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应急处理预案(试行)010625

合集下载

房县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应急处理预案

房县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应急处理预案

房县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疫情应急处理预案一、背景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性的疾病。

0157:H7是最常见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EHEC),它能引起人类出血性腹泻,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D)。

自1982年美国俄勒冈州和执密安州首次发现0157:H7大肠杆菌食物中毒事件以来,西方国家及日本曾先后报道过该病的爆发流行。

目前美国发病人数已超过2万人,每年死于该病人数达250人,日本报告病例亦达万人以上,死亡9例。

1986年我国发现首例0157:H7大肠杆菌感染者,1999年4至9月,江苏省某局部地区发生0157:H7出血性肠炎的暴发疫情,多例病人发生肾功能衰竭和多脏器损害而死亡。

0157:H7大肠杆菌感染主要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还有家畜和禽类。

经被污染的食物、水或病媒昆虫而传播。

如苍蝇等及经生活接触途径而传播。

由于我省内曾出现过0157:H7的疫情,加之我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网络已初具规模,人口流动频繁。

因此,我县人群已面临0157:H7大肠杆菌感染的严峻威胁。

为加强防制,确保早期发现、及时报告、准确判定、有效地控制疫情,特制定本应急处理预案。

二、目的1.早期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和确定爆发疫情。

2.采取快速反应,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及时控制或终止疫情的蔓延。

三、疫情报告及调查(一)疫情报告1.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疑似病例:a、有血便或血样便的腹泻患者,(典型的病例通常有腹部痛性痉挛);b、腹泻后若干天(5—7)后继发无尿,或急性肾衰的患者。

2.0157:H7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检出病源菌,或免疫学诊断阳性(IgM阳性)。

3.爆发疫情和重大爆发疫情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以乡镇(街道)为单位,一周内发现3例以上的确诊病例;以县(区)为单位,一周内发现10例及以上确诊病例,为暴发疫情。

一周内,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发现10例以上,以县为单位发现20例以上,或疫情在一个县内波及3个以上乡镇,或传染来源相同,疫情波及毗邻2个县以上为重大爆发疫情。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实验室诊断技术进展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实验室诊断技术进展

序列 , 建立 L AM P核 酸扩 增基 因技术 , 对2 1 株O 1 5 7 : H 7和 非O 1 5 7 : H 7菌 株 进行 特 异性 检 测 , 并与 P C R方 法 进 行 比 较, 结果 L AM P 法 检测 肠 出血性 大 肠 杆菌 O 1 5 7 : H 7的灵 敏 度、 特异度、 准确性分别为 9 6 . 7 2 %、 8 5 . 7 1 %、 9 3 . 2 6 % 。与
S h e n等 采用纳米免疫磁珠及胶体金技术 , 结合石英 晶体 微天平免疫传感技术 , 建立一种新型的基于纳米免疫磁珠 胶体金催 化增 长 的石 英 晶体 微 天 平 免 疫 传 感 器 检 测
定量地检 测样 本 中 的抗 体 或抗 原。宋宏 新 等 以鸡 抗
5 3 2
E . c o l i O 1 5 7 : H 7的检测 技术 , 该 方 法 在 磷 酸 盐 缓 冲 液 和 牛 奶 中检 出限分 别为 2 3 C F U / m L 和3 C F U / m L 。纳 米 技术 是
3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聚合酶链 反应 ( P C R) 是 一 种 体 外扩 增 D N A技 术 。当
存在模板 D N A 、 底物、 上下游引物和耐热 D N A聚合酶时, 经
过多次 “ 变性 一 复性 一 延伸 反应 ” 的循 环过 程 , 模板 D N A就 可得 到大量 扩增 。 目 前, 对E . c o l i O 1 5 7 : H 7的全 基 因组 测 序 已经基本 完成 , 但 其致 病机 制 尚未 完 全 阐 明 , 已公认 的与 其 致病性 有关 的主要 基 因 有志 贺 样毒 素基 因 ( s l t ) 、 大 毒 力 质 粒 p O 1 5 7 和 L E E 毒 力 岛 等 。 可 以 根 据 E . c o l i O 1 5 7 : I - t 7 特 异性 基 因序列设 计引 物 , 进行 P C R检 钡 4 。 目前 , 常 用 的靶基 因主 要有 s t x l 、 s t x 2 、 e a e A 、 r f b E 、 h l y 、 u i d A、 l f i C等 。E . c o l i O 1 5 7 : H 7 P C R检测 方法 常用 的有 常规 P C R 、

