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归纳)
免疫学知识点梳理
免疫学知识点梳理第一章绪论1.免疫的概念2.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特点比较。
3.免疫的三大功能防御、自稳、监视,相应的病理反应为超敏及免疫缺陷、自身免疫病、恶性肿瘤。
4.免疫系统的组成5.简述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6.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
7.主要的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有哪些。
8.克隆选择学说第二章抗原1.抗原的定义2.完全抗原与半抗原的定义及特点3.抗原表位的分类(线性表位-T细胞和构象表位-B细胞)、抗原结合价4.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交叉抗原的生物学意义。
5.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理化因素、宿主因素、免疫途径及方法)6.抗原的种类:1)抗体产生是否对T细胞依赖:TD抗原、TI抗原2)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异嗜性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3)抗原提呈细胞内抗原的来源: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7.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免疫佐剂、超抗原、丝裂原第三章抗体1.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定义。
2.抗体的基本结构:重链(H链)和轻链(L链);可变区(V区):超变区(CD1-3)和骨架区(FR1-4)恒定区(C区):C H1-4;C L铰链区:CH1与CH2之间。
结构域和功能区:VH和VL抗原结合位点;CH1和CL为Ig同种异型遗传标志所在;CH2和CH3为补体C1q结合位点;CH3和CH4能与多种细胞表面的Fc 受体结合,产生免疫效应。
3.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木瓜蛋白酶水解片段:2个Fab(抗原结合片段),1个Fc(可结晶片段)胃蛋白酶水解片段:1个Fab’ 2段,多个pFc’段4.抗体的类型:根据重链C区氨基酸组成的差别分为,IgG、IgA、IgM、IgD、IgE。
型:根据轻链C区氨基酸组成的差别分为,λ和Κ5.抗体三类不同的抗原决定基:同种型:同一种属所有个体Ig分子共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
同种异型: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Ig分子具有的不同抗原特异性标志。
存在于Ig C区和V区。
独特型:同一个针对不同抗原所产生的Ig分子V区所特有的抗原表位。
免疫重点知识总结
一、免疫学概述(掌握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及表现,了解免疫学发展史) 1、免疫的概念: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的过程。
机体识别非己抗原,对其产 生免疫应答并清除,但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的一种生理反应。
2、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免疫分子膜型分子 分泌型分子 中枢 胸腺 骨髓 法氏囊 (禽类)外周脾脏 淋巴结 粘膜相关 淋巴组织 皮肤相关 淋巴组织干细胞系淋巴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 其他A P C (树突状细胞、 内皮细胞等) 其他免疫细胞 (粒细胞、肥大 细胞、血小板、 红细胞等)TCR BCR C D 分 子 粘附分子 MHC其他免疫球蛋白 补体分子 细胞因子3、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功能生理表现(有利) 病理表现(有哲) 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 抗感染超敏反应性疾病 免疫缺陷病 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 清除突变细胞 清除病毒感染细胞 恶性肿瘤病毒持续性感染 免疫自稳(immune homeostasis)“自己”耐受“非己”产生适度应答 清除衰老或损伤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 超敏反应性疾病二、免疫器官和组织(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的组成及作用,了解T 、B 淋巴细胞 的发育成熟及分布,了解淋巴细胞再循环) 1、免疫器官的组成: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骨髓功能:(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HSC 可分化成髓样干细胞和淋巴样干细胞,髓样 干细胞可分化为粒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淋巴样细胞可分化为B 细胞、T 细胞和 NK 细胞等 (2)B 细胞和 NK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3)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后抗体产生的主要部位(1)T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2)免疫调节作用: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胸腺激素,促进胸腺细胞增殖和分 化为成熟T 细胞,对外周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也有调节作用胸腺 结构:皮质胸腺髓质功能:浅皮质区 深皮质区(3)自身免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阴性选择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 (T 、B) 定居的场所,也是淋巴细胞对外来抗原产生免疫 应答的主要部位 淋巴结 结构: 功能:(1)T 细胞和B 细胞定居的场所:75%T 细胞,25%B 细胞 (2) 免疫应答场所 (3)过滤作用(4)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脾 结构:白髓 (white pulp): (1) 脾小结(2)动脉周围淋巴鞘 动脉周围淋巴鞘-- T 细胞区 红髓 (red pulp):(1) 脾索(2)脾血窦 脾小结-- B 细胞区 边缘区:白髓和红髓交界的狭窄区。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归纳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归纳摘要:一、医学免疫学基本概念1.免疫系统的组成2.免疫应答的分类二、固有免疫1.概念和特点2.固有免疫细胞3.固有免疫的作用三、适应性免疫1.概念和特点2.适应性免疫细胞3.适应性免疫的作用四、免疫应答的调节1.免疫抑制2.免疫促进五、免疫学应用1.疫苗2.免疫治疗3.免疫检测正文:医学免疫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和机制的学科。
它涉及到人体对抗病原体入侵的防御机制,以及免疫应答的调节等方面。
本文将对医学免疫学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
一、医学免疫学基本概念免疫系统是人体防御病原体入侵的重要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应答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其中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适应性免疫是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应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二、固有免疫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具有非特异性和先天性特点。
它主要由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组成,能够识别并清除病原体。
三、适应性免疫适应性免疫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主要由t细胞和b细胞组成。
t细胞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识别并杀死感染细胞;b细胞能够产生抗体,结合病原体使其失去活性。
四、免疫应答的调节免疫应答的调节主要包括免疫抑制和免疫促进。
免疫抑制是指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和分子的活性,降低免疫应答的强度;免疫促进是指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和分子的活性,增强免疫应答的强度。
五、免疫学应用免疫学在医学领域有很多应用,如疫苗、免疫治疗和免疫检测等。
