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增高的治疗及护理
外科护理学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心理和社会支持干预
心理护理
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焦虑、恐惧等不良 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社会支持
鼓励家属、朋友等社会支持系统给予病人关心和 支持,帮助其度过难关。
健康教育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颅内压增高的原因、治疗方法 及护理措施,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
05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并发症及护 理
在颅内压增高。
影像学检查
如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 以直观地观察到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如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等。
腰椎穿刺
通过腰椎穿刺测量脑脊液压力,是 诊断颅内压增高的金标准。正常压 力为80-180mmH2O,若压力大于 200mmH2O则提示颅内压增高。
03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评估
一般护理评估
通过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了 解颅内病变的性质、范围和程度。
神经系统检查
对病人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包 括感觉、运动、反射和病理征等方面 的检查,以判断是否有神经系统损伤 。
心理和社会支持评估
心理状况
评估病人的心理状况,包括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了解其是否存在焦虑、 抑郁等心理问题。
社会支持
随访计划与指导
制定随访计划
定期随访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随访 计划,包括随访时间、随访内容等。
在随访时间内,定期对病人进行随访,了 解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治疗反应,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提供心理支持
健康教育
在随访过程中,关注病人的心理状态,提 供心理支持,帮助病人建立信心,积极面 对疾病。
在随访过程中,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 育,指导他们如何预防颅内压增高的发生 ,以及如何应对突发情况。
颅内压增高护理PPT课件
对于可能发生应激性溃疡的患者,应尽早采取预防措施,如 使用制酸剂、胃粘膜保护剂等。如发现患者有消化道出血症 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03
颅内压增高的颅内压增高的程度和原因,选择合适的药物,以达到降低颅内压、缓解症状 的目的。
注意事项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此外,还可能出现意识 障碍、抽搐等症状。
诊断
颅内压增高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头颅CT 、MRI等影像学检查和腰椎穿刺等实验室检查。
02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原则
一般护理原则
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刺激 和损伤
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CT、MRI等,以评估 治疗效果。
及时就医
如发现病情恶化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应及 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05
颅内压增高患者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01
02
03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改善 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焦 虑和抑郁情绪,增强治疗 信心。
促进康复
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更好 地应对疾病,提高康复效 果,减少并发症。
如氢氯噻嗪、螺内酯等,通过利尿作 用降低颅内压。使用方法为口服,遵 医嘱控制剂量和疗程。
药物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01
02
03
04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意 识状态、瞳孔变化等,及时发 现病情恶化或药物不良反应。
记录出入量
准确记录患者每日的出入量, 特别是尿量,以评估脱水剂和
利尿剂的治疗效果。
调整卧位
协助患者保持舒适的卧位,避 免长时间平卧导致呼吸道不畅
神经内科急性颅内压增高的处理与管理
药物治疗
降低颅内压
常用的药物包括甘露醇、呋塞米和甘油,可以降低颅内压。剂 量和给药途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
控制脑水肿
糖皮质激素,例如地塞米松和甲泼尼龙,可以减少脑水肿,改 善脑血流。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改善脑血流
血管扩张剂,例如尼莫地平,可以改善脑血流,减少脑组织缺 血,帮助预防脑损伤。
神经内科急性颅内压 增高概述
急性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内科常见且危急的临床情况,常伴有头痛、呕吐、意识 障碍等症状。本节将深入探讨其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护理原则和 注意事项,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gh by gdadgsd hrdhad
颅内压增高的成因
脑组织病变
脑肿瘤、脑出血、脑梗死、脑 炎等病变会造成脑组织肿胀, 压迫脑组织,增加颅内压。
1 1. 颅内压传感器
颅内压传感器是一种直接监测 颅内压的方法,可以通过插入 大脑内部或脑室来测量颅内压 。
2 2. 脑脊液引流管
脑脊液引流管可以通过腰椎穿 刺或脑室穿刺插入,用于引流 脑脊液,可以间接反映颅内压 变化。
3 3. 超声波监测
超声波监测可以用来评估颅内 压,通过测量脑室的大小和形 状来反映颅内压的变化。
随机对照试验
随机对照试验 (RCT) 被认为是金标准,它可以提供强有力的证据 来评估治疗效果。
RCT 通过随机分配患者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控制混杂因素,最大 限度地减少偏倚。
系统评价
系统评价综合分析多个 RCT 的结果,以评估治疗效果的整体证据 。
它通过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减少了发表偏倚和研究方法的差 异。
临床路径管理
患者入院评估
