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有机化学重点

合集下载

海南大学教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推荐表

海南大学教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推荐表
2、参与编写教材(1部):
《有机化学实验》(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副主编(负责编写第3章,约4万字)
3、参与校级教改项目(2项):
1)海南大学2014年重点建设项目《有机化学》;
2)海南大学2015年课程建设项目-高标准网络辅助教学课程项目《有机化学》。
1、指导研究生情况或青年教师情况:
和薛行华教授共同指导硕士研究生1名(刘森,17级)。2014-2017年协助协助张玉苍教授指导4名硕士研究生【李崴(12级)、周威(13级)、余伟光(14级)、王缘满(15级)】和1名博士研究生(孟繁蓉,15级);其中李崴、周威和余伟光已经毕业,李崴荣获海南大学2015年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和2016海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由本人参与指导的研究生课题“纳米SiO2掺杂的香蕉假茎液化物基聚醋酸乙烯酯共混膜及其疏水改性”获得海南省教育厅研究省创新项目资助。
Synopen
2017,1(1),76-83
2017/8/8
重要期刊
Thieme数据库检索
第一作者、第一单位/国际出版社Thieme2017年出版刊物
15-16下学期
毕业论文(设计)/有机化学C/有机化学实验B(4组)
0/48/0
30/0/111
30/48/111
B
毕业论文3人
Progress on the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of Cyanamides
IF=1.010
通讯作者、第一单位
16-17下学期
毕业论文(设计)/化学进展/有机化学C/有机化学实验B(3组)
0/16/48/0
30/0/0/96
30/2/48/98
B
毕业论文3人
浅谈现代高效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发展趋势

海南大学教学试验室调整表

海南大学教学试验室调整表
化工原理实验室
化工工艺实验室
精细化工实验室
化工中试实验室
4
化学化工实验室
有机化学实验室
无机化学实验室
分析化学实验室
物理化学实验室
3
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大学物理实验室
无机化学实验室
有机化学实验室
分析化学实验室
物理化学实验室
微生物学实验室
生物化学实验室
测量实验室
电工学实验室
金工实验室
5
物理实验室
6
电子工程基础实验室*
信息系统实验室
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综合实验室#
操作系统实验室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
多媒体设计实验室
算法与软件工程实验室
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实验室
综合设计实验室
软件基础实验室
9
计算机教育实验中心*
8
公共计算机教育实验教学中心#
10
农学综合基础实验室*
土壤农化实验室
植物保护实验室
作物栽培实验室
遗传育种实验室
植物组织培养
动物医学实验室
13
动物科学实验室
动物遗传繁殖与育种实验室
营养、饲料与动物生产实验室
动物科学实验室
海洋生物基础实验室*
水产综合实验室
12
海洋生物综合实验室#
生物学实验室
养殖学实验室
14
化学化工实验室
食品综合实验室
13
食品和药物综合实验室#
食品科学与工程综合实验室
生物技术实验室
药学实验室
15
食品与药物基础实验室*
农机与气象实验室
9
农学综合实验室#
农学基础实验室
作物栽培实验室

大学有机化学笔记整理(精选)(一)2024

大学有机化学笔记整理(精选)(一)2024

大学有机化学笔记整理(精选)(一)引言概述:大学有机化学是化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涵盖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机制等内容。

本文是对大学有机化学课程进行笔记整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

正文内容:大点一: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1.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元素2. 有机化合物的键的类型及特点3. 有机化合物的立体构型4. 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与结构式表示5.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大点二: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1. 有机化合物的颜色2. 有机化合物的溶解性3. 有机化合物的沸点和熔点4. 有机化合物的密度和折射率5. 有机化合物的光学活性大点三: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机制1. 有机化合物的取代反应2. 有机化合物的加成反应3. 有机化合物的消除反应4. 有机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5. 有机化合物的重排反应大点四: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转化1. 烷烃的官能团转化2. 卤代烃的官能团转化3. 醇的官能团转化4. 酮和醛的官能团转化5. 酸和酯的官能团转化大点五:有机合成的基本方法1. 反应的选择与优化2. 反应条件的控制3. 催化剂的作用与选择4. 有机合成的常用试剂5. 实验技术与安全注意事项总结:大学有机化学是一门让人感到挑战和兴趣并存的科目。

通过本文对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有机化学的理解,提升学习效果。

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物理性质,还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机制和官能团转化方法,最终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机合成。

有机化学实验课件

有机化学实验课件

(实验视频)
• 四、实验操作 • 1、仪器的选择
液体萃取最通常的仪器是分液漏斗,一般选择 容积较被萃取液大1-2倍的分液漏斗. • 2、萃取溶剂
萃取溶剂的选择,应根据被萃取化合物的 溶解度而定,同时要易于和溶质分开,所以最 好用低沸点溶剂。一般难溶于水的物质用石油 醚等萃取;较易溶者,用苯或乙醚萃取;易溶 于水的物质用乙酸乙酯等萃取。 • 每次使用萃取溶剂的体积一般是被萃取液 体的1/5~1/3,两者的总体积不应超过分液漏 斗总体积的2/3。
– 爱护公物。公用仪器、药品、器材应在指定地点使用,或用后 及时放回原处。仪器若有损坏要按制度赔偿。
– 保持实验室整洁。 – 实验完毕,及时做好实验后处理工作。清洗、整理仪器、检查
安全,按要求及时上交实验报告,交老师批阅。 –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安全,如遇事故,应保持冷静,并及
时向老师报告,以便及时处理,防止事故扩大。 – 学生轮流值日。值日生负责整理公用物品、打扫实验室,检查
水电是否关闭,最后关好门窗。
• 实验室安全知识
• 1、事故的预防 • (1)在操作易燃、易爆的液体(如乙醚、乙醇、丙酮、
苯、汽油等)时应远离火源,禁止将上述溶剂放入敞 开容器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易燃、易挥发物不得倒入废液缸内,应倒入指定 回收瓶中。
• (3)化学品不要沾在皮肤上,每次实验完毕后应立即 洗手。
• 6、液-固萃取
自固体中萃取化合物,通常是用长期浸出法或采用脂肪 提取器,前者是靠溶剂长期的浸
• 润溶解而将固体物质中的需要成分浸出来,效率低,溶 剂量大。
• 脂肪提取器是利用溶剂回流和虹吸原理,是固体物质每 一次都能被纯的溶剂所萃取,因而效率较高,为增加液 体浸溶的面积,萃取前应先将物质研细,用滤纸套包好 置于提取器中,提取器下端接盛有萃取剂的烧瓶,上端 接冷凝管,当溶剂沸腾时,冷凝下来的溶剂滴入提取器 中,待液面超过虹吸管上端后,即虹吸流回烧瓶,因而 萃取出溶于溶剂的部分物质。就这样利用溶剂回流和虹 吸作用,是固体中的可溶物质富集到烧瓶中,提取液浓 缩后,将所得固体进一步提纯。

