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县域经济差异分析
河南省县域经济差异探析
![河南省县域经济差异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101c2eccbff121dd3683c4.png)
河 南 省 县 域 经 济 差 异 探 析
张 少 辉
[ 州航 空工业 管理 学 院 工商管理 系,河 南 郑州 40 1] 郑 505
摘 要 :对河南县域经济进行综合测度分析 十分必要 ,可先构建一套 3大类 2 6项指 标 的综合测度表 以进行
定性 分析 :然后 选取 l O个优化公 因子代 替 2 6个 变量 ,进行 综合定 量分析 ;最后 .对 全 省 19个县 ( 0 市) 运 用 分层聚类法进行综合发展水 平的测度 分析 。从 分析 可见河 南县 域经 济的发展 应 注重培 育 支柱 产业 ,大力推 进农
B 经济 规模 l
B 2产业结构
县
域 经 济 综
△
B 4社会发展水平
b 人均居 民储蓄存款余额 ( 9 元) b0新增储蓄存款 占G P的比重 ( ) l D % bl l 每万人拥 有的卫生机构床位数 ( ) 张
h 2每万人拥 有的医生人数 ( 1 人)
B 发展速度 5 A 2发展活力 B 6贸易 、外资与投 资
一
、
评 价 指标 体 系 的 构 建
对 现 状 经 济 、潜 在 经 济 水 平 影 响 较 大 的 主 要 因 素 ,构 建 了
一
影 响县域经 济综 合发展 水平 的 因素众多 ,本 文 采用 定 性初选 ,然后 定量 与定 性 相结 合 的 办法 ,遵循 内涵 完 备 、 代表性强 、简明可取 的原则 ,选取 能反 映县域 经 济实 力或
要对这些指标进 行 无量 纲化 处理 ,消 除指标 量 纲 的影 响。 本文采用美国学者 L 3 a e 出的模糊隶 属度函数的方 .A Z dh提 法对各个指标进行无 量纲 化处理 。根 据无 量纲化 结果 ,运 用优化 S S r N O 1 .0进行 因子 分析 。从 因子 分 P Sf D WS 1 o WI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aa5612bdd36a32d73758120.png)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3期(总第105期)J ou r nal of t h e Par t y Scho ol of C PC Z he ngzhou M uni ei叫Com m i t t e e N o.3,2010(Sum,105)市情省情研究河南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冉朝霞(中共郑州市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室,河南郑州450042)摘要: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经济基础。
实现中原崛起,既要靠中心城市的带动,又必须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从而为实现中原崛起构筑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河南县域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经济发展不快,质量、效益也不高。
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体制和政策的制约,二是观念的制约,三是经济环境的制约。
河南县域经济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下大力气。
坚持标本兼治,强化各项治本措施,同时还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拓宽县域经济发展的视野,努力做到优化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河南县城经济;存在问题;解决途径中图分类号:F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701(2010)03—0098—03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经济基础。
实现中原崛起,不仅要靠中心城市的发展和带动,也要靠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充分发挥县域经济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肛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作用,从而为实现中原崛起构筑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河南县域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经济发展不快,质量、效益不高。
为此,有必要查找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河南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1.体制和政策的制约。
第一,财政体制不到位和政策不合理制约了县域经济发展。
一是财权和事权不对称。
财权和事权不对称集中表现为财权层层向卜集中,而事权却不断下放。
二是财政转移支付不规范。
财政转移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随意性很大,特别是县乡财政转移支付不透明,暗箱操作,助长了不正之风。
三是调动县乡财政建设积极性的激励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县乡财政建设缺乏热情和积极性。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6d36a3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33.png)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一、引言二、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及表现1. 地理条件的不利因素2. 产业结构的差异3. 城乡差距4. 发展模式的差异5. 政策的实施与执行三、如何解决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1. 调整产业结构2.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3.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5. 促进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四、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案例分析1. 河南省郑州市与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对比分析2. 河南省新乡市与南阳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对比分析3. 河南省信阳市与商丘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对比分析4. 河南省南昌县与开封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对比分析5. 河南省洛阳市与安阳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对比分析五、结论一、引言河南省经济总量大,但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围绕这个问题,我将从河南省的地理条件、产业结构、城乡差距、发展模式和政策的实施与执行这五个方面进行研究,对于如何解决河南省区域经济不平衡的问题提出建议。
接着,我会根据实际的案例分析河南省不同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原因。
二、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及表现1. 地理条件的不利因素河南位于华夏中部,自然条件优越,但由于地理局限,其交通运输网络不发达。
大河南的河南省中部地区,自北向南横跨南北山地,地势起伏落差较大,水网密集,交通不便,影响了中部经济带的发展。
因此,河南省区域经济呈现出南北分化的现象。
2. 产业结构的差异河南省的产业结构主要以轻工业、冶金工业、建筑材料工业、农副产品加工和化学工业为主。
由于各地地理环境和基础条件的不同,以及政策的不同支持度,它们之间的发展水平不同,导致了河南省区域经济结构的差异。
3. 城乡差距河南省区域经济的城乡差距比较大,大城市(如郑州市、开封市)的经济发展相对迅速,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占据了河南省总人口的70%以上,却只贡献了40%左右的GDP。
这种城乡差距的存在,也是导致河南省区域经济不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探讨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7cf4d4d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30.png)
