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导游词范文3篇

合集下载

福建三坊七巷的导游词

福建三坊七巷的导游词

福建三坊七巷的导游词三坊七巷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福州老城区经历了建国后的拆迁建设后仅存下来的一部分。

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福建三坊七巷的导游词,欢迎大家参阅。

福建三坊七巷的导游词1各位游客: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就已经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

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侧,隔街与东侧之“七巷”相通。

衣锦坊,旧名通潮巷。

宋代宣和年间(1119—1120_年)陆蕴、陆藻兄弟居于此地,两兄弟才华横送,名重一时。

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州,两人回乡时命此坊为“棣锦坊”。

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王样任江东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将棣锦改名为衣锦,以示衣锦返乡之意。

文儒坊,旧名山阴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郑穆居于此,改为文儒坊。

因为坊里除了郑穆之外,还先后住有九门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抗倭名将、七省经略张经,清光绪皇帝老师陈宝琛之父陈承裘,《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等儒林名士,故称儒林坊名符其实。

光禄坊,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以光禄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师孟,常到坊里的法禅寺游览,见池畔有一块大岩石,便登石吟诗,故被称为“光禄吟台”,而此坊也改名为光禄坊。

程师孟题吟的“光禄吟台”四个篆字石刻今尚存。

“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之东侧,由北向南分别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福建三坊七巷的导游词2各位团友,今天我讲解的内容是福州明清时期古建筑瑰宝——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

三坊七巷导游词2017

三坊七巷导游词2017

三坊七巷导游词2017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

yuwenmi小编整理了三坊七巷导游词,欢迎欣赏与借鉴。

三坊七巷导游词一:各位团友大家好,首先代表我们阳光旅行社的全体人员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感谢大家对我们旅行社的支持和信任。

我叫XXX,是阳光旅行社的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XX。

这位是我们的随队司机刘师傅,刘师傅的驾驶非常丰富,相信大家在乘车的旅途中一定会感到既舒适又安全的。

今天能担任本团的导游工作,认识这么多朋友,我感到非常荣幸。

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什么困难和要求,请您及时的提出,我将竭尽全力为大家服务。

也希望大家能积极地支持和配合我的工作,在这里预祝大家旅途愉快!能够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具有地标意义的“三坊七巷”参观游览。

三坊七巷又有“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的圣誉。

在2009年6月揭晓的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与北京国子监街、平遥南大街、哈尔滨中央大街等共同参选,以最高票获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

今天的“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以南后街为中心轴线从北到南排列整齐,纵向有序,形成“棋盘状”的传统街巷格局。

在城市变迁过程中,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被改建为马路。

因此,我们今天讲三坊七巷实际只有二坊五巷。

我们的车已经到南后街门口了,现在请大家拿好自己的随身物品随我下车参观。

现在我们来到了郎官巷,这里是二梅书屋,即现在的福建民俗博物馆。

我们往里面走,这里有门槛,大家要小心。

大家看到大厅上的贴金祥云了吗?为什么是金色的呢?因为古时候的房子大多为木质,所以多发生火灾,而五行中,金生水,水克火所以贴金饰纹有防火的寓意。

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五篇_导游词

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五篇_导游词

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五篇“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之东侧,由北向南分别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下面是橙子收集整理的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五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五篇(一)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到了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地标意义的“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之称的中华第一街——“三坊七巷”参观游览。

在20xx年6月揭晓的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与北京国子监街、平遥南大街、哈尔滨中央大街等共同参选,以最高票获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

公元前220xx年,福州城初建时,称“冶城”,统治者是勾践的后裔无诸。

过了两百多年,西晋时期的福州已经稍有规模了。

晋安郡首任太守严高嫌城太小,便在今屏山南麓建成一座郡城,称为“子城”。

三坊七巷源于唐末闽王王审知扩建新城。

王审知当政时,嫌原有子城太小,在子城外以钱纹砖砌筑起“罗城”,据说这是当时全国唯一的砖城。

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城北是政治中心,多为贵族居住;城之南为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也就是在此时,三坊七巷成为罗城西南的重要区域,坊巷格局初步形成。

今天的“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1 / 11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以南后街为中心轴线从北到南排列整齐,纵向有序,形成“棋盘状”的传统街巷格局。

