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课件7
总纲-传播学概论整理.ppt.Convertor
绪论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宗旨、学科特点和研究体系,理解传播学、传播本质、传播规律的概念,了解传播学与传播研究、传播理论以及传播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懂得学习和研究传播学的意义第一节传播学的研究对象1. 什么叫传播学?传播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研究者在最近几十年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成的知识体系。
3.传播学学科建设的“六字方针”是什么?积累、批判、创新。
即既要尊重和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又有一种批判的精神,不囿旧说,积极探求新思想,寻求新解释,提出新预见,建立新理论。
4.传播学是一门自主独立的学科吗?传播学自身特性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表现在:有自己的研究对象;有自己的研究宗旨;有鲜明的学科特点;有自己的研究体系。
5.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传播现象,它包括传播活动现象、传播意识现象、传播关系现象和传播规范现象;人类传播既包括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又包括人际传播、内向传播。
7.传播学的研究宗旨是什么?传播学的研究宗旨就是从人类社会的普遍联系中,从人类传播的内在机制和外在联系以及各种传播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
8.何谓传播本质?其特点是什么?传播的本质是传播活动的根本性质,是指传播活动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的、稳定的联系。
它是由传播活动的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所决定的。
它具有稳定的、内在的、深刻的、普遍的性质和特点。
9.何谓传播规律?其特点是什么?传播规律是指传播活动中内在矛盾诸方面的联系与斗争的客观法则和必然趋势。
其根本特点就在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重要性和隐蔽性。
10.传播媒介发展有哪些规律?如何理解这些规律?传播媒介发展具有五大规律:(1)由低到高的螺旋规律;(2)波浪起伏的浪潮规律;(3)由慢到快的加速规律;(4)互动互助的共进规律;(5)取长补短的整合(互补)规律。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概论 教学PPT课件
14
2. 传播媒介进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著名观点:媒介即讯息
• 从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看,真正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具体传播内容,而 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及其开创的可能性。
• 小规模的近距离社会群体或群落内的信息传播
9
二、文字传播时代 意义: 1.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 2. 文字打破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 3.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 文字作为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它的产生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
8
第二节 人Leabharlann 传播的发展进程不是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进程
一、口语传播时代 人类传播的第一个发展阶段。 重要意义:1.口语具有抽象能力,成了一种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
号系统。2.口语促进了人类思维能力的发达,促进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 展的进程。
• 局限性:近距离传递和交流 声音符号转瞬即逝,记录性差
信息处理、记忆和传输能力两个方面都有了质和量的飞跃。 d.1电2 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 开创了人类传播媒介大融合的时代。
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 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 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
13
一、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5
二、人类的传播现象
