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综述

合集下载

中国城市的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国城市的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国城市的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处理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然而,在中国的许多城市中,垃圾处理仍然存在着许多难题,比如垃圾分类不够严格、垃圾填埋场资源有限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得到有效的解决。

一、垃圾分类需要更加严格对于城市垃圾的处理,第一步是进行分类。

垃圾分类是指把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等不同种类,并在回收利用和处理过程中进行分类处理。

目前,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逐渐完善。

一个好的垃圾分类制度需要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大投入和宣传,保障垃圾分类设施、垃圾处理设施的完善建设;市民需要加强垃圾分类意识,从源头上避免垃圾的排放。

特别是在城市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的今天,垃圾分类已经不再是个别人的事情,它惠及的是整个城市,甚至波及整个社会。

二、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和技术创新垃圾处理需要建设专业的设施和采用先进的技术。

在我国,在短期内建立高效的垃圾处理设施可能会面临许多难题,如选址困难、投资成本高、环保等问题。

因此,垃圾处理设施需要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设计和构建,考虑更为全面的投资回报,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合理运营,形成利于城市长期发展的垃圾处理技术和设施。

城市垃圾处理需要创新技术。

当前,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地带,垃圾的处理空间越来越少,城市越来越倾向于“无垃圾化”,有机垃圾再生利用率不断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垃圾处理设备的科技含量高和功能强大的技术趋向于更加智能型和无人化、自动化,以满足未来城市更大规模、更连续的垃圾处理和减量的需求。

三、资源化利用垃圾垃圾资源化利用不仅能解决垃圾问题,还能节约大量自然资源,提高环保效益。

关键问题在于,要充分利用可分离的有价值垃圾,如金属、玻璃等,进行可再利用资源的再回收,减少垃圾堆放和污染。

对此,政府部门需要支持和鼓励垃圾的回收利用,扶持和加强垃圾处理企业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加强对其技术的支持和引导等。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不断增加,垃圾处理成为了城市面临的重大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设施不足。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只有不到30%的城市配备了规范的垃圾处理设施,大部分城市的处理设施无法满足垃圾处理量的需求,导致垃圾堆放问题严重。

尤其是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垃圾处理设施更是缺乏,处理能力严重不足。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技术水平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是填埋和焚烧两种方式进行垃圾处理,但这两种方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大,而且资源回收利用率低。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垃圾分类、厨余垃圾处理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和应用还存在一定差距。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垃圾处理处置相关工作由不同部门、多个层级来负责,缺乏整体统一的协调机制,导致垃圾处理工作效率低下。

垃圾处理过程中的监管问题也比较突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不够,垃圾处理企业违规现象较为普遍。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存在的问题还包括垃圾分类意识淡薄、人员培训不足、经济效益不明显等。

这些问题制约着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工作的发展,也给城市环境和公众健康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为了解决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加大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投入,提高处理能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垃圾处理设施的投资,鼓励私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提高设施的建设速度和质量。

加强垃圾分类推广和培训工作。

政府应该大力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推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加强垃圾分类相关的人员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加强垃圾处理处置管理体制建设。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垃圾处理处置的统一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权限,加强对垃圾处理过程的监管,严厉打击垃圾处理企业的违规行为。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面将就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进行探讨。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是严峻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急剧增加,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垃圾处理处置的压力巨大。

根据环保部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城市生活垃圾总量已经接近2亿吨,其中有75%是可回收利用的资源,但实际上只有不到20%被回收利用,大量的垃圾最终被填埋或焚烧,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垃圾分类不彻底。

虽然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推行垃圾分类,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很多居民并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不足。

目前,我国还存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跟不上垃圾产生量增加的问题,一些地方甚至还存在“垃圾围城”现象。

垃圾处理技术滞后也是一个问题。

填埋和焚烧是目前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但在技术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对环境的影响较大,需要寻找更加环保和有效的处理方式。

针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加以解决。

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

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率。

加快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

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并提高处理效率,确保垃圾得以有效处理处置。

加强科技创新,开发出更加环保和高效的垃圾处理技术。

鼓励垃圾资源化利用。

通过政策和经济手段,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垃圾资源化利用过程,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亟待解决。

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加快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以及加强垃圾资源化利用,才能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与对策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与对策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与对策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垃圾的数量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趋势。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垃圾分类的意识和机制,我国的垃圾处理体系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通过分析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现状及其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改善垃圾处理状况。

目前,中国城市生活垃圾还没有实现有效的分类处理。

主要原因如下:第一,缺乏垃圾分类的意识。

长期以来,中国人对垃圾处理的重视程度较低,很多人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缺乏了解,甚至混淆了垃圾分类的概念。

第二,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

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在垃圾分类方面的法律法规支持较为薄弱,缺乏相关的立法和监管制度,导致垃圾分类难以得到有效推行。

第三,垃圾分类处理设施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垃圾处理设施尚未达到完善的水平,无法满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需求。

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存在着严重的垃圾堆积和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改善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现状:第一,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垃圾分类的意识和理解。

