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显微镜检验_图文
10.5 尿液显微镜检查
![10.5 尿液显微镜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269ab6845ef7ba0d4a733b71.png)
3.固定染色法
瑞-吉染色、H-E染色、巴氏染色、苏丹Ⅲ染色等方法
(四)尿液颗粒计数参考方法
• Fuchs-Rosenthal(菲斯-罗森塔)血细胞计数板
每侧计数池划线格面积16mm2,计 数室深度为0.2mm,总容量为3.2 mm3;分为16个中方格,每个中方 格面积为1mm2,容积为0.2mm3。 每个中方格又划分为16个小方格, 边长为0.25mm,面积为0.0625 mm2。
是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标准化的基础,若按 操作规程进行,可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操作繁琐费时;离心易造成有形 成分破坏或丢失;
难于标准化和准确定量,逐渐被 标准化定量分析板法取代
• 2.非染色尿液和染色尿液显微镜检查的方法评价
非染色尿液和染色尿液显微镜检查的方法评价
方法
非染色尿液 直接涂片法
染色尿液显 微镜检查法
•①标本离心浓缩50倍;②混匀后充入计数室;③显微镜计数与 报告方法同标准化沉渣定量计数板法;④最好采用非离心尿液
方法评价
• 1.未染色非定量尿液显微镜检查的方法学评 价 未染色非定量尿液显微镜检查的方法学评价
方法 混匀一滴尿 法
离心尿未染 色镜检法
优点
缺点
简便、快捷、标本用量少、成本低;
重复性差,易漏诊,阳性率低;
• 标准化尿液显微镜检查法是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的 “金标准”。
二、主要检验方法
(一)尿液有形成分非染色非定量镜检法
1.未离心未染色尿直接涂片镜检法
混匀新鲜尿液直接涂片,低倍镜观察管型(至少20个视野); 高倍镜观察细胞(至少10个视野)及其他成分(如细菌、原虫、 真菌病毒包含体和肿瘤细胞等)并对管型种类进行鉴定。
胞、淡染细胞和闪光细胞。 3)管型:基质染蓝色。①透明管型---少许红色颗粒。②颗
实验四尿液理化及显微镜检查ppt课件
![实验四尿液理化及显微镜检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cc28a2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2b.png)
泌尿系统各部位的炎症、肿瘤、结核、结 石、创伤、肾移植排斥、先天性畸形
血
尿
其它系统疾病
原
因
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免疫性疾病如SLE
泌尿系统 附近器官疾病
前列腺炎、精囊炎、盆腔炎
2.WBC
一般而言尿中白细胞是指分叶核粒细胞而言, 新鲜尿中,白细胞外形完整,无明显的退行性 变,浆内颗粒清晰可见,胞核不是非常清楚。 炎症时,外形多不规则,结构模糊,浆内充满 粗大颗粒,核不清楚,细胞常成团,界线不清, 此时称为脓细胞。尿标本久置室温后,因pH、 渗透压等改变,白细胞也可产生退行性变,难 以与脓细胞区分开。因尿中白细胞与脓细胞增 多时意义相同,故区分白细胞与脓细胞没有多 少实际意义。
在新鲜标本沉渣中,典型的红细胞形态呈两面 凹的圆盘形,淡黄色;在低渗的环境下,红细 胞吸水胀大破裂,血红蛋白从细胞中逸出,成 为一个大小不等的空环,则称影细胞 (shadow cell);在浓缩尿液中,由于渗透 压增高,细胞中的水分减少,红细胞常表面带 刺,呈皱缩状。
均一性红细胞
非均一性红细胞
泌尿系统疾病
管型
管型是肾小管,集合中管状铸型样蛋白聚体。
形成管型的必要条件是:
①原尿中有少量的白蛋白和由肾小管分泌的T-H蛋白 是构成管型的基质;
②肾小管有使尿液浓缩和酸化能力,浓缩既可提高蛋 白质含量,又能提高盐类的浓度;尿液酸化后还能促 进蛋白质的沉淀;
③要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正常两肾共约有200 万个肾单位,但它们并非全部同时工作,而是交替工 作与休息。管型的形成,需要让具备形成管型的尿液 在肾单位的下部有足够的停滞时间,以便蛋白质得以 浓缩、沉淀而凝聚成管型。当形成管型的肾单位的重 新排尿时,已形成的管型即随尿排出。
