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德平-吉登斯时空观的现代意义
从吉登斯的“时 空转换” “脱域”机制看现代广告概念的界定
![从吉登斯的“时 空转换” “脱域”机制看现代广告概念的界定](https://img.taocdn.com/s3/m/ba3090a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f.png)
念的界定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在当今社会中,广告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以其特有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 活。现代广告,在吉登斯的“时—空转换”和“脱域”机制下,呈现出更为复杂 和多元化的特点。本次演示将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对现代广告的概念进行深入探 讨。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以帮助个体缓解症状,如抑郁症药物可以减轻个体 的抑郁症状。但药物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基本内容
3、心理教育:心理教育可以帮助个体增强心理素质,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 节能力。学校和社区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课程或活动,帮助年轻人更好地面对生 活中的挑战。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在当今社会中,广告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以其特有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 活。现代广告,在吉登斯的“时—空转换”和“脱域”机制下,呈现出更为复杂 和多元化的特点。本次演示将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对现代广告的概念进行深入探 讨。
基本内容
吉登斯提出的“时—空转换”理论,揭示了现代社会中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对 人们生活的影响。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人们跨越时空的界限,体验到前所未有 的便利和舒适。现代广告便充分利用这一社会现象,将产品或服务的信息通过各 种渠道传递给目标受众。广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影响着我们的消费观 念和生活方式。
“脱域”是吉登斯社会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意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 展,一些原先具有地方性或者领域性的概念和规则,开始逐渐成为整个社会共同 遵守的准则。在这个过程中,不同领域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广告作为其中 之一,正逐渐成为社会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它突破了地域限制,将不同文化背 景下的人们连接在一起,使他们对产品或服务产生共同的认知和需求。
现代性 吉登斯
![现代性 吉登斯](https://img.taocdn.com/s3/m/62f0712caf45b307e87197a0.png)
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20世纪的民族-国家体 系已经变成了全球性的民族-国家体系,除了地 球两极的部分地区以外,他们对所有的空间都行 使着主权并嵌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他们的持久 存在也以后者为基础。通过对主权的维护,他们 不仅获得了权力,而且经济运行机制培育了自身 的民族文化。可见,他们是全球政治秩序重要的 ‚行动者‛。
讲解结束 谢谢大家
+
可以看出,监控虽然指涉于政治领域,但也 可以遍布于社会经济生活各领域;它既可以是 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是一个独立的制 度丛结‛。随着现代民族-国家监控的不断密 集化,一方面,会提高统治精英牢固把握权力 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以及整个世界 体系也会昭示出迈向民主的趋势。这在某种程 度上表现出他比韦伯对未来更抱有些许的期望。 + 第四,军事力量。( Military power)吉登斯指 出许多有影响的
+ 再次是言论自由和民主运动。吉登斯承认,在资
本主义社会,处于主导地位的自由和平等观念并 没有直接反映社会的现实情况,所以,针对日益 增强的监督和可能的极权主义,民主运动往往和 劳工运动‚耦合‛在一起来争取普遍参与、言论 自由和政治权利。 + 最后是和平运动。放弃暴力、追求和平的理念接 近于宗教的核心价值观,在一个充溢着暴力和监 控丛结的社会里,和平运动更具有‚朝气‛,它 的重要性因风险世界的到来而弥足珍贵。
+
社会理论流派包括三大经典社会学家都未对军 事力量这一对现代性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引起足够 的重视。 + 吉登斯指出,20世纪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革命 性世纪’‛,在《民族-国家与暴力》一书中,他 非常明确地质疑‚在现代社会中,军事力量的重要 性已相对衰落的假定‛。他认为,在20世纪,‚战 争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们导致了敌对时期或稍后的 重大变迁, + 它们还蕴酿了具有深远效果的转型,不管是对 经济发达国家的制度,还是世界体系中其他社会类 型的制度,都是如此。‛
后现代性除魅—阐释吉登斯现代性理论
![后现代性除魅—阐释吉登斯现代性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d65a4f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c1.png)
后现代性的妖魔化——解释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
[摘要]现代性理论是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之外的又一重要社会理论。
在当代关于现代性的争论中,吉登斯反对我们已经进入后现代性,而是认为我们仍然处于现代性时期,只是目前一些现代性问题已经被高度热炒。
为此,吉登斯也用“高度现代性”一词来描述我们目前所处的激烈而充满风险的“生活世界”。
这对于当下的“后现代”理论来说,无疑是一股清新的空气。
[关键词]吉登斯现代性社会理论吉登斯将现代性定义为17世纪出现在西欧并在全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一种社会生活模式或组织模式。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吉登斯对现代性的理解是局限于*一时期的独特的生活模式,从而抛弃了“宏大叙事”的论述。
他批判了所谓的“宏大叙事”,即历史可以借助一条贯穿始末的“故事主线”,将我们置于一个过去确定、未来可预见的历史之中,这也是后现代主义者所倡导的路线。
他分析说,我们之所以被“宏大叙事”所迷惑,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纠结于大量我们还不能完全理解的事件,这些事件基本上是我们无法控制的。
而且,这些事件让我们怀疑自己,也就是说,不可能获得关于社会组织的系统知识。
然而,吉登斯认为,为了解释这种情况,发明一些新的术语如后现代性和其他是不够的。
相反,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现代性本身的特征。