疫苗是通过引入病原体的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从而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免疫治疗是通过调节免疫应答,治疗某些疾病,如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检测是通过检测免疫细胞和分子的活性,诊断某些疾病,如感染和免疫性疾病。
总之,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和机制的学科,涉及到免疫应答、免疫调节和免疫学应用等方面。
免疫作用知识点总结大全
免疫作用知识点总结大全免疫作用是人体对抗外来病原体的一种生理反应,包括先天免疫和后天免疫两种类型。
免疫作用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和清除病原体,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保护身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
以下是免疫作用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 先天免疫和后天免疫先天免疫是人体天生具备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机制,它包括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吞噬作用、炎症反应和补体系统等。
先天免疫对各种病原体具有广泛的抵抗能力,能够在感染初期就迅速产生反应,并阻止病原体的侵入和扩散。
后天免疫是人体在接触到病原体后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防御机制,它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类型。
细胞免疫主要由T淋巴细胞介导,能够直接杀伤感染的细胞;体液免疫主要由B淋巴细胞介导,能够产生抗体来清除病原体。
后天免疫对特定病原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记忆性,能够形成免疫记忆并持续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2.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多种细胞和分子组成,包括主要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分子包括抗体、细胞因子、炎症介质、补体蛋白等。
这些细胞和分子在免疫作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相互协调作用来对抗病原体的侵袭。
3. 免疫作用的过程免疫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识别阶段、激活阶段、效应阶段和记忆阶段。
在识别阶段,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出病原体的抗原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在激活阶段,免疫细胞和分子被激活并开始对病原体进行攻击;在效应阶段,免疫系统产生各种免疫反应来清除病原体;在记忆阶段,免疫系统形成免疫记忆并对后续的感染产生更快速和更强大的应答。
4. 免疫系统的调节免疫系统的过度或不足都会导致对机体的伤害,因此免疫系统需要得到严格的调节和控制。
免疫系统的调节包括免疫耐受、免疫抑制和免疫激活等多种机制,能够保证免疫作用在适当的时机和适当的程度下进行,以保护机体不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相关疾病的伤害。
九年级科学免疫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科学免疫知识点归纳免疫是人体抵抗疾病的重要机制,九年级科学学习免疫知识点是一项关键任务。
本文将对九年级科学免疫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
一、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指人体内的一系列组织、细胞和分子,它们共同协作来保护我们免受外来病原体的侵害。
免疫系统主要由淋巴器官(如脾脏、扁桃体)、淋巴细胞(如B细胞、T细胞)和抗体等组成。
二、免疫应答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出现免疫应答。
这是一种复杂的反应过程,包括两种免疫应答: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1. 先天性免疫先天性免疫是指人体天生具有的一种抵御病原体的免疫反应。
它包括生理屏障(如皮肤、黏膜)、巨噬细胞和炎症反应等。
2. 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是指人体在接触到病原体后,通过免疫应答形成的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记忆。
获得性免疫可以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三、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关键成员,它们可以识别并摧毁入侵的病原体。
1. B细胞B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主要负责产生抗体。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B细胞会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来中和病原体。
2. T细胞T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主要负责调节免疫应答和直接杀伤感染的细胞。
T细胞可以通过识别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来执行免疫效应。
四、抗体抗体是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种特异性蛋白质,具有结合和中和病原体的能力。
抗体可以与病原体上的抗原结合,从而中和病原体并促进其清除。
五、免疫记忆当人体初次接触某种病原体后,免疫系统会形成对该病原体的记忆,使得再次接触时免疫应答更加迅速和有效。
这是获得性免疫的重要特点之一。
六、免疫疾病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可能导致免疫疾病的发生。
免疫疾病包括自身免疫病、过敏和免疫缺陷病等。
自身免疫病是指免疫系统攻击自身正常组织,过敏是指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产生过度反应,免疫缺陷病是指免疫系统功能低下。
以上是九年级科学免疫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归纳。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免疫的机制和重要性,提高我们的免疫能力,保护自己免受疾病的侵害。
高三生物免疫知识点归纳
高三生物免疫知识点归纳免疫是生物体为应对病原微生物或其他异己生物入侵而产生的一系列防御反应。
它是保护我们身体免受疾病侵害的重要机制。
而高三生物课程中,对于免疫的学习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将对高三生物免疫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Ⅰ.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大部分。
1. 先天免疫:由宿主的遗传系统决定,具有非特异性的抗原识别和排除机制,如皮肤、黏膜屏障,巨噬细胞和破坏性酶等。
2. 获得性免疫:由先天免疫进化而来,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抗原识别和清除机制,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途径。
Ⅱ. 免疫系统中的关键细胞和分子1. 白细胞:主要包括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它们是免疫系统中的主要执行细胞。
2. 抗体:由B淋巴细胞分泌,是体液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抗原,协助巨噬细胞清除病原体。
3. 细胞因子: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分子,能够调节免疫反应的强度和方向,如IL-1、IFN-γ等。
Ⅲ. 免疫反应的过程1. 抗原识别:通过抗原递呈细胞将抗原信息展示给T淋巴细胞,引发免疫反应。
2. 淋巴细胞激活和增殖:被抗原刺激后,T淋巴细胞会激活并大量增殖,形成克隆细胞群。
3. 克隆选择:激活的T淋巴细胞会与抗原相互作用,发生选择性增殖和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
4. 效应反应:效应T细胞可直接杀伤感染细胞,记忆T细胞具有长期免疫记忆功能。
5. 抗体生成:受激活的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Ⅳ. 免疫系统的调节1. 免疫耐受:机体内部或外部的调节机制,防止过度的免疫反应导致自身组织损害。
常见的免疫耐受机制有自身免疫,免疫抑制细胞等。
2. 免疫记忆:体内长期保存着先前感染过的病原微生物信息,一旦再次感染,免疫记忆能迅速启动免疫反应,有效清除病原体。
Ⅴ. 免疫疾病与疫苗1. 免疫疾病: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导致的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等,例如风湿病、哮喘等。
