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综合地理考试重点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地理环境是一个多元结构的复杂系统,是由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
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2.地理环境的三个组成部分: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
3.部门自然地理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区别与联系:P5
答:部门自然地理学包括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等,分别研究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个组成要素及要素在整个地球表层中的作用,其研究方向往往各有所侧重,强调分部研究但与综合分析相结合。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从整体上来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强调整体与部分的系统观念,在研究过程中既注重整体性,也注重整体系统下部分的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简单来说就是,部门自然地理学的研究侧重从部分出发,综合自然地理学侧重从整体出发,但两者均有整体与部分结合分析的综合性。
4. 古代地理学名著——《禹贡》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之一;
5. 《管子地员篇》——进一步对全国的土地作了系统的划分和评价(自然区划&土地类型);
6.古希腊--埃拉托色尼--“宇宙派”--《地理学》--地理学之父;
7.古罗马--斯特拉波--“博志派”--《地理》--最早记述世界自然和人文的地理志,奠定了
地方志的方向;
8.荷兰--瓦伦纽斯--《地理学通论》--第一个接近正确理解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学者;
9.德国--洪堡—古典地理学的集大成者,近代地理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10. 洪堡的贡献:①总结出自然地理学和方志学研究的一般原理,正确地指出自然界各种事物间的因果关系;②探讨了地形、气候与植物的关系,坚持用地理学的眼光和立场研究植物;
③制成了世界第一幅平均等温线图,创立了“大陆性”的概念。从理论到方法上把自然地理学推向一个新阶段,为自然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分支学科奠定了基础。
11. 道库恰耶夫的贡献:①创立了自然综合体思想;②提出了自然地带学说;
③曾论证建立一门新学科的必要性;(提出自然地理综合体和自然地带学说)
12. 贝尔格—首次把景观的概念引用到了自然地理学中;
13. 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属性:①整体性;②相关性;③有序性;④动态性;⑤开放性;
14.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想,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①自然综合体学说阶段——从自然地理要素具有相互联系来认识整体性;
②地理系统学说阶段——从地理环境的结构和功能来认识整体性;
③耗散结构理论阶段——从地理环境是一个非平衡有序开放系统的角度来认识整体性;
15. 耗散结构:指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只要通过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与能量,在外界条件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可能从原有的混乱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情况下形成的新的有序结构,依靠不断地耗散外界的物质和能量来维持,称为耗散结构。耗散结构就是消耗外界环境的物质、能量来维持系统内部的新的有序结构。
16.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成分:大气对流圈、水圈、沉积岩石圈、生物圈;
17. 自然地理环境的能量主要包括:太阳辐射能、地球内能、潮汐能;
18.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
19.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的方式:大气循环、水分循环、地质循环、生物循环;
20. 如何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的方向性?/为什么说自然地理环境发展具有方向性?P51
答: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是方向性的发展,其组成成分: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发展都具有方向性。首先,地壳演化的大地构造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其演化基本经历三个阶段,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螺旋式向前发展,地貌随时间的发展、风化壳的发育以及土壤的形成也具方向性;其次,大气圈也经历了原始大气、二氧化碳大气到现代氮氧大气的发展;再次,水圈在发展的过程中水体总量和含盐浓度逐渐增大,水质由酸到弱碱性变
化;生物圈的发展也经历了生命起源化学进化到生物进化的过程。因此,自然地理环境发展是具有方向性的。
21. 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的节律性可概括为三种类型:周期性节律、旋回性节律、阶段性节律;
22. 地域分异的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整个自然综合体,按照确定的方向发生分化,以致形成多级自然区域的现象,称为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定向分化,多级分异)
23. 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地带性分异因素(太阳辐射能)、非地带性分异因素(地球内能);
24. 全球性地域分异的四种表现形式:海陆分异、热力分带、海陆起伏、大陆外形格局;
25. 大陆的地域分异规律:①太阳辐射能按纬度方向呈带状分布引起地表气候、植被等自然地理环境组成成分及综合体大致按纬线方向延伸的现象及其变化的规律性称为纬度地带性;
②经度省性,又称干湿度带性,由于沿海向内陆水分逐渐减少引起由沿海向内陆气候、植被、土壤整体大致按经度方向更替的规律性变化。
26. 垂直带性:指自然地理综合体及其组成成分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而随山势高度发生带状更替的规律;
27. 为什么地貌部位的差别是小尺度地域分异的重要因素?
答:地貌部位的差别可以导致物质与能量的重新分配。①通过影响水热条件形成不同的小气候;②不同的地貌部位可以导致地质外貌外动力作用的方式、强度以及物质迁移过程的差异性,加剧或延缓地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造成局部地域分异;③不同的地貌部位其地表排水条件和地下水埋藏条件也有较大差异。由于地貌部位不同引起地表物质与能量的再分异,从而影响着植被和土壤的地方性分异,即小尺度的地域分异。
28. 大陆水平自然带的更替规律:
①南北半球的地带谱基本对称;
②赤道、高纬度、极地有着环球分布的自然带,其他纬度呈干湿度带性变化;
③海洋性地带谱以各类森林地带为主,到两极过渡为苔原地带;
④大陆性地带谱主要出现于大陆内部,自荒漠带开始,经草原、泰加林和苔原地带过
渡到极地冰雪严寒地带;
⑤寒暖流发生分流的大陆西岸出现特殊海洋性地带——地中海地带;
29. 综合自然规划:以空间地理规律为指导,根据区域发展的统一性、区域空间的完整性和区域综合自然特征的一致性,逐级划分或合并自然地域单位,并按这些地域单位的从属关系建立起一定形式的地域等级系统,就是综合自然地理区划。
30. 自然区划单位的必要条件:①具有统一的发生学联系;②具有完整毗连的空间;③具有相对一致的整体特征;
31. 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
(1)一般性原则:①发生统一性原则;②相对一致性原则;③区域共轭性原则;
(2)基本原则:①综合性原则;②主导因素原则;
32. 类型制图法:又称合并法,或“自上而下”区划法,是根据土地类型单位的对比关系进行区划的方法。P103 Picture.
33. 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之间的联系:
①发生统一性原则——古地理法;
②相对一致性原则——类型制图法;
③区域共轭性原则——顺序划分法;
⑤综合性原则——部门区划叠置法、地理相关分析法;
⑥主导因素原则——主导标志法;
34. 综合自然区划的等级系统:
(1)以地域分异规律为依据,划分自然界为一系列大小不同、等级有高低的受地带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