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2单元 语文园地二 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2单元 语文园地二 教案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交流平台,了解寓言这种文体及其作用。

2.词句段运用,认识两种格式的词语,练习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句子,学会写通知。

3.书写提示,学会使用钢笔写字,注意握姿和坐姿,练习写好横画和竖画,注意横画、竖画多的字的写法,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4.借助拼音诵读,体会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帮助小学生积累词语。

教学重难点: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积累了解寓言故事的成语。

2.学会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

3.写话笔画多的汉字。

4.学写通知。

教学过程:同学们,你能从寓言中学到哪些知识,除了我们学到的寓言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板块一:交流平台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寓言故事。

这些寓言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板书:了解寓言故事)1.(课件出示)“许多寓言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乌鸦喝水》《狐假虎威》《揠苗助长》……这些故事我读完之后就不会忘。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对这些故事中哪些人物形象印象最深?(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乌鸦喝水》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乌鸦,因为乌鸦很聪明,遇到困难会想办法解决。

预设:《狐假虎威》中,我最讨厌的是狐狸,因为它太狡猾了,竟然连老虎都要骗。

预设:《揠苗助长》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种田人,因为他太愚蠢了,竟然做违背禾苗成长规律的事。

2.(课件出示)“寓言故事里蕴含着道理。

读了《守株待兔》,我明白了,做事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要有侥幸心理。

”本单元还有很多寓言故事,分别蕴含着怎样的道理?(1)《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

(2)《美丽的鹿角》告诉我们:并不是美丽的东西就一定是有用的东西,难看的东西有时比美丽的东西更有用。

(3)读了《池子与河流》一文,我明白了做人要做勤劳的人,奋斗不息,才华才可以更好的显现,懒惰只会把才华磨平。

3.(课件出示)“读了寓言故事,我想到了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三下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2.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4.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5.知道横画和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艳、静”等8个字。

6.积累“邯郸学步、滥竽充数”等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结合自身生活说明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语言应用:借助拼音诵读,体会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帮助小学生积累词语。

思维能力:认识两种格式的词语,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练习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提示语;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审美创造:引导学生观察、仿写,积累特殊词语,学会把句子写具体、生动。

教学重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进一步加深对寓言的感受和认识。

2.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3.借助拼音诵读,了解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积累这类成语,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难点:借助拼音诵读,了解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积累这类成语,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相机板书(语文园地二)二、交流平台——熟读精思,品读寓言1.这些寓言故事蕴含着哪些道理?出示图片,学生说道理。

1)守株待兔告诉我们做事要靠自己努力,不要有侥幸心理。

2)陶罐和铁管告诉我们人和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正确看待。

3)鹿角与鹿腿让我们知道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要因为他的长处而看不见他的短处,也不要因为他的短处而否定他的长处。

4)池子与河流让我梦懂得不要贪图安逸,虚度年华,应当为社会多做贡献。

2.读寓言故事,读懂故事,明白道理,联系生活3.请你选择一个寓言故事,说一说这个寓言故事让你想到了哪些人,那些事?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畅所欲言。

二、日结月累学步充数掩耳铃自相刻舟求画蛇添足人忧天井底之蛙杯弓蛇影1.借助拼音,读一读。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像“无忧无虑”、“无边无际”之类的成语,它们的第一、第三个字一样,其他两字不一样,这样的成语叫做ABAC式成语。

(二)把句子写具体
1、出示要求: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
....,皱起
..
了眉头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的叫起
.....来.。

2、指名读第一段文字,提醒学生注意加点短语“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1)指导学生反复观察加点的短语,寻找特点。

嘴,眉头——身体的部位
噘,皱——动作
(2)小结:这些短语都是由表示动作的词和指名读。

开火车读。

齐读。

指名读。

开火车读。

齐读。

指名读要求。

指名读。

学生观察,寻
找特点。

集体交流。

,才能完成呢既
定目标。

第四环
节为日积月累。

对于从寓言故事
所演化而来的成
语,学生不仅要
知其然,还要知
其所以然。

因此
这一环节要充分
发挥学生查阅资
料进行学习的能
力,这样既能锻
炼学生的自学能
力,也能拓展他
们的知识面,提
升语文素养。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读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读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读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本文旨在解读三下二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及整体教学设计。

该单元主要涉及到阅读理解、语音、语法、写作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阅读理解部分主要包括课文阅读和相关练。