大一海南大学有机化学期中考试试题

大一海南大学有机化学期中考试试题

大一海南大学有机化学期中考试试题.1、下面化合物能与异羟肟酸铁反应的是()[单选题] *A花椒内酯(正确答案)B柠檬烯C色原酮D天精2、黄酮母核具有的下列何种结构特点在碱液中不稳定()[单选题] *A邻二酚羟基(正确答案)B3-羟基C5-羟基D7-羟基3、牛蒡子属于()[单选题] *A香豆素类B木脂内酯(正确答案)C苯丙酸类D4、可沉淀具有羧基或邻二酚羟基成分的沉淀法是()[单选题] *A溶剂沉淀法B醋酸铅沉淀法(正确答案)C酸碱沉淀法D水提醇沉法5、中药厚朴中含有的厚朴酚是()[单选题] *A双环氧木脂素类B联苯环辛烯型木脂素类C环木脂内酯木脂素类D新木脂素类(正确答案)6、E连续回流提取法(正确答案)能用乙醇作溶剂提取的方法有(多选)()* A浸渍法(正确答案)B渗漉法(正确答案)C煎煮法D回流提取法(正确答案)7、挥发油可析出结晶的温度是()[单选题] *A0~-20℃(正确答案)C0~20℃D0~15℃8、关于前胡,说法正确的有(多选)()*A是伞形科前胡属植物(正确答案)B药理药效作用主要有祛痰、镇咳、平喘、抗炎、解痉、镇静等(正确答案)C可与皂荚、藜芦等药物一起放在药中煎煮D不溶乙醚等有机溶剂9、萃取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到达分离的方法,所谓两相溶剂是指()[单选题] *A两种相互接触而又不相溶的溶剂(正确答案)B两种不相互接触而又互相溶的溶剂C两种不相互接触而又不相容的溶剂D两种互相接触而又互相溶的溶剂10、组成木脂素的单体基本结构是()[单选题] *AC5-C3BC5-C2CC6-C3(正确答案)11、极性最大的溶剂是()[单选题] *A酸乙酯(正确答案)B苯C乙醚D氯仿12、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单选题] *A芦荟大黄素B大黄酚C大黄素甲醚D大黄酸(正确答案)13、关于黄酮类化合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 A多为液态或呈挥发性B多为无色C因分子内多具有酚羟基,多呈酸性(正确答案)D易溶于水14、具有挥发性的生物碱是()[单选题] *A苦参碱B莨菪碱C麻黄碱(正确答案)D小檗碱15、溶解范围广,提取较全面的是()[单选题] *A三氯甲烷B正丁醇C乙醇(正确答案)D水16、大黄素型蒽醌母核上的羟基分布情况是()[单选题] * A一个苯环的β位B苯环的β位C在两个苯环的α或β位(正确答案)D一个苯环的α或β位17、游离木脂素易溶于下列溶剂,除了()[单选题] *A乙醇B氯仿C乙醚D水(正确答案)18、当一种溶剂无法结晶时,常常使用混合溶剂,下列不是常用的混合溶剂是()[单选题] *A甲醇-水B乙酸-水C乙醚-丙酮D石油醚-水(正确答案)19、生物碱总碱的三氯甲烷溶液,用酸性不同的PH(由高到低)缓冲溶液萃取,最先萃取的生物碱是()[单选题] *A碱性弱的B中等碱性C吡啶类D碱性强的(正确答案)20、下列化合物中β位有-COOH取代的是()[单选题] *A大黄素B大黄酸(正确答案)C大黄素甲醚D芦荟大黄素21、淀粉含量多的药材提取时不宜用()[单选题] *A浸渍法B渗漉法C煎煮法(正确答案)D回流提取法22、检识黄酮类化合物首选()[单选题] *A盐酸-镁粉反应(正确答案)B四氢硼钠反应C硼酸显色反应D锆盐-枸橼酸反应23、以杜鹃素为指标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的中药是()[单选题] * A满山红(正确答案)B黄芩C槐花D陈皮24、没有挥发性也不能升华的是()[单选题] *A香豆素苷类(正确答案)B游离蒽醌类C樟脑D游离香豆素豆素类25、萃取时易发生乳化现象的是()[单选题] *A简单萃取法(正确答案)B逆流连续萃取法C二者均是D二者均不是26、在结晶溶剂的选择过程中首先要遵循的是()[单选题] * A成分的纯度(正确答案)B相似相容原理C冷却热饱和原理D以上都不对27、中药紫草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属于()[单选题] *A苯醌类B萘醌类(正确答案)C蒽醌类D菲醌类28、下列应用最广的经典提取方法是()[单选题] *A水蒸气蒸馏法B溶剂提取法(正确答案)C超临界流体萃取法D超声提取法29、以下不属于吸附色谱法的操作步骤的是()[单选题] *A制板B洗脱(正确答案)C点样D显色30、具有酚羟基或羧基的游离蒽醌类成分有一定酸性,可用的提取方法是()[单选题]* A酸溶碱沉法B碱溶酸沉法(正确答案)C水提醇沉法D醇提水沉法。

大学有机化学 小结(一)

大学有机化学 小结(一)

大学有机化学小结(一)引言概述:大学有机化学是化学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机制。

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应用于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五个大点来总结大学有机化学的主要内容。

正文: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1. 碳骨架的命名规则:主链、侧链和官能团的命名方式。

2. 确定化合物结构:使用谱学方法(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3. 分子构象和构象异构体:立体化学的基本概念,构象异构体的分类和间隔能的影响。

二、有机化学反应的相关原理1. 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酸碱催化、共价键的极性和强度。

2. 亲核反应和电子亲合反应:主要以亲核试剂或电子亲合试剂作为反应物,介绍亲核试剂的选择性和反应条件的控制。

3. 重排反应和杂环化合物的合成:重排反应的类型和机制,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重要性。

三、有机化学的机理研究1. 反应速率和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方程的推导和解析解,活化能的概念。

2. 反应中的中间体与过渡态:电子云重新排列和键形成的过程,中间体和过渡态的能量垒和稳定性。

3. 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条件,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影响因素。

四、有机合成方法1. 烃类的合成:烷烃、烯烃和芳香烃的合成方法。

2. 醇和酚的合成:亲核加成、消除和还原反应。

3. 氨基化合物的合成:胺和酰胺的合成方法。

五、有机化学的应用领域1. 药物化学:药物的设计、合成和活性研究。

2. 食品添加剂和香料:合成甜味剂、防腐剂和调味剂。

3. 聚合物材料的合成:合成高分子材料如塑料和纤维。

总结:通过对大学有机化学的概述,我们可以了解到有机化学的命名和结构、反应原理、反应机理研究、有机合成方法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内容。