到目前为止,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在整个社会科学中对现代性的理解仍然是如此肤浅,以至于有人认为现代性已经消失或者应该被后现代性所取代。
但是,吉登斯以其对现代性的独特理解,有力地驳斥了这一观点。
他认为,我们并没有进入一个所谓的后现代性时期,而是进入了一个现代性的后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和普遍的阶段。
这种全新的“后现代性”秩序轮廓,与目前很多人所说的“后现代性”截然不同,表现出许多鲜明的特征。
现代性特征1,现代性的断裂。
“断裂理论”无疑在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他对“断裂论”的解释是这样的:所谓“断裂”,是指现代社会制度在*些方面是独特的,在形式上不同于所有类型的传统秩序。
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探析
![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a30f6c932cc58bd63186bdb9.png)
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探析作者:杨梅来源:《知与行》2017年第07期[摘要]现代性是吉登斯现代性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然而吉登斯并没有明确定义现代性的范畴,而是从社会组织模式这个较为广泛的角度来理解并使用“现代性”这个概念。
现代性具有断裂性、双重性和反思性三个特征。
吉登斯认为现代性在不断扩大,因而进一步阐述了现代性的时空分离、脱域机制以及反思性知识等三个现代性的动力机制。
吉登斯不仅阐释了现代性的特征和动力机制,还进一步分析了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和可能产生的后果。
在吉登斯看来,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是现代性理论的核心部分。
在《现代性的后果》这本著作中,吉登斯分析了资本主义、工业主义、监督机器以及对暴力工具的掌控这四种现代性的维度,认为这四种维度之间相互联系。
他通过阐述现代性的四种制度性维度明确指出现代性的后果是全球化。
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一方面改造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另一方面也给人们带来了不可预计的灾难,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安全。
但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最终是指向未来的,尽管蕴含一定的乌托邦色彩,但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吉登斯;现代性理论;特征[中图分类号]B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7)07-0157-04现代性这个术语在当代学术界被广泛使用,引起很多学者的思考和讨论。
对于什么是现代性,学者们涌现出不同的争论,提出不同的理解。
英国的安东尼·吉登斯在《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阐释了其的现代性理论,表达了他对于现代性的见解。
现代性是吉登斯现代性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然而吉登斯并没有明确定义现代性的范畴,而是从较为宏观的维度来解读并使用“现代性”这个范畴。
因而,笔者试图从现代性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现代性的动力机制、现代性的四个制度性维度以及现代性的可能的后果和意义四个方面展开对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的论述。
一、现代性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尽管吉登斯没有给过“现代性”明确的定义,但是在《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的第一部分导言中他却指出将遵循对认识论和文化的研究,立足于制度,对现代性一词进行解读。
吉登斯思想对我国的启示
![吉登斯思想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6e73324133687e21af45a946.png)
吉登斯社会福利思想对我国的启示院系:文法学院班级:社会工作0602 姓名:刁媛学号:060108013摘要:Our government can absorb, profit from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arrying out social welfare aspect policy the experi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s process. Since as has caused the 1980s various countries social welfare domain to have the tremendous change “the third way“to stress that” does not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namely does not have the rights”, proposed the positive welfare policy, advocates constructing the social investment country. And paid great attention on the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the positive welfare policy and develops the civil society to construct the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to our country to provide the important enlightenment.关键词:吉登斯思想、积极社会福利、启示一、吉登斯积极社会福利思想吉登斯通过对传统左派与右派的分歧、“福利国家”的界定核对福利国家危机实质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积极社会福利理念,确立“无责任无权利”原则,认为“政府对于其公民和其他人负有一系列责任,包括对弱者的保护,个人主义不断扩张的同时,个人义务也应当延伸。
吉登斯的现代性自我认同品格思想研究
![吉登斯的现代性自我认同品格思想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3366d9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6.png)
第12卷第1期2021年2月哲学分析Philosophical AnalysisVol.12,No.1Feb.,2021吉登斯的现代性自我认同品格思想研究邢媛摘 要:自我认同品格是吉登斯用来指称现代性社会主体应该具有的保障人的本体性安全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应对并化解断裂、风险等晚期现代性社会造成的对人的安全威胁。
由于人的本体安全所植根的自我认同机制,正在由过去更多地指向外部的传统转向了指向自我内部,因此,认识自我认同品格的一般性生成结构、这种结构与自我互构的社会情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体现主体社会充分性的身份媒介,共同构成了自我认同品格塑造的主要内容,而自我认同的能力或要素更是建构自我认同品格独特性的关键。
自我认同品格蕴含了自我与外部世界联系的社会实践或实践能力,架起了本体安全与自我实现的桥梁,是自我认同实现机制的能力要素和特殊性的缘由。
