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补偿机制存在问题及借鉴国际经验

合集下载

环境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国际经验探究

环境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国际经验探究

环境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国际经验探究环境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是近年来环保领域的重要进展之一,在国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

许多国家在生态保护方面已经采取了类似的措施,通过探究国际经验,借鉴优秀经验和做法,可以对我国的环境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就国际上环境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相关的几个案例进行探究和分析。

一、挪威的气候和森林制度挪威在立法上非常重视生态保护,早在1992年就颁布了《挪威环境保护法》(Environment Protection Act),明确了“污染者付费”原则。

2001年,挪威推出了气候和森林制度,通过税收政策实现了碳捕捉和生态保护的相互补偿。

具体来说,挪威通过给予零排放车辆减税、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方式,鼓励居民和企业采取更加环保的行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同时,挪威政府会通过环境出售、森林激励措施等方式,为生态运动作出贡献的居民和企业提供物质奖励,以激励更多人参与到环保事业中。

这种气候和森林制度,不仅可以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还可以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达到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的效果。

因此,在我国环境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制定中,可以借鉴挪威的经验,探索出类似的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相结合的政策形式。

二、加拿大的温室气体减排制度加拿大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这个国家在环保领域的立法非常严格和完善。

例如,加拿大在2012年便实施了温室气体减排制度,意在通过碳排放的物价机制,鼓励企业和公民减少碳排放,实现全社会的碳减排目标。

温室气体减排制度的核心是“污染者付费”原则,加拿大政府实施了“碳税”政策,建立了一个碳排放减排的市场系统。

该市场系统涵盖了加拿大境内的所有企业和居民,每个碳排放权的价格都由市场自行决定。

企业如果能够在自身生产过程中减少碳排放量,就可以获得额外的碳排放权,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获得更高的收益。

而企业如果没有办法实现减排目标,就需要购买其他企业的碳排放权,从而形成了一个全社会碳减排的机制。

环境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国际经验探究

环境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国际经验探究

环境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国际经验探究环境生态补偿是指对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或影响后进行的补偿性保护与修复,目的是为了延缓或减缓生态系统的退化和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

而环境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则是指国家对环境生态补偿进行法律规定和管理,以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在国际上,各国对环境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践不尽相同,本文将对国际经验进行探究,以期为我国环境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借鉴。

一、概述二、国际经验1. 美国美国是环境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建设较早和较为完善的国家之一。

美国环境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主要包括《清洁水法》、《国家环境政策法》和《河流与湖泊保护法》等。

这些法律规定了环境生态补偿的范围、程序和标准,同时对环境生态补偿的执行和监管也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在实践中,美国对环境生态补偿的范围和标准进行了细致的界定,确保了环境生态补偿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2. 欧洲欧洲国家在环境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欧洲联盟制定了《环境责任指令》,对环境生态补偿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对环境损害的补偿责任和补偿标准等。

欧洲各国在实践中也对环境生态补偿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

3. 澳大利亚三、启示1. 完善法律规定在环境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建设中,应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明确环境生态补偿的范围、程序和标准,确保环境生态补偿的实施和监管。

2. 加强公众参与在环境生态补偿的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公众的参与,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环境生态补偿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3. 建立监管机制应建立健全的环境生态补偿监管机制,加强对环境生态补偿的执行和监督,确保环境生态补偿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四、结语环境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是一项复杂而又长期的工作,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探索。

通过对国际经验的探究,可以为我国环境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环境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将得到有效的建设和完善,为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作出更大的贡献。

生态补偿机制如何建立健全

生态补偿机制如何建立健全

生态补偿机制如何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它旨在通过经济手段,对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贡献的地区、单位或个人进行补偿,同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行为进行收费或处罚,以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然而,当前我国的生态补偿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一、当前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一)补偿范围和标准不够明确目前,生态补偿的范围主要集中在森林、草原、湿地等领域,但对于一些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等,尚未纳入补偿范围。

同时,补偿标准也存在不合理之处,往往不能充分反映生态保护的成本和生态服务的价值。

(二)资金来源单一生态补偿资金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投入,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

这导致资金总量有限,难以满足生态保护的实际需求。

(三)补偿方式较为简单大多以资金补偿为主,缺乏技术、政策等多元化的补偿方式。

这种单一的补偿方式难以激发受补偿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生态保护的长效发展。

(四)监管和评估机制不完善对生态补偿资金的使用和生态保护效果的监管不够严格,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难以保证补偿资金的合理使用和生态保护目标的实现。

二、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性(一)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能够激励人们更加积极地参与生态保护,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从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补偿,可以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促进区域之间的公平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三)保障社会公平正义让生态保护的受益者支付相应的费用,让为生态保护做出牺牲的地区和人群得到合理补偿,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健全的生态补偿机制有助于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和措施(一)明确补偿范围和标准进一步扩大生态补偿的范围,将更多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纳入补偿范畴。

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生态环境出现了很大的破坏,为了加强生态保护,我国开始实行生态补偿制度。

