许多重大的突破。
本文将介绍近期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前沿突破。
一、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几年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技术之一。
它的作用是在生物体内定位到特定的基因,然后使用CRISPR/Cas9的技术实现插入、替换或删除基因的DNA序列。
这项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治疗遗传病、研究癌症、农业遗传改良等等。
2018年,中国科学家首度在人类受精卵中成功进行了基因编辑,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二、光遗传学光遗传学是一项新兴的技术,它的作用是使用光线控制生物体内的蛋白质活性。
这项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来研究生物体内的信号传递机制。
可以通过精确地控制特定的基因表达来研究与某些疾病相关的分子机制,例如抑郁症、自闭症等等。
2017年,日本研究团队在小鼠身上成功运用了光遗传学技术,控制其行为。
三、人工合成生物材料人工合成的生物材料是另一项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领域。
它是通过化学手段合成出与天然生物材料类似的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早在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就开始使用设计合成的蛋白质链,但是当时的技术水平仍然有限。
近年来,人工合成生物材料的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可以制作出各种形状的材料,包括银行卡、汽车零件、安全面罩等。
四、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是生物学中最为常用的技术之一,有助于我们了解生物体内的基因组成和表达。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不仅可以描绘出生物体内基因的组织格局,还可以了解它们在不同组织和环境中的作用。
最新的“第三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生成更长的序列,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基因的复杂性。
五、人工智能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前景。
目前,使用人工智能方式进行的高通量测序已经在诊断、治疗疾病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nature和science近年关于碳纳米管的文章
nature和science近年关于碳纳米管的文章碳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纳米结构,其直径约为纳米级别,长度可达微米级别。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碳纳米管在材料科学、纳米技术、能源存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顶级期刊Nature和Science相继发表了多篇关于碳纳米管的研究文章,本文将逐步介绍这些文章并总结其主要发现。
一、Nature上的关于碳纳米管的文章:1.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Carbon Nanotube-Based Micro-Supercap acitors” (2017年)这篇文章报道了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的微型超级电容器,通过控制碳纳米管的结构和形貌,实现了超高的电容性能。
研究者在文中详细描述了制备方法、电化学性能,以及与传统超级电容器的比较结果。
2. “Bioinspired Carbon Nanotube Transistors with Cytoskeleton-like Scaffolds”(2018年)本研究根据生物启发,通过制备具有细胞骨架类似结构的碳纳米管晶体,并将其应用于场效应晶体管中。
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生物仿生晶体管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和稳定性。
文中详细描述了合成方法、材料特性以及晶体管性能测试结果。
3. “Carbon Nanotubes as High-Performance Anode Materials for Sodium-Ion Batteries”(2019年)这篇文章探讨了碳纳米管作为钠离子电池高性能负极材料的潜力。
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材料表征手段,证明了碳纳米管在钠离子电池中具有高容量、长循环寿命等优异特性。
文章中提供了详细的实验方法、电池测试结果以及相应机制的解释。