在城市变迁过程中,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被改建为马路,因此:我们今天讲三坊七巷实际只有二坊五巷。

“三坊七巷” 历经许多年,格局依旧,基本保留着唐宋遗留下来的坊巷格局,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民国建筑计200多座,其中水榭戏台、严复故居、沈葆桢故居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9处,是中国目前在市中心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

三坊七巷步行街介绍文案

三坊七巷步行街介绍文案

三坊七巷步行街介绍文案宝子们!今天咱得来唠唠福州超有名的三坊七巷步行街。

你一走进这地儿,就像一下子掉进了历史的大染缸,但这个染缸可全是文化和韵味儿。

“三坊七巷”听着就特有感觉,就像是三条大胡同和七条小胡同的组合,但人家可比胡同高级多啦。

先说这“三坊”,什么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光听名字就感觉满满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住在这些坊里的人啊,在以前那可都是有头有脸的文化人或者当官的。

就拿文儒坊来说吧,感觉在这坊里走两步,都能沾上点文人的仙气儿,说不定一下子就文思泉涌,能写个大文章呢!再讲讲“七巷”,像郎官巷、塔巷、黄巷这些。

每一条巷子里都藏着数不清的故事。

郎官巷里曾经住过严复这种大名人,想象一下,当年严复在巷子里踱步思考,琢磨着怎么把西方的先进思想引进中国,这小路上说不定还留着他的脚印呢。

塔巷呢,抬头看看,说不定还能想象到以前巷子里那古老的塔是什么模样,那塔肯定就像个慈祥的老人,默默地看着巷子里的人来人往,岁月变迁。

这三坊七巷步行街的建筑也是一绝啊。

白墙青瓦,马头墙高高耸立着,就像一群穿着白衬衫青马褂的卫士,整整齐齐地站在那,守护着这里的古老记忆。

那些门窗上的木雕,精致得不得了,就像一个个小小的艺术博物馆。

每一个花纹都像是工匠师傅在木材上开的一场小玩笑,充满了创意和灵动,感觉木头都被他们给雕活了。

而且这里好吃的也超级多!各种福州特色小吃在这儿都能找到。

肉燕啊,那皮儿薄得就像纸一样,咬一口,肉香和着那独特的汤鲜味就在嘴里炸开了。

还有鱼丸,Q 弹得就像乒乓球似的,在嘴里一咬,鲜美的鱼汁就流出来了,那感觉就像在嘴里开了个小海鲜派对。

在这里逛街啊,你既能感受到古老文化的熏陶,又能享受现代商业的便利。

各种特色小店琳琅满目,有卖传统工艺品的,那些小玩意儿精致得让人忍不住想掏钱包;还有文艺的咖啡馆,走累了进去坐一坐,喝杯咖啡,看着窗外古色古香的街景,感觉自己都变得优雅起来了。

总之呢,三坊七巷步行街就是这么一个神奇的地方,不管你是历史文化爱好者,还是单纯想找个好玩的地方逛逛、吃点好吃的,这里都能满足你。

三坊七巷导游词开场白

三坊七巷导游词开场白

三坊七巷导游词开场白“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

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侧,隔街与东侧之“七巷”相通.下面是三坊七巷导游词开场白,快来围观吧。

三坊七巷导游词开场白【篇一】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这些坊巷中最为著名的要算”三坊七巷”街区。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三坊七巷导游词开场白。

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

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三坊七巷导游词开场白【篇二】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

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巷”,自北向南依次为:“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此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总占地面积公顷,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计159座,其中包括全国重点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三坊七巷导游词开场白。

三坊七巷导游词开场白【篇三】各位游客: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就已经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

三坊七巷导游词1000字

三坊七巷导游词1000字

三坊七巷导游词1000字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一个特别好玩的地方,那就是三坊七巷。

