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造影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冠脉造影阅片ppt课件

冠脉造影阅片ppt课件

了解冠脉的解剖结构、正常影像特征 等。
阅片步骤
观察造影剂充盈情况
注意造影剂在冠脉内的充盈程 度和速度,判断血管通畅程度

观察血管壁情况
观察血管壁是否光滑、有无斑 块或钙化等。
注意血管狭窄程度
判断血管狭窄的程度,并注意 狭窄处的形态特征。
观察侧支循环情况
观察是否存在侧支循环,判断 缺血程度。
阅片注意事项
冠脉造影阅片ppt课件
• 冠脉造影阅片概述 • 冠脉造影阅片技巧 • 冠脉造影结果解读 • 冠脉造影阅片案例分析 • 冠脉造影阅片展望
01
冠脉造影阅片概述
冠脉造影的定义
总结词
冠脉造影是一种使用X射线技术对 冠状动脉进行显影的检查方法。
详细描述
冠脉造影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 ,通过向冠状动脉内注入造影剂 ,利用X射线技术观察冠状动脉的 形态、结构和血流情况。
详细描述
在冠脉造影过程中,医生将导管插入 冠状动脉开口,注入造影剂,造影剂 在X射线的照射下显影,显示出冠状动 脉的形态和血流情况。
02
冠脉造影阅片技巧
阅片前的准备
了解患者基本信息
阅片设备的准备
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等,以便更好 地理解影像。
确保显示器亮度和对比度适中,保证 阅片质量。
掌握冠脉造影的基本知识
01
02
03
避免主观臆断
客观地根据影像特征进行 判断,避免主观臆断。
动态观察
结合冠脉造影的动态影像, 全面了解血管情况。
综合分析
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和其 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 析。
03
冠脉造影结果解读
正常冠脉造影结果
总结词
无狭窄、无阻塞、血流正常

冠状动脉造影术 PPT课件

冠状动脉造影术 PPT课件

0.24 Ѫ Ö×
冠状动脉造影并发症
n=3071 n=222553
0.5
0.46
0.4
0.35
0.3
0.2 0.130.1 0.1
0.14
0.070.06
0.07
0 ËÀ Íö ÂÊ
MI
ÄÔ × ä ÖÐ
Ѫ Ö×
冠状动脉造影并发症
0.6
0.55
0.5
0.4
0.3
0.2
0.1
0 ×ó Ö÷¸É
COMPOUND
Ionic Agents Sodium diatrizoate
Sodium meglumine diatrizoate
TABLE 12–3. CHARACTERISTICS OF RADIOCONTRAST AGENTS
BRAND NAME
OSMOLAL ITY mOsm/kg H2O
que
Iopamidol
Isovue 790
9.4
370 2
Tromethamine calcium disodium EDTA
Ioversol
Optiray 702
5.8
320 2
Tromethamine calcium disodium EDTA
Iodixanol
Visipaqu 290
11.8
指导治疗的冠状动脉造影
对有典型心绞痛症状,各种无创性检查证实有心肌缺的 冠心病病人,冠脉造影可提供确切的冠脉病变和范围以 及左室功能情况,为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择期冠脉造影 急诊冠脉造影
• 不稳定型心绞痛 • 急性心肌梗塞
明确病因诊断的冠状动脉造影
冠脉造影还可应用于原因不明的心脏扩大,心功 能不全和心律失常患者以明确病因诊断,除外冠 心病的可能性。此类病人需同时进行左室造影和 左室舒张未压测定外,还应同时作右心导管检查, 测定右心各压力指标,必要时还应进行肺动脉造 影或右心室造影,疑为心肌病者进行心内膜心肌 活检术