1.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语言的产生标志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重大飞跃。 • 劳动中的相互支持和共同协作产生了语言的需要。 • 劳动中的相互协作对语言的需要促进了早期人类发音 器官的进化,终于出现了分音节的语言。
传播学概论(最新精简版)PPT课件
⑤反馈的弱化
强化
28
2.大众传播的功能
⑴政治学家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 能》)
①监测环境
②社会协调 ③传承遗产(文化)
⑵传播学者赖特
①大众传播的协调、解释和规定作用
②大众传播的社会化功能
③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
29
⑶传播学者施拉姆
①政治功能(环境监视social radar、社会协调、 遗产传承)
34
(一)拟态环境
李普曼提出 “拟态环境”观点:
所谓“拟态环境”,也即我们所说的 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 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 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 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35
《纸牌屋》、《绝命毒师》的所颂扬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道德观念 也都在潜移默化之中为受众所接受。
②一般社会功能(社会控制、规范传递、娱乐等) ③经济功能(开创经济行为)
⑷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
①社会地位赋予功能 ②社会规范强制功能 ③负面的“麻醉作用(沉迷媒介信息,行动能力
取消)
30
3.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美国人平均把醒着的四分之一的时间用在这些
媒介上,而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长;98%的美国家
24
威尔伯·施拉姆对传播学的贡献
1.对前人的传播研究加以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
创立了传播学。
2.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创立了最早的传播研究机构,
创建了第一个被称作“传播学”的学术单位,撰写了第一
部传播学课程的教科书,授予了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传播学教授”头衔的人。
3.撰写了30多部传播学论著,开创了传播学新的研究领域, 诸如国际传播学、发展传播学以及研究电视对于儿童的效 果。
第七章 大众传播 传播学概论课件
二、大众传播的特点
1、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 组织
2、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 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3、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受众) 4、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
属性 5、单向性很强 6、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有代表性的观点 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1)监测环境 (2)社会协调 (3)传承遗产 2、 赖特的“四功能说” (1)环境监视功能 (2)解释与规定 (3)社会化功能 (4)娱乐功能 3、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说 (1)社会地位赋予功能(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
(3)麻醉作用 4、施拉姆的概括
(二)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
“乐观主义”的肯定态度和“怀疑主义” 的忧虑态度
• 乐观主义态度 • 怀疑主义态度 • 唯物主义态度
三、大众传播传播时代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一)人与环境互动过程的变化
• 客观环境
环境认知 人的行为
• 客观环境 信息环境 环境认知 人的行为
(二)大众传播与信息环境
境的影响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 施拉姆的观点: 大众传播诞生于15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标志
是德国工匠古登堡使用印刷机和金属活字技术, 成功地印刷出了第一批油印的《圣经》
• 本书观点: 近代大众传播的起点
(1)以19世纪30年代大众报刊的出现为标志, 代表性事件是廉价便士报的出现;
广播
•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进入家庭的大众电子媒介是 广播
• 广播是在无线电通信的基础上发展的 • 广播的诞生过程: ①无线电波的发现 ②无线电传送信号成功 ③无线电传送声音的实现 ④电台广播的诞生 • 1920年美国的威斯汀豪斯公司取得了从事广
传播学概论课件(新版)
原先赞同此讯息的人
原先反对此讯息的人
教育水平低者
教育水平较高者
返回
5.威尔伯·施拉姆(宣伟伯) (Wilbur L. Schramm)