免疫的总结归纳
免疫的总结归纳免疫系统是人体内一组复杂的生物学结构和过程,起着防御和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侵害的重要作用。
它由多种细胞、分子和器官组成,能够识别并消除外来入侵的病原体,同时也参与调节自身免疫应答。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进行总结归纳。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免疫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1. 自然免疫系统:自然免疫系统是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它包括皮肤、粘膜、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
自然免疫系统通过物理屏障和非特异性机制来抵御病原体的侵袭。
2. 适应免疫系统:适应免疫系统是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它由淋巴细胞(T细胞和B细胞)、抗体等部分组成。
适应免疫系统通过特异性机制来识别和消灭病原体,并产生免疫记忆。
3. 淋巴器官:淋巴器官包括脾脏、淋巴结和扁桃体等,它们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器官,能够筛选和激活免疫细胞,促进免疫应答的进行。
4. 免疫分子:免疫分子包括细胞因子、抗体等,它们在细胞间传递信号,协调和调节免疫应答。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1. 识别和消灭病原体: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和消灭病原体来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
当病原体进入机体时,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它们,并启动相应的免疫应答,以消除病原体。
2. 产生免疫记忆:适应免疫系统具有记忆功能,一旦机体接触过某种病原体,它就会产生相应的免疫记忆,并在再次暴露于同一病原体时迅速启动免疫应答,提供更有效的防御。
3. 自身免疫调节: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调节自身免疫应答,防止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发动攻击,从而维持机体内部的免疫平衡。
4. 清除废物和异常细胞:免疫系统不仅可以抵御外来病原体,还能够清除机体内部产生的废物和异常细胞,保持机体的健康状态。
三、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免疫系统具有复杂的调节机制,以保持免疫应答的平衡状态。
以下是免疫系统常见的调节机制:1. 免疫耐受:免疫耐受是一种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不应答的状态。
免疫(归纳)
免疫(归纳)免疫学名词解释1.免疫:机体免疫系统对“自己”和“非己”的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其作用是排除“非己”(抗原)物质,以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
2.免疫应答: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异物的生理反应3.固有免疫:机体在长期系统发育与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天然免疫防御功能。
4.适应性免疫:机体在长期与外源性病原微生物接触过程中,对特定病原微生物(抗原)产生识别并将其清除体外的防御功能。
5.临床免疫学:是将免疫学基础理论、临床医学疾病与免疫学技术相结合,用于研究疾病的免疫病理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评价治疗效果和判断愈后的多个分支学科的总称。
6.免疫学检验:是研究免疫学技术及其在医学检验领域的重要学科;7.抗原:指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的物质。
8.抗原决定基: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
又称表位9.抗原抗体反应:指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所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10.亲和力: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点与对应的抗原决定簇之间相适应而存在着的引力,是抗原抗体间固有的结合力11.亲合力:抗体结合部位与抗原表位之间结合的强度12.交叉反应:两种不同的抗原分子具有部分相同或类似结构的抗原表位,可与彼此相应的抗体发生反应13.标记免疫技术:用荧光物质、放射性核素、酶或化学发光物质等标记抗原或抗体,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后,通过检测标记物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分析14.免疫原: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抗原。
15.佐剂:某些物质与抗原一起或先于抗原注入机体,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此类物质称为免疫佐剂,简称佐剂。
16.弗氏不完全佐剂:由油剂(矿物油或花生油)和乳化剂(羊毛脂或吐温-80)按1:1~1:5比例混合而成;17.弗氏完全佐剂:由弗氏不完全佐剂加卡介苗组成。
18.多克隆抗体:是传统的抗体制备方法即利用抗原免疫动物后获得抗体19.单克隆抗体: 是由只识别单一抗原决定簇的B 细胞克隆产生的同源抗体。
《免疫》名词解释归纳总结(精华版)
免疫1.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平衡和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2.抗原(Ag):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3.抗原表位:又称抗原决定簇,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4.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这类抗原需要T细胞辅助才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
5.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 这类抗原不需要T细胞辅助才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
6.异嗜性细胞:又名Forssman抗原,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即存在于不同生物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
7.抗体(Ab):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称为抗体。
8.免疫球蛋白(Ig):将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
9.调理作用:抗体与相应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特异性结合后,通过其Fc段与巨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表面相应IgG Fc受体结合,所产生的促进吞噬细胞对上述颗粒性抗原吞噬的作用称为抗体的调理作用。
10.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IgG类抗体与肿瘤或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相应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后,再通过其Fc段与NK细胞、M 和中性粒细胞表面相应IgG Fc受体结合,增强或触发上述效应细胞对靶细胞杀伤破坏的作用。
11.单克隆抗体(McAb):由一个B细胞克隆产生的,只作用于单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
12.补体(C):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中和细胞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13.白细胞分化抗原:是指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各个谱系分化的不同阶段以及成熟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
14.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由MHC编码的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同种异型抗原,能引起强烈而迅速的移植排斥反应。