关键词:现代性社会;自我认同;自我认同品格;社会情境;身份认同中图分类号:B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047(2021)01-0138-152吉登斯是现代性社会批判思想的杰出代表,他从现代性的矛盾、风险等入手对现代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批判。
他的关于现代性的批判性辩护理论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实践的可行性。
他相信人类理智和实践的能力,人类有共同的认同基础,能够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结构化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在反思的现代性社会发展进程中找到共同认同的制度形式;可以在以团结为首要价值理念的激进政治的践行中,找到共同认同的生活方式。
在这个意义上,吉登斯认为现代性制度与人类认同是内在统一的,而建立二者关联的一般机制的首要问题在于解决现代性制度的哲学基础。
为此,吉登斯凭借整体主义的方法论,认为手段和结果赋予表现人作者简介:邢媛,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教授。
·138·吉登斯的现代性自我认同品格思想研究·139·类认同的“可信性”,以超凡的价值和人自我实现的框架,体现了以自我认同品格为标志的现代性社会特征;说明了现代性制度下的自我认同品格对于人类生活的组织与秩序化安排的重要性。
自我的解放与背谬——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深层解读.doc
![自我的解放与背谬——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深层解读.doc](https://img.taocdn.com/s3/m/8bd3d0f1f61fb7360b4c651d.png)
自我的解放与背谬——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深层解读郭忠华原文出处:《浙江学刊》2005年第5期提要:本文旨在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进行深层解读。
在吉登斯看来,自我心理系统由本体性安全、实践意识和话语意识所组成。
本体性安全是个体日常生活的基础,它以个体的生存环境具有确定性为条件。
在这一理论前提下,他认为,启蒙运动以来的社会发展本质上是人类追求确定性的表现,它旨在以一种人为设计的方式在未来建立起确定性的社会。
但是,20 世纪晚期反思现代性社会现实表明,这种确定性追求反而导致了其背谬性后果,人类的解放追求不仅没有能够建立一个可以自我控制的社会,反而导致高风险社会的出现。
在反思现代性的社会条件下,自我经受着一系列张力和磨难。
关键词:吉登斯现代性自我本体安全作者:郭忠华,男,政治学博士,中山大学政务学院讲师。
(广州510275)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思想的剖析已不乏论及,对其现代性思想的研究也新论迭出,而将两者结合起来的研究却显得寥寥。
吉登斯的思想发展是连贯的,现代性思想是其社会心理学思想的延伸和深化,对前者的研究必须以后者为基础,方能深入。
本文在分析其社会心理学核心概念的基础上,考察现代性发展的深层动力和结果,以便把对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研究推向深入。
一、“自我”的解析:现代性研究的起点吉登斯将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建立起著名的结构化理论。
作为主体的表征, “自我”成为这一理论的核心范畴。
要深入理解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就必须首先理解他对“自我”看法。
“自我”是连通其社会学思想和现代性思想的基本纽带,是深入理解其现代性思想的基本视角。
从总体来说,吉登斯对“自我”概念的解析以他对弗洛伊德、埃里克松和戈夫曼等人“自我”理论的反思和批判为基础。
在弗洛伊德的著名人格理论中,个体的心理组织系统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等三部分组成。
“本我”代表人格中的本能部分,目的在于争取最大的快乐和最小的痛苦;“自我”则是本我联通现实世界的部分,既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考虑现实状况;而超我则代表了良心或道德,使个体具有羞耻感和进取心。
论吉登斯现代性理论及其启示
![论吉登斯现代性理论及其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467e0c734a7302768f993902.png)
论吉登斯现代性理论及其启示作者:周媛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31期摘要:《现代性的后果》是吉登斯在现代性领域的代表著作,整本书集中探讨了围绕现代性的核心问题,既建立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又具有独树一帜的吉登斯式风格。
全书分为六大部分,这几部分的划分大体上勾勒出了整本书的框架:第一部分,吉登斯站在先前学者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现代性的“断裂”特征和其三个动力机制;第二部分,集中讨论了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和全球化维度;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主要是围绕着信任、安全、风险这几个核心概念展开的讨论;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则是吉登斯自己的关于现代性社会的构想。
关键词:现代性;动力机制;制定性维度;全球性维度《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吉登斯对现代性的解构还是非常透彻的。
本书的第一、二部分,主要是遵循着这样的思路:首先,吉登斯给出了自己对现代性的定义,强调了现代社会的“断裂性”。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使现代社会与历史产生断裂了呢?由此,又引出了现代性的三大动力机制;三大动力机制成为可能,离不开现代社会的“信任”,而“信任”又与“风险”并存。
最后,吉登斯又站在较为宏观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和全球化维度,将前文的分析放入了更大的背景之中。
一、何谓现代性在本书的导言部分,吉登斯就先给出了自己对现代性的定义: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约十七世纪出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影响。
1 在另一本书中,吉登斯给出了类似的描述:“我是在很寬泛的意义上使用‘现代性’这个术语的。
它首先意指在后封建的欧洲所建立而在20世纪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性影响的行为制度与模式。
‘现代性’大略地等同于‘工业化的世界’,只要我们认识到工业主义并非仅仅是在其制度维度上。
”2; 与利奥塔等颇具特色的“后现代”视角不同,吉登斯认为,我们实际上并没有迈入所谓的后现代性,而是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现代性后果比从前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严重的时期。
时空观的现实意义
![时空观的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8d2506e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aa.png)
时空观的现实意义时空观是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认知和理解。
它是人们对于宇宙和世界的观察和思考的结果,对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时空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时间的概念。