(1)创建了4个高水平的传播学研究机构。①1934 年建立衣阿华民意调查中心。②1948年建立伊利 诺斯大学传播研究所。③1955年建立斯坦福大学 出传播研究所。④1973年建立夏威夷东西方中心 传播研究所 。
(1)他首创了“群体 动力论”和“场论”
(2)提出“把关人” 等概念
返回
4.卡尔·霍夫兰 (Carl I. Hovland)
(1)一是对战争期间拍摄的连续影片《我们为何而战》 的放映效果的评价。
(2)另一著名成果是“一面理”和“两面理”理论:
只说一面的讯息
两面都说的讯息
(对于以下受众非常有效)(对于以下受众非常有效)
(2)他编写出版了近30部著作,从而建立了完整
的传播学理论体系。①第一类是传播学教材 。②
第二类是传播理论研究著作。③第三类是专门研
究发展中国家如何尽快发展传播事业并通过传媒
加快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著作。
返回
二、传播学的发展
(一)传播学在美国的发展 1.政治因素 2.经济因素 3.军事因素 4.技术因素
二、经验性方法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一)经验性方法论有三个基本前提 1.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具有自身的客观性,这
些客观性可以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加以揭示; 2.人类有能力开发或设计出揭示社会现象之客
观性的科学方法; 3.任何关于社会现象的理论和假设,都能够通
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得到证明或否定,因此,经 验性方法论与社会科学中的实证立场是联系在 一起的。
三、研究传播学,为社会发展服务
传播学概论-PPT
许静《传播学概论》 张国良《传播学总论》
李特约翰《人类传播理论》
第一节 何为传播
一 人类传播简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 传播与信息
三 信息社会
第二节 传播学概述
一 传播学的兴起与发展
二 传播学的学科架构
三 两大学派
四 精神交往论和马义传播观
传播媒介演进史: 保罗· 莱文森《软利器》
在14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 天主教文化的反抗。当时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 识分子,一方面极度厌恶天主教的神权地位及其 虚伪的禁欲主义,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成熟的文化 体系取代天主教文化,于是他们借助复兴古代希 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因 此,文艺复兴着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 面,而并非单纯的古典复兴,实际上是资产阶级 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哥伦布航海报道的第一篇印刷品是一份8页的小册 子,成为1492年的畅销书。拉丁文、法文、西班
牙文、托斯卡纳文版本相继印发,印刷品激起的对 新世界的兴趣难以遏制。
《软利器》
电子媒介,广义指一切依靠电流传播信息的媒
介,既包括个人性的媒介如电话、电报、手机等, 也包括公共性的媒介如广播、电视、网络等。
晚上9点33分,出现了原始语言(10万年前) 晚上11点,出现了正式语言(4万年前) 晚上11点53分,出现了文字(3500年前) 午夜前46秒,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术(1450年) 午夜前5秒,电视首次公开展出(1926年) 午夜前3秒,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分别 为1946、1947、1957年) 因此,施拉姆说: “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 史上几乎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 后7分钟。”
传播学概论第七章
7.1.2 从传播方式看劝服
1.一面提示(One-Sided Message)与两面提
示(Two-Sides Message),观点:
(1)如果受众一开始就倾向于反对传播者的意 见,那么把正反两面的意见都提出来就比只谈一 面之词更为见效。
3. 接种免疫论(Inoculation Theory)
是指有意识地向受众灌输一些反面信 息,使他们的思想先对这些反面信息 产生抵抗性,一旦当他们面临反面信 息的大规模侵袭时,便不会轻易发生 动摇。
7.2 态度改变
(Attitude Change)
7.2.1 海 德 (Heider,Fritz) 的 平 衡 论 (Balance theory) 当涉及第三者出现时,两个人之间的 关系可能呈现出的状态以及可能产生 的变化。不平衡状态在向平衡状态转 化时,总伴随着某一方的态度改变; 而平衡状态由于稳定不变,则能抗拒 任何形式的态度变化。
图7-4
大 众 媒 介 的 支常意见转到 支配意见的人数
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评价与分析
1 对社会孤立的恐惧是一个受条件制约的变量。 持有异常意见的人对自己的信念的确信程度会 决定他是否容易受到主流意见的影响。
2 “支配意见”的压力以及对它的抵制力,按 照问题的类型和性质应有程度上的不同。
图7-2
ABX模式
X
A
B
注:A、B为个体,X为其共同关注的事物。
人际之间要求态度与关系一致的压力将会刺 激传播,在ABX三者关系处于不均衡的条件 下,传播交流活动会更加频繁。
人们总是注意与其现存立场相一致的信息源, 并寻求能支持和证实他们实际行为的信息。
传播学概论讲义