15.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基因群,这些基因群彼此紧密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具有控制同种异体排斥反应、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等复杂功能。
临床免疫的知识点总结
临床免疫的知识点总结1.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是由多种细胞和分子组成的,主要包括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等,以及各种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
这些细胞和分子协同作用,共同保护机体免受外来病原体的侵害。
2. 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免疫应答、免疫记忆和自身免疫调节。
免疫应答是指在感染病原体时,免疫系统能够迅速识别并清除病原体,从而维护机体的免疫稳态。
免疫记忆则是指免疫系统能够记住曾经遇到的病原体,从而使得再次遇到相同病原体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自身免疫调节是指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清除机体内部的异常细胞,从而防止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3. 免疫系统的异常免疫系统的异常包括免疫缺陷和免疫过敏两种情况。
免疫缺陷是指免疫系统的功能受到损害,导致机体容易受到感染。
免疫过敏是指免疫系统对于外界非致病性抗原产生过度的反应,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
4. 临床免疫学的应用临床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免疫诊断、免疫治疗和免疫预防等多个方面。
免疫诊断是指通过检测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来评估患者的免疫状况,从而帮助诊断疾病。
免疫治疗是指利用免疫系统的功能来治疗疾病,包括细胞免疫治疗、抗体治疗和免疫调节剂等多种手段。
免疫预防则是通过免疫接种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5. 免疫系统与疾病免疫系统与疾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免疫系统的异常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包括感染病、自身免疫病、肿瘤等。
因此,了解免疫系统的基本知识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6. 免疫系统的疫苗疫苗是利用免疫系统的记忆功能来预防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疫苗能够激活免疫系统对于特定病原体的抗体产生,从而在患者再次遇到相同病原体时能够迅速清除。
因此,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7. 免疫系统的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年龄因素等。
了解这些调节因素对于维护免疫系统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预防疾病的发生。
免疫知识点总结归纳
免疫知识点总结归纳免疫系统是人体内重要的保护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抵抗外界的病原体和有害物质。
免疫系统由多个组成部分组成,包括白细胞、淋巴细胞、抗体等,它们共同协作来抵御病原体的侵袭。
免疫系统有着复杂的功能和调节机制,下面将从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免疫系统的分类、免疫反应的过程等方面来总结免疫系统的知识点。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1. 免疫系统的定义免疫系统是人体内对抗外界病原体和有害物质的一套保护机制,它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主要的免疫反应方式。
2.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白细胞、淋巴细胞、脾脏、淋巴结、骨髓、胸腺等器官组成。
3. 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抗外界的病原体和有害物质,并保护人体免受疾病的侵害。
二、免疫系统的分类1. 按免疫反应方式分类(1)体液免疫:由B淋巴细胞和体液分子(如抗体)参与的免疫反应。
(2)细胞免疫:由T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参与的免疫反应。
2. 按特异性分类(1)特异免疫:对特定抗原有特异性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非特异免疫:对各种抗原都有非特异性反应,如炎症反应等。
3. 按免疫记忆分类(1)先天免疫:对外界病原体的非特异性防御作用,包括皮肤、粘膜等对病原体的屏障防御。
(2)获得性免疫:针对特定病原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三、免疫反应的过程1. 抗原的识别抗原是引起免疫反应的物质,包括病原体、细菌毒素、异体移植物等。
抗原被免疫系统的特定细胞所识别,引发免疫反应。
2. 免疫细胞的激活免疫细胞在识别抗原后,将启动免疫反应,通过细胞间的信号传导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如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
3. 免疫细胞的增生和扩散激活的免疫细胞会迅速增殖和扩散,形成大量的免疫细胞,以加速对抗原的清除。
4. 免疫细胞的效应激活的免疫细胞将对抗原展开直接杀伤或分泌抗体等效应,以清除抗原。
5. 免疫细胞的调节免疫系统中一些细胞和分子起到调控和限制免疫反应的作用,以避免免疫反应过度引发自身免疫疾病。
高考免疫重点知识点
高考免疫重点知识点免疫重点知识点一:免疫概念和免疫系统免疫是指机体对抗外界或内源性的致病因素,保护机体免受疾病的侵害的一种生理现象。
免疫系统是由多种细胞、组织和器官组成的复杂网络,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方面。
免疫重点知识点二:先天免疫先天免疫是机体对抗感染的一种天生免疫反应,主要通过机体的内在防御系统实现。
先天免疫包括机体皮肤和黏膜作为物理屏障的防御机制,以及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炎症反应等细胞和机制的参与。
免疫重点知识点三: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是机体对特定抗原产生的一种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通过免疫细胞和抗体的作用实现。
获得性免疫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阶段,其中细胞免疫主要由T淋巴细胞介导,而体液免疫主要由B淋巴细胞和抗体参与。
免疫重点知识点四: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是获得性免疫中的重要细胞类型,主要分为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
Th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协助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和激活其他免疫细胞,而Tc细胞则直接杀伤感染细胞。
免疫重点知识点五:B淋巴细胞和抗体B淋巴细胞是获得性免疫中重要的免疫细胞类型,主要负责产生抗体。
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类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可以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通过多种机制介导抗原的清除和消灭。
免疫重点知识点六:免疫调节免疫调节是机体对免疫反应的调节与控制过程,包括免疫耐受和免疫刺激两个方面。
免疫耐受是机体对特定抗原产生一种免疫无应答的状态,主要通过中枢免疫耐受和外周免疫耐受实现。
免疫刺激则是机体对免疫应答的激活和增强。
免疫重点知识点七:免疫学应用与疾病免疫学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其中包括疫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
疫苗是通过免疫接种引起机体免疫应答,以预防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免疫治疗则是利用免疫机制来治疗某些疾病,如肿瘤免疫治疗等。
免疫重点知识点八:免疫应答异常与免疫疾病免疫应答异常和免疫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导致的疾病。
免疫基础知识归纳总结
免疫基础知识归纳总结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外来病原体侵害的关键系统,它对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对免疫系统的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大家了解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免疫系统由多个器官、组织和细胞组成,包括淋巴器官(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骨髓、胸腺等。
