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三二轮通史复习半球化时代(20世纪后半期·90年代前)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4模块 世界史 第11讲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课件
第二次世界
一体化;苏联的经济改革;世界格
大 战 后 的 世 ·35;20卷Ⅱ·35;20卷 局变化冲击旧经济秩序;资本主义
Ⅲ·35;19卷Ⅲ·34;18
界政治
经济政策的演变;经济区域集团
卷Ⅰ·35
化;两极格局对文化交流的影响等
考向
考题
考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 20 卷 Ⅰ·35 ; 20 卷 考 查 方 式 : 分 析 近 四 年 的 高
(3)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①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首先是一种世界观,反映了中国对当今世界 的看法。 ②这一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不同文 明、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是一个相互依 存的命运共同体,应该相互尊重、平等合作、互利共赢、融合包容。 ③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出,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 担当意识。
地区 层面
2010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 有效维护中亚地区的安全 金砖国家峰会和金砖国家新开
金砖国家合作共赢的平台 发银行
(2)中国方案 ①内容 a.中国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 系。 b.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②实施: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 银行、设立丝路基金等。
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两极格局的瓦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①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②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③影响: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冷战”的结束。
(2)多极化趋势加强 ①美国极力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②欧洲一体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 ③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④俄罗斯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 ⑤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
人教版2020年高三历史高考世界现代史总复习课件 (共29张PPT)
变 1815
过
巩固:1815
程 崩
动摇:19C初
瓦解:11884488年
调整:1924、1925 瓦解:31、33、35、 36
崩溃法:西19斯39势力的
1946 冲击:20世纪
60、70年代
瓦解东:1欧9剧91变
溃
欧洲革命
崛起和扩张
苏联解体
原
因
内 ①阶级矛盾:
①战胜国与战败国: ①资本主义
部 ②民族矛盾:
③国民经济已明显好转 ④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已被粉碎
A.①③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②③
6、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不同在于
A.加强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对经济的领导
B.为战胜苏维埃的敌人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7、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是
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的发展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据此回答:
1、对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A.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A
B.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迅速增长
C.是国家直接参与了再生产过程,干预经济生活
A.是人民群众广泛参加的社会革命
B.推翻了旧的社会制度和统治阶级
C.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D.标志着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4、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
B.恢复工业生产
C.巩固苏维埃政权
D.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背景条件的是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完整ppt课件
从专制政治到 民主化,从人 治到法制化
从迷信愚昧到
科学化
4
唯物史观
生产力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根本 动力;评价历史的根本标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
文明史 体系
政治现代化(主要民主化和法制化) 经济现代化(主要是工业化和市场化)
现代化史观 文化现代化(主要是理性化和科学化)
社会生活现代化(如城市化)
整体史观
.
17
2、过渡时期:春秋奴战国隶(社前会7瓦70解年至,封前建22制1年度)确立
社 1.农业: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的 含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会 经
济
2.手工业: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商业:打破官府控制,涌现大商人;主要诸侯国
都城成为繁华商业城市。
大
1.春秋改革:鲁国“初税亩”、齐国管仲“相地而
(1)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比较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 世纪的希腊和战国时期的中国的异同。
.
21
政治:同——处于分裂状态,希腊是小国寡民,中国是诸侯
并立; 异——希腊城邦实行公民政治,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
政治权利。 中国开始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同——都是经济大发展时期。
异——希腊的工商业较发达,农业相对落后, 中国农业发达,重农抑商思想开始占据主流地位。
23社会转型经济基础阶级基础知识分子倡导统治者扶持适应时代潮流24古代中国古代西方文明类型政治文明政治制度政治活动物质文明经济特征经济思想精神文明思想发展科技文化发展大河农业文明海洋商业文明君主专制公民集体民主制商鞅变法等梭伦改革等农业经济小农经济工商业经济重视商业发展儒家思想演变人文精神的起源辉煌的古代科学逐渐产生近代科学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自身的变化3对于思想应该用二分法和重点论的原则来评价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话题12从分散到整体的全球化与世界经济新变化课件
话题十二 踏歌前行 ——从分散到整体的全球化与世界经济新变化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大势所趋,发端于大航海时代,在冷 战结束后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 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世界经济全球 化趋势加强,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利 弊共存。
