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教材分析方法研究
新课标初三历史课程教学计划
新课标初三历史课程教学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有计划,农村基层就等于明确了组织工作的方向和方法,就有了工作的标准流程。
就不会出现先射击后画靶子的情况,打到哪儿就算哪儿。
接下来是关于新课标初三历史课程教学计划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新课标初三历史课程教学计划1一、教学内容:本学期世界历史共分课堂教学共分为八个单元,叙述世界现代晚期的历史,共21课,每课教学1课时。
二、背景分析依据: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上级领导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面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初三历史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年级及班级现状分析方法:初三年级情况是:不好动、不好讲、比较死板。
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放出去就收不回来。
今年初三情况是:尾巴大,零分尖子生少且不及格中低分率极低,特别是初三(X)班大批男生,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100%的合格率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
毕业考所以今年历史毕业考要成功的重负很重,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课堂及时巩固,及时消化,力求全都每一节课都能有一般性成效。
四、实现本学期所作要求及力争达到的总体目标:1.深化对《历史教学大纲》及现行教材的解释,提高教学质量。
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
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2.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书,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3.深入研究和领会毕业考试中各种的特点,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练习。
如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重在抓他们的思维分析能力,学习较困难者,重点让其掌握考纲所要达到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做到毕业考能顺利通过。
新课标背景下的创新教学研究:大单元教学“三分析”教学策略
新课标背景下的创新教学研究:大单元教学“三分析”教学策略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简称教学设计的三分析。
三分析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非常关键,因为学养目标的确定、大概念的确立、主干问题的提出、活动任务的设计、达标检测的过关,它都是重要的前提、条件、依据。
课堂预设的精准、精彩也离不开三分析这个有效工具。
同时三分析还是教师课能提升的重要抓手和载体。
那么如何科学、务实、高效地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课标、教材、学情分析呢?在借鉴专家、学者论述基础上,结合自己相关思考,特分享如下做法。
01课标分析课标分析依次为三个步骤:摘录课标陈述、关键词句分析、得出结论。
找到并摘录与本章节有关的课标陈述,主要包括:学段目标、内容要求、学业质量标准、教学提示与建议,涉及的素养。
关键词句分析,一要重点把握过程、结果双行为动词解释及内容细化;二是重点把握涉及每个核心素养的维度、层次、细节;三是从教学提示、教学建议中提炼出有用的教学策略,即怎么学;四是从学习内容、学业质量要求中确立学什么、怎么学。
拿动词分析来说,分析时要关注如下几点:结果目标对应的行为动词分为四个水平,从低到高分别是了解(同义词:知道、初步认知)、理解(认识、会)、掌握(能)、运用(证明、应用)。
结果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两个方面,使用行为动词时略有不同,要注意目标类型和行为动词的匹配问题。
一般情况下,当我们要描述知识的目标水平要求时,通常使用“了解”“知道”“初步认识”“理解”“认识”“掌握”等行为动词。
而当我们要描述技能的水平要求时,通常使用“会”“能”“运用”“应用”等行为动词。
过程目标对应的行为动词也分为四个水平,分别是经历(同义词:感受、尝试)、体验(体会)、感悟、探索。
可见,“经历”“体验”“感悟”和“探素”是描述过程目标四种不同水平的目标行为动词,通过“经历”获得“感性认识”,通过“体验”获得“具体经验”,通过“感悟”获得“理性认识,通过“探索”获得“确定结论”。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及实施措施(4篇)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及实施措施一、基本情况分析1、学生状况分析:本学期本人教授高一5、6两个班,学生的基础较好,认知能力强。
总体来说,作为高一新生,对于历史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阶段的认识水平。
2、教材简析:高中历史必修一以古今中外政治文明历程为主题,着重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分九个单元,30课进行阐述。
教材的编写采取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每个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
每个单元分为若干课,每课涉及一个比较具体的历史问题。
对于专题史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才能高屋建瓴。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对历史必修课的学习探究,除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外,还要重视对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全面分析历史进程,正确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
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质量目标在期中考试中,争取学生的合格率为____%,优秀率为____%。
在期末考试中,争取学生的合格率为____%,优秀率为____%。
四、重点工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夯实知识基础,稳步提高学习成绩。
五、具体措施1、做好初高中衔接,放慢讲课速度,让学生学会高中历史的基本学习方法。
2、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纲化教学,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有的放矢。
3、抓好课堂效率,扩大提问范围,关注每一位学生,观察学生上课状态。
上课力求精干、实在。
上课要求每个人在教材上做好笔记,课后进行知识整理。
4、因材施教。
5、做好知识的巩固,注重课后反馈,每节课后完成练习,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总复习和考核,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
6、注重授课语言的精确,准确适用以下词汇“了解”“掌握”“重点学习”“知识迁移”。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及实施措施(二)一、基本情况分析1.学生情况分析通过第一堂课对学生进行的随机问答和第1、____周的历史课堂教学发现,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认识,还停留在初中的水平。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一、角色转换。
学习本门课程时,学生应转换角色,由师范“大学生”定位于“准教师”。
用“准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提前拟订出本门课程的学习计划与实践需求。
(1)树立角色转换意识,从思维模式上完成转变。
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大学生一定要有清醒地认识,以便进入职场后,较好的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社会角色、社会义务、社会权力。