肠道疾病应急处置预案

肠道疾病应急处置预案

一、目的为有效预防、控制和处理肠道疾病疫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肠道疾病疫情的应急处置,包括但不限于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等。

三、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分级负责、属地管理;3. 快速反应、科学处置;4. 依法依规、信息共享。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肠道疾病应急处置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和监督应急处置工作。

2. 县级疾控中心为应急处置工作的技术指导单位,负责制定技术方案、开展培训和指导。

3.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应急处置措施。

五、疫情报告与信息发布1.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相关部门发现疑似肠道疾病病例时,应立即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

2. 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开展调查、采样、检测等工作,确认疫情后,按照相关规定报告上级疾控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

3. 信息发布应遵循及时、准确、权威的原则,由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发布。

六、应急处置措施1. 隔离与治疗: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2. 环境消毒:对病例居住、工作、学习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3. 食品安全: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4. 供水保障:加强供水设施管理,确保供水安全。

5. 健康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防病意识。

6. 监测与评估:开展病例监测、疫情评估和效果评价,及时调整应急处置措施。

七、应急物资储备与保障1. 储备必要的消毒剂、防护用品、隔离设施等应急物资。

2. 加强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存和管理,确保应急物资的及时供应。

八、应急演练与培训1.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相关部门的培训,提高应急处置水平。

九、附则1. 本预案由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急性腹泻意外事故应急预案

急性腹泻意外事故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急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等。

在特定环境下,如学校、餐馆、企事业单位等,一旦发生急性腹泻,可能迅速蔓延,影响众多人员健康。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急性腹泻的传播,降低其对公众健康的影响,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对急性腹泻的早期识别和报告能力;2. 建立快速、有效的应急处理机制;3. 降低急性腹泻对公众健康的危害;4. 减少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三、预案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学校、餐馆、企事业单位等公共场所发生的急性腹泻意外事故。

四、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急性腹泻意外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面协调、指挥、监督和评估应急处理工作;2.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3. 应急指挥部下设专家组,负责技术指导和决策;4. 各相关部门、单位成立应急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五、预案实施步骤1. 早期发现与报告(1)各单位应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疑似病例;(2)疑似病例一经发现,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3)卫生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进行调查、核实,并启动应急预案。

2. 应急处理(1)隔离疑似病例,防止疫情扩散;(2)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观察、治疗,确保其生命安全;(3)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进行隔离;(4)开展环境消毒,切断传播途径;(5)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3. 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1)及时、准确发布疫情信息,消除公众恐慌;(2)加强舆论引导,引导公众正确对待疫情;(3)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及时回应公众关切。

4. 后期评估与总结(1)对应急处理工作进行总结,查找不足,改进工作;(2)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3)对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确保预案有效实施。

六、保障措施1.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处理工作顺利开展;2.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3.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4.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演练机制,提高预案可操作性。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病人的护理课件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病人的护理课件
关注食源性疾病的监测与预防。
总结与展望
患者教育
定期开展患者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EHEC的认知 。
通过宣传资料和讲座,增强预防意识。
谢谢观看
部分病人可能会进展为溶血尿毒综合征(HUS) ,需及时关注。
为什么需要进行护理?
为什么需要进行护理?
减少并发症
通过及时护理,能够识别并发症(如HUS), 降低病人风险。
HUS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需密切监测病人状 态。
为什么需要进行护理?
改善病人舒适度
适当的护理可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
提供心理支持和疼痛管理是护理的重要组成 部分。
与病人沟通,了解其需求和担忧。
护理中的注意事项 家属教育
向病人家属宣传疾病知识,指导其正确护理 。
强调饮食安全和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总结与展望
总结与展望
护理的重要性
良好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 感染的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强化护理管理。
总结与展望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需加强对EHEC的防控研究,提升公共卫生安 全。
为什么需要进行护理? 促进快速康复
合理的护理措施可加速病人恢复,缩短住院 时间。
包括适当的饮食安排和水分补充。
如何进行护理?
如何进行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定期监测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以发 现病情变化。
记录排便情况,观察是否有血便现象。
如何进行护理?
补充水分与电解质
根据病人情况,进行静脉输液或口服补液,防止 脱水。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病人 的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 2. 为什么需要进行护理? 3. 如何进行护理? 4. 护理中的注意事项 5. 总结与展望

全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区监测方案(试行)

全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区监测方案(试行)

全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监测方案(试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危害严重的肠道致病菌。

自1982年美国首次发现因该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以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疫情开始逐渐扩散和蔓延,相继在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多个国家引起腹泻暴发和流行。