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临床路径,明确治疗目标和预期时间。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PPT课件
一 解剖学基础
❖
大脑镰和小脑幕 将颅腔分为三个分腔
幕上腔容纳左右 大脑半球,小脑、桥 脑及延脑位于幕下腔
中脑和动眼神经 在小脑幕切迹处通过, 海马回、钩回及中脑 的外侧面与其相邻
MRI矢状位显示
延髓在枕骨大孔 处与脊髓相连 小脑扁桃体位于 延髓下端的背面, 其下缘与枕骨大 孔的后缘相对
二 脑疝形成的原因、分类
二 、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
❖ 脑脊液的调节: ⑴颅内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被推 入椎管; ⑵脑脊液的吸收加快; ⑶脉络丛血管收缩,脑脊液分泌减少;
二 、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
❖ 脑血流量的调节
脑血流量=脑灌注压/ 脑血管阻力
脑灌注压=平均动脉压-颅内压
ICP↑→脑灌注压↓→脑血流量↓→脑缺氧
二、 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
度缺氧,复苏后可能出现脑水肿、肿胀。
❖ 禁忌症 ❖ (1)各种原因的休克、昏迷。 ❖ (2)病变晚期机体处于衰竭状态。 ❖ (3)颅内血肿或疑有颅内血肿。 ❖ (4)老年体弱者、婴幼儿。 ❖ (5)严重的心、肝、肾疾病。
护理要点:
❖ 1. 环境准备: ❖ 2.实施步骤: ❖ (1) 监测温度 ❖ (2) 药物治疗:
❖
引起脑疝常见的病变有: ①各类颅内血肿 ②各种颅内肿瘤 ③颅内脓肿 ④颅内寄生虫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 临床表现
❖
(一)小脑幕切迹疝
1 颅内压增高症状: 其程度较脑疝前更为显着,并有烦躁不安
2 意识改变: 进行性加重,表现为嗜睡、浅昏迷直至昏 迷。
3 瞳孔改变
运动障碍
同侧瞳孔散大 光反应↓
病变对侧瘫痪 病理反射 +
七、处理原则
(一)去除病因:
颅内压增高的治疗及护理
治疗原则一般处理凡有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应留院观察。
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血压、呼吸、脉搏及体温的变化,以掌握病情发展的动态。
病因治疗颅内占位性病变,首先应考虑作病变切除术。
若有脑积水者,可行脑脊液分流术,颅内压增高已引起急性脑病时,应分秒必争进行紧急抢救或手术处理。
降低颅内压治疗适用于颅内压增高但暂时尚未查明原因或虽已查明原因但仍需要非手术治疗的病例。
常用口服的药物有:①氢氯噻嗪25-50mg,每日3次;②乙酰唑胺250mg,每日3次;③氨苯蝶啶50mg,每日3次;④呋塞米(速尿)20-40mg,每日3次;⑤50%甘油盐水溶液60ml,每日2-4次。
常用的可供注射的制剂有:①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每日2-4次;②山梨醇溶液200ml,静脉滴注,每日2-4次;③呋塞米20-40mg,肌肉或静脉注射,每日1-2次。
此外,也可采用浓缩2倍的血浆100-200ml静脉注射;20%人血清清蛋白20-40ml静脉注射,对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有效。
激素应用地塞米松5-10mg静脉或肌肉注射,每日2-3次;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注射,每日1-2次;泼尼松5-10mg口服,每日1-3次。
冬眠低温疗法或亚低温疗法有利于降低脑的新陈代谢率,减少脑组织的氧耗量,防止脑水肿的发生与发展,对降低颅内压亦起一定作用。
脑脊液体外引流有颅内压监护装置的病例,可经脑室缓慢放出脑脊液少许,以缓解颅内压增高。
辅助过度换气目的是使体内CO2排出。
当动脉血的CO2分压每下降1mmHg时,可使脑血流量递减2%,从而使颅内压相应下降。
[2]四、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1)观察和记录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的变化。
(2)床头抬高15-30度。
(3)高流量给氧。
(4)意识清醒者,给予普通饮食,但适当减少盐的摄入;不能进食者,给予静脉补液,但成人日补液两限制在2000毫升以内(其中含盐溶液不超过500毫升),输液速度不超过15-20滴/分,保证尿量24小时不少于600毫升即可。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常规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征的变化。
2、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呕吐。
【护理措施】1、保持安静: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并避免约束,以防止因患者挣扎而导致颅内压进一步的增高。
2、抬高床头15—30度,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头颈部应放置在一直线上,不要压迫和扭转颈静脉。
3、头痛的护理:耐心听取患者的感受,分析引起头痛的原因,指导患者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对不能忍受的头痛,遵医嘱使用镇痛药或脱水药。
4、呕吐的护理:吸痰时动作轻柔,勿刺激以免诱发呕吐;对出现呃逆患者,采用压眶,遵医嘱肌注氯丙嗪等措施进行控制,以免频繁呃逆引发呕吐;密切观察呕吐的伴随症状、呕吐物的量、气味、性质、呕吐的次数,并做好准确记录;呕吐时给予安慰,并随时清除呕吐物。
呕吐期间,暂时禁食,以免加重胃肠道症状。
5、严格控制腰穿指征,防止诱发脑疝形成,尤其是重度颅内压增高患者,对于有腰穿指征的患者,穿刺后嘱平卧6小时。
6、做好生活护理,如口腔护理;定时喂饮食,大小便后及时清洁肛周及会阴,随时更换尿湿、便污的衣被,协助患者进行翻身、拍背。
严格掌握热水袋和冰袋的应用指征,防止烫伤和冻伤。
7、意识、精神障碍患者,使用床栏、约束带,必要时专人守护。
8、氧气吸入:给氧不仅可以改善脑缺氧,而且可使脑血管收缩减轻脑水肿。
9、避免胸内压或腹内压上升的主要措施:(1)保持大便通畅。
(2)避免患者肌肉过度收缩及髋关节长期屈曲。
(3)指导患者翻身时行呼气动作。
(4)保持呼吸道通畅,有舌后坠者可托起下颌或放置口咽通气管。
(5)避免剧烈咳嗽。
10、避免血压骤然变化过大措施:(1)吸痰、翻身等护理操作时应监测患者血压的变化。
(2)按医嘱给予止痛腰缓解患者疼痛,以免因疼痛造成血压升高。
11、预防全身感染:(1)体温高于38℃应及时通知医生对症处理。
(2)更换患者伤口敷料和引流管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12、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1)遵医嘱输液,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目标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目标颅内压增高(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是指颅腔内各种病理因素引起的颅内压力升高。
颅内压增高可能会导致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并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不可逆的损伤。
