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论文.docx
滨水景观毕业论文
滨水景观毕业论文滨水景观毕业论文滨水景观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它不仅是城市与水体相互交融的象征,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本篇论文将从滨水景观的定义、设计原则和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城市规划师和设计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首先,滨水景观是指城市与水体相接触的区域,包括河流、湖泊、海洋等。
它不仅是城市的自然资源,也是城市的文化遗产。
滨水景观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水体的特点和城市的需求,既要保护水体的生态环境,又要满足人们的休闲和娱乐需求。
因此,滨水景观的设计原则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生态友好和人文关怀。
其次,滨水景观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发展方向。
在城市规划中,滨水景观应该与城市的其他功能区域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时,滨水景观的设计应该符合城市的发展方向,既要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又要保护和提升滨水景观的价值。
例如,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可以设计一些公共广场和步行街,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欣赏水体的美景和享受休闲娱乐活动。
此外,滨水景观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居民的需求和参与。
滨水景观不仅是城市的一个空间,更是居民的一个公共场所。
因此,在设计滨水景观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居民的需求和参与。
例如,可以设置一些休闲设施和娱乐设施,如游泳池、儿童游乐场等,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需求。
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文化活动和社区活动,增加居民对滨水景观的参与和归属感。
最后,通过一些实践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滨水景观的设计原则和实践方法。
例如,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是一个典型的滨水景观项目,它通过设计创新和生态保护,将城市与水体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在滨海湾花园中,人们可以欣赏到壮观的海景、参观世界级的建筑和艺术品,同时还可以享受到各种休闲和娱乐设施。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滨水景观的设计原则和实践方法,为其他城市的滨水景观项目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综上所述,滨水景观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滨水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论文资料
滨水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论文资料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I 绪论 . (1)一、城市公园的发展状况及可行性分析 (1)(一)发展现状 (1)(二)可行性分析 (1)二、滨水城市公园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一)研究背景 (1)(二)研究思路 (2)(三)设计理念 (2)三、滨水城市公园设计理念的实施 (2)(一)功能分区 (2)(二)道路系统设计 (2)(三)植物配置 (2)(四)照明设计 (3)(五)水体设计 (3)结论 (3)参考文献 (4)后记 (5)绪论城市公园与千家万户都息息相关,它是人们的第一接触的生活环境,它涉及到每个人的生活利益。
城市公园的建设又和国家、社会离不开关系,能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好或者坏。
在进行城市公园规划的时候,我们要施行“以人为核心”的设计观念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方针,根据地方民俗风情、地方民族特色,创造出高水平的规划设计,提高人们的品味和消费者的观念,从而使中国滨水城市公园的规划能有一个整体上面的提高。
一、城市公园的发展现状及可行性分析(一)发展现状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我们国家城市公园的规划体系起步起来比较晚,当前还处在不断探索的一个阶段,与国外的那些发达一点的国家相比起来,还是有较大差距的。
我们应该从基础开始,通过分析和研究我国城市公园规划发展,重点集中在建立起完善的城市公园规划体系。
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很迅速,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城市公园的功能需求就慢慢的提高了,当前城市公园的设计,都是一些功能单一的形式,虽然有一些经过刻意处理了,但总免不了陷入单一的图案式的平面构成与雕塑式的体量表现中,新的外观掩盖住了特色式的地方风格,而过于追求建筑形式所带来的“美感”,却忽略了人们的实际功能需求,所以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同,这样反而更加达不到设计所追求的目标。
涟漪“公园滨水景观设计-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近30年来,中国迎来了后工业化时代,各个城市开始注重了对环境的保护与改造,尤其是滨水区域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因为滨水区域在城市系统中担任着多方面的功能,如水利、运输、游憩、城市形象等生态功能等。
因此,滨水公园的设计与开发对城市的娱乐、文化以及生态等多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本设计是通过景观设计来调整及改善场地内的生态环境,使水系生态环境达到平衡梳理河流、岛屿边缘的形态,以弯曲、自然的形式,增大水体与岛屿的接触面积。
采用自然缓坡,减少硬质河堤,使整个环境更加具有亲和性与自然性。
利用丰富多样的植物配置,使场地四季有花可赏、有树可观。
设计场地与建筑满足游客观赏的基本需求,以及周边居民的生活娱乐需求。