可以利用媒体、学校和社区等渠道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公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第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

政府需要加大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立法和监管力度,加强对违反垃圾分类规定的处罚力度,形成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约束机制。

第三,加强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快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的建设速度。

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需要通过引进先进的垃圾处理设备来提高垃圾处理的能力。

第四,加强垃圾分类的监管和评估。

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垃圾分类监管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对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相关政策和措施。

总之,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严峻,但通过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和加强监管和评估等对策,可以逐步改善垃圾处理状况,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分类处理。

城市垃圾处理现状与改善方案

城市垃圾处理现状与改善方案

城市垃圾处理现状与改善方案垃圾处理一直是城市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垃圾的产生量不断增加,如何高效、环保地处理垃圾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当前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并提出改善垃圾处理的方案。

一、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垃圾处理包括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等环节。

然而,目前城市垃圾处理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垃圾分类意识不强。

许多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导致大量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被混入普通垃圾中,增加了后续处理的难度。

其次,垃圾收集和运输不够高效。

有些地区垃圾清运车辆不足,导致垃圾堆积问题;同时,垃圾收集和运输的路线规划也不够科学,增加了管理和运营成本。

最后,垃圾处理方式有待改善。

传统的填埋和焚烧处理方式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也浪费了资源。

因此,需要探索新的垃圾处理方式。

二、改善方案为了改善城市垃圾处理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案:1. 提升垃圾分类意识。

政府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和意识,培养他们的垃圾分类习惯。

同时,可以推出激励措施,奖励分类垃圾的居民。

2. 建立高效垃圾收集和运输系统。

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垃圾收集和运输进行规划和管理,提高运输效率。

同时,增加垃圾清运车辆的投放,解决垃圾堆积问题。

3. 推广资源化处理方式。

采用垃圾焚烧发电、有机肥料生产等资源化处理方式,将垃圾转化为能源和有机肥料。

这既可以减少垃圾的体积,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4. 加强监管执法力度。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垃圾处理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规垃圾处理行为。

同时,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确保垃圾处理全过程的安全和合规。

5. 引入私人资本参与垃圾处理。

政府可以引进私人资本,建立合理的市场化机制,将垃圾处理业务交由专业公司运营。

这样可以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

三、结语城市垃圾处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居民和企业共同努力。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成为了一个持续关注的话题。

在城市生活中,垃圾无处不在,垃圾处理处置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垃圾处理处置不当不仅会影响城市环境卫生,还会对居民身体健康和城市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如何有效处理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已经成为了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垃圾分类不够细化、垃圾处理设施不足、处理技术不够先进、垃圾填埋场资源紧张等方面。

垃圾分类不够细化是当前垃圾处理处置的一大难题。

虽然一些城市已经提出了垃圾分类的政策,但实际执行情况并不乐观,许多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和能力都比较欠缺,导致垃圾分类效果不佳。

垃圾处理设施不足也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难题之一。

很多地方的垃圾处理设施既老旧又不足,无法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垃圾处理需求,导致垃圾处理处置环节存在瓶颈。

我国目前的垃圾处理技术相对滞后,跟不上城市化进程,导致垃圾处理效率低下、处理成本高昂。

垃圾填埋场资源紧张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许多城市的垃圾填埋场已经达到饱和状态,难以再继续进行填埋处理,这就给垃圾处理处置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针对这些现实问题,我们需要联合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努力,从源头上解决垃圾处理处置的问题。

政府需要加强对垃圾分类的指导和监管,建立垃圾分类的长效机制,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政府需要加大对垃圾处理设施的投入,更新提升垃圾处理设施,增加处理能力,提高垃圾处理效率。

政府还应加大对垃圾处理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垃圾处理技术的创新,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率,降低垃圾处理成本。

政府还应加大对垃圾填埋场资源的规划和开发,积极引导垃圾资源化利用,减少填埋处理,延长填埋场寿命。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并不容乐观,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但只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努力,合作共赢,相信垃圾处理处置的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有效解决,让城市环境更加清洁整洁,让居民生活更加舒适健康。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与处置不仅关系到环境质量,还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安全密切相关。

目前我国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方面仍面临着一些现状和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总量巨大,且仍在不断增长。

据统计,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数量已经连续多年以高速增长的态势呈现。

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给城市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造成了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等。

而且,由于城市垃圾数量多、种类多,处理和处置的难度也相对较大。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与处置模式仍存在一定问题。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模式主要有填埋、焚烧和堆肥三种。

填埋处理方式所占比例仍然较大,而填埋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程度相对较大。

焚烧处理方式虽然能有效地减少垃圾体积,但也面临着二次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堆肥处理方式在处理有机垃圾方面效果较好,但对于其他种类的垃圾处理效果相对较差。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技术与设施仍有欠缺。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是促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方面与欧美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设施方面,我国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垃圾处理厂的数量不足、规模较小、设备老化等问题,难以满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需求。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还存在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到位等问题。