然而,在生态补偿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及其对策进行分析。

一、生态补偿缺乏明确标准由于生态补偿是一项新生事物,在实践过程中往往缺乏明确的标准。

例如,在补偿标准上,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补偿方式不同,补偿标准也不同。

这样的情况导致补偿的公平性和精准性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建立合理的权责清单和生态服务定价机制。

规划并实施统一的生态服务定价机制,对各种生态服务的价值,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等进行科学评估,设定统一的生态补偿标准。

同时,要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使其对本地区的生态补偿制度制定和实践具有更高的责任感。

生态补偿往往依赖专家意见或者政府部门的决策,而缺乏科学证据的支持。

例如,在生态建设中,有些地方只注重树种数量,而不注重其服务价值或者不注重地方生态实际需要。

这样的补偿方式会导致生态服务不足,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保护。

对策建议:建立科学补偿标准和科学补偿方式。

在补偿的过程中,要注重科学的补偿方法,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生态服务需求的评估,并且基于科学评估合理制定补偿标准,科学制定补偿计划和方案。

三、生态补偿资金使用不透明在生态补偿过程中,资金的使用往往缺乏透明,无法体现管理者的公正和公平态度。

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资金被挪用等不当行为,严重影响了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公信力和合法性。

对策建议:强化资金管理和监管,加强督查力度。

建立资金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生态补偿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保证资金使用的合法、有效和透明。

同时,建立公开的账户和监控制度,让公众知道生态补偿资金的去向,并且通过大力宣传,提高生态补偿制度的公信力和社会认可度。

在生态补偿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联动,导致生态补偿效果不佳,生态服务体系的形成不完善。

例如,一些地方对于生态补偿的评估和监督缺乏协作,导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够务实。

我国生态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生态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生态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生态补偿,顾名思义,就是为了保护环境,补偿那些因为保护生态而受到经济损失的地区或个人。

听起来是不是很高大上?好像是为了“绿色中国”而做的伟大事业。

但是,说实话,咱们的生态补偿制度,虽然一开始是好心做事,可问题也不少,做起来并不是那么顺利。

问题多了,说了也怕让人头疼,但不说也不行。

所以,今天咱就来聊聊,看看咱们的生态补偿制度到底存在哪些“毛病”,又该怎么改进,才能让我们的环境保护工作更有力、更持久。

一、补偿机制不够完善,标准不清晰咱们的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着一个特别大的问题,那就是补偿的标准不清晰。

你说环保和经济发展对立,得付出代价保护环境,可到底要付多少?这一点谁也说不清。

就像你给别人请了一个代驾,结果代驾司机开着车跑了,你付了钱,可你根本不知道这车值多少钱?生态补偿有时候就像这种代驾费,谁来定标准?哪儿的环境最需要保护,补偿的钱到底怎么分配,这都没有明确的指引和标准,搞得地方相关部门心里没谱。

你看,咱们有的地方,生态补偿的钱一下子到位,结果弄得人家笑哈哈;可有的地方,补偿资金迟迟未到,搞得大家心里拔凉拔凉的。

咋办呢?没法办,很多地方相关部门要么瞎折腾,要么硬着头皮慢慢等。

结果,这个补偿制度,做得不伦不类。

你说,这不是让人尴尬吗?二、地方相关部门的执行力问题不得不提的就是地方相关部门的执行力问题。

补偿的资金到哪儿了?要不是地方相关部门负责,补偿资金什么时候能落实?很多时候,补偿的资金虽然给了,但地方相关部门可能在执行过程中磨磨蹭蹭,最后把这笔钱用到了不该用的地方。

怎么说呢?就是“管得宽了,管得不细”,不少地方相关部门根本不重视环境保护,觉得补偿钱给了,那就当做完成任务了。

你说这能行吗?显然不行!这种状况会让那些真正需要补偿的地方或个人,得不到及时的帮助,而那些不怎么重要的地方反倒拿到更多补偿,这不仅浪费了资源,也让整个生态补偿制度变得越来越不透明。

就好像你家孩子参加了个比赛,结果奖品发下来却发给了别人的孩子,自己孩子空手而回,你说这让家长们怎么看?三、缺乏长远规划与科学评估再说说科学评估的问题吧。

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存在的问题1. 生态补偿标准不统一目前我国各地区的生态补偿标准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地区标准过低,不足以覆盖生态环境修复所需的成本,让生态补偿成为名义上的制度,实际上并不能有效地促进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

2. 生态补偿资金使用不透明部分地方在生态补偿资金使用上存在不透明的问题,不明确资金使用的具体用途和成效,容易造成资金被滥用或浪费,导致生态补偿的效果变得不明显。

3. 生态补偿项目“一刀切”现象严重在一些地方,生态补偿项目经常出现“一刀切”的现象,没有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差异,导致生态补偿效果不尽如人意。

4. 生态补偿主体不明确,责任不清晰目前生态补偿主体不够明确,责任也不够清晰,导致一些生态补偿项目难以落实,效果不明显。

5. 生态补偿项目缺乏专业技术支持在我国的一些地方,生态补偿项目缺乏专业技术支持,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对策研究为了解决生态补偿标准不统一的问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统一各地区的生态补偿标准,确保其能够覆盖生态环境修复所需的成本,实现生态补偿的有效推进。

