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

合集下载

心电图-心律失常课件

心电图-心律失常课件
状得到缓解。
病例二
患者因窦性心动过缓出现头晕、乏 力等症状,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 长间歇,安装起搏器后症状消失。
病例三
患者出现反复晕厥,心电图检查发 现窦性停搏,经药物治疗无效后行 起搏器植入术,术后患者未再出现 晕厥症状。
04 房性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 策略
房性期前收缩(房早)特点和临床意义
特点
包括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异位 心律等。
传导阻滞
如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等。
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时ST段可能压低或抬高, 心肌梗死时可能出现特征性的ST段 抬高和T波改变。
电解质紊乱与药物影响
如高钾血症、低钾血症以及某些药物 (如洋地黄)对心电图的影响等。
03 窦性心律失常诊断与处理
窦性心动过速诊断标准及处理措施
心电图-心律失常课件
目录
• 心律失常基本概念与分类 • 心电图基础知识回顾 • 窦性心律失常诊断与处理 • 房性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策略 • 室性心律失常诊断与处理要点 • 传导阻滞相关心律失常解读
01 心律失常基本概念与分类
心律失常定义及发病机制
心律失常定义
指心脏电活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 序的异常。
发病机制
包括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可由各种器质性心血管 病、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 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引起,部分原因不明。
常见心律失常类型介绍
01
02
03
04
窦性心律失常
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 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等。
房性心律失常
包括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 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
治疗原则及方法概述

急性心肌梗死和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和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和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心电图是医生在诊断患者心脏疾病时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直观地反映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包括心率、节律、心室肥厚和心室是否存在缺血、坏死等。

本文将分别介绍急性心肌梗死和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的一支或多支分支突然发生血栓形成或破裂导致部分心肌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非常重要,时间就是心肌的生命。

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快速发现心肌梗死的情况。

以下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标准:1.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上出现ST段抬高,持续时间不少于0.1毫秒,至少在两个相邻导联上出现,常见于冠状动脉前降支梗死或心内膜下梗死。

2.ST段压低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上出现ST段压低,持续时间不少于0.1毫秒,至少在两个相邻导联上出现,常见于冠状动脉后降支梗死。

3.非特异性ST段变化:心电图上出现ST段呈水平型或斜下型压低,持续时间短暂,常见于心肌缺血的早期或病情轻度。

4.Q波出现:心电图上出现Q波,深度不少于0.04秒,宽度不少于0.03秒,代表着心肌坏死发生。

5.T波倒置:心电图上出现T波倒置,多见于早期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后期。

以上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标准,医生可以根据这些标准来快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急性心肌梗死。

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是心脏电生理活动发生紊乱的情况,常见的有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心房颤动、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等。

心电图是常见心律失常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以下是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和诊断:1.窦性心动过速:心率大于100次/分,心电图上窦性P波存在,P波形态正常。

2.窦性心动过缓:心率小于60次/分,心电图上窦性P波存在,P波形态正常。

3.心房颤动:心房电活动随机、快速而无规律,QRS波形正常,R-R间期不规则,心室率通常在70-150次/分。

4.房性早搏:心电图上出现早搏,早搏起源于心房,QRS波形正常,R-R间期短于正常R-R间期。

心电图的形成原理及常见心律失常判读(房扑、房颤、室上速及室速等)

心电图的形成原理及常见心律失常判读(房扑、房颤、室上速及室速等)

宽QRS 心动过速 鉴别诊断
常见地几种宽QRS波心动过速
室心动过速(八0%) 室上速伴差异传导 室上速伴预激 心室起搏律 其它: 窦律存在束支阻滞地室
上速 室上速伴高血钾
临床表现
1.器质心脏病史:
① 心梗,心绞痛,充血心衰,心源猝死,
其它器质心脏病史:
绝大多数为VT(>九0%)
心电图地形成原理及常见心律失常判读 (房扑,房颤,室上速及室速等)
diology team was called for emergency catheterization. While awaiting transport to the catheterization laboratory, a repeated ECG was obtained 六 minutes after the first ECG, prior to any intervention.
诊断?阻滞部位?(房室结或者希氏束以 下)
诊断?
心肌缺血与心电图
前降支,回旋支,右冠支配哪些区域?
冠状动脉
缺血影响复极 复极包括ST-T
梗死影响除极与复极
哪根血管问题?什么问题?
3. 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
4. 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 急下壁+后壁+右室心梗为由右冠脉近端闭塞引起,梗死面积大。 ➢ 单纯急后壁心梗多数为回旋支动脉闭塞引起。 ➢ 急侧壁+后壁心梗多为回旋支动脉闭塞导致。 ➢急下壁+后壁心梗最常见地梗死有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少数(只有当左优势型时)为
• 按压颈动脉窦方法机制,主要是因为迷走神经兴奋。迷走神经支配心房肌及房室结,但 不支配希氏束及左右束支(希氏束及左右束支受感神经支配),导致房室结不应期延 长。当传导发生恶化则可以肯定阻滞部位是在房室结,反之则阻滞部位在房室结以下 部位(希氏束或希氏束以下),因为按压颈动脉窦兴奋迷走神经后会导致窦心律减慢, 这使窦冲动易于通过传导功能受损地房室结以下部位。