其中,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核心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它们承担着不同的免疫功能。
二、免疫应答的类型免疫应答可分为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种类型。
先天性免疫是指机体天生具备的保护机制,如皮肤、粘膜的屏障功能以及炎症反应等;获得性免疫则是指机体在接触到外界抗原后逐渐形成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其中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途径。
三、免疫应答的过程免疫应答的过程可分为抗原识别、抗原处理与呈递、淋巴细胞活化和效应阶段。
当外界抗原侵入机体时,免疫细胞通过识别和处理抗原,将其呈递给淋巴结中的免疫细胞。
在淋巴结中,特异性T细胞与抗原结合,并得到活化,随后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
效应T细胞通过直接杀伤感染细胞或释放细胞因子来抵抗病原体,而记忆T细胞则具有长期免疫记忆的作用。
四、免疫系统中的关键分子在免疫系统中,有一些关键分子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抗体是由B细胞分泌的一类蛋白质,能够与抗原结合,促进病原体的消灭。
经典的抗体结构包括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其中的Fc区域可与免疫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从而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
另外,MHC分子是一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参与T细胞的抗原呈递和识别过程。
五、免疫异常与免疫相关疾病免疫异常可能导致机体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反应,从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等。
此外,免疫系统的异常还与感染、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六、免疫系统的调节和增强为了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和正常功能,一些调节机制起着重要作用。
免疫耐受是机体对自身抗原保持一种免疫不应答状态的耐受性机制,它可以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名词解释免疫(immunity):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凋亡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固有免疫(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分类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概念:又称天然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个体出生时已具有的免疫,经遗传获得,是机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逐渐形成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组成:组织屏障:皮肤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DC、NK细胞、NKT细胞、B1细胞、δγT细胞固有免疫效应分子: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溶菌酶、抗菌肽、乙型溶素作用特点:♦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作用在先(0~96小时)♦非特异性(模式识别受体)♦无记忆性适应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概念:又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指个体出生后,生活中不断接触到病原微生物等多种抗原刺激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获得的免疫功能。
组成成分: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作用特点:♦获得性(需抗原激发)♦作用在后(96小时后启动)♦特异性(TCR/BCR)♦记忆性♦耐受性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名词解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概念: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免疫知识基础知识点总结
免疫知识基础知识点总结一、免疫系统结构免疫系统是由多个器官和细胞组成的复杂系统,包括淋巴器官、骨髓、脾脏、淋巴结等。
其中,淋巴器官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包括胸腺和淋巴组织(如淋巴结、扁桃体、腺样体等)。
这些器官通过淋巴循环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免疫系统。
二、免疫细胞免疫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等。
其中,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核心细胞,它们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主要起着细胞免疫的作用,而B淋巴细胞主要分泌抗体来进行体液免疫。
三、免疫分子免疫系统的分子主要包括抗体、细胞因子、补体等。
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它能够识别和结合外来抗原,从而协助其他免疫细胞来清除抗原。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类生物活性分子,它们能够影响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活化等过程。
补体是一组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的蛋白质组成的系统,它们具有溶解细菌、促进炎症反应等功能。
四、免疫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受到多种调节因素的影响,包括免疫系统本身的调节和外界环境的调节。
免疫系统内部的调节主要包括免疫耐受和免疫记忆。
免疫耐受是指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从而避免对自身组织的损害。
免疫记忆是指免疫系统对曾经接触过的抗原产生持久的免疫应答,从而使得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时能够更快速、更有效地清除抗原。
外界环境的调节主要包括病原体的逃逸机制、药物的调节以及环境因素等。
综上所述,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通过多种细胞和分子相互协作来保护人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了解免疫系统的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免疫学知识点归纳-终版
免疫学知识点归纳一、常用名词1.中枢免疫器官也称次级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源、发育成熟的地方。
骨髓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也是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2.外周免疫器官也称初级免疫器官,是成熟T、B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免疫应答的发生场所。
包括淋巴结、脾脏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3.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4.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组织或器官反复循环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意义1、增加抗原和淋巴细胞接触机会,2、充实淋巴组织5.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抗原分子上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表位的总数6.内源性抗原指在抗原体呈细胞内新合成的抗原,此类抗原在细胞内加工处理为抗原短肽,与MHC-1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可被CD8+ 细胞的TCR识别7.外源性抗原指来源于APC之外的抗原……(参考上一个)8.调理作用是指抗体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9.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由单一B淋巴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只作用于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均一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10.Joining chain J链是一条富含半胱氨酸多肽链,由浆细胞合成。