时间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础,也是人类个体生命的基本单位。
正确理解时间的本质和特点,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安排和管理时间,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同时,时空观也让我们意识到时间的有限性和宝贵性,激励我们珍惜时间,合理规划人生,追求有意义的生活。
时空观对于人们的空间认知和行为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空间是人类活动的舞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通过正确理解空间的本质和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和利用空间资源,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同时,时空观也让我们意识到空间的有限性和珍贵性,激励我们保护环境,合理规划和利用空间,建设美丽的家园。
时空观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深远影响。
正确的时空观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历史和社会变迁的规律,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指导。
同时,时空观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推动世界各国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时空观还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的时空观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社会,从而更好地规划和实现个人目标。
同时,时空观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个人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增强个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个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时空观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时间和空间,提高时间和空间利用效率,还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们应该保持正确的时空观,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和理解时间和空间,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变化,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性及其制度延伸——透视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
![现代性及其制度延伸——透视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1060cb7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4a.png)
现代性及其制度延伸——透视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郝强;李柏寒【摘要】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在吸收古典社会学家思想传统基础上确立了自己的观点对现代社会做出了更生动的全景解释,并强调要回到现代性本身来对全球化这一现代性的根本后果做出阐释.回顾了其现代性思想的源起、分析维度和动力机制,并对作为现代性制度延伸的全球化做出了一些解读.【期刊名称】《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11)003【总页数】3页(P22-24)【关键词】现代性;全球化;制度延伸【作者】郝强;李柏寒【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2.67吉登斯的社会学理论旨在对经典社会学家所关心的现代社会何以可能的问题做出全新的解释,努力弥合横亘在他们之间的宏观与微观,主体与客体,结构与行动的相互对立。
这既是一种理论综合的潮流,更是社会学反思性的体现。
而在上世纪 90年代以来风起云涌的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许多人对即将到来或者说已经初露端倪的新时代产生忧虑和无尽的展望。
社会学家们用“信息社会”“消费社会”“后现代性”“后工业社会”“后资本主义”等术语对此做出了各式各样的回应。
吉登斯则反对使用像利奥塔的“后现代性”这样的概念,认为不应仅仅在哲学和认识论层面上讨论问题,不能仅仅发明一些新的术语,相反,必须重新回到现代性本身之中来阐释现代性的后果 (吉登斯,2000),而全球化则是现代性的根本后果之一,是现代性的各种制度维度在全球蔓延的结果。
它是以西方制度形式向全球蔓延为基础的,尤其是系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全球蔓延。
吉登斯将现代性界定为:“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约十七世纪出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力量,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影响。
”从中不难看出吉登斯将结构化理论中最为关键的时空变量同样移植到了他对现代性的分析中并且将其贯穿始终。
吉登斯_时_空分离_难题之反思
![吉登斯_时_空分离_难题之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75064f8f61fb7360b4c65a1.png)
收稿日期:2008-05-15作者简介:章仁彪(1950-),男,上海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现代性研究;郑少东(1978-),女,浙江温州人,博士研究生,从事政治哲学研究。
2008年第5期(总第144期)理 论 探 讨T HE ORETI CAL I N VESTI G ATI O N No 15,2008General 1No 1144吉登斯“时—空分离”难题之反思章仁彪a,郑少东b(同济大学a 1法政学院;b 1人文学院,上海200092) 摘 要:时—空思想是吉登斯建构社会理论与现代性理论的基石。
作为现代性动力机制之一的“时—空分离”在后传统社会导致个体出现“存在性焦虑”。
通过考察现代性两阶段中传统的影响、全球化的内涵和反思性程度的转变,“时—空分离”难题得以阐释。
此难题不仅凸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社会—空间”纬度,还引发我们对当下和未来时空观的思考。
关键词:存在性焦虑;时—空分离;社会—空间;时—空之间中图分类号:B01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594(2008)05-0057-05 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厄里(John U rry )宣称:“20世纪社会理论的历史也是时间和空间观念奇怪的、缺失的历史。
”[1]英国学者安东尼・吉登斯(Antho 2ny Giddens )也有同感,“由于学科的划分,时间可能受到历史学家们的极大关注,空间可能受到地理学家们的关注,而社会理论的研究者极大地忽略了这些方面。
”[2]他主张把时空思想作为社会理论的核心。
在传统社会中,时间和空间紧密联系,人们以行动者的“在场”(p resence )出席的场所(l ocale )同时间的具体关系来认识时间,时间的标尺和社会行动的地点与行动自身的特性相连。
