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刘超
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的前景与挑战
![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的前景与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0c49ecc258f5f61fb73666ad.png)
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的前景与挑战∙作者:巴曙松来源:《改革与战略》∙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以及国民财富水平的迅速提升都与方兴未艾的城市化浪潮息息相关。
展望未来10-20年,中国的城市化会继续进行,并且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还可能加速。
此外,城市化的推进还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转型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在应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中国的经济率先复苏,从增长动力上分析,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动力来源就是快速推进的城市化。
从发展趋势看,无论是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还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城市化都将是重要的主题之一。
一个13亿人口大国的城市化问题不但直接决定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和经济结构的转型,也有可能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划分,1958-1965年为城市化波动较大阶段,1966-1978年为城市化停滞发展阶段,1979-1991年为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1992-2008年为城市化稳定发展阶段。
从目前的趋势看,中国经济可能以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为契机,重新进入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阶段。
一、城市化:现实与前景根据官方统计数据,2007年中国总人口为13.21亿,其中城市人口5.93亿,城市化率达到44.9%。
从表面上看,对于人均GDP刚超过2500美元的人口大国而言,这一成就十分显著。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城市化率尚不足20%,这意味着在过去30年时间里,中国成功创造了3.8亿个城市居民。
据此,许多观察家认为,城市化水平的显著提高是中国经济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甚至进一步认为中国的城市化步伐是世界上史无前例的宏伟现象。
然而,从跨国比较的视野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并不是那么耀眼,仍然有巨大的推进空间。
从城市规模来看,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的城市化速度似乎也有惊人的表现。
目前而言,中国已有660多个城市,包括287个地级以上城市,平均辖区人口125万人,另外还有374个县级市,辖区平均人口为15万,其中120个较大城市所创造的GDP总和占全国GDP总量的75%(世界银行,2007)。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趋势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ef6f440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73.png)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趋势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率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2020年达到60.6%。
本文将从历史演变和未来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演变1. 20世纪初的城市化进程20世纪初,中国的城市化率仅为4%,主要集中在商业、工业中心城市。
城市人口主要由外来人口、贫民和少数精英组成,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
2. 20世纪中期的城市化进程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中国实行“大跃进”和“三线建设”等计划,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
城市人口从1950年的4910万增加到1965年的1.03亿,城市化率达到17.9%。
此时城市规模较小,城市管理相对落后,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
3. 20世纪末的城市化进程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呈现出加速趋势。
随着1990年代后期城市化率的上升,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质量有所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得到了改善。
二、未来趋势1. 新型城镇化未来城市化进程将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成为“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将致力于城(市)镇融合、城市更新、城市服务、城镇交通等方面的重点工作,并倡导绿色、可持续城市发展方式,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2. 城市多样性未来城市化进程将呈现出城市多样性的态势。
城市将呈现出分层、分级、分散的趋势,城市与城镇之间的界限将不再清晰。
未来城市的规划设计将更加注重符合不同群体需求、更加人性化的城市环境和社会服务。
3. 信息化城市未来的城市化进程将越来越多地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城市发展。
数字城市将通过智能化的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城市的高效运转,推动城市的智慧化、可持续化和生态化发展。
4. 跨国城市化未来城市化进程还将面临着国际化、跨国化的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城市之间将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各国不仅需要加强城市间经济、文化和学术交流,还需要推进全球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
中国城市发展的研究报告
![中国城市发展的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4f0ce0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ff.png)
中国城市发展的研究报告中国城市发展的研究报告摘要:中国的城市发展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也是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的结果。
本报告从城市化的背景出发,结合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分析了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引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崛起。
其中,城市发展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全国范围内的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推动了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空前繁荣。
二、城市化的背景中国城市化的加速进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
经济改革带来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工业化进程推动了人口流动,城市人口激增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
三、城市发展的特点1.经济发展:中国城市经济规模庞大,城市人口规模大,城市贡献了大部分国内生产总值。
2.人口流动:城市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形成了大规模劳动力市场,为城市经济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3.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发展需求推动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交通、电力、水利等。