冠脉造影术-完整版ppt课件

冠脉造影术-完整版ppt课件
.
左前斜(LAO) 45º+ 足位(Cau) 20º (脾位、蜘蛛位)
.
.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正位(AP)+头位(Cra) 观察LAD近、中段,LAD与对角支分叉处;
.
正位(AP)+头位(Cra)
.
.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左前斜(LAO) 45º+ 头位(Cra) 20º 观察LAD中、远段和对角支开口;
.
敢于探索……
.
左冠造影导管的正确选择
.
右冠造影导管的选择
.
造影导管及其选择
Judkins造影导管(最常用); Amplatz造影导管 ; Sones导管 ; 多功能导管 ( Multipurpose ); 猪尾巴导管 ( Pig tail ); 内乳动脉导管 ( Internal Mammary ) ;
.
ACC/AHA的PCI机构和术者的建议
I类:PCI应由大规模中心( 400例)的合格( 75例) 术者完成;(证据等级:B)
IIa类: PCI由小规模中心( 200~400例)的合格( 75例) 术者完成; (证据等级:C)
IIb类: PCI由大规模中心( 400例)的低例数(< 75例) 术者完成; (证据等级:C)
.
对于新环境,要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
冠脉造影的必备条件
人(患者、介入医生及护士); 器械(穿刺针、血管鞘、导丝、造影导管及三通加压注射器 等); 造影设备(造影机、心电和压力监测系统、工作站等); 造影剂(非离子型);
.
冠脉造影的适应症
已知或怀疑冠心病; 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 血运重建后复发; 非心脏手术; 心脏瓣膜病;

《冠状动脉造影术》课件

《冠状动脉造影术》课件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风险与并发症
1 放射性暴露
由于X射线透视的使用,患者可能会接受一定的辐射暴露。
2 血管损伤
在导管插入的过程中,有少许可能发生血管损伤。
3 过敏反应
某些患者对造影剂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包括皮疹和呼吸困难。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临床应用
疾病诊断
冠状动脉造影术可用于诊断 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 疾病。
《冠状动脉造影术》PPT 课件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一种常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断的介入性检查方法。
通过X射线透视和造影剂的注入,可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阻塞以及心 脏的血液供应情况。
冠状动脉造影术介绍
什么是冠状动脉造影 术?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一种介 入性检查方法,用于观察 冠状动脉的情况和评估心 脏血液供应。
治疗策略制定
通过观察冠状动脉情况,医 生可以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 如支架植入或冠状动脉旁路 移植手术。
手术指导
冠状动脉造影术可以为心脏 手术提供重要的解剖信息和 血流动力学。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发展与前景
科研进展
目前,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技术 仍在不断发展,新的成像技术 和导管设备不断涌现。
患者关怀
随着对患者关怀意识的提高,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操作会更加 安全和舒适。
为什么需要进行冠状 动脉造影术?
冠状动脉造影术可以帮助 医生判断冠状动脉是否存 在狭窄或阻塞,以及评估 心脏血流情况。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进 展
随着技术的发展,冠状动 脉造影术已经成为一种安 全、准确的心血管疾病诊 断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原理
放射性造影剂
使用放射性造影剂对冠状动脉 进行成像和评估。
X射线透视
通过X射线透视,医生可以观 察血管的情况和血流动态。

冠状动脉造影及术后护理PPT课件

冠状动脉造影及术后护理PPT课件

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心脏问题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 尿病等危险因素,降低患病风 险。
合理饮食
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高纤 维的饮食原则,多摄入蔬菜水 果,保持营养均衡。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 累,保持心情愉悦。
05
结论
03
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
01
02
03
监测生命体征
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心 率、呼吸和血压等指标, 确保生命体征平稳。
休息与活动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合 理安排休息和活动时间, 逐步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
疼痛管理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遵 医嘱给予适当的止痛药或 镇痛措施,缓解疼痛不适。
饮食护理
饮食原则

04
康复与预防
康复训练
运动康复
生活方式的调整
在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下,进行适当的 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等,以增 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 合理饮食等,以降低再次患病的风险。
心理康复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辅导 和心理咨询,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 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冠状动脉造影的并发症及处理
并发症
冠状动脉造影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造影剂过敏等。 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处理
对于并发症的处理,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药物治疗、 心肺复苏、紧急手术等。同时,患者也需要在术后遵守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 定期回诊复查,以及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冠状动脉造影及术后护理 ppt课件