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风俗惯等内容,同时也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练部分则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语音部分主要涉及到音标、重音、连读等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练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口语表达。

语法部分主要包括动词时态、语态、句型转换等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练掌握相关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语法。

写作部分主要涉及到句子结构、写作技巧等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练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在整体教学设计方面,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包括课前预、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等环节。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综合能力。

总之,三下二单元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英语综合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研究效果。

关于人文主题“寓言是生活的镜子”,本单元主要讲解寓言故事。

寓言是一种文体,通过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属于民间文学的一种。

编者将寓言故事分布于中低年级,让学生接触民间文学,增强感情认识。

本单元的研究目标是让学生“读懂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本单元的寓言故事包括《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和《池子与河流》,不同于一二年级的单篇课文编排。

学生要“读懂”故事,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还要能够感受人物的变化。

在阅读训练要素方面,本单元要求学生了解多种寓言故事形式,阅读文言文,联系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观点。

表达训练要素是“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与之前相互呼应的还有其他表达训练要素。

部编版三下小学语文第二单元《池子与河流》语文教案

部编版三下小学语文第二单元《池子与河流》语文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8课《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寓言故事。

讲授新课一、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提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注意读诗歌的节奏,注意每个小节之间的联系。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tāo yá fù lù zūn滔涯妇碌遵xún zūn yìng yàn循尊应验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2)开展读字游戏。

开火车读,再读。

小老师领读,齐读。

(3)古文识字妇,甲骨文(帚,扫箒,家庭洁具)(女),表示女子在家做扫地等家务。

造字本义:在家扫地做家务的女主人。

尊,甲骨文(酉,酒坛)(廾,双手,持举)。

造字本义:动词,手捧酒坛,献礼祭拜。

(4)多音字应yīng 应该应有尽有yìng 应验呼应指名读要求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齐读组词生了解古文本部分分为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识字解词,采用多种形式的识字解词方法,结合古文识字加深学生对于生字的记忆;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助填空的形式便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三个环节为品读感悟,主要抓住重点的字词对文章进行理解,结合图片、知识链接等资料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细致的感悟,重点语段重点朗读,多读,在读中体会词语的深意。

重点抓住比喻的修辞手法;第四个环节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

学生2:我也赞同河流的观点,因为“才能不利用就会衰退,并会逐渐磨灭;”懒惰只能使人一无所为,一无所获。

3、思考:你从这首诗歌中懂得了什么道理?生活与学习中,我们又该怎样做呢?这则寓言想要告诉我们: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同时也告诉我们,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全单元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全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本单元以寓言为专题,选编了寓言故事《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还有一首寓言诗《池子与河流》,从不同的故事中讲述不同的道理。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另外还有“快乐读书吧”,指导学生阅读著名的寓言故事。

教学本组课文,首先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课文的寓意,学习正确对待事物的方法。

课题内容简说守株待兔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有一个种田人因偶然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以后就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结果不但没有捡到兔子,还被世人嘲笑的故事,告诉我们凡事应积极主动地去做,不要妄想不劳而获。

陶罐和铁罐本文讲述了国王橱柜里的铁罐骄傲自大,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化为泥土,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既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也要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鹿角和鹿腿本文讲述了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之后奋力脱险的故事,告诉我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让我们既要看到事物的长处,又要看到事物的短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外表的美丽。

池子与河流本文是一首寓言诗,用对话的形式讲述了池子因贪图安闲而干枯,河流因奔流不息而长流不断,告诉我们:才能只有充分利用,才会散发光彩,奋斗的人生才有意义。

1.认识31个生字,学会31个生字,积累好词好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4.学编寓言故事。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3.结合实际生活,学习正确看待事物的方法。

5.守株待兔…………………………………………………………………………… 1~2课时6.陶罐和铁罐………………………………………………………………………… 2~3课时7.鹿角和鹿腿…………………………………………………………………………… 2~3课时8*.池子与河流………………………………………………………………………… 1~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3~4课时1.熟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教案及教学反思