一走进三坊七巷,就像走进了一个古老的世界。

这里的房子啊,都有着弯弯的屋檐,就像老爷爷的眉毛。

墙是白白的,上面的瓦片一块一块的,整整齐齐,就像鱼的鳞片。

咱们先来说说这三坊。

衣锦坊可有趣啦。

这里有好多老房子,每一间房子都像是一个神秘的宝盒。

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哦,以前有个大才子就住在这儿,他每天在房子里读书写字。

有一天,他写的文章被皇帝看到了,皇帝可喜欢了,就给他好多赏赐,他就穿着漂亮的衣服回到这个坊里,大家都可羡慕他了呢,所以这个坊就叫衣锦坊啦。

文儒坊呢,一听名字就知道是文化人住的地方。

这里有很多老书院。

想象一下,以前那些小朋友,就像我们一样大,他们每天背着小书包,走进书院。

书院里有个老夫子,拿着长长的戒尺。

小朋友们坐在小板凳上,摇头晃脑地读着“人之初,性本善”。

在这个坊里,到处都弥漫着书墨的香气。

光禄坊也很有特色。

这里有一棵大树,那大树可粗了,好几个小朋友手拉手才能抱住。

大树下有个小亭子,以前的人啊,在夏天的时候就坐在亭子里乘凉,一边扇着扇子,一边讲着故事。

再来说说七巷。

郎官巷很出名呢。

冰心奶奶就住在这儿。

冰心奶奶写了好多好多好看的书,她的文字就像涓涓细流,流进我们的心里。

她住的房子,门口有个小花坛,里面种着各种各样的小花。

春天的时候,花开得五颜六色的,就像给房子戴上了一个漂亮的花环。

塔巷里有一座塔的模型。

那塔做得可精致了,一层一层的,每一层都有小小的窗户。

传说啊,这个塔有着神奇的力量,能保佑这里的人们平平安安。

小朋友们每次走到这儿,都会好奇地看着塔,心里想着那些神奇的故事是不是真的。

黄巷也很特别。

这里的房子墙壁是黄色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以前有个姓黄的大家族住在这儿,他们家族的人都很团结,互相帮助。

他们的房子里有大大的院子,院子里养着小鸡和小鸭,小鸡叽叽叽,小鸭嘎嘎嘎,可热闹了。

安民巷里的人都很友善。

不管是哪家做了好吃的,都会分给邻居们。

导游词作文福州三坊七巷

导游词作文福州三坊七巷

导游词作文福州三坊七巷推荐文章福州三坊七巷景点讲解导游词热度:福州三坊七巷导游词作文热度:福州三坊七巷景点导游词热度:福州三坊七巷六分钟导游词热度:福州三坊七巷的英语导游词2021 热度:福州这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中心,坐落着这片遐迩闻名的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导游词作文福州三坊七巷,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导游词作文福州三坊七巷1亲爱的各位团友,大家好!我是春秋旅行社的导游小陈。

今天我要带大家游览的是福州明清时期古建筑瑰宝――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向西三条称“坊”,向东七条称“巷”,自北而南依次为: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总占地面积38。

35公顷。

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坊巷数实际上只有二坊五巷。

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

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

今天我们主要游览的是现存的二坊五巷中的衣锦坊和郎官巷,请大家随我来。

衣锦坊旧名通潮巷,因为这个地方是水网地区,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这个坊巷的沟渠里去。

坊内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后衣锦还乡而改坊名。

坊中16号为清嘉庆进士郑鹏程居宅,其中的水榭戏台最具特色,这是一个木构单层平台,四柱单开间,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为阁楼。

于此观看戏剧演出,水清、风清、音清,具有声学原理和美学价值。

接下来小陈要带大家去郎官巷。

郎官巷因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

宋代诗人陈烈、清代名人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巷内。

郎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

”除了我刚讲解的坊巷以外,还有在郎官巷以南,西通南后街的是塔巷,因聚居过黄姓人家而得名的黄巷。

三坊七巷的导游词(精选7篇)

三坊七巷的导游词(精选7篇)

三坊七巷的导游词(精选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导游,往往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是我们引导游览时使用的讲解词。

我们应该怎么写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坊七巷的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坊七巷的导游词篇1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三坊七巷景区参观游览,我是讲解员**首先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三坊七巷景区的总体概况。

三坊七巷景区位于千年古城福州市中心,占地面积约40公顷。

三坊七巷最早形成是在西晋308年,建筑格局形成于唐天复元年代(901年),繁荣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

以南后街为中轴,向西伸出了三个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向东伸出七条巷(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排列整齐,纵向有序,形成“鱼骨状”传统街巷格局,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为“三坊七巷”。