统筹城乡发展,关键环节在县城;推进“三化”协调,坚实根基在县城;全面建成小康,重点难点在县城;实现“中原梦”,光荣使命在县城。
县域经济是宏微观经济的结合部位,也是农村、城镇经济的连接,是河南省全面脱贫攻坚的主阵地。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成效,但存在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呈现两极化等问题,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县域经济发展路径迫在眉睫。
一、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一)地域特征。
河南省地处中原,位于黄河中下游,东西长约580公里,南北跨约550公里,总人口达10,906万人,全省土地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处于我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
河南省共有18地市,105个县(市),一半以上地处中原地区,其次是丘陵地区,山区数量最少。
地理和自然条件上,处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平原地区面积较广,拥有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工农业的发展;交通上,四通八达,兼具陆运和空运;文化上,九州之心、文明之源,是中国重要的省份之一。
(二)产业结构。
通过河南省2019年统计年鉴可知,2018年县域生产总值呈现两极分化现象,差距较大,不平衡、不协调,部分县域经济发展差距有拉大的趋势。
河南省县域生产总值31,920.8亿元,同比增长6.84%。
其中,第一产业37,11.76亿元,增长2.39%;第二产业15,408.84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12,500.11亿元,增长12.6%,三次产业结构为11.74颐48.73颐39.53,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工业。
相比2017年,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河南省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增长了2倍,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三)收入状况。
河南省105个县(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1.3万耀3万元之间,38%的县(市)居民可支配收入高于2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有所提高。
河南省县(市)平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的收入差距为1.39万元,同比增长8.11%,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
河南省县域产业结构空间差异分析
![河南省县域产业结构空间差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a828b08de80d4d8d15a4fd9.png)
Z HENG u h i f e at n fR s u c sa d E v rn n a S in e , n n I si t fF n n ea d E o o c , h n z o , n n Ch n- u D p r me t e o re n n i me tl ce c s He a n t ue o ia c n c n mis Z e g h u He a o o t
郑纯辉 (南 经 院 源 环 科 系河 郑 50 河 财 学 资 与 境 学 ,南 州40 ) 02
摘 要 将 河 南省县 域 第 一 、 、 产 业经 济数 据 和 图形数 据 相 结合 , 用偏 离一 额模 型 , 河 南县 域 产业 结 构进 行 分析 , 二 三 采 份 对 结果 表 明 : 河 南具 有 ̄ 4 P业 结构 的 县 市在 空 间上 更趋 于 集 中 ; 南县 域 经济 增 长 中起 主 要推 动 作 用的 是 第二 产 业 , a- 河 第一 、 产 业 对经 济 增 长 三 起 了阻碍 作 用 ; 南县域 经 济发展 可分 为发展 优 势 区、 河 发展 平衡 区、 展 劣 势区 3 类 型 。 对 不 同的发展 类 型 , 出 了发展 建议 。 发 种 针 提 关键 词 产业 结构 ; 空间差 异 ; 离一 额分 析 ; 偏 份 河南 县域 中 图分类 号 F 9 . 文献标 识 码 A 29 7 2 文章编 号 0 1— 6 1 2 0 )4 0 0 6 0 5 7 6 1 ( 0 8 1— 6 4 — 4
以河南为例谈谈县城的短板弱项
![以河南为例谈谈县城的短板弱项](https://img.taocdn.com/s3/m/0d6d77e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66.png)
以河南为例谈谈县城的短板弱项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绩,河南县城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
突出表现为:
一、产业发展不均衡
大多数县城特别是中心镇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产业平台配套设施不足,创造的就业岗位有限,而且薪资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满足返乡农民工和进城农民就业和生活的需求。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基础设施投入跟不上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市政交通、管网、配送投递等设施建设不完善。
特别是新冠疫情下暴露出城镇应对突发事件的承载能力不足,医疗卫生设施亟待优化。
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供给有了更高的要求,原有公共服务供给难以满足返乡创业者和新市民的保障需求,教育设施、养老托育设施、文旅体育设施、社会福利设施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有待提标扩面。
四、县城治理能力仍然较弱
与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有很大差距。
县城对经济发展和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的支撑作用还有不足,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还有不小差距。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20e0c1c0b4e767f5acfce48.png)
化的推进 , 这一背景为本文的三个理论命题提供了思路。 命题 1 人 口密度是 影响河南 省县域经 济发展水 平的 : 重要 因素 。 口密度越大 , 人 县域经济 发展 水平愈高 , 反之则
■田
维普资讯
得 出研究结论 和相应的政策含 义 。 二、 县域 经济发展 水平影响 因素 的三个理论命矗 17 年 以来 , 98 河南省 县域经济 飞速发展 的背景是市 场 的形 成和完善 、 域经 济 和市 域经济 的分工 与协 作 、 业 县 工
后 , 是从 2 世 纪 8 年代末期 开始 , 省县域经 济在 特别 0 0 河南 快速 发展 的同时 , 差异也 在迅速拉大 。 9 8 , 18 年 河南省 县域 经济人均 G P的标 准差仅为 2 3元 ,按 18 D 8 9 8年可 比价格 计算 , 2 0 到 0 6年 , 这一指标 已经增长到 了 2 4 。 5 0元 在经 济发展 的同 时 , 域经济 发展水 平拉 大是普 遍现 县 象 。不少 学者对 长三角 地 区、 苏省和河 南省 县域经 济差 江 异研 究得 较 多。樊新 生 等( 0) 析了河 南 省 2 世 纪 8 2 5 0 分 0 0 年代 以来经济 空间结构 的演 化过程 , 出工业 发展 的水平 得
度 。这些文献 为分析河南省 县域经济发展水 平的影 响因素 提供 了有 益思路 。不 过 , 些文 献多采 用 GS 术或单 一 这 I技 截面时序分析 办法。而 近几十年来反 映县域经济发展 水平 的数据是 典型的 面板数 据 , 使用单一 截面 时序分 析方 法会 丢掉许 多有用 的信息 , 对影 响县域经 济发展 水平 的 因 无法 素进行 准确的分析 。面板数据模型 除考虑单截面 时序数据 的信 息外 , 还综合 了截 面 间信 息 , 够改 进计 量 分析 的有 能 效性 。本文将 运用 面板数 据模 型方法 , 收集 18 年~ 06 98 20 年河南 省各县域 经济 发展 的指标 , 该问题 展开分 析 。本 对 文 的研究逻辑 是 : 出河 南省 县域经 济发展 水平影 响 因素 提 的三 个理论命题 ,然 后用面 板数 据模型检 验这 些命题 , 并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状况](https://img.taocdn.com/s3/m/156f730a763231126edb11a6.png)