傳播學概論講義(PPT版)第一章傳播的含義第一節傳播定義從古代漢語來看:說文解字傳播《北史·突厥傳》:傳播中外,鹹使知聞。
•強調傳遞、撒播。
從英文詞根來看:•拉丁詞根:Communication: Communis分享,共有•印歐詞源:Kom—moini 共同,交易,交換•強調交流、雙向。
從西方學者的定義來看:•分為四種:•1.影響說傳播是傳播者有意識地影響他人的勸服行為。
–“傳播就是某個人傳遞刺激以影響另一些人的行為的過程。
”•——霍夫蘭等1953年•以上定義強調了傳播者傳遞資訊的目的性和影響性,把傳播目的的實現和受者行為的改變看作是一切傳播的基本特徵,忽視了有些資訊並非是向人們有目的的施加影響的事實。
2.反應說傳播是一個有機體對於各種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映。
定義在強調傳播的廣泛性和受者反應的必然性的同時,拋棄了傳播的社會性和受者的能動性。
3.互動說•傳播是把互不關聯的事物聯繫起來的過程。
•強調了傳播者與受傳者之間通過資訊傳播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雙向性。
但是人類傳播畢竟不是一種簡單意義上的一來一往的資訊互動,而是一種複雜的多向的資訊交流與溝通。
4.共用說•傳播是傳受雙方對資訊的共同分享。
–“我們在傳播的時候,是努力想同誰確立共同的東西,即我們想努力共用的資訊,思想或態度。
”•——施拉姆•定義強調了傳播者與接受者對符號的共有性和共用性,但沒明確指出:傳受兩者要“分享的是含義,而非符號”。
因為“同一個符號對兩個人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義,或者對一個人有意義,對另一個卻毫無意義。
”關於傳播定義的異同•相同點:•1、傳播是一個過程,不能被任意孤立起來。
•2、傳播是相互作用的。
要重視傳播過程中的語境。
•3、傳播是象徵性的。
Sign 強調signifier(能指)和signified(所指)之間的關係。
不同點•1、社會活動–贊成的人將它視為一種社會工具,人與人之間關係形成的基礎。
我們不單是尋求傳播,相反,我們是在傳播過程中做具體的事情。
传播学概论全套精品课件
( (1)传播学派1、 (2)传播学派2、 (3)批判学派1、 (4)批判学派2、 (5)经验学派,
(1)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论, (2)内容分析法、 (3)控制实验法, (4)抽样调查法, (5)问卷调查法。
(1)传播学
(2) 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
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广泛,主要有三大分支:大众传播学,人 际传播学和组织传播学,比重最大是大众传播学。它的前身 是新闻学。主要有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 研究对象的五大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受众研究,媒 介研究,效果研究。
2019/2/27
3
( (1)传播学、 (2)传播学研究、 (3)传播学的产生与发展、 (4)传播学在中国、 (5)传播学学科定位, (6)传播结构、 (7)传播模式、 (8)传播的意义、 (9)符号与传播、 (10)信息与传播。
(1)受众、 (2)受众的信息接触动机、 (3)受众对信息的选择与接收、 (4)受众分析理论、 (5)受众的媒介参与, (6)传播者、 (7)传播者的传播任务、 (8)传播媒介、 (9)把关人、 (10)传播者的权利。
(1)大众传播、 (2)大众传播的目标、 (3)广告、 (4)媒介、 (5)舆论, (6)大众传播效果、 (7)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 (8)传播效果与态度改变、 (9)劝服、 (10)传播效果理论; (11)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 (12)“培养”理论、 (13)“知沟”理论、 (14)沉默的螺旋、 (15)议程设置, (16)大众传播与社会控制、 (17)传播体制、 (18)深层控制、 (19)控制类型、 (20)规范论。
2019/2/27
13
②、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美 国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提供了 广泛的群众基础。1870年全国 只有160所公立中学,到19世 纪末已增加到6000所以上;在 1880-1900年这20年中,美国 全国增加了近150所高校,公 共图书馆达到9000座,藏书量 超过4500万册,文盲率1880 年是17%、1900年是11%、பைடு நூலகம் 20世纪40年代下降到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与演化 (一)早期的贵族主义观点 主要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些保守政治家和思想 主要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些保守政治家和思想 家。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托克威尔、勒朋和西班牙的奥特 伽等。他们认为,工业革命和大众传播造就了一种缺乏 历史感、自我意识和义务意识,只有强烈的欲望和权利 意识的平庸者的集合体——大众。大众的崛起会导致对 意识的平庸者的集合体——大众。大众的崛起会导致对 “有理性、有创造力”的社会精英的压迫,从而导致道 有理性、有创造力” 德 的颓废和国家的没落。
二、受众的传媒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