最新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标准

最新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标准

急诊心电图诊断标准1、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判断要点1. P波在I、II、aVF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臵2. PR 间期0.12 〜0.20s ;3. P 波频率大于100次/分。

2、窦性心动过缓心电图判断要点1. P波在I、II、aVF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臵;2. PR 间期0.12 〜0.20s ;3. P 波频率小于60次/分。

3、窦性心律不齐诊断要点1、P波为窦性,在I、II、aVF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臵;2、P P间期互差>0.12秒,也有人以互差>0.16秒作为诊断标准。

(1)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P间期的改变与呼吸有关,吸气时PP间期逐渐缩短,呼气时PP 间期逐渐延长,屏住呼吸时,PP间期变为匀齐。

⑵非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P间期的改变与呼吸无关,PP间期逐渐缩短与PP间期逐渐延长也是交替出现,但其变化的周期较长。

(3)心室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见于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包含QRSfe群的PP间期短于不包QRSfe群的PP间期,PP间期的互差一般<0.12秒。

4. 窦性停搏诊断要点1. 窦性心律中出现较长的间歇,其间无P波;2. 长间歇不是基本心律PP间期的整数倍。

3. 间歇过长时可能出现交界性逸搏、室性逸搏,但很少出现房性逸搏,因为心房与窦房结可以同时受到同一种病变的抑制。

5. 房性早搏诊断要点1. 提早出现的P '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偶可呈逆行型;2. P ‘ R间期一般正常,也可延长(房室干扰现象),偶可短于0.12秒;3. 早期的P '波有时下传受阻,P'波后无QRS波群,称为受阻型的房性早搏;4. 早期的P '波后继的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或呈室内差异性传导;5. 代偿期多不完全性。

6、房室交界区性早搏诊断要点1、提前出现的P波与QRS波分别为交界区早搏向上及向下传导引起,故P波与QRS波之间无传导与被传导的关系,P波可在QRS波之前、之后或埋藏在QRS波之中;2、交界区性早搏向心房或心室均可发生隐匿性传导;3、P波为逆行性,即aVF导联P波倒臵,PR间期< 120ms ;4、QR皺形态可为正常或增宽,后者是发生心室内差异性传导所致7、室性早搏诊断要点1. 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呈宽大畸形,时限成人>0.12秒,小儿>0.10秒,T波与QR皺群的方向相反2. 早搏之前无与其相关的P 波;3. 逆行性P '波可能位于QR皺群之后,RP >0.20秒;4. 早搏的QRS波群形态在同一导联相同,且配对时间相等,为单源性室性早搏;如早搏的QRS波群形态为固定的2〜3种类型,且配对时间不等,则属于多源性室性早搏,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