冠状动脉造影PPT课件

冠状动脉造影PPT课件

经股动脉穿刺
主要器械
冠状动脉血管解剖示意图
1.左主干
12.圆锥支
2.前降支近段 13.右冠状动脉近段
3.前降支中段 14.右冠状动脉中段
4.前降支远段 15.右冠状动脉远段
5.第一对角支 16.房室结动脉
6.第二对角支 17.后降支
7.盘旋支近段 18.左心室支
8.盘旋支远段 19.右心室支
9.钝缘支
20.锐缘支
10.后降支
21.室间隔穿支
11.窦房结动脉 22.左心房支
左冠脉解剖
右冠脉解剖
左冠脉造影的操作过程
右冠脉造影的操作
冠状动脉造影的常用投照体位
正位(AP):图象增强器直接对着胸骨; 左、右侧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
或右侧,其X线与正位垂直; 左、右前斜位(LAO,RAO):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
受检者左侧或右侧且斜向观测心脏;

头、足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的头部 或足部;
右前斜+头位〔右肩位〕:从受检者右肩观测心 脏;
左前斜+头位〔左肩位〕:从受检者左肩观测心 脏;
右前斜+足位〔肝位〕:从受检者肝区观测心脏 ;
左前斜+足位〔脾位、蜘蛛位〕:从受检者脾区 观测心脏;
右前斜〔RAO〕30º+足位〔Cau〕20º〔肝位〕 观察LAD、LCX起始部、LCX体部、钝缘支〔OM〕 开口和体部;
5、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 6、出血性疾病如出血和凝血功能障
碍患者 7、严重的外周血管疾病
8、发热及重度感染性疾病 9、其它原因:急性心肌炎,感
染性心内膜炎
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准备
1、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 的并发症,以消除顾虑,并取得病人的合作,签手术同意 书;

医疗护理教学课件(冠脉造影术)PPT课件

医疗护理教学课件(冠脉造影术)PPT课件
通过对病变冠脉血管特征的了解,介入医生就能够结合患者的 病情、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案。
一、冠脉造影术在诊断冠心病方面的临床价值
由于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冠脉造影术是一种间接接触冠状动脉的技术; 因此,在冠状动脉造影术的辅助下,才能促使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顺利开展和成功完成。
二、冠脉造影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介入医生要熟练掌握冠脉造影相关技术,不断累积相关经验,在实施冠脉造影检查的过程中,动作要轻柔, 每一步骤都要谨慎小心。
导管进入冠脉要小心,防止导管进入过深造成压力嵌顿、冠脉损 伤及造影剂注入过多造成心肌病变等;
冠脉造影术后拔出动脉鞘管时,压迫部位要准确,力度和时间要 足够;
压迫结束后要用听诊器听诊局部有无血管杂音,听诊结果显示没 有杂音才能为患者加压包扎创口。
Coronary angiography
冠脉造影术的临床应用和 并发症的处理
Co目nten录ts
一 冠脉造影术在诊断冠心病方面的临床价值 二 冠脉造影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三 冠脉造影术的主要并发症及预防方法
一、冠脉造影术在诊断冠心病方面的临床价值
一、冠脉造影术在诊断冠心病方面的临床价值
介入医生能够通过冠脉造影术直观地了解患者的冠状动脉的直 径大小、走行情况、分布状态及形态变化。
只有规范操作,才能保证冠脉造影的成功完成,进而明确患者病情诊断,提高患者的临床获益。
Thanks for listening
感谢聆听
05
负担,更易出现造影剂肾病。对于本身肾功能不全疾病基础的患者而言,造 影时尽量减少显影剂用量,尽量采用非离子对比剂,在介入治疗前后12小时
应用0.45%的氯化钠注射液水化治疗(1ml/(kg.h))。
肾功能不全

