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神经元的兴奋和传导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入兴奋性较低时期,只有阈上刺激才能引起兴奋
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绝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低常期
时间 时相
阈强度 兴奋性 电位反应 Na+通道状 态
0.3 ms 去极化+复 极化 无限大
0 无 失活
3 ms
12 ms
70 ms
电位计 →阴极射线示波器 →微电极技术→电压钳 技术→膜片钳技术→计算机
实验材料:枪乌贼巨大神经纤维、海兔的巨大神 经细胞
• 存在于组织的损伤部位和完整部位之间 的 电位差——损伤电位。
• 活组织的一种固有的电学特性。
一、静息电位 (Resting Potential, RP)
• 定义:细胞未受刺激时,即处于“静息”状 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 K+平衡电位EK: – 改变细胞内外的K+浓度,膜电 位也随之改变。 – 改变细胞内外Na+ 的浓度,对 静息电位没有影响。 主要原因
二、动作电位
(一)细胞的兴奋和阈刺激
• 刺激:能引起生物机体活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各种环境因子。
直接刺激 (direct stimulus) 间接刺激 (indirect stimulus) 反应:由刺激而引起的机体活动状态的改变。
• 膜内较负,哺乳动物神经和肌肉细胞为-70~ -90mV
• 极化 (Polarization):膜内外两侧电位维持 内负外正的稳定状态——动态平衡
离子跨膜流动决定膜电位:
• 膜内外离子浓度 • 跨膜电势差 • 渗透系数
K+平衡电位
• RP主要是在离子浓度梯度、电压梯度 及离子泵三个因素的作用下,K+通过 膜转运达到平衡的K+平衡电位
不允许离子通过,且此时不能再 开放 • 恢复 (recovery)或复活 (reactivation):通道处于关闭状 态,受到适当刺激可再开放备用 状态
(五)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组
织兴奋后,在去极之后到复极达到一定程度之前对任何强 度的刺激均不产生反应
• 锋电位遵循“全或无”原则,代表冲动, 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 “全或无”(all or none):同一细胞上 动作电位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 改变的现象
(三)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
• 动作电位的产生是Na+、K+通道被激 活,膜对Na+、K+通透性先后增高的 结果。
• 动作电位的峰值接近于Na+平衡电位。
第三章 神经元的兴奋和传导
机体中大多数细胞对刺激作出特异反 应,反应初期,一般表现为细胞膜的电 学性质发生变化。细胞膜受刺激后产生 的这种电变化称为细胞膜的生物电现象
第一节 细胞膜的电生理
细胞在静息或活动状态下所伴随的各种 电现象总称为生物电现象。
1786,Galvani,神经-肌肉各自带有动物电
• 离子通道的种类
电压门控通道 (voltage-gated channel) 化学门控通道 (chemical-gated channel)
离子通道的状态
• 静息 (resting) 备用状态 • 激活 (activation):通道开放,
允许某种离子选择性通透 • 失活 (inactivation):通道关闭,
• 阈刺激(threshold Stimulus) • 阈下刺激 (Subthreshold Stimulus) • 阈上刺激 (Superthreshold Stimulus)
衡量兴奋性的指标
• 阈值(阈强度) 阈强度高,兴奋性低;阈强度低,兴奋性
高。
• 时值(chronaxie):当刺激强度为阈强度的 2倍时, 刚能引起反应所需的最短刺激持续时 间。 时值愈短,兴奋性愈高。
带电离子跨膜分布的不均衡性 细胞膜在不同条件下对离子通透性的变化 RP是在离子浓度梯度、电位梯度及离子泵的作用下, K+通过膜转运达到平衡的K+平衡电位 (Equilibrium potential, EK) AP是由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发生一系列变化引起的
(四)离子通道
• 大多数通道受阀门(gate)控制以决定通道的开闭 (gating or gated)
• 复极化 (Repolarization):去极化后,再向静息 电位水平恢复的过程
• 超极化 (Hyperpolarization):膜内负电位增大的 过程
• 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三个阶段:
①静息相, ②去极相 (上升相), ③复极相 (下降相)
锋电位
(Spike Potential, after potential)
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绝对
不应期之后,随着复极化的继续,组织的兴奋性有所恢复, 只对阈上刺激产生兴奋
超常期(supranormal period)——相对不应期之后,
兴奋恢复高于原有水平,用阈下刺激就可引起兴奋
低常期(subnormal period)——超常期之后,组织
兴奋和抑制
• 兴奋:活组织因刺激而产生冲动的反应 • 兴奋性:可兴奋组织受到有效刺激时,具有发生兴奋即产
生冲动的能力。
引起兴奋的主要条件
• 组织的机能状态(兴奋、抑制) • 刺激的特征
– 强度 – 时间 – 强度-时间变化率
来自百度文库
• 阈强度 (Threshold intensity) 或阈值 (Threshold): 当固定刺激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 率不变时,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 强度。
强度-时间曲线 (Strength-duration Curve)
(二)分级电位和动作电位
图2-15
动作电位
• 定义:指各种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 时,在细胞膜两侧产生的快速、可逆、 并有扩布性的电位变化,包括去极化、 复极化等环节。
• 去极化或除极化(Depolarization):膜内负 电位减小甚至由负转正的过程 超射 (overshoot)
1、去极相
• Na+通道迅速开放 • Na+的平衡电位E Na
– 河豚毒素( tetrodotoxin,TTX)阻断
2、复极相
Na+通道迅速失活(不应期) K+通道缓慢开放 四乙铵 (tetraethylammonium,TEA)阻断K+通道