这需要加强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和成本情况。

对于生态补偿资金使用问题,需要加强监管,确保其使用透明公开。

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对生态补偿资金使用进行严格审查和监督,公开资金使用情况,确保资金能够真正用于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

3. 鼓励创新,避免“一刀切”现象为了保证生态补偿项目的落实,需要明确生态补偿主体和责任,明晰责任界限,确保各方能够共同参与生态补偿工作,配合完成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任务。

5. 加强专业技术支持,提高项目实施效果在生态补偿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专业技术支持,提高项目实施效果。

建立专业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团队,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指导,确保生态补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取得预期的效果。

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生态补偿政策。

然而,目前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加以探讨和改进。

一、政府对生态补偿政策的关注程度不足虽然政府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生态补偿政策,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政府在生态补偿方面的投入还是不够。

政府的资金投入量和具体操作步骤都需要更为明确,同时给出更为详细的实施方案。

政府应该加大对生态补偿政策的关注程度,积极投入资金,加大力度,有效促进生态环保。

同时在具体操作上,政府应明确生态补偿的对象、方式、标准等,提高生态补偿政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二、生态补偿目标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生态补偿的目标应该是对极度破坏生态环境的区域和生态保护价值高的区域进行专项治理和保护。

但是在实际实施中,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估和筛选机制,生态补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够,缺乏可操作性。

同时,在一些地方存在生态保护价值较低的区域也得到了相应的生态补偿,限制了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为了提高生态补偿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政府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专项评估和分析,科学制定各区域的生态补偿标准,同时针对不同的生态区域,制定不同的补偿方案,让生态补偿能更好地服务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生态补偿主体和对象不明确生态补偿主体和对象的不明确也是影响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生态补偿政策的主体包括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等,生态补偿的对象包括具体的生态项目和受益人。

然而,不同主体之间、不同对象之间互动缺乏科学性,生态补偿流程有一定的难度。

解决上述问题,政府应规范生态补偿的主体和对象,制定具体的评估方法和标准。

加强对生态企业的监督,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的责任,同时加强对生态供需的匹配度和公平性的保障,从而提高生态补偿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四、生态补偿融资和资金使用不合理资金问题一直是影响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保护价值。

为了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我国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以保护草原生态系统,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和退化。

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影响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问题1.1 资金管理不规范在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存在资金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导致资金使用不到位,无法发挥最大效益。

有的地方政府将补偿资金挪作他用,以致没有用于草原生态保护。

而一些接收补偿资金的单位也存在资金使用不符合规定的情况,造成了浪费。

1.2 补偿标准不合理在实施过程中,一些地方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标准不够合理,以致不能真正发挥激励作用。

有的地方将补偿标准单一化,没有对不同地区、不同生态环境给予区别对待,导致一些地区的保护意愿不足。

1.3 监管不到位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过程中,监管不到位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缺乏监管意识、监管手段和监管措施,导致了资金管理不规范、补偿标准不合理等问题的出现。

1.4 缺乏长期机制目前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还缺乏长期机制的建立,一些地方对于生态环境的长期保护和管理没有形成稳定的长效机制,导致了一些单纯的短期性行为。

二、解决对策2.1 规范资金管理针对资金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应当建立起相应的监督机制,加强对补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一方面,要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确保补偿资金用于草原生态保护。

对于接收补偿资金的单位也要建立严格的资金使用制度,对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符合规定。

2.2 合理制定补偿标准为了促进不同地区、不同生态环境的草原生态保护,应当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情况及草原生态保护的实际需要,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

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差异,采取差异化的补偿政策,让补偿标准更具有激励作用。

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自我国推行生态文明建设以来,生态补偿制度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应用。

生态补偿的作用是通过补偿机制,让生态环境承担者更加注重环保,从而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然而,在生态补偿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针对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生态补偿权责不明在生态补偿的现实实施中,常有一些受益方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而导致义务无法履行的情况。

举例来说,有些省市的政府对当地水源进行大规模砍伐,导致水源地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然而,这些政府只对水源地进行了一些补偿,而没有对其行为进行保护。

由此可见,生态补偿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不明确。

对策一: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我们应该制定适当的政策来加强生态补偿的实施,建立明确的职责和权利关系。

同时,应该加强生态补偿的管理机构建设,并规定相应的资金来源以及调度方式。

另外,创新生态补偿的方式和手段,例如通过奖励和罚款等措施,来鼓励受益方更加注重环保。

在目前的生态补偿中,常存在资金来源不明确的问题。

一些企业和政府经常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对生态环境的恶性侵蚀也就逐渐增多了。

而且,在生态补偿的实施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政府对环保基金的过度支出或吞吃的现象。

对策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补偿的资金来源应该得到保障,这样才能保证生态补偿制度的正常运转。

政府要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投资,扶持生态补偿工作,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生态补偿,推行生态合作社等新型组织模式,通过建立生态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来保证生态补偿的稳定性。