冠状动脉造影PPT课件

冠状动脉造影PPT课件
4
冠状动脉造影适应证
有心绞痛等症状,但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 有心绞痛等症状,无创性检查缺乏缺血证据者或心电图 ST-T改变需排除
冠心病者。 对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AMI)实施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
而行冠状动脉造影者。 陈旧性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存在心功能减退、心律失常或心绞痛者。 AMI并发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心脏骤停或心源性休克,需外科手术
5
急诊冠状动脉造影适应证
高危ACS(UAP、NSTE-MI)。 STE-AMI行急诊PCI术(12小时)。 AMI溶栓治疗后行冠脉血流评估或行挽救性
PCI术。 AMI并发休克拟行急诊PCI(18小时、75岁)。 AMI并发乳头肌断裂二尖瓣返流、室间隔穿孔
需立即行外科手术,术前要了解冠脉情况。 PCI术后疑冠脉内血栓形成。 剧烈胸痛不能与AMI鉴别。
术者可不用肝素)。 心绞痛发作频繁者可滴注硝酸甘油。
40
围术期工作3
术前用药: 对于ACS或AMI者应先给予阿司匹林
300mg或玻力维300mg口服。 对于经桡动脉则应先给予异搏定1mg和
肝素2000U动脉内注入。 临时起搏: 不常规用,仅用于严重窦房结和房室结病
变、高危AMI患者行急诊冠脉造影时。
38
围术期工作1
术前准备 : 了解病人一般情况,下肢动脉搏动及过
敏史(尤其造影剂过敏史)、双腹股沟备 皮、术前心理教育、呼吸训练、适量限 制饮食饮水。
39
围术期工作2
术前用药 : 常规给予适量镇静剂,可疑过敏者静注
地塞米松5mg。 穿刺成功后肝素2000U(15min内结束手
它们的开口深处主动脉根部,分别在左、右主 动脉窦内。

《冠脉造影》课件

《冠脉造影》课件

心肌缺血或坏死
心肌染色不均匀,出现 缺血或坏死区域。
结果解读的注意事项与技巧
综合分析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 综合分析冠脉造影结果。
动态观察
观察冠脉造影动态图像,注意血流速度和充 盈情况,有助于发现异常。
鉴别诊断
注意与其他心血管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心 肌病、瓣膜病等。
定期复查
对于异常冠脉造影结果,建议定期复查,以 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0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和患者满意度。
远程诊疗与会诊
03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远程诊疗和会诊,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
覆盖范围。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与挑战
01
安全性问题
进一步研究冠脉造影对患者的长 期影响和安全性问题,确保技术 的安全可靠。
02
03
技术标准与规范
培训与教育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预防措施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提高操作技能, 规范使用造影剂,加强患者术前评估和准备 。
处理措施
对于出血和血肿,可采用压迫止血、冰敷等 方法;对于血管迷走反射,可给予阿托品等 药物治疗;对于造影剂过敏反应,应立即停 止使用造影剂,给予抗过敏治疗等。
并发症的监测与报告制度
监测
造影过程与操作步骤
患者体位
患者需平卧于手术台上,暴露手术 部位。
消毒与麻醉
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并使用局部 麻醉药物进行麻醉处理。
穿刺血管
在患者的手腕或大腿根部选择合适 的血管进行穿刺,将导管插入血管 内。
注射造影剂
通过导管将造影剂注射到冠状动脉内 ,同时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获取 冠状动脉造影影像。

冠状动脉造影术PPT课件

冠状动脉造影术PPT课件
感谢观看
03
探索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的诊断方法,以弥补传统冠状动脉造
影的不足。
对临床实践的影响与价值
提高诊断准确性
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助 于提高冠状动脉造影术的 诊断准确性,减少漏诊和 误诊。
优化治疗方案
更准确的诊断结果可以为 医生提供更多信息,从而 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降低手术风险
通过改进冠状动脉造影术 的技术和方法,可以降低 手术风险,提高患者的安 全性和预后。
身麻醉。
穿刺
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穿刺,通 常选用股动脉或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将导管送至冠状动脉开口处, 注射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

诊断与治疗
根据造影结果判断冠状动脉病 变情况,如有需要可进行介入
治疗。
术后护理
拔管与压迫止血
手术后拔出导管,对穿 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
并加压包扎。
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 命体征,观察有无并发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获取冠状动脉内部结构的高分辨率图像, 有助于发现早期病变。
未来研究方向
新型造影剂的研究
01
开发具有更高诊断价值的新型造影剂,提高冠状动脉造影的准
确性。
冠状动脉生理功能评估
02
研究如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评估冠状动脉的生理功能,为治
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的பைடு நூலகம்断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历史与发展
1959年,美国医生Dotter首次使用冠 状动脉造影术来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情 况。
随着科技的发展,冠状动脉造影术的 技术和设备不断改进和完善,如数字 化成像、三维重建等技术,使其更加 精准和安全。