本设计手法是以圆形元素语言为主体景观的表现形态,将该场地划分为密林有氧区、亲水活动区、树阵景观区、入园广场四个功能区,以独特的方式将公园打造成为以圆形为主体的“涟漪”公园,使在河流中的岛屿更加富有吸引力。
关键词:滨水公园;景观设计:涟漪;圆形元素语言Specification of "Ripple" waterfront landscape park DesignAbstractAfter nearly 30 years, China ushered in the era of industrialization, cities bega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renovation, especially the waterfront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because of waterfront in city system holds a variety of functions, such as water conservancy, transportation, recreation, the image of the city ecological function, etc. Therefor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city waterfront park has a very positive role in entertainment, culture, and ecological aspects .This design is through the landscape design to adjust and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field , the drainag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alance carding on the edge of the river, islands form, in the form of bending, natural, increase the contact area of water body and islands. Using natural gentle slope, reduce hard embankment, make the environment more affinity and naturalness. Using the rich variety of plant configuration, make the venue, the four seasons can enjoy flowers, trees. Design space and construction meet the basic needs of tourists, and people's life and recreational needs. This design technique based on circular elements as the main body of landscape form, divided the site into four functional areas:jungle aerobic zone, hydrophilic activity area, tree array landscape area, the entrance square, in a unique way to the park into a circular as main body "ripple" park, make the island more attractive in the river.Keyword:waterfront park;The landscape design ;ripples ;Circular elements language前言设计目的:设计目的是为城市中心打造一个环境舒适,具有生态效益、并能够供广大游客休闲娱乐的主题滨水景观。
(精品论文范文)滨水公园设计说明
滨水公园设计摘要畅春园景观设计从生态的角度出发,着重对当地绿色景观的缺乏与大小东湖的水系进行治理规划,改善该区域景观环境匮乏现状,有效地防止生态的破坏欲恶化。
提高市容市貌和市民生活环境质量,提供优美静雅的城市滨水景观,满足市民对户外活动的需求。
同时将该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向联系起来,打造成城市对外展示的门窗,运用畅春园设计主题中蕴含的交流合作思想与充实的文化底蕴,来树立城市形象和良好的精神面貌。
既迎合了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又满足了人们对现代城市景观欣赏的眼光需求,达到城市发展的需求与景观规划的双赢。
关键字:生态景观、城市滨水景观、城市形象。
AbstractChangchunyuan landscape is designed from the point of ecological ecological view.Based on the warter system of Daxiao east Lake, it focises on consummating of local green landscape: the effeltive preventing of the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desteruction:the imporving of resideuts living standard and quality of the city envioronment for the purpose of provicling a beautifui warterfornt landscape for the citizens altivities.Atthe same time,as a citys display window, it link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sign the me of Changchunyuan Landscape, which mainly contains the idea of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nd envichment of cultural foundation, it establishes upstanding image and good mental outlook of the city. All in all ,Changchunyuan Landpscape meets the needs of morden citys development and the demand of peoples appreciative Vision of the urban landscape , which is oibsolutely a win-win situation for both city development and landscape dewign.Key Words:Ecological landscape, urban waterfront landscape, city image前言20世纪城市化(urbanization)的巨大变化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深造成世界各国面临不同程度的景观危机。