可连接Ig 单体形成二聚体、五聚体或多聚体。
稳定多聚体结构,参与体内转运1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在组织不相溶引起的移植物排斥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基因复合物12.MHC限制性MHC restriction T细胞以其TCR实现对抗原肽和MHC分子的双重识别…,一类、二类13.锚定残基与MHC结合成复合物的抗原肽往往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和MHC 分子凹槽相结合的特定部位,称锚定位,该位置的氨基酸残基称为锚定残基14.补体Complement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细胞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免疫调节Immunological regulation免疫调节是机体本身对免疫应答过程中作出的生理性反馈,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15.免疫耐受Immunological tolerance 是机体对抗原刺激表现为“免疫不应答”的现象,具有抗原特异性,即抗原不能激活特异性T或B细胞完成正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过程16.高带耐受High-zone immunological tolerance抗原剂量太高引起的免疫耐受。
免疫内科知识点归纳总结
免疫内科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免疫系统是由一系列器官、细胞和分子组成的复杂系统,其主要功能是保护机体免受外源性病原体的侵害。
免疫系统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大部分。
1. 先天免疫先天免疫是机体自身先天遗传的免疫系统,其特点是非特异性和快速性。
主要包括物理屏障、炎症反应、天然免疫细胞等。
先天免疫起到了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可以迅速识别和清除外来病原体。
2. 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是机体对外源性抗原的免疫应答,其特点是高度特异性和记忆性。
获得性免疫主要由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组成,通过抗原识别、淋巴细胞激活和抗体产生等过程来清除外来病原体。
二、免疫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免疫内科涉及的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等。
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免疫内科医生的重要工作内容。
1. 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异常免疫应答,导致组织器官受损的疾病。
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
诊断这些疾病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治疗方面可以采用免疫抑制剂、激素类药物、生物制剂等治疗方法。
2. 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是由机体对外界抗原产生异常免疫反应而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皮肤炎等。
诊断这些疾病主要依靠患者的过敏史、皮肤试验和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等检查。
治疗方面可以采用抗过敏药物、免疫疗法和避免接触过敏原等方法。
3. 免疫缺陷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是由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缺陷引起的疾病,包括原发性免疫缺陷和获得性免疫缺陷两类。
原发性免疫缺陷疾病主要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免疫系统功能缺陷,例如先天性综合免疫缺陷症候群(SCID)等。
获得性免疫缺陷疾病主要是由疾病状态或药物治疗引起的免疫系统功能缺陷,例如艾滋病、化疗后免疫抑制等。
诊断这些疾病主要依靠免疫功能检查和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
免疫知识点总结
免疫知识点总结免疫系统的研究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科学领域,它涉及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其基本知识和原理对于认识和预防疾病、提高人类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免疫系统的基本知识进行系统总结,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免疫记忆和免疫调节等方面。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结构1.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多个器官、细胞和分子组成。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淋巴器官:包括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是免疫反应发生和调节的重要场所。
(2)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是免疫系统的主要执行细胞。
(3)单核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细胞等,是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分。
(4)溶解因子:包括抗体、亲和素、补体等,是免疫系统的重要分子。
(5)调节因子:包括细胞因子、淋巴因子等,是免疫系统的重要调控分子。
2. 免疫系统的结构免疫系统的结构包括原发淋巴器官和继发淋巴器官两部分。
原发淋巴器官是指胸腺和骨髓,是淋巴细胞的生成和发育的场所。
继发淋巴器官是指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是淋巴细胞的聚集和活化的场所。
免疫系统的结构还包括三种免疫细胞的分布:T细胞主要在胸腺发育,B细胞主要在骨髓发育,而淋巴细胞主要在脾脏和淋巴结活化。
二、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免疫应答是机体对抗外界侵染和异物侵入的复杂生物过程,主要包括抗原识别和抗原消灭两个阶段。
1. 抗原识别抗原是能够诱导免疫应答的分子,通常包括病原微生物的结构成分、肿瘤细胞的特异抗原、外源层次抗原等。
抗原识别是机体免疫应答的第一步,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T细胞抗原受体(TCR):T细胞通过TCR识别MHC抗原肽复合物。
(2)B细胞抗原受体(BCR):B细胞通过BCR识别游离抗原。
(3)抗体:抗体能够特异性地结合抗原,促进抗原的清除。
2. 抗原消灭抗原消灭是机体针对抗原进行的多种免疫应答过程,主要包括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两种方式。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归纳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归纳摘要:1.免疫学的基本概念2.免疫系统的组成3.免疫应答的类型及功能4.免疫疾病的分类和特点5.免疫学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正文:一、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如何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以维持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学科。
免疫学主要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免疫应答的调节和效应。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适应性免疫则是指体内T、B 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三、免疫应答的类型及功能免疫应答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主要由T 细胞执行,可分为CD4+T 细胞和CD8+T 细胞。
CD4+T 细胞可释放IL-2、IFN-γ、TNF-α等细胞因子,在局部组织产生以淋巴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反应或迟发型超敏反应。