四、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1.资源压力:城市人口的增长对城市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能源等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2.环境污染: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排放物和工厂废气,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3.社会失衡:城市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拉大,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五、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城市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和人类发展的需要。
城市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同时也带来了创新和文化交流的机会。
六、政策建议1.加强城市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避免城市无序扩张,合理利用土地和资源。
2.推动绿色发展:注重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
3.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
结论:中国城市发展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流动的产物。
尽管城市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但是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力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中国城市发展的趋势与规划
![中国城市发展的趋势与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dbb0e03c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1.png)
中国城市发展的趋势与规划近年来,中国城市发展呈现出以快速urbanization为特征的趋势。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成为大势所趋。
本文将探讨中国城市发展的趋势以及相应的规划措施。
一、中国城市发展的趋势1.人口集聚与城市扩张中国的城市发展受到人口集聚的驱动。
由于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
这种人口集聚加速了城市的扩张,使得城市人口密度增大,新城区的建设不断推进。
2.经济中心的集中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经济中心也呈现集中化的趋势。
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成为了国内外企业和投资的首选地点,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源。
这些城市以其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先进的产业结构成为了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
3.城市功能的多元化中国城市发展逐渐从单一的工业和商业功能发展为拥有多元化功能的现代化都市。
随着人们对品质生活需求的提高,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满足了居民各方面的需要。
二、中国城市发展的规划1.生态环保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中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生态环保规划。
例如,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加大了环境监管力度,对高污染行业进行了整治等措施。
2.可持续发展规划中国城市规划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
城市建设需要注重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行低碳发展模式,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城市更新与改造规划为了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中国积极推进城市更新与改造规划。
通过对老旧建筑、交通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城市的整体功能和形象,并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
4.乡村振兴规划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和农村发展落后的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该战略旨在通过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使农村地区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e8497184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8.png)
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在当代社会中,城市化进程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城市作为现代社会的核心,不仅是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集中地,也是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的重要场所。
然而,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也引发了人们对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的关注与思考。
城市化的发展现状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观察。
首先,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城市作为繁荣和创新的中心,不断吸引着大量的人口涌入。
以中国为例,近年来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村转移人口和外来人口涌入城市的现象。
这一现象使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空间的扩张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与挑战。
其次,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经济发展也非常显著。
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为城市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城市成为各类产业和服务业的集聚地,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此外,城市化进程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从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然而,城市化进程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首先,城市的发展不平衡现象凸显。
一些大城市高度发达,而一些小城市或农村地区仍然面临着发展滞后和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这种不平衡发展状况不仅导致资源和人口的集中,也加大了城市间的差距,制约了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均衡发展。
其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紧缺等问题。
大量的人口进入城市,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以及工业污染和车辆排放等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迫使人们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如节能减排和城市绿化等。
未来,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趋势将更加多元化和智能化。
首先,科技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城市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
智能交通系统、智能家居设备以及全面的大数据应用将为城市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未来城市化的重要方向。
绿色低碳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将成为城市化进程的新目标,促进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此外,城市规划和管理将更加注重公平和共享。
城市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研究
![城市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31365d1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e.png)
城市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研究城市是现代社会的核心,城市发展是国家进步的重要表现。