历经千余年来,仍完整保留着唐宋遗留下来的坊巷格局,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极为罕见,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现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200多座159处,包括国家级9处,省市级19处,历史保护古建筑131处,文保单位众多,集中程度堪称全国唯一,被我国建筑学界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不仅如此,三坊七巷还是历代名人聚居地,在这不足40公顷的土地上曾先后走出历代名人达400多位,尤其是曾涌现出了林则徐、严复、林觉民、冰心、林徽因、沈葆桢、陈宝琛等一大批对中国近代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也因此而获得了“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的美誉;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领略三坊七巷历史神韵和闽都文化的精髓。

大家所看到的这是一座居住着近现代两位名人的故居,一位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另一位就是著名的女作家谢冰心。

林觉民是辛亥广州起义杰出代表人物,林觉民遇难后,临时知县的岳父陈元凯连夜托人到福州告知此事,全家为避祸搬到光禄坊的早题巷。

后来,谢冰心的祖父谢銮恩买下了这栋旧居。

说到林觉民我们不能不提到他的《与妻书》。

这一如诗如画的名篇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不仅表达了夫妻间深深的歉疚和殷殷的情意,而且表达了“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谋永福”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情怀,激励了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

2024年三坊七巷的导游词_2

2024年三坊七巷的导游词_2

2024年三坊七巷的导游词2024年三坊七巷的导游词1亲爱的各位团友,大家好!我是春秋旅行社的导游小陈。

今天我要带大家游览的是福州明清时期古建筑瑰宝——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向西三条称“坊”,向东七条称“巷”,自北而南依次为: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总占地面积38。

35公顷。

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坊巷数实际上只有二坊五巷。

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

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

今天我们主要游览的是现存的二坊五巷中的衣锦坊和郎官巷,请大家随我来。

衣锦坊旧名通潮巷,因为这个地方是水网地区,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这个坊巷的沟渠里去。

坊内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后衣锦还乡而改坊名。

坊中16号为清嘉庆进士郑鹏程居宅,其中的水榭戏台最具特色,这是一个木构单层平台,四柱单开间,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为阁楼。

于此观看戏剧演出,水清、风清、音清,具有声学原理和美学价值。

接下来小陈要带大家去郎官巷。

郎官巷因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

宋代诗人陈烈、清代名人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巷内。

郎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

”除了我刚讲解的坊巷以外,还有在郎官巷以南,西通南后街的是塔巷,因聚居过黄姓人家而得名的黄巷。

以巷中有紫极宫得名的宫巷等,都是很不错的景点,小陈就不一一介绍了,现在小陈把时间留给大家,各位朋友可以在附近自由活动、祝亲们玩的开心。

我们十点三十分在坊巷的东大门集合,谢谢大家!2024年三坊七巷的导游词2福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名城。

三坊七巷导游词范文3篇

三坊七巷导游词范文3篇

三坊七巷导游词范文3篇“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之东侧,由北向南分别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三坊七巷导游词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篇一:三坊七巷导游词范文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导游,小顾,首先,小顾代表福州人民欢迎大家的到来。

今天,小顾将要带大家游览福州明清时期古建筑瑰宝----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

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

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标志,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近代诗人陈衍诗云:“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

”这大约就是“三坊七巷”的由来。

三坊七巷的民风民俗也是福州民风民俗的代表,许多节俗活动中心常集中在三坊七巷,它包括民间信仰、岁时节庆活动、建筑物中的民俗等。

“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难得渡,等妹撑船来接郎。

问郎长,问郎短,问郎几时返?”这是唐朝观察使常衮作的一首民谣。

它曾给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几代百姓带来多少童年的回忆。

直到现在,特别是老一辈人听到这首琅琅上口的民谣仍激动不已。

好了,我们的三坊七巷之旅就要结束了,接下来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一个小时,大家可以走走看看,有什么问题也欢迎大家过来问我,小顾一定知无不言!篇二:三坊七巷导游词范文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最新的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范文_导游词

最新的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范文_导游词

最新的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范文三坊七巷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福州老城区经历了建国后的拆迁建设后仅存下来的一部分。

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

三坊七巷自晋、唐形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国走向辉煌。

区域内现存古民居约有270座,有159处被列入保护建筑。

以沈葆桢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等9处典型建筑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面是橙子收集整理的最新的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最新的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范文(一)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就已经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