随着18世纪机械钟的发明和推广,世界各地区时间逐渐标准化,现代性条件下的位置不断地变成某种“虚幻魔术化”(phantas magoric )的概念,通过对“缺场”(ab 2sence )的各种要素的孕育,空间日益从地点中分离出来,成为要依靠各种象征制度才能把握的抽象空间,场所完全被远离它们的社会关系建构而成[3]16。
向德平-吉登斯时空观的现代意义
![向德平-吉登斯时空观的现代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472f2080740be1e650e9a7b.png)
吉登斯时空观的现代意义
向德平 章 娟
(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 湖北武汉 430072)
中图分类号 N031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8862( 2003) 08- 0029- 03
一
以赫格斯特兰德为代表人物的时间地理学, 从个体行动者的角度阐释了时间与空间的概 念和关系 , 并考察了个体活动在时空中的运动路径及其所受影响。吉登斯 [ 1] 在此基础上 , 比 较了前现代社会和现代社会发展的不同时空线索 , 并结合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变迁, 重新 分析了时间与空间的概念 , 构建了现代意义上的时空观。 在前现代社会, 时间与空间是与具体和特定的社会行动的地点相关联的概念。在不同的 文化中 , 都存在某种时间计算的既定模式和自身空间定位的方式。 没有一个社会, 在其中 个体没有有关未来、现在及过去的时间感。每一种文化也都具有某种形式的标准化空间标 志, 它表明特殊的空间知觉。 [ 2] 因此, 在吉登斯看来 , 在前现代的情境下 , 时间与空间的向 度根据文化和情境的不同而各有不同, 是与空间的定位连结在一起的。 尽管在前现代社会, 对人们的社会行动而言 , 时间和空间更多的是与具体地点连结在一 起的 , 时间的标尺与社会行动的地点相联, 受特定空间的制约。但前现代文明发展了正式的 计时和定位的方法, 如日历以及用现代标准看来十分粗略的地图。事实上 , 它们是分离时间 和空间的先决条件。只有时空的分离及其不断的重新组合 , 时间摆脱特定空间的制约, 跨越 无限时空距离, 才使得时间与空间在全球范围内得到统一协调。吉登斯指出 , 世界 , 拥有通用的计时系统以及全球标准化的时区 , 再也没有禁地, 它在空间的虚空上是与钟表一样的符号。 行动不再受空间距离的约束是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和特征。
《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
![《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46d28a3b307e87100f69636.png)
精选版课件ppt
13
对现代性的展望
这些运动所渴望贯彻的道路是: 多层面的民主参与;非军事化;技术的
人道化以及超越短缺经济的经济论理。 而这些道路最后通向的目标则是协调的
全球秩序;战争的渐趋消失;以全球为己 任的现世关怀以及社会化的经济组织。必 须指出,这里的道路与目标之间是双向解 释的关系,也就是说,发展的设想会反思 性地投射到社会现实之中,各个维度之间 也存在着相互作用。
上个月,奥巴马主持召开了一次具有历史意
义的联合国安理会大会,史上首次核不扩散和核
裁军大会,并通过了美国提出的“无核武世界”
决议案。
奥巴马当日在白宫发表“获奖感言”表示,他 将视此奖为“行动的呼吁”。
精选版课件ppt
19
主体。
精选版课件ppt
6
脱域机制与再嵌入——抽象体系
抽象体系指:象征标志和专家系统。 在抽象体系的交汇口,连接着非专业人
士与信任关系的当面承诺,通常表现为明 白无误的可信任性与诚实性,并伴随着一 种“习以为常”或镇定自若的态度。 再嵌入指的是这样的过程:通过它,非当 面承诺被当面承诺维系或转变。
吉登斯理论之二—— 现代性理论
精选版课件ppt
1
主要内容
资本主义社会的时空形成 高度现代性的总体特征 现代性制度的多维度分析 对现代性的展望
精选版课件ppt
2
资本主义社会的时空形成
现代性是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约 十七世纪出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 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影响。 现代性的时空特征,体现在它是与一个时 间段和一个最初的地理位置联系起来的。
精选版课件ppt
4
高度现代性的总体特征
现代性的三大动力机制: (1)时空的分离及其不断的重新组合,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https://img.taocdn.com/s3/m/e4d57528ccbff121dd368385.png)
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本书都在围绕自我认同问题来做文章,它主要关注的是“自我认同的塑造过程中,外在的全球性社会制度对个体的冲击以及个体对这一冲击的吸纳和强化作用”。
那么首先先解释下吉登斯的现代性含义,它是指在欧洲封建社会以后建立起来的并在20世纪日益成为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行为制度与模式,它的出现表现为以下三者:一、时空分离,其使“用历史去创造历史”的观念普遍化,并使现代生活逐步脱离开传统社会生活的束缚;其二为社会生活的疏离化,疏离化机制有两种类型,即“符号标志”与“专家系统”,也可统称为“抽象系统”;其三是彻底的反思性背景,这一反思性指的是依据新的知识信息而对旧的知识体系的修改或抛弃。
●这本书主要分为八个部分,分为引论和七章内容。
下面分别简述一下各个部分的内容。
●引论部分阐述了现代性的影响、写作目标、核心内容、写作重点和各章写作的内容。
●第一章高度现代性的轮廓分为六个部分,引言和五小节相关内容。
作者先从《第二次机会》谈起,谈到现代社会导致的离婚、再婚、继养家庭变化的本质。
在这部分内容中出现了一下关键词:危机、心理困扰、焦虑、愤怒、绝望、心理崩溃,进而引出“成功离异所面对的任务就是建立‘新的自我感’、‘新的认同感’。
在长时间的婚姻生活中,每个个体的自我认同感与对方密切相关,事实上也与本身相联”。
离婚的人要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比如说:住在哪里;生活物品如何分割、存放;如何面对大众的舆论、追问;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独自面对生存压力等等。
这些问题就是自我认同的问题。
开展新的生活,就是形成新的认同感的过程。
不断的拓宽生活的空间,将不断的拓植新的认同领域,从而打破偏见的域限。
因此,自我认同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乃至一个人的发展。
“我将如何生活”的问题,必将在相关日常生活的琐事如吃穿行的决策中得到回答,并且必须在自我认同的暂时呈现中得到解释”。
自我认同就是对学习生活的方式、决策的认同。
自我认同和人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的思维方式、内容、所处的环境、外表呈现、行动方式都是经过了自我认同的过程。
吉登斯时空分离概念
![吉登斯时空分离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595dd9a9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a5.png)
吉登斯时空分离概念一、什么是吉登斯时空分离概念?吉登斯时空分离概念是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提出的一种理论框架,用于探讨现代社会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吉登斯认为,在现代化进程中,时空关系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时空已不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被人们通过社会交往和行动不断塑造和重构的。
二、时间、空间和社会关系的互动吉登斯认为,传统上,时间和空间被视为相互独立的概念。