冠脉造影ppt课件

冠脉造影ppt课件

1.2 正常的影像差异
左主干长短不一,1-3厘米,个别无左主干 相同名称的冠状动脉其管径相差很大 主要分支血管如对角支、钝缘支和锐缘支的长短及管径也有很大 差异 上述的主要分支血管数目也不相同 胖瘦会影响心脏的位置,相同投照角度下血管走行会有一定差异
2 冠状动脉狭窄的判断方法
目测直径法 通常使用,有经验的术者准确性很高 计算机密度测定法 相对耗时,治疗前为获得准确的病变情况方 使用 冠状动脉内超声面积测定法 是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最准确的 方法,但技术条件要求高,耗费资金大而不作常规
3.1 左主干
发自左冠状窦,横行向左走行绕过肺动脉后,走行于左心耳下到 达前室间沟 LM前方是肺动脉主干,后方是左心房的前壁,左上方是左心耳, 下方是左纤维三角和二尖瓣环的前内侧部分。 充分暴露左主干的最佳体位是前后位或浅右前斜位或浅左前斜位 ,一般角度不超过15度
3.2 左前降支及分支
LAD为左主干的延伸 近段在右前斜位15-30度暴露最清楚 左前斜位时,近段缩短,而中远段暴露较好 1、间隔支动脉(S1为化学消融目标动脉) 2、对角支动脉 3、右室前支(第一支又称左圆锥支) 4、左圆锥支
3.3 左回旋支及其分支
LCX从左主干呈直角发出,走行于左房室沟内,到达左室钝角缘时 开始分支,分支变异较大
左前斜位60度时,暴露最清楚 1、钝角缘支 2、左室前支 3、左室后支:房室结动脉起于此支 4、左房支:分前中后三只,前支称窦房结支 5、Kuger动脉(房间隔前支或心耳大吻合动脉):为重要的侧支循 环途径。
室壁运动定量分析方法
矩形法 辐射法 复合法
射血分数计算
容积计算法 EF=Vstroke/VED=(VED-VES)/VED 影像密度仪计算法 EF=(Vs-Vd)/(Vb-Vd)

冠脉造影术ppt课件免费

冠脉造影术ppt课件免费

预防性用药
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β受体拮抗 剂等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心律失常。
及时处理
一旦出现并发症,应立即采取相应措 施,如心肺复苏、抗过敏治疗等。
06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冠脉造影术的技术创新与发展
创新技术
研发新型造影剂,提高造影效果,减少对患者的损伤 。
智能化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冠脉造影的自动 化分析和诊断。
冠状动脉阻塞
冠状动脉内无造影剂通过,提示冠状 动脉阻塞。
影像学解读技巧
熟悉正常冠脉造影影像特征
掌握正常冠脉造影影像的特点,以便于识别 异常表现。
注意观察冠状动脉分支
了解冠状动脉分支角度、走行和扭曲情况, 判断是否存在血流不畅的风险。
观察造影剂通过情况
造影剂通过冠状动脉时,注意观察有无充盈 缺损、流动缓慢或滞留。
对于复杂病变的患者,冠脉造影术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为精准的治 疗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
冠脉造影术的价值与意义
1 2
提高诊断准确率
冠脉造影术的应用提高了冠心病的诊断准确率, 为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了保障。
优化治疗方案
冠脉造影术为医生提供了病变的详细信息,有助 于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
推动医学发展
冠脉造影术的应用推动了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 也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05
冠脉造影术的并发症及防治
常见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
由于导管进入冠状动脉时可能造成血 管内皮损伤,导致血栓形成,引发急 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导管刺激心房和心室可能引发心律失 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 。
适用范围广