滨水景观设计范文
滨水景观设计范文滨水景观设计是指在滨水区域进行景观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滨水区域一般指河流、湖泊、海岸等自然水域的周边地带。
滨水景观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使滨水区域成为一个宜人、美丽、舒适的空间,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学习教育、生态教育等多种功能。
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地形地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地形地貌决定了景观的形式和空间结构,设计师可以利用起伏的地势、平缓的草地、陡峭的岩石等元素,创造出不同的景观特色。
同时,设计师可以通过设置人造的水体、溪流、喷泉等水景,丰富景观层次和视觉效果。
水体的状况和水质对滨水景观设计也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水质较好,设计师可以通过打造荷花池、水生植物园等方式,增加生态价值和观赏性。
如果水质较差,设计师可以采取净化水体或人工创造水景的方法,改善景观环境。
植被种类是滨水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设计师可以根据区域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如乔木、灌木、花卉等。
植物的选择既要考虑其美观性,又要考虑其适应性和生态效益。
滨水区域的文化遗产也是景观设计师应该关注的重点。
文化遗产可以是历史建筑、古民居、传统工艺等,设计师可以将其融入到景观设计中,以展示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通过设置游客中心、博物馆等设施,提供相关的文化教育和娱乐服务,也是滨水景观设计的重要方面。
在滨水景观设计中,人们的需求和体验也是至关重要的。
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人们对休闲、娱乐、运动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合适的空间和设施。
同时,设计师还要考虑如何提供良好的服务设施,如餐厅、商店、停车场等,以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
最后,滨水景观设计还需要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设计师应该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保护和改善滨水区域的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破坏。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引入生态工法,如湿地、生态岛等,提高水体的净化和保护效果。
总之,滨水景观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充满挑战性的工作。
设计师需要考虑众多的因素,如地形地貌、水体状况、植被种类、文化遗产等,以创造独特而又美丽的滨水景观。
城市滨水绿地论文景观设计论文
城市滨水绿地论文景观设计论文【摘要】考虑林冠线起伏变化,开敞和密闭度的变化,考虑季相变化增加色彩和时空变化的感受以及植物在水中的倒影效果。
植物对周边的建筑有映衬和遮挡的作用,在滨水沿线建筑界面上,种植植物要注意适当遮挡不良景观,注意留出效果较好的透景面,使建筑与水体景观互相渗透。
城市滨水绿地是城市中重要的典型生态交错空间,是构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滨水绿地景观作为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品位、城市文脉的关键窗口,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与土地开发的重要区域,成为拉动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的重要增长点,滨水空间是一座城市宝贵的生态景观资源。
由此,滨水景观设计也成为当今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研究热点,现在参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一些对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体会。
1.滨水绿地景观设计应从城市水系总体规划格局出发,根据水体特性为区域滨水景观做出功能和景观定位城市水系总体规划包含了水系综合利用、保护及保证利用和保护的工程体系三个方面。
在综合利用规划中确定了水体功能、岸线的分配以及滨水城市功能区的功能等。
滨水绿地景观设计应在城市水系总体规划的框架下,针对不同片区、地段分重点做出功能和景观定位。
城市滨水空间按其毗邻水体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河滨、湖滨、水库、江滨、海滨等,绿地景观设计需要根据不同水体的特点,确定功能设置和景观空间布局。
例如在桂林的环城水系“两江四湖”生态景观工程中,漓江、桃花江、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各滨水区绿地景观既融汇贯通,共同体现着桂林的山水文化、城市历史文脉特色,而各个景观区又独具特点,体现了不同段落水域的功能和环境空间特色。
漓江青峰夹岸,空间开阔,结合山水景点布置航运码头;桃花江迂回曲折,清幽恬静;榕湖上北斗桥、古榕双桥、水晶桥、榕树景观趣味盎然;杉湖中的日月双塔精美典雅;桂湖贯穿多座风格各异的桥梁,沿线荟萃名花异木,风光旖旎;木龙湖建筑错落,展现宋城历史文化风情。
各景区充满丰富的景观层次,空间变化,打造了一个个精致细腻、亮点突出、给人印象深刻的区域滨水绿地景观,可谓优秀的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典范。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1. 引言1.1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在于其对城市环境的美化与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作为人类生活的主要场所,其环境质量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着直接的影响。
而城市的水体是城市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景观设计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文化内涵。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通过设计合理的绿化带和水体景观,可以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促进城市的生态平衡。
