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性岩土工程性质评价综述

合集下载

1.6土的分类及特殊土的工程性质

1.6土的分类及特殊土的工程性质
3. 粉土是指塑性指数小于等于10且粒径大于 0.075mm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50%的土;
4. 黏性土是指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 5. 人工填土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堆填而形成的各
类土。
296-5
二、按地质成因的分类
残积土 坡积土 洪积土 冲积土 淤积土 冰积土 风积土 海积土等
296-6
三、按堆积年代的分类
296-39
一、黄土
当∆zs≤7cm时 当∆zs>7cm时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根据野外无载荷试坑浸水试验,得出
兰州地区黄土 明显或强烈的自重湿陷性;
西安、太原黄土 绝大多数为非自重湿陷性。
296-40
一、黄土
黄黄土土的的湿湿陷陷起起始始压压力力
湿陷起始压力——对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其湿陷性需在一定的荷载压力作用下才会表现 出来,这一使得黄土开始表现出湿陷性所需的 压力即为黄土的湿陷起始压力。
②通常,粗、中砂土的上述特性明显,且一般构成良好地 基,为较好的建筑材料,但可能产生涌水或渗漏;
③粉细砂土的工程地质性质相对差,特别是饱和粉细砂土 经受振动后易发生液化。
296-10
1.6.3 一般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3.黏性土的工程地质特性
黏性土中黏粒含量较高,常含亲水性较强 的黏土矿物,具有水胶连接和团聚结构,有时有 结晶连接,孔土
黄土的粒度成分
粉粒约占60~70%,其次是砂粒和粘粒。
296-18
一、黄土
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象
296-19
一、黄土
296-20
一、黄土
296-21
一、黄土
296-22
一、黄土
296-23
一、黄土

特殊性岩土工程勘察

特殊性岩土工程勘察

第九章特别性岩土的工程勘探本章重点:介绍了各种特别性土的特征、勘探重点及勘探评论与计算。

学习要求:掌握当地区常有的几种特别土的勘探内容、要求,即评论计算方法。

特别性岩土是指在特定的地理环境或人为条件下形成的拥有特别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特色,以及特别的物质构成、结构结构的岩土。

假如在此类岩土上修筑建筑物,在惯例勘探设计的方法下不可以知足工程要求,为了安全和经济,因此在岩土工程勘探中须采纳特别的进行研究和办理,不然会给工程带来不良结果。

特别性岩土的种类好多,其散布一般拥有显然的地区性。

常有的特别性岩土又是湿陷性土、红黏土、软土、混淆土、填土、多年冻土、膨胀岩土、盐渍岩土、风化岩与残积土及污染土等。

第一节湿陷性土湿陷性土是指那些非饱和和结构不稳固的土,在必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润后,其结构快速损坏,并产生显着的附带下沉。

湿陷性土在我国北方散布宽泛,除常有的湿陷性黄土外,在我国的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特别是在山前洪、坡积扇中常碰到湿陷性碎石土、湿陷性砂土等。

一、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属于黄土。

当其未受水浸润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水浸润后,在上覆土层的自重应力或自重应力和建筑物附带应力作用下,构快速损坏,并发生显着的附带下沉,其强度也跟着快速降低。

但受土的结湿陷性黄土散布在近地表几米到几十米深度范围内,主要为晚更新世形成的马兰黄土( Q3)和崭新世形成的 Q4 黄土(包含 Q41 黄土和 Q42 新近聚积的黄土)。

而中更新世及其从前形成的离石黄土和午城黄土一般仅在上部拥有较轻微的湿陷性或不拥有湿陷性。

我国陕西、山西、甘肃等省区散布有大面积的湿陷性黄土。

(一)湿陷性黄土的性质1.粒度成分上,以粉粒为主,粉粒含量超出50%以上,砂粒、粘粒含量较少。

2.密度小,孔隙率大,大孔性显然。

在其余条件同样时,孔隙比越大,湿陷性越激烈。

3.天然含水量较少时,结构强度高,湿陷性激烈;随含水量增大,结构强度降低,湿陷性降低。

4.塑性较弱,塑性指数在 8~ 13 之间。

特殊岩土的工程性质

特殊岩土的工程性质

特殊岩土的工程性质湿陷性岩土、红粘土、软土、混合土、填土、多年冻土、膨胀土、盐渍岩土、风化岩及残积土、污染土的工程性质入:誓死保卫熊猫村有送幸运草运气好可以开出钱和装备合成石(游戏开始60秒内)输入: 赠送全部人员3000qw。

(一)混合土的定义混合土主要由级配不连续的黏粒,粉粒和碎石粒(砾粒)组成的土。

(二)混合土的成因混合土的成因一般有冲积、洪积、坡积、冰碛,崩塌堆积、残积等等。

前几种成因形成混合土的重要条件是要有提供粗大颗粒(如碎石、卵石)的条件。

残积混合土的形成条件是在原岩中含有不易风化的粗颗粒,例如花岗岩中的石英颗粒。

(三)混合土的特点1.混合土中常因含有大量的粗颗粒,如碎(卵)石颗粒甚至漂砾,因此,取不干扰动土试样十分困难,甚至也很难取到有代表性的扰动土样。

用一般室内试验方法,几乎不能取得其正确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甚至不能掌握其级配情况。