[摘要]县城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对于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发展县城经济首先要着力发展工业,工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点,同时县城工业的发展也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河南省县城经济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瓶颈”问题,抓住重点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飞跃。
[关键词]县城经济;问题;对策县域经济是一种区域经济,是在县级行政区划(包括县级市)范围内,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农村为腹地、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乡镇企业为重点,城乡一体、工农并进、由各种经济成分和不同产业构成的区域经济。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对于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以2004年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为例,分析其特点1综合实力显着增强。
2004年全省县域经济完成GDP5965.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占全省总量的67.7%。
县域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60.54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占全省的37.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56.98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占全省的59.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778.18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占全省的49.5%。
2004年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亿元的县市达65个,比上年增加15个,其中超3亿元的11个,增加8个。
其他一些重要指标也均占全省的较大比重。
县域经济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对全省迈上人均GDPl000美元的战略新起点作出了巨大贡献,2工业经济成为县城经济支柱。
2004年,全省县域工业完成增加值263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在GDP总量中,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已达到44.1%。
工业经济已成为各县(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全省绝大多数县(市)已摆脱主要依靠农业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县域地方财政收入及农民收入的增长更多得益于非农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
河南省固始县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河南省固始县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149bc0d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f2.png)
河南省固始县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引言河南省固始县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一个县级行政单位,地处豫东平原,属中国农业大县之一。
近年来,固始县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固始县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固始县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一、固始县经济发展问题分析1.农业发展不平衡固始县是河南省的一个典型农业县,农业占地面积较大,农民人口众多。
固始县的农业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
一方面,部分农民的耕地土地质量较差,农业生产水平低,产出不足以维持生计;一些农民的耕地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生产。
这种不平衡的农业发展现象,导致了固始县农村地区农民收入水平不均等的情况,也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2.产业结构单一固始县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农业为主,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虽然固始县工业园区不断壮大,但仍无法形成产业链完善、互相配套的产业体系。
农产品加工业未能得到有效支持,工业企业大多数为小微企业,生产规模小、产值低。
服务业也受到限制,固始县的商贸发展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
3.科技创新不足固始县科技创新水平较低,整体科技环境滞后。
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
固始县的企业战略转型能力差,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无法有效应对市场竞争。
4.生态环境问题固始县的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水质、大气质量和土壤污染问题严重,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了固始县的经济发展。
尤其是农业生产所面临的自然灾害的频发,对农产品的生产造成不小的影响。
1. 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针对固始县农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应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提升土地利用率和农产品产量。
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广高效农业生产技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化农业供给结构,增加农民的收入。
2. 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固始县应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规模化经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县域经济实力时空差异研究
![河南省县域经济实力时空差异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e265ed884254b35eefd3434.png)
在采用 主成分分析法 的基础上 , 结合特尔菲法
为国家战略背景 下 , 研究 河南 省县域 经济 及其 内部差 异 J对于河南实现 中原崛起具有更加特别的意义。 ,
河南 省 作 为一 个 拥 有 18个 县 ( ) 1 .2万 k 0 市 、5 1 m 县域面积( 占全 省 9 . % ) 80 9 8 0 6 和 2 . 3万 县域 人 口( 占
第3 1卷 第 2期 21 0 2年 4月
地 域 研 究 与 开 发
A AL RE EA RE S RCH AND D VEL P E 0 ME NT
Vo . No 2 1 31 . Ap .201 r 2
河 南省 县 域 经 济 实 力 时 空差 异研 究
艾 少伟 ,陈 肖飞 , 明洁 魏
产业增加值 、 人均 工业增 加值 6个 指标分 别是 将各 县
00 2 52 0 0 社会 消 费品 总 趋势 。研究数据来 源于《 中国县 ( ) 会经济 统计年 20 , 0 ,09年 的预算 内财政 支 出、 市 社 额、 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 年末居 民存款总额 、 第三产业 收 稿 日期 :2 1 0 2 ;修 回 日期 :2 1 0 0 1— 6— 8 0 2— 1—1 0 增加值 、 工业增加值与本年末总人 口相 比得到 。非农产
2 1 指 标体 系构 建与权 重 的确 定 .