时间被认为是线性的、连续的,而空间则是固定的、离散的。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时间、空间和社会关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2.1 时空压缩由于现代交通和通信的发展,地球上的时间和空间被大大缩短和压缩,人们能够更加迅速地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和互动。
吉登斯将这种现象称为“时空压缩”。
2.2 地方性和全球性的结合吉登斯指出,尽管现代社会中的跨越时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但人们仍然有着与特定地点和社区紧密联系的需求。
他提出了“地方性”和“全球性”的概念,认为二者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结合的。
三、吉登斯时空分离概念的意义吉登斯时空分离概念对我们理解和分析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3.1 社会行动的重新定义在传统观念中,社会行动往往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一起。
然而,随着时空关系的变化,社会行动不再受限于特定的时空条件,而是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3.2 社会关系的重构和变革时空的重构也导致了社会关系的重构和变革。
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和技术来跨越时空进行社会交往和互动,这进一步改变了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和互动方式。
3.3 形成新的社会结构吉登斯时空分离概念还指出,在现代社会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结构,即“后工业社会”。
在这种社会结构中,传统的空间和时间边界逐渐被打破,人们更加注重网络和虚拟社区的建立和维系。
四、时空分离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吉登斯时空分离概念不仅对社会结构和关系产生影响,也对个体和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4.1 个体的自由与自主性由于吉登斯时空分离概念所带来的时空压缩和地方性与全球性的结合,个体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居住和工作地点,更加自主地进行社会行动。
关于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几点思考
![关于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7a5d6a1a417866fb94a8e58.png)
关于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几点思考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打破了解释学与结构功能主义的二元对立,以社会实践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结构二重化”理论。
结构化理论区别于以往理论的重要一点就在于,吉登斯对时空观的重视,对人们日常行动中反思性的分析以及建立在对行动者能动作用分析基础上的权利的理解。
标签: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反思性吉登斯的理论主要是两方面的,即前期对西方社会学各种思想的批判、总结和对现代性理论的创造。
到现在,现代化理论和他所倡导的“第三条道路”已经得到了相当高的关注和重视。
但是他的现代化理论是建立结构化理论的基础上,对于这部分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其现代化理论。
《社会的构成》一书是吉登斯的转折,该书是建立在对前人理论批判的继承基础上,提出吉登斯自己的理论观点。
在此,阶级论、冲突论和趋同论注意到社会发展的某个方面,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然而,在吉登斯看来,这些理论观点并没有紧紧抓住当前社会变迁的实质。
他认为,社会变迁以及社会发展的道路应当既不是“左”也不是“右”,而是超越“左”和“右”,走一条所谓的“第三条道路”,从而实现现代性的自我认同。
并且,这种政治路线可以从结构化理论中找到理论依据。
因此在《社会的构成》中,吉登斯试图改变社会学的传统,建立另一种思路,即结构二重性:社会系统的结构特征对于它们反复组织起来的实践来说,既是后者的中介,又是它的结果。
一、时空观尽管前人对时空观已有论述,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对时空在社会建构过程中的地位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他批判性地吸收了赫格斯特兰德的时间地理学。
赫格斯特兰德时间地理学的主要思想是,分析在发生活动的情境中,身体与物理环境的哪些性质是对人类活动产生制约的源泉,他以时间地理学来把握个人的生活路径或生平经历的序列性。
赫格斯特兰德认为身体和物理的环境是制约人类活动的主要原因。
时空是人们活动的结果,是外在于人们行为的,时空的边界也就是人们行动的边界。
吉登斯在此提出了对他的批判,认为不仅仅要考虑其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更要考虑到人类活动的特殊性,即人是有意识的进行活动的。
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文本解读
![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文本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9f03af4c8d376eeaeaa31ca.png)
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文本解读摘要:围绕着内涵、特征、动力机制等主要问题,本文对吉登斯见解独到、论述深刻的现代性思想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文本解读。
内容涉及到现代性的制度维度、全球化和社会运动等宏观视角和包括信任与风险、安全与焦虑和自我认同的困境等在内的微观分析。
吉登斯对现代性极富压缩式的分析和扩张性的演绎充分体证了他在社会学理论进路中令人兴奋的知识进展。
关键词:吉登斯;现代性;制度性维度;风险;自我认同英国学者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1938-)是当代西方与哈贝马斯、布迪厄齐名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著名社会学理论家之一。
他的社会学思想内容丰富,“一直处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社会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前沿”,[1]本文就其最具代表性的现代性思想试作梳理、解读和分析,以体证他对于现代社会富于想像力的分析中令人兴奋的知识进展。
一、现代性及其动力机制(一)现代性的内涵只要阅读吉登斯的著作就可以发现,虽说他对“现代性”的分析相当透彻,然而并没有给“现代性”一个明确的定义,只是在比较宽泛的意义上使用“现代性”这一概念的。
他在《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认为“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约十七世纪出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影响。
”[2]在《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一书中,他指出,现代性“首先意指在后封建的欧洲所建立而在20世纪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性影响的行为制度与模式。
‘现代性’大略地等同于‘工业化的世界’”。
[3]另外,在与克里斯多弗·皮尔森的谈话中,吉登斯又说:“在其最简单的形式中,现代性是现代社会或工业文明的缩略语。