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导致一些垃圾处理企业存在不合规操作,垃圾分类不到位,处理效果不佳等问题。

也缺乏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强制性、标准化的政策和法规。

为了解决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大对城市生活垃圾减量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意识。

加强城市垃圾处理与处置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推动高效、低碳、环保的垃圾处理技术的应用。

中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综述

中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综述

引言针对城市垃圾的迅速增长,垃圾污染问题异常尖锐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技术应用现状,分析了垃圾处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对目前常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了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发展趋势.要彻底解决垃圾问题,仅靠各种处理技术是不够的,必须完善法律、法规;改进管理方法,加强环境监测;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宣传等。

1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现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城市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垃圾包袱最重的国家之一,人均每年垃圾产量440公斤,2000年、2001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分别为1.18、1.35亿吨/年,城市历年的垃圾堆存量高达66亿吨,侵占35亿多平方米的土地,已有2/3的大中城市被垃圾包围,有1/4的城市不得不把解决垃圾危机的途径延伸到乡村,尤其是城市的二次污染,导致城乡结合带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1.1 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在过去的21年里,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迅速增加,见图1。

1986~1995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8.76%,1995~2006年,其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04%。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累计存量已达6×109t,全国已有三分之二的城市被垃圾包围。

2006年中国660座城市的垃圾清运量达 1.484×108t,其中52.2%被无害化处理,表1是2006年中国各地区的垃圾清运量。

图1 1986~2006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图2 1986~2006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增长速度表1 2006年中国各地区垃圾清理量省份产量/×104省份产量/×104省份产量/×104省份产量/×104北京538.2 上海658.3 湖北695.4 云南218.3 天津155.2 江苏851.3 湖南510.0 西藏150.0 河北678.2 浙江687.7 广东1648.2 陕西290.0 山西468.6 安徽405.0 广西220.6 甘肃269.2 内蒙古331.2 福建318.4 海南50.9 青海59.8 辽宁755.5 江西274.5 重庆243.9 宁夏97.3吉林558.0 山东963.3 四川527.1 新疆307.2黑龙江1006.2 河南722.6 贵州181.1 总计14841.3 1.2城市生活垃圾特点1.2.1 垃圾增长速度快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与城市的商品消费状况、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等因素密切相关.自1989年以来,城市生活垃圾平均以每年8.98%的速度增长,少数城市如北京增长率则达15%~20%,大大超过世界垃圾的平均增长速度,全国历年积存的垃圾量已达66亿t,占地5亿m2。

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现状

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现状

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现状
垃圾分类作为一项环保措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人们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的今天,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现状。

一、城市垃圾分类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垃圾问题也日益严重。

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推行垃圾分类政策,但实际执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城市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垃圾桶混装、垃圾分类意识不强等。

二、农村垃圾分类现状
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垃圾处理工作相对滞后。

由于农村人口相对较少,垃圾数量不如城市那么多,因此垃圾分类工作也不够重视。

农村地区缺乏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相关政策,导致垃圾乱丢乱倒的现象比较常见。

三、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益处
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有助于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垃圾分类,可将废弃物重新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

四、加强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措施
为了提高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效果,需要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政府部门应该出台更加具体的政策措施,鼓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同时,还需要倡导环保理念,增强公众意识,推动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事业的不断发展。

综上所述,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现状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社会对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工作将迎来更好的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工作中来,共同努力,共同创建一个清洁、美丽的环境。

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和对策

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和对策

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和对策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和对策一、背景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垃圾日益增多,同时也带来了垃圾处理的严峻挑战。

如何有效地处理城市垃圾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1. 垃圾处理方式当前,传统的垃圾填埋成为了一种被广泛采用的处理方式,而新兴的焚烧和堆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2. 垃圾量增加城市垃圾日益增多,并且更多的是无法降解的塑料等材料,加剧了垃圾处理的难度。

3. 垃圾处理问题传统填埋造成了大量污染,堆肥工艺存在物质和能源浪费,而焚烧则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增加了环境负担。

4. 垃圾处理成本城市垃圾处理成本过高,不仅存在着资金短缺和投入不足的问题,同时也极其浪费资源。

5. 政策问题城市垃圾处理还需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并从法律上规范市场化垃圾处理行为,从而推进垃圾分类与资源利用。

三、城市垃圾处理对策1. 分类处理垃圾分类是实现垃圾资源化的基础。

加强对垃圾的分类,将可回收、可降解和有害垃圾单独处理,以推动垃圾资源化和减少废弃物。

2. 垃圾焚烧技术垃圾焚烧技术是目前较新的处理方式。

它可将废弃物高温无氧燃烧,生成高温燃气,同时还能够发电,回收资源,减轻污染。

3. 循环利用将废弃物当作资源,加强资源回收和利用。

通过专业的回收企业,实现垃圾可回收和可再利用,为社会节省自然资源,减轻环境污染。

4. 制定政策加强对垃圾管理的监督和控制,从政策上推动生活垃圾的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研究并制定出适合当地市场经济、科技、社会环境和法制状况的管理制度。