指标 体 系 中 , 均 G P由地 区生产 总 值 与年 末 总人 人 D 口相 比得到 。人 均 财 政 支 出 、 均 社 会 消 费 品 总 额 、 人 人
河南加快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河南加快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dd058b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49.png)
河南加快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河南农业职业学院郭社霞摘要:县域经济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石,更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河南是农业大省,县域经济对河南发展大局的影响至关重要。
客观分析了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成效,指出了河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了针对性发展对策,旨在推动河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具有河南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关键词:河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指出,要准确把握县域治理的特点和规律,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
以河南的实际情况来看,县域面积占比近九成、常住人口占比超七成、经济总量占比超六成,故县域经济对河南发展大局的影响至关重要。
2021年,河南省委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必须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
然而,长久以来河南县域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困境,离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还需努力。
鉴于此,本文对河南县域经济发展困境和对策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和成效河南省政府十分关注县城经济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河南县域经济的发展成绩斐然,无论是经济总量和财政实力,还是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建设,都有了长足的进展,这为河南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首先,根据《河南统计年鉴》的相关指标,河南县域经济达到了3.4万亿元,占全省GDP的61.35%,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数字。
此外,全国GDP超过400亿元的有41个县,相当于全省县总数的40%。
河南人均GDP也是一年比一年高,到2020年,每个县级市的平均GDP达到5万元左右。
其次,继续加强金融力量[1]。
税收是地区经济力量的间接反映,例如,2020年,河南县级财政年度总收入为1717亿元,比过去5年增加了513亿元。
再次,不断进行工业布局的优化。
“十三五”时期,河南通过对工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了全县工业结构的最优化。
例如,在2020年,河南省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是0.45万亿元,二三产业的产值是1.5万亿元,第三产业的产值是1.4万亿元,产业比重从2016年的14:51:35,上升到13:44:43,总体上形成了“二三一”的格局,而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2]。
河南郑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发展思考
![河南郑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发展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30947e6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e.png)
河南郑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发展思考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迅速。
然而,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现状和问题需要面对和解决。
1. 现状:郑州市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a. 城乡发展不平衡:郑州市郊区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差距较大。
b. 产业结构不合理:县域经济以传统产业为主导,缺乏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产业结构亟待升级和调整。
c. 地区竞争不足:郑州市各县市之间竞争力不强,缺乏明显的特色优势和区域竞争力。
2. 问题:郑州市县域经济发展面临以下问题:a. 资源利用率低:郑州市县域资源利用率低,尤其是农村地区,存在资源荒和浪费的问题。
b. 基础设施滞后:郑州市县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道路、桥梁、电力等方面存在瓶颈制约发展。
c. 人才流失严重:郑州市县域的优秀人才普遍流失,人才培养和留住成为困扰县域经济发展的难题。
3. 发展思考:要促进郑州市县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a.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富有特色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b. 拓宽产业发展领域: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和引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链水平。
c. 加强人才培养和吸引: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吸引优秀人才来到郑州市县域发展,同时加强对本地人才的培养和留存。
d. 强化城乡协调发展:加大对郑州市郊区和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缩小经济差距。
总之,郑州市县域经济发展面临一些问题,但也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机遇。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产业发展领域、加强人才培养和吸引以及强化城乡协调发展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推动郑州市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
河南省县域经济空间演化格局及机制分析
![河南省县域经济空间演化格局及机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e9d60816fc700abb68fcdb.png)
:
: ! !
