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版二年级上传统文化第一单元备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士有百行,以德为首》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为“尚德修身”,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誉为“礼仪之邦”。我们自古就有道德为先,注重品行修养,把道德作为立身之本的优良传统。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出现的仁人志士,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跟随圣贤的脚步,用心聆听教诲,联系生活实际,争做品德高尚的小学生,为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同时提供了“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在知行合一里提供了场景帮助理解内容。
学情分析
修身尚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接触。本课的内容有故事及与学生生活相近的场景,学生可以在故事和场景中较容易理解本课内容。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的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主题
1.引导学生阅读单元主题,明确单元主题,自由朗读单元主题,提取本单元主题。
2.导入本课主题“士有百行,以德为首”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师范读。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理解句意
三、明道喻理
1.引导学生读“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
2.出示问题:晋文公是按照什么标准赏赐大臣的?
四、知行合一
1.出示知行合一内容。
2.组织学生自由讨论。
作业:熟练背诵“士有百行,以德为首。
第2课《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为“尚德修身”,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誉为“礼仪之邦”。我们自古就有道德为先,注重品行修养,把道德作为立身之本的优良传统。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出现的仁人志士,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跟随圣贤的脚步,用心聆听教诲,联系生活实际,争做品德高尚的小学生,为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尚德修身”第二课,出处是晋朝陈寿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本课承接第一课的内容,强调人的德行很重要。
学情分析
在学习第一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尚德修身的主题,在理解本课时会有连贯性,学生较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重难点: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一、复习导入
.复习背诵《士有百行,以德为首》
.继续学习尚德修身的句子,导出课题。齐读课题
学习新课:
1. 学生自由朗读
2. 学生展示朗读
3. 引导学生自读,能够准确流利朗读
4. 明确出处,学习古语今说明确意思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收获和启发
5. 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所学说自己的看法
三、明道喻理
1. 引导学生读“刘备劝子”的故事,理解故事的意思。
2. 思考有什么收获。
3. 读相关诗句。
四、知行合一
1. 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自己的看法,结合生活,说说生活中的小事。
五、作业
熟练背诵“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第3课《满招损,谦受益。》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为“尚德修身”,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誉为“礼仪之邦”。我们自古就有道德为先,注重品行修养,把道德作为立身之本的优良传统。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出现的仁人志士,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跟随圣贤的脚步,用心聆听教诲,联系生活实际,争做品德高尚的小学生,为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尚德修身”第三课,出处是《尚书大禹谟》,同时提供了“孔子观欹器”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在知行合一里提供了场景帮助理解内容。
学情分析
尚德修身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之前已经接触。本课的内容有故事及与学生生活相近的场景,学生可以在故事和场景中较容易理解本课内容。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话的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主题
1.回忆上节课内容。
2.导入本课主题“满招损,谦受益。”,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师范读。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理解句意。
三、明道喻理
1.引导学生读“孔子观欹器”的故事。
2.出示问题:君主为什么会把欹器放在座位旁边?小组回答。
四、知行合一
1.出示知行合一内容。
2.组织学生自由讨论。
作业:熟练背诵“满招损,谦受益。”
第4课《不迁怒,不贰过》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为“尚德修身”,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誉为“礼仪之邦”。我们自古就有道德为先,注重品行修养,把道德作为立身之本的优良传统。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出现的仁人志士,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跟随圣贤的脚步,用心聆听教诲,联系生活实际,争做品德高尚的小学生,为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尚德修身”第四课,出处是《论语雍也》,同时提供了“秦穆公不迁怒”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在知行合一里提供了场景帮助理解内容。
学情分析
在学习前几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尚德修身的主题,在理解本课时会有连贯性,学生较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知道“不迁怒,不贰过”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重难点: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不迁怒,不贰过”这句话的出处,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