同时,面对所处的环境不同,应该按照新的环境和角色来约束自己,并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
要摆脱学生“以学为主”的思维模式,把它转变成“以用为主”的思维模式。
(2)克服羞涩心理,从心理上完成转变。
初上讲台的新教师,存在羞涩心里,不免感到紧张。
那么就要懂得克服羞涩心理,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增强自信心,大胆面对。
在工作中,遇到工作不会做或者做不好时往往会以自己是新教师为借口,会给自己留后路。
而“老教师”的心理是,为什么做不好?我哪里做错了?应该怎么改正?自己会主动去找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这是新入职的大学生要尽快改变的心理。
(3)明了师德师规,树立面向学生的思想,以优秀的教师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能力上实现转变。
作为“准教师”,首先要明白自己职责所在,要有应有的教师素养,对全体学生要一视同仁,避免偏爱现象。
同时大学生的行动力,或者说实践力相对较弱,这是入职后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所以,大学生要改变在校时高谈阔论、喜欢争辩的行为模式,把自己培养成一个行动高手。
入职后,要业余学习很多的东西。
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
二、理论支撑。
学生应重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结合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查阅并研读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专著与文献,尤其要重视有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后现代主义等理论专著与文献的学习与探究。
这是学习本门课程应具备的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和教育理论。
认为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应该有主观经验的参与,应该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在原有认知基础上去主动、积极地建构,而不只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学5篇(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学5篇(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下面是整理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学5篇(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欢迎参阅。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学1为了更好的抓好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学期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
“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宗旨,制定如下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的总体水平偏低,历史不是主科,不是中考内容,所以学生都不愿意学。
二、教材简介本学期七、八年级上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
阅读性强,图文并茂,增添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三、教学资源开发1、教材、教学参考书2、专业书籍、历史笔记本、历史资料卡3、媒体信息(互联网、影视中的历史知识)4、课程基础训练、单元测试卷四、教学措施和目标(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的:1、目标统一准确2、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如课堂答题、小组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内容。
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
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索历史的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听好每一节公开课,做好课后互评,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进度七、八年级历史课本上册都是22课(人教版)。
其中新课讲授22课时(每册),单元复习4课时,期中复习2课时,期末总复习4课时:9月份1——4课10月份4——13课11月份14——20课12月中旬结束课程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学2一、课程目标(一)内容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河姆渡和半坡遗址距今年代、所处的地区、自然条件、主要种植物和饲养物、生产工具、房屋特点、陶器的使用以及纺织、渔猎等其他生产生活情况。
初中历史继续教育研修总结范文
初中历史继续教育研修总结范文初中历史继续教育研修总结范文「篇一」一学年度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本学年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如期完成了八年级历册的教学任务。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二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
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
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下面就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在这学期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和体会,总结如下:一、备课——周到细致,找准重、难点作为中青年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
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
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
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经常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
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还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同时进行教材分析,争取把第节课都备到完美。
复习阶段,我把全书及每一单元的重点内容、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予以概括。
总结,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思路。
并精心印发了一些历年中考、期末试卷中出现的最新题型,及时地让学生明确考试的方向。
历史类教研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特举办本次历史类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提升教师的历史教学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强化历史教学与核心素养的融合。
2. 促进教师对历史教材的深入理解,提高教材分析能力。
3. 增强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4. 提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 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三、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星期六)上午8:00-下午5:00四、活动地点XX市XX中学历史教研组活动室五、活动参与人员1. 本校历史教师2. 邀请周边学校的历史教师3. 邀请历史教育专家六、活动流程(一)开幕式(8:00-8:30)1. 活动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目标和流程。