比较详细地描述,它涉及:(1)对世界的一系列态度、关于实现世界向人类干预所造成的转变开放的想法;(2)复杂的经济制度,特别是工业生产和市场经济;(3)一系列政治制度,包括民族国家和民主。
基本上,由于这些特性,现代性同任何从前的社会秩序类型相比,其活力都大得多。
吉登斯的生态思想及其对我国的现实启示
![吉登斯的生态思想及其对我国的现实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b88f3cea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2c.png)
吉登斯的生态思想及其对我国的现实启示
陈纯仁;胡品芳
【期刊名称】《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15)005
【摘要】吉登斯以生活政治范式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问题,认为生态问题是人们
日常生活当中的道德与生存问题,它与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密切相关,它的产生是科学技术和理性演变并异化为工具理性所致,因此,要解决生态问题必须“重建环境伦理”,即树立环境伦理观、选择符合环境伦理的生活方式和构建相应的环境伦理制度。
吉登斯的这种关注和解决生态问题的视阈和方法,对于我国今天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无疑具有一定现实启示,即执政党及其政府要树立生活政治的思维,在全社会倡导并树立环境道德观,逐步引导社会成员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并在建立保护环境的税收制度的同时,构建与之相配套的旨在维护广大社会基层群体利益的相关制度。
【总页数】6页(P63-68)
【作者】陈纯仁;胡品芳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 411105;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 4111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16
【相关文献】
1.《共产党宣言》中的生态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J], 董伟
2.吉登斯的发展型社会福利思想及对我国的启示 [J], 翁玉佳
3.论公仆思想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启示——从《法兰西内战》中探究公仆思想的现实意义 [J], 殷一榕;刘华
4.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J], 晁钟丹
5.恩格斯生态劳动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J], 郑鑫;聂时梦;刘宝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越时间与空间距离的现代状况_解读安东尼_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
![超越时间与空间距离的现代状况_解读安东尼_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27c3e4fa8956bec0975e396.png)
3 [收稿日期]2008-09-20 [作者简介]裴斐(1985-),男,河南洛阳人,研究生,主要从事城乡社会学研究。
2008年11月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Nov 1,2008 第27卷 第6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 rts and Sciences (Social Sciences Editi on )Vol 127 No 16【哲学・政治学研究】超越时间与空间距离的现代状况 ———解读安东尼・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裴 斐(中南大学法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5) [摘 要]文章从结构化理论、延误的现代性、现代性的经验和反省性与自我认同五个方面对安东尼・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进行了分析。
揭示了吉登斯如何在时间和空间的分离、脱域机制的发展和知识的反思性运用三种现代化动力基础上成功地阐释了传统社会的解构、现代社会和个人的相互建构以及现代性自身蕴含的风险。
[关键词]实践;时间和空间;脱域机制;反省性;自我认同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004(2008)06-0051-03 时间和空间问题是吉登斯揭示现代状况特征的特殊方式。
时间和空间距离有一种双重的意义。
一方面,它是研究的对象,因为它反映了现代性固有的新的社会状况;另一方面,它通常被当作现代状况的特点———即个体的社会经验的性质变化,个体感受到的焦虑感的一般比喻。
内在于个体的、在场的局限性和个体对在时间和空间中组织行动机制的超越之间的关系,是吉登斯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他对现代性的思考与他的结构化理论之间有待于描述的主要联系之一。
如果在他的行动理论中,他试图用结构和结构化的两重性概念来超越行动者和结构之间的区分,那么在他对当代社会的研究中,他把时间和空间距离当作现代状况的基石。
一、结构化理论在吉登斯看来,社会理论的主要缺陷之一是不能考虑社会行为的时间和空间属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时空的分离与重组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系统的抽离化 ( disembedding) 成为现代社会 发展的两大动力机制。吉登斯认为 , 时空分离 ( separation of time and space) 成为现代社会发 展独特的动力之一。时空分离是指跨越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领域的社会关系的联合, 并一直到 包含全球体系的状况。在高度现代性的状况下, 时间与空间都逐步趋于空洞化 , 即逐渐与具 体的地点、事件相分离, 逐步取得高度的标准化和精确化的过程。 首先是时间 30 虚空 维度的发展, 时间与空间在全球范围内得到统一协调 , 机械时钟的 发明和扩散, 导致全球时间的一致 , 这也成为位置转换的主要杠杆。以时间为杠杆 , 空间的
转移与有机结合使得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朗。从社会互动角度来看, 由于现代传媒技术的作用 和沟通方式的改变, 行为互动的具体场所与空间分离 , 使得 不在场的东西愈益决定在场的 东西 , [ 6] 特别是由于远程通讯的出现和迅猛发展 , 沟通与交通分离 , 人们的互动无需通过身 体的直接呈现而获得在场可得性来完成互动行为 , 时空不再成为人们互动的障碍。此外 , 时 间被精确地划分为不同的区, 人们的互动行为在一定时空棱状区域内得以重复 , 形成一种例 行化的日常互动模式。与此同时, 不同时间区的差异变小, 白天与夜晚的界限也趋于模糊。 正如吉登斯在引用一位社会评论者的谈话中指出, 在所有社会里 , 夜与昼的划分可以被用 来进行最根本的区域分界 但是 , 随着大功率的人工照明成为一种常规方式 , 互动场景发 [ 7] 生在夜晚的可能性大大扩展了 。 时空分离与重组的两大社会后果是 : 第一, 全球化趋势; 第二 , 人们日常生活的私密性 受到侵蚀。全球时间与空间的逐步标准化与精确化, 在场可得性的获得使得社会更加密切地 组合在一起, 随着时空的伸延 , 社会系统以社会整合和系统整合为基础, 在时空向度上延展 开来 , 从而使得全球化的特征日益显著。时空分离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关系 , 一方面 , 日常行 为的私密性受到侵蚀 , 人们行为的私密分区与公开分区的界限趋于模糊。社会关系挣脱了互 动的时空局限性 , 现代沟通手段得以发展 ( 如互联网的普及) , 人们社会关系的广度拓宽。 