然而,城市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繁荣,还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目前城市发展的现状,并展望其未来的趋势。
一、城市发展现状如今,世界上许多城市迅速发展,不断吸引人口流入。
大规模城市化以及快速的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
经济规模的扩大大大改善了居民生活水平,同时也给城市基础设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城市发展的挑战城市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之一是空气质量。
作为人口密集地,城市的排放量占全球的很大一部分。
大量排放导致空气污染严重,威胁到居民的健康。
因此,城市必须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出行和清洁能源的使用,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另一个挑战是住房问题。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住房供应无法满足需求,导致房价飞涨。
尤其是一线城市,房价已经成为普通居民难以承受的重担。
因此,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住房政策,提供多元化的住房选择,确保人民的基本居住需求得到满足。
城市交通也是一大挑战。
随着汽车拥有率的提高,交通拥堵已成为普遍现象,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
为了解决交通问题,城市必须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推广公共交通,并鼓励居民绿色出行,如步行、骑行等,以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
三、城市发展的未来趋势为了解决目前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未来城市发展将朝着更可持续、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城市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
城市规划将更多考虑自然生态,建设天然氧吧和生态园区,提供清新空气和绿色景观给城市居民。
同时,城市将加强废弃物的处理和能源的利用,以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城市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将应用于交通管理、城市安全和治理系统等领域。
通过智能化系统的运用,城市的效率和管理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此外,城市将进一步推动创新和创业。
城市将建设更多创新园区和孵化器,提供优质的创业环境和支持,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和企业进驻,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城市规划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城市规划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7b4ab7b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e.png)
中国城市规划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深,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关心。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在这样的情况下,现如今的城市规划到底处于什么样的发展状态?未来又是怎样的发展趋势呢?一、中国城市规划的现状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布局上的问题。
许多城市的规划并不完备,缺乏长久性和鲁棒性。
像一些新兴的城市都是在建设之后再去规划,这样一来就容易出现问题。
其次是功能区域的分割不太合理,容易出现拥挤和混乱。
还有就是城市规划与实际发展之间的差异。
城市规划方案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得到执行,但是由于经济、技术和人口等诸多因素的变化,这种规划方案往往不符合现实需求。
这样的现象使得城市规划中出现了“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的情况。
这不仅是浪费了许多资源,也没有带来实际收益。
二、中国城市规划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的城市规划需要更为注重可持续性发展。
城市规划必须与经济、环保等相关领域联动,合理分配资源,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新兴技术和创新必须得到广泛的应用,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城市的效率和节能减排。
城市规划还需要注重人性化发展。
未来城市规划的发展需要更多注重人们的需求和体验,这需要从各个方面下功夫。
一方面,城市公共服务的配套设施必须得到保障,公共空间的设计也需要结合环境的要求与人们的期望做出更加恰当的安排,更需要关注人文景观的创造;另一方面,城市规划需要积极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绿色环保,让城市更具人情味。
城市规划应该更多回归基础,注重实际需求。
城市规划需要开展更多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城市的实际情况和人们的需求,为规划提供良好的基础。
在城市规划中,要避免过分追求新潮和独特性,而是重视规划的实用性和长期性。
三、结语城市规划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对城市的质量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变迁,城市规划在未来肯定也会有着更多的变化和创新。
在新的城市规划中,我们要充分了解城市的实际情况,从人性化与可持续两个方面出发,推动城市的发展。
对中国城市化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思考
![对中国城市化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c9e65b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e5.png)
对中国城市化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思考在中国的进展进程中,城市化和城市崛起的作用举足轻重。
城市规模从小到大再到群,托起“乡村中国”走向“城市中国”。
纵一直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中国共有691个城市,其中地级以上城市297个、县级市394个,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仅有132个城市。
2022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22%,在1949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为10.64%。
横向比较,城市格局也在变迁,从优先进展重工业时期东北一些城市进展领先全国,到改革开放以后,东部沿海地区乘势起飞,再到中国加入WTO,外向型城市独领风骚,如今随着产业转移、内需扩大,中西部城市进展速度高歌猛进。
一部中国城市进展史也是中国进展史,如何连续进展?前期积累了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理解当今中国城市格局?在国内战略调整和国际外部因素影响下,东部、中西部、东北,将来路径怎么选择?城市群如何更好推动城市进展?城市竞争中如何抓住营商环境、人力资本的作用?针对这些问题,近日,澎湃新闻专访了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讨论中心主任倪鹏飞,他特殊提到,要关注城市进展中的劳动力就业和债务问题。
在从区域层面来看,倪鹏飞建议,要守住中国经济高质量进展的防线——北纬31度线,“假如这条线能够保持住,尤其是长江经济带能够保持连续较快进展,将可以带动北方经济进展,促进‘北部南方化’。
”对于中西部地区,在统一大市场没有建立起来之前,要抓住“地利”优势去进展;东部地区除了升级外,很关键的还是要连续掌握成本,至少短期内要把低端量大的贸易维持住,保持经济增长,不能忽视一些制造业向其他进展中国家转移的问题,还是要制造条件争取留下来。
一、关注劳动力就业、债务问题问:谈到中国城市进展,您认为现阶段存在的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倪鹏飞:我认为主要就是两点,一是进一步进展的问题,二是要在进展中解决前期积累的问题。
这些问题概括成四个方面——城镇化进展的分化加剧、城镇化要素的错配加深、城镇化进展的负担加重、城镇化进展的风险加大。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路径与趋势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路径与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29114320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66.png)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路径与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
这种趋势可能会给中国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但同时也会为中国带来无限的机会。