2. 领导致辞,对本次活动表示祝贺,并对历史教师提出期望。
3. 邀请专家对本次活动进行简要点评。
(二)集体备课(8:30-10:30)1. 分组讨论:根据教材内容,教师们分组进行集体备课,针对某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进行讨论。
2. 汇报交流: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备课成果汇报,其他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三)课堂教学观摩(10:30-12:00)1. 观摩课展示:由一位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内容为本次集体备课所选的课时。
2. 观摩点评:其他教师对观摩课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研讨(12:00-13:30)1. 教学经验分享:邀请几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分享他们的教学心得和方法。
2. 专题讲座: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主题为“历史教学与核心素养的融合”。
(五)分组研讨(13:30-15:30)1. 分组讨论:教师们根据所学所得,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分组进行研讨。
中学历史教研活动简报(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学历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我校历史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组织开展了主题为“深化历史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专题讲座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如何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当天,历史教研组全体成员齐聚一堂,针对即将到来的国庆节主题课程进行集体备课。
首先,由备课组长介绍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随后,各位教师就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展开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大家积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共同完善课程设计。
最终,形成了一份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2. 教学观摩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研活动安排了教学观摩环节。
观摩课由教研组成员张老师主讲,课题为《开国大典》。
张老师以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意义和影响。
在课堂上,张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通过问题引导、史料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
观摩课后,全体教师进行了评课活动。
大家一致认为,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课堂氛围活跃,对学生的启发性强。
同时,针对观摩课中存在的问题,大家也提出了改进意见。
3. 专题讲座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教研活动邀请了资深历史教师李老师进行专题讲座。
讲座主题为“如何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
李老师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历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养、核心素养与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
讲座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讲座结束后,教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如何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大家也意识到,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三、活动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2024年中学历史教学学情分析初中历史学情分析报告(五篇)
二、进行体制健康测试,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动作技能的掌握。对各年级各班体育教育过程作一个学情研究,为以后教学中提高更好教学质量,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课堂教学,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教法以学法为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对于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体育保健学》是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本人在教学中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兴趣,促进学习正迁移试运用心理学理论进行教学,目的在探索出提高本课程教学效果、适应教学改革需要的路子。为了使学校体育
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通用3篇)
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通用3篇)学校历史教学改进措施篇1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历史课程是一门由原来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养教育'的课程,这就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强调同学的主体作用,提倡同学勇于质疑、敢于争先,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在从事历史教学工作的8年时间里,我从自身的教学及同学的学习过程中,严格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仔细反思,从中感受很大,详细如下。
一、老师应当做到的1、重视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技巧性确严谨、精练简洁、通俗生动、语言幽默、声情并茂、生动好玩的叙述能拨动人的心弦,陶冶人的情操,使听者乐此不疲。
一个合格的老师在不断钻研历史专业和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
闻名历史教育家赵恒烈教授毕生讨论历史教学,他对中学历史老师的语言表达技能分出了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把你所想的东西能照实表达出来,使同学听了,也如你所想的那样想得清晰、说得明白,能完整地表达思想。
其次境界是声情并茂,使语言、表情、动作协作起来,表达得活敏捷现,使之传神而悦耳。
第三境界是充分调动同学的想象力。
通过老师的叙述,如带领同学到了历史现场,入其境、见其人、闻其声;选词有方,文有限而意无穷;点拨着力,思路清楚而受益不尽。
'我们老师不妨"对号入座',根据这"三个境界'的标准进行自我检测,明确自己已达到的"境界',而后连续努力,向更高"境界'前进。
2、转变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同学听,听后背的教学模式,总是以语言文字贯穿始终,顶多再有一副历史地图。
而不善言辞的同学在这里只会更加缄默。
对同学学习的评价也仅限于一张大卷。
同学的共性受到了禁锢,他们特有的专长无用武之地,反而令其反感历史课堂,因其枯燥无趣而在历史课上做其他科作业。