(一)对广播媒介的“使用与满足” (一)对广播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 赫尔塔赫佐格在40年代对广播中的“知识竞赛” 赫尔塔赫佐格在40年代对广播中的“知识竞赛”节 目 的收听动机进行了考察,发现有三种基本心理需求使人 们喜欢此类节目: 1、竞争心理需求。 2、获得新知的需求。 3、自我评价的需求。 同时,还对广播中播放的日间连续通俗广播剧的收 听动机进行了调查:发现人们怀着多种多样的动机收听 的:包括 “逃避”动机、“代理参加”动机以及把它作 逃避”动机、“代理参加” 为“日 常生活的教科书” 常生活的教科书”的学习动机等 。
中国公民的第一条意见广告
李红光女士
网民“老牛”当选人大代表
网民参政议政, 推进民主进程。 2009,注定会 成为草根网民正式 走上政治舞台的元 年。
“老牛”在工作中 *试论网络时代的受众变化。(清华大学2007研)
中国“人肉搜索” 中国“人肉搜索”第一案案情回放
该案中的北京女白领姜岩生前在 网络上注册了名为“北飞的候鸟”的个 人博客,她在博客中以日记形式记载 自杀前两个月的心路历程,将丈夫王 菲与他的同事东方的合影照片贴在博 客中,认为二人有不正当两性关系, 自己的婚姻很失败。并提及丈夫王菲 的姓名、工作单位地址等信息,然后 于2007年12月29日从24层的家中纵身 跳下。
之旅
据媒体报道,大旗网曾于 2008年1月10日刊载《从24楼 跳下自杀的MM最后的日记》 专题报道;天涯论坛也于当日 发表《大家好,我是姜岩的姐 姐》一文;姜岩的同学张乐奕 于1月11日注册了“北飞的候鸟” 网站。这3个网站上的部分文章 均披露了王菲、第三者东方的 真实姓名,以及王菲的工作单 位、居住小区,还提到“王菲一 直不露面”、“王菲另有新欢”等内容。王菲与东方罗马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一、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 受众并不是孤立的个人的集合,而是 分属于不同的社会集团或群体。这些集团 或群体接触和利用传播媒介,但他们的存 在并不以大众传播为前提。受众对媒介的 接触和利用活动通常受到他的群体归属关 系、群体利益和群体规范的制约。受众在作为社会集团 或群体成员行动之际具有能动性:一是“能动的选择” 或群体成员行动之际具有能动性:一是“能动的选择”; 二 是“能动的解释”,这种观点认为大众传播不可能随心所 能动的解释” 欲 地左右受众。
第三节
受众行为理论——“使用与满足” 受众行为理论——“使用与满足”
一、什么是“使用与满足”理论 什么是“使用与满足” 是一种受众行为理论, 使用与满足” 是一种受众行为理论,“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 成 员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 员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传媒接触 活 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 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 这 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始于20世纪40年代,后一度沉寂。60年代后再次活 20世纪40年代 始于20世纪40年代,后一度沉寂。60年代后再次活 跃起来并产生较广泛的影响。 跃起来并产生较广泛的影响。 同传统的讯息如何作用于受众的思路不同, 同传统的讯息如何作用于受众的思路不同,它强调 受众的作用,突出受众的地位。 受众的作用,突出受众的地位。 施拉姆将其比喻为“自助餐厅” 施拉姆将其比喻为“自助餐厅” 。
(四)如何评价大众社会理论
(续二)
大众社会理论的主要问题在于它的精英史观。不过, 大众社会理论也涉及到了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许多重大问 题,其中不少是传播学关注的问题。归纳起来说,大众社 会理论认为大众社会的成立需要六个条件: 1、产业化的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的存在。 2、社会的平权化和民主化的发展。 3、大众传媒的发达和大量信息、娱乐产品的提供。 4、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 5、传统中产阶级的衰退和以“白领” 5、传统中产阶级的衰退和以“白领”为主的 “新 中产 阶层” 阶层”的扩大。 6、社会组织的官僚化的发展。 大众社会论在揭示大众传播过程的单向性和社会影响 力方面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它把受众看作是绝对被动 的存在,则有失于偏激。在现代社会,受众具有很强的能 动性。
对印刷媒介的“使用与满足” 续一) (二)对印刷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 (续一) 贝雷尔森在40年代对书籍和报纸的“使用与满足” 贝雷尔森在40年代对书籍和报纸的“使用与满足”情况 进行了调查。根据他的调查结果,人们较普遍的读书动机 包括:“实用动机” 包括:“实用动机”;“休憩动机”;“夸示动机”; 休憩动机” 夸示动机” “逃避动机” 逃避动机” 等等。 对报纸的基本利用形态,包括: 1、获得外界消息的信息来源 。 2、日常生活工具 。 3、休憩手段。 4、获得社会威信的手段。 5、社交的手段。 6、读报本身的目的化。