我国自1997年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监测工作以来,已陆续有十余个省份从市售食品、进口食品、家畜家禽、腹泻病患者等分离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特别是1999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的暴发,表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已成为威胁人群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为确保早期发现、及时报告疫情,以迅速有效控制疫情,制定此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1.早期发现疫情;2.动态观察O157:H7大肠杆菌的分布特征及疾病流行趋势;3.评价各项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为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二、监测内容与方法(一)病例定义1.疑似病例具有以下表现之一者即为疑似病例:1.1鲜血便或鲜血样便(血便相混)的腹泻病例;1.2腹泻若干天后继发以少尿或无尿为先驱症状的急性肾功能衰竭(附件4)的病例。

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其他腹泻病例,具有以下条件之一者即为确诊病例:2.1用免疫磁珠法从粪便标本中检测出产志贺毒素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附件2);或恢复期血清O157 脂多糖(LPS)IgG 抗体呈4倍升高;或经蛋白印记试验证实血清标本有与O157 LPS、或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溶血素、或志贺毒素分子量一致的特异性抗体(附件3);2.2在流行区内,经省级专家组确认,与确诊病例流行病学密切相关,并排除其它疾病的疑似病例,为临床符合病例;2.3腹泻病例的粪便中分离出不产志贺毒素1或志贺毒素2及其变种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亦为确诊病例(不产毒)。

3暴发疫情3.1在1个县(区)或相毗邻的县(区)境内,2周内发现不少于10例的具有显著的流行病学联系,且无其它原因可解释的疑似病例;3.2在1个县(区)或相毗邻的县(区)境内,2周内发现不少于3例的确诊病例。

宁南县感染性腹泻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宁南县感染性腹泻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宁南县感染性腹泻应急处置技术方案1、背景感染性腹泻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危害严重的肠道传染病。

它除引起腹泻、出血性肠炎外,还可发生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严熏的并发征,后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自1982年美国首次发现因该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以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疫情开始逐渐扩散和蔓延,相继在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多个国家引起腹泻暴发和流行。

我国自1997年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监测工作以来,已陆续有十余个州份在州售食品、进口食品、腹泻病患者、家畜家禽等分离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表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感染性腹泻已逐渐成为威胁人群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并规范感染性腹泻疫情控制和应急处置,特制订此方案。

2、部门职责按照传染病防治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宁南县各医疗卫生单位、疾控中心以及其它相关部门负责感染性腹泻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切实加强对该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研究部署,努力把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加强检查督促,及时发现防控过程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督促整改,提高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成效。

2.1县卫生局应组织相关部门提供感染性腹泻应急处置所必需的经费、物资等保障,敦促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宁南县疾控中心及相关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2.2县疾控中心及各医疗卫生单位组织、协调疫情的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正面引导宣传,加强与其它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2.3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做好感染性腹泻疫情监测工作:做好传染病疫情的核实、调查、处理以及疫情报告等工作,落实具体控制措施;开展感染性腹泻的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

2.4各医疗卫生单位负责感染性腹泻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带菌者的医疗救护、现场转运等工作,并按要求进行相应的管理,协助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相关标本的采集。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1 背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感染性腹泻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危害严重的肠道传染病。

它除引起腹泻、出血性肠炎外,还可发生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严重的并发征,后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自1982年美国首次发现因该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以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疫情开始逐渐扩散和蔓延,相继在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多个国家引起腹泻暴发和流行。

我国自1997年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监测工作以来,已陆续有十余个省份在市售食品、进口食品、腹泻病患者、家畜家禽等分离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1999年我省部分地区发生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的暴发,表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已逐渐成为威胁人群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并规范我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疫情控制和应急处置,特制订此方案。

2 部门职责按照传染病防治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当地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其它相关部门负责O157:H7感染性腹泻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切实加强对该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研究部署,努力把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加强检查督促,及时发现防控过程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督促整改,提高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成效。