目前,生态补偿的标准并不太合理,无法真正反映生态系统的价值。

这就导致生态补偿的标准不够精确,收益方和责任方没有得到很好的平衡,不能真正让环保和经济利益相协调。

对策三:加强标准制定和监管政府要积极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实行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评估机制,并对生态补偿予以监督。

此外,还应该激发受益方和责任方之间的生态互动效应,有序地实现资源配置并优化生态环境。

生态补偿机制存在问题及借鉴国际经验

生态补偿机制存在问题及借鉴国际经验

生态补偿机制存在问题及借鉴国际经验借鉴国际经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一、我国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及国际经验借鉴1、生态补偿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在生态补偿过程中,更多采用政府补偿模式,而市场补偿模式采用较少。

在补偿方式上以政府主导的纵向补偿为主;区域之间、流域上下游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横向补偿较少。

借鉴国外经验,首先要拓展政府主导生态补偿模式,形成政府直接补偿、建立生态补偿基金、征收生态补偿税“三驾齐驱”;其次要推进绿色偿付、配额交易、生态标签认证、排放许可证交易、国际碳汇交易等多种市场补偿模式,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

2、生态补偿范围单一。

即生态补偿主要局限于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水源保护等大型环保项目方面。

从补偿领域来看主要集中在森林、流域水资源、矿产资源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服务)。

借鉴国外经验,应逐步探索碳汇、生物多样性、景观等生态功能(服务)的补偿机制,尤其是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积极扶持碳汇林业、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减排固碳参与CDM项目,寻求生态补偿国际资金和技术融资的新渠道。

3、生态补偿标准单一。

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气候、收入水平、物价及经济结构等均有较大差异,但在目前各地各类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中,往往出现定价机制过于简单,生态补偿标准“一刀切”的现象。

借鉴国外经验,首先应考虑补偿的差异性,充分考虑受偿方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特点和补偿对象的生态特征;其次应体现补偿的动态性,探索基本补偿阶段、产业结构调整补偿阶段、外溢补偿阶段的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动态调整机制。

4、生态补偿方式单一。

在生态补偿过程中,“输血型”补偿过多,“造血型”补偿偏少。

以致实施生态保护政策后,除了政府给予的补贴外,缺乏新的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这也导致后期生态保护地区居民慢慢回归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上,影响生态保护的成效。

借鉴国外经验,应以“技物结合”作为主要补偿方式,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保障生态补偿机制的长效性。

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六大实施途径1、财政转移支付。

国际生态补偿政策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国际生态补偿政策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国际生态补偿政策对中国的借鉴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国际社会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的生态补偿政策。

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还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本文将以国际生态补偿政策为切入点,探讨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一、国际生态补偿政策的概念和种类生态补偿政策是指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进行平衡的一种政策,即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或提供一定的服务,来弥补环境受损的损失。

这种政策的实施可以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国际生态补偿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碳排放权市场,通过买卖碳排放权来降低碳排放量。

这种政策可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也可以降低环境污染。

2.生态补偿基金:生态补偿基金是指由政府或企业设立的一种基金,用于弥补环境受损的损失。

这种基金可以用于环境修复、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等方面。

3.生态补偿协议:生态补偿协议是指各国之间签署的一种协议,通过互相提供技术、经济、人力等方面的支持,来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国际生态补偿政策对中国的借鉴意义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其环境状况一直受到关注。

为了保护环境,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环境监管、推动绿色发展等。

然而,中国的环境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借鉴国际生态补偿政策对于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碳排放权交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因此,加强碳排放权交易可以有效地降低中国的碳排放量。

中国政府已经开始探索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但是,由于市场机制不够成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困难。

因此,可以借鉴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经验,加强市场规范化建设,完善市场机制,促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

2. 生态补偿基金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比较严重,因此,建立生态补偿基金是必要的。

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建立生态补偿基金,但是,目前的基金规模还比较小。

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意见

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意见

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意见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意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的趋势加剧,生态保护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中国,由于人口密集、资源消耗大,加之长期以来忽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导致了许多严重的生态问题。

为了对抗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开始推行生态补偿机制,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和保护生态环境。

但是,当前生态补偿机制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本文将探讨如何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

一、当前生态补偿机制的不足1. 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目前生态补偿项目和标准缺乏基于真实自然资源评估、科学合理的定价标准和效益评价体系。

同时,地方政府也没有统一的规划,导致各地实施的生态补偿项目存在较大差异。

2. 生态补偿资金有限:由于各地政府生态补偿项目经费的来源和分配方式不同,导致生态补偿资金不充足。

3. 参与度不高:目前参与生态补偿的主体为政府和企业,而普通公众的参与度较低。

人民群众的意识与参与度的提高可以缓解许多生态和环境问题。

4. 制约措施缺乏:除了在生态补偿方案中明确一些条款之外,基本没有据以管理和约束的有效手段,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5. 动机问题:一些地方和企业为了获得生态补偿资金,可能会故意损坏环境资源,以获得更多的生态补偿资金,因此缺乏有效的奖惩措施,也就难以切实实行生态补偿。

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1. 完善生态补偿标准和项目管理:建立科学的资源评价、合理的定价和生态补偿项目效益评价体系,实现统一标准管理,推进生态保护和生态产业的发展。