话题串讲·深化认知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1.起步阶段(15~18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和商业资本主义殖民高 潮的到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初步形成阶段(19世纪初期至中期):随着工业革命和工业资本主 义高潮的到来,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出现了全球化第一次高潮。
3.最终形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 资本主义高潮的到来,世源自市场最终形成,出现了全球化第二次高潮。
——刘金源、潘美娟《从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到社会主义全球化》
发现问题 卡斯特罗肯定了作为一种客观历史进程的全球化的存在。 认为“全球化不是某个人异想天开,也不是某个人的创造发明”,而 是“人类历史现阶段正在发生的最重要和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之一”。 卡斯特罗把全球化分为客观的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这两个层 次。他对全球化的认识是比较全面的。
答案:A
2.[2022·河北石家庄模拟]1750~1850年,英国乡村地区普通劳工的 生活受到了很大冲击,生产资料丧失,就业不稳,粮价高涨。为此, 政府结合乡村自身特点,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贫困救济。英国的做法
() A.致力于福利国家的建立 B.解决了圈地运动的遗留问题 C.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D.防止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途径: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2)特点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大势所趋,发端于大航海时代,在冷 战结束后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 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世界经济全球 化趋势加强,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利 弊共存。
话题串讲·深化认知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1.起步阶段(15~18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和商业资本主义殖民高 潮的到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初步形成阶段(19世纪初期至中期):随着工业革命和工业资本主 义高潮的到来,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出现了全球化第一次高潮。
3.最终形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 资本主义高潮的到来,世源自市场最终形成,出现了全球化第二次高潮。
——刘金源、潘美娟《从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到社会主义全球化》
发现问题 卡斯特罗肯定了作为一种客观历史进程的全球化的存在。 认为“全球化不是某个人异想天开,也不是某个人的创造发明”,而 是“人类历史现阶段正在发生的最重要和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之一”。 卡斯特罗把全球化分为客观的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这两个层 次。他对全球化的认识是比较全面的。
答案:A
2.[2022·河北石家庄模拟]1750~1850年,英国乡村地区普通劳工的 生活受到了很大冲击,生产资料丧失,就业不稳,粮价高涨。为此, 政府结合乡村自身特点,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贫困救济。英国的做法
() A.致力于福利国家的建立 B.解决了圈地运动的遗留问题 C.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D.防止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途径: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2)特点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专题总结 世界史课件
4.民主实质 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是资产阶级专政,但是这一实质却被资产阶级 民主种种虚伪的表现所掩盖。这是因为: (1)在观念的表达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被赋予了普遍性的形式。资 产阶级虚伪地宣称自己的利益是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赋予自己的思 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思想。资产阶级在思 想表达上的这种标榜,在一定时期内能得到某种程度的认同,这是因 为:
发展;工厂制度成为普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体化进程;知识经
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最终形成
济出现
三、世界大国史线索 1.英国史 (1)前工业革命时代——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基础 ①政治:民族国家形成,封建王权加强,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亨 利八世宗教改革,权力中心从教皇转移到国王。1640—1688年的资产阶 级革命,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1688年“光荣革命”,权力中心从 国王转移到议会。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 立。
2.城邦意识 所谓城邦意识就是指古希腊城邦公民以维护城邦利益为最高利益追 求的意识。古希腊人认为城邦是一种最好的国家状态,如果城邦独立就 可以保证他们的各种权利和权益,相反,则会威胁到他们每个人的权利 和权益。古希腊人的城邦意识是建立在对自己权利的最大维护上。
3.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就是公民认识到自己是城邦的主人,因而积极参加各种政 治活动,以实现作为城邦主人翁的心理状态。因此,公民意识就是城邦 意识,即主人翁意识和法律至上意识。城邦和公民是密不可分的,公民 为了城邦而存在。 4.自然法精神 自然法的精神主要包含公平、理性、人权。古罗马法律之所以如此 广泛传播,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是与古罗马法律中的自然法精神分不开 的。自然法的精神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罗马社会的进步。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12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与当代世界的发展(复习讲义)
(2022湖北卷16)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策调整
(2022浙江卷1月24)第三次科技革命
考点预测与趋势分析
美苏冷战与两极对峙格局
1、通过美苏相关的数据表格等史料,创设学习和社会情境,运用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考查冷战格局下美苏双方交流与对抗并存的关系特征。
2、结合美苏国家政策的制定或调整的相关史料,联系美苏冷战的相关背景,考查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对抗对不同国家或社会阶层的重大影响,并进而认识两大阵营逐渐走向分化的历史趋势。
5.(2021福建卷)如图为1949年2月美国报纸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日本被描绘成“还没有能力独立行走”的发条玩具男孩形象。该漫画反映了当时
A.日本成为美国争霸的工具B.日美两国关系趋于正常化
C.美国社会对日本人的嘲讽D.美国对日本的扶植和控制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漫画信息可知,日本被描绘成“还没有能力独立行走”的发条玩具男孩形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二战后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世界的霸权地位,对日本进行扶植和控制的政策,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对日本的控制,未反映其成为美国争霸的工具,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对日本的控制,不是两国关系趋于正常化,排除B项;美国社会对日本人的嘲讽是对漫画错误的解读,排除C项。故选D项。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积极影响: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四、两极对峙格局的发展过程