河 南 省 县 域 经 济 空 问演 化 格 局 及 机 制 分 析
郭 华 蔡 建 明 , 2
(. 1中国科 学院地理科学 与资源研究所 , 北京 10 0 ;. 0 112 中国科 学院研究生 院, 北京 104 ) 0 09
来 测度 全局 的 和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域 的空 间关联 特 征 , 两者 是 用 于 前 探 测整个 研 究 区的空 间关联 结构 模式 ; 者 用于 识 别不 同 后 空 间位 置上 的高 值 簇 与 低 值簇 , 即热 点 区 (o s t 与 冷 htp s o)
把握 区域 经 济 的 总 体 走 向 , 而 合 理 地 制 定 区 域 发 展 战 从
度转 向县 、 乡区域单 元 的微 观 尺 度 上 , 于县 域 经 济 发 展 基
水平 空 间差 异研 究能 精 细地展 示 省区经 济差 异 状 况 , 可更 好地 为 区域 发 展政 策 、 区域 发展规 划 提供 依据 。不 少学 者 已就 河南省 县域 经济 差异 作 了深入 的分 析与 探 讨 , 度量 在
-
18 ・ 2
郭 华 等 : 南省 县域 经 济 空 间演 化 格 局 及 机 制 分 析 河
 ̄(o pt) cl so 的空 间分布 [ 。 d s 一 ( )Moa’ I 1 rn 指数 s
∑ ∑( — ) 置 一 ) ( , : — 一
J ∑ ∑ W s
略[_ 1 6
收 稿 日期 :00—0 —2 21 4 0
作者简介 : 郭华 , 博士 , 主要研究方 向为城市地理 、 区域调控 和都市农业 。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目编号 :0 7 10 、 项 49 10 ) 中国科学院方 向性项 目( 目编 号:K C 2一S 项 ZX W一3 8 2共 同资助。 1 —0 )
河南县域经济实力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
![河南县域经济实力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1c2e25b4daa58da0114a4c.png)
2 县域经济实力评价
2 1 研 究方法与指标选择 .
因子分 析作 为 主要 的多元 统 计 数据 分 析方 法 之
,
学者采用多 指标评 价【7。使 用单一 指标评 价仅 反映 6] . 区域经济发展 的某一 方面 而非 整体 , 目前 的研究 多采
已经被广泛地应用 到经济学 、 社会学 、 考古 学 、 生物
彭 宝玉h, 成 林 , 覃 a b
(. 大学 a环境与规划学 院 I . 文明与可持续 发展研究中心 , 1河南 . b黄河 河南 开封 450 ) 704
摘要 : 采用因予分析和 GS I 技术, 对河南县域经济体的经济实力进行综合评价和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 ()
河南县 城经济空间差异 由东西差异转 变为 由西北向 东南的梯次差异 , 县城 经济发展 在空 间上 呈现 出集 中、 异扩大 差 趋势。( ) 区县经济 实力 高于平原县 , 2山 交通条件较好 的郑州至三 门峡 陇海铁 路沿线和 郑 州市所辖 县城 经济实力较
士, 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 En i p y7 @ 13 ( -ml b u2 6 . )
O 0m n
维普资讯
・
4 ・ 6
地域研究与 开发
第 2 卷 6
个 方 面 , 时 考 虑 到 数 据 的 可 获 得 性 , 选 择 人 均 同 共
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空间差异变化 的研究展 现了与省
如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 调整 、 增加农 民收入 、 发展 中小 评价, 缺乏综合指标分析。该文则 以构建 的综合指标来 企业 、 扩大就业 门路 、 农村 城 镇化 和农业 现代 化等 等 , 分析探讨河南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和空问结构变化。 都要求把县 ( ) 市 作为操 作平 台 , 以县域 为研究 单元 探 讨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 可更好地 为区域发展政策 、 区域 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 但如何度量 区域经 济发 展差 异 , 以往 的研 究 多采 用人 均 G P 或人 均 国民 收入单 一 指标 .8 -也 有 D , 5 . . ,
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分析
![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1bad1b0b4e767f5acfce61.png)
关键词 第三产业÷ 区域差异 经济发展 水平_
一
薯 誓 誊 薯 薯 薯
誊 薯薹 曩
曩 薯 曩 曩 萎 _ 噩 曩 பைடு நூலகம்
、
第 三 产 业 的 内涵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产业 ( 广 义的农业 ) 、 第二产 业 ( 广 义 的 工业 ) 以外 的其 它 各 行 业 。 它 以服 务 产 品 的运 动 为 轴 心 。 在 我 国 ,