因此,在护理中,我们的目标是通过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减少颅内压力,保护脑组织,促进病情的稳定和恢复。
以下是颅内压增高的护理目标:1. 减少颅内压力:通过控制呼吸、碱化血液、减少氧需求、控制体温等措施,减少颅内压力的增加。
例如,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维持正常的氧合和通气;保持患者的酸碱平衡,避免酸中毒,可以减少脑组织的水肿和压力;通过有效控制体温,降低新陈代谢产物的生成,减少脑组织代谢的需要。
2. 维持稳定的血压:有效控制和维持患者的血压水平,以确保脑血流的稳定和脑组织的供氧。
高血压可能会导致颅内压力的增加,而低血压可能会导致脑组织的缺血、缺氧。
通过监测血压,调整药物治疗和液体管理,维持适当的血压水平。
3. 保护脑组织:采取措施保护和维持脑组织的功能。
例如,定期翻身,避免长时间压迫一侧头部,减少脑组织的缺血;保持患者的头部抬高,以降低颅内压力;监测神经系统状况,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反应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
4. 防止并发症:颅内压增高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如颅内感染、脑疝等。
通过维持良好的卫生环境,注意口腔和呼吸道的清洁,预防颅内感染发生。
同时,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检查脑疝的迹象,及时采取响应措施。
5. 提供舒适和安全的环境:颅内压增高的患者需要安静和舒适的环境,以减少刺激和紧张。
避免嘈杂的声音、强光和其他刺激物,以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
同时,确保患者的安全,防止跌倒和其他意外伤害的发生。
总的来说,颅内压增高需要综合治疗和护理措施的支持。
通过减少颅内压力、保护脑组织、维持良好的生理功能,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nurses对颅内压增高的害怕有时会导致护理过程中不注意发生并发症的有关知识。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什么-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什么?
一、概述
颅内压增高是发生在脑部很常见的一种疾病,而导致患者出现这种疾病的原因它也是非常多的,在患了这种疾病后它也是有着轻重之分的,如果情况不严重的话是不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而有些患者因为病情比较的严重,所以会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的,在患了这种疾病后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如果拖得时间太久的话是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死亡或者是一些其它的并发症的。
二、步骤/方法:
1、
在患了这种疾病后不同的患者表现症状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护理的时候也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尤其是一定要注意患者的心情,因为在治疗的过程中心情不好的话也是会导致病情加重的。
2、
因为很多的疾病在发病后它的表现症状都是差不多的,所以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经过检查后才可以确认这种疾病,而这种疾病在检查的时候主要就是通过脑部CT进行检查的,但是在检查的过程中也一定要积极的配合。
3、
如果在确认后一定要积极的进行治疗,并且在治疗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准确的护理方法,在护理的过程中也一定要注意合理的饮食,并且在平时的时候也一定要积极的观察患者的变化,如果出现了异常的时候就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
三、注意事项:
在平时的时候患了颅内压增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合理的饮食,并且在平时的时候也一定要多吃一些比较有营养的食物,在治疗的过程中也一定要按时的服用药物,如果不按时的服用药物的话,也是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严重的影响的,同时患者在平时的时候也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措施
疾病现状与重要性
1
颅内压增高是临床常见的病理过程,可导致头 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一系列症状。
2
颅内压增高可能导致脑疝、脑缺血等严重并发 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3
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对于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02
临床诊断与评估
临床症状与体征
诊断流程
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初步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和眼底检查 ;其次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或MRI等;最后根据检查结果和患者的临 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评估方法与工具
பைடு நூலகம்
评估方法
颅内压增高的评估需要采用综合评估方法,包括病史采集、 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脑电图检查等。
定期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康复效果, 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方案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对康复方案进行调 整和优化,提高康复效果。
家庭支持
鼓励患者家庭成员参与康复过程, 对患者进行家庭支持,提高患者的 康复信心和依从性。
定期复查
定期对患者进行复查,了解颅内压 增高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 护理措施。
补充必需脂肪酸
如亚麻酸、亚油酸等,有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和 改善心血管健康。
05
心理与社会支持
患者心理护理
患者心理护理
颅内压增高患者常常因病情严重而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抚,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和积极面对 病情。
患者及家属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颅内压增高的原因、症状、治疗方 法及可能的风险等,使其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