最新 尿液一般检验 05 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下)
![最新 尿液一般检验 05 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下)](https://img.taocdn.com/s3/m/2da8fc7acaaedd3383c4d342.png)
5.显微镜检查方法 如使用尿沉渣涂片,先在
低倍视野(10×10)下观察尿液有形成分的分布情况。
6.鉴别有形成分形态 如尿液红细胞与真菌、草
酸钙结晶等的鉴别。
(三)检测后质量保证 1.综合分析检查结果(表5-44) 2.核对申请单(报告单) 3.检查结果及时反馈
4.资料分析
图5-30 胆固醇结晶
五、尿液其他有形成分及临床意义
1.细菌 尿液细菌有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 球菌,以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杆菌 等多见。
2.真菌 ①白假丝酵母菌。②酵母菌(图5-31)。
3.寄生虫及虫卵 尿液中的寄生虫及虫卵多因
标本被污染所致。
4.精子 5.纤维状物 6.其他
图5-31 尿液酵母菌形态(S-M染色)
(二)检测中质量保证
1.标准化操作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
查,CLSI、JCCLS和CCCLS对尿液有形成分
显微镜检查有严格要求(表5-41)。
2.离心机 采用有盖、水平式离心机,离 心机转速显示应准确、直观,定期校正,离心 机内温度应保持在15℃~25℃。
3.离心 尿液标本应为10ml,如不足10ml,则报 告时应注明。RCF 400g,离心5min,应避免离心力过 大对有形成分,特别是管型的破坏。 4.制备涂片或充入标准化沉渣定量计数板
图5-23 草酸钙结晶
图5-24 尿酸结晶
(二)碱性尿液中的结晶 碱性尿液内的结晶,一般是磷酸盐类结晶,包括
非晶形磷酸盐、磷酸铵镁、磷酸钙、碳酸钙、尿酸铵
及尿酸钙等。
图5-25 三联磷酸盐结晶
(三)其他结晶
图5-26 胆红素结晶
图5-27 胱氨酸结晶
图5-28 亮氨酸结晶
尿液显微镜检查
![尿液显微镜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1db80f5e767f5acfa1c7cdbb.png)
原虫、寄生虫及寄生虫卵 的报告方法: -:0 1+:1~4个/HP 2+:5~9/HP
细菌、真菌的报告方法
-:0 ±:数个视野散在可见 1+:各个视野均可见
3+:10个~/HP
2+:数量多或呈团块
状聚集 3+ :无数
尿沉渣参考值
检查法 RBC WBC 管型 上皮 细胞 少 结晶
未离心尿
0~1/HP
0~2/HP
0~偶见 /LP 0~1/LP
少
离心尿 尿沉渣 定量0~3/HP来自0~5/HP少
少
男0~12/μl; 男0~12/μl; 0~1/μl
女0~24/μl
女0~26/μl
尿沉渣镜检
尿沉渣镜检的报告 尿沉渣液混匀后,取1滴充液到细胞计数池里,先用低倍镜 观察,后用高倍镜。 计数细胞数或管型,按××/μl报告 尿结晶、细菌、真菌、寄生虫等以+、++、+++、
++++或1+、2+、3+、4+形式报告。
尿结晶、盐类的报告方法: 尿结晶 -:0 1+:1~4/HP 2+:5~9/HP 3+:10个~/HP 盐类 -:无 1+:少量 2+:中等量 3+:多量
尿液显微镜检验
![尿液显微镜检验](https://img.taocdn.com/s3/m/8cb38ed0360cba1aa811dacd.png)
(1)红细胞:正常尿液内没有红细胞或偶见红细胞,尿液离心沉淀后每个高倍镜视野下不超过3个。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结核,泌尿道肿瘤,泌尿道结石,肾下垂,肾樱塞等,尿中红细胞增多。
出血性疾病或剧烈运动、血循环障碍等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尿内红细胞增多。
(2)白细胞:是人体内负责保卫工作的细胞之一,可对外来的细菌进行包围和消灭。
正常人尿液中可以有少量白细胞,离心后尿沉渣中每个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