2. 加大生态补偿资金投入:遵循“谁污染谁治理,谁管辖谁补偿”的原则,便于有利于生态保护和调整经济发展模式的区域获得更多的资金投入。

3. 提高公众参与度: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对于综合管理生态补偿项目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4.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制定更严格的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相关法律规定,加大监管力度,便于实行。

5. 强化奖惩措施:加强对不遵守环境保护和生态法律法规的制裁和惩罚,同时完善对遵守规定、积极参与生态保护的人员或组织给予奖励的相关机制。

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国际经验及启示【摘要】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实践,本文通过分析国外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的案例,总结出一些国际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和参考的地方。

从中发现了一些启示,包括注重政府引导和监督、强化生态保护理念等。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包括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监管体系等方面。

展望未来发展方向,认为我国在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上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使其更加符合国情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国际经验、启示、案例分析、建议、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是指政府或社会各界向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保护林地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以弥补其在资源保护中的损失和成本。

这种机制不仅能够促进林地的保护和可持续管理,也能够激励地方政府和社会参与生态保护工作,从而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在国际上,许多国家已经建立起了有效的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各国在这一领域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外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案例的分析和国际经验的借鉴,总结出一些可供我国参考的启示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国际经验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在促进生态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可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实现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合作共赢。

通过对国外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进行案例分析,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和教训,为我国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构建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还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的生态文明形象和国际竞争力。

深入研究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国际经验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生态补偿机制如何完善和推广

生态补偿机制如何完善和推广

生态补偿机制如何完善和推广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生态补偿机制作为一种重要的政策工具,旨在通过经济手段激励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同时对因保护生态而付出代价的地区和个人进行合理补偿。

然而,目前我国的生态补偿机制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和推广,以更好地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一、生态补偿机制的现状与问题(一)补偿标准不够科学合理当前的生态补偿标准往往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未能准确反映生态服务的价值和保护成本。

例如,在一些森林生态补偿项目中,补偿金额可能不足以覆盖造林、护林的实际投入,导致保护者的积极性不高。

(二)补偿资金来源单一生态补偿资金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投入,社会资本参与度较低。

这不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也限制了补偿资金的规模和可持续性。

(三)补偿范围有限目前的生态补偿主要集中在森林、湿地等少数生态系统,对于一些重要但尚未纳入补偿范围的生态领域,如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关注不足。

在生态补偿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监管不到位、补偿资金使用不规范等问题。

同时,对生态补偿效果的评估也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指标体系。

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一)建立科学的补偿标准核算体系加强对生态服务价值的研究和评估,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的类型、面积、质量、生态功能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

例如,可以运用生态经济学的方法,对森林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生态服务价值进行量化评估,为确定补偿标准提供依据。

(二)拓宽补偿资金来源渠道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补偿。

可以通过发行生态彩票、设立生态基金、开展生态补偿PPP项目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

此外,还可以探索建立生态资源产权交易市场,通过市场化手段筹集补偿资金。

(三)扩大补偿范围将更多的生态系统和生态服务纳入补偿范围,实现生态补偿的全覆盖。

例如,加强对农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补偿,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友好型的种植方式;对城市中的公园、绿地等生态空间进行补偿,提高城市生态品质。

建立健全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建立健全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建立健全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建立健全湿地生态补偿机制是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当前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问题分析:1. 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目前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缺乏针对不同湿地类型和生态功能的差异化补偿标准。

2. 补偿资金来源不明确:湿地生态补偿资金来源不明确,导致资金无法保障,限制了湿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工作的开展。

3. 监督和管理机制不完善: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生态补偿资金使用不规范,补偿效果难以保障。

二、建议:1. 加强科学研究和评估:建立健全的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前,应该进行科学研究和评估,明确不同湿地类型和生态功能的价值和损失,确保补偿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可以借鉴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制定相应的补偿标准。

2. 多元化补偿资金来源:为了解决湿地生态补偿资金来源不明确的问题,可以考虑多元化的补偿资金来源,如政府财政拨款、企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环境保护税等。

建立专门的湿地生态补偿基金,确保补偿资金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3. 建立监督和管理机制:为了保障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有效实施,应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可以设立专门的湿地生态补偿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管理相关工作,加强对补偿资金的监管和使用情况的审计和评估。

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对违规使用湿地生态补偿资金的行为进行惩罚。

4. 加强宣传和教育:为了提升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公众认知和支持度,应加强相关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湿地生态价值和补偿机制的了解。

可以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电视、广播、报刊等,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和参与度。

建立健全湿地生态补偿机制是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我们应加强科学研究和评估,多元化补偿资金来源,建立监督和管理机制,加强宣传和教育,从而不断完善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国外流域生态补偿对我国区域经济平衡协调发展的启示与借鉴-精选文档

国外流域生态补偿对我国区域经济平衡协调发展的启示与借鉴-精选文档

国外流域生态补偿对我国区域经济平衡协调发展的启示与借鉴流域生态补偿作为现阶段国内研究的新课题,已引起政府、研究和实际部门的重视。

近年来,国内一些省区对流域生态补偿问题已有一些初步成果和实践探究。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对流域生态补偿问题都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还没有形成补偿的系统理论体系和完整的方法架构。