滨水景观设计还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降低城市的温度,净化城市的空气,为居民提供一个清新宜人的居住环境。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魅力。
水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代表着育人的意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合理设计城市的水体景观,可以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传承城市的文化传统,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城市形象。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对城市生态环境和文化魅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品质提供保障。
1.2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特点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特点包括与自然融合、注重生态环保、体现现代性和创新性、强调人文关怀与文化传承等。
与自然融合是指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尽可能保留和强化水体自然景观特色,使人们能够与自然环境亲密接触。
注重生态环保则是指设计中应考虑生态系统平衡和水体健康,采用生态友好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体现现代性和创新性意味着设计要符合当代审美观念,融入现代科技和材料,展现创新的设计理念。
强调人文关怀与文化传承则是指设计要关注城市居民的需求和情感体验,同时传承和发扬当地的文化传统,使景观设计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综合这些特点,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在保护自然、提升城市品质、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正文2.1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是指在设计城市沿岸水域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准则和规范。
论城市滨河公园设计探索的研究论文(优秀范文五篇)
论城市滨河公园设计探索的研究论文(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论城市滨河公园设计探索的研究论文方案与背景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郑州市从地理位置来看,地处华北平原南部,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地区。
在悠久的历史发展长河中,郑州成为全球铁路、航空等枢纽城市。
从文化角度来看,郑州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五帝活动多聚集于此;从地域特征来看,郑州金水河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金水河管理不够妥当与完善,成为一条臭名昭著的河流。
1996年,郑州市重视疏通金水河,斥资1.5亿元人民币,历史一年,对河底加以疏通与改良,分段种植绿色植被,打造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金水河滨河公园,造福百姓,郑州人从此拥有了碧波清流。
滨河公园的类型2.1 滨河湿地公园滨河湿地公园:充分运用湿地良好生态环境,并且以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作为基础,以湿地科普宣教、功能利用、弘扬文化等作为主题,打造滨河湿地公园。
此外,注重细节规划,配备旅游设施,为旅游者提供休闲、惬意的集观光与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型公园模式。
湿地公园具有多种功用,它不仅包括保护湿地、科普教育、研究湿地等内容,同样也将休闲、娱乐等项目融入其中。
从公园性质来看,湿地公园属于社会公益性生态公园。
在规划过程中,以自然复兴、恢复领土作为前提与宗旨,接纳多种类型的动植物,构建全新的群落生态环境,同时以人为本,为游客提供充满生机、丰富多姿的游览场地。
滨河湿地公园一个著名的范例就是: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
这一湿地公园位于欧洲展馆和黄浦江之间,公园呈长条形状。
在公园建造之前,这一地域污染严重,垃圾横陈,毫无生机,土壤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公园建成后,很多野生生物来到公园,这里成为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都市田园,成为野生生物的天堂。
2.2 主题滨河公园主题河滨公园的建造宗旨是为了满足游客的休闲旅游需要,在建造过程中,将创新思想融入公园建设过程中,为游客提供惬意的现代旅游场所。
作为专业从事主题类型的河滨公园设计、规划与策划的设计者,根据资料收集规划设计滨河公园可遵循以下要素:准确的主题公园设计的选择、恰当的主题选择、独特的主题滨河公园创意与公园文化内涵、灵活的营销策略、深度的公园产品开发,只有这样主题滨河公园设计才能独具一格。
城市滨水园林景观生态设计论文
城市滨水园林景观生态设计论文1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概念和基本原则1.1节约原则。
怎样使景观项目的低碳高效、环保节约,是值得每一个项目决策者和管理者去思考的。
例如,在项目的考察立项阶段,可否听取专家的专业意见,秉承生态、经济的理念,以功能为上,避免奢靡之风;在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可否通过前期更加细致全面的考察、分析和研究来提高规划设计的效率和质量;可否通过科学的安排和指导,避免出现重复建设,等等。
而在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后期维护的整个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和耗费。
在设计施工管理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手段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节能增效,减少浪费。
例如,场地的设计施工应因循自然地形,减少土方的填挖和地形的改造;景观的硬质铺装和构筑小品等尽量采用环保材料和涂料,建筑废料应选择后再利用;植物尽量采用乡土种或者驯化良好的外来种,减少植物因水土不服造成的生长不良甚至死亡;通过科学全面的植物配置设计,以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和植物生态系统稳定,减少奇花异草的种植和大树的移栽,以达到既经济又美观的目的;增加园林景观的使用寿命,减少再建和修整的频率,降低维护的费用,等等。