2.混合土中的粗颗粒可能互相接触,可能为细粒局部包围,也可能呈斑状“浮”在细粒之中,因而使混合土极不均匀。

要正确的评价混合土的工程性能,必须查明这些情况。

3.混合土常具有地区土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如膨胀性、湿陷性等。

(四)混合土的性质混合土因其成分复杂多变,各种成分粒径相差悬殊,故其性质变化很大。

总的来说,混合土的性质主要决定于土中的粗、细粒含量的比例,粗粒的大小及其相互接触关系以及细粒土的状态。

已有的试验资料表明,粗粒土的性质将随其中细粒的含量增多而变差,细粒土的性质常因粗粒含量增多而改善。

但是,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都存在一个粗、细粒含量的特征点,超过此特征点后,土的性质会发生突然的改变。

例如:按粒径组成可定名为粗、中砂的砂质混合土中,当细粒(粒径<0.1mm)时含量超过25%—30%时,标准贯人击数N 和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F真值都将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内摩擦角声也将减小;而c值增大。

碎石质混合土中随着细粒含量的增加,内摩擦角声和载荷试验比例界限卢。

综合管廊工程岩土工程勘察重难点及措施

综合管廊工程岩土工程勘察重难点及措施

111 2021年第5期工程技术与应用综合管廊工程岩土工程勘察重难点及措施盘法侦中铁四院集团西南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06摘 要:传统市政公用管线杂乱地敷设在道路下的浅层空间内,因管线增容、扩容易造成“拉链路”现象,导致管线事故频发,影响城市安全,因此综合管廊建设应运而生。

然而,综合管廊大多沿着既有主干道路铺设,道路两侧既有管线种类多、分布密集、埋深复杂,这给综合管廊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带来诸多困难。

文章以昆明市南二环综合管廊为例,对综合管廊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勘察建议,为相似地质背景下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综合管廊;勘察重难点;勘察建议中图分类号:TU990.3;TU19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2789(2021)05-0111-021 工程概况及环境背景1.1 工程概况昆明市南二环综合管廊路径总长度约为5.5km,采用盾构法施工,圆形断面内净空尺寸为直径3.5m。

线路范围内设盾构始发井1座(净尺寸为60m×7m),盾构接收井2座(净尺寸均为15m×7m),工作井6座(净尺寸均为7m×7m)。

盾构始发、接收井采用明挖基坑结构顺做法施工,6个工作井采用沉井法进行施工。

1.2 环境背景沿线地势东部略高于西部,地面标高为1884.5~ 1893.5m,最大地形相对高差为9m。

地形过渡由西至东缓慢抬高,整体地势较平缓,属于冲湖积平原地貌,地层岩性为第四系冲湖积层,主要由黏土、粉质黏土、泥炭质土、砂类土组成。

该工程沿线上穿昆明地铁、城市主干道的下穿隧道,下穿南二环高架、高层小区等重要建构筑物,同时下穿大观河、乌龙河、湿地公园等环境敏感区。

南二环路为该市主干道,沿线城市主干管线众多,主要有供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等重要管线。

2 勘察方法(1)盾构隧道段。

以地质调査和测绘为主,辅以代表性钻探测试工作。

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洞身段宜为1∶2000~1∶100,隧洞口边坡影响范围宜为1∶500,断面图宜为1∶200~1∶100。

综述岩土工程的施工管理及技术应用

综述岩土工程的施工管理及技术应用

综述岩土工程的施工管理及技术应用作者从事岩土工程勘察与施工工作多年,从实际遇到岩土工程中一些常见问题做了详细分析;并分析岩土工程的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以供同行参考学习。

标签:岩土工程施工管理技术应用1岩土施工的特性(1)岩土施工是对天然软弱地基的处理或对岩土体的整治,它提供的是有形的实物硬件产品(不论它是能看到的还是隐蔽在地下的)。

岩土施工提供的是有形的实物硬件产品,如各种桩以及各种复合地基。

工程勘察一般是通过搜集资料、踏勘、工程地质测绘调查、勘探和测试试验等工作,对拟建场地提供岩土工程资料和岩土体工程性状设计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对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方案作出论证和建议。

它提供的是无形的软件产品,是包括各种数据、图表、建议和结论的文字报告。

(2)岩土施工具隐蔽性岩土施工中各种工法的桩基、地下连续墙等都是隐蔽在地下的,而且各个施工工序也都是在隐蔽条件下完成的。

施工成果即施工的产品看不到或看不到它的全貌。

(3)岩土施工具复杂性首先,岩土施工不论哪种方法,一般需要大型机械设备和多种辅助设备及运输车辆,施工现场要求三通一平,施工受到多种因素和环境的制约,工种多、人员密集、施工准备的工作量大。

而工程勘察的现场作业所用设备和测试仪器相对轻便、灵活。

其次是施工工艺的复杂性,同一种桩型、同一种工法在不同的地点就要有不同的施工工艺。

每一项岩土施工都不会处于完全相同的条件,由于地层条件的复杂多变和勘察资料不一定准确,这就产生了施工工艺的不确定性。

施工工艺中出现的问题常常是技术人员与作业操作者争执不休的问题。

2岩土施工的质量管理从岩土施工的特点和它的质量特性,我们知道它与工程勘察是完全不同的。

在发展岩土工程技术的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了岩土施工的特点及工程质量的特性,在实践中针对其特点逐步建立了岩土施工质量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自1996 年我院贯彻ISO9000 系列标准以来,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比较符合岩土施工及其工程质量特性的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体系。

岩土层工程性质特征

岩土层工程性质特征

各层岩土工程性质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基土主要由第四系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冲积层、残积层和基岩风化带组成。