CD8+T 细胞(即CTL)可通过释放穿孔素、颗粒酶和高表达FasL,导致靶细胞溶解破坏或发生凋亡,主要杀死胞内菌、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
体液免疫主要由B 细胞执行,分泌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结合,进而通过吞噬细胞等清除抗原。
四、免疫疾病的分类和特点免疫疾病可分为自身免疫病、移植排斥反应、免疫缺陷病、肿瘤免疫病等。
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移植排斥反应是受者与供者之间存在免疫不相容,导致移植物被排斥。
免疫缺陷病是免疫系统功能缺陷,无法有效抵抗病原体,如艾滋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
肿瘤免疫病是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产生免疫应答,清除肿瘤细胞,如黑色素瘤、肺癌等。
五、免疫学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免疫学在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例如,疫苗接种可以预防某些传染病,免疫抑制剂可以治疗移植排斥反应,单克隆抗体可以作为诊断试剂和治疗疾病等。
免疫学知识点重点总结归纳
免疫学知识点重点总结归纳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系统包括先天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
先天免疫系统是先天性的、快速的、非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它通过炎症反应和细胞毒性作用来抵挡病原体。
获得性免疫系统是后天性的、慢速的、高度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它通过抗原识别和抗体产生来抵挡病原体。
2. 免疫应对的起始和调控免疫应对的起始是由抗原的接触和抗原呈递活化抗原递呈细胞(APC)引发的。
抗原呈递细胞激活T淋巴细胞,从而引发T 淋巴细胞活化和分化。
T淋巴细胞活化后,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帮助效应T淋巴细胞。
帮助效应T淋巴细胞分化为Th1细胞、Th2细胞、Th17细胞和调整性T细胞,分别引发不同类型的免疫应对。
3. 抗体的产生和功能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它通过与抗原结合来中和病原体、沉淀毒素和增进病原体吞噬。
抗体的产生经历B 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的过程。
抗体通过其Fc区域与免疫细胞的Fc受体结合,参与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和介导细胞毒性。
4. 免疫应对的记忆和免疫调整免疫应对的记忆指的是在初次感染后,机体产生持久的免疫记忆细胞和抗体,使得再次遭遇同一病原体时能更快速、更有效地进行免疫应对。
免疫调整是指机体通过调整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免疫分子的产生来维持免疫平衡,防止免疫应对过度活化或免疫耐受。
5. 免疫系统的异常和免疫相关疾病免疫系统的异常会导致免疫缺陷、自身免疫和过敏反应等免疫相关疾病。
免疫缺陷指的是免疫系统的功能缺陷,容易导致再三感染。
自身免疫是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发生异常免疫应对,导致炎症和组织毁伤。
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产生过度敏感反应,导致过敏症状的发生。
总结: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生命科学,它探究了生物体如何抵挡疾病。
本文对免疫学的一些重点知识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应对的起始和调控,抗体的产生和功能,免疫应对的记忆和免疫调整,以及免疫系统的异常和免疫相关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学名词解释1.免疫:机体免疫系统对“自己”和“非己”的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其作用是排除“非己”(抗原)物质,以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
2.免疫应答: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异物的生理反应3.固有免疫:机体在长期系统发育与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天然免疫防御功能。
4.适应性免疫:机体在长期与外源性病原微生物接触过程中,对特定病原微生物(抗原)产生识别并将其清除体外的防御功能。
5.临床免疫学:是将免疫学基础理论、临床医学疾病与免疫学技术相结合,用于研究疾病的免疫病理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评价治疗效果和判断愈后的多个分支学科的总称。
6.免疫学检验:是研究免疫学技术及其在医学检验领域的重要学科;7.抗原:指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的物质。
8.抗原决定基: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
又称表位9.抗原抗体反应:指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所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10.亲和力: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点与对应的抗原决定簇之间相适应而存在着的引力,是抗原抗体间固有的结合力11.亲合力:抗体结合部位与抗原表位之间结合的强度12.交叉反应:两种不同的抗原分子具有部分相同或类似结构的抗原表位,可与彼此相应的抗体发生反应13.标记免疫技术:用荧光物质、放射性核素、酶或化学发光物质等标记抗原或抗体,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后,通过检测标记物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分析14.免疫原: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抗原。
15.佐剂:某些物质与抗原一起或先于抗原注入机体,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此类物质称为免疫佐剂,简称佐剂。
16.弗氏不完全佐剂:由油剂(矿物油或花生油)和乳化剂(羊毛脂或吐温-80)按1:1~1:5比例混合而成;17.弗氏完全佐剂:由弗氏不完全佐剂加卡介苗组成。
18.多克隆抗体:是传统的抗体制备方法即利用抗原免疫动物后获得抗体19.单克隆抗体: 是由只识别单一抗原决定簇的B 细胞克隆产生的同源抗体。
20.基因工程抗体:是指应用NDA重组及蛋白工程技术对编码抗体的基因按不同的需要进行改造和装配,经导入适当的受体细胞后重新表达的抗体。
21.凝集反应:指细菌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表面包被抗原的颗粒性载体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可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22.直接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直接与抗体结合,在电解质的作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23.间接凝集反应: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颗粒性载体表面,然后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反应,在电解质的作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24.沉淀反应:是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出现的沉淀现象,其特性与经典的抗原抗体反应相同。
25.补体:具酶样活性、不耐热的糖蛋白,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相对稳定,某些疾病时,含量及其活性可发生改变26.补体结合试验(CFT ):将免疫溶血作为指示系统,用以检测另一反应系统中抗原或抗体的传统方法。
27.放射免疫分析(RIA):以标记抗原与反应系统中未标记抗原竞争结合特异性抗体来测定待检样品中抗原量。
28.免疫放射分析(IRMA):以过量标记抗体与抗原非竞争结合,采用固相免疫吸附载体分离游离和结合标记抗体。
29.荧光:荧光物质吸收激发光的能量后,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当其回复至基态时,以发射光形式释放出能量,称为荧光。
30.荧光效率:荧光物质分子将光能转变成荧光的百分率31.荧光寿命:荧光物质被激发后所产生的荧光衰减到一定程度时所用的时间。
32.荧光淬灭:荧光物质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发射荧光减弱甚至消退称为荧光淬灭。