《颅内压增高护理》
《颅内压增高护理》一、疾病概述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是由于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等多种原因引起颅腔内容物的体积增加或颅腔容积缩小,导致颅内压力持续高于正常范围(成人颅内压超过200mmH₂O)。
颅内压增高可引起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严重时可导致脑疝形成,危及患者生命。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病因颅脑损伤:如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可导致脑组织水肿、出血,引起颅内压增高。
脑肿瘤:肿瘤体积增大可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引起颅内压增高。
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可引起脑组织水肿、颅内血肿,导致颅内压增高。
颅内感染:如脑膜炎、脑炎等,可引起脑组织水肿、脑脊液分泌增多,导致颅内压增高。
脑积水:脑脊液循环障碍或分泌过多、吸收减少,可导致脑脊液积聚在颅内,引起颅内压增高。
其他:如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中毒等也可引起颅内压增高。
2. 发病机制颅内容积增加:脑组织体积增大、脑脊液增多、脑血流量增加等均可导致颅内容积增加,引起颅内压增高。
颅腔容积缩小:颅骨骨折、狭颅症等可导致颅腔容积缩小,引起颅内压增高。
脑脊液循环障碍:脑脊液分泌过多、吸收减少或循环受阻,可导致脑脊液积聚在颅内,引起颅内压增高。
脑血流调节障碍:脑血流量增加或脑血管扩张,可导致颅内血容量增加,引起颅内压增高。
三、临床表现1. 头痛:是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多为持续性胀痛或搏动性疼痛,可伴有恶心、呕吐。
头痛程度随颅内压增高而加重,常在清晨或夜间加重。
2. 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与进食无关。
呕吐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引起。
3. 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表现为视神经乳头充血、隆起,边缘模糊,静脉怒张。
长期颅内压增高可导致视神经萎缩,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4. 意识障碍:轻者可表现为嗜睡、昏睡,重者可出现昏迷。
意识障碍的程度与颅内压增高的程度和速度有关。
5. 生命体征变化:可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呼吸不规则等。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颅内压增高是指颅内压力超过正常范围所引起的一种病理现象,常见于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等情况下。
颅内压增高可以对患者的生理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这类患者进行准确、及时、有效的护理十分重要。
以下是针对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措施。
一、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颅内压增高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案、饮食调理、生活护理等内容。
通过教育,帮助病人及其家属了解病情,提高合作意愿,积极配合治疗。
二、严密观察。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应、神志、肢体活动等指标。
对于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或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报告给医生。
三、提供舒适环境。
四、保持头部平举。
五、合理饮食。
六、呼吸护理。
护理人员应监测病人的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通畅。
对于存在呼吸困难的病人,可辅助通气,如吸氧、呼气末正压等措施,以保证氧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的平衡。
七、药物治疗。
针对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医生可能会开具降颅内压的药物进行治疗。
护理人员应按照医嘱及时给予药物,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反馈给医生。
八、病情观察和记录。
护理人员应每日对病人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包括生命体征、神志状态、瞳孔反应等情况。
对于异常情况的发现,应及时记录并向医生报告,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是针对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措施。
通过科学的护理,可以减轻病人的不适症状,促进康复,提高治疗效果。
在实践中,护理人员还应不断学习更新的护理知识,提高护理水平,为病人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护理服务。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关键信息项1、护理目标:降低颅内压,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2、护理评估内容:患者症状、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
3、护理措施:体位护理、呼吸道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护理等。
4、患者教育内容:疾病知识、治疗配合、生活注意事项等。
1、护理目标11 短期目标111 在护理干预后的 24 小时内,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和呼吸频率。
112 缓解患者的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引起的症状。
12 中期目标121 在一周内,有效控制颅内压的升高,避免颅内压进一步恶化。
122 观察并预防脑疝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13 长期目标131 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132 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疾病的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
2、护理评估21 症状评估211 观察患者是否有头痛,记录头痛的性质、部位、程度和发作频率。
212 注意患者有无呕吐,包括呕吐的次数、量和性状。
213 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视力障碍,如视物模糊、复视等。