那么,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和路径呢?路径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城市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共同努力、分步实施。
一味地追求高速度、大规模的城市化,可能会增加资源消耗和社会成本。
因此,必须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即使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城市化进程也要逐步推进,不能盲目扩展城市规模。
路径二: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城市化发展不会停止,但是城市的影响应该得到有效的控制。
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发展,是现代城市化的必要条件。
城市的绿化、景观、城市公园等绿色空间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让城市成为人们生活的乐土。
路径三:信息化水平和城市化的提升相互促进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信息化、智能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了越来越普遍的趋势。
通过信息化手段,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城市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提高。
这种互相促进的关系,不仅能够促进城市化的进程,也能够为城市文化、城市产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路径四: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城市品质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城市品质。
城市化不仅仅是城市规模的扩张,还要关注城市的人文环境、人文精神和人的生活质量。
城市化进程必须尊重人的需求,切实满足人民对于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更高的生活质量的需要。
趋势一:加速城市群发展中国的城市群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向,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竞争力,还可以促进城市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城市群发展还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效益,提高城市体系的整体效率。
趋势二:提高城市自我发展的能力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努力提高城市的自我发展能力。
这不仅包括经济、科技、产业等方面,还包括城市管理能力、城市文化建设、城市品质等方面。
只有城市自己的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才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
趋势三:中西部地区城市化加快近年来,国家政策不断鼓励中西部地区加快城市化进程。
中国城镇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城镇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b9837a7a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e2.png)
中国城镇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中国城镇化进程逐渐加速。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城镇化率已达到58.52%,城镇人口规模也已超过8亿人。
虽然城镇化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也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加速城镇化的进程。
目前,中国城镇化的现状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城市化规模逐渐扩大。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已经建设了大量的城市化设施和基础设施,城市化规模和范围也不断扩大。
第二,城市化影响日益普及。
城市化已经成为了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流趋势,城市化带来的影响和效应也越来越显著。
第三,城市化发展呈现多样化趋势。
中国不同地域和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城市,都呈现出多样化的城市化特征和特点。
除了城镇化的现状外,中国城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也值得我们关注。
随着城镇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城镇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第一,城市化的发展将更趋均衡。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不同地区的城市化差异将逐渐消失,城市化的发展将更加均衡和协调。
第二,城市化的品质将更加提高。
未来城市化将会更加注重人性化、环保节能、智能化等方面,保证城市化的品质和品位。
第三,城市化的功能将更加多元化。
未来的城市化将注重多元化和全方位的城市功能,使不同城市具有更加独特和多样化的特点和特色。
为了更好地促进城镇化的发展,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城市化发展的基础,需要加强城市道路、桥梁、公共交通、自来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第二,加快城市管理和服务现代化进程。
现代化的城市管理和服务将更好地提高城市的品质和城市化的发展水平。
第三,加大城市生态环保力度。
城市生态环保是现代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采取和落实相关的生态环保措施,为城市化的发展保驾护航。
总之,中国城镇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都需要我们更加重视和关注。
我们需要采取更加发展、更加开放、更加创新、更加协调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努力推进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实现城市化和经济、社会、文化的深层次协同发展。
中国城市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刘超
![中国城市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刘超](https://img.taocdn.com/s3/m/a22ccaa4dd3383c4bb4cd25d.png)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2013 届)论文题目中国城市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学生姓名刘超指导教师郑峥学生所属系体育新闻与管理系毕业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学号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中国城市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公共事业管理刘超指导教师:郑峥研究方向:城市化摘要:当前,城市化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也最有力的发展趋势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城市化发展也取得了很大进步。
然而,城市化进程是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要得到较好的发展并非易事,所以需要一个较好的指导方针,不然就会陷入发展不合理的陷阱。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城市化健康发展,统筹城乡关系是中国当前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研究法、逻辑推理法对我国城市化的现状和制度进行系统性的分析。
针对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现状提出有建设性、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我国城市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成就一个发达成熟健康的城市系统,必须不断深化社改革,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使我国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城市化示范中心。