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侧,隔街与东侧之“七巷”相通.衣锦坊,旧名通潮巷。

宋代宣和年间(1119—1120xx年)陆蕴、陆藻兄弟居于此地,两兄弟才华横送,名重一时。

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州,两人回乡时命此坊为“棣锦坊”。

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王益样任江东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将棣锦改名为衣锦,以示衣锦返乡之意。

文儒坊,旧名山阴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郑穆居于此,改为文儒坊。

因为坊里除了郑穆之外,还先后住有九门提督、台湾总兵1 / 9裘,《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等儒林名士,故称儒林坊名符其实。

光禄坊,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以光禄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师孟,常到坊里的法禅寺游览,见池畔有一块大岩石,便登石吟诗,故被称为“光禄吟台”,而此坊也改名为光禄坊。

程师孟题吟的“光禄吟台”四个篆字石刻今尚存。

“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之东侧,由北向南分别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最新的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范文(二)各位游客: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就已经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

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侧,隔街与东侧之“七巷”相通.衣锦坊,旧名通潮巷。

三坊七巷导游词

三坊七巷导游词

三坊七巷导游词三坊七巷导游词(一)各位游客: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就已经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

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侧,隔街与东侧之“七巷”相通。

衣锦坊,旧名通潮巷。

宋代宣和年间(1119—1125年)陆蕴、陆藻兄弟居于此地,两兄弟才华横送,名重一时。

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州,两人回乡时命此坊为“棣锦坊”。

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王样任江东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将棣锦改名为衣锦,以示衣锦返乡之意。

文儒坊,旧名山阴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郑穆居于此,改为文儒坊。

因为坊里除了郑穆之外,还先后住有九门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抗倭名将、七省经略张经,清光绪皇帝老师陈宝琛之父陈承裘,《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等儒林名士,故称儒林坊名符其实。

光禄坊,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以光禄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师孟,常到坊里的法禅寺游览,见池畔有一块大岩石,便登石吟诗,故被称为“光禄吟台”,而此坊也改名为光禄坊。

程师孟题吟的“光禄吟台”四个篆字石刻今尚存。

“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之东侧,由北向南分别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三坊七巷导游词(二)大家好!一路辛苦了!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各位来到福建省会---福州市旅游观光。

我是中旅的导游。

我姓×,大家叫我小×或×导都行。

我旁边这位是我们的司机陈师傅,这两天都由我和陈师傅为你们服务,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

希望我的工作能得到各位的大力支持,希望我们的服务,能使您的福州之行留下美好的回忆。

福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名城。

唐开元十三年设福州都督府始称福州。

五代梁开平二年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风景秀丽的乌山、于山、屏山圈入城内,从此福州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

“三山”成了福州的别名。

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5篇介绍福建三坊七巷的导游词范文_导游词

5篇介绍福建三坊七巷的导游词范文_导游词

5篇介绍福建三坊七巷的导游词范文三坊七巷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福州老城区经历了建国后的拆迁建设后仅存下来的一部分。

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

下面是橙子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福建三坊七巷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介绍福建三坊七巷的导游词范文(一)各位游客: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就已经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

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侧,隔街与东侧之“七巷”相通.衣锦坊,旧名通潮巷。

宋代宣和年间(1119—1120xx年)陆蕴、陆藻兄弟居于此地,两兄弟才华横送,名重一时。

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州,两人回乡时命此坊为“棣锦坊”。

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王益样任江东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将棣锦改名为衣锦,以示衣锦返乡之意。

文儒坊,旧名山阴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郑穆居于此,改为文儒坊。

因为坊里除了郑穆之外,还先后住有九门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抗倭名将、七省经略张经,清光绪皇帝老师陈宝琛之父陈承裘,《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等儒林名士,故称儒林坊名符其实。

1 / 8光禄坊,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以光禄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师孟,常到坊里的法禅寺游览,见池畔有一块大岩石,便登石吟诗,故被称为“光禄吟台”,而此坊也改名为光禄坊。

程师孟题吟的“光禄吟台”四个篆字石刻今尚存。

“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之东侧,由北向南分别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5篇介绍福建三坊七巷的导游词范文(二)各位团友,今天我讲解的内容是福州明清时期古建筑瑰宝——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我是小小讲解员介绍三坊七巷作文