22 生命体征评估221 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尤其是血压的变化。
222 观察呼吸节律和深度的改变。
23 意识状态评估231 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方法评估患者的意识水平。
232 注意患者意识状态的变化,如从清醒转为嗜睡、昏迷等。
24 瞳孔评估241 观察瞳孔的大小、形状和对光反射。
242 记录瞳孔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
3、护理措施31 体位护理311 将患者床头抬高 15° 30°,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312 避免患者头部剧烈转动和颈部扭曲。
32 呼吸道护理321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
322 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给予吸氧或协助医生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操作。
33 病情观察331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每 15 30分钟记录一次。
332 注意观察患者头痛、呕吐等症状是否加重。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措施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措施1. 引言颅内压增高是指颅腔内压力升高到超过正常范围的状态。
颅内压增高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颅脑外伤、脑出血、脑肿瘤等。
颅内压增高可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起脑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严重损伤。
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颅内压增高的患者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颅内压增高的护理措施,旨在帮助护士了解如何有效地减轻颅内压增高对患者的损害,提供安全、舒适的护理环境。
2.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措施2.1 确定颅内压增高的早期征兆颅内压增高的早期征兆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瞳孔异常等。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的迹象。
2.2 维持良好的气道通畅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常伴有神经功能损害,容易导致气道受限。
护士应定期清洁患者的口腔,保持气道通畅。
对于痰液多、粘稠的患者,可采用气道湿化等措施,以促进痰液排出。
2.3 保持合适的体位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患者的体位。
通常情况下,头部应保持中线卧位,可以使用枕头或垫子支撑头部,减少颈部弯曲。
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需要采取特殊体位,如卧位、仰卧位等,以降低颅内压。
2.4 预防和处理并发症颅内压增高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脑疝、脑水肿、脑血管意外等。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留计量尿管、监测尿液排出量,避免体位改变过快等。
2.5 控制体温高热可加重颅内压增高,因此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并及时采取退热措施,如使用退热药物、冰敷等。
2.6 监测神经功能状态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反应、肢体活动等,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异常情况。
对于神经功能受损的患者,护士应定期进行康复训练,促进其功能恢复。
2.7 提供安静、舒适的护理环境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对外界刺激敏感,护士应注意提供安静、舒适的护理环境,避免过度刺激。
在护理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聊天声、电视声等噪音,避免剧烈摇晃床位等动作。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颅内压增高是一种危重疾病,通常发生于颅脑损伤、脑肿瘤、脑水肿等疾病。
颅内压增高容易导致脑缺血、脑膜炎等严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颅内压增高的病人来说,护理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1. 药物治疗颅内压增高病人的首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
医生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脱水剂(如甘露醇)、利尿剂、降颅压药等。
神经保护剂和神经营养剂也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神经功能障碍。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药物的剂量和疗效,及时报告医生有关情况。
2. 营养支持颅内压增高病人需要足够的营养支持,以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
护理人员应该给病人提供易于消化的饮食,如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如果病人需要进行机械通气,则需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的营养支持。
护理人员还需要注意病人的饮食习惯和口腔卫生,防止口腔溃疡和感染等问题的发生。
3. 观察和监测颅内压增高病人需要进行密切观察和监测,以及及时处理相关问题。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应等指标。
同时,还需要监测病人的呼吸、心律、血压和呼吸机设置等参数,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4. 疼痛管理颅内压增高病人通常会感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给予镇痛、消炎药、抗恶心、止吐等药物治疗,以缓解病人的不适。
同时,还要注意病人的睡眠质量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5. 安全措施颅内压增高病人需要特别的安全措施,以预防病情恶化。
护理人员应该确保病人的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同时,还要保持病人的卫生环境和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需要全面、细致、专业的工作。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病人的生活质量。