5. 科技创新利用新技术,实现垃圾资源化和减少废弃物问题。

必须鼓励科技创新,研发新型垃圾处理设备和新方法,并应用到现实中,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四、垃圾处理的案例1. 上海市垃圾分类上海市将垃圾分类作为最重要的改革项目,在建筑物和居民区域内增设了垃圾分类设施,通过发放奖励和处罚,提高了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率和参与度,从而有效达到了减少废物的目的。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严重影响着城市环境和公共卫生。

根据环保部的数据,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总量已经达到2.4亿吨,年均增长8.4%。

如何高效地处理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处理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主要采用填埋和焚烧两种方式处理。

填埋对环境污染较大,而焚烧则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

由于处理方式的单一,难以满足不同城市的处理要求。

二、收运体系不完善。

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主要由政府或委托企业进行收运,但由于管理体系不完善,收运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垃圾处理工作无法保障。

三、垃圾分类难度大。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回收率低,主要原因在于垃圾分类难度大。

垃圾分类要求市民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和操作能力,而许多市民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四、资金、技术支持不够。

虽然政府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投入了不少资金,但是对于科技创新和水平提升的支持还不够。

综上所述,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面临的问题比较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解决垃圾问题的关键在于立足长远,采用多种处理方式来解决问题。

此外,政府还需要加大资金、技术和人力培养力度,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操作能力,减少垃圾产生,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和对策

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和对策

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和对策内容摘要:现代社会中,资源的概念迅速扩展,人们对复杂问题的理解和思维方式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特别是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资源环境、生态全球化趋势,考虑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资源、人口、经济、环境、生态、社会等越来越明显地交织在一起,“垃圾”作为一种资源类型,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决策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城市垃圾资源产业化我国是世界上垃圾包袱最重的国家,人均每年垃圾产量440公斤。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分别为1.18、1.35亿吨/年,城市历年的垃圾堆存量高达66亿吨,侵占35亿多平方米的土地,已有2/3的大中城市被垃圾包围,有1/4的城市不得不把解决垃圾危机的途径延伸到乡村。

尤其是城市垃圾的二次污染,导致城乡结合带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全国城市垃圾处理的总体水平还很落后,管理体制不顺、经费不足、垃圾处理的科技水平和基础设施落后,远不能适应城市建设、管理和环境保护需要。

形成一个“垃圾产生量增加-环境污染加重-治理费用上升-财政资金不足”的恶性循环。

一、城市垃圾的概念及处理现状1、城市垃圾概念城市垃圾主要是指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市政维护和管理中产生的垃圾,而不包括工厂所排出的工业固体废物。

城市垃圾的成分很复杂,但大致可分为有机物、无机物和可回收废品等。

属于有机物的垃圾主要是动植物的废弃物,属于无机物的垃圾主要为炉灰、庭院灰土、碎砖瓦等,可回收的废品主要为金属、橡胶、塑料、废纸、玻璃等。

由于工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当前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的城市垃圾数量剧增。

我国城市垃圾每年排出大约1亿t左右。

2、城市垃圾处理现状①城市垃圾混合回收的方式加大了垃圾资源化的难度。

我国城市垃圾基本上属混合回收,从回收的垃圾中分选有用物质,在目前分选技术差的情况下需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利于城市垃圾的资源化。

②城市垃圾资源化技术较落后。

我国城市垃圾中的无机成分多于有机成分,不可燃成分多于可燃成分,不可堆腐成分多于可堆腐成分,且大中小城市又各有不同,因而资源化难度大,经济效益较差。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问题日益凸显。

在当前的现状下,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着以下问题。

我国的垃圾分类体系尚未完善。

垃圾分类是解决垃圾处理问题的关键环节,但目前我国的垃圾分类体系尚未普及到每个城市和居民家庭。

许多城市没有明确的分类标准和投放方式,导致大量可回收垃圾被混在一起处理,造成资源的浪费。

对于湿垃圾和干垃圾的处理也缺乏有效措施,容易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我国的垃圾处置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虽然政府加大了对垃圾处理设施的投资力度,但仍然存在着不少城市缺乏处理设施的问题。

一些地区的垃圾填埋场已经达到饱和,在填埋垃圾的同时还面临着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风险。

高温焚烧等垃圾处理设施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需要更多的技术和资金投入来改善。

公众垃圾减量意识较低。

许多居民对于垃圾的处理只是简单地将垃圾丢弃,忽视了垃圾减量和资源回收的重要性。

要提高公众垃圾减量意识,需要加强对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培训。

政府和企业也应该加大对可回收垃圾的回收和再利用工作的投入,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鼓励居民积极参与。

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还面临着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垃圾分类和处理技术仍然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

垃圾处理管理的效率和规范性有待提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和责任制度,加强对垃圾处理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在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和管理等方面都取得有效的改善,才能实现城市垃圾处理处置的可持续发展。