国外的一些国家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较早地涉及流域间利益的分配和补偿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且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这些经验可以为我国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基础和借鉴。

1 生态补偿及流域生态补偿的内涵生态补偿作为一种使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环境经济手段,其定义目前尚未明确。

一般说来,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目的,是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

具体来说,生态补偿机制则是指为改善、维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调整相关利益者因保护或破坏生态环境活动产生的环境利益及其经济利益分配关系,以内化相关活动产生的外部成本为原则的一种具有经济激励特征的制度。

作为生态补偿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流域生态补偿,是指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由造成水生态破坏或由此对其他利益主体造成损害的责任主体承担恢复责任或补偿责任;由水生态效益的受益主体,对水生态保护主体所投入的成本按受益比例进行分担;对难以明确界定受益主体的公益性生态保护成本,则由政府通过公共财政予以补偿。

目前,国内外对于生态补偿问题的研究已有不少,对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也正在不断地深化。

“生态补偿”在国际上通用的是“生态服务付费”(Payment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或生态效益付费(Payment for Environmental Benefit),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开展了相关的实践和探索,在欧洲、美洲、亚洲、非洲等国家涌现了许多典型的流域生态补偿的模式,这些实践模式值得我们在国内流域生态补偿实际工作中认真研究和借鉴。

国内外生态补偿现状及其完善措施

国内外生态补偿现状及其完善措施

国内外生态补偿现状及其完善措施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补偿作为一种有效的环境管理工具,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生态补偿旨在通过经济手段来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国内外生态补偿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文章首先介绍了生态补偿的基本概念、原则及其在全球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接着,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生态补偿的实践案例,总结了生态补偿的主要模式、成效与挑战。

在此基础上,文章深入探讨了国内外生态补偿制度与政策环境,包括相关法律法规、资金机制、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情况。

针对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完善生态补偿制度的建议,包括加强立法保障、优化资金筹措机制、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强化公众参与等。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国内外生态补偿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全球环境保护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国内外生态补偿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法律法规方面,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与生态补偿相关的政策文件,如《生态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为生态补偿提供了法律保障。

在实践方面,我国已经实施了一系列生态补偿试点项目,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流域生态补偿等,探索出了一些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补偿模式。

同时,我国还建立了生态补偿资金机制,通过政府财政投入、社会筹资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

然而,我国生态补偿工作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尚不完善,政策间衔接不够紧密,政策执行力度有待加强。

另一方面,生态补偿资金来源单一,政府财政压力较大,同时社会参与程度不高,缺乏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生态补偿的监测和评估体系还不够完善,难以准确评估生态补偿的效果。

相比之下,国外在生态补偿方面的实践更为成熟和丰富。

一些发达国家在生态补偿法律法规建设、资金机制、市场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

例如,美国通过立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生态补偿法律体系,同时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生态补偿。

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我国生态补偿是指通过向生态环境提供者支付一定的补偿费用,来调动其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种机制。

在实践中,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本文将从“生态补偿缺乏科学性”、“补偿标准不合理”、“补偿资金管理不规范”、“生态补偿认识度不高”四个方面,分析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生态补偿缺乏科学性的问题。

当前,我国生态补偿往往只考虑了一部分环境效益,忽略了与生态效益直接相关的指标的量值。

对于滨海湿地的生态保护,生态补偿计算往往只考虑了湿地的土地资源价值等经济效益,而忽略了湿地对防洪、保水、净化水质等生态效益的价值。

应该进一步加强对生态效益的研究,以科学的方式确定生态补偿的标准和金额。

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补偿标准不合理的问题。

当前,我国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往往依赖于政府或专家的主观判断,缺乏科学依据。

这导致了生态补偿标准的不合理性,无法真实反映生态环境损失的程度。

应该建立科学、完善的生态补偿标准体系,结合生态环境的类型、区域特征、资源状况等,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

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补偿资金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在生态补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上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导致了生态补偿资金的浪费和滥用。

有些地方政府将生态补偿资金用于其他用途,而非用于生态环境保护。

应该加强对生态补偿资金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其按照规定用于生态环境保护,避免浪费和滥用。

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生态补偿认识度不高的问题。

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和社会公众对生态补偿的认识度不高,对生态补偿的重要性和意义缺乏了解。

这导致了生态补偿的推广和落实困难。

应该加强生态补偿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社会公众和地方政府对生态补偿的认识度和重视程度。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促进我国生态补偿的发展。

应加强对生态效益的研究,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和金额的科学依据。

应建立科学、完善的生态补偿标准体系,确保补偿标准的合理性。

生态补偿机制如何健全和完善

生态补偿机制如何健全和完善

生态补偿机制如何健全和完善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生态补偿机制作为一种重要的政策工具,对于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区域间的公平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的生态补偿机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更好地发挥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一、生态补偿机制的现状及问题目前,我国的生态补偿机制在森林、草原、湿地、流域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补偿标准不够科学合理。