这需要我们全体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实践。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
心理支持
制定饮食计划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质食物。
营养需求
了解患者的营养需求,包括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注意口腔卫生
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因口腔感染而影响食欲和营养摄入。
意识状态的观察
密切观察血压变化,遵医嘱使用升压药或降压药。
定时检查意识状态,如出现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及时就医。
03
感知和认知并发症的预防
02
01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防止头部外伤。
避免头部外伤
严格控制血压,防止高血压脑病。
控制血压
避免过度用力咳嗽、打喷嚏或排便等动作。
避免过度用力
颅内出血的预防
积极控制颅内压,使其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头颅检查
观察头部皮肤是否有出血、瘀斑,是否有脑脊液漏等。
身体检查
结合病史和症状分析病因
根据患者病史和临床表现,分析导致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分析病情严重程度
根据患者病史、神经系统查体及影像学检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病史和症状分析
03
护理干预措施
观察不良反应
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过度换气
总结词
应用前景广阔,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详细描述
颅内压调节装置可实时监测颅内压并控制颅内压在安全范围内,减少脑疝等并发症的发生,应用前景广阔,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颅内压调节装置的应用
05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感染性发热时,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非感染性发热时,可使用物理降温。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颅内压增高的定义和原因 • 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影响 •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原则 •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实践 •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康复和预防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 ,可能导致脑疝、脑水肿等严重 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我们也需要关注护理实践中的细节问题,如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病人和家属的心理健康 等。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护理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求,提高护理效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颅内压增高通常是由于颅内的压力超过了正常范 围所引起的。这种压力可以由许多因素引起,包 括颅脑外伤、颅内肿瘤、颅内感染等。对于这种 疾病,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不断调整和优化治疗方 案。此外,我们还需要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心理疏 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
颅内压增高可能诱发癫痫发作,表现为抽 搐、口吐白沫等症状。
颅内压增高的影响
脑功能损害
生命体征紊乱
颅内压增高可能导致脑组织受压,引 起脑功能损害,如记忆力减退、反应 迟钝等。
颅内压增高可能导致生命体征紊乱, 如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心率失常等。
脑疝形成
颅内压增高可能导致脑疝形成,脑疝 是指颅内压增高时脑组织从高压区向 低压区移位,导致脑干受压、脑脊液 循环障碍等严重后果。
保持大便通畅
鼓励病人多饮水、多食蔬菜和水果, 必要时使用缓泻剂或开塞露通便, 避免用力排便。
病情观察与记录
01
02
03
04
观察意识状态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学习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学习一、颅内压增高的病因与表现颅内压增高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颅脑损伤、脑出血、脑肿瘤、脑梗死等。
病人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意识异常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癫痫发作、瞳孔异常等症状。
二、颅内压增高的护理措施1. 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体征异常进行处理。
2. 观察神经症状: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症状变化,如意识水平、瞳孔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 保持通畅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适度升高床头,保持患者头部处于30度的高度,减少颅内压增高的发生。
4. 控制体液平衡:适当限制液体入量,防止水肿加重,控制体液平衡。
5. 维持良好的氧合:保持患者的良好氧合状态,防止缺氧加重颅内压增高。
6. 维持合适的体位:帮助患者保持合适的体位,改善血流灌注,降低颅内压力。
7. 防止努力性呼吸:防止患者出现努力性呼吸,以避免过度负荷增加颅内压力。
8.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减轻其精神压力,促进康复。
三、护理措施的实施与技巧1. 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如加固床边围栏、避免移动患者等,以防止跌倒和伤害。
2. 遵循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如利尿剂、镇静剂、抗惊厥药物等,有助于减轻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3. 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不动,适当的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血压。