1、20世纪50、60年代,缓和与紧张并存,美国占优势
4.(2021年河北卷)1946年夏,丘吉尔指出:“美国鹰停落在栖木上,它是一只有着可怕
(2022浙江卷1月24)第三次科技革命
考点预测与趋势分析
美苏冷战与两极对峙格局
1、通过美苏相关的数据表格等史料,创设学习和社会情境,运用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考查冷战格局下美苏双方交流与对抗并存的关系特征。
2、结合美苏国家政策的制定或调整的相关史料,联系美苏冷战的相关背景,考查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对抗对不同国家或社会阶层的重大影响,并进而认识两大阵营逐渐走向分化的历史趋势。
5.(2021福建卷)如图为1949年2月美国报纸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日本被描绘成“还没有能力独立行走”的发条玩具男孩形象。该漫画反映了当时
A.日本成为美国争霸的工具B.日美两国关系趋于正常化
C.美国社会对日本人的嘲讽D.美国对日本的扶植和控制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漫画信息可知,日本被描绘成“还没有能力独立行走”的发条玩具男孩形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二战后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世界的霸权地位,对日本进行扶植和控制的政策,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对日本的控制,未反映其成为美国争霸的工具,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对日本的控制,不是两国关系趋于正常化,排除B项;美国社会对日本人的嘲讽是对漫画错误的解读,排除C项。故选D项。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积极影响: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四、两极对峙格局的发展过程
1、20世纪50、60年代,缓和与紧张并存,美国占优势
4.(2021年河北卷)1946年夏,丘吉尔指出:“美国鹰停落在栖木上,它是一只有着可怕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世界史板块总结(共76张PPT)
2.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确立 (1)标志:美国 1787 年宪法的颁布,三权分立体制确立。 (2)体现的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三)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1.文艺复兴(14—17 世纪) (1)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天主教会神学世界观对人们思想的 垄断和束缚。 (2)成就:代表人物有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3)历史影响: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2.宗教改革(16 世纪) (1)原因:中世纪教权主义对社会发展的阻碍。 (2)成就:马丁·路德等。主要观点: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信仰即可得救。 (3)影响: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 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 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②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 济和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1921 年 3 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决定实 行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以 1936 年苏联宪法 的颁布为标志,“斯大林模式”确立,高度集中、集权是其基本特征。
2.成就:1687 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物体运动 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3.影响 (1)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综合。 (2)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促进了两次科技革命的出 现。 (3)为法国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
三、工业革命时代的西方文明:文明多样性、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3.启蒙运动(17、18 世纪) (1)背景 ①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②近代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2)核心:理性主义。 (3)成就 ①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百科全书派等。 ②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权分立、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 论等。
(三)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1.文艺复兴(14—17 世纪) (1)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天主教会神学世界观对人们思想的 垄断和束缚。 (2)成就:代表人物有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3)历史影响: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2.宗教改革(16 世纪) (1)原因:中世纪教权主义对社会发展的阻碍。 (2)成就:马丁·路德等。主要观点: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信仰即可得救。 (3)影响: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 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 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②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 济和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1921 年 3 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决定实 行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以 1936 年苏联宪法 的颁布为标志,“斯大林模式”确立,高度集中、集权是其基本特征。
2.成就:1687 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物体运动 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3.影响 (1)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综合。 (2)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促进了两次科技革命的出 现。 (3)为法国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
三、工业革命时代的西方文明:文明多样性、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3.启蒙运动(17、18 世纪) (1)背景 ①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②近代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2)核心:理性主义。 (3)成就 ①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百科全书派等。 ②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权分立、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 论等。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全攻略选修专题突破课件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72张PPT)