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应用有机化学在现代化学中的重要性,为将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海南大学教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推荐表

海南大学教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推荐表
第四
2011.11
Xiaohong Wang,Yang Cao,Liang Yang,Zhongxin Liu
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SCI
2009-2010(1)
高等化工热力学
8
54
64.8
2009-2010(2)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7
36
43.2
中国材料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聘期三年(2011.10-2014.10)
科研项目(经费单位:万元)
基层评审委员会意见
序号
时间
项目名称
来源
合同
经费
实到
经费
排名
本人承担部分
鉴定或验收单位
基层评审委员会主任(签名)
年月日
已完成项目
1
2007-2010
具有近红外吸收功能的金属纳米材料在肿瘤防治中的应用探索Hj200707
34
34
72
07应化
39.4
2
Fe3O4纳米粒子及磁流体的制备
第一
2009.9
岳朝巧
09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
现代材料科学进展
4
4
99
4.9
2009-2010(2)
毕业论文(设计)
12
4
06化工
48
3
飞秒激光诱导金纳米球壳形貌变化
第一
2009.12
宋宏伟,郑著宏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
精细化学品与工艺学
化工过程分析
3
36
43.2
9
微弧氧化电压对钛基氧化膜成分及生物活性的影响

海南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海南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海南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海南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包括理学硕士学位项目、工学硕士学位项目、农学硕士学位项目和管理硕士学位项目。

一、理学硕士学位项目1、物理学:中子物理、原子物理、物理测量与仪器、电磁学、材料物理、凝聚态物理、宇宙学环境物理学、天体物理、海洋物理、热力学与热过程工程、流体力学、激光物理、有机光学和无机物理、声学、核能与核技术、应用物理学2、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化学生物学、环境化学、新材料及其应用3、生物学: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系统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4、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分析、非线性分析、拓扑学、复变函数论、数学物理、组合数学、代数学、动力系统、测度论、概率论、数学建模、管理科学、电子商务5、应用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地球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地质学、测绘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水文学6、哲学:人文与社会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逻辑学、宗教学、哲学与社会科学7、艺术学:中国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文艺学、戏剧戏曲学、电影学、音乐学、美术学、舞蹈学二、工学硕士学位项目1、能源与动力工程:核能与核技术、核燃料循环与运行安全、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电力机械与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光源与照明技术、火力发电厂自动化、水(表)利用技术2、资源与环境工程:水资源与水土保持工程、环境卫生工程、生态学、环境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光电污染控制、城市水(表)环境工程等3、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港口与海岸工程、汽车运用工程、土木工程学、水运工程学、自动控制、物理测量与仪器4、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表面工程、材料勘探、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资源循环与综合利用等5、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测试技术及设备、仿生机器学、智能机器人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工业设计、工业工程及其技术、金属材料成形、焊接工艺与自动化6、航空航天工程:航空宇航力学、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飞行器结构力学、推进实验与理论、飞行器制造工艺、非常规动力工程三、农学硕士学位项目1、农学:生物学、植物学、园艺学、水土。

医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医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医学 专 业《 机 化 学 实 验 》 有 的教 学 改 革 与 实践
沈颂 章 , 王小 燕 , 林锦 明, 林美 玉 , 章 玲
( 第二军 医大学 药学 院 , 上海 20 3 ) 0 4 3

要: 根据 2 1 0 0年我校新颁 布的临床医学专业 “ 人才培养方案 ” 对有 机化学实验 的课程 体系 、 , 教学 内容 、
有机化学是一 门以实验为基础的 自 然科学 , 有机化学实验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 门实践性很强的必修 基 础实 验课 , 在全 面加 强学 生 的基 础 知识 、 合 素 质 、 作 技 能 、 综 操 创新 意 识 和创 新 思 维 能力 等 培养 中具 有
重 要 的作用 . 按照 2 1 00年我 校 新 颁 布 的临 床 医 学 本 科 专 业 的 “ 才 培养 方 案 ” 新 编 了有 机 化 学 实 验 教 人 , 材 … , 写 了实 验教 学 大纲 , 立 了教学 新 模式 . 2 0 编 建 经 0 9级和 2 1 临 床 医学专 业学 生 的教 学 实践 , 得 0 0级 取 了较好 的教 学 效果 .
成分的提取鉴定 、 微波技术辅助合成实验等. 选修实验综合 了必修实验课 中所学到 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 能 , 生 可根 据 自己兴趣 选择 合 适 的 内容 , 学 自主设 计 方 案 来 完 成 . 比如 微 波 辅 助 合 成 实 验 , 员 可 选 择 不 学
同 的催 化 剂 、 投料 比 、 应温 度 、 反 微波 强 度 和 反 应 时 间等 , 对 不 同实 验 条 件 的结 果 进 行 对 比 和分 析 实验 并
作多 , 综合 实 验少 ; 础实 验 多 , 研 型实 验 少. 照 2 1 我 校 新 颁 布 的 临 床 医 学 专 业 本 科 的 培 养 目 基 科 按 0 0年

有机化学中烃基的特性及应用_陈祎平

有机化学中烃基的特性及应用_陈祎平
在单分 子 SN1、E1 反 应 中, 由 于 有 碳 正 离 子 生成,有可能发生重排,形成更稳定的碳正离子, 然 后 再 完 成 取 代 或 消 除 反 应 。 当 卤 烷 或 醇 的β-碳 原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1502036);海南省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项目 (201328); 海 南 大 学 教 育 教 学 研 究 项 目 (hdjy1332);海 南大学课程建设项目 (201544)
这些自由基能够与食品体系中不稳定的自由基 结合生成稳定的分子,因此可用作自由基捕获剂或 抗氧剂。
2 烯 丙 基 的 特 性 及 应 用
烯丙基是一个特别的烯基,其游离键却落在饱 和碳原子上,该碳原子和其相邻的烯键 (π 键) 容 易形成共轭 体 系, 在 反 应 物 中 是 形 成σ-π 超 共 轭, 在反应中间体中是形成p-π 共轭,而烯丙基的很多 特性主要由其共轭体系引起。 2.1 烯 丙 基 的 特 性 2.1.1 是 最 稳 定 的 反 应 中 间 体 , 其 生 成 反 应 容 易
苄基的结构与性能相当于烯丙基,因此,各种 反应中间体的稳定性从大到小的顺序如图7所示。
例如用 NBS (N-溴代丁二酰亚胺) 为溴化剂,
烯丙位重排是有机化学中较常见的重排反应之 一,其通式可写成:
· 22 ·
化 学 教 育 (http://www.hxjy.org) 2016 年 第 37 卷 第 18 期
Fig.5 Reaction mechanism of AAL1 图 5 AAL1 反 应 机 理
1.2 叔 丁 基 特 性 的 应 用 本文所说的应用包括2方面:有机化学基础中
的应用和科研生产中的应用。 1.2.1 特 殊 季 铵 盐 的 合 成 及 性 质