4. 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5. 温暖及舒适的环境:提供舒适的环境,维持适宜的室温,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四、危重护理对于颅内压增高的危重病人,护理措施更加复杂和安全性要求更高。
在危重护理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生命体征的监测,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2. 抗感染:注意加强感染预防和控制,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防止感染加重颅内压增高。
3. 特殊体位处理:对于特殊情况如中风、脑出血等,要保持特定体位,减轻颅内压增高的发生。
医院内科颅内压增高的护理应急预案
医院内科颅内压增高的护理应急预案
(一)体位取头稍高位,头抬高15—30。
尽量保持患者安静。
(二)脱水治疗用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15—30min滴完,每4—6小时一次,甘油果糖250—500ml 静滴,1—2次/天。
(三)利尿:呋塞米10—20mg/次,3—4次/天,静注或肌注。
(四)条件具备者做脑脊液引流术,或颞肌下减压术,应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五)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加速消退水肿和减少脑脊液生成。
(六)有条件应及时行CT或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及了解治疗效果。
(七)积极治疗原发病,出血者有效止血,有血肿者应尽快消除血肿,脑肿瘤患者视病情宜早期行瘤体消除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原则一般处理凡有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应留院观察。
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血压、呼吸、脉搏及体温的变化,以掌握病情发展的动态。
病因治疗颅内占位性病变,首先应考虑作病变切除术。
若有脑积水者,可行脑脊液分流术,颅内压增高已引起急性脑病时,应分秒必争进行紧急抢救或手术处理。
降低颅内压治疗适用于颅内压增高但暂时尚未查明原因或虽已查明原因但仍需要非手术治疗的病例。
常用口服的药物有:①氢氯噻嗪25-50mg,每日3次;②乙酰唑胺250mg,每日3次;③氨苯蝶啶50mg,每日3次;④呋塞米(速尿)20-40mg,每日3次;⑤50%甘油盐水溶液60ml,每日2-4次。
常用的可供注射的制剂有:①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每日2-4次;②山梨醇溶液200ml,静脉滴注,每日2-4次;③呋塞米20-40mg,肌肉或静脉注射,每日1-2次。
此外,也可采用浓缩2倍的血浆100-200ml静脉注射;20%人血清清蛋白20-40ml静脉注射,对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有效。
激素应用地塞米松5-10mg静脉或肌肉注射,每日2-3次;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注射,每日1-2次;泼尼松5-10mg口服,每日1-3次。
冬眠低温疗法或亚低温疗法有利于降低脑的新陈代谢率,减少脑组织的氧耗量,防止脑水肿的发生与发展,对降低颅内压亦起一定作用。
脑脊液体外引流有颅内压监护装置的病例,可经脑室缓慢放出脑脊液少许,以缓解颅内压增高。
辅助过度换气目的是使体内CO2排出。
当动脉血的CO2分压每下降1mmHg时,可使脑血流量递减2%,从而使颅内压相应下降。
[2]四、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1)观察和记录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的变化。
(2)床头抬高15-30度。
(3)高流量给氧。
(4)意识清醒者,给予普通饮食,但适当减少盐的摄入;不能进食者,给予静脉补液,但成人日补液两限制在2000毫升以内(其中含盐溶液不超过500毫升),输液速度不超过15-20滴/分,保证尿量24小时不少于600毫升即可。
2.症状护理(1)高热者,采取降温措施。
(2)躁动者,不可强行约束,应查找原因对因处理,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3)呕吐者,即使清除呕吐物,防止误吸,并提供呕吐后清洁护理。
(4)视力障碍或肢体活动障碍者,提供生活护理,以防意外受伤。
(5)头痛严重者,给予镇静止痛剂。
(6)意识不清者,定时翻身、拍背和口腔护理,防止肺部并发症。
3.防止颅内压突然增高(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误吸;安置合适卧位,防止颈部过屈或过伸;有舌后坠者,及时安置口咽通气道;不能有效排痰者,协助医生行气管切开。
(2)防止用力、剧咳和便秘;告知病人勿突然用力提取重物;进食时防止呛咳,并注意保暖,防止受凉;考试大网站收集鼓励摄入粗纤维类食物,如2日不解大便应给予缓泻剂,已出现便秘者应先手法掏出干硬粪便,再给予缓泻剂或低压、小量灌肠。
(3)控制癫痫发作;遵医嘱给予抗癫痫药物,癫痫发作过或给予脱水药物。
4.减低颅内压的护理(1)脱水治疗:是降低颅内压的主要方法。
急性颅内压增高,常用25%甘露醇,成人125-250毫升静脉滴注(15-30分钟内滴完),2-4次;速尿20-40毫克静脉注射,每日2-4次。
慢性颅内压增高者,可口服速尿20-40毫克,每日3次。
进行脱水治疗时,应严格按时定量给药,记录出入量,观察颅内压增高症状的改善情况,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电介质紊乱。
(2)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颅内压增高者,常用地塞米松5-10毫克或氢化考的松100毫克静脉注射,1-2次。
慢性者,可口服地塞米松毫克或泼尼松5-10毫克,每日1-3次。
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应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消化道出血;也会使感染机会增加,故应采取预防措施,如必要的隔离、保持皮肤清洁等。
(3)辅助过度换气:遵医嘱给予肌松剂,调节呼吸机的各种参数,定时抽血做血气分析,维持动脉血氧分压在12-13kPa,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在为宜。
(4)冬眠低温疗法。
颅内压增高的处理方法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考点和常见考点,现医学教育网整理总结如下:颅内压增高的处理方法(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2)抬高床头,以利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
(3)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缺氧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增高。
(4)润肠、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及高位灌肠以防颅内压骤然增高。