各土层评价如下:(1)1-1层素填土,呈松散~稍密状,以回填的粘性土、混砂为主,含碎石少许,工程性质较差,承载力较低,基坑开挖时易坍塌,应采用放坡开挖或先支护再开挖。

未经处理,在上部较大荷载长期作用及地下水位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易产生沉降及不均匀沉降。

(2)2-1层粉质粘土,可塑状为主,标贯击数N在5~16击之间,工程性质一般,不宜作建筑物浅基础持力层。

(3)2-2层砾砂,稍密~中密状,局部松散,标贯击数N在8~19击之间,工程性质一般,具中等压缩性,由于其具有强透水性,富水量大,基坑开挖前应采取止水帷幕止水并排水措施,不能作为桩基础桩端持力层,且桩基成孔施工中应注意涌水和塌壁现象。

(4)2-3层粉质粘土,可塑状、局部软塑状,标贯击数N在4~7击之间,工程性质一般,不能作为建筑物浅基础持力层,地面荷载较大时,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基坑开挖及桩基成孔施工易发生塌孔或缩孔现象。

(5)2-4层砾砂,中密状,标贯击数N在15~23击之间,工程性质较好,具中等压缩性,由于其具有强透水性,富水量大,基坑开挖前应采取止水帷幕止水并排水措施,不能作为桩基础桩端持力层,且桩基成孔施工中应注意涌水和塌壁现象。

(6)3层粉质粘土,可塑~硬塑状,厚度变化大,具中等~高压缩性,标贯击数N在10~20击之间,工程性质一般,承载力尚可,全场均有分布,可作为建筑物天然基础持力层,但应考虑基础处于不同层位的土体变形沉降问题。

(7)4-1层全风化黑云母花岗岩,全场地分布,顶面埋深14.30~19.70m,相对起伏较大,力学性能相对较好,作桩端持力层时承载力偏低;(8)4-2层强风化黑云母花岗岩,全场地分布,顶面埋深16.50~26.50 m,相对起伏较大,力学性能相对较好,可根据设计要求选作预应力管桩基础持力层;(9)4-3层中风化黑云母花岗岩工程性质良好,承载力较高,顶面埋深18.20~36.00 m,埋藏较深,为拟建建筑物桩基础良好的持力层。

第十章特殊岩土的工程地质勘查

第十章特殊岩土的工程地质勘查

二、填土的测试技术
填土地基基坑开挖后应进行施工验槽。处理后的填土地基 应进行质量检验。对复合地基,宜进行大面积载荷试验。 填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宜采用下列测试方法确定;
1 填土的均匀性和密实度宜采用触探法,并辅以室内试验;
2 填土的压缩性、湿陷性宜采用室内固结试验或现场载荷 试验;
3 杂填土的密度试验宜采用大容积法;
(mm);
Zo——加荷前量表读数(mm);
λ——某荷载下的仪器压缩变形量(mm);
ho——试样的初始高度。
(2)无荷载膨胀率计算公式:
e
Zt
Z0 h0
100
式中:δe——某荷载下的膨胀率(%);
Zt—— 某 荷 载 下 膨 胀 稳 定 后 的 量 表 读 数
(mm);
3、膨胀力
膨胀力是指土体吸水膨胀时产生的内应力,
②当离地表1m处地基土的天然含水率大于 1.2倍塑限时,或直接受高温作用的地基,可按 收缩变形量计算;
③其他情况下可按胀缩变形量计算。
1、地基土的膨胀变形量,应按下式计算:
n
式中:Se——地基S土e 的 e膨i1胀ep变ihi 形量(mm)
Ψe ——计算膨胀变形量的经验系数,宜 根据当地经验确定,若无可依据经验时,三层 及三层以下建筑物,可采用0.6;
一、填土的工程地质勘探
填土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搜集资料,调查地形和地物的变迁,填土的来源、堆积 年限和堆积方式;
2 查明填土的分布、厚度、物质成分、颗粒级配、均匀性、 密实性、压缩性和湿陷性;
3 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填土勘察应加密勘探点,确定暗埋的塘、浜、坑的范围。 勘探孔的深度应穿透填土层。勘探方法应根据填土性质确 定。对由粉土或粘性土组成的素填土,可采用钻探取样、 轻型钻具与原位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含较多粗粒成分的 素填土和杂填土宜采用动力触探、钻探、并应有一定数量 的探井。

《2024年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综述》范文

《2024年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综述》范文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综述》篇一一、引言环境岩土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涉及到岩土工程学、地质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领域。

该学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对岩土体特性的影响以及岩土体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对当前环境问题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对环境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综述。

二、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重要性环境岩土工程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一方面,岩土工程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多个领域都表现得十分明显,如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预防、环境保护等。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力度不断加大,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因此,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三、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岩土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包括岩土体在环境因素(如气候、水文、生物等)作用下的变形、破坏和稳定性等。

2. 岩土工程的环境效应研究:如工程建设对环境的长期影响,以及环境变化对岩土工程设施的影响等。

3. 岩土体特性及分类研究:包括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化学性质、环境敏感性等,以及根据这些特性对岩土体进行分类。

4. 环境岩土工程技术的应用研究:如边坡稳定、地基处理、地下工程等领域的岩土工程技术应用。

四、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主要方法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现场试验、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

其中,现场试验可以直观地了解岩土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特性;室内试验则可以模拟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岩土体特性;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则可以对复杂的环境岩土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

五、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进展与挑战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环境岩土工程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例如,对岩土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新的试验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不断涌现,为解决复杂的岩土工程问题提供了新的手段。