我是小小讲解员介绍三坊七巷作文

我是小小讲解员介绍三坊七巷作文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导游小张,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一个特别好玩的地方——三坊七巷。

这个地方可是福州的一张名片,你们知道吗?它可是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老街了!
我们来到的是三坊七巷的核心区域,这里的房子都是古色古香的,每一座房子都有它的故事呢!比如说,那幢红色的楼,叫做“红楼”,听说以前是一位大官的家,现在里面还有不少珍贵的文物呢!
接着,我们走过一条石板路,这条街上有很多小吃摊,你们一定要尝尝这里的特色美食哦!比如那个叫“鱼丸”的东西,滑溜溜的,一口咬下去,满嘴的鲜美,简直让人停不下来!
再往前走,我们就来到了三坊七巷的南后街。

这里的建筑风格更加多样,有闽南特色的骑楼、有古老的庙宇,还有那些精美的砖雕、木雕,每一处都透露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对了,你们知道吗?三坊七巷还有一个很好玩的传说哦!相传很久以前,这里住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她的歌声让整个三坊七巷都充满了幸福的气息。

后来,她变成了一棵树,守护着这条老街。

所以啊,每当夜幕降临,你们就能听到那悠扬的歌声,仿佛姑娘还在耳边细语。

好啦,今天的三坊七巷之旅就到这里啦!希望你们在这次旅行中能够感受到这里的历史和文化魅力。

记得下次再来哦,说不定还能遇到那位美丽的姑娘呢!再见啦,各位小伙伴们!。

2019年5篇福建三坊七巷的导游词_导游词

2019年5篇福建三坊七巷的导游词_导游词

2019年5篇福建三坊七巷的导游词三坊七巷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福州老城区经历了建国后的拆迁建设后仅存下来的一部分。

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

三坊七巷自晋、唐形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国走向辉煌。

区域内现存古民居约有270座,有159处被列入保护建筑。

下面是橙子收集整理的20xx年5篇福建三坊七巷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20xx年5篇福建三坊七巷的导游词(一)各位游客: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就已经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

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侧,隔街与东侧之“七巷”相通.衣锦坊,旧名通潮巷。

宋代宣和年间(1119—1120xx年)陆蕴、陆藻兄弟居于此地,两兄弟才华横送,名重一时。

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州,两人回乡时命此坊为“棣锦坊”。

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王益样任江东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将棣锦改名为衣锦,以示衣锦返乡之意。

文儒坊,旧名山阴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郑穆居于此,改为文儒坊。

因为坊里除了郑穆之外,还先后住有九门提督、台湾总兵1 / 11甘国宝,抗倭名将、七省经略张经,清光绪皇帝老师陈宝琛之父陈承裘,《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等儒林名士,故称儒林坊名符其实。

光禄坊,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以光禄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师孟,常到坊里的法禅寺游览,见池畔有一块大岩石,便登石吟诗,故被称为“光禄吟台”,而此坊也改名为光禄坊。

程师孟题吟的“光禄吟台”四个篆字石刻今尚存。

“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之东侧,由北向南分别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20xx年5篇福建三坊七巷的导游词(二)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导游,小顾,首先,小顾代表福州人民欢迎大家的到来。

今天,小顾将要带大家游览福州明清时期古建筑瑰宝----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

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5篇_导游词

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5篇_导游词

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5篇三坊七巷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福州老城区经历了建国后的拆迁建设后仅存下来的一部分。

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

三坊七巷自晋、唐形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国走向辉煌。

区域内现存古民居约有270座,有159处被列入保护建筑。

以沈葆桢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等9处典型建筑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面是橙子收集整理的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5篇(一)各位游客: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就已经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

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侧,隔街与东侧之“七巷”相通.衣锦坊,旧名通潮巷。

宋代宣和年间(1119—1120xx年)陆蕴、陆藻兄弟居于此地,两兄弟才华横送,名重一时。

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州,两人回乡时命此坊为“棣锦坊”。

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王益样任江东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将棣锦改名为衣锦,以示衣锦返乡之意。

文儒坊,旧名山阴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郑穆居于此,改1/ 12为文儒坊。

因为坊里除了郑穆之外,还先后住有九门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抗倭名将、七省经略张经,清光绪皇帝老师陈宝琛之父陈承裘,《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等儒林名士,故称儒林坊名符其实。