关键词:城市化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Study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esecity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 utilities Liu Chao Advisor :ZhengZheng The research direction:UrbanizationAbstract: Currently , the urbaniz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and longest trend in the world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 the national economy has achieved great development ,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ization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 Otherwise ,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s a tortuous development process , to get the good development is not a easy thing , So a good guidelines is needed , otherwise it will fall into the trap of the irrational development . Guided by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 Urban and rural relationship is an important issue of China's current understanding and properly handle the major relationships in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Keywords: Status of the urbanization Problems development direction前言城市化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力量强弱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提升科学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缩小城乡差距。
城市规划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城市规划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8a98615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94.png)
城市规划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划发展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城市规划旨在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创造宜居的环境,并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以期为城市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向。
城市规划发展的现状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持续涌入城市。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到2050年,全球城市人口将占总人口的近70%。
这对城市规划带来了巨大挑战,如如何满足庞大人口对住房、教育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需求。
其次,城市发展不平衡,存在城市中心和郊区之间的差距。
城市中心通常是商业、文化和政治中心,而郊区则承载着居住和生产功能。
城市规划应着力解决这种不平衡,推动城市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城市的整体发展。
再次,城市可持续性日益受到关注。
城市规划需要注重环境保护、能源利用和社会公平性,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的城市规划发展将呈现出以下趋势。
首先,智能城市将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城市将通过数据和信息的智能化应用,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
例如,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城市可以优化交通流量,减少拥堵问题。
其次,生态城市将得到更多关注。
在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城市规划需注重保护自然资源,提高生态效益。
生态城市不仅依靠绿化和城市公园提供空气质量和生活质量,还需优化能源利用和都市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再次,社区参与将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手段。
城市规划师应与居民和社区代表密切合作,了解当地需求和意见,以确保规划方案能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
在探讨城市规划发展的过程中,不得不提及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城市规划需要统筹兼顾不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
政府、企业和居民等各个方面的利益之间常常存在冲突,城市规划必须在各方利益之间寻求平衡。
其次,城市规划需要注重多学科和跨部门的合作。
城市规划涉及到建筑学、地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需要通过跨学科的合作,才能制定出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的规划方案。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f7bee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e0.png)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一大趋势和现象。
城市化的发展拉动了经济的增长,改善了人民生活,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分析中国城市化的现状及趋势,并探讨城市化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
一、城市化的现状中国的城市化率一直呈现增长态势,到2019年已经达到了60.6%。
城市化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许多城市积极创造机会来提高个人和家庭的收入水平,提高了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机会。
城市化的发展也缩小了城乡差距,改善了农村人口的物质生活。
二、城市化的趋势中国的城市化方向呈现“大城市、中心城市、滨海城市和城市群”四种趋势。
国家政策加大了对于中西部城市的扶持,因此中西部城市的发展空间更大。
南部城市的发展比较成熟,但是中部城市的发展空间及潜力较大,有望成为未来城市化发展的重点区域。
着力推进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异为重点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区域聚集和协调发展。
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城市再造工程也正在进行,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市民生活、环境保护等方面与城市化发展的密不可分。
三、城市化的问题但是城市化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中长期城市发展和社会稳定。
城市人口过度密集,会导致公共设施不足,交通堵塞,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会造成威胁。
经济的发展也会增加居民的负担,导致社会平等的问题,影响城市的社会稳定。
城市化增加了人们与自然的疏离感,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城市化过程中的工业化和城市扩张对环境的损害,浪费和破坏了有限的自然资源。
城市化也会造成农村社会的严重问题,造成资源和人口的过度流失。
这些问题需要得到有效的解决与处理。
四、城市化的挑战城市化虽然给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但它也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在高速城市化过程中,经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面临巨大的压力,发展城市经济的成本在不断攀升,城市日益丧失生机。
中国城市化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城市化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2238e151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e9.png)
中国城市化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前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中国正处于一个城市化的浪潮中。
城市化是一种人口规模、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与非城市之间的经济、社会、文化和人口等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的过程。