海南大学有机化学机理题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海南大学有机化学机理题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海南大学有机化学机理题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一、有机化学机理题1. 解释卤原子接在桥头碳原子上的桥环卤代烃不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解:+如果起S N 1反应,得到中间体碳正离子平面型结构,而桥环卤代烃存在刚性结构,桥头碳不易形成sp 2杂化的平面构型;如果起S N 2 反应, 要求亲核试剂从桥头碳背后进攻,高度空间障碍又妨碍了这一点。

所以不论S N 1、S N 2反应都不容易,也就是不易起亲核取代反应。

2. 指出化合物1反式消除HBr 或DBr 后得到的2-丁烯产物的结构。

为什么2同样反应主要得到消除HBr 的产物?Br H CH 3HD 3C 2H 5ONaBr H CH3DH 3C 2H 5ONa -HBr解:2 消除溴化氘时,所需中间体两个相邻甲基之间的扭转张力较大,所需能量比消除溴化氢大,得到产物又是不稳定的顺式烯烃,所以主要得到消除溴化氢产物。

1 消除溴化氘、溴化氢各有利弊。

所以得到两种产物。

CH 3HD CH 3H BrD CH 3BrH CH 3HCH 3DCH 3CH 3HBr HCH 3H CH 3CH 3HBr H CH 3HD CH 31(产物 有以上两种)Br H CH 3DH CH 3CH 3DH CH 3H BrDH CH 3BrH CH3HCH 3HCH 3H CH 3DBr HCH 3H CH 3CH 3D2(主产物 )3. 解释次氯酸HOCl 和同位素标记了的烯丙基氯H 2C=CHCH 2*Cl 反应生成三种产物:ClCH 2CH(OH)CH 2*Cl 、HOCH 2CHClCH 2*Cl 和HOCH 2CH*ClCH 2Cl 。

若以H 2C=C(CH 3)CH 2*Cl 为原料,则标记*Cl 重排的产物比例下降。

ClClClOHClCl OH ClCl****ABC*HOCl-ClCH 3ClClCH 3ClCH 3OH OHClCH 3HOClClCl+*****+*+在第二个反应中,中间体叔碳正离子稳定生成,很少形成环状氯正离子,所以重排产物少。

有机化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海南大学

有机化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海南大学

有机化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海南大学第一章测试1.sp3杂化碳原子的空间构型是:参考答案:正四面体2.sp2杂化碳原子的空间构型是:参考答案:平面三角3.两个 sp杂化轨道对称轴间的夹角为()度参考答案:1804.在 sp杂化的碳原子中,两个p轨道之间的夹角为()参考答案:905.下列化合物,极性最大的是:参考答案:一氯甲烷6.下列属于分子间作用力的是:参考答案:氢键7.形成共价键时体系释放的能量, 或断裂共价键时体系吸收的能量,称为原子化能。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正确的是:参考答案:2,2,6,6,7-五甲基辛烷2.下列化合物沸点最低的是:2,2-二甲基丁烷3.下列各组化合物沸点最高的为:庚烷、2-甲基己烷和3,3-二甲基戊烷参考答案:庚烷4.下列各组化合物熔点最高的为: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参考答案:正戊烷5.下列各化合物的系统命名为8-甲基双环[3.2.1]辛烷。

对6.下列各化合物的系统命名为1-甲基-2-乙基-3-新丙基环己烷。

参考答案:错7.下列化合物的系统命名为4-异丙基-2,3-二甲基庚烷。

参考答案:错8.下列化合物的系统命名为2,3,5-三甲基-4-丙基庚烷。

参考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下列化合物的系统命名为2,5-二甲基-戊-2-烯。

(CH3)2CHCH=CH(CH3)2参考答案:对2.下列各化合物的正确命名为(Z)-3-乙基-2-己烯。

参考答案:错3.下列反应将得到反马规则的加成产物。

参考答案:错4.下列反应将得到复合马氏规则的产物。

参考答案:对5.下列反应式的主要产物为2-氯代环己醇。

参考答案:对6.下列反应主要产物为环己醇。

参考答案:对7.下列反应将得到仲醇产物。

参考答案:错8.下列反应物在此条件下不发生加成反应。

参考答案:错9.下列反应得到反式加氢产物。

参考答案:错10.完成下列反应式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对第四章测试1.下列各组化合物哪个较稳定?为什么?参考答案:5-甲基-2,4-庚二烯2.三个化合物(A)、(B)和(C),其分子式均为C5H8,都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在催化下加氢都得到戊烷。

8.1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原卷版)

8.1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原卷版)

8.1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1.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性质;能够从组成上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一、有机物和无机物1.有机化合物(有机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除外)有机高分子: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从几万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如淀粉、蛋白质等无机化合物(无机物):一般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2.有机物特点(1)大多数难溶于水,但易溶于汽油等有机溶剂(2)绝大多数有机物受热易分解,且易燃烧(3)绝大多数不易导电,熔点低反应一般比较复杂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1.有机物与生活(1)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2)瘦肉、皮肤、毛发、蚕丝、牛奶、豆制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3)青菜、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多糖)(4)动物肝脏、水果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5)肥肉、菜籽油中含有的有机物是油脂(油多来源于植物,脂多来源于动物)2.从营养的角度看,食物的基本成分有六种,分为六大营养物质,供能:蛋白质、糖类、油脂;不供能:水、无机盐、维生素有机物: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物:水、无机盐碳、氢、氧元素组成的是:糖类、油脂3.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1)常用的液体有机燃料——(C2H5OH)(2)调味用的有机酸——(CH3COOH)(3)调味用的甜味剂——(C12H22O11)►问题一有机化合物从化学式元素组成上看:①有机物是碳打头;②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