第三产 业具体包 括如下行 业 : 交通运输 、 仓 储 和 邮政 业 : 信 息 传 输、 计 算机 服务 和软件 业 ; 批 发和零 售业 ; 住 宿和餐 饮业 ; 金 融 业; 房地产业 ; 租赁 和 商 务 服 务 业 ; 科 学研究 、 技 术 服 务 和 地 质 勘 探业 ; 水 利、 环 境 和公 共 设 施 管 理 业 ; 居 民服 务 业 和其 他 服 务 业 ; 教育业 ; 卫生、 社会保 障和社会 福利业 ; 文化 、 体 育和娱乐 业 ; 公 共 管 理 和 社会 组织 ; 国际 组 织 等 。 二 河 南 内部 区域 的划 分 在 本 文 的研 究 中 .根 据 河 南 省 自然 条 件 和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综合特征, 考虑到地理上的连片 、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类 似 、 生 产 力 布 图 1 2 0 0 7 - 2 0 1 1年 河 南省 四大 经 济 区域 第三 产 业 人 均 生 产 总值 局和 区域分工 的要求, 主 要 基 于 河 南 省 中 原 城 市群 、 豫北 、 豫 西 我 们 从 图 1中 可 以看 到 . 中原 城 市 群 的第 三 产 业人 均生 产 总 豫西南、 黄淮 四个 经 济 区第 三 产 业 发 展 差 异 的研 究 。 值基本上是黄淮经济 区的 3 倍 说 明黄 淮 经 济 区第 三 产 业 发 展 ( 一) 中原 城 市 群 的 速 度 要 明显 落 后 于 中原 城 市 群 ; 相对 黄淮经济区 , 豫 北 和 豫 西 中 原 城 市 群 以郑 州 为 中 心 , 包 括洛 阳 、 开封 、 新乡、 焦作 、 许 豫 西 南 经 济 区 第 三 产业 发展 趋 于 平 稳 , 两者相差不大。 昌、 平顶 山、 漯河 、 济 源 共 9个 省 辖 f 管) 市, 1 4个 县 级 市 , 3 3个 县 。 形 成 河 南 省第 三产 业 发 展 区域 差 异 的 影 响 因素 众 多 . 与 河 南 区域 土 地 面积 5 . 8 7万 平 方 公 里 . 占河 南 省 的 3 5 . 1 %; 2 0 1 1年 末 总 省 各 个 区域 的 具 体 状况 有 密 切 的关 系 。总 的来 说 , 形成 河 南 省 不 人E l 4 2 3 5万 人 , 占河 南 省 的 4 O . 4 %。 该 经 济 区位 于 河 南 省 中部 , 各 同地 区 第 三 产 业 发 展 不 均 衡 的 根 本 原 因是 各 个 区 域所 具 备 的 推 城 市 之 间距 离 较 近 . 距 离中心城市郑州 大都在 1 0 0公 里 以 内 : 区 动 第 三 产 业 发 展 动 力 的差 异 性 .其 中不 同 区域 的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域 内矿 产 资 源 丰 富 , 煤炭 、 铁 矿石 、 铝土矿 、 钼 矿 等 储 量 居 河 南 省 是 其 中 的 主 要 因 素 之一 前列 , 工业 门类齐 全, 发展 基础较好; 公路 、 铁 路交通便 利, 河 南 省 四 第 三产 业 的 发 展 与 经 济 发展 水 平的 关 系 9 o %以 上 的 高 等 院 校 和 一 些 具 有 国 内 一 流 水 平 的 科 研 院所 聚 集 第 三 产 业 的 发 展 与经 济 发 展 水 平 互 为 因果 关 系 由 于 人 均 此地, 区位 优 势 显 著 。 G D P综 合 反 映 了社 会 生 产 率 、生 产 总 量 、消 费 者 与 生 产 者 的 比 例、 人 口、 收入 水 平 以及 整 个 国 民经 济 发 展 水 平 等 方 面 的 总 体 状 ( -) 豫 北 经 济 区 豫 北 经 济 区 由安 阳 、 鹤壁 、 濮 阳 3市 组 成 , 土 地面积 1 . 3 9万 况 ,所 以 。人 均 G D P是衡 量经 济发 展水 平 的最重 要的 指标 。 平方公里. 占河 南 省 土 地 面 积 的 8 . 3 %: 2 0 1 1 年 末 总 人 口为 1 1 1 4 F u c h s f 1 9 8 0 ) 研 究结论得 出第三产业 就业 比重和人均 G D P 之 间 万人, 占河 南 省 总 人 口的 1 0 . 6 %。该 经 济 区位 于河 南 省 北 部 , 与山 存 在 着 显 著 并 且 稳 定 的 正相 关 关 系 . 第 三产 业 就 业 比重 随着 人 均 西省 、 河 北省 和山东省相邻, 油气 、 煤炭资源比较 丰富。 G D P的 增 加 逐 渐 提 高 我 国 的李 江 帆( 2 0 0 4 )  ̄ 曾对 9 2个 国家 的 ( 三) 豫 西 豫 西 南 经 济 区 进 行 了 两 者 关 系 的实 证 分 析 , 结果显示 : 第 三产业在 G D P 中 的 豫 西 豫 西 南 经 济 区包 括 三 门峡 和 南 阳 2市 . 土地面积 为 3 . 比重 与 人 均 G D P之 间存 在 着 严 格 的 正 相关 关 系 笔 者在 对 河 南 7 1 万平方公里. 占河南 省土 地 面 积 的 2 2 . 3 %: 2 0 1 1年末 总人 1 : 3 为 省 各 区域 的第 三 产 业 进 行对 比分 析 后 . 也 可 以看 出随 着 经济 发 展 1 3 9 0万 人 , 占河 南 省 总 人 1 : 3的 1 3 - 3 %。该 经 济 区 位 于 河 南 省 西 部 水 平 的 提 高 . 第 三 产 业 在 经 济 总量 的 比重 也 将 随 之 上 升 的这 一 规 西南 部, 与 山西省 、 陕西省和湖北省相邻, 工业有 一定基础, 煤炭 、 律 。因 为 第 三 产 业 的发 展 离 不 开 服 务 需 求 的 提 高 。 服 务 需求 增 大 有 色 金 属 资 源 比较 丰 富 。 了, 将 拉 动 产 业 结 构 做 出相 应 的 变 化 。而 人 均 G D P是 影 响 服 务 ( 四) 黄 淮 经 济 区 需 求 的最 重 要 的 因素 。 当 人 均 G D P迅速提高时 , 人 们 对 服 务 产 黄 淮 经 济 区包 括 驻 马 店 、 商丘、 周1 : 3和信 阳 4市 , 土 地 面 积 为 品 的需 求 会 逐 渐 大 于 对 实 物产 品 的需 求 。服务 需 求 提 高 了 . 自然 5 . 6 7万 平 方 公 里 . 占河 南 省 土 地 面 积 的 3 4 . 1 %: 2 0 1 1年 末 总 人 口 会 刺 激 第 三 产 业 快 速地 发 展 为3 7 4 9万人 . 占河 南 省 总人 口的 3 5 . 7 % 该 经 济 区位 于河 南 省 东 ( 一) 数 据 采 集 南部 , 与 湖北省 、 安 徽 省 和 山东 省 相 邻 , 以平原 为主, 河 网密布 , 农 根据河南省统计局《 河南省统 计年鉴》 提 供 的 统 计 数 据 整 理 业发展条件优越. 但 矿 产 资 源 比较 匮 乏 和计算得表 1 . 三、 河 南 省 四 大经 济 区域 第 三 产 业 发 展 水 平 差 异 分 析 河 南 省 四大 经 济 区 域 由于 区域 面 积 和 人 口数 量 有 着 巨 大 的 差异 , 本 文 为 了便 于 进 行 横 向对 比 。 以其 第 三 产 业 人 均 生产 总 值 作为参考指标 , 如图 1 所 示