而这次的课改,恰恰要求老师要探究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同学自身的力量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将来社会打好基础。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研究5篇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研究5篇根据在实现预期学习结果中的作用,学习刺激可分为四种,据此相应地归类为四种基本的或普通的教学方法。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范文5篇,期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范文1一、指导思想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视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知道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干的历史学习材料,启示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建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期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三、学生基本情形分析八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应,而他们遭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辨论能力正在形成当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动。
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端正学习态度,应常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态,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态,发觉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形动身,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分析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
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教学设计(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学设计(附答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主要讲述了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传播,以及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影响。
教材内容包括基督教的起源、耶稣教义、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法兰克王国与基督教的关系、查理·马特改革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基督教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法兰克王国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宗教和国家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基督教的起源、教义以及法兰克王国的历史地位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还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基督教的起源、教义,掌握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过程,认识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影响,以及查理·马特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献资料搜集和处理能力,提高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基督教的起源、教义,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法兰克王国与基督教的关系,查理·马特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2.教学难点:基督教教义的深入理解,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影响,查理·马特改革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基督教的起源、教义,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法兰克王国与基督教的关系,查理·马特改革等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学习,了解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影响,以及查理·马特改革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思路
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思路2019年9月,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正式在北京、天津、上海、山东、辽宁、海南等6个省市使用。
按照国家相关要求,“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①统编版新教材容量大,概括性强,选择性必修教材很多内容教师以前没有接触过,这些特点给教师使用新教材带来挑战。
如何用新教材开展教学,以达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成为高中历史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本文从统编版教材编写者和历史教学研究者的角度,以笔者编写的选择性必修2第1单元为例,谈谈新教材的体例结构与设计意图,以及对单元教学设计的初步设想,供使用新教材的高中历史教师参考。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
必修课程采用通史方式,旨在让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发展大势;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采取专题史方式,旨在让学生从多角度进一步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
②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教材由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这两类课程的内容、组织方式和意图如表1所示。
必修课程采用中外历史分编,侧重叙述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选择性必修课程采用中外历史混编,侧重从多角度展现人类社会的历史。
两类课程互相补充,前者为后者提供宏观历史背景,后者为前者提供深入探究的视角。
《经济与社会生活》是选择性必修课程的第二个模块,下面从课标要求和教材体例结构两个方面介绍该模块的内容。
(一)高中历史新课标的相关要求1.内容要求模块2《经济与社会生活》由“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交通与社会变迁”“医疗与公共卫生”6个专题组成。
课程标准对该模块的总体要求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充分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一是“认识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生活的互动关系”。
此外,课程标准对每个专题的内容都提出具体要求。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绪论
《历史课程标准》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 《社会课程标准》(小学) 在全国38个课改实验区实验。 2003年4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颁 布,9月起在首批课改实验区(广东、海南、宁厦、 山东)实验。 2012年1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颁行。
课例研讨