有些含碳的化合物,如:CO、CO2、H2CO3、碳酸盐等。

因它们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与无机物相似,仍属于无机化合物。

【变式练11】(2023·海南海口·校考模拟)大棚种植蔬菜,在冬季需要补充二氧化碳,其方法之一是:2NH4HCO3+H2SO4=(NH4)2SO4+2H2O+2CO2↑,这个反应生成的硫酸铵是一种A.钾肥B.磷肥C.氮肥D.复合肥料【变式练12】(2023·山西·中考)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A
8
北京交通大学
A
16
西安交通大学
A
24
天津大学
A
B+等(36个):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上海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四川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郑州大学、福州大学、南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同济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苏州大学、上海海事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
10
浙江大学
A
18
西南交通大学
A
3
清华大学
A+
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19
哈尔滨工程大学
A
4
电子科技大学
A+
12
北京理工大学
A
20
西北工业大学
A
5
东南大学
A+
13
华南理工大学
A
2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6
上海交通大学
A+
14
华中科技大学
A
22
南京邮电大学
A
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23
东北大学
南京大学
41
金属材料强度
西安交通大学
42
金属基复合材料
上海交通大学
43
近代声学
南京大学
44
晶体材料
山东大学
45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

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

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

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引言有机化学是一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和反应机理的学科。

在大学化学专业中,有机化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涵盖了许多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大学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学科。

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是有机化学中的基础内容,它是对化合物命名规则和体系的应用。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通常遵循一定的规则,例如,按照官能团、官能团的位置、取代基的数量和位置等进行命名。

•按照官能团: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通常以官能团为基础进行命名,如醇、醛、酮等。

•官能团的位置:当一个官能团出现在分子中的不同位置时,需要使用编号来标识其位置。

•取代基的数量和位置:当分子中存在多个相同的取代基时,需要使用多位数和位置编号来表示。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需要熟悉命名规则和命名反应的原理,掌握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命名和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2. 反应类型和机理有机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和机理。

掌握不同反应类型和机理有助于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行为,以及预测反应的产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和机理:•加成反应:两个或多个分子中的原子、离子或官能团结合形成一个新的化学键。

•消除反应:一个分子中的原子、离子或官能团与另一个分子中的原子、离子或官能团之间的键断裂,生成双键或三键。

•双键的加成:在两个碳原子之间形成一个新的σ键(饱和键)。

•亲电取代:一个原子或官能团离开,另一个原子或官能团接替其位置,并改变分子的结构。

•游离基的取代:一个游离基(通常是卤素原子)被另一个取代基取代。

通过学习这些反应类型和机理,我们可以理解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过程和反应规律,为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学应用提供基础。

3. 水溶液中的酸碱和pH值酸碱性质是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水溶液中,酸和碱的反应会产生一个平衡的离子产物,这一平衡通常由pH值表示。

pH值是水溶液中氢离子(H+)浓度的负对数,它是一个指示溶液酸碱性的常用指标。

13-14学年有机化学B试题A卷及参考答案海南大学

13-14学年有机化学B试题A卷及参考答案海南大学

海南大学2013-2014学年度第1学期试卷科目:《有机化学B》试题(A卷) 学院:材料与化工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成绩登记表(由阅卷教师用红色笔填写)大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阅卷教师:2013年月日考试说明:本课程为闭卷考试。

得分阅卷教师一、命名或写出下列化合物结构式,必要时用R、S或Z、E(或顺、反)指明构型.(每小题1分,共10分)1、2、3、4、5、6、C C lC H 3O7、 CH 3CH 2COCH 2COOH 8、邻苯二甲酸酐9、乳酸(ɑ-羟基丙酸) 10、顺-1-甲基-4-异丙基环己烷优势构象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1.下列有芳香性的是:( )HHHA :B :C :D :-2.烯烃与卤素在高温或光照下进行反应,卤素进攻的主要位置是:( ) A 、 双键C 原子; B 、双键的α-C 原子 ; C 、双键的β-C 原子; D 、叔C 原子3.关于炔烃经硼氢化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 、炔烃经硼氢化后氧化水解反应可以生成任意的醛或者酮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得分阅卷教师B 、炔烃经硼氢化后再质子化可以得到顺式烯烃。

;C 、炔烃经硼氢化后再质子化可以得到反式烯烃。

D 、炔烃经硼氢化后再质子化可以得到顺式反式两种烯烃。

4.实现右边合成转化最好的路线是( ) A 、先烷基化,再硝化,最后磺化; B 、先烷基化,再磺化,最后硝化; C 、先硝化,再磺化,最后烷基化; D 、先磺化,再硝化,最后烷基化;5.下列化合物中,有sp 杂化碳原子的化合物是:( )CH 3CH 2CH 2CH CH 2CH 3CH 2CH 2CCHC 6H 5CH 3CH 3CH 2CH 3A. B.C.D.6. 下列哪个二元酸受热不会..放出CO 2( ) A 、乙二酸 B 、丙二酸 C 、丁二酸 D 、己二酸 7. 甲基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 )A 、船式构象,甲基在a 键上B 、椅式构象,甲基在a 键上C 、船式构象,甲基在e 键上D 、椅式构象,甲基在e 键上 8.下列烯烃氢化热最大的是:( )A 、 CH 2=CH 2B 、CH 3CH =CHCH 3C 、(CH 3)2C =CHCH 3D 、 (CH 3)2C =C(CH 3)29.下列碳正离子最不稳定性的是:( )A B C D CH 3CHCH CH 2(CH 3)3C (CH 3)2CH CH 3CH 2++++10. 用下列哪种方法可由1—烯烃制得伯醇:( )A 、H 2O ;B 、浓硫酸水解;C 、①B 2H 6;②H 2O ,OH -;D 、冷、稀KMnO 4 11.下列糖类化合物中,不具有还原性的糖是:( ) A 、蔗糖 B 、麦芽糖 C 、葡萄糖 D 、果糖12、卤代烷与NaOH 在水与乙醇混合物中进行反应,下列现象中,属于S N 1历程的是( ). A 、产物的构型完全转化 B 、有重排产物 C 、碱浓度增加反应速度加快 D 、仲卤烷速度大于叔卤烷13.有一羰基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 5H 10O ,核磁共振谱为:δ= 1.05 ppm 处有一三重峰,δ= 2.47 ppm 处有一四重峰,其结构式可能是:( )CH 3NO 2O NSO 3HA 、CH 3CH 2COCH 2CH 3 ;B 、CH 3COCH(CH 3)2 ;C 、(CH 3)3CCHO ;D 、CH 3CH 2CH 2CH 2CHO 14. 下列烷烃中沸点最高的化合物是( )A 、3-甲基庚烷B 、2,2,3,3-四甲基丁烷C 、正辛烷D 、2,3,-二甲基己烷 15.下列试剂中,属于亲电试剂的是:( )A 、OH —;B 、 NH 2—;C 、 NH 3;D 、 NO 2+16. 下列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三、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或完成反应。