另一方面 , 时空的伸延并不表明社会行为和互动不受任何限制 , 新的时空区域相应地产生新 的约束机制, 社会互动的形式尽管发生了变化, 但其主体仍然是具体的人。 从现代社会组织来看, 日常生活组织发生了深刻的结构变迁。在高度现代性的历史阶 段, 时空的切割为不同场合协调社会活动提供了时空重组的坚实基础, 现代的社会组织可以 超越物理的现实而对人类行为加以准确的协调, 可以跨越无限时空距离对社会关系进行规则 化控制, 而不像前现代时代, 必须经由地点这个中介。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现代跨国集团 组织的迅猛发展。 此外 , 与时空的分离和重组直接相关的社会结构的抽离化成为现代性的第二个重要推动 力。社会关系从地方性的场景中 挖出来 ( lifting out ) 在无限的时空地带中 再联结 。以 日常生活中的个人经验为例, 在现代社会中 , 人们个人经验逐步抽离化, 即从个人的经验中 脱离 , 而成为该领域的专业技术或技术的一部分。 吉登斯对时空的分析贯穿在他对现代性分析的整个过程。他通过对现代社会人们的日常 生活进行理性的抽象分析 , 通过对现代各项制度在时间和空间中定位的考察, 以及社会系统 如何根植在时空中, 其根植方式与时间空间的相互影响等方面 , 对现代生活的时间和空间进 行的科学解释, 并详尽分析了时空分离与重组及其延伸对现代性积累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对 时间和空间重新进行阐释 , 是吉登斯对现代性进行科学分析的重要线索, 也是其建构现代化 理论的基石。它对我们正确认识现代社会结构, 依据现代社会特征及时调整个人与社会的相 互关系, 解决自我在现代社会面临的各种困境有着重要意义, 并且把对现代性问题的分析向 前推进了一大步。 注 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
我们今天的
世界地图作为一种全球规则 , 其上面 全世界拥有标准化的时间, 社会
二
在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中, 时间性 ( temporality) 有三个维度 , 即每一个时点 , 都是三 重时间的综合体现: 第一是指行为完成的即时性 , 任何一种行为在时空方面的伸展都会受到 一定的限制。 尽管个体行动者参与完成的每一项行为都具有一段时间的延续 , 但行为都有 即时性 , 即边界时空中时间的制约 ; 第二, 作为有生命的人类有机体 ( corporeality) 的存在 , 人类行动者所度过的一生是一种注定通向死亡的 向死而生 。这是生命的有限性与权宜性 的体现。时间对个体行动者来说是一种稀缺资源 ; 第三, 单个行为在时空片段中重复形成的 例行性活动构成了世代之间的长时段的制度生产。单个行为的历时性的重复, 不仅构造一种 模式 , 也是系统组织过程当中结构性原则转化的反映。 空间是与时间紧密结合的概念 , 任何社会互动与社会实践都是在一定的时空边界内发生 29
( 责任编辑
徐
兰) 31
[ 4]
的。 绝大多数社会中的个人在绝大多数时间内的活动都发生在一个相对有限的时空棱状区 域之中。[ 5] 这一对概念的紧密关系 , 在吉登斯对空间概念的分析中得到详尽的阐释。 吉登斯在对空间的分析中引入了场所、区域化和在场可得性等概念, 将时间、空间与人 们的社会行为的结构性特征融合在一起 , 对空间进行了更为详细而生动的论述。吉登斯通过 对时间地理学谨慎而严密的批判, 严格区分了地点 ( place) 与场所 ( locale) 的概念。他认 为, 地点的意涵只限于纯粹的物质环境空间, 而社会行动是在具体的情境 ( setting) 中发生 的, 以地点为中介, 也即人们的互动始终离不开地点 ; 而场所是一种特定的物质区域, 是互 动背景的组成部分, 它具有明确的边界 , 也是限定互动情境性的重要因素。场所不仅为人们 互动提供了必要的地理空间, 并赋予这一机械空间以丰富的社会意义, 生动展示了人类主体 的行为活动如何融入并利用环境空间, 环境空间又是怎样为行为活动提供具体情境的。 吉登斯通过对人们日常生活的例行化行为 ( routinization) 进行深入研究 , 提出了区域化 的概念。区域化不能仅仅理解为空间的局部化, 还涉及各种例行化行为的时空分区 ( zon ing) , 人们的行为在不同的时空分区中产生固定的分化。一方面 , 同一类行为在一定的时空 区域内定位, 并通过反复形成一种例行化的固定模式 , 当人们再次实施这一行为时 , 便不假 思索地划入这一 区域 , 直接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 另一方面 , 区域化能起到分界的作用 , 为互动行为提供区域边界的情境片段, 但在现代社会系统发展中, 区域化可能包含着时间跨 度和空间范围上千差万别的分区。区域化的概念带有社会行为跨越时空进行结构化的内涵。 吉登斯还通 过对人们互动 行为的分析 , 结合现代社 会的时 空交汇 ( time space conver gence) 现象 , 提出了在场可得性的概念。前现代社会, 人们之间的互动主要是一种面对面 ( face to face) 的互动 , 面对面互动的具体场景不仅受到物质环境的约束和限制 , 而且还局限 于行动者身体的直接呈现。而在高度现代性的时代, 时空交汇使得从时间角度来测量的距离 正在收缩 , 远距离发生的事变对近距离事件以及自我的亲密关系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普遍 , 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日常行为被重构 , 人们的互动方式和范围得以改变。人们之间的互动不再 受时空邻近这一要求的局限, 由此 , 吉登斯提出了互动的在场可得性, 人们可以跨越无限时 空距离, 实现共同在场, 以实现在具体情境之中的沟通和互动。互动在一定的时空区域内定 位在能够相互监控和安排各自行为的场景之中。吉登斯由通过个体互动的微观社会学分析延 伸到宏观机制的社会学分析 , 提出了时空伸延 ( time space distanciation) 和时空边界 ( time spaceedge) 的概念 , 从而将 宏观 与 微观 结合起来 , 以具体分析资本主义的时空形成 过程。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的现代性和各项现代制度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定位 , 进一步深入研究 时空作为现代社会发展动力机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并逐步完善其时空观。
( 哲学动态
2003 年第 8 期 )
吉登斯时空观的现代意义
向德平 章 娟
(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 湖北武汉 430072)
中图分类号 N031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8862( 2003) 08- 0029- 03
一
以赫格斯特兰德为代表人物的时间地理学, 从个体行动者的角度阐释了时间与空间的概 念和关系 , 并考察了个体活动在时空中的运动路径及其所受影响。吉登斯 [ 1] 在此基础上 , 比 较了前现代社会和现代社会发展的不同时空线索 , 并结合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变迁, 重新 分析了时间与空间的概念 , 构建了现代意义上的时空观。 在前现代社会, 时间与空间是与具体和特定的社会行动的地点相关联的概念。在不同的 文化中 , 都存在某种时间计算的既定模式和自身空间定位的方式。 没有一个社会, 在其中 个体没有有关未来、现在及过去的时间感。每一种文化也都具有某种形式的标准化空间标 志, 它表明特殊的空间知觉。 [ 2] 因此, 在吉登斯看来 , 在前现代的情境下 , 时间与空间的向 度根据文化和情境的不同而各有不同, 是与空间的定位连结在一起的。 尽管在前现代社会, 对人们的社会行动而言 , 时间和空间更多的是与具体地点连结在一 起的 , 时间的标尺与社会行动的地点相联, 受特定空间的制约。但前现代文明发展了正式的 计时和定位的方法, 如日历以及用现代标准看来十分粗略的地图。事实上 , 它们是分离时间 和空间的先决条件。只有时空的分离及其不断的重新组合 , 时间摆脱特定空间的制约, 跨越 无限时空距离, 才使得时间与空间在全球范围内得到统一协调。吉登斯指出 , 世界 , 拥有通用的计时系统以及全球标准化的时区 , 再也没有禁地, 它在空间的虚空上是与钟表一样的符号。 行动不再受空间距离的约束是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