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书愤》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愤
教学目标:
1、了解陆游生平及其思想。
2、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中“愤’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
教学难点: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国主题在古代诗歌中源远流长,“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每一个爱国之士的情怀。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哪些爱国诗歌呢?(学生说)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另外一首爱国诗歌《书愤》。
二、朗读诗歌(幻灯片1)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教师范读
2、学生试读
3、学生试背
注意:节奏、感情基调的把握!
三、自主赏析
解题(幻灯片2)
“书愤”的含义为书写心中的悲愤、愤怒
到底诗人为何而“愤”?请从诗歌找出相关的诗句?(学生说到哪一句就讲解哪一句)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幻灯片3)
“那知”——年轻时血气方刚、天真纯真。
“艰”——恢复中原如此艰难,道出辛酸与坎坷,浓缩了因主战而受的种种刁难、排挤和迫害。
“国仇未抱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
“早岁”陆游39岁和48岁时,当时他亲自抗金战争第一线,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气势坚定如山。
拓展:“气如山” 中“气”(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看出什么样的陆游(意气风发,以身许国的爱国志士形象)
诗人一开篇,问出了多少郁愤!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幻灯片4)
这句诗写的是喜还是忧?
“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是作者追述宋人抗金的英雄事迹。它通过楼船夜雪、铁马秋风所构成的形象,给人有气势磅礴、军容旺盛的感觉,它有力的烘托出作者“气如山”的气魄。“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了这两次胜利的战斗,可见他当年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这两次战斗都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当时诗人才36岁。
就表现手法来看,这两句有些奇特。两句中间不用一动词,不着一虚字,就把地点、景象和人物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气势磅礴的军容画面,生动,形象。
拓展:这种表现手法,在他之前是极其少见,在他之后就较为常见了,如元人马致远的《天净沙》:“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也同样以几个名词组成,不着虚字的。
这既能精简文字,使文章更觉精炼,而这种句法结构又使内容显得特别丰富,语言减少了,内容反而增多了。
然而,不管陆游有多么高尚的抱负,有多大的英雄本领,在南宋王朝投降派的统治下,他的一切都会落空,无从实现的,只有使他虚度光阴,消磨岁月而已。这样,到了晚年就不能不使他有迟暮之感了。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十四字中包含着多么丰富的豪气、愤激和辛酸的感情啊!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幻灯片5)
用典明志。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
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
但诗人的满腔热血最后只能“空”落空。一“空”字很好,表示一切成空,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沉痛之极。
拓展:(杜甫《蜀相》“隔夜黄鹂空好音”中的“空”李白《菩萨蛮》“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以“塞上长城”自许,如今头发都白了,祖国山河依然破碎,广大人民依然受难,怎不使他感慨呢?
下句隐约可见他年虽老而壮志犹存之意。自照镜子,衰鬓已斑,又奈之何!不正是表明了这一点吗?
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
我有心,天子不予!
过渡:是什么让英雄奋不顾身去付出呢?我想这跟他从小生长的环境有关
课文背景(幻灯片6)
陆游,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一位很有民族气节的官员和学者。少年时陆游就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影响,从小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 “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写《书愤》时他已经是61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
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幻灯片7)
陆游眼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陆游要以诸葛亮为榜样,鞠躬尽瘁,至死不放弃中原之志。
四、总结表现手法(幻灯片8)
1、借古讽今(用典)
2、对比手法:
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
理想和现实的对比。
五、总结(幻灯片9)
这首诗是诗人几十年生活经历的生动概括。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并由此俯仰千载,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
六、作业(幻灯片10)
1、背诵《书愤》
2、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