《冠脉造影术》PPT课件

《冠脉造影术》PPT课件

蜘蛛位:观察LM、LAD、LCX开口病变,LCX体部、OM开口和体部
冠造常用穿刺部位
股动脉
肱动脉
桡动脉〔最常用〕
冠脉造影导管
套管连接末端 -连接造影导管,注射器或高压注射器 抗扭力段 -靠近套筒式连接末端,增强其抗折能力 管身 -导管的主体局部 头部近端 -用以支持造影导管的插入 头部远端 -造影导管头部最柔软的末端 侧孔 -使造影剂成团状显影效果,提高造影导管的稳定性,尤其是在注射造影剂时
血管及病变部位确实定 狭窄程度的测定 冠脉病变形态学分类 冠状动脉血流分级
狭窄程度测定
计算机辅助的定量分析法〔QCA〕: 以造影导管为参考〔通常选用5F造影导管,1F=0.33cm〕,通过电视密度法由计算机辅助测定参考血管直径、病变节段直径狭窄百分数和病变长度,推算面积狭窄百分数。
冠状动脉造影
定义
冠状动脉造影是利用造影导管对冠状动脉解剖即左、右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进展的放射性影像学检查,属介入性诊断技术。
冠状动脉解剖学特点
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
1.左主干
12.圆锥支
2.前降支近段
13.右冠状动脉近段
3.前降支中段
14.右冠状动脉中段
禁忌症
冠造常用投照体位
正位(AP):图象增强器直接对着胸骨。 左、右侧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其X线与正位垂直。 左、右前斜位(LAO,RAO):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且斜向观测心脏。
头、足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的头部或足部。 右前斜+头位〔右肩位〕: 从受检者右肩观测心脏。 左前斜+头位〔左肩位〕: 从受检者左肩观测心脏。 右前斜+足位〔肝位〕: 从受检者肝区观测心脏。 左前斜+足位〔脾位、蜘蛛位〕:从受检者脾区观测心脏。