对电视媒介的“使用与满足” 续一) (三)对电视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 (续一) 麦奎尔等人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进行了定量定性研 麦奎尔等人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进行了定量定性研 究。调查发现,不同的电视节目能够为受众提供不同的 满足类型,但各种电视节目之间也有一些共通的基本类 型。包括: 1、心绪转换效用。 2、人际关系效用。 3、自我确认效用。 4、环境监视效用。
(二)对法西斯极权主义的批判
(续二) 续二)
20世纪30年代以后,大众社会论开始成为批判法西 20世纪30年代以后,大众社会论开始成为批判法西 斯极权主义的武器,代表学者是匈牙利的卡尔 斯极权主义的武器,代表学者是匈牙利的卡尔曼海姆 等。 他同样把工业革命带来的产业化、资产阶级革命带 来的平权化、民主化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看作是大众社会 产生的基础,他的基本观点是,产业化所带来的功能合 理性压抑和剥夺了一般人的思考能力和责任能力,降低 了大众的“本质合理性” 了大众的“本质合理性”,扩大了大众和精英人物之间 的 社会距离,这使得一般大众越来越陷于异化感、不安感 和绝望感的笼罩之中,容易产生情绪上的躁动。这种大 众情绪如果受到别有用心的精英集团的利用,就会引发 极具破坏力的大众行动。
“人肉搜索”使王菲的姓名、 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详细个 人信息逐渐被披露;更有部分 网民在大旗网等网站上对王菲 进行谩骂、人身攻击,还有部 分网民到王菲家庭住址处进行 骚扰,在门口刷写、张贴“逼 死贤妻”“血债血偿”等标语。 从王菲被认定为逼死妻子的罪 人那一刻起他过的是一种非正 常的生活。王菲后将张乐奕和 3个网站告上法庭。至此,“人 肉搜索”第一次进入司法程序, 被称为“人肉搜索第一案”。被网友涂写标语的王菲父母家门
第七章
大众传播的受众
第一节
“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大众”
一、大众的概念及主要特点 大众是伴随着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而出现的一个特定 概念。19世纪末20世纪初,过去的那种传统社会结构、等 概念。19世纪末20世纪初,过去的那种传统社会结构、等 级秩序和统一的价值体系已经打破,社会成员失去了统一 的行为参照系,变成了孤立的、分散的、原子式的存在, 即所谓大众。大众是一种未组织化的社会群体 。 特点: 1、规模的巨大性 。 2、分散性和异质性 。 3、匿名性。 4、流动性。 5、无组织性。 6、同质性。 简述题: 1、试比较大众、公众、人群和群体几个概念。(北大 2006研) 2006研) 2、何谓“广”受众和“窄受众”?试简述之。(上海交大 、何谓“ 受众和“窄受众” 2006 研)
关于“人肉搜索”的传播学思考
首先,“人肉搜索”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公民行使 的监 督权、批评权。 其次,网络传播的巨大力量导致人肉搜索信息传播 速度快,范围广。 第三,“人肉搜索”使社会规范的强制功能发挥到 了极 致。 第四,“人肉搜索”,正因为恰恰介于公民言论自 由权 和隐私权两大法律漏洞之中,所以能够大行其道 。 第五,“人肉搜索”,特别是网络暴力愈演愈烈, 是与
“人肉搜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 条例》经江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将于 2009年6月1日起生效。该条例对计算机安全等级管理、保 护措施、禁止性的行为、法律责任等,做出了详尽规定, 特别是对近来社会广泛关注的“人肉搜索”,该条例明确 说 “不”。根据这一条例,未经允许,擅自散布他人隐私, 或 在网上提供或公开他人的信息资料,对发布者、传播者等 违法行为人,最多可罚款5000元;情节严重的,半年内禁 止计算机上网或停机;一些违法的单位,还可能面临吊销 经营许可证或取消联网资格的处罚。
(三)战后美国的大众社会理论
(续二) 续二)
二战以后,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的密尔斯、李斯 二战以后,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的密尔斯、李斯 曼、孔豪瑟等人主要从大众社会论的立场出发,考察美 国现代的各种社会病理现象。他们认为,旧中产阶层的 衰落和以白领为主的新中产阶层的增大、中间社会群体 的衰退、人际关系的淡漠和孤立性、社会权力的集中、 大众传播导致的文化均一性和流动性等等,是美国大众 社会的主要条件,也是现代美国各种社会病理现象产生 的根源。
三、传媒接触的社会条件因素
1、对受传者使用动机产生的社会条件的考察 受众个人的媒介接触过程不仅与他的性格、兴趣等 个人属性相关联,而且受到他所处的环境或社会条件因 素的制约。社会条件包括个人的社 会化环境,现实的政治、经济、文 化背景,社会地位,价值观,群体 归属关系和人际关系等众多的因素。
口。
中国“人肉搜索” 中国“人肉搜索”第一案宣判 北京市朝阳区法院2008年12月18日对中国“人肉搜索” 第一案一审判决,判令被告大旗网赔偿因“人肉搜索” 受到 伤害的原告王菲精神抚慰金3000元等;被告张乐奕赔偿 原告王菲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元等。另外,法院认为鉴 于互联网具有的广泛、迅速、即时、随意、互动等传播 特点,被告天涯公司在王菲起诉前及时删除有关内容 履行了监管义务,不构成侵权。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出了司 法建议,建议对网站及相关主体加强有效监管,并对互 联网的运行和发展进行合理引导。 在司法建议函中,法院还建议工业和信息化部采用适 当的技术手段,加强对网民言论的适时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