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

心电图特点:
• 1.提前出现的P波、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 • 2.发生很早的房早、P波可重叠于前面的T波之上,
如不下传,无QRS波群,易误诊为窦性停搏或窦房传 导阻滞; • 3.如果下传,P-R间期正常时限,如果传导被阻可能 不下传 P波后无QRS波及T波 ,传导缓慢可能出现 P-R间期延长 > 0 .20s • 4.QRS波多与窦性心律一致,有时亦可出现宽大畸 形的QRS波,称为室内差异传导,
• 莫氏Ⅰ型 文氏阻滞 :表现为PP间期进行性 缩短,直至出现一次长PP间期,该长PP间期短 于基本PP间期的两倍,
• 莫氏Ⅱ型:长PP间期为基本PP间期的整数 倍数,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概念:
• 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和功能减退 而引起一系列心律失常的综合征,简称 病窦综合征,
心电图特点和心电生理检查:
固有心律
原理:应用药物完全阻断自主神经系统对心 脏的支配后,测定窦房结产生冲动的频率,
方法:心得安0.2mg/kg静注后10分钟,再以阿 托品0.04mg/kg静注,然后检测心率,
正常值:118.1- 0.57x年龄
房性心律失常
一、房性期前收缩
• 期前收缩 premature contractions 系指比基本 心律 常指窦性心律 提早出现的异位搏动,亦称过早 搏动 premature beats ,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其发生率仅次于窦性心律失常,在一般人群中约为 3%-5%, 起源于心房的期前收缩称为房性期前收缩 atrial premature contractions.APCs,简称房早 ,
①房性P’波频率100-200次/分,发作初期频率渐趋 稳定 温醒现象 ; ②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取决于异位兴奋灶的 部位; ③P’-R间期≥0.12 s,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时不能终止; ④QRS形态与时限多与窦性相同; ⑤心电生理检查时,房性期前刺激不能诱发或终止 AAT,

最新心律失常心电图分析诊断与鉴别

最新心律失常心电图分析诊断与鉴别

心律失常心电图分析诊断与鉴别诊断卢龙县医院王仁友一、常规导联心电图心律失常的分析:对疑有心律失常的心电图,首先肯定有无心律失常存在,其次要确定心律失常的类型,最后尽可能找出病因。

当心电图出现以下改变时应考虑心律失常的存在:1、心率>120次/分或低于40次/分;2、P.QRS波单个或多个提早出现或延迟出现;3、P或QRS波形态改变;4、P波与QRS之间的关系改变;5、P或QRS节律不齐;6、无心房活动;一、常规导联心电图心律失常的分析•对疑有心律失常的心电图,首先肯定有无心律失常存在,其次要确定心律失常的类型,最后尽可能找出病因。

当心电图出现以下改变时应考虑心律失常的存在:•1、心率>120次/分或低于40次/分;•2、P.QRS波单个或多个提早出现或延迟出现;•3、P或QRS波形态改变;•4、P波与QRS之间的关系改变;•5、P或QRS节律不齐;•6、无心房活动;•当怀疑心律失常存在,应选择P波最清楚导联(一般II或VI)分析,首先应确定基本心律性质,如窦性心律,心房扑动或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其次应分析不正常的心博以确定心律失常的类型,最后结合临床资料找出最可能病因,以便进行治疗。

•(一)对P波的分析:•心电图的心律失常的分析,应首先从心房活动开始,对P渡的分析,不仅是诊断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环,如果对心房活动搞不清楚,则心律失常的诊断总是不够确切的。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发出的激动传至心房而产生P波,它就是所谓窦性P波。

窦性P波额面电轴常位于+40~+60°在导联I IIavF 中P波直立,在avR中p倒置,在导联III中一般直立,也可以双向或侧置,在V1导联中P平坦或双向。

•正常窦性心律P-R间期多超过0.12",由于心房异位节律点发出的激动亦可兴奋心房产生P波。

起源于心房下部节律点的P波则可呈逆行型,起源于心房的P波不论形态如何,其P-R间期均超过0.12"。

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识别

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识别

窦性停搏
大于2秒心 室停搏
III度AVB


阵发性 室上速
室 速
尖端扭转 性室速
图3-2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广泛前壁心肌缺血 ST:Ⅱ、 aVF呈qrs型,Ⅲ呈QS型;ST抬高,T波倒置
胸痛2小时。Ⅲ呈QS型,aVF呈rs型, ST:Ⅱ、Ⅲ、aVF呈弓背向 上抬高0.15~0.20mV, ST:Ⅱ、Ⅲ、aVF (+)。 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这么明显,你们看见了么?
正常心电示波
房 颤
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纤颤波f波,频率350-600次/分 心室率极不规则 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 值班护士:做好观察(有些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少部分病人感到 心跳加快,伴有乏力或感劳累,头晕眼花甚至昏倒。部分病人发生脑 栓塞)
房 颤
室 颤
特征:波形、振幅及频率均极不规则
起搏心率(安装有起搏器)
心肌缺血
一、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
1.缺血型心电图改变
部位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心外膜下心肌缺血
特点 T波高耸,双肢对称 T波倒置,双肢对称
Zun Yi Medical University
2. 损伤型心电图改变
部位
特点 心内膜下心肌损伤 ST段压低 心外膜下心肌损伤 ST段抬高
ST段可以下降吗?抬高正常吗?
可轻微偏移: 下移:任一导联不超过0.05mV
抬高:V1、V2不超过0.3mV
V3不超过0.5mV
V4~V6、肢导不超过0.1mV
注意Ⅱ、Ⅲ、aVF的ST-T
5.T波
⑴形态:①与QRS主波方向一致。②双肢不对称,即 升支长降支短。③胸导上的特点:V1~V3可倒置或 直立,V4~V6应直立,一旦出现直立 ,其后不可 再倒置。 ⑵振幅:>同导1/10 R波。 ⑶宽度:一般不测量。