四、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1)“冷战”局面的形成原因 ①战时同盟解体,雅尔塔体系形成。 ②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矛盾激化。
(2)主要表现
①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组建北约组织。 ②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经济互助委员
突破策略
1.线索引导梳理:抓两条线索,一是20世纪人类社会经
历的两次世界大战、全球性的冷战、连绵不绝的局部战
争和地区冲突以及由此引发的大国矛盾和国际关系格局 的变化表现;二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和局部战争中,人类 争取世界和平和维护和平的斗争。 2.比较归纳概括:复习备考时,要注意比较归纳20世纪以
来世界主要战争及其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特征。如比较
隐含了许多对矛盾:对战败国的掠夺,加深了战胜国与战
败国之间的矛盾;分赃不均,加剧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激化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帝国
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加之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
衡,这一切决定它不会长久存在下去。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1.背景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隐含矛盾的发展。 (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3)20世纪30年代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催化”作用。 (4)局部反法西斯力量未能形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2.战争进程 (1)爆发标志: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德、俄、法、英相继加入战争。
(2)第一阶段:1914年8月~1916年底。主要战役有马恩河 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等,协约国 掌握了主动权。 (3)第二阶段:1917年4月~1918年11月。 美国对德国宣战;苏俄退出帝国主义大战;中国对同盟国 宣战,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4)1918年11月,协约国与同盟国签订停战协定,第一次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课件
—
天津卷,15(欧共体成立);全 国卷Ⅲ,35(多极化趋势加强,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
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
立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
—
—
专题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高考聚集 知识整合
专题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考向一 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及其影响
真题研析 考向探究
(2022·全国甲卷)1951年,美国黑人团体民权大会向联合国发起请愿活动,指 控美国政府对黑人犯有种族灭绝罪行。美国政府指责请愿活动是共产主义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传,并寻找支持政府的黑人来驳斥这些指控。这反映出当时( ) A.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B.民权大会的指控缺乏事实依据 C.美国对待种族问题的态度受冷战意识影响 D.美国政府对国内的种族平等问题漠不关心
专题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专题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通史概览 脉络理清
专题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通史概览 脉络理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虽然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对峙,但是,和平与发 展逐渐成为历史的潮流,社会主义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全球化、多 极化、信息化的趋势不断增强。 政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冷战局面出现, 两极格局形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日本、第三世界、中国的崛起冲 击了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苏联解体,两极格 局瓦解,冷战结束。民族民主运动高涨,殖民体系崩溃。 经济:各国纷纷进行经济体制的调整和改革,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社会主义 国家进行改革实践,新兴国家得到发展。 文化:战后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思想文学艺术进一步发展。
高考二轮总复习课件(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历史通史整合(四)
阶段1
阶段2
视角3 凯恩斯经济学的具体内容及与罗斯福新政的关系
凯恩斯主张政府干预经济,一方面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刺激私人投资和消
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另一方面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运用预算使投资社会
化,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政府支出与私人投资一样,也是总支出的一种
来源。相对而言,凯恩斯更看重财政政策的作用。为此,凯恩斯在政策上摒
阶段1
阶段2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发展速度较快,当 时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局势缓和,有利于经济全球化发展,故选D 项;信息技术革命对于经济的作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当今世界并 没有形成新的国际秩序,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全球化的范围扩展到了更 多的发展中国家,世界贸易组织创始成员的贸易总额占比大,并没有体现出 跨国公司对于各国经济水平的影响,排除C项。
阶段1
阶段2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球面临的挑战来自方方面面,有可 能对所有国家都造成了破坏,因此各国必须加强合作,应对挑战,A项正确;B 项说法错误,且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各国是平等的,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不能只有欧美国家的领导,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各国首先考虑的是本国 利益,排除。
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 多极化趋势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
年代中期
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美苏争霸激烈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 90年代初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
阶段1
阶段2