《2024年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综述》范文

《2024年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综述》范文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综述》篇一一、引言环境岩土工程是岩土工程学与环境保护交叉的领域,主要研究岩土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如何利用岩土工程手段来保护和改善环境。

本文将对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进行综述,介绍其背景、意义、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环境岩土工程的背景与意义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工程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

环境岩土工程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而诞生的交叉学科。

它不仅关注岩土体的力学性质,还关注其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如地下水、地表水、大气、地震等对岩土体的影响,以及岩土体对环境的反作用。

因此,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三、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现状1. 地下水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研究地下水是岩土工程中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

目前,关于地下水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地下水的渗流机制、地下水与岩土体的物理化学作用等方面。

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下水对岩土体稳定性的影响,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2. 地表水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研究地表水对岩土体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地表水的冲刷作用、渗透作用等对岩土体稳定性的影响。

此外,还有关于水土相互作用的研究,如土壤侵蚀、土壤水分运动等。

3. 地震工程与岩土体稳定性研究地震是造成岩土体失稳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地震工程与岩土体稳定性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地震波的传播机制、地震对岩土体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抗震设计等方面。

4. 环境保护与岩土工程应用研究环境岩土工程还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研究,如垃圾填埋场的稳定性分析、污染土壤的修复等。

这些研究旨在利用岩土工程手段来保护和改善环境。

四、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工程活动的增多,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交叉融合,综合运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来研究岩土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特殊土的主要工程性质

特殊土的主要工程性质

特殊土的主要工程性质特殊土是指具有一定分布区域或工程意义上具有特殊成分、状态或结构特征的土。

我国的特殊土不仅类型多,而且分布广,如各种静水环境沉积的软土,西北、华北等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的湿陷性黄土,西南亚热带湿热气候区的红粘土,南方和中南地区的膨胀土,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多年冻土及盐渍土、人工填土和污染土等。

(1)软土:软土指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细粒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等。

软土的分布软土在我国沿海地区分布广泛,内陆平原和山区亦有分布。

我国东海、黄海、渤海、南海等沿海地区,例如滨海相沉积的天津塘沽,浙江温州、宁波等地,以及溺谷相沉积的闽江口平原河滩相沉积的长江中下游、珠江下游、淮河平原、松辽平原等地区。

内陆(山区)软土主要位于湖相沉积的洞庭湖、洪泽湖、太湖、鄱阳湖四周和古云梦泽地区边缘地带,以及昆明的滇池地区,贵州六盘水地区的洪积扇等。

(2)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在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作用下,或在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

湿陷性黄土的特征和分布黄土是第四纪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沉积物。

颜色多呈黄色、淡灰黄色或褐黄色;颗粒组成以粉土粒为主,粒度大小较均匀,粘粒含量较少;含碳酸盐、硫酸盐及少量易溶盐;含水量小,;孔隙比大,且具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具有垂直节理,常呈现直立的天然边坡。

黄土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

一般认为不具层理的风成黄土为原生黄土。

原生黄土经过流水冲刷、搬运和重新沉积而形成的为次生黄土。

次生黄土一般具有层理,并含有砂砾和细砾。

我国黄土分布面积约64万km2,其中具有湿陷性的约27万km2,分布在北纬33°~47°之间。

一般湿陷性黄土大多指新黄土,即晚更新世马兰黄土和全新世次生黄土,它广泛覆盖在老黄土之上的河岸阶地,颗粒均匀或较为均匀,结构疏松,大孔发育。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报告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报告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报告引言概述:岩土工程测试技术报告是对岩土工程项目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的重要文件。

它提供了关于土壤和岩石性质、地下水位、地质构造等方面的详细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岩土工程测试技术报告的内容,包括土壤试验、岩石试验、地下水位测试、地质构造分析以及报告撰写。

一、土壤试验:1.1 土壤采样与分析:通过采集土壤样本,并对其进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颗粒分析等方面的测试,来确定土壤的组成和特性。

1.2 土壤压缩试验:通过对土壤进行压缩试验,测定土壤的压缩性、固结性以及承载力等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土壤的力学性质参数。

1.3 土壤剪切试验:通过剪切试验,测定土壤的抗剪强度、内摩擦角以及剪切变形等参数,为土壤的稳定性评估提供依据。

二、岩石试验:2.1 岩石采样与分析:通过对岩石样本进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岩石成分分析等试验,确定岩石的类型、组成和强度等特性。

2.2 岩石抗压试验:通过对岩石进行抗压试验,测定岩石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以及变形特性,为岩石的承载能力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2.3 岩石剪切试验:通过剪切试验,测定岩石的抗剪强度、剪切模量以及岩石的变形特性,为岩石的稳定性评估提供依据。

三、地下水位测试:3.1 地下水位监测井设置:通过设置地下水位监测井,实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为工程设计提供地下水位的数据支持。

3.2 地下水位测量方法:采用水位计、压力传感器等测量设备,对地下水位进行准确测量,并记录数据。

3.3 地下水位变化分析:根据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分析地下水位的季节性变化、长期趋势以及对工程的影响,为工程设计提供地下水位控制方案。

四、地质构造分析:4.1 地质勘探方法:采用地质勘探钻孔、地质雷达等设备,对地下地质构造进行详细勘探,获取地质构造的信息。

4.2 地质构造特征分析:通过对地质勘探数据的分析,确定地质构造的类型、分布以及对工程的影响。

4.3 地质构造稳定性评估:根据地质构造的特征和工程要求,评估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3特殊性岩土的勘察