公众的参与和意识的提高也是关键,只有每个人都以环保为己任,才能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紧迫和重要的话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生活垃圾问题日益突显,给城市环境和公众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挑战。

本文将从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处理方式和问题分析三个方面,探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增加,压力巨大。

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据统计,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已经达到每天超过3万吨,每年超过1亿吨。

这使得城市垃圾处理处置的压力非常巨大,大部分城市已无法有效应对。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和焚烧,环境污染严重。

填埋是我国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但填埋场地有限,而且容易导致地下水、土壤和大气污染。

填埋也会造成资源浪费,因为很多垃圾可以通过回收再利用来减少处理数量。

焚烧是另一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式,但焚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还存在一些问题。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滞后。

垃圾分类可以有效减少垃圾产生量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但目前很多城市垃圾分类工作进展缓慢,公众意识和参与度低。

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不足,特别是焚烧设施和垃圾填埋场地不足。

这导致垃圾处理处置能力不足,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垃圾处理需求。

垃圾运输和处理环节存在一些不规范和违法行为,如私自倾倒垃圾和环保监管不到位等,也给垃圾处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当加大对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科学研究和投入力度,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对垃圾运输和处理环节的管理和监督。

只有综合施策,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才能有效解决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生活垃圾是指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食品残渣、纸张、塑料、玻璃、金属、纺织品和其他可回收材料。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加,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处理处置问题也日益凸显。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

一些城市缺乏规范化的垃圾处理设施,导致垃圾随意堆放、乱倒垃圾等现象屡禁不止。

随意堆放垃圾不仅污染了环境,还影响了市容市貌,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而且,城市废弃物处理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而一些地方财政并不富裕,难以支持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当前,我国在生活垃圾焚烧、填埋、分类处理等方面技术并不成熟。

一些城市的垃圾处理方式仍然采用填埋和焚烧,这些方式不仅资源浪费严重,还会导致环境污染和二次污染。

与此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实行了垃圾分类处理,通过回收再利用的方式解决了大量的垃圾问题,我国在这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存在着监管不严、执法不力的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对于垃圾处理处置的监管存在漏洞,一些垃圾处理企业违规操作、乱倒垃圾等现象较为突出。

而且,一些地方政府在垃圾分类处理的推行上也缺乏决心和措施,导致了垃圾分类处理工作难以顺利实施。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

虽然《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垃圾处理处置做出了一定的规定,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对于垃圾处理处置的相关法规执行不力,导致了一些企业可以逃避法律的制裁。

一些地方政府对于垃圾分类处理的相关法规也还不够完善,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为垃圾分类处理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

鉴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存在这些问题,亟需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应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垃圾处理设施的覆盖率,确保垃圾得到规范处理。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不断增加,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影响。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如下:一、现状:1. 垃圾处理设施不足: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垃圾产量。

许多城市存在垃圾填埋场溢出和垃圾焚烧厂过载等问题。

2. 垃圾分类不彻底: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的基础,但目前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还比较薄弱。

部分城市推行的垃圾分类未能落地实施,导致垃圾无法有效分拣和处理。

3. 垃圾处理技术落后:我国在垃圾处理技术方面相对滞后,缺乏高效、环保的处理技术。

传统的垃圾填埋和焚烧方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需要进行技术升级和创新。

4. 垃圾处置监管不到位:部分地方政府对垃圾处理的监管不到位,存在监管空白和监管漏洞。

一些垃圾处理企业利用监管弱点,对环境进行污染,甚至存在违法行为。

二、问题:1. 环境污染严重:大量的垃圾填埋和焚烧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对大气、水源和土壤产生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特别是垃圾渗滤液的泄漏和废水的排放,对周围环境造成了污染。

2. 资源浪费严重:大量有机废弃物未经处理就被填埋,导致有机资源的严重浪费。

许多可回收的垃圾也未经充分回收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缺乏。

3. 垃圾处理成本高: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垃圾处理的高成本不仅增加了城市管理的负担,也限制了垃圾处理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4. 垃圾处理不公平:在垃圾处理中,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处理条件相对困难,存在地区差异。

缺乏统一的垃圾处理政策和措施,导致垃圾处理不公平。

三、对策:1. 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建立全面、细化的垃圾分类体系,提高垃圾的分拣效率和回收利用率。

加强垃圾分类教育和宣传,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对垃圾处理设施的投资,扩大处理能力,改善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行和管理。

推广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和环保性。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与处置问题日益严重。

城市生活垃圾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处理能力的提升速度,导致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日益严峻。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找到解决之道。

一、现状分析1. 垃圾数量激增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数量激增。

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总量近20亿吨,而且还在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

这种快速增长的垃圾数量给城市垃圾处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 处理技术滞后当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相对滞后,很大一部分城市仍在采用传统的填埋和焚烧方式进行处理。

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对环境造成极大的伤害,而且有些地方还存在垃圾填埋场面积不足,导致无法及时处理垃圾的问题。