32.荧光免疫技术: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与荧光技术的敏感性相结合,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检测,包括荧光抗体技术和荧光免疫测定。
33.荧光抗体技术:是以荧光素标记抗体,与抗原反应,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呈现特异荧光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行定性和定位检测, 分为直接法、间接法和双标记法等。
34.荧光免疫测定:是将抗原抗体反应与荧光物质发光分析相结合,检测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特异性荧光强度,进行定量测定,分为均相和非均相。
35.荧光免疫显微镜技术:荧光素标记抗体与切片中组织细胞抗原反应,洗洗涤分离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呈现特异荧光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及其部位,对组织细胞抗原进行定性和定位检测,或对自身抗体进行定性和滴度测定。
36.酶免疫技术:以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作为主要试剂的免疫检测方法,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反应完成后,通过酶对底物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敏感性。
37.胶体金免疫技术:以胶体金作为一种示踪剂或者显示剂,应用于抗原抗体反应的一种标记免疫测定技术。
38.胶体金:也称金溶胶,是金盐被还原成金原子后形成的金颗粒悬液。
39.免疫金:是指胶体金与抗原(抗体)等大分子物质的结合物。
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中,也习惯上被称为金探针。
4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将发光分析与免疫反应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标记免疫分析技术。
41.发光:一种物质由电子激发态回复到基态时,释放出的能量表现为光的发射。
42.光照发光:指发光剂(荧光素)经短波长的入射光照射后,电子吸收能量跃迁到激发态,在其回复至基态时,发射出较长波长的可见光(荧光)。
43.生物发光---萤火虫发光:反应底物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利用 ATP产能,生成激发态的氧化荧光素,后者在回复到基态时多余的能量以光子形式放出。
44.化学发光:指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其物质分子吸收化学能产生光的辐射现象。
45.免疫组织化学:用显色剂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免疫学检测技术。
46.免疫电镜技术:免疫组化技术与电镜技术结合的产物,将抗原抗体特异性与电子显微镜的高分辨力相结合,在亚细胞和超微结构水平对抗原进行定位、定性及半定量分析的免疫组化技术。
47.亲和组织化学:是以一种物质对某种组织成分具有高度亲合力为基础,建立的组织细胞化学技术。
48.免疫芯片: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与电子芯片高密度集成原理相结合产生的生物芯片检测技术。
49.流式细胞术(FCM):是一种利用流式细胞仪对生物细胞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特性进行多参数定量分析,和对特定细胞群体分选的技术。
50.细胞因子:由非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一大类与免疫应答活动密切相关的低分子蛋白与多肽。
51.细胞因子的生物活性单位:指使相应指示细胞达到最大程度增殖的50%时,所需细胞因子的含量为一个活性单位52.CD: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种分化抗原归为同一分化群。
53.黏附分子:是一类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互相接触和结合的分子,多为跨膜型糖蛋白。
54.超敏反应: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55.变应原: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物质56.自身免疫: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的现象。
57.自身免疫病(AID):是指由于过度而持久的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组织器官损伤并引起相应器官病变或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
58.自身免疫耐受:是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产生或仅产生微弱的免疫应答。
59.分子模拟:许多病原微生物具有与宿主正常细胞或细胞外基质相似的抗原决定簇,宿主针对病原体产生的抗体能与被模拟的宿主自身成分发生交叉反应60.表位扩展:APC摄取组织损伤碎片,并可能将自身抗原的隐蔽表位提呈给机体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克隆,此现象称为“表位扩展”61.免疫增生病(IPD):是指免疫器官、免疫组织或免疫细胞异常增生(良性/恶性)引起机体病理损伤的一组疾病。
62.免疫球蛋白病:浆细胞异常增生所引起的免疫球蛋白异常增加的一组疾病。
63.重链病(HCD):重链病是突变的浆细胞所产生的重链异常增多或质量异常不能与轻链装配,导致血清重链过剩,致使血清和尿中出现大量游离的无免疫功能的免疫球蛋白重链所引起的疾病。
64.轻链病:轻链病是由于浆细胞发生突变和异常增生,产生大量的异常轻链,致血浆中轻链异常增多,经肾脏从尿中排出。
65.冷球蛋白血症:冷球蛋白是指血浆温度降至4~20℃时发生沉淀或胶冻状,温度回升37℃时又溶解的一类球蛋白,如冷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
>0.1g/L,冷球蛋白血症66.淀粉样变性:一种少见的新陈代谢紊乱疾病,由不同病因所致的淀粉样蛋白纤维以不可溶的形式在细胞外沉积,导致多器官组织结构与功能损害的全身性疾病。
67.免疫缺陷病(IDD)由于先天遗传因素或后天因素造成的免疫系统在发育、分化、代谢或相互调节的不同环节上发生障碍,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或缺失,临床上表现为以感染为主的一组综合征。
68.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免疫系统的遗传缺陷或先天性发育不全,相应功能完全缺失,并伴有其他组织器官的发育畸形。
69.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又称艾滋病,是由HIV感染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病人以CD4+T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同时伴反复机会感染、恶性肿瘤及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
70.TORCH: 将数种孕妇患病后将引起胎儿感染,并引发流产、甚至造成先天缺陷或发育异常的病原体英文名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成71.肿瘤抗原:泛指肿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或者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其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诱导机体产生抗瘤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并可作为肿瘤免疫诊断的标志物和治疗的靶分子。
72.肿瘤特异性抗原(TSA):肿瘤细胞特有的、仅表达于某种肿瘤细胞表面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的新抗原。
73.肿瘤相关抗原(TAA):非肿瘤细胞特有、正常细胞和其他组织上也存在的抗原,只是其含量在细胞癌变时明显增高。
74.肿瘤免疫学:研究肿瘤免疫原性、机体免疫系统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及肿瘤免疫诊断和防治等内容的学科。
75.分泌型抗原:肿瘤细胞产生和释放,如甲胎蛋白AFP,肝癌的早期筛查的重要指标。
76.膜结合型抗原:疏松结合在细胞膜表面,易脱落,如癌胚抗原CEA,消化道肿瘤。
77.分化抗原:机体组织细胞发育过程中正常的表达分子。
恶性肿瘤细胞分化异常,停滞于细胞发育的某个幼稚阶段。
又称为组织特异性抗原78.肿瘤标志物(TM) :是指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由恶性肿瘤细胞产生的,或是机体对肿瘤的刺激反应而产生的物质,并能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
存在于肿瘤患者的组织、体液和排泄物中,能够用免疫学、生物学及化学的方法检测。
79.嗜异性抗体:可导致在无抗原的情况下,出现肿瘤:标志物浓度增高的假象。
嗜异性抗体可出现在曾被鼠或宠物咬过的人,以及使用过动物免疫剂(如单克隆抗体)治疗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