肾小球肾炎时尿中白细胞可以略有增加。
大量增多则见于泌尿系统炎症,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肾结核等。
(3)上皮细胞:正常人尿中可有少量脱落的上皮细胞。
尿液中上皮细胞明显增多,提示该细胞脱落部位有病变。
①扁平上皮细胞:来自尿道,尿中出现该细胞表示尿道粘膜表面有炎症。
少量出现则无临床意义。
②小圆上皮细胞:来自肾小管。
也可来自尿路任何部位的粘膜深层。
故尿中出现该细胞时很难判定病变部位。
若于管型内见到此种细胞、则是诊断肾小管病变的有力依据。
肾移植后排异反应,尿中也可出现成片的小圆上皮细胞。
③尾形上皮细胞:多来自肾盂,有时也来自输尿管及膀胱颈部.尿中出现该细胞不易判定病变部位。
(4)管型:管型是在肾小管内形成的,呈管状。
它的出现对肾脏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①透明管型:偶尔可在正常人尿中见到。
②细胞管型:管型内所合细胞量超过管型体积的1/3时,称细胞管型。
根据所含细胞的不同分以下几种:红细胞管型:管型内含有大量红细胞,表示肾小球病变。
常见于急性肾炎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白细胞管型:管型内含有许多白细胞(或脓细胞,表示肾小管内有炎症变化。
常见于肾盂肾炎。
上皮细胞管型:由脱落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粘合而成。
见于肾小管病变。
③颗粒管型:透明管型内含有l/3以上的颗粒,称颗粒管型,表示肾脏有损害。
但在发热时也可能出现此种管型。
颗粒型多见于以下几种情况:细颗粒管型:见于慢性肾炎或急性肾炎后期。
粗颗粒管型:见于慢性肾炎或药物中毒、重金属中毒引起的肾小管损伤。
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
![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ebbd412187c24028915fc351.png)
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一、不离心镜检法方法:直接混匀新鲜尿液1滴涂片显微镜检查。
结果:管型,以低倍镜视野全片至少20个视野所见的平均值报告;细胞,以高倍镜至少10个视野所见的最低——最高数的范围报告;尿结晶等,以每高倍视野所见数换算为半定量的“-、+-、1+、2+、3+”等级报告。
二、离心镜检法方法:取新鲜混匀尿液10ml,在400g离心力(约1000转/min)条件下离心5分钟后,倾倒或吸弃上清尿液,留取底部约0.2ml尿液,混匀显微镜检查。
结果:管型,以低倍镜视野全片至少20个视野所见的平均值报告;细胞,以高倍镜至少10个视野所见的最低——最高数的范围报告;尿结晶等,以每高倍视野所见数换算为半定量的“-、+-、1+、2+、3+”等级报告。
三、离心染色镜检法方法:Stenheimer-Malbin染色法:结晶紫和沙黄;Stenheimer染色法:阿利新蓝和派若宁B;或0.5%甲苯胺蓝染色。
需要制备特定涂片,如浓缩涂片、印片或细胞离心涂片等。
结果:不同染色结果报告各不一致。
四、计数板定量镜检法(1小时尿沉渣计数)方法:患者先排尿弃去,准确采集3h内的全部尿液N ml。
取混匀尿液10ml,1500r/min离心5分钟,吸去上层尿液9ml,留下1ml,充分混匀后,取混匀尿沉渣充入牛鲍血细胞计数板内。
计数10个大方格的细胞、计数20个大方格的管型,然后换算成1h尿液中细胞和管型的数量。
计算:1小时细胞数=10个大方格的细胞总数*1000/10*N/31小时管型数=20个大方格的细胞总数/2*1000/10*N/3式中:1000为ul换算为ml;10为尿液浓缩倍数;N为3h内的全部尿液量ml。
参考:红细胞男性<3万/小时;红细胞女性<4万/小时.白细胞男性<7万/小时;白细胞女性<14万/小时.管型<3400个/小时。
尿液显微镜检验_图文
![尿液显微镜检验_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38a9ad2dfad6195f312ba694.png)
机
晶、草酸钙结晶、马尿酸结晶
成 结晶 病理结晶:胱氨酸结晶、胆固醇结晶、亮
分
氨酸结晶、酪氨酸结晶等