1.2可持续发展原则。
这里讲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不仅仅是指植物景观的四季变化和植物生态系统的演替。
它涵盖的不仅是园林景观本身,还包括人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指物质层面,还包括精神层面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不仅要为自己创造出优美的园林景观,而且要有前瞻性的视野,采用先进的理念进行规划设计、管理维护和再创造,使之成为后代也可以享用的优质的景观资源。
我国传统的古典园林中,就有许多是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人文价值,又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屹立千百年至今,仍然散发着生机和活力,成为了我们民族一笔宝贵的财富。
1.3地域文化传承性原则。
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景观设计市场上盛行着抄袭之风,一味地追求高端豪华或者某一种被大众熟知并喜好的风格,致使各地的园林景观趋同现象严重,千篇一律,缺乏特色。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论文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论文【摘要】城市滨水环境是水陆的结合体,具有多样性,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充分的发挥水陆两种生态系统的优势,并彰显出美学效果。
本文就以城市滨水绿地的设计为中心,从设计原则出发,并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设计措施进行了分析论述,希望在今后的设计中,不仅使城市滨水环境满足最基本的航运、灌溉和防汛作用,还能够更好的彰显其滨水绿地的生态功能和观赏功能。
从当前的城市发展情况来看,规划者对于滨水绿地的设计,主要侧重于防汛、灌溉以及航运等基本的功能,较长采用的措施是截弯取直或者是高筑堤岸的方式,这样将不利于城市滨水环境效果的发挥,如何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滨水绿地的生态功能,是当前设计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下面本文就结合工作实际,对当前城市滨水绿地景观的设计问题进行探究。
一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原则要想更好的发挥城市滨水绿地景观的特色和优势,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方式,并坚持一定的原则,下面本文就对设计过程中需要坚持的原则进行分析论述。
首先,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需要凸显地方特色。
地方的才是世界的,才能够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因此在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挖掘区域地理、人文、植物特色,利用景观手法加以表达,对提高城市滨水绿地的活力、趣味、文化品味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设计过程中,可以在利用原有地形的基础上,使城市、道路与绿地景观巧妙而有机地融合,以简洁明快的造园手法,创造出一个环境优雅、明快清新、景观丰富而又适宜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滨水绿地。
其次,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最终目的除了要为城市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空间外,还为了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所以说人的感觉是设计者需要充分考虑的,即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滨水绿地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安全、怡人的亲水、健身、观景、游憩的场所,增进市民之间的人际交流。
随着社会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速,人们对环境质量需求也日益提高。
基于历史文化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
基于历史文化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是城市的文化遗产,也是城市的人文景观。
在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中,要将历史文化融入以展现城市的特色和魅力。
本文将探讨
基于历史文化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历史文化融入滨水区景观设计
的方法。
我们来谈谈为什么在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中需要融入历史文化。
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城
市的灵魂和精神,它代表着城市的传统和风貌,是城市的独特标志。
将历史文化融入城市
滨水区景观设计中,不仅能够展现城市的特色和魅力,还能够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吸引更多游客和居民前来参观和居住。
通过展现历史文化,还能够增强市民的历史文化自
豪感,促进城市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如何将历史文化融入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呢?要充分调研和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包
括城市的历史沿革、历史建筑和历史事件等,以此为基础进行景观设计。
要在景观设计中
融入历史文化元素,可以通过建筑风格、雕塑、文化符号等方式将历史文化元素体现出来。
可以通过文化表演、文化展览等方式,让游客和居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城市的历史文化魅力。
要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保护城市的历史建筑和历史遗迹,让这些文化遗产成
为城市滨水区景观的一部分。
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还要注意将历史文化与现代元素进行结合,创造出既有历史韵味
又具有现代气息的景观设计作品。
通过融合历史文化与现代元素,可以打造出更加有活力