有机化学(1)海南大学

有机化学(1)海南大学

有机化学试题一、 用系统命名法给下列化合物命名或根据名称写出结构 (有顺反异构和旋光异构的化合物需要标明,每小题1分,共15分)10.C 2H 5C H C H 2C H C H 2C H 2H 3H 2C H 31. 2.3.4. 5.6.C H 3C H C H 2C H 2C H C H 3O H7.SO 3HHO9.CC H 3H 2C H 3HC H 3C HC H 3CC C H 3H 3H 3C CC H 2C H 2C H 3C H(C H 3)2C H 3C C H 3C H 8.O HC H 3HC H 3C H C H 2O C C H 3OOC H 311.12.13.2-苯基-3-溴-丁烷3-异丙基-4-羟基-苯乙酮14.15.二苯甲烷二、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 说明: 将正确的选项添在下列表格中,)1.下列化合物中,有sp 杂化碳原子的化合物是:CH 3CH 2CH 2CH CH 2CH 3CH 2CH 2CCHC 6H 5CH 3CH 3CH 2CH 3A. B.C.D.2.下列试剂中,属于亲电试剂的是:A. OH —;B. NH 2—;C. NH 3;D. NO 2+3.下列芳烃进行Friedel-Crafts 反应活性最高的是:A B C DCH 3ClCNNO 24.甲基烷己烷最稳定构象是:A. 船式构象,甲基在a 键上B. 椅式构象,甲基在a 键上C. 船式构象,甲基在e 键上D. 椅式构象,甲基在e 键上 5.下列烯烃氢化热最大的是:A. CH 2=CH 2B. CH 3CH =CHCH 3C. (CH 3)2C =CHCH 3D. (CH 3)2C =C(CH 3)2 6.下列碳正离子最不稳定性的是:A B C D CH 3CHCH CH 2(CH 3)3C (CH 3)2CHCH 3CH 2++++7.下列化合物的碱性最强的是:A. CH 3CH 2ONa;B. CF 3CH 2ONa;C. ClCH 2ONa;D. CH 3OCH 2ONa 8.下列醇和Lucas 试剂反应速度最快的是:A B C D CH 3OH(CH 3)3COH(CH 3)2CHOHCH 3CH 2OH9.下列带下划线的质子在1H NMR 谱图中化学位移最大的是:A CH 2CH 3B OCH 3C C 6H 5BrD CH 3CHO10.下列化合物有芳香性的是:ABCD三、完成下列反应(每空1分,共20分)( 说明:写出你认为的主要产物)CH 3CH 2CH 2CH CH 2Cl 2500℃C 2H 5ONa C 2H 5OH1.CC 2H 5C 3H 7C 2.(CH 3)2CHCH CH 22223.4.O+CH2CH2C(CH3)25.6.KMnO43+7.ClCHHgSO4稀H SOCH2CH2C(CH3)28.CH3CH2OHKOHCH2CHCH39.OHK C2H5BrCCH3Br2CH3I——10.CH3CH2C CH3+CH3O—CH311.C H3C H2C C H3OI2, O H-12.CHO+13.CH3CHO四、写出下列反应的机理(每小题5分,共10分)( 说明:写出详细的各步反应过程)1.CH3CHCH3H+CH3CH3(C H 3)2CC (C H 3)2I+(C H 3)3C C C H 32.五、用化学方法鉴定下列化合物(每小题5分,共10分)1. 环己烷、环己烯、环己酮、环己醇2. 乙醇、正丁醇、苯酚、乙醛六、合成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说明:必要的无机试剂和有机试剂任选,写出详细的反应过程)1.以乙炔为原料合成 CH 3 CH 2 C ≡C CH 2CH 32.CH3CH3CH2CH2CH2CH3CH2OH CH2CH2CH2OCH2CH33.4.以乙烯为原料合成巴豆醛CH3CH=CHCHO5.C2H53HBr七、结构推断题(共15分,每小题5分)( 说明:必要的无机试剂和有机试剂任选,写出详细的各步反应过程)1.某脂肪族烃C4H8 (A) 在较低温度下与氯气反应生成C4H8Cl2 (B),在较高温度下与氯气反应生成C4H7Cl (C),(C)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作用,生成分子式为C4H7OH的化合物(D),(C)用NaOH的醇溶液作用得C4H6 (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H 3CH 2CH=CH 2H 2SO 4CH 3CH 2CH CH 3OSO 2OHb.(CH 3)2C=CHCH 3HBr(CH 3)2C-CH 2CH 3Brc.CH 3CH 2CH=CH 2BH 22OH -3CH 2CH 2CH 2OHd.CH 3CH 2CH=CH 22+CH 3CH 2CH-CH 3OHe.(CH 3)2C=CHCH 2CH 3O 32,CH 3COCH 3+CH 3CH 2CHOf.CH 2=CHCH 2OHCl 2 / H 2OClCH 2CH-CH 2OHOH1).2).a.CH 3CH 2CH 2C CHHCl CH 3CH 2CH 2CClClCH 3b.CH 3CH 2C CCH 3+KMnO 4+CH 3CH 2COOH+CH 3COOH424c.CH 3CH 2C CCH 3+H 2OCH 3CH 2CH 2COCH 3+CH 3CH 2COCH 2CH 3d.CH 2=CHCH=CH 2+CH 2=CHCHO CHOe.CH 3CH 2C CH+HCNCH 3CH 2C=CH 2CNf.CH 33H 2OCHOOg.CH 3CH 3OHh.+CH 2Cl 23CH 2i.CH 3+HNO 3CH 3NO 2+CH 3NO 2j.+KMnO 4+COOH k.CH=CH 2+Cl 2CH CH 2ClCle.CH(CH 3)2+Cl 2C(CH 3)2Cla.CH 3HBrCH 3Brb.+Cl 2Clc.