误区二:存在“去教材化”倾向。 教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既然教材是 可有可无的教学资源,索性不研究教材,把过去的“以 本为本”变成了完全脱离教材,致使在《伟大的抗日战 争》(人民版)一课的教学中,将历史课堂变成“故事 会”、“资料展示厅”、“电影欣赏课”,历史课堂上 根本不用教材,一节课下来,学生的课本都始终没打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中学历史课标与教材研究 的学习方法
课例研讨
• 研讨问题:结合《中学历史课程标 准与教材研究》的主要内容,举例 说明你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能运用 哪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中学学习指导要领》(日本)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前苏联) 《历史科课程纲要》 (中国香港) 《中国历史科课程纲要》(中国香港) 《国民中学课程标准·历史科标准》(中国台湾) 《历史课程标准》(民国时期) 《历史教学大纲》(20世纪50年代-90年代) 《历史课程标准》(2001年起)
一、课程标准、教材与中学历史课标、教材
1.文本学习法:利用本课程配套的教材开展学习是 最基本的方法。
2.案例学习法:通过历史课标与教材分析涉的案例 剖析,理解案例中隐含的相关理论和相关原理, 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网络学习法:通过互联网络提供共享的网络化学 习资源进行学习,注重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分析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分析摘要:新课标对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历史探究能力及历史解读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标准。
所以在新课标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就应该重点关注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的彰显,要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历史课程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历史思维的纵深发展,充分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历史;一体化教学自从新课标推行以来,为了充分体现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很多教师都实施了教学方式的改革,尝试将教学评一体化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明确教学的方向、方法及应注意的点,给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向及学习路径。
因此,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立足于新课标要求,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改革。
一、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价值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地实施教、学、评一体化,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学生完成一系列自主化的实践探索,完善他们的知识理解及认知过程,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课标背景下展开的教学评一体化对现今的教育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与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它将有利于课程教学的改革与优化,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在实施课程教学时,教师立足于新课程标准,采取多种方式来明确课程教学的目标,立足于目标,优化课程教学活动的设计,而后与教学评价进行有机结合,努力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这样能够让整个课程教学的过程及方向更为明朗,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为丰富、多样和科学,带动学生展开多元化的实践探究。
第二,它有利于转变教师对学生的关注视角。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会一味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要求学生能够取得较为良好的历史学习成绩。
而教学评一体化会让教师转变自身的视角,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师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完成教学活动的合理设计,尝试在课程教学中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实现对知识内容的深层次理解。
朱煜:高中历史新教材分析——以人民版和人教版为例
朱煜:高中历史新教材分析——以人民版和人教版为例一、新教材编纂的基础和指导原则(一)历史教材的编纂经验及存在问题人民教育出版社是目前我国编写中小学教科书时间最长、经验最丰富的出版社,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初建立以来,先后为全国的中小学生编写和出版了十套教材,包括最新出版的课程标准初中和高中实验历史教材。
在长期编纂历史教材的过程中,人教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不少教训。
50多年来,人教社历史室的专家、编辑逐渐形成许多编纂历史教材的观点和认识。
兹列举如下:1、关于史学研究与历史教材历史教材的编写要重视历史研究的新信息、了解新面貌,才能使历史教学、历史教材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为此,近年来,人教版教材的编者尽力在教科书里反映史学界和学术界的新的研究成果。
他们注意到历史研究和学术研究的一些新进展,如,社会史研究的成果(社会结构、人口、交通、饮食、服饰、婚姻、风俗、宗教等方面的风貌,即政治以外的历史,下层阶级的历史),对一些具体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一些具体历史观念的更新(如在教科书里只把民族英雄用来称呼那些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人物,而对国内各民族历史战争中的英雄人物,都称之为抗金、抗元名将等;对历史上所谓贰臣和隋炀帝等所谓暴君的新评价;随着一些档案资料的解密,对朝鲜战争等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有了新认识)等等。
人教版教材是如何反映新成果的呢?对待新成果的态度是:既参考学术界的论点,同时又往往经过了自己的细心研究,得出可靠的结论。
第一,对一些考古研究和考证性质的史学研究最新成果,往往直接加以利用。
如,关于上古历史的断代研究成果,商鞅变法年代的考证等等。
第二,有分歧的问题,一般采用大多数学者或权威著作、权威机构的说法。
如,关于中国最早的纸,80年代中后期,学术界有分歧,教材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说法和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的实物,采用西汉有纸说。
第三,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是一门政策性很强的学问,涉及国家许多方面的政策,诸如民族政策、对外政策等等。
【高中历史】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备课组说课式备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 要措施:“迁都城、改汉姓、说汉话、改汉制”
通过图片对比,史料实证等形式, 让学生总结出改革的意义: 从游牧文明到农耕文明
促进了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为隋唐的统一强盛奠定基础
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民族交融
引出本部分的第二个 知识点 “民族融合”
六、教学设计—— 新课教学
现有学情:初中教材这部分 内容用了5课时学习。学生对于 这一时期的历史史实有了最基础 的,细碎化的学习与掌握。但对 于这一时期的发展主线以及总体 特征与脉络缺乏一个整体的认知。
发展学情:在掌握基本知识 的基础上,对于这一时期的发展 主线以及总体特征与脉络形成一 个整体的认知。使学生的历史学 科核心素养及历史思辨能力得到 培养。
任?