2.1 当地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提供O157:H7感染性腹泻应急处置所必需的经费、物资等保障,敦促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2.2 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协调疫情的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正面引导宣传,加强与其它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2.3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做好O157:H7感染性腹泻疫情监测工作;做好传染病疫情的核实、调查、处理以及疫情报告等工作,落实具体控制措施;开展O157:H7感染性腹泻的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病例个案调查表(医院法定传染病个案调查表)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病例个案调查表(医院法定传染病个案调查表)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病例个案调查表(省CDC监测方案)病例编码□□□□□□□□□□□1.一般情况:1.1姓名:1.2性别:①男②女□; 1.3年龄(岁):□□ 1.4职业:□□⑴幼托儿童⑵散居儿童⑶学生⑷教师⑸医务人员⑹餐饮业⑺商业服务⑻工人⑼民工⑽农民⑾牧民⑿渔(船)民⒀干部职员⒁保育保姆⒂离退人员⒃家务待业⒄其他1.5现居住地:省市县(区)乡(街道)村(社区)1.6联系电话 1.7家长或监护人姓名:1.8工作或学习单位:1.9户口所在地:省市县(区)乡(街道)村(社区)1.10发病时间:年月日□□□□□□□□1.11发病地点:省市县(区)1.12初诊时间:年月日□□□□□□□□1.13初诊单位: 1.15初诊病名:1.14确诊时间:年月日□□□□□□□□1.15确诊单位: 1.18确诊病名:1.16入院时间:年月日□□□□□□□□1.17所住医院:2.临床表现:2.1发热:⑴有⑵无□如有则2.1.1体温最高:℃□□□2.2腹泻:⑴有⑵无□如有则2.2.1每天腹泻次数:⑴3次⑵3-5次⑶6-10次⑷10次以上□2.2.2粪便性状⑴鲜血样便⑵脓血便⑶水样便□⑷粘液便⑸正常⑹其它2.3腹痛性质⑴阵发性绞痛⑵钝痛⑶压痛□2.4腹痛部位⑴满腹⑵右上腹⑶左上腹□⑷右下腹⑸左下腹⑹脐周2.5恶心呕吐⑴有⑵无□2.6少尿或无尿⑴有⑵无□如有则2.6.1开始少尿或无尿日期月日时□□□□□□□□ 2.6.2 少尿或无尿持续时间天□□2.7浮肿⑴有⑵无□2.8皮肤出血点、瘀斑⑴有⑵无□如有则2.8.1皮肤出血点、瘀斑部位⑴上下肢⑵头面部⑶腹部□⑷胸部⑸背部⑹其它2.9神经精神症状⑴有⑵无□ 2.10 呼吸衰竭⑴有⑵□3.实验室检查3.1血常规:3.1.1白细胞×109/L;3.1.2中性 %;3.1.3血小板×109/L3.2血生化:3.2.1血红蛋白:⑴正常⑵异常⑶未做□3.2.2血清肌酐(Cr) ⑴正常⑵异常⑶未做□3.2.3血尿素氮(BUN) ⑴正常⑵异常⑶未做□3.3粪便常规:3.3.1粪便白细胞⑴正常⑵异常⑶未做□3.3.2粪便红细胞⑴正常⑵异常⑶未做□3.4粪便培养:3.4.1采集日期月日□□□□□□3.4.2病原菌分离⑴O157:H7阳性⑵非O157:H7阳性⑶O157:H7(不产毒)⑷其它致病菌⑸阴性□4.流行病学调查:4.1病前一周内有外出史:⑴有⑵无⑶不详□如有则 4.1.1该地是否有该病流行:⑴有⑵无⑶不详□4.2病前一周内是否有外地访客史⑴有⑵无⑶不详□如有则 4.1.1该地是否有该病流行:⑴有⑵无⑶不详□4.3发病前2周内是否接触过腹泻病例①有②无□如有,则4.3.1 病人姓名 4.3.2与病人关系4.3.3 该病人发病日期年月日□□□□□□□□4.3.4 接触方式:⑴同吃⑵同住⑶同生活⑷同工作⑸同学习⑹同玩⑺陪护□4.4发病前生食水果蔬菜:⑴有⑵无⑶不详□4.5吃未经热处理的肉类⑴有⑵无⑶不详□4.6喝未煮沸的牛、羊奶类能得逞⑴有⑵无⑶不详□4.7喝生水史⑴有⑵无⑶不详□4.8 2周内是否参加过聚餐⑴有⑵无⑶不详□如有则, 4.8.1其他同聚餐者有无腹腹泻□4.9饮水类型⑴自来水⑵井水⑶河水⑷湖水⑸塘水⑹其它□4.10居住环境卫生状况⑴很好⑵较好⑶一般⑷较差⑸很差□4.11家畜、家禽种类⑴牛⑵羊⑶猪⑷鸡⑸鸭⑹鹅⑺其它□4.12家畜、家禽喂养方式⑴圈养⑵放养⑶其它□4.13家畜、家禽粪便处理⑴集中堆放⑵散放⑶其它□5.治疗与转归5.1是否使用抗生素⑴有⑵无□5.2使用抗生素种类⑴丁胺卡那⑵庆大霉素⑶氟哌酸⑷青霉素⑸黄连素⑹以上朕合⑺其它□5.3抗生素持续时间(天)天□□5.4转归⑴痊愈⑵未愈⑶死亡□6.疫点处理及小结:6.1.1接报告日期年月日□□□□□□□□6.1.2报告单位:;6.1.3报告人:6.2调查日期年月日□□□□□□□□6.3采取措施:6.4小结:(包括传染来源、感染方式等分析)调查单位:调查者签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监测方案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监测方案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监测方案(试行)一、背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感染性腹泻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危害严重的肠道传染病。