+Cl 2ClClClCl+d.CH 2CH 3+Br 2FeBr 3C 2H 5Br+BrC 2H 5a.FeBr 3BrNO 2HNO 3H 2SO 4Brb.HNO 3H 2SO 4NO 22FeBr 3BrO 2c.CH 32 Cl 23CH 3ClCld.CH 3+Cl 23CH 3Cl KMnO COOHCle.CH 3KMnO COOH2FeCl 3COOHClf.HNO 3H 2SO 4NO 2CH 3H 3C2FeBr 3Br CH 3BrNO 2g.FeBr 3CH 3CH 3BrCOOHBrHNO 3H 2SO 4COOHBrNO 2a.OHCrO3.Py2Ob.CH3CH2CH2OH浓24CH3CH=CH22Br BrCH3CH-CH2c.A CH3CH2CH2OH32CH3CH2CH2OCH(CH3)2H+32CH3CHCH3BrCH3C CH NaB.CH CH CH 2OH+32HOH CH 3CH 2CH 2Br CH 33OH d.CH 3CH 2CH 2CH 2OHCH 3CH 2CH=CH 2HOH CH 3CH 2CHCH 3OHe.OH浓24OHSO 3Hf.CH 2=CH 2稀 冷KMnO 4CH 2-CH 2OH OHO2HOCH 2CH 2OCH 2CH 2OCH 2CH 2OH HOCH 2CH 2OCH 2CH 2OCH 2CH 2OHH 2O+Cl 2ClCH 2CH 2OHg.CH 3CH 2CH=CH 2B 2H 6Et 2O22CH 3CH 2CH 2CH 2OHh.ClCH 2CH 2CH 2CH 2OHO+NaCH 3CHCH 3ONa CH 3CH 2CH 2BrT.MHBrCH 3CH 2CH 2CH 2BrNaOH CH 3CH 2OH1),,+a.(CH 3)2CHCH 2CH 2OH+HBr (CH 3)2CHCH 2CH 2Brb.OH +HCl无水ZnCl 2Cl c.OCH 3CH 2CH 2OCH 3+HI (过量CH 2CH 2+CH 3d.OCH 3+HI (过量ⅠⅠⅠⅠⅠe.(CH 3)2CHBr +NaOC 2H 5(CH 3)2CHOC 2H 5+CH 3CH=CH 2f.CH 3(CH 2)3CHCH 3KMnO 4OH -CH 3(CH 2)3C OCH 3g.CH 3COCH OHCH 2CH 3HIO 4CH 3COOH +CH 3CH 2CHOh.CH 3OH OH HIO 4CH 3COCH 2CH 2CHOi.OHCH 3+Br 23CCl 4 , CS 2中单取代OHj.CH 3(CH 2)2CHCH 2CH 3CH 3CH 2CH=CHCH 2CH 3+CH 3CH 2CH 2CH=CHCH 3a.CH 3COCH 2CH 3+H 2N -OHCH 3CCH 2CH 3NOHb.Cl 3CCHO +H 2O Cl 3OHc.H 3CCHOHOOC COOH+KMnO 4+d.CH 3CH 2CHO稀NaOHCH 3CH 2CH-CHCHOOHCH 3e.C 6H 5COCH 3+C 6H 5MgBrC 6H 5CC 6H 5CH 3OMgBrH+2C 6H 5CC 6H 5CH 3OHf.O+H 2NNHC 6H 5NNHC 6H 5g.(CH 3)3CCHO浓NaOH(CH 3)3CCH 2OH(CH 3)3CCOOH+h.O +(CH 3)2C(CH 2OH)2无水HClOO Oi.+K 2Cr 2O 7+HOOC(CH 2)3COOHj.CHO 4COOHk.C OCl 2,H 2O -CO CH 2Cl CH 3COOH +CHCl 3l.C OCH 3+Cl 2H+m.CH 2=CHCH 2CH 2COCH 3+HCl CH 3-CHCH 2CH 2COCH 3Cl+Cl OH CH 3n.CH 2=CHCOCH 3+HBr BrCH 2CH 2COCH 3o.CH 2=CHCHO +HCNNCCH 2CH 2CHO+CH 2=CHCHCNOHp.C 6H 5CHO+CH 3COCH 3稀C 6H 5CHCH 2C-CH 3OOHl.2+HOCH 2CH 2OH H +COOCH 2CH 2OOCm.COOH4CH 2OHCOOH n.HCOOH+OH HCOO o.CH 2CH 2COOC 2H 5CH 2CH 2COOC 2H 5OCOOC 2H 5p.NCONH 2OH -NCOO +NH 3q.CH 2(COOC 2H 5)2+H 2NCONH 2HN NH O OOa.C 2H 5OHCrO 3.(Py)2CH 3CHOCH 3CHOHCN H +CH 3CHCOOHOHb.C OCl无水AlCl 3CO c.O4OHd.HCCHH ++,2CH 3CHOOH -CH 3CH=CHCHO H 2 / NiCH 3CH 2CH 2CH 2OHe.CH 3Cl 2光CH 2Mg Et 2OCH 2MgCl H CH COCH CH 2CCH 3OHCH 3f.CH 3CH=CHCHOOHOH 无水CH 3CH=CHCHOO稀冷KMnO 4OO CH 3CH-CHCHOH OHH 3O+CH 3CH-CHCHOOH OH g.CH 3CH 2CH 2OHCH 3CH 2CH 2BrMg 23CH 2CH 2MgBrHCHO H +CH 3CH 2CH 2CH 2OHH 2O21)2)a.22724COOHCOOH+COOHb.(CH 3)2CHOH +COOCH(CH 3)2H 3CCOClH 3Cc.HOCH 2CH 2COOH LiAlH 4HOCH 2CH 2CH 2OHd.NCCH 2CH 2CN+H 2ONaOH-OOCCH 2CH 2COO -H +HOOCCH 2CH 2COOHe.CH 2COOHCH 2COOH2Of.CH 3COCl+CH 33CH 3COCH 3+CH 3COCH 3g.(CH 3CO)2O+OHOCOCH 3h.CH 3CH 2COOC 2H 5NaOC 2H 5CH 3CH 2COCHCOOC 2H 5CH3i.CH 3COOC 2H 5+CH 3CH 2CH 2OHH+CH 3COOCH 2CH 2CH 3+C 2H 5OHj.CH 3CH(COOH)2CH 3CH 2COOHk.COOH+HClClCOOH+ CO 2l.2+HOCH 2CH 2OH 2CH 2OOCm.COOHLiAlH 4CH 2OHCOOH n.HCOOHOHHCOOH+o.CH 2CH 2COOC 2H 5CH2CH 2COOC 2H 5NaOC 2H 5OH 5p.NCONH2OH--NCOO +NH 3q.CH 2(COOC 2H )+H 2NCONH 2NH OOO a.OCN OH+COOH OHb.CH 3CH 2CH 2Br CN -CH 3CH 2CH 2CN +CH 3CH 2CH 2COOH c.(CH 3)2CHOH CrO 3.(Py)2(CH 3)2C O (CH 3)2C CN OH+3)2C COOHOH d.CH 3CH 3KMnO 4COOHCOOH COOHCOOHOOOO OO e.