(5)补液量应以维持出入液量的平衡为度。
(6)积极行CT、MRI、DSA以明确病因。
(7)对意识不清以及咳痰困难者要考虑作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因呼吸道不通畅而使颅内压更加增高,这是治疗呼吸道梗阻的最有效措施。
(8)对病情稳定者,需行头颅CT,尽早查明原因,以明确诊断;对病情有加剧表现者,须行头颅CT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降颅压治疗(1)内科治疗:①高渗性利尿:20%甘露醇,作用快、强、作用时间长,是严重颅内压增高患者的首选降低颅内压的药物。
250ml静滴每日2~4次。
速尿,20~40mg肌注或静注,每日1~2次。
②激素疗法:地塞米松③巴比妥治疗:可降低脑代谢率,稳定细胞膜,减轻脑肿胀和降低颅内压,提高局部脑灌注压,在其他降颅压的方法失败后才应用,必须在监护室,结合应用颅内压监护仪。
④过度换气:过度换气可以用于紧急情况时(如脑外伤和常常在神经外科的手术过程中,CO2分压降到25~30mmHg时引起血管收缩,减少脑血流量,迅速减少颅内的血流量,以此降低颅内压。
但若CO2分压降到25mmHg以下有害,因其降低了脑血流量。
(2)外科治疗:去除病因治疗,是颅内高压的根本治疗原则。
①颅内占位病变,首先应该做病变切除术②外减压术:敞开硬膜即扩大颅腔容积。
③内减压术:切除一部分脑组织(非优势半球的额极、颞极的切除)即减少颅腔内容物的体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④脑脊液分流术:脑脊液的循环通路梗阻或吸收障碍时引起脑积水,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的处理在颅内压增高的过程中,常因某些恶性循环因素的存在,促使病情迅速恶化,例如颅内占位性病变压迫邻近静脉,产生脑局部淤血、缺氧引起脑组织水肿;或因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引起脑积水,使颅内压增高。
又由于脑水肿、脑积水、脑移位,造成静脉系统受压迫的范围扩大,使脑水肿更广泛,脑脊液回流也更为减少,均可加重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严重增高时可引起脑疝,脑疝可加重脑脊液和脑血循环的障碍,结果颅内压更高,反过来又促使脑疝更严重。
在严重的颅压增高过程中,呼吸常受到抑制,造成脑组织缺氧和碳酸增多,可继发脑血管扩张和脑水肿,导致颅内压更加增高,使脑血流量减少,进一步使呼吸抑制和脑缺氧加剧。
上述恶性循环因素多出现于急性颅内压增高时或慢性颅内压增高的后期,若处理不及时,将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因此,对颅内压增高的处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
在颅内压增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对症降低颅内压,及时中断恶性循环的每一个环节,以预防脑疝的发生,才能收到治疗的良好效果。
一、颅内压增高的处理原则颅内压增高是许多疾病,特别是颅脑疾病中共有的综合征。
最根本的处理原则是去病因治疗。
对于外伤、炎症、脑缺血缺氧等原因引起的脑水肿,应首先用非手术治疗,包括给氧、抗生素、高渗降压药物等。
由于占位性病变所引起者应采用手术治疗切除病变。
由于脑脊液通路受阻而形成脑积水者,可做脑脊液分流手术等。
但颅内压增高病人往往情况紧急,有时对确定病因诊断的各种检查来不及进行而病人已处于较严重的紧急状态,此时应先做暂时性的症状处理,以争取时机利用一切可能的检查手段,确定病因后再给予去病因治疗。
(一)一般对症处理原则1、一旦确诊为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应收留住院观察治疗,密切注意病人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的改变,由此判断病情的变化,以便进行及时的处理。
2、重症病人应做颅内压监护。
颅内压监护可直接测量到颅内压的动态变化,根据测量到的颅内压变化的信息,来指导降颅压的治疗。
3、清醒病人给予普通饮食。
频繁呕吐者应暂禁饮食,以防引起吸入性肺炎;每日给予静脉输液,其量应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一般每日给予液体量不超过1500ml(包括生理盐水500ml),尿量应维持在600ml以上。
输液不宜过多,以免增加脑水肿加重颅内压增高。
禁饮食超过3天者应给予补钾。
昏迷时间长或不能由口进食者应给予鼻饲流质饮食,以防治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4、注意及时处理促使颅内压进一步增高的一些因素,尤其对已有意识障碍者,往往有许多容易被忽视的因素。
如呼吸道不通畅、痰多难以咳出者,应做气管切开,经常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减少肺炎的发生。
有尿潴留者及时导尿。
大便秘结者可用开塞露肛门灌注或用缓泻剂等。
(二)颅内压增高的病因治疗原则处理颅内压增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争取时间进行病因治疗。
要使颅内压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保证正常的脑灌注压和能量供应,防止或减轻脑移位和脑疝的发生。
病因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两个方面。
1、非手术治疗颅内压增高的非手术治疗主要是脱水降颅压治疗,包括各种脱水药物的应用、激素治疗、冬眠降温降压治疗等;另外对颅内肿瘤术前或术后的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的治疗、免疫治疗、抗感染治疗、高压氧治疗、抗癫痫治疗以及康复治疗等。
2、手术治疗其目的是尽可能进行病灶全切除,争取手术后应能解除或至少部分解除病变对主要功能结构的压迫,为其他种治疗创造条件,如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
解除颅内压增高的手术方法,视颅内压增高的性质不同分为两类。
(1)颅内占位性病变对颅内占位性病变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在脱水降颅内压的基础上,首先应考虑开颅病灶清除术。
如颅内肿瘤,应根据其所在的位置和性质,可选用肿瘤全切除术、大部切除术、部分切除术。
颅内良性占位性病变,位于手术易到达的部位,应争取在显微镜下彻底切除;位置深位于重要功能区全切除有困难时,可行大部或部分切除术。
如边界不清的恶性肿瘤或脑水肿肿胀严重的病人,在幕上可行颞极或额极或枕极脑叶切除内减压术,或颞肌下减压术;在幕下可行小脑部分切除术及枕下减压术。
有时幕上占位性病变引起嵌顿性的颞叶小脑幕切迹疝,这时即使将占位性病变去除或进行幕上减压脑疝也不易复位,在这种情况下,可行小脑幕切迹切开术等。
(2)脑积水的治疗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阻塞性或交通性脑积水,凡不能除去病因者均可行脑脊液分流术。
根据阻塞的不同部位,可使脑脊液绕过阻塞处到达大脑表面,再经由蛛网膜颗粒吸收,以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
或将脑脊液引流到右心房或腹腔等部位而被吸收。
若分流术成功,效果是比较肯定的。
常用的脑脊液分流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侧脑室-枕大池分流术:是将导管的一端放入侧脑室中,经过头皮下或硬膜外或硬膜下,另一端置入小脑延髓池中,使脑室内的脑脊液可通过导管引流入小脑延髓池,进入蛛网膜下腔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