处理技术滞后成为限制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因素之一。

3. 垃圾分类和回收不彻底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工作尚未普及,大部分垃圾仍然被混合投放,使得垃圾回收和资源利用的效率大大降低。

由于垃圾分类和回收工作的推行不力,大部分城市垃圾处理厂所接收的垃圾仍然是混合垃圾,这使得垃圾处理的成本增加,同时也影响了后续的资源回收和利用。

4. 垃圾处理场地紧缺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原有的垃圾处理场地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垃圾处理需求。

很多城市的垃圾填埋场已经超负荷运行,处理效果不尽如人意,而且也给周边居民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活困扰。

垃圾焚烧厂的建设也受到了地方政府和居民的反对,导致了垃圾处理场地紧缺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1. 垃圾处理技术滞后当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相对滞后,传统的填埋和焚烧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垃圾处理需求,需要引入新的技术手段来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和降低环境污染。

4. 垃圾处置管理缺乏规范由于垃圾处置管理缺乏规范,导致垃圾处理过程中存在乱收费、乱停摆、乱装车、乱处理等问题,使得垃圾处理失去了透明度和公正性,给垃圾处理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境问题,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的卫生与健康。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存在着一些现状与问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数量庞大,处理压力巨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垃圾产生量也大幅度增加。

据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总量约为2.6亿吨,其中绝大部分垃圾通过填埋的方式处置。

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浪费了很多资源,还对地下水体和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都比较简陋,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垃圾处理需求。

很多地方的焚烧厂设备落后、排放不达标,填埋场面临着空间不足的问题。

垃圾分类系统也相对不完善,很多地方缺乏有效的分类指导和监管机制,导致大部分垃圾被混合处理,无法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垃圾焚烧和填埋等方面的技术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

我国的垃圾焚烧发电利用率较低,发电量也相对较小。

由于技术与管理水平的不足,很多垃圾焚烧厂存在着二次污染、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

我国城市居民对于垃圾处理的意识和参与度较低。

垃圾分类是实现资源回收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举措,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人对于垃圾分类的意识还不够强烈,无法养成良好的分类习惯。

一些居民对于垃圾的扔掉方式也存在着问题,比如乱扔乱倒、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增加了垃圾处理的难度。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来加以改善。

应加大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提高处理效能。

应加强对垃圾分类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参与度。

还可以采取一些经济激励措施,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

还应加强对垃圾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创新,提高处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当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存在着诸多问题,但通过加大投入、强化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和增强居民参与度等一系列综合措施,我们有信心逐步改善和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垃圾处理产业现状及措施

城市垃圾处理产业现状及措施

城市垃圾处理产业现状及措施城市垃圾处理产业现状及措施城市垃圾处理产业现状及措施日益加重的城市垃圾污染,已成为目前城市生存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本文着重在推动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城市垃圾处理产业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以求引起更多的有识之士对城市垃圾处理问题的关注,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把城市垃圾处理早日纳入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轨道。

从而消除城市垃圾污染,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扫清障碍。

一、城市垃圾处理产业现状有资料显示,我国大中城市年产垃圾1亿吨,绝大部分未经处理就堆积在城郊,垃圾堆存量逾60亿吨,侵占土地面积达5亿平方米。

全国670多座大中城市,约有三分之一陷于垃圾包围中,垃圾中产生的有害有毒物质渗透到地下和河流中,将给城市带来不容忽视的隐性危害。

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垃圾正以平均每年8的速度增长,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困扰着所有大中小城市,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已迫在眉睫。

研究发现,2吨垃圾燃烧所产生的热量,相当于1吨煤燃烧的能量,可通过发电机组转化为电能。

但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率仅为50%左右,处理的主要方式是焚烧、填埋和堆肥或其他方式的回收再利用。

以盘锦市垃圾处理厂为例,该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是焚烧、填埋和堆肥,每天处理20xx年全国建设垃圾处理场的费用达86亿元,20xx年,这个数字超出100亿元。

垃圾处理费用连年攀高,使得许多地方*不堪重负。

垃圾无害化处理低、劳动密集型作业等现象自然无法改变,远远达不到国家环保的要求。

3、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没有真正建立,致使垃圾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加大,处理成本增加;4、投*渠道单一,*财政支出难以为继;5、现行制度无法与市场经济接轨,企业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影响企业的处理积极性;三、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发展的战略对策我们必须从*市场经济的大背景来考虑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发展战略,使城市垃圾处理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形式,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步走向市场化和产业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针对城市垃圾的迅速增长,垃圾污染问题异常尖锐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技术应用现状,分析了垃圾处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对目前常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了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发展趋势.要彻底解决垃圾问题,仅靠各种处理技术是不够的,必须完善法律、法规;改进管理方法,加强环境监测;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宣传等。

1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现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城市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垃圾包袱最重的国家之一,人均每年垃圾产量440公斤,2000年、2001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分别为1.18、1.35亿吨/年,城市历年的垃圾堆存量高达66亿吨,侵占35亿多平方米的土地,已有2/3的大中城市被垃圾包围,有1/4的城市不得不把解决垃圾危机的途径延伸到乡村,尤其是城市的二次污染,导致城乡结合带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1.1 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在过去的21年里,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迅速增加,见图1。