Nature上的这些文章详细描述了碳纳米管在微型超级电容器、场效应晶体管和钠离子电池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性能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 研究前沿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科睿唯安
七、化学与材料科学
1. 热点前沿及重点热点前沿解读
1.1 化学与材料科学Top 10 热点前沿发展态势
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Top10热点前沿主要分布在太阳能电池、有机合成、纳米技术、超级电容器、自由基聚合、上转换发光等领域。
与2013-2016 年相比,2017年Top10热点前沿既有延续又有发展。
在太阳能电池领域,关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连年入选热点前沿或新兴前沿。
在今年的Top10热点前沿中,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延续了去年对非富勒烯受体(小分子和聚合物)的关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则侧重空穴传输材料研究。
在有机合成领域,碳氢键的活化反应也是连年入选,往年侧重在钌、铑等贵金属的催化转化,今年是非贵金属钴的催化转化,另外今年还突出了间位碳氢键的活化。
在纳米技术领域,不仅继续有具体的前沿研究入选,而且首次出现宏观的研究概念――纳米组装学。
在超级电容器领域,基于纳米孔碳电极(2014年)、纳米二氧化锰电极材料(2016年)的超级电容器曾经入选热点前沿或新兴前沿,今年入选的是基于NiCo2S4电极材料的超级电容器。
在自由基聚合领域,继2014年入选新兴前沿后,光引发的聚合反应今年成为热点前沿。
在上转换发光领域,“三重态-三重态湮灭上转换”入选热点前沿。
1.2 重点热点前沿——三价钴催化的碳氢键活化反应
传统的合成化学基于活性官能团的相互转化,通常需要繁琐的预官能团化步骤。
而碳氢键的直接化学转化可以避免这一过程,大大提高反应的原子经济性和步骤经济性,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并取得蓬勃发展。
近十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碳氢键直接官能团化反应已成为重要的合成工具,特别是贵金属(铑、钌、铱、铂、金、银等)催化成果显著。
然而,高昂的成本以及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限制了贵金属催化的大规模应用。
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将目光转向储量丰富、成本低廉的第一行过渡金属(锰、铁、钴、镍、铜等)。
这点在《研究前沿》系列报告中也得以体现:在2013年和2014年的报告中,“钌、铑催化的碳氢键活化反应”进入化学领域Top10热点前沿,本年度则是“钴催化的碳氢键活化反应”入选。
钴催化的碳氢键活化反应可分为低价钴(CoⅡ)催化和高价钴(CoⅢ)催化两类。
本研究前沿是高价钴催化的碳氢键活化反应。
2013年,日本东京大学金井求(Motomu Kanai)教授和川岛茂裕(Shigehiro Kawashima)博士报道了Cp*CoⅢ(Cp*= 五甲基环戊二烯)络合物催化的2-苯基吡啶碳氢键活化直接加成到亚胺、烯酮上的反应。
此后,研究人员不断扩大Cp*CoⅢ催化剂的应用范围并研究其催化机理。
与其替代对象Cp*RhⅢ相比,Cp*CoⅢ不仅可用于前者催化的反应,而且由于反应活性差异,导致可能采取不同的反应路线从而生成不同的产物。
如表31所示,在本研究前沿中,德国、日本、美国、韩国以及中国等国家或地区发表了多篇核心论文。
日本东京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明斯特大学、美国耶鲁大学、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在该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研究机构的工作也比较突出。
在施引论文方面(表32),中国的论文数量最多,表现出对该热点前沿的积极跟进。
印度表现抢眼,在施引论文数量方面与德国并驾齐驱。
此外,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或地区也继续保持研究热度。
在施引论文Top10机构中,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明斯特大学、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科学技术研究院、日本东京大学等表 2 中的机构继续榜上有名,中国科学院发表的施引论文最多。
此外,中国南京大学、兰州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印度理工学院等研究机构也发表了多篇施引论文。
1.3 重点热点前沿——纳米组装学
“纳米组装学”(nanoarchitectonics)这个概念最早由时任日本理化学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的Masakazu Aono教授(现在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所工作)于2000年在第一届纳米组装学国际研讨会上提出。