和创新的城市滨水区景观,吸引更多游客和居民前来参观和居住。
也能够让人们更加直观
地感受到城市的历史文化魅力。
基于海绵城市视角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视角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海绵城市作为新一代城市雨洪概念,引起全社会的广泛重视。
海绵城市的实质是利用先进的技术与材料,在城市区域内构建一个模拟生态的雨洪管理系统,实现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一系列管理。
同时,通过生态景观与雨洪系统的结合,打造空间层次丰富、海洋文化元素、功能多元的滨水景观与生态活力水岸,满足城市居民的各项需求。
关键词:海绵城市;滨水景观;景观设计引言随着“海绵城市”这一概念地运用,其不再局限于城市雨洪管理方面,而是将雨洪管理系统与城市滨水景观有机结合,让自然雨水与城市生态契合,不仅能发挥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防洪等功能,而且能起到城市景观欣赏、生态环境调节、城市地标构造等多重作用。
1海绵城市及滨水景观的概念1.1海绵城市概念海绵城市也称“水弹性城市”,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其核心是城市雨洪管理,下雨时通过构建起的雨洪系统收集并储存雨水,然后通过雨水沉降材料实现渗水、净水,最终将雨水转变为民用所需的水源。
海绵城市作用主要表现在:收集的雨水可供绿植灌溉;可调节城市河流湖泊水环境;在城市遇大雨、暴雨时,加速消除路面雨水,防止城市内涝。
因此,积极打造海绵城市,是保障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更是维护城市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打造高质量城市居住环境的必然要求。
1.2滨水景观概念城市滨水景观是指利用水域建设成的城市景观带,水资源、城市文化、建筑与植被是其三大要素,其中,水资源是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核心要素。
水资源可由海、湖、江、河、溪等水域供给,也可开挖人工河,在水域附近建设景观带。
滨水景观主题往往围绕水景展开,一些城市以海洋文化为主题建设滨水景观,一些城市以河流、湖泊、溪流为主题构建滨水景观带。
滨水景观设计的重要目的在于调节生态环境,减少城市污染;提升城市质感,增强城市的美观度,打造城市地标;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满足人们景观鉴赏、居住、游玩、休闲、运动等需求。
滨河景观设计毕业论文
滨河景观设计毕业论文标题:滨河景观设计摘要:滨河景观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与规划关系到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本文从滨河景观的定义与意义出发,分析了滨河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并以某城市滨河景观设计为案例进行详细讨论。
通过对滨河景观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旨在为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滨河景观,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城市发展引言:滨河景观是城市独特的宝贵资源,其美丽与和谐的设计不仅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还能为居民带来更好的居住环境。
滨河景观设计不仅关系到城市发展的长远规划,也需要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因此,滨河景观设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一、滨河景观的定义与意义滨河景观是指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边缘地带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滨河景观不仅能够提供绿地和公共空间,还能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和户外活动的场所。
同时,滨河景观还具有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
因此,滨河景观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需要考虑到自然环境、文化传承和社会需求等多个方面。
二、滨河景观设计的原则1. 环境保护原则:滨河景观设计应注重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减少对水质和水生物的污染,保护滨水植被和动物群落。
2. 城市形象塑造原则:滨河景观设计应符合城市整体形象和风貌,考虑到城市历史和文化特色,并与周边建筑和环境相协调。
3. 公共空间利用原则:滨河景观设计应注重人们的需求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提供多样化的公共空间,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和健身需求。
4. 可持续发展原则:滨河景观设计应考虑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滨河景观设计的方法1. 调研与分析:通过对滨河区域的调研和分析,了解其自然环境和城市发展的现状与需求,为后续的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2. 规划与设计:结合调研结果,制定滨河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方案,包括绿地布局、道路设置、景观元素的设计等。
3. 材料选择与施工:选择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注重施工过程中的生态保护和安全性。
探析城市滨河空间中的驳岸景观设计论文(精选五篇)
探析城市滨河空间中的驳岸景观设计论文(精选五篇)第一篇:探析城市滨河空间中的驳岸景观设计论文本文以城市滨河空间中的驳岸景观为研究对象,以现存的实例为依据,以城市文化和自然、人文环境为主线,探讨与当地城市相适应的驳岸景观形式与设计手法。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提高滨河空间景观改造中驳岸景观设计的可操作性,规范城市驳岸的管理依据,提高驳岸设计的艺术品位,增加人文含量。
笔者将本次研究的主要成果归结为四个方面:第一,总结出了滨河空间中驳岸景观的设计原则;第二,找到了运用绘画的相关相关原理指导驳岸设计的方法;第三,从人性的多个方面论证了驳岸的设计方法;第四,总结了国内外驳岸景观设计的案例。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地能力越来越强。
在多种水文环境中,河流是人们日常生活利用最多,接触最多的一种。
人类发展进步的历史同样也是一部治水治河的历史。