很直,旁边还堆着许多柴草。客人劝告主人: “你要把那个
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草移到远处,不然会失火的! ”主人
装作没有听见。
过了几天,这家果然失火了,街坊邻居一起帮忙,终
于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设宴,答谢街坊邻居,唯
独没有邀请那位曾经提醒过的客人。假如这位主人早听了
那位客人的建议,他家的房子根本不会失火,也就不必破 新课 费请客了。
【设计意图:交流
师讲一讲。 导入
学生代表讲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
谈话的形式引入课题, 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
( )分 2. 小结过渡:从同学们津津乐道的话语中可以看出, 教学情境。】
钟 读寓言故事书真的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快乐!所以,我们要 多阅读课本以外的书籍, 让课外阅读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
(课件出示 1) 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 (板书:
事内容,学生配乐朗读。 (板书:《鞋匠与财主》)
《鞋匠与财主》:一个补鞋匠从早到晚哼着歌。鞋匠有
个财主邻居,却与鞋匠恰恰相反,极少唱歌和睡觉。他把
钱缝到衣服衬里还担心丢失。在财主给了鞋匠 100 块钱之
后,鞋匠把钱藏在劳神忧愁的钱以后,他便失去
拉封丹寓言拉封丹的寓言大多拉封丹寓言拉封丹的寓言大多拉封丹寓言拉封丹的寓言大多取材于古希腊罗马和古印度的寓言以及中世纪和取材于古希腊罗马和古印度的寓言以及中世纪和取材于古希腊罗马和古印度的寓言以及中世纪和171717世世纪的民间故事成功地塑造了贵族教士法官商人纪的民间故事成功地塑造了贵族教士法官商人纪的民间故事成功地塑造了贵族教士法官商人医生和农民等典型形象涉及各个阶层和行业深刻描绘医生和农民等典型形象涉及各个阶层和行业深刻描绘医生和农民等典型形象涉及各个阶层和行业深刻描绘了人间百态了人间百态了人间百态因此是一面生动反映因此是一面生动反映因此是一面生动反映171717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镜子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 陶罐和铁罐(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 陶罐和铁罐(教案)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是什么吗?知道它们是做什么用的吗?对,这是陶罐,一种容器,装水或装其他东西用的。

陶器是用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干燥后,放在窑内烧制而成的物品。

第一课时第二课时黄瑞云,1932年生,湖南娄底人。

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也钻研哲学和训诂学,业余从事文学创作。

有《黄瑞云寓言》《春天岛》《魔镜》《溪流集》等。

第一课时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言简意赅。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谦虚骄傲陶罐懦弱táo jiāo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恼怒ɡuàn q iān xūn uòruònǎo代价dài jià识字方法加一加:马+乔=骄懦和恼都和心情有关系。

归类识字:组词识记:骄傲恼怒谦虚懦弱价值骄傲谦虚懦弱尘捧代价n uòjiàjiāoào q iān xūruòc hén pěnɡ dài6 陶罐和铁罐左右 结构谦骄懦傲捧弱上下 结构尘生字归类代价半包围结构虚单人旁的字傲 代 价6 陶罐和铁罐尘chén易写错这里没有钩小土为尘,小没有钩。

捧pěnɡ表示手部动作棒bànɡ扌木与木头相关识字游戏考古挖宝游戏骄弱傲尘谦擦代捧虚懦价朴素:不浓艳,不华丽。

本课指陶罐的特点之一——不华丽。

她穿着一件浅色的上衣,显得非常朴素。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事不加区别地放在一起谈论或同等地看待。

本课指铁罐瞧不起陶罐,觉得它不能和自己做比较。

这两个东西本质不同,所以不能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彼此融洽的相处。

本课指陶罐觉得两个人应该和平相处。

在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和睦相处。

恼怒:生气;发怒。

本课指当陶罐争辩说两人应该和平相处,铁罐生气了。

得知计划失败了,他十分恼怒。

结合课文和插图,说一说,故事中有哪两个场景?国王的橱柜里荒凉的废墟上整体感知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什么事?(课后第一题) 国王橱柜里的铁罐认为自己很 ,瞧不起陶罐,常常 它。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2.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4.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5.知道横画和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艳、静”等8个字。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进一步加深对寓言的感受和认识。

2.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3.借助拼音诵读,了解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积累这类成语,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课前准备】1.搜集“日积月累”中9个成语所包含的寓言故事。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2.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4.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相机板书(语文园地二)出示课件1:一、交流平台--熟读精思,品读寓言1.师:中国古代寓言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这些寓言故事题材广泛,形式活泼,读起来既轻松有趣又发人深省。

说说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呢?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课件2.3.4.5:2.这些寓言故事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学生讨论发言。

出示课件6:3.阅读教材中学习小伙伴的话,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说说对这些寓言的理解和体会。