光禄坊,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以光禄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师孟,常到坊里的法禅寺游览,见池畔有一块大岩石,便登石吟诗,故被称为“光禄吟台”,而此坊也改名为光禄坊。

程师孟题吟的“光禄吟台”四个篆字石刻今尚存。

“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之东侧,由北向南分别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福建三坊七巷导游词5篇(二)大家好!一路辛苦了!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各位来到福建省会---福州市旅游观光。

我是中旅的导游。

我姓×,大家叫我小×或×导都行。

三坊七巷导游词范文

三坊七巷导游词范文

三坊七巷导游词范文三坊七巷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福州老城区经历了建国后的拆迁建设后仅存下来的一部分。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三坊七巷导游词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三坊七巷导游词范文【1】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就已经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

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侧,隔街与东侧之“七巷”相通.衣锦坊,旧名通潮巷。

宋代宣和年间(1119—1125年)陆蕴、陆藻兄弟居于此地,两兄弟才华横送,名重一时。

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州,两人回乡时命此坊为“棣锦坊”。

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王益样任江东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将棣锦改名为衣锦,以示衣锦返乡之意。

文儒坊,旧名山阴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郑穆居于此,改为文儒坊。

因为坊里除了郑穆之外,还先后住有九门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抗倭名将、七省经略张经,清光绪皇帝老师陈宝琛之父陈承裘,《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等儒林名士,故称儒林坊名符其实。

光禄坊,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以光禄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师孟,常到坊里的法禅寺游览,见池畔有一块大岩石,便登石吟诗,故被称为“光禄吟台”,而此坊也改名为光禄坊。

程师孟题吟的“光禄吟台”四个篆字石刻今尚存。

“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之东侧,由北向南分别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三坊七巷导游词范文【2】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讲解的内容是福州明清时期古建筑瑰宝三坊七巷。

榕城福州,鼓楼区繁华闹市的高楼之侧,有一片巷陌纵横、青石铺地的古老街区。

这就是被建筑界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的福州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向西三条称“坊”,向东七条称“巷”,自北而南依次为: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总占地面积公顷(亩)。

三坊七巷南后街导游词

三坊七巷南后街导游词

三坊七巷南后街导游词【篇一:三坊七巷导游词】福州三坊七巷闽都文化游导游词参观景点路线:杨桥路(双抛桥、林觉民故居、冰心故居)——郎官巷(严复故居、二梅书屋)——塔巷——南后街(刻印印书雕塑、同利肉燕)——衣锦坊(水榭戏台)——黄巷(小黄楼)——南后街(花灯雕塑、马鞍墙、叶氏民居)——安民巷——文儒坊(乡约碑)——宫巷(沈葆桢故居、林聪彝故居)————南后街(甘液境、蓝建枢故居)——吉庇巷、光禄坊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到了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地标意义的“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之称的中华第一街——“三坊七巷”参观游览。

在2009年6月揭晓的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与北京国子监街、平遥南大街、哈尔滨中央大街等共同参选,以最高票获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

公元前202年,福州城初建时,称“冶城”,统治者是勾践的后裔无诸。

过了两百多年,西晋时期的福州已经稍有规模了。

晋安郡首任太守严高嫌城太小,便在今屏山南麓建成一座郡城,称为“子城”。

三坊七巷源于唐末闽王王审知扩建新城。

王审知当政时,嫌原有子城太小,在子城外以钱纹砖砌筑起“罗城”,据说这是当时全国唯一的砖城。

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城北是政治中心,多为贵族居住;城之南为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也就是在此时,三坊七巷成为罗城西南的重要区域,坊巷格局初步形成。

今天的“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以南后街为中心轴线从北到南排列整齐,纵向有序,形成“棋盘状”的传统街巷格局。

在城市变迁过程中,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被改建为马路,因此:我们今天讲三坊七巷实际只有二坊五巷。

“三坊七巷” 历经许多年,格局依旧,基本保留着唐宋遗留下来的坊巷格局,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民国建筑计200多座,其中水榭戏台、严复故居、沈葆桢故居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9处,是中国目前在市中心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

三坊七巷导游欢迎、欢送词(优秀范文五篇)