线索: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六、教学设计——课前预习——导学案
设计意图:利用导学案,让学生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基础知识,让学生 初步建立对于政权更迭的历史认识,产生对王朝兴亡更替的初步认识。
六、教学设计——导入
展示材料:220年,汉朝在纷乱的农民起义、军阀政变和游牧 部落的侵袭中退出历史舞台。中国进入长期分裂和混乱的局面, 正和西方罗马帝国崩溃后的情况相似。
六、教学设计——总体设计
1.首先围绕主旨设置问题,构建教学思路。在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基本史实基础 上,结合史实逻辑,设置问题,层层推进,实施教学,构建历史线索。
2.其次,聚焦方法,阅读材料,培养核心素养。教师在课堂上对材料进行释读, 示范研究方法。是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思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
——朱绍侯 《中国古代史》
西晋再次统一,然而这 个由世家大族所建立起 的政权,承袭了第一次 大一统的各项弊病,在 处置少数民族内迁问题 时举措失当,同时在多 种合力之下走向崩溃。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优课教学设计_0
第十二课第十二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教学理念指导一、教学理念指导根据《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以学习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要求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同时注重探究式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本课的学习内容分为三块:“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这三块内容共同构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措施,行政方面的措施表现为“推恩令”的实施,思想方面的措施表现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盐铁专卖则是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经济措施。
卖则是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经济措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突破重点、为了更好地突破重点、为了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难点,难点,结合本课实际和学生自身结合本课实际和学生自身特点,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本节课采用史料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法等教学方法。
四、学情分析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七年级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学生知识积累有限,学生知识积累有限,学生知识积累有限,对一些图片、对一些图片、对一些图片、视频等比视频等比较感兴趣,有些学生通过影视作品对汉朝及汉武帝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需要老师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目标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盐铁专卖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一统的措施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从引导学生阅读课后从引导学生阅读课后从引导学生阅读课后《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表入图表入手,结合相关历史记载,逐次分析汉武帝所采取的各相关措施。
手,结合相关历史记载,逐次分析汉武帝所采取的各相关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
初中历史教研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初中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历史学科的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教研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
2. 深入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历史学科教学创新。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4. 培养教师科研意识,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四、活动内容1. 教学观摩与研讨(1)组织教师观看优秀历史教学视频,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2)开展教学观摩活动,邀请优秀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其他教师进行点评和研讨。
(3)针对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研讨。
2. 教学经验交流(1)邀请经验丰富的历史教师分享教学心得,探讨教学策略。
(2)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分享教学成果。
(3)针对教学中的问题,组织教师进行案例分析,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3. 教材分析与解读(1)组织教师对现行初中历史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教材内涵。
(2)邀请教材编写专家对教材进行解读,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
(3)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组织教师进行研讨。
4. 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1)组织教师开发历史教学资源,如课件、教学案例等。
(2)推广优秀教学资源,提高教师教学效果。
(3)组织教师开展教学资源应用研讨,分享教学经验。
5. 教育教学科研(1)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鼓励教师撰写论文。
(2)邀请专家学者对教师论文进行评审和指导。
(3)举办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展示活动,推广优秀科研成果。
五、活动形式1. 专家讲座:邀请知名历史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为教师提供学术引领。
2.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看优秀历史教学视频,开展教学观摩活动。
3. 专题研讨:针对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研讨。
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开题报告
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开题报告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教育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08、09、2010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为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观念、要求或教学理念,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新课改和新高考都呼吁我们要进行有效教学。
2、现实状况:我们金沙高级中学是一所创办于2002年的民办性质的学校,学生生源不是很理想,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习惯不好,学习能力差,学习目标不明确;而且教师队伍实力不强,我们历史组的教师层次不一,严彪、邓伟英、孙东亮、孙建芳、王燕都是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青教师,盛毓俊、黄华、李兰芳、郑春萍都是刚从初中调入,对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种种不足,有经验的老教师只有王新儿老师一人。