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时空特征分析
![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时空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03328be53a580216fcfe2c.png)
9 O年 代 以来 , 随 社会 主义 市 场 经济 体 制 的 建立 和 伴 区域 倾 斜政 策 的 实施 ,区域经 济 差 异变 化 成 为 中国 经 济社 会发 展 的一 个 热点 问题 。但 已有研 究 多基 于
国 家 层 面 探 讨 省 际 或 三 大 地 带 之 间 经 济 差 异 的变
d v lp n n n P o i c e eo me t n He a r vn e i
量 量妻室 垦§量至 萤 蔓 萤
年 份
§
图 1 河 南 省 区域 经 济 差 异 的变 化 过 程
F g1 1 I p o e s o i e g n e c a g frg o a c n mi i. ’e r c s f v re c h n e o i n l o o c } d e e
维普资讯
第 1 第 4期 8卷
20 0 6年 7月
云 南 地 理 环 境 研 究
YI i AN GEOGRAP C HI ENVI RONME ̄ RE EARCH S
河南省 区域 经济差异及时 空特征分 析
雒海潮,苗长虹
( 南 大 学 黄 河 文 明 与 可 持 续 发 展 研 究 中心 ,河 南 开 封 河
国的经 济差 异【 1而对 于省 域 内部 的经济差 异关 注 l , 6 得 比较 少【2。河 南 省所辖 县 域单 元达 l O个之 多 , l0 71 - l 而 各地 经 济发 展 的基础 条件 和后 天 优 势存 在显 著 差 异 。改 革开 放 以来 ,全省 经 济发 展 迅速 ,区域 经济 差异 也 发生 了显著 变化 。故 研究 河 南省 区域 经 济 差 异对 于 省域 经济 发展 战 略选择 有 理论 指 导意 义 ,对 其他 省 区也 有参 考 意义 。鉴 于县 域单 元 是 中国具 有 经 济管理 职 能 的基本 行政单 元 ,本 文 将 以县 域 为研 究单 元分 析河南 区域 经济 差异变 化 的时空 特征 。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3b2124e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a4.png)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引言河南省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其县域经济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河南的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对河南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分析1. 产业结构单一河南的县域经济主要依赖传统的农业和重工业,而缺乏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支持。
这导致了经济结构单一,难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2. 区域发展不均衡河南省内各县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些县域地区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原因,经济相对发达,而另一些县域地区却远远落后。
这种不均衡的发展状况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社会不稳定。
3. 人才流失严重河南的县域经济在人才引进和留住方面存在困难。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和生活条件的差异,优秀的人才普遍流失至发达地区或者其他一线城市,对县域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4. 基础设施薄弱一些河南的县域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不足,公路、铁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这对于吸引投资、促进产业发展和提升城市形象都存在一定的制约。
对策建议1. 优化产业结构河南应该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鼓励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
通过引进外部资本、技术和人才,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升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河南应该制定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通过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投资力度,提升其发展水平,减少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3. 加强人才引进和留住河南应该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留住力度,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待遇。