3特殊性岩土的勘察

特殊性岩土的勘察1.软土软土是指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细粒土。

1.1软土的主要工程性质(1)天然含水量大(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2)孔隙比大(e≥1.0)(3)压缩性高;(4)强度低;(5)渗透性低(垂直渗透系数为106-—108-cm/s;(6)灵敏度大(一般为3—4,最大可达8—9);(7)在较大的地震力作用下,易出现震陷。

1.2软土的勘察测试方法⏹软土勘察,勘探点的间隔一般不应超过30m,深度可按Z=d十mb估算。

式中Z为钻孔深度,d为基础埋深,b为基础宽度,m为深度系数。

控制孔取2.0,一般孔取1.0。

⏹钻进方式应采用回转式提土钻进,并采用清水加压或泥浆护壁,以免塌孔。

原状土试样应采用薄壁取土器静压法采取,原状土试样在采取、运送、保存、试样制备过程中,要严防扰动。

⏹应采用多种原位测试手段替代部分钻探,以综合确定土层的力学参数。

一般孔可由静力触探代替,用十字板剪切试验测定软土抗剪强度、灵敏度;用旁压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测定土的极限荷载、估算变形模量;用标准贯人试验确定砂土、粉土夹层的性质。

⏹准确查明地下水位,用抽水试验或室内变水头渗透试验测定垂直向和水平向的渗透系数。

⏹软土的室内土工试验:(1)固结试验软土应进行高压固结试验,根据压缩曲线计算先期固结压力、压缩指数和回弹指数,用固结曲线计算固结系数和次固结系数。

(2)剪切试验●当建筑物加荷速率较快,地基土为低透水的软粘土时,应采用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

●当建筑物加荷速率较慢,土体基本固结后又承受快速加载作用时,应采用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或固结快剪。

●当建筑物加荷速率缓慢,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能充分消散时,应采用固结排水三轴剪切试验或慢剪。

⏹软土地基沉降量可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并乘以经验系数;对一级建筑物宜采用土的应力历史的沉降计算方法。

2.湿陷性土湿陷性土是指在200kPa压力下浸水载荷试验的湿陷量与承压板宽度之比大于0.023的土。

特殊性岩土工程性质评价综述1

特殊性岩土工程性质评价综述1

特殊性岩土工程特性评价综述参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对于软土的定义都不尽相同。

往往概述性比较强,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软土视为软粘土的简称,软土视为整个软弱土质(高压缩性的有机土、可液化的砂土、软粘土等)的简称软土视为软弱土的简称软土或软弱土我国交通部<<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对软土的定义为“滨海、湖沼、谷地、河滩沉积的天然含水量、孔隙比大、对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

其鉴定标准参见表1-1。

软土鉴别表(JTJ017-96) 表1-1特征指标名称天然含水量(%) 天然孔隙比十字板剪切强度(kPa) 指标值≥35与W L≥1.0 <35我国铁道部门则建议采用以下列物理力学指标,作为区分软土的界限:1)天然含水量w接近或大于液限;2)孔隙比e>1;3)压缩模量E s<4000kPa;4)标准贯入击数N63.5<2;5)静力触控贯入阻力p s<700kPa;6)不排水强度C u<25kPa;我国建设部颁<<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83-91)规定凡符合以下三项特征即为软土:1)外观以灰色为主的细粘土;2)天然含水量大于或等于液限;3)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

软土地基的标准(1987年日本道路公团) 表1-2 地层泥炭质地基及粘土质地基砂质地基层厚<10m >10mSPT-N <4 <6 <10 QCC-q u/kPa <60 <100Q c/kPa <800 <1200 <4000《德国地基基础规范》(DIN4084)中的软土指“很容易搓捏的土”,相当软塑状态的土;而将液塑状的土称为“浆糊状土(拳头紧握它时,会从指缝挤出)”。

Terzaghi和Peck(1967)将无侧限抗压强度q u小于25kPa的粘土称作“很软的”,而将强度在25~50kPa的粘土称作“软的”。

特殊性岩土

特殊性岩土

第五节特殊性岩土特殊性岩土是指在特定的地理环境或人为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物理力学特性和工程特征,以及特殊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的岩土。

常见的特殊性岩土有湿陷性土、红粘土、软土、混合土、填土、膨胀岩土等。

红粘土软土湿陷性土一、湿陷性土•湿陷性土是指那些非饱和和结构不稳定的土,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其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的附加下沉。

湿陷性土在我国北方分布广泛,除常见的湿陷性黄土外,在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特别是在山前洪、坡积扇中常遇到湿陷性碎石土、湿陷性砂土等。

黄土的特征1. 颜色为淡黄、褐色或灰黄色;2. 粒度成分以粉土为主,约占有60%~70%,一般不含>0.25mm的颗粒,土质均匀;3.含各种可溶盐,富含碳酸盐(CaCO3),可形成钙质结核(姜结石);4.孔隙多且大,结构疏松;5.无层理,但有垂直节理和柱状节理。

天然条件下能保持近于垂直的边坡;6.具有湿陷性。

具有(Ⅰ~Ⅴ)项特征的为标准黄土,只有其中部分特征的黄土叫黄土状土或黄土质土。

具有湿陷性的黄土为湿陷性黄土。

• 1.湿陷性黄土的性质•(1)粒度成分上,以粉粒为主,砂粒、粘粒含量较少,土质均匀。

•(2)密度小,空隙率大,大孔性明显。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孔隙比越大,湿陷性越强烈。