现有的补偿标准往往基于简单的核算方法,未能充分考虑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生态保护的成本以及地区之间的差异。

这导致一些地区的生态保护者无法得到足够的补偿,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

其次,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投入,社会资本参与不足。

有限的财政资金难以满足生态补偿的巨大需求,限制了生态补偿机制的规模和效果。

再者,补偿方式较为单一。

多以资金补偿为主,缺乏技术、政策等多元化的补偿方式。

这种单一的补偿方式难以满足不同地区和群体的实际需求,也不利于生态保护效果的长期维持。

此外,生态补偿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

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和约束,导致生态补偿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二、健全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性健全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看,它能够激励各方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对于区域协调发展而言,通过合理的生态补偿,可以缩小地区之间因生态资源禀赋差异而导致的发展差距,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的均衡发展。

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让生态保护者得到应有的回报,让生态受益者承担相应的责任,有助于保障不同群体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

三、健全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一)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应综合运用多种评估方法,如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条件价值法等,全面准确地评估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

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生态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生态补偿政策,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少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问题分析1. 生态补偿标准不统一我国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标准存在着差异化和不统一的情况。

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对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存在着诸多不一致的因素,导致实际操作中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公平性,不利于生态补偿政策的顺利执行。

2. 生态权益定价难题生态补偿政策中的生态权益定价一直是一个难题。

由于生态权益的定价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如资源价值、生态服务功能等,这些因素本身就极为复杂,导致生态权益的定价非常困难,容易出现偏低或偏高的情况。

3. 生态补偿资金管理不规范在生态补偿资金的管理方面存在不规范的情况。

有的地方在生态补偿资金的使用过程中缺乏监管和审计,导致资金的流向不清楚,容易引发腐败和浪费。

4. 生态补偿对象缺乏明确性生态补偿对象缺乏明确性也是一个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生态环境受益者和生态环境受损者之间的权益分配存在着不确定性,导致很难确定生态补偿的具体对象,容易引发争议。

5. 生态补偿政策执行困难生态补偿政策执行困难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由于生态补偿政策的执行涉及到多方利益相关方,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受到各种干扰和阻力,导致政策执行的困难。

二、对策研究为了解决生态补偿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应加强政府在制定标准时的统一性和指导性,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标准的考核和奖惩机制,确保各地区和部门的生态补偿标准得以统一和规范。

针对生态权益定价难题,可以建立生态权益定价的评估机制,参考多种因素进行定价,确保生态权益的评估结果合理、公正,从而避免生态权益定价过低或过高的问题出现。

为了解决生态补偿资金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可以建立健全的生态补偿资金监管制度,加强对生态补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生态补偿资金的使用透明化和规范化,防止出现腐败和浪费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鉴国际经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令狐采学
一、我国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及国际经验借鉴
1、生态补偿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在生态补偿过程中,更多采用政府补偿模式,而市场补偿模式采用较少。

在补偿方式上以政府主导的纵向补偿为主;区域之间、流域上下游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横向补偿较少。

借鉴国外经验,首先要拓展政府主导生态补偿模式,形成政府直接补偿、建立生态补偿基金、征收生态补偿税“三驾齐驱”;其次要推进绿色偿付、配额交易、生态标签认证、排放许可证交易、国际碳汇交易等多种市场补偿模式,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

2、生态补偿范围单一。

即生态补偿主要局限于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水源保护等大型环保项目方面。

从补偿领域来看主要集中在森林、流域水资源、矿产资源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服务)。

借鉴国外经验,应逐步探索碳汇、生物多样性、景观等生态功能(服务)的补偿机制,尤其是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积极扶持碳汇林业、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减排固碳参与CDM项目,寻求生态补偿国际资金和技术融资的新渠道。

3、生态补偿标准单一。

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气候、收入水平、物价及经济结构等均有较大差异,但在目前各地各类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中,往往出现定价机制过于简单,生态补偿标准“一刀切”的现象。

借鉴国外经验,首先应考虑补偿的差异性,充分
考虑受偿方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特点和补偿对象的生态特征;其次应体现补偿的动态性,探索基本补偿阶段、产业结构调整补偿阶段、外溢补偿阶段的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动态调整机制。

4、生态补偿方式单一。

在生态补偿过程中,“输血型”补偿过多,“造血型”补偿偏少。

以致实施生态保护政策后,除了政府给予的补贴外,缺乏新的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这也导致后期生态保护地区居民慢慢回归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上,影响生态保护的成效。

借鉴国外经验,应以“技物结合”作为主要补偿方式,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保障生态补偿机制的长效性。

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六大实施途径
1、财政转移支付。

一是推荐“因素法”作为转移支付分配的主要方法,使财政资金获得多少与该地区承担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任务多少以及重要性挂钩;二是以项目运作作为主要补偿载体,加强地方专项资金配套和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优化财政补助结构;三是丰富公共支付体系的实现形式,重视产业扶持型转移支付、技术支持型转移支付、认证培训型转移支付等“造血型”补偿方式。