1986~1995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8.76%,1995~2006年,其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04%。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累计存量已达6×109t,全国已有三分之二的城市被垃圾包围。

2006年中国660座城市的垃圾清运量达 1.484×108t,其中52.2%被无害化处理,表1是2006年中国各地区的垃圾清运量。

图1 1986~2006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图2 1986~2006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增长速度表1 2006年中国各地区垃圾清理量省份产量/×104省份产量/×104省份产量/×104省份产量/×104北京538.2 上海658.3 湖北695.4 云南218.3 天津155.2 江苏851.3 湖南510.0 西藏150.0 河北678.2 浙江687.7 广东1648.2 陕西290.0 山西468.6 安徽405.0 广西220.6 甘肃269.2 内蒙古331.2 福建318.4 海南50.9 青海59.8 辽宁755.5 江西274.5 重庆243.9 宁夏97.3吉林558.0 山东963.3 四川527.1 新疆307.2黑龙江1006.2 河南722.6 贵州181.1 总计14841.3 1.2城市生活垃圾特点1.2.1 垃圾增长速度快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与城市的商品消费状况、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等因素密切相关.自1989年以来,城市生活垃圾平均以每年8.98%的速度增长,少数城市如北京增长率则达15%~20%,大大超过世界垃圾的平均增长速度,全国历年积存的垃圾量已达66亿t,占地5亿m2。

1.2.2 垃圾成分变化快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很复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结构的变化,尤其是能源结构的变化,城市生活垃圾的构成成分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总体看来,垃圾中的可燃物、有机物和可再利用物含量将明显增加,垃圾热值等表征参数也将有较大幅度的变化。

由于城市居民生活习惯及食物结构的特点,加之瓜果、蔬菜、水产品等季节性强的食品消耗量大,造成垃圾产量和成分随季节规律性变化较为明显。

1.2.3垃圾含水量降低城市生活垃圾含水量普遍较高,特别是东南沿海城市,生活垃圾年平均含水量达到50%左右,其中夏季高达70%以上。

随着各城市逐步推广实行垃圾袋装化,减少了雨水浸蚀,加之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垃圾含水量将呈逐渐降低趋势。

1.3 城市生活垃圾的危害我国传统的垃圾消纳倾倒方式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服务于当代,遗害于子孙”的“污染物转移”方式。

而现有的垃圾处理场的数量和规模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垃圾增长的需求,大部分垃圾仍呈露天集中堆放状态,对环境即时和潜在的危害很大,问题日趋严重。

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可能要比废气、废水和噪音造成的危害要严重的多。

1)侵占土地垃圾不加回收利用就需占地堆放,堆积量越大,占地越多。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大多堆积在城乡结合部,历年堆放的垃圾已达60亿t,侵占了大量的土地,使得我国原本就十分突出的人地矛盾更加尖锐,并且随着城市化发展,垃圾带也逐渐向外扩展。

这不仅影响了城市的美观,也破坏了城乡结合部的自然环境,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2)污染土壤垃圾堆置,其中的有害成分直接污染土壤,威胁人类健康;有些废物经过风化、雨淋,产生高温、毒水或其他化学反应,能杀死微生物,从而降低土壤的肥力;直接利用来自医院、肉联厂、生物制品厂的废渣作肥料施入农田,其中的病原菌、寄生虫等使土壤发生生物污染。

3)污染水体垃圾随大气降水径流直接进入地表水体,或由其产生的漂尘、挥发性物质,在降水或重力作用下,也会进入水体,造成地表水污染;垃圾随渗沥水渗到土壤中,进入地下水,使地下水受到污染。

4)污染空气垃圾中的有机物质经微生物的嫌气分解,释放出大量的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直接污染空气;垃圾中的细小颗粒物、粉尘受到风吹日晒也会污染空气;垃圾的焚烧处理将导致二次污染。

5)传播疾病垃圾、粪便中的有机物,不加处理就排入环境中,不仅易于腐败变质,散发臭气,而且是病菌、蚊蝇、老鼠的孽生地和繁殖场,可通过土壤、空气、地下水、生物等进入食物链,传播疾病,威胁人类健康。

2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截至2006年,全国共有419座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总的处理能力为258048 t/d,最大无害化处理比例可达63.5%。

2006年在中国共有324个垃圾卫生填埋场、20个垃圾堆肥厂和69个垃圾焚烧厂,处理能力分别为206626 t/d,9506 t/d和39966 t/d,其处理比例分别为80%,4%和16%,如图2所示。

年垃圾处理量为8748万t。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2%提高到现在的60.3%。

从总体上讲,垃圾处理的投入与垃圾处理的需求相比明显不足,垃圾处理的水平还很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还处于由堆放到处理的发展阶段。