三坊七巷导游欢迎、欢送词(优秀范文五篇)

三坊七巷导游欢迎、欢送词(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三坊七巷导游欢迎、欢送词“三坊七巷’导游欢迎词北京青年的大学生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福建中国国际旅行社的导游,我姓程,大家叫我小程或程导就好,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参观福州的“三坊七巷”。

首先我代表福州的乡朋好友欢迎大家的到来,近代诗人陈衍就有诗云“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就是所谓来福州不到“三坊七巷”就不算真正到福州,“三坊七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标志,被誉为明清时代的古建筑群博物馆。

同时“三坊七巷”的民风民俗也是福州民风民俗的代表,许多节俗活动也常以“三坊七巷”为中心,它包括民间信仰,岁时节庆活动,建筑物中的民俗等。

先给大家简单描述下“三坊七巷”,“三坊”是指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则是指: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和吉庇巷,许多历史文化名人都在其中住过,如冰心、林觉民等。

废话不多说,下面就让导游我和大家一边游览一边介绍的过程中一起来共同亲身感受下这活体博物馆的巨大魅力吧!最后提醒大家,我们等会集合的时间是十点,在前方的出口处——后街,大家记得不要走散,要随时保持联系,注意钱财安全。

好了现在可以活动了,谢谢大家。

“三坊七巷”导游欢送词好了,朋友们到这里我们的“三坊七巷”的游览到就圆满结束了,中国有句古谚语,叫做“两山不能相遇,两人总能相逢”,我期盼着不久的将来,我们还会在这里——“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的中华第一街——“三坊七巷”再见。

谢谢大家这次对导游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如有不到之处,还望多包涵与谅解。

最后预祝大家在接下去的旅程里愉快!身体好,工作好,今天好,明天好,现在好,将来好,不好也好,好上加好,给点掌声好不好!第二篇:导游欢迎、欢送词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杭州康泰国际旅行社下沙分部热诚欢迎大家的光临。

贵单位和我们社不是第一次合作了,但我对大家来讲还是个新面孔,所以请允许我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大家此次宁波之行的全陪导游,我姓毛,大家可以叫我李毛,也可以叫我小毛,怎么顺口怎么叫,呵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坊七巷导游词范文3篇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三坊七巷导游词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篇一:三坊七巷导游词范文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导游,小顾,首先,小顾代表福州人民欢迎大家的到来。

今天,小顾将要带大家游览福州明清时期古建筑瑰宝----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

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

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标志,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近代诗人陈衍诗云:“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

这大约就是“三坊七巷的由来。

三坊七巷的民风民俗也是福州民风民俗的代表,许多节俗活动中心常集中在三坊七巷,它包括民间信仰、岁时节庆活动、建筑物中的民俗等。

“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难得渡,等妹撑船来接郎。

问郎长,问郎短,问郎几时返?这是唐朝观察使常衮作的一首民谣。

它曾给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几代百姓带来多少童年的回忆。

直到现在,特别是老一辈人听到这首琅琅上口的民谣仍激动不已。

好了,我们的三坊七巷之旅就要结束了,接下来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一个小时,大家可以走走看看,有什么问题也欢迎大家过来问我,小顾一定知无不言!
这些坊巷中最为著名的要算"三坊七巷"街区。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

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

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篇三:三坊七巷导游词范文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就已经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

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侧,隔街与东侧之“七巷相通.衣锦坊,旧名通潮巷。

宋代宣和年间(1119—1125年)陆蕴、陆藻兄弟居于此地,两兄弟才华横送,名重一时。

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州,两人回乡时命此坊为“棣锦坊。

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王益样任江东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将棣锦改名为衣锦,以示衣锦返乡之意。

文儒坊,旧名山阴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郑穆居于此,改为文儒坊。

因为坊里除了郑穆之外,还先后住有九门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抗倭名将、七省经略张经,清光绪皇帝老师陈宝琛之父陈承裘,《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等儒林名士,故称儒林坊名符其实。

光禄坊,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以光禄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师孟,常到坊里的法禅寺游览,见池畔有一块大岩石,便登石吟诗,故被称为“光禄吟台,而此坊也改名为光禄坊。

程师孟题吟的“光禄吟台四个篆字石刻今尚存。

“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之东侧,由北向南分别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