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

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

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和频率出现异常的情况。

心电图是一种无创的检测手段,可用于诊断心律失常。

以下是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

窦性心律窦性心律指心脏由窦房结控制,节律正常,心律齐。

其心电图特征为P波呈现正常形态,P波与QRS波的关系稳定,R-R间期基本相等。

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是一种快速、无序的心房收缩,常见于老年人和心脏病患者。

其心电图特征为无规则的窄基波QRS波群,P波消失;代之以波形似毛刷的f波,频率可达300次/min。

心房扑动心房扑动是一种快速、有规律的心房收缩,常见于心脏病患者。

其心电图特征为P波呈锯齿状,类似“电风扇”的螺旋波搏动,频率可达300次/min;QRS波与P波的关系不稳定。

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快速的心律失常,多由窦房结以外的部位启动。

其心电图特征为QRS波呈现窄基波,R-R间期固定,与窦性心律的P波关系不明显。

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快速的心律失常,发生于心室内。

其心电图特征为QRS波呈现宽基波,R-R间期相等;P波可能出现,但与QRS波无关。

室性心动过缓室性心动过缓是一种缓慢的心律失常,发生于心室内。

其心电图特征为QRS波宽基波,频率低于40次/min。

心室颤动心室颤动是一种快速、无序的心室收缩,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电击等重症情况。

其心电图特征为毫无规律的波形。

心电轴偏移心电轴指心脏在心电图上的电轴方向。

正常情况下,其指向左下方。

当心电轴向右偏时,可能表示右心室肥大、肺性心脏等病症。

当心电轴向左偏时,可能表示左心室肥大、心肌病等病症。

以上是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通过对心电图的分析和判断,可以有效地诊断心律失常,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6种心率失常心电图总结

6种心率失常心电图总结

6种心率失常心电图总结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检测心脏功能的一种方法。

心率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异常,这可能会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并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

在心电图上,不同类型的心率失常表现出特定的心电图特征,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总结六种常见的心率失常心电图,并进行简要的讨论。

1. 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不齐是指窦房结发放起搏信号的间隔不规则。

在心电图上,窦性心律不齐表现为窦性P波的形态和间期多变,R-R间期的长度不一致。

常见的窦性心律不齐有窦性心律不齐和上行进程的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通常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与呼吸和体位变化相关。

然而,当窦性心律不齐出现在休息情况下,并伴随症状,如心悸、头晕等,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2. 窦性停搏窦性停搏是指窦房结停止发放起搏信号,导致心脏暂时停搏。

在心电图上,窦性停搏表现为连续的P波缺失,R-R间期的延长。

停搏持续时间一般为2秒以上。

窦性停搏常见于年老体弱、冠心病等心脏病患者,并且经常与窦房结功能不全有关。

对于频繁发作或持续时间较长的窦性停搏,可能需要安装人工起搏器以确保心脏的正常节律。

3. 房性心律不齐房性心律不齐是指心脏的起搏点位于心房而非窦房结,导致心脏节律失常。

在心电图上,房性心律不齐表现为心率不规则,P波形态不一致,P-P间期的长度不一致。

房性心律不齐通常与窦房结功能不全有关,常见于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

具体的治疗方法取决于病因和临床症状,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心脏消融术或人工起搏器植入。

4. 房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是指心脏起搏点位于心房,导致心脏节律过快。

在心电图上,房性心动过速表现为心率增快,P波形态异常,P波可能合并在QRS波群中。

房性心动过速常见于年轻人,通常是窦房结功能正常但心房自律性增强导致的结果。

在对症状明显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中,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或消融术来恢复正常的心律。

5. 室性心律不齐室性心律不齐是指心脏的起搏点位于室室部位,而非窦房结或者房室结,导致心脏节律异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