它除引起腹泻、出血性肠炎外,还可发生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严重的并发征,后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自1982年美国首次发现因该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以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疫情开始逐渐扩散和蔓延,相继在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多个国家引起腹泻暴发和流行。

我国自1997年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监测工作以来,已陆续有十余个省份在市售食品、进口食品、腹泻病患者、家畜家禽等分离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特别是1999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的暴发,表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已逐渐成为威胁人群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为此,2000年,卫生部发布了《全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监测方案(试行)》,为进一步加强我国重点地区的监测工作,特制订此方案。

二、监测目的1、及时掌握该病在我国的发病情况;2、动态观察O157:H7大肠杆菌的分布特征及流行趋势。

三、病例定义1、疑似病例(1)有鲜血便、低烧或不发烧、痉挛性腹痛的腹泻病例;(2)腹泻若干天后继发少尿或无尿等表现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3)腹泻病人粪便标本O157抗原免疫胶体金检测阳性者。

符合以上条件之一者,即为疑似病例;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其他腹泻病患者,具有以下条件之一者即为确诊病例:(1)从粪便标本中检出产生志贺毒素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或经蛋白印记试验证实血清标本有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溶血素、或志贺毒素分子量一致的特异性抗体;(2)在流行区内,经省级专家组确认,与确诊病例流行病学密切相关,并排除其它疾病的疑似病例,为临床符合病例;(3)腹泻病例的粪便中分离出不产生志贺毒素1或志贺毒素2及其变种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亦为确诊病例(不产毒)。

O157:H7大肠杆菌感染

O157:H7大肠杆菌感染

通知各科室:根据省厅(冀卫行风发[2004]6号)通报,关于对邢台市窿尧县卫生局纵恿无证行医问题的调查结果,窿尧县卫生局对无证行医的情况视若无睹,放任不管,对此,对窿尧县卫生局进行全省通报批评,对有关非法行医人员进行处罚并建议当地政府对窿尧县卫生局的有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医院要求医务人员、科室高度重视并引以为鉴,否则,个人承担全部责任。

医务科2004年8月18日O157:H7大肠杆菌感染【病原体】大肠杆菌O157:H7大肠杆菌(E.Coli)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主要血清型,可通过牛肉及其制品、牛奶及其制品、鸡肉、蔬菜、水果、饮料、水等传播。

人与人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播。

【新发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已把大肠杆菌O157:H7出血性肠炎列为新发病。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是能引起人的出血性腹泻和肠炎的一群大肠埃希氏菌。

以O157:H7血清型为代表菌株。

生物学特征EHEC O157:H7属于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

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胞,有鞭毛,动力试验呈阳性。

其鞭毛抗原可丢失,动力试验阴性。

EHEC O157:H7具有较强的耐酸性,pH2.5-3.0,37℃可耐受5小时;耐低温,能在冰箱内长期生存;在自然界的水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EHEC 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3-42℃,37℃繁殖迅速,44-45℃生长不良,45.5℃停止生长。