学生小组讨论。

出示课件7.8:预设:《陶罐和铁罐》中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要懂得尊重别人,和睦相处。

4.引导学生阅读《快乐读书吧》中《叶公好龙》的故事,并说一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朗读、讨论。

预设:讽刺了像“叶公”一样的人,他们只是表面上喜爱某种事物,但实际上并不喜欢,反而还害怕它。

出示课件9:教师小结:出示课件10:(设计意图:寓言故事中的道理是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感悟出来的,又是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加以强化的。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守株待兔》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宋、耕”等4个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古文,尝试背诵。

3、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并尝试运用。

二、教学重点结合注释、插图、想象理解寓言内容。

三、教学难点感悟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带来的后果,找到“守株待兔”的生活立足点。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出示守株待兔图片:看,这是什么?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株”和题目的意思。

株什么意思?指图,(树桩的图片)这就是树桩子,树被砍去留在地面的部分。

“待”就是等待。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试着读课文。

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品读,并反复多读几遍。

把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

4、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守株待宋耕触颈释其①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②注意读准平舌音“宋”,翘舌音“守、株、触、释”,后鼻音“耕、颈”。

(2)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①你是如何识记这些生字的?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株颈熟字加偏旁:“寸+宀=守”“寺+彳=待”“木+宀=宋”“耒+井=耕”“角+虫=触”“北+田+共=冀”②反馈学生自主书写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

③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

④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

“耕”——左面的部分不是“来”,而是“耒”。

“释”——左右等宽,注意与“彩”的区别。

⑤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

⑥展示学生作品。

(三)初读课文,正确朗读1、请你回忆一下,文言文学习哪三步曲?读准字音读好句读读出韵味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想象画面复述故事感情道理2、请大家打开课本,朗读课文,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好句读,读出韵味。

三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下册教案

三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下册教案

三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下册教案三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教案课程概述•教材名称:三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教材版本:部编版•适用年级:三年级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3.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和方法第一单元:我爱阅读•主要内容:–学习字音、字形和词形的基本规则–阅读课文并理解文意–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教学方法:1.以游戏的形式认读字音、字形和词形。

2.教师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意,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3.学生背诵课文,培养朗读的习惯。

第二单元:我的家乡•主要内容:–学习家乡的地理和历史文化知识–阅读和写作以家乡为主题的文段•教学方法:1.观看家乡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

2.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地理和历史文化知识。

3.引导学生写一篇以家乡为主题的文段。

第三单元:动物的故事•主要内容:–学习动物的基本特征和习性–阅读有关动物的故事和描写•教学方法:1.学生观察和讨论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2.朗读有关动物的故事和描写。

3.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动物插图并写下自己的故事。

教学评估1.课堂提问:通过提问学生检测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作业评价: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评估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听说读写评估:通过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训练评估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教学资源•课本:三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辅助教材:家乡图片、动物插图等以上教案根据三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的教学需要而编写,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互动参与和动手实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单元:传统节日•主要内容:–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习俗–阅读和写作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文章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习俗。

2.阅读相关的节日故事和文化背景介绍。

3.学生写一篇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文章,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想象。

部编版语文三年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部编版语文三年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三、说教学目标
1.交流寓言故事,懂得故事蕴含的道理,受到启发和教育。 2.学会分类整理词语,培养积累词语的能力。 3.培养把句子写完整的能力;学会写通知。 4.通过学习日积月累积累含有寓言故事的成语。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积累寓言故事,懂得故事蕴含的道理,受到启发和教育; 培养把句子写完整的能力。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3、出示第四关写通知及闯关规则。 (1)观看《动物王国开大会》的视频,了解写通知时间、地点关键信息的 重要性。 (2)学生自由阅读通知,完成任务单,了解通知的内容和格式。
①时间: ②地点: ③参加对象: ④事情: ⑤署名(发通知单位或个人): ⑥通知时间:
(3)互相交流,了解通知的格式。 (4)四人一小组,合作学写通知。 (5)学生根据要求选取自己喜欢的一个话题写通知,教师巡视,个别指 导。 (6)每组推荐一个代表进行成果汇报交流。 (7)学习通知示例。 (8)《词语擂台大比拼》的通知。
一、说教材
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语文 园地》,这次语文园地共设有四个板块。 “交流平台”结合本单元所学 的寓言故事,指导学生交流学到的知识。“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发现 词语的特点,并进行仿写;发现句子中加点部分的特点,把句子补充完 整;学会怎样写通知。“书写提示”列出8个横画和竖画较多的字,指导 学生学会同类字的书写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出自寓言故事 的成语。
(4)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读读记记。 ①源源不断 念念不忘 津津有味 炯炯有神 窃窃私语 欣欣向荣 栩栩如生 默默无闻 滔滔不绝 津津乐道 息息相关 …… ②无忧无虑 无边无际 无时无刻 无影无踪 无穷无尽 无缘无故 无拘无束 无法无天 无依无靠 无情无义 无牵无挂 ……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XXX参与研讨老师:XXX康乐翟玉明第二单元