在过去的四十年中,中国的城市化率从18.4%发展到50%,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过程。
同时,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探究中国城市化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探索可持续城市化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城市化的现状1.城市化率高速增长中国城市化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已从1970年17.92%的低水平,上升至2019年的59.58%。
其中,2012年国务院提出的“一张小康蓝图”明确提出了城市化率达到70%的目标。
2.大城市不断聚集中国的大城市呈现出集中化和扩张化的趋势。
目前,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已经是全国最发达、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且在城市体量和影响力上不断扩大。
此外,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中西部地区的三四线城市也开始逐渐壮大。
3.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化的另一方面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农业人口正在快速的向城市聚集,使得城市化快速推进。
2009年,中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到2020年,中国城市人口比重已经上升到了60%以上。
4.城市空间结构逐渐复杂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城市空间结构也逐渐变得复杂。
城市中心区与城市外围区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产生了更加复杂多样的城市结构模式。
同时,城市的人口密度也明显增加,一些大城市人口流动比较频繁的社区,人口密度甚至可以达到几万/平方公里。
二、中国城市化面临的挑战1.城市人口过快增长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
城市人口突然增加,导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机构压力加大,人口变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例如垃圾处理、污染、交通拥堵、大气污染等。
中国城市规划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城市规划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1aa8167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0d.png)
中国城市规划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规划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城市规划旨在通过统筹城市的用地利用、交通网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划,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以中国城市规划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为主题,分析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探讨我国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1.快速城市化推动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增加随着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划成为了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城市规划可以统筹城市的产业布局、公共设施建设、交通网络规划等,提高城市的居住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2.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城市规划难题由于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规划面临着很多挑战。
一方面,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发展过快,导致城市人口过多、交通堵塞等问题。
另一方面,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缺乏规划和建设,存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足的问题。
3.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城市规划质量为解决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中国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战略,强调质量优先、绿色发展、产城融合等原则。
这一战略在城市规划中引入了更多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因素,提高了城市规划的质量。
二、未来发展趋势1.打造宜居城市,提升城市功能未来城市规划将更加注重城市的宜居性,提升城市功能。
注重优化城市的产业结构、提升公共设施和服务水平、改善居住环境,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2.绿色智能城市发展势头强劲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的城市规划将更加注重环保和智能化。
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
同时,引入智能技术,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城市的智能化发展。
3.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城乡融合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未来的城市规划将更加注重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
通过发展农村旅游、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减少农民进城务工的需求,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4.加强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一体化管理为提高城市规划的效果,未来将加强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的一体化管理。
论文综述中国城市发展与治理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论文综述中国城市发展与治理的现状,问题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274b7dea551810a6f5248640.png)
论文综述中国城市发展与治理的现状、问题与展望1、概述中国城市化已经快速增长了28年。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以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推进。
在此过程中,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城市治理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包括:城市化水平由1978年的18%,提高到目前的43.9%,城镇人口从1978年的不到2亿人上升到2006年的5.77亿人;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社会经济转型的背景中,中国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西方先进的城市治理理念开始渗透到中国的城市管理领域;以3S 技术为代表的城市信息化等新的城市管理模式正在得到大力推广等等。
但是,正是城市化长期快速大规模的发展,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不断积累,产生了一些不健康的因素。
2、主要问题(1)中国城市化面临的制度障碍中国当前还没有构建一个有利于城市化进程的制度框架,其中最为直接、最严重的制度障碍是:1、户籍制度:进入城市就业的异地农村居民不能公平地得到城市户口,而拥有城市户口是享受城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条件。
户籍制度的门槛将大量农民拦在城市之外。
2、社会保障制度: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力度非常低,执行范围也非常小,绝大部分城市的农民工仍然难以在事实上加入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基本生活保障。
3、土地制度:(1)没有建立起城乡之间土地资源的良性互动;(2)城市政府没有建立起规范的一级土地市场和土地储备制度;(3)集体土地转化为国有土地过程中,一个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有待形成;(4)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长期没有得到有效培育和发展。
4、公共住宅:城市的公共住宅将农民工排除在外,导致进入城市的农民长期居无定所。