EHEC O157:H7除不发酵或迟缓发酵山梨醇外,其他常见的生化特征与大肠埃希氏菌基本相似,但也有某些生化反应不完全一致,具有鉴别意义。

EHEC O157:H7虽然有uidA基因,但其编码的β-葡萄糖醛酸酶无活性,不能分解4-甲基伞形酮-β-D-葡萄糖醛酸苷(MUG)产生荧光,即MUG阴性。

附:利用MUG进行大肠杆菌筛选的标准。

EHEC除其代表菌株O157:H7外,还包括O157:NM、O26:H11、O111:H8、O125:NM、O121:H19、O45:H2、O4:NM、O145:NM、O5:NM、O91:H21、O103:H2、O113:H2等血清型的部分菌株。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者,可考虑血浆置换。严重贫血者可输新鲜红 细胞。忌输血小板以防凝血导致病情突然恶化。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情危重,预后差。 采用血浆置换或合用血小板抑制聚集药及肾上 腺皮质激素综合治疗有一定疗效。 • 其他治疗:可口服志贺菌毒素结合树脂及毒素 中和抗体,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23
预防
• EHEC O157:H:7在家畜、家禽等宿主动物中 的带菌率相当高,尤其是环境卫生状况差、群 众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的广大农 村地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本病的爆发流 行。因此,应引起重视,加强预防措施,切实 做到三管一灭,切断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对食品生产工作人员和广大群众进行卫生教育; 食品烹调加热,不食生或半生的动物源性食品 (如肉类和牛奶),不喝生水,避免病菌入口, 是预防本病的基本要领。
的粘附因子(菌毛)使病菌粘附于盲肠和结肠。 • 菌体粘附定植后,在盲、结肠内大量繁殖,产
生产生溶血素和志贺样毒素(SLT),后者又 称Vero毒素。这种毒素在出血性大肠杆菌引 起的出血性结肠炎及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 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7
• SLT及肠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Gb3受体结合时,内皮 细胞受损,引起肠壁局部毛细血管内凝血和局部出血 性坏死,出现出血性肠炎。
21
暴发疫情标准
•(1)在1个县(区)或相毗邻的县(区)境内, 2周内发现不少于10例的具有显著的流行病学联系, 且无其它原因可解释的疑似病例; •(2)在1个县(区)或相毗邻的县(区)境内, 2周内发现不少于3例的确诊病例。
全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应急处理预案
22
治疗
• 遵循感染性腹泻的一般治疗原则。 • 抗生素的使用,目前尚有争议,一般不用。 • 禁用抗动力药物。 • HUS治疗:透析疗法,治疗48~72小时无改善

医院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防治应急预案

医院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防治应急预案

医院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防治应急预案一、背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是一种引起肠道感染的细菌。

其主要途径为口腔-粪口或食物-粪传播。

感染者主要表现为急性腹泻、腹痛、呕吐和发热。

少数感染者可能发展为严重并发症,如肠出血、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和急性肾衰竭等。

面对此类感染,本医院制定了以下应急预案,以提高感染处理效率,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二、应急预案1.应急预案组织(1)指挥机构:院感部负责组织应急预案的启动和协调工作,成立指挥小组,由院感部主任担任指挥小组组长。

(2)应急响应组:负责采取紧急措施,组织治疗和疫情调查等工作,由院感部相关人员、感染科、传染科、消毒科等组成。

(3)宣教组:负责向患者、医务人员和公众进行相关宣传,提供防治知识和指导,由院感部相关人员、医疗宣教科等组成。

(4)后勤保障组:负责协调医疗资源,提供必要的物资支持,由院感部相关人员、后勤科等组成。

2.应急处理流程(1)急诊处理:对于出现急性腹泻、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的患者,立即进行隔离和稳定。

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大肠杆菌O157:H7的分离和鉴定。

(2)控制传播:对于确诊患者,立即进行隔离治疗,采取严密的防护措施,包括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理、消毒隔离病房等。

(3)疫情调查:对于患者的家庭和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发现病源和传播途径,排查其他潜在感染者。

(4)医务人员培训:对参与病例处理和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安全规范。

3.物资准备和储备(1)个人防护装备:医院应储备足够的一次性手套、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医务人员的安全。

(2)消毒材料:医院应储备足够的消毒液、消毒剂等材料,保障病区和医疗器械的消毒工作。

(3)检测设备:医院应储备足够的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设备和试剂,方便快速检测患者。