现如今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城市开始不遗余力的改造城市的环境,而河流的整治又是改造城市环境不可缺少的一环,驳岸的设计改造又是整个滨河景观改造中最关键的一步。
城市滨河空间中驳岸景观的功能1.防洪功能防洪护堤,蓄水排水是滨水驳岸的最基本功能,它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
在水位变化较大的河流驳岸改造中,这一点尤为明显,而其他水位变化不是很明显的潜水位河流的改造中,这一功能则没有特别突出。
2.生态化功能“驳岸生态化”是自然形成的河岸或者具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渗透性的人工护岸。
驳岸的生态化功能是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调节水源、增强水体的自净、恢复水陆生态平衡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3.景观功能一个城市要彰显出自己的特色,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时,必须结合所在的区域、区位、地里、环境、资源等综合自然因素,使得城市的发展与区域的发展相结合,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融合。
作为城市滨水核心设计的驳岸不仅要满足人们视觉上的景观观赏,还要还要结合区域的发展来展现城市的景观特色。
景观规划设计论文15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点)
景观规划设计论文15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点景观规划设计论文摘要: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涉及面较广,对个体的设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在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师要遵循自然生态法则,充分考虑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将景观、植被与环境融合起来,科学设计,合理布局,以提高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水平,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景观规划设计设计论文设计景观规划设计论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点1城市滨水公共空间设计原则1.1公共性滨水区历来是公众活动最为密集的区域。
无论是节日庆典、宗教礼仪,还是娱乐活动,人们总喜欢选择滨水地区。
恒河河畔的宗教仪式、汨罗江的龙舟比赛、巴林水滨的晚间野餐,抑或名古屋供奉神灵的“热田祭”等都是以滨水地区作为活动的场所[1]。
滨水区作为一种稀缺的土地资源,应该作为社会的共有财富进行分享,不应让私人或少数利益团体占有。
所以,在规划设计中应该遵循“共享”原则,强调土地紧凑利用和公共设置的合理配置,尽可能地将亲水的空间还给公众,还原滨水空间的“公共性”这一基本属性。
1.2可达性滨水区是陆地和水域的交界区域,这个区域的交通是尽端式交通,且因平行于水系的道路使得滨水公共空间成为相对独立的地块。
因此,组织合理的路网,让使用者能快速到达滨水空间,并能够在其中穿行,其交通的便捷程度,是滨水公共活动的保障,也是保持滨水公共空间活力的保障[2]。
1.3实用性滨水区作为公众活动的主要载体,不应该仅具备观赏或者防洪的单一功能,其具有的功能特点应该是多样化的。
应满足来此活动的不同人群的公共活动需求,如观光的游客需要具有特色的景观风貌;周边工作的白领需要短暂的茶歇场所;居住在附近的孩子需要可以让他们攀爬、游戏的场地。
遵循此原则,可以使滨水公共空间具有长久的吸引力和人气。
1.4识别性识别性是通过强调空间的形式与特征,赋予空间个性,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强化人们对该空间的记忆。
滨水区进行城市设计的探讨的论文
滨水区进行城市设计的探讨的论文滨水区进行城市设计的探讨的论文1、场地调研2014年5月26日,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彼得贝伦斯建筑学院34位师生莅临重庆大学,中德Joint-studio联合设计就此开启。
此次选择的场地为原重庆华隆特钢厂区旧址,其南接著名瓷器口古镇,东临嘉陵江,西边为市政干道,北面为特钢厂家属区。
项目选定的旧厂区巨大且荒芜,但直接濒江,拥有绝佳景观视野,其相邻区域也极富活力和历史感,且交通便捷,这无疑使得该场地蕴藏巨大的开发潜力。
回望重庆的城市发展史,与长江息息相关,因此滨水地区通常拥有许多历史性的要素,如老城墙,旧码头,老工厂、旧车间等。
调研中大家一致认为这些老旧构筑物虽然都已废弃,但它们构成了人们认识历史的强有力的媒介。
所以如何体现城市发展的连续性,建构历史、今天、未来具有合理时空梯度的城市环境,将成为贯穿整个设计的问题。
2、总体规划首先是交通网络规划。
为保证人们安全便捷地抵达滨水岸,重新建立起人与水亲密对话的滨水文化,我们倾向于采用人车分流的方式,以确保步行者的权益。
同时路网等级从西向东依次降低,即靠近城市干道的路网最宽,以快速消化涌入场地的车流;而越靠近江边的路网就越窄越多。
其次是建筑量的空间分布。
对于重庆这种高密度山地城市,一片视野开阔且可达的公共空间是极为宝贵的。
纵观场地整体环境,在保证容积率大于2.0的前提下,我们控制建筑高度由城市干道一侧向滨江一侧逐渐递减。
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开发量和城市天际线形象,还可以在滨江地带提供可达且人性化的公共共享空间。
最后是城市空间的营造。
场地内设计三条由西向东的视线通廊,其中的城市空间由大至小,由整变碎。
最后一条贯穿南北的景观绿带轴来加强场地南北之间的.连续性,并在绿轴上衍生小广场、街角公园等等趣味空间。
经过反复推敲形成的总体规划,实现了场地内从大马路向步行街道空间的自然过渡,增加了人与人相遇相识的机会,可发生更多偶然,拉近人之间的距离。
而经改造后重新利用的老构筑物也能在无形中突出历史文化内涵和唤起城市集体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城市滨水区是城市规划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陆地和水域的枢纽,其具有丰富的景观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同时,它也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的综合体。
笔者着重对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城市规划水平。
关键词城市规划;滨水区;景观设计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人们日常生活品质的提升。
城市滨水区就是在这一诉求下应运而生的。