5、教育与培训:(1)农民工的子女在许多城市的基础教育保障制度不够健全;(2)大量的农民工在企业中享受不到职业培训,其技能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6、城市设置工作长期停滞。
由于原有的城市设置标准不合理,新的标准没有颁布,导致中国在1998~2005年长达7年的时间没有增加一个新的城市,已有的大城市不断膨胀,中小城市严重短缺,科学合理的城市规模结构和城市体系格局难以形成。
中国城市更新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及对策
![中国城市更新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750a80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ed.png)
中国城市更新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及对策中国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国家,城市更新发展也成为了近年来的重点项目。
它为城市的规模扩大、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和民生改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但是,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现状、问题和对策三个方面对中国城市更新发展进行分析。
一、现状1.城市更新的基本情况近年来,中国城市更新发展已经成为了城市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支柱。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2008 年至2017 年最后一年,全国共完成城市更新51916 项,更新面积达382 万亩,更新建筑面积约为15亿平方米,投资规模超过23 万亿元。
可以看到,城市更新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城市更新的特点在中国的城市更新中,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规模大、迅速,并且影响深远。
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中,城市更新项目投资数额巨大,涉及到的人口、土地面积均很广泛。
同时,在城市更新中需要处理很多的利益关系,往往要打破原有的既得利益格局。
面对这些问题,城市更新项目协调管理机制的不合理以及政府意愿和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都需要得到合理的解决。
二、问题1.土地使用问题在城市更新中,土地使用问题是最为引人注目的问题。
城市更新过程中,土地面积的大量使用导致了土地供应不足,进而导致城市化进程缓慢。
此外,由于城市更新需要许多土地改造,因此,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往往会牵扯到许多利益相关方,包括拥有土地使用权的个人、企事业单位等。
这一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在土地使用规划、土地征用和补偿以及合理的市场定价等方面的政策。
2.房屋拆迁问题在一些城市的更新过程中,因为拆迁补偿不足、权益保障不足等原因,导致拆迁引发纠纷事件不断,这一问题比较突出。
不仅会导致拆迁居民无家可归,也会影响城市的正常运作。
为此,政府应该在拆迁过程中加强对权益和合法权益的保护,增加市场定价和政策保障等手段,解决拆迁问题。
3.城市更新项目缺乏可持续性问题城市更新往往是短期内产生的,造成对土地、资源以及环境的资源浪费和大量的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刘超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2013 届)论文题目中国城市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学生姓名刘超指导教师郑峥学生所属系体育新闻与管理系毕业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学号 200903013development direction前言城市化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力量强弱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提升科学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缩小城乡差距。
因此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而言城市化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推动作用。
中国城市化经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这一过程与人们对城市化战略认识上的曲折反复是一致的。
近20年来,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化稳定发展阶段。
城市化滞后所付出的代价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
1研究方法1.1研究对象我国城市化60多年来的成长历程。
1.2研究方法1.2.1 文献资料法根据论文的要求以及研究的对象,认真查阅了关于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的相关资料和各种学报、社论,为论文提供了丰富的基础理论依据。
1.2.2 分析研究法充分总结了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的相关资料,透彻的剖析了我国城市运行成功与弊端的原因,以及针对矛盾本身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对策。
1.2.3 对比分析法查阅了国外成熟发达的城市化的相关资料,对比了国外成熟的城市化和我国城市化现状,寻求我国城市化仍需改革和创新的突破点。
2 理论分析2.1 城市化的定义由于观察视角及立场的差异,我国学术界至今对于城市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确切的定义。
有学者认为城市化是农业人口的转化及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人口集聚过程。
(1)有的学者认为城市化不仅仅是这些,例如廖丹清认为城市化的内涵和外延包括以下主要方面:1.城市化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城市化是农村人口稀薄化、城市人口稠密化、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 是人口从平面无限分散向有限空间集聚的过程。
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首先表现为人口的集中程度, 表现为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高低;2.城市化是经济集聚的过程;3.城市化是经济中心和经济发展极形成的过程;4.城市化是现代文明产生、积淀的过程。
(2)虽然对于城市化的定义具有差异但是总体看来仍具有以下共识: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城市文明向农村扩散等过程。
2.2 我国城市化的历史2.2.1 1949~1957年,积极城市化时期。
从1949年的7%左右到1957年的14.5%。
大城市数目由1949年的12个发展到24个,中等城市由18个发展到37个。
2.2.2 1958~1961年,过快城市化时期。
该时期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4年间城市增加32个。
过快的城市化导致国民经济发展失调。
2.2.3 1962~1965年,逆城市化时期。
1962年开始被迫调整国民经济,停止大规模基本建设,大批过剩城镇非农业人口返回乡村,1965年比1962年城市数目减少了40个。
2.2.4 1966~1978年,城市化停滞时期。
1966~1978年,全国城镇人口由1.33亿人增至1.72亿人,平均增长327万人,平均增长速度仅为2.2%,12年间城市化水平仅由17.86%增加到17.92%,提高了0.06个百分点。
2.2.5 改革开放至今,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在此期间,城市数目由1978年的193个发展到2000年的667个[3]。
城市人口比重迅速提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从而为城市化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城市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城市国内生产总值(GDP)持续高速增长,城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合理化,城市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2.3 我国城市化的现状2.3.1从中国城市化的现状来看,一方面是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滞后于中国整体的国民经济结构(Au and Henderson, 2003);另一方面是城乡分割、城市倾向的政策和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现实。
从数据上看, 2004年,中国第二、三产业所占有的GDP比重已经分别达到了52.19%和31.19%,而同时期第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仅为22.15%和30.16%,城镇人口比重仅为41.76%。
2.3.2从横向的比较来看,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不仅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落后于尼日利亚等落后国家。