药物结晶:磺胺药物结晶、放射造影剂结
晶等
主要内容
一、尿液沉渣的检测方法 二、尿液沉渣形态学检验
一、尿液沉渣的检测方法
尿沉渣直接涂片法 尿沉渣定量计数法
尿沉渣定量计数板法 尿沉渣定量显微镜图像工作站法
复合管型(由WBC、RBC、 上皮细胞混合而成,可见 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退行性肾小 管上皮细胞 管型
肾上皮细胞管型
4. 颗粒管型
内含大小不等的颗粒物,颗粒来自崩解变性的细胞 残渣、血浆蛋白及其它物质,含量超过1/3管型面积以 上时,称为颗粒管型。 ★形态:颗粒管型常较透明管型短而宽大,呈淡黄褐 色或棕黑色。 ★分类:粗颗粒管型和细颗粒管型。
酵母菌 无色椭圆形
强 不 有规律 不破坏 隐血(—)
脂肪球 无色正圆形
强 不 不一致 不破坏 苏丹III染色(+)
精子头部 无色椭圆形 较强 不 无规律 不破坏 隐血(—)
淀粉颗粒 无色类圆形
弱 不 无规律 不破坏 遇碘成兰紫色
草酸钙结晶 无色圆形或椭圆形 强 不 无规律 不破坏 盐酸可溶解
尿酸盐结晶 淡红色小球
红细胞镜检注意事项
1、红细胞注意与脂肪球、污染酵母菌、球形草 酸钙结晶区别
2、红细胞多时可致蛋白假阳性 3、注意单纯血尿与血浓尿的区别 4、有时潜血与镜检结果不一致
尿中红细胞及类似有形成分的鉴别
名称
形态
折光性 大小 排列 加蒸馏水 化学试验
红细胞 淡黄色双凹盘状 弱 一致 无规律 破坏 隐血(+)
⑴暂时性镜下血尿 ⑵泌尿系统自身疾病 ⑶其它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液中的上皮细胞
放大倍数:400
尿液中的上皮细胞
尿液中的上皮细胞
肾小 管上 皮
鳞 状 上 皮
移行上皮( 小圆上皮)
移行上皮 (尾形上皮)
A.小圆上皮细胞
B.白细 胞
尾形上皮细胞
尾形上皮细胞
鳞状上皮细胞
白细胞
异 常 鳞 状 上 皮 细 胞
A.移行上皮细胞 B.红细胞 C.白细胞
临床意义
管型
共性:圆柱体,长短、粗细不一,两边多平 行、末端多钝圆。 只在肾小管或集合管内形成,其外形基本可 反映肾小管和集合管内腔的形状。 主要类型:透明管型、细胞管型、颗粒管型 、蜡样管型、脂肪管型、其它管型和类管型 物质。
1. 透明管型
主要由T-H蛋白构成。 规则圆柱体,大小、长短不一致;通常两边平行
红细胞管型
红细胞管型
(2)白细胞管型(white cell cast)
管型中含由退化变性坏死的白细胞(或脓细胞), 一般为中性粒细胞。
★正常尿中无白细胞管型 ★白细胞管型,提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性病变,见于 急性肾盂肾炎、肾脓肿、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 炎;非感染性炎症的肾病综合征、红斑狼疮肾炎;肾 移植排斥反应(可见淋巴细胞管型)。
⑴暂时性镜下血尿 ⑵泌尿系统自身疾病 ⑶其它疾病
肾脏疾病与肾外泌尿疾病的鉴别
肾脏疾病
肾外泌尿系统疾病
1.尿中红细胞少,蛋白 尿中红细胞多,蛋白少 多
2.尿中有红细胞,伴有 无肾小管上皮细胞或管 肾小管上皮细胞或管型 型 ,尿中有红细胞
临床意义
泌尿系统自身疾病: 炎症、结石、创伤、肿瘤 泌尿系统临近器官疾病: 前列腺炎、盆腔炎等 全身出血性疾病:如ITP、血友病等
复合管型(由WBC、RBC、 上皮细胞混合而成,可见 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退行性肾小 管上皮细胞 管型
肾上皮细胞管型
4. 颗粒管型
内含大小不等的颗粒物,颗粒来自崩解变性的细胞 残渣、血浆蛋白及其它物质,含量超过1/3管型面积以 上时,称为颗粒管型。 ★形态:颗粒管型常较透明管型短而宽大,呈淡黄褐 色或棕黑色。 ★分类:粗颗粒管型和细颗粒管型。
混入。 4.出现管型提示肾实质受损,多见于肾小球肾炎。
⑷ 吞噬细胞(phagocyte)
(1) 小吞噬细胞 (2)大吞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组织细胞
⑷ 吞噬细胞
比
白细吞 胞噬 大细 倍胞2
吞噬细胞 (胞浆含大
量颗粒,趋向 一红细胞)
吞噬细胞 (吞噬白细胞)
临床意义
尿中出现呑噬细胞提示泌尿道急性炎症 见于急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常伴有白细胞、脓细胞和细菌存在