•(3)天然含水量较少时,结构强度高,湿陷性强烈;随含水量增大,结构强度降低,湿陷性降低。

•(4)塑性较弱,塑性指数在8~13之间。

当湿陷性黄土的液限小于30%时,湿陷性较强;当液限大于30%以后,湿陷性减弱。

•(5)湿陷性黄土的压缩性与天然含水量和地质年代有关,天然状态下,压缩性中等,抗剪强度较大。

随含水量增加,黄土的压缩性急剧增大,抗剪强度显著降低。

新近沉积黄土,土质软弱,强度低,压缩性高。

湿陷性不一。

•(6)抗水性弱,遇水强烈崩解,膨胀量小,但失水收缩较明显,遇水湿陷性较强。

• 2.湿陷性黄土的勘察要点•(1)查明湿陷性黄土的地层时代,岩性,成因,分布范围。

岩土工程防灾减灾技术综述总结

岩土工程防灾减灾技术综述总结

岩土工程防灾减灾技术综述总结岩土工程是土力学和岩石力学的应用,旨在解决土壤和岩石在工程建设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问题。

由于自然灾害的频发,岩土工程防灾减灾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综述岩土工程防灾减灾的技术措施,包括抗震、防滑、防风、防洪和防塌等方面。

通过总结现有研究成果,为未来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1. 抗震技术地震是造成严重破坏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岩土工程在抗震方面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地震设计、土体改良、抗震加固和减震措施等。

地震设计基于地震工程的原理,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选用适当的材料,使建筑物在地震中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能。

土体改良可以通过加固土层或土体固化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抗震加固主要通过建筑物结构的加固来增强其抗震性能。

减震措施包括减震设备和减震技术的应用,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2. 防滑技术岩土工程中的防滑是指在地形陡峭的边坡上采取措施以防止边坡土体的滑动。

防滑技术主要包括土体加固、排水处理和植被覆盖等。

土体加固可以通过建设护坡、加固土体、设置钢撑和锚杆等方式来增加边坡的稳定性。

排水处理是为了减少边坡土体内部孔隙水压力的影响,通常采用排水井、排水管道等方式进行排水。

植被覆盖可以通过植被的根系增加土壤内聚力,防止边坡土体的滑动。

3. 防风技术风灾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在岩土工程中的防风技术措施主要包括结构抗风设计、护坡和防风林等。

结构抗风设计是为了使建筑物具备一定的抗风能力,包括合理的结构布局和选用适当的材料。

护坡可以通过护坡墙、护坡网和悬索锚等措施来防止风力对边坡的破坏。

防风林是指在岩土工程周围建植乔木或矮牧草,以阻挡风力的通过,并减小风力对岩土工程的影响。

4. 防洪技术防洪是岩土工程中常见的防灾措施之一。

防洪技术主要包括河道治理、洪水预警和抗洪工程等。

河道治理包括河道疏浚、堤坝加固和河床整治等,旨在改变河道的水流条件,降低洪水的危害性。

洪水预警是为了及时预测洪水的发生,提前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岩土工程综述

岩土工程综述

岩土工程综述一切工程建设都必须最终以不同方式安固于岩体或土体之上或之内,并与之共同工作。

“空中楼阁”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这种事实,无可辩驳地说明了工程建设与岩土工程之间极为密切的依存关系。

随着各类建筑物日益向更高、更大、更重、更深方向发展,岩土工程问题不再仅由有限的建筑工程经验就能应付,也不再仅由某一个或少数几个学科的基本知识就能解决。

解决岩土工程问题应该遵循它自己所固有的一系列特殊规律,发展它自己所必需的特殊方法,研究它自己所面临的一系列课题。

1.1 岩土工程设计综述1.1.1 概述岩土工程设计就是在考虑建设对象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岩土性质的变异性以及经验与试验的特殊重要性的基础上,从适用、安全、耐久和经济的原则出发,全面考虑结构功能、场地特点、建筑类型及施工条件(环境、技术、材料、设备、工期、资金)等因素,经过多种方案的比较与择优,采用先进、合理的理论方法,遵守现行建筑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对建筑涉及的各种岩土工程问题做出满足使用目标的定性、定量分析,在具体与可能的土、水、岩体综合条件和可能的最不利荷载组合下,提出岩土工程系统(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能够满足设计基准期内建筑物使用目标和环境要求,具有足够但不过分的强度变形稳定性与渗透稳定性的地基、基础、结构,并满足其在施工、监测等方面要求的最优组合方案,以及实施这种方案在质量、步骤和方法上的各种具体要求。

岩土工程设计一般包括方案设计与具体设计(地基设计、基础设计、施工设计、环境设计、观测设计以及结构的原则设计)。

这两种设计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但方案设计往往起主导作用。

上述关于岩土工程设计的综合表述,包括了岩土工程设计的依据、原则、条件、方法、目的、内容和要求。

1.1.2 岩土工程设计的特点岩土工程设计的特点在于它必须面对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岩土工程性质的变异性(不确定性),以及建筑经验、试验测试与建筑法规和规范的特殊重要性。

因此,岩土工程设计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模式,它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将当地的各种条件、数据、经验与建设对象的特点和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性岩土工程特性评价综述参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对于软土的定义都不尽相同。