2、生态补偿基金。

一是在现有水权交易模式下,围绕建立流域补偿基金理事会和加强流域补偿基金监督机制两大环节,探索建立流域生态补偿基金制度;二是借鉴中国绿色碳基金运行模式,成立地方碳基金管理委员会,结合地区低碳经济发展规划,若某市(县)的碳源总量高于碳汇总量,就要对超出部分进行现
金支付,直接缴入地方碳基金;碳源总量低于碳汇总量的地区则可获得生态补偿。

3、生态补偿税费。

可先以大中型水库、水利发电厂、自来水厂、旅游区等经营单位和个人作为生态税课税对象,系统设计税基、税率以及税收优惠、减免等生态税征收办法。

在生态税出台之前,可以考虑先推出类似城建税或教育费附加形式的生态附加税,附在三种主要税种(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上;目前,生态税还处于研究设计阶段,应加大环境与资源使用费的征收力度和范围,最终形成生态补偿税费作为生态补偿公共财政的长期稳定来源。

4、生态配额交易。

配额交易是国外生态效益补偿市场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可选取自然保护区配额交易模式作为生态效益市场化补偿的试点。

具体操作如下:按照地区环境保护目标,确定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的百分比,以此作为各地市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配额标准。

交易方式可以是:①以地市为单位,对于自然保护区面积不够的地市,通过对其他富余地市进行购买或直接建设的方式,实施配额交易,签订长期的购买合同。

交易的基本定价依据为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直接投入以及因建设自然保护区受影响的地方政府、企业、个人的损失补贴等;②由地方政府牵头成立统一的管理委员会,协调各地方政府和林业、国土、税收、环保等部门,将各地市富余且愿意出售的保护区配额集中起来进
行拍卖,将拍卖所得返还保护区所在地市。

同样的做法可以用于生态公益林的配额交易。

5、生态标签制度。

欧盟是全球最早推行生态标签制度的地区,实践表明生态标签作为生态环境服务的间接支付方式,对于吸引公众参与生态补偿起到了重要作用。

生态标签制度应重点围绕:①成立生态标签授予机构(或经由授权的第三方认证),确定生态标签认证的产品目录。

②制定产品的环保性能标准、认证体系、使用规范和监督机制。

③实施政府主导型生态标签产品营销推广模式。

④大力推动绿色政府采购计划。

⑤对来自区域内具有生态屏障功能的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产品标签使用费给予减免。

6、碳汇交易市场。

《京都议定书》催生了林业碳汇市场,使碳汇功能通过贸易方式得到补偿。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碳汇交易背后蕴含巨大市场潜力。

应加大碳汇测量、碳汇交易标准等基础性研究的支持力度,尽快成立碳汇交易所。

交易所应由CDM 信息服务中心、生态补偿促进中心、自愿交易中心等主要业务构成。

起步阶段应以区域性试点为突破口。

该交易平台建立起来之后,将推动碳汇林业的发展,将吸引世界各地资金来买“碳”,交易碳汇指标。

三、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五大保障措施
1、建立生态补偿法规。

生态补偿立法的缺失是限制和阻碍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主要原因之一。

要总结积累各地的实践经验,
尽快出台《生态补偿条例》,以法律形式将补偿范围、对象、方式、标准、组织体系、考核办法等的制定和实施确立下来,促进生态补偿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

2、拓展生态补偿渠道。

一是从整和优化财政补助结构、加大生态补偿投入、加强地方专项资金配套等方面建立健全生态补偿的公共财政支出制度。

二是从实施生态税和碳基金入手探索新型生态补偿公共财政收入制度。

三是从配额交易、生态标签、碳汇贸易等方面,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

3、完善生态补偿方式。

加强规划引导,继续支持异地开发、生态脱贫等行之有效的生态补偿方式。

加大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以“技物结合”为主要补偿形式,采取产业扶持、技术支持、认证培训相结合,支持欠发达地区特别是重要生态功能区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培育生态经济产业体系和健康的流域产业链,使其成为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清洁生产的特色经济增长点。

4、健全生态补偿组织。

一是在跨行政区域的流域补偿组织体系方面,要探索跨行政区划、跨行政层级的不同政府之间,吸纳非政府组织参与的“复合行政”合作机制。

二是在区域内生态补偿组织体系方面,要建立统一的生态补偿管理体制。

三是强化各类监管组织。

加强各重点生态补偿领域基层管理机构和监管机制建设,加强补偿资金的监管。

建立生态资源存量监测、普查与统计制度以及科学严谨的生态资源(环境)评估体系。

5、鼓励生态补偿参与。

一是通过媒体宣传和在公共场所设立碳汇宣传点,加强生态补偿的科普教育和大众宣传。

二是设立中国绿色碳基金专项,推出生态产品。

目前可考虑推出碳汇车贴、鼓励购买会议碳排放、捐资造林等形式,引导公众“参与碳补偿、消除碳足迹”。

三是建立生态发展促进机制。

对从事碳汇补偿的企业和碳汇林造林和管护的农户发放“林业碳汇证”,拥有“林业碳汇证”的企业和农户相当于将减排增汇量存入“碳银行”,企业可以抵消自身碳排放;农户可以出售计入期内所产生的碳汇,在时机成熟时进行碳交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