(CH 3)2C=CH 2HBr(CH 3)3CBrMg 2(CH 3)3CO 2+23)3CCOOHf.CH 3Br 3CH 3KMnO4COOHBr 2COOHBrg.HC CH2H Hg ,CH 3CHOKMnO 4CH 3COOH CH 3COOC 2H 5HCN2HCN 1)22h.O HNO 3HOOC(CH 2)4COOH O i.CH 3CH 2COOH LiAlH 4CH 3CH 2CH 2OH HBr CH 3CH 2CH 2Br 2CH 3CH 2CH 2MgBr O +CH 3CH 2CH 2CH 2CH 2OHCH 3CH 2CH 2CH 2COOH 或CH 3COCH 2COOC 2H 5EtONa 322CH 3CO CH CH 2CH 2CH 3COOC 2H 5浓-CH 3(CH 2)3COOH j.CH 3COOH 2P CH 2COOH Cl -CH 2COOH CNCH 2(COOC 2H 5)2k.OONH 3CH 2COONH 4CH 2CONH 2l.CO 2CH 3OH H +H 2O COOH OHCOOH3m.CH 3CH 2COOH SOCl 2CH 3CH 2CH 2COO n.CH 3CH(COOC 2H 5)2OH-H CH 3CH 2COOH1)+1)2)3)h.OHNO 3HOOC(CH 2)4COOHOi.CH 3CH 2COOH4CH 3CH 2CH 2OHCH 3CH 2CH 2BrMg Et 2OCH 3CH 2CH 2MgBrO H +CH 3CH 2CH 2CH 2CH 2OH KMnO 4CH 3CH 2CH 2CH 2COOH 或CH 3COCH 2COOC 2H 5EtONa CH 3CH 2CH 2Br CH 3CO CH 2CH 2CH 3COOC 2H 5浓OH -CH 3(CH 2)3COOHj.CH 3COOH Cl PCH 2COOH Cl CN -CH 2COOH CNH ,CH 2(COOC 2H 5)2k.O O O 3CH 2COONH 4CH 2CONH 2l.CO 2CH 3OH H +H 2O COOH OH 3m.CH 3CH 2COOH SOCl 2CH 3CH 2CH 2COOn.CH 3CH(COOC 2H 5)2-+CH 3CH 2COOH1)2)1)a.CH 3COCHCOOC 2H 5CH 32CH 3COCH 2CH 3b.CH 3COCHCO 2CH 3CH 2CO 2CH 3CH 2COO CH 2COOc.CH 3CH 2CHCOOHOH HC OC CHO C OO CH 3CH 2CH 2CH 3d.COOCH 3COCH 3CCH 3__+ CH 3COO + CH 3OH _+ CO 2 + CH 3OHO e.OCH 2CH 2CH 3COOHOCH 2CH 2CH 3f.HOOCCH 2COCCOOHCH 3CH 3CH 3COCH(CH 3)2g.CH 3CH 2CHCOOHCl CH 3CH 2CHCOONah.CH 3CHCH 2COOHOH CH 3CH=CHCOOHOOCH 3CH 3CHCH 2COONaCH 2OHi.+ CO2j.CH 3CH 2CCOOHOH CH 3H SO k.CH 3CH 2COCO 2HH SO CH 3CH 2CHO+CO 2CH 3CH 2CCH 3 + HCOOHOl.CH 3CHCOCO 2HCH 3CH 3CHCOOHCH 3+COm.COOH COOH COOHOOOn.OOOOo,CH 3CH 2COOH +Cl 2PCH 3CHCOOHCla.BrCH 2(CH 2)2CH 2CO 2H O Ob.OCO 2CH 32523OCO 2CH 32COCH -OCH 2COCH 3c.CH 3COOHCH CH OH CH 3COOC 2H 5NaOC 2H 5CH 3COCH 2COOC 2H 525BrCH 2CH 2CH 2BrCH 3COCCOOC 2H 5-CH 3CO1)2)d.CH 3COOC 2H 5NaOC 2H 5CH 3COCH 2COOC 2H 53CH 3COCHCOOC 2H 5CH 3NaOC 2H 5CH 3CHCOOC 2H 5BrCH 3CCOOOC 2H 5COCH 3CH 3CHCOOC 2H 5CH 3CHCOOH CH 3CHCOOH2)2)Ha.HNO 3H 2SO 4NO 2Fe HClNH 2b.NH 2(CH 3CO)2ONHCOCH 3HNO 3NHCOCH O 2NH+NH 2O 2N+c.CH 3COOH (CH 3CO)2O NH 3CH 3CONH 2CH 3COOH 2CH 3COClNH 3CH 3CONH 2CH 3COOHNH 3CH 3COO -NH 4CH 3CONH2d.CH 3CH 2OHCrO 3(Py)2CH 3CHO32+CH 3CH(OH)CH 2CH 3SOCl 2CH 3CHCH 2CH 3ClCH 3CHCH 2CH 3NH 2HCl CH 32ClEt 2OCH 3CH 2MgCl1)NH 2(CH 3CO)2O NHCOCH 3NO 2Fe HClNH 22Fe HCl NH 2BrNaNO 2HClN 2+BrNBrNH 2Ne.f.++0CH 3g.3CH 3O 2N Fe HCl+CH 3H 2N NaNO 2HClN 2+Cl-H 3COHN-H 3CHONa.(C 2H 5)3N+CH 3CHCH 3Br(C 2H 5)3N +CHCH 3CH 3Br -b.[(CH 3)3N +CH 2CH 2CH 2CH 3]Cl -+NaOH[(CH 3)3N +CH 2CH 2CH 2CH 3]+Cl -+Na ++OH-c.CH 3CH 2COCl +CH 3NHCH 3H 3CCH 3CH 2CONCH 3d.N(C 2H 5)2+HNO 2N(C 2H 5)2NO正庚烷1,41-庚炔1-庚炔正庚烷1,4-庚二烯Br 2 / CCl 41,4-庚二烯a.b.22-己炔1-己炔1-己炔2-己炔Br 2 / CCl 42-己炔2-甲基戊烷2-甲基戊烷a.A B C1,3苯1-己炔BB Ab.A B环丙烷丙烯A BHC CCH 2CH 2OHCH 3C CCH 2OH a.a. Ag(NH 3)2+CH 2OHOH CH 3b. FeCl 3CH 3CH 2OCH 2CH 3 , CH 3CH 2CH 2CH 2OH , CH 3(CH 2)4CH 3 c. 浓H 2SO 4和K 2Cr 2O 7 d. CH 3CH 2Br , CH 3CH 2OH d. 浓H 2SO 4 后者成烯烃a.A丙醛B丙酮C丙醇D异丙醇ACTollen试剂ABCDb.A戊醛B2-戊酮C环戊酮ABCBa.CH3CH2CH2COCH2COOCH3(A)OHCOOH(B)CH3CHCOOHOH(C)ABNa2CO3Aa.CH3NH2NHCH3COOHCOOHOH(A)(B)(C)(D)BDABDCb.(CH3)3N.HCl(A)(CH3CH2)4N+Br-(B)3AB或者用NaOHA分层B均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