往往概述性比较强,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软土视为软粘土的简称,软土视为整个软弱土质(高压缩性的有机土、可液化的砂土、软粘土等)的简称软土视为软弱土的简称软土或软弱土我国交通部<<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对软土的定义为“滨海、湖沼、谷地、河滩沉积的天然含水量、孔隙比大、对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

其鉴定标准参见表1-1。

软土鉴别表(JTJ017-96) 表1-1特征指标名称天然含水量(%) 天然孔隙比十字板剪切强度(kPa) 指标值≥35与W L≥1.0 <35我国铁道部门则建议采用以下列物理力学指标,作为区分软土的界限:1)天然含水量w接近或大于液限;2)孔隙比e>1;3)压缩模量E s<4000kPa;4)标准贯入击数N63.5<2;5)静力触控贯入阻力p s<700kPa;6)不排水强度C u<25kPa;我国建设部颁<<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83-91)规定凡符合以下三项特征即为软土:1)外观以灰色为主的细粘土;2)天然含水量大于或等于液限;3)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

软土地基的标准(1987年日本道路公团) 表1-2 地层泥炭质地基及粘土质地基砂质地基层厚<10m >10mSPT-N <4 <6 <10 QCC-q u/kPa <60 <100Q c/kPa <800 <1200 <4000《德国地基基础规范》(DIN4084)中的软土指“很容易搓捏的土”,相当软塑状态的土;而将液塑状的土称为“浆糊状土(拳头紧握它时,会从指缝挤出)”。

Terzaghi和Peck(1967)将无侧限抗压强度q u小于25kPa的粘土称作“很软的”,而将强度在25~50kPa的粘土称作“软的”。

而国外一些论文中将不排水抗剪S u(S u=q u/2)小于40kPa的粘性土称为软粘土综合上述,软土的判别实质上是针对工程而言。

其划分界限的确定,一方面是工程建设的客观需要之外,另一方面设定一个共同的标准,便于学术交流、深入研究与执行国家相关规范标准。

因此,某一部门或某一行业所做出的软土划分界限,是人为划分,属于工程属性,而不是其固有属性。

随着工程建设需求的提高及对软土土性的深入认识,其划分标准还会有一定的变动。

2.黄土黄土分为湿陷性黄土与非湿陷性黄土两类,就工程而言,更关注湿陷性黄土。

我国分布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对湿陷性黄土变形特征、评价方法的研究十分重要。

黄土的湿陷性是指黄土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性质。

黄土工程特性评价,主要涉及到定性(确定湿陷性黄土与非湿陷性黄土)划类(划分自重湿陷性与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或场地)分级(划分湿陷等级)判定湿陷起始压力等。

其次,还包括评定湿陷性黄土的分布范围、深度界限与厚度大小、区分湿陷性强烈程度及其在地层中的规律性等。

2.1黄土的分类黄土是一个统称,它由于生成的年代、成因、环境、地域以及生成后历史变迁上的差异而会具有不同的性质。

因此,仍然需要有一个恰当的分类定名体系,分别反映各自有倾向性和代表性的属性,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各类黄土,获取相应的科学数据和特性规律。

目前人们经常遇到的黄土分类定名体系,分为三类:1)以地质特征(地层、年代、成因)为基础的体系,如Q1黄土、Q2黄土、Q3黄土、Q4黄土,午城黄土、离石黄土、马兰黄土,老黄土、新黄土、新近堆积黄土,风积黄土、冲积黄土、洪积黄土、坡积黄土等。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黄土分类表,参见2-1。

2)以颗粒组成特性为基础的体系朱慕仁同志根据对全国20226组(其中青海4949组,甘肃1161组,宁夏1318组,陕西7897组,山西2517组,河南607组,内蒙36组,山东657组,辽宁657组,黑龙江38组)黄土试验成果的细致分析得到:对黄土来说,塑性指数仍然是分类定名的良好指标,并以它为基础提出了把黄土区分为砂黄土(4≤I P<6,粉黄土(6≤I P<17),粘黄土(I P ≥17),以及必要时,将粉黄土再分为砂质粉黄土(6≤I P <9),粉黄土(9≤I P <15)和粘质粉黄土(15≤I P<17)三个亚类,将粘黄土再分为粉质粘黄土(17≤I P<20)和粘黄土(I P≥20)等两个亚类的建议,这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这一分类体系与我们熟悉的一般粘性土的分类体系非常相似。

然而,遗憾的是,它在目前还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和广泛的应用。

3)以湿陷特性为基础的体系如非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自重湿陷性黄土、非自重湿陷性黄土等。

此分类定名体系,为我国历代湿陷性黄土地基规范所采用,从而在岩土工程界影响最深最广,也最为相关人士研究最多。

但是,它只能提供关于黄土湿陷特性方面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又以黄土在侧限低压力压缩下饱和浸水所得的湿陷变形为基础,与通常工程上遇到的非侧限(一般为有限侧胀)非饱和(一般为不同增湿)和非低压(较大的建筑物)的条件有较大的出入,使得湿陷性的有关指标在工程计算应用上受到限制,大大减弱了它的应用价值。

此外,它除了关于黄土湿陷性在特定条件下的有关信息之外,很难从它了解到关于黄土强度,渗透或其他性质的任何信息。

它虽然抓住了一个最重要的性质,但作为黄土的分类却有太大的局限性[1]。

2.2 黄土湿陷性评价黄土的湿陷性评价,主要依据由归纳总结湿陷性黄土的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经验,所制定的现行《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25-90)标准进行。