3、恢复期
钠-钾泵活动增强,重建静息电位
细胞的生物电活动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绝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低常期
时间 时相
阈强度 兴奋性 电位反应 Na+通道状 态
0.3 ms 去极化+复 极化 无限大
0 无 失活
3 ms
12 ms
70 ms
电位计 →阴极射线示波器 →微电极技术→电压钳 技术→膜片钳技术→计算机
实验材料:枪乌贼巨大神经纤维、海兔的巨大神 经细胞
• 存在于组织的损伤部位和完整部位之间 的 电位差——损伤电位。
• 活组织的一种固有的电学特性。
一、静息电位 (Resting Potential, RP)
• 定义:细胞未受刺激时,即处于“静息”状 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 K+平衡电位EK: – 改变细胞内外的K+浓度,膜电 位也随之改变。 – 改变细胞内外Na+ 的浓度,对 静息电位没有影响。 主要原因
二、动作电位
(一)细胞的兴奋和阈刺激
• 刺激:能引起生物机体活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各种环境因子。
直接刺激 (direct stimulus) 间接刺激 (indirect stimulus) 反应:由刺激而引起的机体活动状态的改变。
• 膜内较负,哺乳动物神经和肌肉细胞为-70~ -90mV
• 极化 (Polarization):膜内外两侧电位维持 内负外正的稳定状态——动态平衡
离子跨膜流动决定膜电位:
• 膜内外离子浓度 • 跨膜电势差 • 渗透系数
K+平衡电位
• RP主要是在离子浓度梯度、电压梯度 及离子泵三个因素的作用下,K+通过 膜转运达到平衡的K+平衡电位
不允许离子通过,且此时不能再 开放 • 恢复 (recovery)或复活 (reactivation):通道处于关闭状 态,受到适当刺激可再开放备用 状态
(五)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组
织兴奋后,在去极之后到复极达到一定程度之前对任何强 度的刺激均不产生反应
• 锋电位遵循“全或无”原则,代表冲动, 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 “全或无”(all or none):同一细胞上 动作电位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 改变的现象
(三)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
• 动作电位的产生是Na+、K+通道被激 活,膜对Na+、K+通透性先后增高的 结果。
• 动作电位的峰值接近于Na+平衡电位。
第三章 神经元的兴奋和传导
机体中大多数细胞对刺激作出特异反 应,反应初期,一般表现为细胞膜的电 学性质发生变化。细胞膜受刺激后产生 的这种电变化称为细胞膜的生物电现象
第一节 细胞膜的电生理
细胞在静息或活动状态下所伴随的各种 电现象总称为生物电现象。
1786,Galvani,神经-肌肉各自带有动物电
• 离子通道的种类
电压门控通道 (voltage-gated channel) 化学门控通道 (chemical-gated channel)
离子通道的状态
• 静息 (resting) 备用状态 • 激活 (activation):通道开放,
允许某种离子选择性通透 • 失活 (inactivation):通道关闭,
• 阈刺激(threshold Stimulus) • 阈下刺激 (Subthreshold Stimulus) • 阈上刺激 (Superthreshold Stimulus)
衡量兴奋性的指标
• 阈值(阈强度) 阈强度高,兴奋性低;阈强度低,兴奋性
高。
• 时值(chronaxie):当刺激强度为阈强度的 2倍时, 刚能引起反应所需的最短刺激持续时 间。 时值愈短,兴奋性愈高。
带电离子跨膜分布的不均衡性 细胞膜在不同条件下对离子通透性的变化 RP是在离子浓度梯度、电位梯度及离子泵的作用下, K+通过膜转运达到平衡的K+平衡电位 (Equilibrium potential, EK) AP是由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发生一系列变化引起的
(四)离子通道
• 大多数通道受阀门(gate)控制以决定通道的开闭 (gating or gated)
• 复极化 (Repolarization):去极化后,再向静息 电位水平恢复的过程
• 超极化 (Hyperpolarization):膜内负电位增大的 过程
• 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三个阶段:
①静息相, ②去极相 (上升相), ③复极相 (下降相)
锋电位
(Spike Potential, after potential)
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绝对
不应期之后,随着复极化的继续,组织的兴奋性有所恢复, 只对阈上刺激产生兴奋
超常期(supranormal period)——相对不应期之后,
兴奋恢复高于原有水平,用阈下刺激就可引起兴奋
低常期(subnormal period)——超常期之后,组织
兴奋和抑制
• 兴奋:活组织因刺激而产生冲动的反应 • 兴奋性:可兴奋组织受到有效刺激时,具有发生兴奋即产
生冲动的能力。
引起兴奋的主要条件
• 组织的机能状态(兴奋、抑制) • 刺激的特征
– 强度 – 时间 – 强度-时间变化率
来自百度文库
• 阈强度 (Threshold intensity) 或阈值 (Threshold): 当固定刺激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 率不变时,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 强度。
强度-时间曲线 (Strength-duration Curve)
(二)分级电位和动作电位
图2-15
动作电位
• 定义:指各种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 时,在细胞膜两侧产生的快速、可逆、 并有扩布性的电位变化,包括去极化、 复极化等环节。
• 去极化或除极化(Depolarization):膜内负 电位减小甚至由负转正的过程 超射 (overshoot)
1、去极相
• Na+通道迅速开放 • Na+的平衡电位E Na
– 河豚毒素( tetrodotoxin,TTX)阻断
2、复极相
Na+通道迅速失活(不应期) K+通道缓慢开放 四乙铵 (tetraethylammonium,TEA)阻断K+通道
3、恢复期
钠-钾泵活动增强,重建静息电位
细胞的生物电活动的产生主要是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