Masakazu Aono教授认为,纳米技术不是微米技术在尺度上的简单延伸,两者存在重大不同但又容易混淆,因此有必要创造一个新的名词来反映研究范式上的变化。
作为材料科学和技术在纳米尺度的研究范式,纳米组装学是指将纳米尺度结构单元(原子、分子、功能组件)组装成所需纳米结构的技术体系,通过控制协调纳米结构内各种相互作用,使产生的结构具有新的功能。
从2003年第一次出现在论文题目中到现在,纳米组装学已经扩散到多个领域并得到了广泛认可。
从纳米结构组装、超分子自组装、杂化材料,到仿生酶、传感器、药物缓释等,纳米组装学在器件制造、能源和环境科学、生物和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016年,Advanced Materials杂志组织了一期纳米组装学专刊,邀请日本、中国、美国、德国、法国、荷兰等国研究人员综述纳米组装学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核心论文的Top产出国家和地区中,日本贡献了16篇核心论文,占该前沿所有核心论文的64%。
中国、捷克、德国等国家或地区的研究人员对该前沿也做出了积极贡献(表33)。
在发展纳米组装学的过程中,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所有贺克彦(Katsuhiko Ariga)教授做出了突出贡献,日本的16篇核心论文全部来自其课题组及合作者,涉及层层自组装技术、Langmuir-Blodgett膜技术等自组装技术、纳米结构组装、界面化学等多个方面。
在施引论文方面,如表34 所示,来自中国、日本、印度、韩国、美国等国家或地区的研究人员发表了大量施引论文,其中中国的施引论文数量最多,其次是日本。
在施引论文Top10 机构中,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所论文数量最多,中国科学院排在第2 位。
此外,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吉林大学、中国台湾大学等研究机构也发表了多篇施引论文。
2.新兴前沿及重点新兴前沿解读
2.1新兴前沿概述
在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共有16项研究入选新兴前沿,主要涉及钙钦矿太阳能电池及发光材料、金属催化的化学反应、纳米材料及器件的制备、光化学等研究。
本年度该领域新兴
前沿的研究主题有两大亮点:钙钦矿型材料研究及金属催化的化学反应研究。
前者主要涉及发光材料、无机吸光层太阳能电池及环保型太阳能电池吸光材料研究等3个研究方向,且该研究主题从2014年开始就一直是化学和材料领域的新兴前沿,只是研究方向发生了变化。
另一亮点为金属催化的化学反应研究,约三分之一的新兴前沿与此相关,针对非贵金属的催化反应就有两个方向入选。
关于框架化合物及柱芳烃的研究继2016年之后再次成为今年的新兴前沿。
纳米材料方面有二维纳米片、稀土纳米温度计及无机铅卤钙钦矿纳米晶发光材料等三个方向入选。
2.2 重点新兴前沿——基于非贵金属的双功能电解水催化剂
利用电化学催化方法分解水产氢是可再生能源存储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也被认为是可以解决当前能源危机最安全有效的技术。
电解水包括阳极析氧和阴极析氢两个半反应,参与析氢反应的催化剂(一般是过渡金属)在酸性环境下效率最高,参与析氧反应的催化剂(一般是贵金属)却需要在碱性环境中才能表现出优越的催化性能。
要在一种电解液中将水完全分解同时获得氢气和氧气需要将两种催化剂结合,而这样就会使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大打折扣。
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发能在一种环境中对析氢和析氧反应都具有很高活性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催化性能。
所以,基于非贵金属的双功能电解水催化剂成为现
阶段电水解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同时也成为电解水制氢领域获得巨大突破的希望所在。
电解水制氢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近些年对非贵金属电解水催化剂的研究也一直保持较高研究热度:非贵金属电解水催化剂入选2015年化学与材料科学的新兴前沿,2016 年具有纳米结构的非贵金属电解水入选当年的热点前沿。
本年度的新兴前沿中关于非贵金属电解水的关注点转移到了既能析出氢气又能同时析出氧气的双功能非贵金属电解水催化剂上。
目前针对这类催化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过渡金属(主要是Ⅷ族)钴、镍的磷化物或者两者合金的氧化物及硫化物等物质上,而且由于碱性电解液可以获得高的离子电导率和低的过电势,所以关于该领域的研究多在强碱性电解液中进行。
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在此领域表现突出,美国6 篇核心论文有4篇出自该大学,其中在铜箔上采用电沉积的方法制备Co-P膜一文被引频次最高,已经接近200次,后续研究者从Co的其他复合物、其他磷基化合物及其他膜类双功能非贵金属催化剂等方向入手对其工作进行了改进。
中国科学院在该前沿也有优异表现,中国5篇核心论文中有3篇来自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