(4)床位资源:医院应保留一定数量的隔离病房,用于隔离治疗确诊的患者。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H7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H7
成人少见。
致 泻 大l性98腹7年泻肠暴由和出发L肠血性e性出v炎i大 血n的e肠性提一杆结出菌肠群(炎,大,E是H肠可E能产C埃)生引希:志起引氏贺人起氏菌散毒的。发素出性以样血或细 肠 埃 希 氏OH炎17(5感7:H染胞肠旅HC可毒产游)7血引素毒者、。性腹清起肾大 泻型程肠,溶为度杆出血菌现代不性(轻表同度E尿T菌腹水E毒C泻株泻)综,。、:也合E引出可征H起呈血E婴(严C性幼重H儿O结的U和1霍S5肠7): 菌、血栓乱性样血症状小。板减少性紫癜(TIP)等。 其中HEUIESC病引程起凶痢疾险样,的易腹泻造和成脓急血便性,肾有衰的并竭引乃 至死亡起。较大规模的食物中毒、医院内感染或水源性
所有检测步骤均自动由VIDAS仪器完成.煮沸过的增菌肉汤加入试条 孔后,在特定时间内,样品在SPR内、外反复循环。标记有碱性磷酸 酶的抗体也在SPR内、外循环并与固定在SPR壁上的EHEC O157:H7抗原 结合,最后洗去未结合的抗体标记物。SPR中所用荧光底物为磷酸4— 甲基伞形物。仍结合在SPR壁上的酶将崖化底物转变成具有荧光的产 物,4—甲基伞形酮。在VIDAS中由光扫描器检测该荧光强度,试验完 成由计算机自动分析结果,得出检测值,并打印出每份样品的实验报 告。
上最干净的国家里暴发由O157:H7型大肠杆菌
污染萝卜作苗为及微牛肉生而物导污致染的状集体况食的物监中测毒指事件标,和HACCP实施效果 波计及 达东90京00的、余评大人估阪,、7指人京标死都亡等。40多个府县,患者累
多年来,致泻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病例始终位于第 近 菌,来并,二将国位其家,销质可毁检处见总理局大。从肠美杆国菌进肠口道的鸡传腿染中的多广次泛检性出O157:H7型大肠杆
2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VIDAS快速筛选法)

卫生部全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应急处理预案(试行)

卫生部全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应急处理预案(试行)

卫生部全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应急处理预案(试行)【法规类别】传染病防治【发布部门】卫生部(已撤销)【发布日期】2002.04.24【实施日期】2002.04.2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卫生部全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应急处理预案(试行)(2002年4月24日)一、前言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感染性腹泻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危害严重的肠道传染病。

该病可引起腹泻、出血性肠炎,继发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

HUS和TTP的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自1982年美国首次发现该病以来,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发生了暴发和流行,其流行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近几年,我国已陆续有十多个省份在食品、家禽、家畜、昆虫、腹泻病患者中检出该致病菌,存在着疫情暴发、流行的潜在威胁。

为了有效控制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的突发疫情,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二、目的确保一旦发生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三、预案启动条件凡发生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即启动本预案。

对于既往无疫情的地区发生首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确诊病例时,可按照本预案执行。

有关暴发疫情判定和病人诊断标准,参照《全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监测方案(试行)》执行,即:1.疑似病例标准(1)有鲜血便、低烧或不发烧、痉挛性腹痛的腹泻病例;(2)腹泻若干天后继发少尿或无尿等表现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3)腹泻病人粪便标本O157抗原免疫胶体金方法检测阳性者。

符合以上条件之一者,即为疑似病例,其中(3)为新增标准。

2.确诊病例标准疑似病例或其他腹泻病患者,具有以下条件之一者即为确诊病例:(1)从粪便标本中检出产生志贺毒素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或恢复期血清O157脂多糖(LPS)IgG抗体呈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应急处理预案
(试行)
一、前言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感染性腹泻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危害严重的肠道传染病。

该病可引起腹泻、出血性肠炎,继发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

HUS和TTP 的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自1982年美国首次发现该病以来,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发生了暴发和流行,其流行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近几年,我国已陆续有十多个省份在食品、家禽、家畜、昆虫、腹泻病患者中检出该致病菌,存在着疫情暴发、流行的潜在威胁。

为了有效控制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的突发疫情,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二、目的
确保一旦发生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三、预案启动条件
凡发生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即启动本预案。

对于既往无疫情的地区发生首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确诊病例时,可按照本预案执行。

有关暴发疫情判定和病人诊断标准,参照《全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监测方案(试行)》执行,即:
1.疑似病例标准
(1)有鲜血便、低烧或不发烧、痉挛性腹痛的腹泻病例;
(2)腹泻若干天后继发少尿或无尿等表现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
(3)腹泻病人粪便标本O157抗原免疫胶体金方法检测阳性者。

符合以上条件之一者,即为疑似病例,其中(3)为新增标准。

2.确诊病例标准
疑似病例或其他腹泻病患者,具有以下条件之一者即为确诊病例:
(1)从粪便标本中检出产生志贺毒素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或恢复期血清O157脂多糖(LPS)IgG抗体呈4倍升高;或经蛋白印记试验证实血清标本有与O157LPS、或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溶血素、或志贺毒素分子量一致的特异性抗体;
(2)在流行区内,经省级专家组确认,与确诊病例流行病学密切相关,并排除其它疾病的疑似病例,为临床符合病例;
(3)腹泻病例的粪便中分离出不产生志贺毒素1或志贺毒素2及其变种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亦为确诊病例(不产毒)。