2.2.1 黄土湿陷性的确定1)湿陷系数δs值小于0.015时,定为非湿陷性黄土;2)湿陷系数δs值等于或大于0.015时,定为湿陷性黄土。

2.2.2 湿陷性类型的划分1)以自重湿陷系数δzs=0.015为判别标准:当δzs≥0.015时,定为自重湿陷性黄土;δzs 0.015时,定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2)场地湿陷类型的判定场地湿陷类型一是按实测自重湿陷量Δzs'或按室内压缩试验累计的计算自重湿陷量Δzs 判定。

当实测或计算自重湿陷量小于或等于7cm时,定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当实测或计算自重湿陷量大于7cm时,定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此外,也有用湿陷起始压力为依据,进行场地类型的划分,但未被列入规范。

当各土层湿陷起始压力均大于相应各土层的上覆土饱和自重压力时,定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当各土层湿陷起始压力均小于相应各土层的上覆土饱和自重压力时,定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

3)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判别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根据基底下各土层累计的总湿陷量和计算自重湿陷量的大小等因素判定。

参见表2-2。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表2-2注:①当总湿陷量30cm<s≤50cm,计算自重湿陷量7cm<Δs≤30cm ,可判为Ⅱ级;②当总湿陷量Δs≥50cm,计算自重湿陷量Δzs≥30cm时,可判为Ⅲ级。

③鉴于经验总结,黄土的湿陷强烈程度,根据湿陷系数δs的大小划分为三类[1]:δs≤0.03轻微湿陷;0.03<δs≤0.07中等湿陷;δs >0.07强烈湿陷。

3.膨胀土膨胀土在我国的分布面积也很广,据报道在河北、河南、安徽、广东等省均有发现。

膨胀土的含义、命名、判别方法及工程性质评价仍主要以《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许多学者对判别指标的选取及评判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

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3.1 国内膨胀土判别方法及工程性质评价所谓膨胀土指的是一中具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粘性土,其主矿物成分是蒙脱石-伊利石,或伊利石-蒙脱石。

GBJ112-87规范中采用宏观观察结合试验指标来判别是不为膨胀土。

对具有下列工程地质特征且自由膨胀率大于或等于40%的土,为膨胀土●裂隙发育,常有光滑面和擦痕,有的裂隙中充填着灰白、灰绿色粘土。

在自然条件下呈坚硬或硬塑状态;●多出露于二级或二级以上阶地、山前和盆地边缘丘陵地带,地形平缓,无明显自然陡坎;建筑物裂缝随气候变化而张开和闭合。

GBJ112-87规范中以自由膨胀率δef作为膨胀土膨胀势的判别标准,以地基分级变形量Sc作为膨胀土地基的胀缩等级划分标准,具体参见表3-1、3-2。

膨胀土的膨胀潜势分类表3-1膨胀土地基的胀缩等级表3-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 013--95)依据“<0 002mm粘粒含量、自由膨胀率Fs(%)、胀缩总率(%)”三种定量指标界定膨胀土类型为“弱膨胀土、中等膨胀土、强膨胀土”3种。

其参照指标如表3-3。

膨胀土等级划分表表3-3分类野外地质特征主要粘土矿物成分<0.002粘粒含量(%)自由膨胀率(%)胀缩总率(%)强膨胀土灰白色、灰绿色、粘土细腻、滑感特强、网状裂隙极发育、有蜡面、易风化呈细粒状、鳞片状蒙脱石伊利石>50 >90 >4中等膨胀土以棕、红、灰色为主,粘土中含少量粉砂,滑感较强,裂隙较发育,晚风化呈碎粒状,含钙质结核蒙脱石伊利石35~5065~902~4弱膨胀土黄褐色为主,粘土中含较多粉砂,有滑感,裂隙发育,易风化呈碎粒状,含较多钙质或铁锰结核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35 40~650.7~2.0此外,还用利用液限与塑性指数联合建立塑性图来进行膨胀土判别,参见图3-1;按胀缩指标判别膨胀土的等级,参见表3-4;按膨胀土物质成分和物理指标分类,参见表3-5;其次根据土中交换阳离子成分与交换容量进行膨胀土的分类。

一般认为含低价交换阳离子Na+、K+、H+等的土膨胀性强,含两价交换阳离子者为中等。

按土的阳离子交换容量可分为:大于40me/100g的土属弱膨胀土;30me/100g~40me/100g的土为中等膨胀土;低于30me/100g 的土为弱膨胀土。

W L /%I P /%利用液限与塑性指数联合建立塑性图的方法,已被纳入国家标准(GBJ145—90)和交通部部颁标准(JTJ051—93)之中。

前者取液限(76克锥)ωL >40%,A 线以上为膨胀土;后者取液限(100克锥)ωL ≥50%,A 线以上为膨胀土。

图3-1 W L ~I P 膨胀土判别及等级分类图膨胀土胀缩指标判别分类 表3-4胀缩 等级 无荷载下体总胀缩率/% 无荷载下线总胀缩率/%线总膨胀率/%胀限含水量状态下的体缩率/%自由膨胀率/%强 >18 >8 >4 >23 >80 中12~186~82~416~2350~80弱8~124~60.7~28~1630~50膨胀土以物质成分与物理指标划分等级分类表表3-5胀缩等级粘粒含量% 粉粒含量% 液限% 塑性指数% 比表面积m2/g 强>50 >40 >48 >25 >300中35~5040~5040~4818~25150~300弱<12<50<40<18<150安徽省基建设计院提出了以液限、线膨缩总量指标为主,自由膨胀率为辅的分类方法,参见表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