视角2 从世界政治、经济、思想角度看待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从世界政治上看,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源于世界经济不平衡,欧 洲联合、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力量壮大及中国崛起,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多极化趋势出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2)从世界经济上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进步与国际分工的发展, 以及西欧、日本、中国等经济体的崛起,加速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 济全球化的发展。 (3)从思想文化上看,世界思想多元化、文化的多样化趋势加强,世界各国 的思想文化交流加快,反映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下,世界思想文化的 相互碰撞与交融。
(适用新教材)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4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命题角度
角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
【典例1】 (2021浙江卷,22)下图所示为英国人阿瑟·摩尔兰德所绘漫画
《最糟糕的就在我们身后》,反映的是1918年8月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的
一次会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战争形势,正确的是( )
A.坦克决定了战争胜负
B.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
C.东线战事胶着,转入持久阵地战
从进步性 政治性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各国之
看
间的国际合作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
了基础
从局限性 一方面,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没有参加,严重削
看
弱了国联的权威性。另一方面,国联沦为英法维护其霸权的工具,
最终未能制止侵略,局部战争最终走向了世界大战
拓展4 素养要语 (1)帝国主义各国重新瓜分殖民地的争斗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 发。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进行了长达四年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最终,大战以 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 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新秩序不仅没有带来真正的和平,反而为新的 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
深化拓展
侵略性、非正义性
拓展1 多角度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性质
判断的 标准
分析战争的性质主要看交战双方的目的,这个目的应该是贯穿在战 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中;分析战争的性质还要注意区别整体与个 别、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战争的 是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
起因 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
D.协约国在西线大规模反攻,战线已推
进到马恩河一线
(注:撤退的德军士兵与追击中的坦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必要性—可能性) 目标、过程
影响(对内—对外)
亚非拉发 展中国家 的崛起
55亚非万隆会议的召开 61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时间—发起国—背景—宗旨和内容—影响) 78中国改革开放
国际调解 机制成熟
联合国(成立背景—建立过程—性质机构—宗旨—主要活动—发展历程)
四、与时俱进的科技与文艺—网络和20世纪后半期的文学艺术
网络
核心 电子计算机技术(产生-发展) 影响(自动化-控制论-人工智能)
技术 互联网技术
影响(实现了-缩小了-改变了)
20世纪 后半期 的文艺
摇滚乐(产生基础—代表—影响) 电视(发展历程:20年代-30年代-50年代-70、80年代。地位)
时间
改革背景
改革内容
改革效果
三、两极格局下国际政治力量的重组
两极格局 的建立
两极格局建立的背景(基础—框架—关系) 冷战序幕
两极格局建立的过程 冷战开始(政治—经济) 两极格局形成(军事)
两极格局建立的影响(消极—积极)
两极格局下的局部紧张
德国分裂 朝鲜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
欧洲的复 兴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始
半球化时代
(20世纪后半期·90年代前)
一、概述 如果说20世纪前半期的总体特征是世界的分裂,
那么20世纪后半期的总体特征就是世界的重组,重 组的结果形成了二元对立的现代化模式。
世界的重组表现在以下几个层次: ①两大阵营在政治和经济层面的重组。重组的结 果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 两大阵营的势均力敌构成了战后雅尔塔体系的基础。
作用(体现精神-推动发展)
评价(构成支柱-反映方向-适应需要)
现代 化模 式的 调整
美国
时间
现代 战后至60年代末
化模 式的
70年代
总统
经济理论
经济政策
实施效果
调整 80年代
90年代
各具特色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日本(名称—特点)
社会 主义 现代 赫鲁晓夫改革 化模 勃列日涅夫改革 式的 调整 戈尔巴乔夫改革
改变苏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探 索(成功探索-挫折-局部纠左、双 百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探索现代化方向的偏差 (文革)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破坏
国际 政治 关系 重组
文化
3层重组 世界范围:两极格局建立与美苏争霸 两极内部:欧洲一体化进程、日本 两极之间:亚非会议与不结盟运动
网络技术 新艺术形式的发展
新中国外交的起步与选择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新中国的教科文事业
二、两种现代化模式的竞争与调整
美国 资本主义世 背景(必要性-可能性)、原则、组织及职能
主导 资本 主义 世界 资本 经济 主义 体系
界金融体系 作用(稳定秩序—消除障碍)
资本主义世 界贸易体系
背景(必要性-可能性) 组织、宗旨(消除-取消-促进)、性质(第一个……体制)
②两大阵营内部的重组。这层重组以西欧的经济 一体化启动为代表。
③两大阵营之间的重组。这层重组以亚非会议和 不结盟运动为代表。
20世纪后半期的国际关系贯穿着两条线索,一条明线, 一条暗线。
明线是指美苏两霸对本阵营的控制和两大阵营的对抗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0世纪下半期国际关系的主题。这种对抗又是以冷战为主 (主要是欧洲地区)和热战为辅(主要是亚非拉地区)的形式 呈现的。
暗线是两极内部和两极之间为摆脱两极控制,谋求自身 发展的努力。
20世纪后半期,世界市场的实质是现代化扩展的加速过程。 现代化的扩展、世界金融体系的确立、网络技术的成熟,为以 自由贸易为基本特征的全球化新阶段奠定了基础。
因此这个 “半球化”阶段实际上是由近代以来欧洲主导的 全球化向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普遍参与的全球化的过渡阶段。
半球化时代(20世纪下半期)
中国:1949-1978
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
两种 现代 化模 式的 调整
2大体系 3大支柱
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贸总协定
两种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调整
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调整
苏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调整
苏式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的建立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一边倒)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立(三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