①肾小管上皮细胞: 增多提示肾小管病变。见于急性肾小 管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性炎症。肾移植术后l 周出现较多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随后逐渐恢复正常,如 发生排斥反应,再度大量出现 ②移形上皮细胞: 大量移行上皮细胞出现时提示相应 部位的炎症或坏死性病变。膀胱炎时,可大量大圆上 皮细胞或成片脱落;肾盂肾炎时,常见尾形上皮细胞 增多
二、尿液沉渣形 态学检验
二、尿沉渣形态学检查
⑴ 红细胞(RBC)
细胞数量:肉眼血尿 镜下血尿(RBC>3/HPF)
形态: (1)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2)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3)混合性血尿
尿的红细胞与白细胞
红细胞
电子显微镜图象
光学显微镜图象
尿液中红细胞
尿中异常红细胞
古钱币状红细胞
⒉ 管型
尿液管型(cast): 是一些有机物或无机物,如 蛋白、细胞或结晶等成分,在肾小管(远曲小管) 和集合管内凝固聚合而形成的圆柱状结构物。 提示有肾实质性损害 。 与临床症状结合,对急性或慢性肾炎、肾病综 合征有特异的诊断意义。
管型形成机制
蛋白在小管、集合管中凝固管型形成条件: 清蛋白和T-H蛋白为基质 尿液浓缩酸化 有可提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尿流缓慢
鳞状上皮细胞(扁平):来自尿道前段
⑶ 上皮细胞
大圆上皮细胞:来自于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尿道 等处的移行上皮组织的表层脱落而来。细胞较大
尾形上皮细胞:来自于上述器官的中层。细胞呈梨 形、纺锤形有尾。大多来自于肾盂,又叫肾盂上皮 细胞
小圆上皮细胞:来自于上述器官的底层。胞体类似 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但体圆、核小
棘状红细胞
尿中异常红细胞
形态各异的红细胞
大小不一的红细胞
小RBC
棘状RBC
正常RBC
小结
正常 红细胞
血尿中 的红细胞
异常 红细胞
①大红细胞 ②小红细胞 ③棘形红细胞 ④环形红细胞
⑤新月形红细胞
⑥颗粒形红细胞 ⑦皱缩红细胞 ⑧影细胞 ⑨红细胞碎片
临床意义
判断血尿是肾源性还是非肾源性 1.肾源性血尿 2.非肾源性血尿:
2.尿沉渣定量计数法
(1)尿沉渣定量计数板法 (2)尿沉渣定量分析法
尿
沉
渣
定
量
分
析
板Leabharlann NCCLS推荐的一次性尿沉渣定量分析板。
每块板上有10个大格,即可放10个样品。每个大
格的管察体积约7μl,其中划有刻度的计数区的总体
积为精确的1μl。每个计数区分为10个中格,每个中
格又划分为16个小格。也就是说,1μl体积的样品,
尿液显微镜检验_图文.ppt
概述
尿沉渣(urinary sediment)是指尿液排出体外经 离心沉淀,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有形成分。
有 细胞 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等
机
透明管型、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上
成 管型 皮细胞管型型
分 其他 胆红素结晶管型、血液管型等
类管型、假管型、脂肪滴
无
盐类:磷酸盐结晶、尿酸结晶、尿酸钠结
2. 细胞管型
★概念: 含有脱落细胞、粘附于凝结的蛋白质 之中而形成的管型。
★分类: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及上皮细胞管 型。
(1)红细胞管型(red cell cast)
★正常尿中无红细胞管型 ★病理情况:提示肾小球疾病和肾单位内有出血,
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肾出 血、肾充血、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排斥反应 、肾梗死、肾静脉血栓形成、恶性高血压、狼疮 性肾炎、亚急性心内膜炎、lgA肾病等.