XXX
寓言故事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寓言故事”为主题,是继三年级上册“童话世界”单元之后,第
二次以文体组元,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
腿》和一篇略读课文《池子和河流》。

4则寓言故事涵盖古今中外,有中国古代
寓言、当代寓言,也有伊索寓言和XXX寓言;文体有故事,还有诗歌。

丰富多
样的研究素材,为学生认识、了解寓言打开了一扇窗。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明不努力做事,心存侥幸,而想到的收获,
是不可能的。

《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人各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
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鹿角和鹿腿》这则寓言说明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

《池子和河流》
这则寓言讲述了池子和河道的观点不同,招致了它们最后的结局不同。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
学过些寓言,对寓言有过感性的认识。

这次特地编排寓言单位,旨在引导学生进一
步认识和了解寓言,帮助学生形成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

本单位的4
篇课文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不仅要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还要关注寓言中蕴
含的道理,“交流平台”则引导学生对寓言的基本特点及阅读寓言的好处进行了
总结梳理。

本单元的作是看图作文,要求是“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作安排的是。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能够轻松认读本单元的生字词。

2. 能够语音、书写、理解本单元所学的句子。

3. 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在团体活动中的沟通协作能力。

4. 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本单元的生字词和词语认读。

2. 本单元所学句型的语音、书写、理解。

3. 通过团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协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句型语音和理解的掌握。

2. 学生在团体活动中的沟通协作能力提升。

教学方法1. 读写结合,通过认读声、形、义、用,让学生快速掌握本节课的单词和知识点。

2. 看图说话,通过图片和场景切入,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和句型。

3. 小组合作,通过集思广益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4. 游戏活动,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研究、理解、巩固知识点。

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第一课时(30分钟)分类识记单词1. 研究新单词:* 草(cǎo)、棵(kē)、横(héng)、竖(shù)。

2. 学生进行单词读音、认读,并分门别类记忆这几个单词。

第二课时(40分钟)研究语音和句型1. 研究与生字词相关的句型:* 小草和大树一样高。

(注意加粗的音调)2. 学生分组进行语音练,老师进行针对性引导和讲解。

3. 学生成功掌握后,进行小组同读练,并进行组间PK。

第三课时(40分钟)图片理解和口语表达1. 通过图片引入新知识:把图中的草按要求填写字。

2. 学生组内一起完成,然后进行小组呈现,理清并讲解每个小组的不同想法。

最后总结出正确答案。

第四课时(40分钟)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1. 小组内课外分配任务,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真实模拟生活场景,强化学生言语表达的能力。

2. 课堂上进行一对一的表达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和评分。

第五课时(40分钟)小组合作1. 通过班内分组进行小组合作编剧,学生自己创作“小草的一天”故事剧本,并进行排练准备。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 陶罐和铁罐 第二课时 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  陶罐和铁罐 第二课时 部编版

6陶罐和铁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1个字。

能正确读写“国王、骄傲”等词语。

2.结合课文相关语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4.能说出“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的相似之处。

过程与方法: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地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描写陶罐和铁罐语言、神态的句子,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读描写陶罐、铁罐神态和语言的句子,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不软弱。

2.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它们是——生齐读:陶罐和铁罐。

2.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指名说:因为陶罐谦虚,而铁罐很傲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出文中最感兴趣的地方,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细读对话,了解铁罐和陶罐的性格特点。

1.从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陶罐谦虚,而铁罐很傲慢呢?出示朗读要求:默读课文:(1)用波浪线画出铁罐说的话,用直线画出陶罐说的话。