3.暴发疫情标准
(1)在1个县(区)或相毗邻的县(区)境内,2周内发现不少于10例的具有显著的流行病学联系,且无其它原因可解释的疑似病例;
(2)在1个县(区)或相毗邻的县(区)境内,2周内发现不少于3例的确诊病例。

四、对策与措施
1.组织领导,部门配合
在发生暴发疫情时,疫情发生地可根据疫情趋势和处理工作的需要,成立疫情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当地政府统一领导,协调卫生、财政、宣传、工商、教育、农业、建设、公安以及爱卫会等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与分工,做好各项预防与控制工作。

要及时安排疫情处理所必需的防治经费和物资,落实责任制,确保各项预防与控制措施落到实处。

卫生行政部门应成立由卫生防疫、卫生监督、医疗机构等有关部门参加的紧急疫情应急处理技术指导小组,研究制定疫情控制方案,落实各项预防与控制措施。

2.加强疫情报告
当地卫生防疫机构在接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或既往无疫情地区发现首例确诊病例时,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逐级报告上级卫生防疫机构,同时报告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

省级卫生防疫机构在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的同时,报告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暴发疫情报告后于6小时内报告卫生部。

为了及时掌握疫情发展趋势,在处理暴发疫情时,可建立临时的疫情报告制度,如实行疑似病例日报或零报告制度、腹泻病疫情动态报告等。

3.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
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多种宣传形式,在疫区迅速开展预防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正面宣传,教育群众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关。

要让群众知道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来源和主要传播途径,特别是食品加热烧熟的重要性,不食生冷变质食品,不喝生水,剩饭菜要充分加热,不吃未烧熟或腐败变质的食物。

教育群众一旦出现腹泻症状,应早报告,及早规范地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要让群众知道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腹泻可能会加重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者的病情,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的发生。

要让群众知道,充分加热可有效杀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习惯是预防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最简单、有效、经济的手段。

4.开展“三管一灭”(管水、管粪、管饮食,消灭苍蝇),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取缔无营业执照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停业整顿,对可疑食品可暂时封存,暂停其生产和经营,必要时销毁处理。

对与疫情发生有关的食品从业人员进行病原菌检查,发现腹泻病人和健康带菌者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经连续三次(间隔3天)粪检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疫情流行期间,在疫点、疫区内不得举办聚餐、宴请活动。

加强对集中式供水、单位自备水源的管理,加强对疫区周围及直接关联水源的检测。

在疫区必须对饮用水源进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取样检测。

要立即封锁或停用被污染的水源,对生活供
水系统采取严格消毒措施,疾病暴发流行期间要适当提高加氯量,以保持标准余氯量,确保供水安全。

对分散式给水的地区,要加强井水、缸水的消毒,防止经水传播。

大力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通过清理粪便、垃圾、污水,改善环境卫生状况,消灭苍蝇孳生地。

落实防蝇措施,做好室内外消毒杀虫工作和粪便的无害化处理,迅速降低苍蝇密度。

疫区的家禽、家畜要严格管理,实行圈养,避免人畜混居,禽畜粪便要集中堆放,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发现动物特别是进口种畜种禽带菌率较高,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向政府疫情控制领导小组进行汇报,由政府协调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5.病人的隔离治疗
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病人和疑似病人进行隔离治疗。

病人的治疗以对症支持疗法为主,可以使用微生态制剂,原则上不用止泻药和抑制肠蠕动的药物。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病人和疑似病人(包括粪便标本O157抗原胶体金方法检测阳性的腹泻病人)禁止使用抗生素,疫区内的其他一般腹泻病人应慎用抗生素。

对密切接触者可进行预防性服药,首选微生态制剂。

隔离治疗期间,要注意对病人的排泄物随时进行严格消毒和处理。

对受污染的用具、物品和场所等要分别予以消毒处理。

6.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要重视和加强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在核实诊断、确证暴发的基础上,根据疫情发生特点,制订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对疫情发生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传染来源、传播途径和疫情波及的范围,阐明流行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为疫情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五、疫情控制效果评价
疫情控制期间,在卫生监督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的基础上,动态分析疫情的发展趋势和防治措施的实施效果。

经过疫情检索,疫区在发生最后一例确诊病例后,2周内无新发病例,可经疫情应急处理专家组核定,转入常规监测防治。

疫情处理结束后,要在1个月内向卫生部报告调查和处理结果,同时抄报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全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感染性腹泻应急处理预案
(试行)
鄂尔多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病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