其既能够满足日常防洪和水利功能需求,又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空间。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最富活力和景观特色的生态系统,其一般位于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作为水陆之间的连接枢纽。
设计师要以城市水域为中心,对城市滨水景观进行设计,并辅助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1滨水景观设计现状目前,国外滨水景观设计已经居于较为先进的水平。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更加注重城市水系的完整性和生态性。
并且已经逐步将滨水景观设计延伸到自然资源保护、多功能基础设施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等层面。
我国滨水景观设计主要被应用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以提升城市形象,并辅助以休闲娱乐功能。
2滨水景观设计理念近年来,设计师在对城市滨水景观进行设计
的过程中,不再局限于其防洪需求,更加注重对其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回归自然层面进行延伸。
设计师在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学理念和美学理念的应用。
比如,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要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对其亲水性、近水性和嘻水性进行考虑[1]。
3滨水景观设计原则3.1防洪安全原则防洪安全是城市滨水区的基本功能。
设计师要结合具体工程情况和其防洪需求进行设计。
应用石材对防洪坡段进行设计,以达到防洪的目的,并给人以独特的视觉观感。
设计师也可以应用花草、灌木、水生植物等进行植物景观塑造。
3.2生态原则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生态性原则。
将环境要素和生态要素作为其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能够避免对城市滨水地貌造成破坏,又能够达到防洪、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景观设计的多重目的。
3.3空间层次原则滨水景观立面设计包括硬质景观设计和软质景观设计。
硬质景观设计主要依托了道路和平台的多层性,进行空间转化,创造空间高差,以达到立体视觉效果;软质景观设计是借助植物构造和配置,先堆土成坡,然后对其进行立体种植,以形成空间层次感。
3.4景观统一原则设计师要结合城市特点进行滨水景观设计,
确保整体风格的统一性。
比如,设计人员可以对滨水景观节点进行放大,并将园林小品或城市地标纳入滨水景观规划中,进而向城市中渗透,构成完整的城市生态系统。
4滨水景观设计要素首先,滨水景观设计要符合经济发展和环境要求。
设计师要从全局出发,结合城市经济发展背景对滨水景观进行设计,使其满足水运运输要求的同时,也能够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设施。
滨水景观设计也要满足人们的亲水性诉求,结合城市背景和市民需求,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市民活动空间布局,创造和谐的城市滨水开放空间,营造舒适干净的居住环境。
其次,滨水景观设计要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和景观制美的目的。
城市滨水景观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点,具有水体循环、水土保持、水质涵养和贮水调洪等作用。
设计师要结合区域要素对滨水景观进行合理规划。
同时,也要满足人们对优美景观的需求,注重对其进行多维景观构造。
第三,滨水景观设计要具有历史文化特色。
设计师要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滨水景观设计,赋予其文化特性。
应用精妙的设计技巧对环境要素进行构造,以突出滨水景观设计的历史性和独特性[2]。
5滨水景观设计的植物造景5.1滨水景观植物造景要素设计师要结合滨水景观设计要求,注重从颜色、大小、形态和线条等方面对植物进行搭配和选择。
在植物景观配置中,设计师要综合视线景观角度转换需求进行色彩的搭配;利用植物群体构成和植物间协调性,达到良好的造景效果;通过形状设计,提升植物造景的协调性,并起到视线支配作用。
5.2滨水景观植物造景原则首先,根据滨水景观设计要求和功能性诉求,对植物种类和种植形式进行选择,确保植物选择的多样性;其次,遵循植物生长特点和生长环境要求,应用适合的植物。
并对现有绿化基础进行应用;第三,结合季节变化对树种进行选择,确保四季景观搭配得宜。
第四,设计师要将艺术构图思维应用到滨水景观设计中,注重韵律空间构造,并应用透景和借景等多种造景手法,通过比例尺寸搭配,以达到优美和谐的艺术效果。
5.3滨水景观植物造景形式滨水景观植物造景,既要满足滨水景观设计的空间性要求,又要满足避暑、防灾和生态等功能性诉求。
同时,要注重孤植、组团、带植、疏林等造景形式的多样化。
孤植,即对乔木或者灌木进行独立种植,使其作为视觉焦点,达到开阔空间的效果;组团,即将各种植物形式以组团的方式进行种植,使其作为滨水景观主题,达到开阔的空间效果和通透的视觉效果;带植,是指连续性的大型植物区,其功能性比较强,为了满足遮阳和环境保护需求。
其一般被应用于护岸林和滨水步行道种植中;疏林,将草坪和低矮灌木作为基础,并用乔木对其进行点缀,其一般被应用于亲水性滨水景观设计中[3]。
6滨水景观设计案例分析6.1国内案例分析笔者以秦皇岛汤河公园为例进行分析。
设计师以绿色河流生态廊道为基底,并设计出一条以玻璃钢为材料的500m红色飘带,其中包括步行道、座椅、乡土植物和灯光等基础设施,既满足了人们的日常休闲娱乐需求,也使城市环境景观得到了有效改善。
6.2国外案例分析笔者以多伦多滨水长廊景观为例进行分析。
滨水区第一路段长度和宽度别为925m和94m,地面采用马赛克式黄岗岩进行铺设,路两侧设置有成排的枫树、座椅、垃圾桶和摊位等,供人们休闲和乘凉。
设置有一个方圆184m的公共空间和宽9m的行人专用区,一直延伸到水滨长廊。
同时,设计师将具有加拿大本土特色的枫叶以铺地形式融入水滨长廊设计中。
该设计是优雅公共滨水景观设计的代表。
7结语滨水景观设计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体文明的象征。
设计师要注重结合城市特色,进行滨水景观设计,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要求,为现代化城市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参考文献[1]冼宁,赵芮兴.对现代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的初探[J].设计,201513125-126.[2]纪新锋.可持续性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分析[J].现代园艺,20141778-79.[3]李安.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