从纵向的发展来看,尽管中国各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快速的提高,但在大多数省份,城市化水平仍然很低。
2.3.3这种城市化滞后于产业发展的状况是中国长期实行城乡分割、城市倾向政策的必然结果。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在赶超型战略下,经济资源向城市重化工业集中,工业部门由于使用了资本密集的技术而限制了劳动力需求的增长,同时,以户籍制度为基本制度的管理体制限制了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和迁移。
由此,中国形成了社会经济的"城乡二元结构",即政府对城市和市民实行"统包",而对农村和农民则实行"统制"。
二十多年间,由财产制度、户籍制度、住宅制度、粮食供给制度、副食品和燃料供给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就业制度、养老制度、劳动保险制度、劳动保护制度等具体制度所造成的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构成了城乡之间的壁垒,阻止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自由流动,抑制了中国城市化的自然进程。
2.3.4到1978年底,中国城市化水平只17.19%, 21年间只提高了2.15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对劳动的支配权扩大,刺激了生产要素向城市聚集的强烈需求,城乡分割的政策有所松动。
在1980年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提出的"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总方针指导下,中国的城市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2000年比1985年城镇总人口增加2.11亿,城市增加339个,建制镇增加1.22万个, 200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达36.22%。
[5]2.3.5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城乡二元分割局面仍然得以维持,城乡分割的户籍政策仍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各级政府也往往采取一些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
农民工在城市里受到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和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歧视性待遇。
[6]这种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大大地限制了中国城乡间和地区间的劳动力流动,城乡收入差距没有缩小反而拉大。
3 我国城市化的独特道路和问题3.1 我国城市化的独特道路国外学者承认, 1980年代以前,中国城市化作为社会主义城市化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于西方经典城市化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城市化的特点,这种差异性1980年代以后依然存在。
国内学术界的主流意见也承认中国城市化在世界上的独特性,只不过在1990年以前,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被用来解释这种差异性,1990年代及以后,"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则成为解释的切入点。
这也与"特色"城市化方针或道路不谋而合。
3.2 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2.1 城市体系结构失衡,功能减弱。
尽管中国一直推行小城镇的发展方针,但由于利益机制的影响,大城市却在急剧扩张。
中国工程院徐匡迪院长指出,近几年来累计约有2亿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主要是大城市,其中只有10%的人口流入中小城市[7],导致城市体系结构严重失衡。
一是城市规模结构不协调。
具有规模效益的大城市不多,小城镇数量太多,降低了城镇体系的整体辐射和带动功能。
二是城市空间结构不平衡。
东、中、西三大地区城市发展的空间差异显著且不断拉大。
2000年三大地带的城市化率为38.5%、28.1%、23.4%,分别比1980年提高了17.9、8.9和7.4个百分点,三是城市产业结构不合理。
很多城市出现产业虚高度化和同构化,大中小城市之间也没有形成合理的分工体系。
处于中国城市体系顶尖位置的特大城市,虽然人口规模和地域空间与发达国家的顶尖城市相当,但经济结构层次、综合实力以及效益指标要低得多。
3.2.2 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矛盾突出。
工业的发展,人口的高度集聚,各种污染物排放量激增,造成了大气污染、垃圾围城、水资源短缺、噪音和光磁污染等各种难以解决的环境问题,城市生态环境、生态安全遭受严重威胁。
据统计,流经城市河段中72%不适合做饮用水源,50%以上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2002年全国660个城市中有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水,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瓶颈。
3.2.3 城市建设无序,特色渐失。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5000年的灿烂文化在城市中积淀,神奇的自然景观塑造了城市形象,基本形成了不同的城市特色。
但近20年的粗放式建设,导致历史文明载体严重破坏,自然景致也风光不再,民族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在逐渐消失。
而且,由于全国大中小城市的建设模式和步调基本一致,从欧式建筑一条街到大型草地广场,从林立的高楼大厦到新区拓建,城市出现了普遍的千城一面的景观“克隆”现象,城市的可识别性缺失。
3.2.4 城乡关系不和,二元结构明显。
城市和农村作为人类生活的主要聚落,具有相互弥补性和支撑性。
但在中国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城乡矛盾一直十分突出,城乡差别日益显著,“三农”(问题突出。
有的专家曾经指出:中国城市的先进是剥削农村的结果,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城市“如此先进”是农村“如此落后”的原因[8]。
4 结论和建议4.1 结论4.1.1城市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先驱和核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城市化的直接目的和实在目标,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是推进城市化进程。
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滞后,极大地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于我国来说,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势在必行。
4.1.2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存在以下问题:(1)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2)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和城市有限的吸收能力之间的矛盾;(3)城市化区域发展不平衡;(4)城市体系不尽合理;(5)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低,城市化质量差;(6)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的转移和流动。
4.1.3城市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只有城市化水平提高了,城市人口和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增加了,国家富强了,人民才能得到实惠,小康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4.2 建议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未来20年是城市化进程的机遇期,而城市化的发展将激发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新的世纪里,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具体措施有:4.2.1全面推进我国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稳步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目前,我国已初步进入城市化发展的加速时期。
我国的大型城市虽然在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上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差别不是不大,但在城市综合实力、经济结构层次以及经济效益上差别很大,如上海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香港的四分之一和东京的二十分之一。
因此,这些城市的发展重点是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不断增强其中心城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