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龙骐《金融学》(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练习及详解-货币概述【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货币概述

一、概念题

1.货币的定义(definition of money)

答:现代经济是货币信用经济,现实中多种信用工具都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货币”的角色,因此关于准确的货币定义问题,一直是长期以来困扰西方经济学者的难题。西方学者定义货币是沿两条思路进行的:

一是先验法,以货币概念内涵着眼,以货币所具有的职能为基础,理论上认为货币的主要职能是交换媒介或支付手段的人主张狭义的货币定义,以M1表示:

M1=银行体系外通货+银行体系内活期存款;

理论上认为货币的主要职能是价值贮藏职能的人则主张广义货币定义,以M2表示:

M2=M1+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商业银行定期存款;

此外还有更加广义的货币定义,如M3,M4等。

二是实证法,这是由于货币定义在理论上长期无法形成共识,许多人主张从实际政策用途或实验方法角度来加以认识。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就提出根据不同的政策用途拟定不同货币定义,并为大多金融当局接受,各国实践上均从本国货币政策出发同时定义多种货币。该派学者另一典型的观点认为货币定义应以严格的经济计量学的方法测定,弗里德曼为其代表人物之一。

概而言之,货币定义在理论上目前尚无定论,但M1作为基本货币定义已为绝大多数学者认可。

2.广义货币(浙江大学2004研)

答:广义货币即M2。按照金融资产流动性的不同,可将货币划分的三个不同层次。所谓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也称“货币性”,它是指一种金融资产能迅速转换成现金而对持有人不发生损失的能力,也就是变为现实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能力,也称变现力。

不同的国家,不仅对货币层次的划分各不相同,而且同一层次中的具体内容也存在差异。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我国的划分标准:(1)M0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的现钞,即居民手中的现钞和企业单位的备用金,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这部分货币可随时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具有最强的购买力。(2)M1由M0加上企业单位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以及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构成。这些存款随时可以签发支票而成为直接的支付手段,所以它是同现金一样具有流动性的货币。M1作为现实的购买力,是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政策调控对象。在我国,M1也成为中国人民银行重要的货币供给量指标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之一,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和政策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现实的操作依据。(3)M2是指M1加上准货币。所谓准货币,一般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准货币本身虽非真正的货币,但由于它们在经过一定的手续后,能比较容易地转化为现实的货币,加大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故又称之为亚货币或近似货币。广义货币扩大了货币范围,包括了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M2层次的确立,对于研究货币流通整体状况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金融体系发达国家的货币供应的计量以及对货币流通未来趋势的预测均有独特的作用。

3.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金融联考2004研)

答:格雷欣法则又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在金银复本位制下,金银两种货币按国家规定的法定比例流通,结果官方的金银比价与市场自发金银比价平行存在。根据国家法令规定,同一面值的金属铸币具有同等的法偿能力,不管其实际重量和成色。由此,在流通过程

中人们都愿意支付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从而使劣币充斥市场。而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则逐渐退出流通,被收藏、熔化或输出国外。最先对这种现象加以理论概括的是英国人托马斯·格雷欣(Thomas Gresham,1519~1579)。他是一个大商人、银行家和财政家,1551年任英国王室财政顾问和在安特卫普的金融代理人。1559年他上书女王伊利莎白一世,建议收回成色不足的铸币加以重铸,以阻止良币流出国外。在奏书中他使用了“劣币驱逐良币”提法。后来英国经济学家亨利·麦克劳在他1858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纲要》一书中最先称之为“格雷欣定律”,后为其他经济学家所沿用。

4.电子货币(electronic money)

答:电子货币是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储存和处理的存款符号,它是伴随着现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和现代计算机通讯技术高速发展,银行转账清算技术不断进步的产物,是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不断进化的表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银行业务的电子化设备日益改进,不仅同城,而且异地乃至国际间的资金传送均可借助计算机来完成。这种传送方式不仅快捷,而且可大大节约时间和成本。在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构成已发生显著变化,即存款货币在整个货币供应量中的数量越来越大,而现钞的比重越来越小。电子货币虽较存款货币无本质的差别,但却代表着现代信用货币形式的发展方向。正像随着商品和信用经济的发展,作为支付手段主要形式的通货要让位于支票存款一样,随着信用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尽管这类形式目前还没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但电子货币这类新的支付手段形式终将代替支票存款。

5.货币流通

答:以个人为中心的货币收支,以公司、企业等经营单位为中心的货币收支,以财政及机关、团体为中心的货币收支,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心的货币收支,以及对外的货币收支,

这五个方面的货币收支包括了整个国民经济中一切现实的货币收支。

这些收支是紧密连结在一起的。比如家庭、个人购买商品和支付服务的货币支出是经营

单位销售货物和提供服务的货币收入;经营单位发放工资、奖金的货币支出则是个人和家庭

的货币收入。经营单位缴纳税款的货币支出是财政的收入;财政拨付建设资金和经费的支出

则是国营企业和机关闭体等经费单位的货币收入。公司、企业、个人向银行贷款,公司、企

业、个人是货币收入方,银行是货币支出方;归还贷款,则公司、企业、个人是货币支出方,

银行是货币收入方。个人纳税的货币支出是财政的货币收入;财政拨付经费中的工薪货币支

出则是个人的货币收入。个人、经营单位、经费单位购买外汇的货币支出是银行出卖外汇的

货币收入;银行购买外汇的货币支出,则又是个人、经营单位、经费单位的货币收入。

这个连绵不断、割裂不开的货币收支系统,通常称之为货币流通,是经济生活中现实运

动着的货币的集合、总和。

6.金块本位制(厦门大学2000研)

答:金块本位制又称为生金本位制,是金本位制三种基本形式之一,流行于金币本位制消亡后。其特点是:金币停止流通而以银行券(政府发行的“纸币”)作为流通货币。银行券仍规定一定的法定含金量,其发行以一定数量的黄金作为准备,银行券在达到一定数额之后可以兑换为黄金。但这一兑换限额往往比较大,一般公众通常无法接受。实行金块本位制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黄金作为发行准备,可节省黄金使用,暂时缓解了黄金短缺与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矛盾。但金币流通的取消和兑换数量的限制,表明黄金的货币职能已开始萎缩,这时金块本位制已不如金币本位制稳定;并且长期来看黄金数量仍然不能满足世界经济增长和维持稳定汇率的需要,最终会被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所取代。

7.金汇兑本位制(四川大学2008研)

答:金汇兑本位制即虚金本位制,是金本位制三种基本形式之一,常见于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虚金本位制的特点是:国内市场上没有金币流通,本国货币仍规定有一定含金量,但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规定国内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币或金块本位制的国家货币保持固定汇率,并在该国存放黄金外汇储备作为发行准备,居民可按法定汇率购买外汇,在联系国兑换黄金。实行金汇兑本位制,进一步节约了黄金的使用,也扩大了各国的信用创造能力,它使货币供给量进一步摆脱了黄金的束缚。但是,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使本国货币依附于外国货币,本币的币值常受联系国币值波动的影响,且在财政金融与外贸政策制订等方面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