冠脉造影基础知识课件

冠脉造影基础知识课件

冠脉造影基础知识课件目录1.冠脉造影概述............................................2 1.1 定义与原理.............................................2 1.2 冠脉造影的发展历程.....................................31.3 冠脉造影的重要性.......................................42.冠脉造影技术............................................6 2.1 介入技术...............................................7 2.2 影像学技术.............................................82.3 图像处理技术...........................................93.冠脉造影操作过程.......................................10 3.1 术前准备..............................................11 3.2 手术步骤..............................................133.3 术后护理..............................................144.冠脉造影的适应症与禁忌症...............................15 4.1 适应症................................................164.2 禁忌症................................................175.冠脉造影并发症及预防处理...............................18 5.1 常见并发症类型........................................20 5.2 并发症的预防策略......................................215.3 并发症的处理方法......................................226.冠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与意义...............................246.1 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256.2 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指导意义..........................276.3 冠脉造影对预后的评估价值..............................287.冠脉造影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297.1 当前发展趋势分析......................................307.2 新技术在冠脉造影中的应用前景展望......................311. 冠脉造影概述冠脉造影是一种用于评估冠状动脉血流和狭窄情况的诊断性心血管介入手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右冠脉解剖
13
右冠状动脉(RCA)
起源于右冠窦中部。行于右房室沟内。供 应右心房、右室前壁与左室后下壁的血液。 1. 圆锥支:为第一分支,约半数发自RCA
开口前方1-2cm处,沿右心室圆锥部到 达肺动脉瓣。 2. 窦房结动脉:约50%的窦房结动脉起源 于RCA近端右上方,与圆锥支径路相反。
14
侧,其X线与正位垂直; 左、右前斜位(LAO,RAO):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
者左侧或右侧且斜向观测心脏;
17
冠状动脉造影的常用投照体位
头、足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的头部或足部; 右前斜+头位(右肩位):从受检者右肩观测心脏; 左前斜+头位(左肩位):从受检者左肩观测心脏; 右前斜+足位(肝位):从受检者肝区观测心脏; 左前斜+足位(脾位、蜘蛛位):从受检者脾区观测心
脏;
18
LCA LAO60°
19
LCA RAO30°
20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右前斜(RAO)30º+足位(Cau)20º(肝位): 观察LAD、LCX起始部、LCX体部、钝缘支 (OM) 开口和体部;
21
右前斜(RAO)30º+足位(Cau)20º(肝位)
22
23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冠状动脉造影术
1
左冠脉造影的操作过程
2
右冠脉造影的操作
3
影像增强器 患者
X线球管
血管造影机
1. 机架; 2. 导管床; 3. 高压发生器; 4. 球管; 5. 影响增强器; 6. 电视摄像和模
数转换系统;
7. 数字影像系统; 8. 图像显示和数
据存储系统;
4
冠状动脉解剖学
5
冠状动脉常用缩写
33
右前斜(RAO)30º+头位(Cra)20º (右肩位)
34
35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后前位(AP)+ 足位(Cau) 20º 观察LM、LAD、LCX开口、近端,LCX体
部和OM开口;
36
后前位(AP)+ 足位(Cau) 20º
37
38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左侧位: LAD近、中段;
39
左侧位
40
RCA LAO45°
42
右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左前斜(LAO) 45º 右冠状动脉呈“C”型,观察RCA开口、
起始部至后降支;
43
左前斜(LAO) 45º
44
45
右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后前位(AP)+ 头位(Cra) 20º 右冠状动脉呈“L”型,观察RCA远端分支 及其开口情况;
左冠状动脉(Left Coronary Artery, LCA); 左主干(Left Main, LM); 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
对角支(Diagonal, D) 间隔支(Septal, S) 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LCX) 钝缘支(Obtuse Marginal, OM) 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 RCA )
27
正位(AP)+头位(Cra)
28
29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左前斜(LAO) 45º+ 头位(Cra) 20º 观察LAD中、远段和对角支开口;
30
左前斜(LAO) 45º+ 头位(Cra) 20º
31
32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右前斜(RAO)30º+头位(Cra)20º(右肩位) 观察LAD中、远段;
以造影导管为参考(通常选用6F造影导管, 1F=0.33cm),估测参考血管直径和病变节段直 径狭窄程度;
10
左前降支(LAD)
沿前室间沟走行,下行至心尖或绕过心尖, 止于膈面。供应大部分左室、心尖部、右室前 壁及室间膈前2/3的血液。
1. 室间隔支(S):几乎成直角发出,第一室间隔穿 支较粗大,越接近心尖部越细小。1217支。
2. 对角支(D):成锐角发出,位于左心室表面,一 般有2-6支,相互平行,自近端至心尖,逐渐变 细小。偶然一支粗大的角支可以与前降支相似 或更粗大。
LAO 45º+ Cau 20º(脾位、蜘蛛位): 观察LM、LAD、LCX开口病变,LCX体部、钝 缘支(OM)开口和体部
24
左前斜(LAO) 45º+ 足位(Cau) 20º (脾位、蜘蛛位)
25
26
左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正位(AP)+头位(Cra) 观察LAD近、中段,LAD与对角支分叉处;
46
后前位(AP)+ 头位(Cra) 20º
47
48
右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右前位(RAO) 观察RCA中段;
49
RCA RAO30°
50
51
右冠状动脉常用投照体位
左前斜(LAO) 40º+ 足位(Cau) 10º RCA远端分叉;
52
ACC/AHA建议分段方案
53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分析
右冠状动脉
1. 锐缘支:较粗大,行向心尖,供应室间隔。 2. 远端分为2支:
a. 后降支(PD):于室间沟内下行至心尖; b. 左室后支(PL):进入心肌呈U型,然后 下行至心尖时发出1~2分支供应左心室后部。
15
冠状动脉造影的常用投照体位
正位(AP):图象增强器直接对着胸骨; 左、右侧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
血管及病变部位的确定; 狭窄程度的测定; 冠脉病变形态学分类; 冠状动脉血流分级;
54
左前降支病变
55
对角支病变
56
狭窄程度的测定
计算机辅助的定量分1F=0.33cm),通过电视密度法由计算机辅助测 定参考血管直径、病变节段直径狭窄百分数和病 变长度,推算面积狭窄百分数; 目测法:
后降支(Posterior Descending, PD) 左室后支( Posterior branches of left ventricular, PL )
6
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
7
冠状动脉示意图
8
左冠脉解剖
9
左主干(LM)
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上部的中央,向 左或后伸展,0.2~4厘米,行至前室间沟分为 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有时发出中间支。
11
左回旋支(LCX)
几成直角起自LM,向后下至左房室沟,止于膈面。 1. 钝缘支(OM): 1-4支。第一OM较粗大,其后
的LCX明显变细。供应左心房、左室外侧壁及前 上壁的血液。 2. 后降支:约10%的LCX达后室间沟,下行至心尖。 3. 房室结支:50%的窦房结动脉分支源于LCX。 4. 左心房支:提供大多数心房血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