(2)圈出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词语,并想象它们说话时的表情、动作、语气。

(3)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

(1)教师读提示语,一生读铁罐说的话,另一生读陶罐说的话。

(2)自由组合读。

课件出示:课文第2~9自然段。

3.总结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

(板书:谦虚骄傲)师:铁罐那么傲慢,究竟为什么?生预设:因为铁罐很坚硬,所以它很骄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寓言”编排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美丽的鹿角》三篇精读课文及《池子与河流》一篇课文略读课。

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文言文,有童话故事,有诗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

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读懂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守株待兔》以文言文形式出现,使学生明白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陶罐和铁罐》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狮子和鹿》故事以语言对话为主告诉学生: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不要只追求外表的华丽,而要注重内在。

要学会尊重事实,取长补短。

《池子与河流》是以诗歌的形式出现,告诉学生: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这几篇课文道理都浅显易懂,可通过读唤起儿童情感中的共鸣,在读中体会寓言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能将图画的意思写清楚是本单元的另外一个教学重点。

在《陶罐和铁罐》及《狮子和鹿》中,注意积累表示人物神态的词语,并根据词语体会性格特点,结合图画将故事内容及道理简单落实到书面。

学习目标1.认识31个生字,学会31个生字,积累好词好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4.学编寓言故事。

学习重点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3.结合实际生活,学习正确看待事物的方法。

课时分配5.守株待兔…………………………………………………………………………… 1~2课时6.陶罐和铁罐………………………………………………………………………… 2~3课时7.鹿角和鹿腿…………………………………………………………………………… 2~3课时8*.池子与河流………………………………………………………………………… 1~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3~4课时教法与学法1.熟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并结合生活实际谈体会,使道理更深入人心。

2.通过课本剧和小练笔的形式,深入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守株待兔二、学习生字。

(用时: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

3.教师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学生读课文、认生字,注意读准下面的字。

宋(sònɡ)耕(ɡēnɡ)释(shì)冀(jì)2.学生通过拼读、书写等方式掌握本课生字。

3.听写字词,同桌互相订正。

三、理解内容。

(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逐句读文,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2.课件逐句出示图片,点名学生看图说意思。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内容。

1.借助注释,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

耕者株走触折颈因释耒冀复2.根据课件图片内容逐句理解意思。

3.同桌交流全文意思。

四、再读,明理。

(用时:1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熟。

2.理解“守株待兔”的意思,说说故事蕴含的道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熟。

2.理解成语的意思,交流讨论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板书设计6.陶罐和铁罐板书设计教学反思7.鹿角和鹿腿课题鹿角和鹿腿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文是一个寓言故事,浅显易懂,讲述了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而奋力脱险的故事。

告诉我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教学中,我采用读议结合的方法,通过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态度的对比及原因,使学生领悟故事要说明的道理。

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读通课文。

(学生)2.收集狮子和鹿的图片及资料。

(师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学前准备 1.预习课文。

(学生)2.本课和《陶罐和铁罐》比较,有什么相似之处。

避短。

2.学生交流本课与《陶罐和铁罐》的相似之处。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8*.池子与河流课题池子与河流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文以诗歌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

全文用对话的形式讲述了池子安逸、清闲的生活和河流奔流不息、负载船只的生活,最后池子干枯,而河流长流不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才能只有充分利用,才会散发光彩,奋斗的人生才有意义。

教学时,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了解池子和河流不同的生活状态及最后的结果,深刻感悟课文蕴含的道理。

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识8个生字,熟读课文。

(学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8个生字。

2.熟读课文,了解池子和河流的不同生活。

3.从池子和河流不同的结果中,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

生了解池子和河流不同的命运。

6.引导学生齐读最后一节,思考其中的道理。

河流长流不断,池子干枯。

5.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

四、拓展升华。

(用时: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再读全文,联系实际谈体会。

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

河流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人呢?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不被时代淘汰。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学习目标】1.在口语交际中学会一边听一边想,并尊重别人的想法。

2.仔细观察习作中的图画,想一想图中画了什么,在干什么,把自己观察和感受到的写清楚。

3.通过词句段的运用,积累词语,并能照样子根据具体的情境把句子补充完整。

4.学写通知,注意通知的格式。

5.书写生字时,要求注意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

6.积累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学习重点】1.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图中画了什么,图中的人物在干什么,把自己观察和感受到的写清楚。

2.能根据提示的词语补充句子。

3.积累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生字词卡片。

(教师)【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刘杰浩所在的三年级(2)班的班干部是由同学轮流担任的,我们来看看他的班级是怎样实行班干部轮流制的。