而且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教学目标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而是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三、师生互动不强,它的一个弊端是忽视课堂教学中其他知识信息的传递,忽略了课堂教学中人际交往因素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五、合作流于形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为了适应新的课改和日新月异的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必须进行学习方式的改革,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关系到素质教育是否真正落实。
因此,我们的课题研究也就具有了实际意义:通过对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有效策略研究,促进历史教学改进原有的“一支粉笔一本书、填鸭式”教学模式,改进教师照搬教材和教辅资料,能够在教学中不断创设新情境,提高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在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主动、探究、批判、合作的学习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教材分析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13-11-13T14:05:05.93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9月总第97期供稿作者:马土哇加[导读] 历史教材分析有助于提高教师素养
◆马土哇加甘肃省天祝县天堂学校733213;徐世乾甘肃省天祝县第一中学733299
历史教材分析是历史教师备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教师首先应了解中学历史教材分析的目的、意义和依据,重点要通过案例学习掌握中学历史教材不同的分析方法及步骤。
一、中学历史教材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1.历史教材分析有利于全面实现历史教学目标
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学的目标是三维性的,为实现这一目标,历史教材必须在提供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方法、能力与情感的内容和条件。
然而这些内容和条件大部分包涵于历史知识之中,只有经过认真的教材分析之后,才能认识它们、把握它们,从而形成一定的结构,才能了解把握住教材在发展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方面的教育功能。
可见教材分析可以使教师深入细致地认识、钻研教材,成为全面完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措施。
2.历史教材分析有助于教师整体把握历史教材的体系结构
历史学科在中学阶段具有完整的体系结构(笔者赞同姬秉新老师有关历史学习知识体系的观点),而各学段教材如初一、高一等又各具体系,某一单元教材甚至某一课时教材内容也有一个内在逻辑关系问题,而它们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在一册书中的位置及其与其他部分教材的关系等,只有分析教材才能帮助教师认识清楚,才能明确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对局部教材才能做到“站得高方能望得远”,教学中才有全局性,才能掌握重点教材及其一般教材的关系。
3.历史教材分析有利于协调各局部之间的关系
组成历史教材的各局部内容,如单元、章节等,都是相对独立的教材单位,通过教材分析可以了解其具体内容以及各局部内容之间的关系,弄清它们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这种分析的结果,教师就可以从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内容的组成和教学环节的衔接等方面,协调局部教材之间的关系,从而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
4.历史教材分析是教材设计的基础
历史教材是按照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学科的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教育性及教学论的要求而编写的教学用书,对教材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着教学方法设计的水平,进而影响着教学的质量。
只有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对教材的结构顺序、教学内容的特点非常熟悉,才能安排必要的补充材料、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在教学中才能做到基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5.历史教材分析有助于提高教师素养
历史教材分析是历史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造性的劳动。
分析历史教材的过程,就是历史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加深对教育理念理解和应用的过程,它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
二、中学历史教材分析的依据
历史教材分析的依据是历史课程标准、历史教材和学生。
1.中学历史课程标准
钻研历史课程标准,领会其实质,是进行历史教材分析的首要步骤。
因为历史教材是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是历史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和学的主要依据,因此,只有站在国家课程标准的立场去分析历史教材、研究教法,才能真正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对教材的内容和编写特点以及教材内容的处理方式有深入的认识。
2.历史教材
历史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资料,是学生学习的工具。
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历史教材力图将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所积累的数量巨大的历史知识进行精练的概括,以学生能够理解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为学生学习有关的知识或认证解决所面对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基础和方法。
作为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工具,历史教材不仅力图向学生展示历史知识的过程和学习的方法,而且让学生逐步体验如何从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认识和解决问题。
历史教材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成长,而且教材中所蕴涵的思想文化内涵,所表现出的道德观、价值观,对学生的情感和修养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3.学生
教育家奥苏伯尔认为,教学的最终原则就是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在新知识学习中,只有当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来组织、同化到新知识,才能使新知识纳入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而且原有观念的抽象和概括水平越高,观念越稳定,便越适合内化新知识,促进新的学习保持与迁移。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研究教材本身知识结构的前后联系,更要研究学生的实际学习概念,教学分析不能单纯从教材出发,停留于对教材的钻研,还必须研究学生,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包括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和思维障碍,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兴趣爱好。
只有在认真钻研课标教材内容和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组织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这个过程包括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自我认识、自我教化和创造特点。
只有以课标、教材和学生为依托,收集重要的教学资料,研究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教材分析的目的,在教学中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