机
晶、草酸钙结晶、马尿酸结晶
成 结晶 病理结晶:胱氨酸结晶、胆固醇结晶、亮
分
氨酸结晶、酪氨酸结晶等
药物结晶:磺胺药物结晶、放射造影剂结
晶等
主要内容
一、尿液沉渣的检测方法 二、尿液沉渣形态学检验
一、尿液沉渣的检测方法
尿沉渣直接涂片法 尿沉渣定量计数法
尿沉渣定量计数板法 尿沉渣定量显微镜图像工作站法
误认 干化学试带失效 大量VitC等还原性物质干扰
判断血尿来源
出血部位
均一性(RBC)血尿
肾小球以下部位或泌尿道 出血,毛细血管破裂
通过基底膜
未通过
pH、渗透压影响 影响,但时间短暂
红细胞形态
均一性RBC 变形红细胞≤30%
棘形红细胞比率 <5% 尿中蛋白含量 不伴有蛋白增加
非均一性(RBC)血尿 肾性血尿,源于急慢性肾小 球肾炎、肾盂肾炎、狼疮性 肾炎 通过
影响严重 非均一性RBC 变形红细胞≥70%
≥5% 伴有蛋白明显增加
(2)白细胞(WBC)
细胞数量:肉眼脓尿 镜下脓尿(WBC>5/HPF)
形态: (1)完整白细胞 (2)闪光细胞 (3)脓细胞
白细胞
⑴完整白细胞:圆形,直径10~14um,不染色核较模糊 ,浆内颗粒清晰可见;分散存在。 ⑵闪光细胞:急性肾盂肾炎,低渗条件下,可见 中性 粒细胞胞质内颗粒呈布朗分子运动,由于光折射在油镜 下可见灰蓝色发光现象,似星状闪光,称为闪光细胞。 ⑶脓细胞:陈旧尿中的白细胞,胞浆可因均质化而呈明 胶样。炎症时,在炎症过程中破坏或死亡的中性粒细胞 外形多变,不规则,结构模糊,浆内充满粗大颗粒,核 不清楚,细胞常成团,边界不清,已为死亡细胞。
尿沉渣染色法
1. 直接涂片法
又称混匀一滴尿法,取一滴尿于载玻片上,直接用显 微镜观察尿液各种有形成分
方法学评价 简便、易行、快捷,适用于急诊病人。 阳性率低,重复性差,易漏诊。 适用于肉眼浑浊的尿液。
报告方式: 细胞 低值-高值/HP 管型 低值-高值/LP
参考值: WBC 0-2/HP RBC 0-偶见/HP 管型 0-偶见/LP
白细胞
放大倍数1000,Giemsa染色 放大倍数400,不染色
嗜中性白细胞 (无染色)
嗜中性白细胞 (染色)
白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 胞
中性粒细胞 闪光细胞
胀大白细胞
脓细胞团(见 于炎症,白细 胞变性、坏死 粘连)
临床意义
1.泌尿系统炎症:肾盂肾炎、膀胱炎。 2.生殖系统疾病:女性阴道炎、宫颈炎和附件炎, 前列腺炎。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成团脓细胞伴鳞状上皮 细胞增多。 3.肾移植排斥反应:出现大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4.尿液单核细胞增多常见于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 5.尿液嗜酸性粒细胞为主常见于药物所致变态反应 、泌尿系其他部位的非特异性炎症等。
在这里被精密地分成160个小格。
专用尿沉渣检测计数板
方法学评价
直接涂片法: 简便、快速、省成本,阳性率太低、又不定量
,适用于血尿、浓尿标本,并逐步被淘汰。 离心法:
敏感性及阳性率高于上法,仍然不定量,方法 有待于标准化。适用于肾病科及日常工作。 沉渣定量板法:
使用了一次性器材,避免标本之间交叉污染, 操作标准化、结果量化、有可比性。
酵母菌 无色椭圆形
强 不 有规律 不破坏 隐血(—)
脂肪球 无色正圆形
强 不 不一致 不破坏 苏丹III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