主要表现为垃圾堆放现象普遍存在,垃圾处理场的二次污染相当普遍。

图2 2006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比例2.1 城市生活垃圾的填埋处理目前,填埋法是城市生活垃圾最主要的无害化处理方式,约占垃圾处理量的86%以上。

这主要是因作为一次性处理技术的填埋法处理费用较低,垃圾处理前基本上不需要分类,且技术、工艺操作要求较低,并可选择非耕地作场址。

目前,有些城市生活垃圾成分中可燃物及有机成分含量低的情况来说,是比较经济的一种处理方法。

土地填埋由于技术比较成熟, 处理量大,操作管理比较简单, 投资和运行费用低, 适用性强, 在处理消纳量方面占绝对优势,因而一直是我国绝大多数省市处理生活垃圾的首选方法和主要途径,它尤其适合于以下情况: 垃圾中无机物含量高( > 60 %);填埋场征地较便利(如丘陵、山区);地区(特别是场区) 水文地质条件好;地区气候干旱, 年蒸发量大于年降雨量。

但是填埋法的缺点是占地多,污染地下水和排放有害气体。

填埋1t垃圾需占地3m2,如日处理400t垃圾,一年占地约44万m2,造成渗漏液污染水资源。

填埋场周围地表水及附近水溪沉积中Cr、Cd、Al、Cu、Zn、Pb、Co、Hg等含量明显升高,有的超标上百倍,在填埋场区上空Hg含量是背景值的10-15倍;产生的有害气体搜集外排困难,甚至有引发气体爆炸的危险等。

垃圾中有机质含量达20%时,1t垃圾约产生甲烷100m³。

若处理不当,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我国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等地几个垃圾场都发生过爆炸,有的还造成人员伤亡。

同时,甲烷气还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其影响甚至超过CO2。

填埋处理场中约有80%以上为简易填埋场,这些填埋场大多不能做到及时覆盖,不具备完善的垃圾渗滤液收集、排导和理设施,许多填埋场的渗滤液未能达标排放,导致圾场周围的地下水资源、土壤和大气的污染。

因此,中国目前尚没有真正的卫生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的技术至今也未妥善解决。

2.2 城市生活垃圾的堆肥处理高温堆肥法是在一定的人为控制条件下,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让垃圾中可降解的成分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使其成为可施用作农田的土壤改良剂或肥料的生物化学过程。

垃圾堆肥技术按生物发酵方式,堆肥处理可分为厌氧堆肥和好氧堆肥;按垃圾所处的状态分,可分为静态堆肥和动态堆肥;按发酵设备形式可分为封闭式堆肥和敞开式堆肥。

较好的方式为动态高温堆肥,但处理成本高, 我国大多数城市采用的是静态敞开式堆肥,虽处理成本低,但堆肥过程无法控制,对周围环境污染较大。

垃圾堆肥可以杀死垃圾中的病原菌,有效处理垃圾中的有机物,而且还可以生产有机肥料,特别适用于以农业为主的国家。

堆肥的优点是投资成本小,操作简单。

但是堆肥并不能处理全部的垃圾,它只是针对垃圾中易腐的、可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质。

堆肥时, 垃圾中的石块、灰渣、金属、玻璃、塑料等废弃物不能被微生物分解, 必须进行分选, 另行处理。

另外,长期施用堆肥产品容易造成杂质在土壤表层沉积,堆肥过程中发出难闻的气味,对垃圾中的病原体杀灭不彻底,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而且堆肥受到垃圾含水量高的限制,需要添加固形物。

2.3 城市生活垃圾的焚烧处理焚烧法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其工艺过程是将城市生活垃圾作为固体燃料,投入专用垃圾焚烧炉内,在高温条件下,垃圾中的可燃成分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热量, 转化为高温燃烧气体和性质稳定的固态炉渣。

此方法的优点:一、减容效果好。

垃圾焚烧可减量80~90 % ,有效地解决垃圾围城现象;二、减少了土地使用面积。

有效地解决城市垃圾填埋场选址的困难的问题;三、焚烧温度高。

垃圾在专用锅炉内经过800℃以上高温焚烧能彻底消灭致病原体, 避免了堆肥与填埋法易产生的二次污染。

但由于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物含量还不是很高,必须添加辅助燃料才能维持燃烧,焚烧设备一次性投资大、运行费用高,而且焚烧过程中易产生大量的二恶英等致癌成分,还释放出几十种乃至上百种的金属“飞灰”和酸性气体,影响人体健康。

此外,焚烧法将可再生利用资源与其它垃圾一并焚烧掉,无法实现对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目前,垃圾焚烧是一种较昂贵的垃圾处理技术,其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要明显高于卫生填埋与堆肥,这一特点阻碍了垃圾焚烧技术的推广使用。

但是,根据垃圾处理的发展趋势,此项技术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2.4 城市垃圾处理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同市场脱节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严重制约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事业发展,主要表现在:l)在管理体制上政企不分,基本上完全依靠政府投入,缺乏自身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