通过建立良好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4.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河南应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
加强与中央政府的协调,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结论河南县域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但也存在着无限的发展潜力。
河南省区域经济、金融空间结构变化对比分析
![河南省区域经济、金融空间结构变化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a7c590752ea551810a6876e.png)
南金融年鉴》 地域单元数根据河南 2 0 的行政 区划 , 09年 进行统一调整 , 共包括 1 7个地级市和 19个县域 ( 0 包括
县和县级市 ) 合 计 16个 地域单元 。鉴 于银行 业在河 , 2 南金融业 中的主体地位 , 研究侧重于银行业分析。分析 时段选择 20 0 0年以来 , 因为 19 9 8年开始的商业银行市 场化改革使银行业 的运行机制 与 以往相 比发生 较大变 化, 前后 的统计数据并不完全可比。
融建设。 关 键 词 : 空 间结 构 ; 域金 融 ; 区 区域 经 济 ; 融 集 聚 ; 南 省 金 河 文 献 标 志码 :A 文章 编号 :10 —3 3 2 1 )5 0 5 —5 0 3 26 (0 2 0 . 17 0
中 图 分 1 26
=
响着不 同地方 的发展 ¨ 。金融空间结构指一定区域 范 围内金融系统各组成 要素在空 间中相互作 用形成 的空 间结构 , 表现为金融机构 和金融 资本不 同程度 的空间集 聚和分散。金融空间结构 的变 化通过 经济效 率 、 信用 需 求、 信用获得 3种渠道影响地方经济增长 。
交通与通讯技术 的迅猛发展 助推 了经济全 球化 和
何差异 , 本研究 以河南 为例 , 借鉴 区域差 异研究 方法对 此问题进行探讨 。数据来 自各年《 河南统计年鉴》 河 和《
区域一体化 , 带来 区域 间的激烈竞争 , 得 区域 空间结 使 构处 于快速变动和重组之 中, 生产 活动 的区位呈 现出复
1 河南 区域经济空 间结构变化分析
1 1 时 间变化 分析 . 借鉴 区域经济差异研究方法 , 用泰尔指数作 为分 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往
所辖的县、市)的各指标数据。
6。
进行因子分析,得出抽样适度测定值KMO为0.869,说明因子分析可信度较强.在因子分析过程中,选取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得到特征值大于1的3个公因子,其累积贡献率达79.85%,由此可见这3个公因子足以反映原指标所含的主要信息.
运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对变量进行线性变换,公因子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各公因子得分,并以其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加权求和可得各县域的综合得分.该得分越高,说明该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反之越低.
2.2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
依据全省126个县域经济的综合得分,运用分层聚类法,可将全省县域分为:发达区、较发达区、欠发达区和落后区4种类型(见表1,图2).
图2河南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
Fig.2Thespatialdifferentiationofeconomiclevelincounty—levelinHenanprovince(1)发达区.该区包括除商丘、信阳、驻马店3~一0.145之间.这些欠发达区在濮阳市、南阳市、个地级市市区以外的其它14个地级市市区,省直信阳市、新乡市呈相对小片分布,其余分散于其它管市济源市,除中牟县以外郑州市的其它县级市,地区.
洛阳市的新安县,三门峡市的义马市,共22个县域,占总县域数的17.46%,综合得分在0.452~1.986之问.该区除部分地级城市市区零星分布外,其余集中分布在陇海线以北、京广线以西地区.(2)较发达区.该区包括商丘、信阳和驻马店地级市市区,其余多分布在发达地级市市区周围,有郑州市的中牟县,洛阳市的孟津县、栾川县、伊川县和偃师市,平顶山市的宝丰县、舞钢市、汝州市,安阳市的安阳县、林州市,鹤壁市的淇县,新乡市的新乡县、获嘉县、辉县市,除武陟县外焦作市的郊县,平顶山市的鄢陵县、禹州市、长葛市,漯河市的临颍县,除卢氏县、义马市外的三门峡市的其它郊县,南阳市的西峡县、镇平县,商丘市的永城市,信阳市的新县,共33个县市,占总县域的26.19%,综合得分都在一0.104~0.396之间.
(3)欠发达区.该区所辖市县数为40个,占全省县域单元数的31.75%,其综合得分在一0.358
(4)落后区.该区包括31个县市,占总县域的24.6%,综合得分在一0.599~一0.375之间.主要分布在商丘、周口和驻马店地区,呈相对集中连片分布.
表1河南省县域类型
Tab.1ThekindofecnomiclevelofeouiltiesinHenanprovince
由以上分析可知,河南省的欠发达型和落后型县域占56.35%,构成河南省县域的主体.并且发达区和欠发达区、落后区相差很大,发达型县域的综合得分最高达1.986,而落后型县域的最低分为一0.599,所以说河南省是由少数的发达型县域和
多数的欠发达型、落后型县域构成.在空间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