(出示课件)2.指名说说本班的班级干部是采用的是什么形式。

(民主选举的)二、比较、讨论、交流。

1.比一比民主选举和班干部轮流制各有什么好处。

2.形成不同意见:(1)轮流担任班干部,能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

(2)应该由最合适的同学长期担任班干部,这样比较稳定。

3.分小组讨论: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1)小组讨论。

要求:①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话是否有道理。

②尊重不同的想法。

(2)推荐代表班上发言,要求:发言时,要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再说清楚理由。

三、汇总意见。

1.你认为我们班该采用哪种形式?为什么?2.指名发言,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要求:耐心听,不打断,边听边思考。

3.学生讨论选出最适合自己班级的形式。

四、总结。

班干部轮流制和民主选举制都有自己的长处,不管哪种形式,只要适合自己的班级就行。

第二课时(习作:看图画,写作文)一、谈话引入,激趣写作。

1.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2.指名说放风筝带来的乐趣。

3.教师小结过渡:是啊,放风筝是一项有趣的活动,适合一群人一起玩。

看,这里也有一群小朋友正在放风筝呢!二、指导学生观察图画。

1.师导入:我们写看图作文首先要观察图画,观察图画要有一定的顺序,你们知道观察图画有哪些顺序吗?(由远到近、由人到景、由整体到局部、由主体到细节等)2.再看图画,按顺序观察图画。

(1)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来观察。

①观察整体画面,说清楚是谁和谁一起放风筝。

②说清楚他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放风筝。

(2)按顺序观察。

(部分观察)①观察人物。

图中主要的人物是谁?他们的动作、表情是怎样的?②观察其他的人和场景。

三、想象画面,将画面由静变动。

1.过渡:刚才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你们都知道了画面的内容了。

但这还不够,如果我们能让这幅画动起来,如电影一样,精彩纷呈,那该多好!要将它动起来,就得靠我们的一项本领,那就是——想象。

(板书:想象)2.想想放风筝时遇到的困难。

(1)过渡:看图作文的想象是以画面上的人或事为基础的,让我们带着想象,再来看看画面上的人物吧。

(2)指导写出图中小朋友的外貌、动作、神态、心理。

师总结:大家看,通过我们的想象,静止的画面变得如此生动。

3.刚才我们运用了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方法,透过人物的外表,体会到人物的内心。

下面你试着用这样的方法来说一说图中主要人物,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1)再细致观察。

(2)同桌之间说一说图中主要人物的神情、动作,他们可能会说什么?(3)全班交流。

(4)老师总结:我们的交流很成功,因为你们学会了将静态的画面想象成动态的画面,学会了通过人物的外表看到了人物的内心,这就是看图的技巧,这就是看图作文的诀窍!四、谋篇布局,完成习作。

1.指导按一定记叙顺序来写。

(从整体到部分)2.注意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生习作,师巡视辅导。

(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语言)五、总结方法,学生习作。

让我们再次回忆今天我们学习写看图作文的方法吧。

我们采用了观察图画的方法,观察的时候采用由整体到局部、由主体到细节的顺序,这时候,观察到的图画是静止的,我们靠的是想象让画面动了起来。

再透过人物的外表,揣摩人物的内心,将人物的特点展现出来,这就是看图作文。

六、展示作品,修改习作。

1.同桌交换读习作。

2.评一评:图画的内容是否介绍清楚了?有没有错别字?3.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第三课时(语文园地)一、交流平台。

1.回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说说你知道的寓言故事。

2.这些寓言故事蕴含着大道理,谁来说一说你从《守株待兔》读懂了什么?3.生活中还有许多人和“守株待兔”中的主人公一样,你能举例说一说吗?4.除了本单元的寓言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谁来说一说?二、词句段运用。

1.说一说下面两组词语有什么特点?照样子写几个。

(1)出示第一组词语:源源不断津津有味①引导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发现了词语的什么特点。

②交流总结:这两个词语都是AABC式结构。

③引导学生回忆所学或课外积累同结构的词语写一写,比一比,看谁写得多。

④全班交流,积累AABC式的词语。

(2)出示第二组词语,用上述方法进行学习。

2.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1)出示例句: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①读一读句子。

说一说你从加点的词语中读出了什么?(鹿对自己的腿不满意)②总结:鹿的表情与鹿说的话是相对应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