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勾股定理整章教案共6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初二数学第17章单元计划
章节
名称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教学
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运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直角三角形边长的数量关系.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勾股定理不仅在平面几何中是最重要的定理,而且在三角学、解析几何学、微积分学中都是理论的基础,对现代数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勾股定理不仅被认为是平面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也被认为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
3.根据图7及提示证明勾股定理.:【提示】: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和=一个梯形的面积.
四、小结:(1)勾股定理及其简单应用;(2)面积法证题与数形结合思想.
五、作业:必做:P28习题T1、2、3;选做:《全效》第20-21页.
六、课后反思: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课时序号
年级
八年级
课题
17.1勾股定理(2)
教学重点
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勾股定理的探索和证明.
教法
学案导学
学法
探究、合作
教学媒体
多 媒 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课前导学:学生自学课本22-24页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
1.【探究一】:观察图1,
(1)你能找出图中正方形A、B、C面积之间的关系吗?
(2)图中正方形A、B、C所围成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
间有什么特殊关系?
2.【探究二】:如图2,每个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
(1)计算图中正方形A、B、C面积.
【讨论】如何求正方形C的面积?
(2)图中正方形A、B、C面积之间有何关系?
(3)图中正方形A、B、C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有
什么特殊关系?
【猜想】: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
点拨:
1梯子底端B随着梯子顶端A沿墙下滑而外移到D,那么
的长度就是梯子外移的距离.
②BD=-,求BD,关键是要求出和的长.
③梯子在下滑的过程中,梯子的长度变了吗?
④在Rt△AOB中,已知和,如何求OB?
在Rt△COD中, 已知和,如何求OD?你能将解答过程板书出来吗?
二、合作、交流、展示:
1.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实际问题数学问题
AC2=()2+()2=2+2=.
因此AC=≈.
因为AC (填“>”、 “<”、或“=”)木板的宽2.2m,
所以木板从门框内通过.(填:“能:或“不能:)
4.【探究二】:
如图,一个3m长的梯子AB,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上,这时AO的距离为2.5m,如 果梯子的顶端A沿墙下滑0.5m,那么梯子底端B也外移0.5m吗?
⑶如果∠A=45°,a=3,则c=; (4)如果b=8,a:c=3:5,则c=.
3.【探究一】: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所示,一块长3m,宽2.2m的薄木板能否从门 框内通过?为什么?
思考:①薄木板怎样好通过?;
②在长方形ABCD中, 是斜着能通过的最大长度;
③薄模 板能否通过,关键是比较与 的大小.
解:在Rt△AB C 中,根据勾股定理
(3)若 .
(4)若 , .
【勾股定理结论变形】:.
7.【探究六】: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8,15, ,则 =.
三、巩固与应用
1.如图5,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圃,有极少数人为了避开拐角走“捷径”,在花圃内走出了一条“路”.他们仅仅少走了步路(假设2步为1m),却踩伤了花草.
2.如图6,分别以Rt△ABC的三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分别为 、 、 ,且 , ,则 =.
年级
八年级
课题
17.1勾股定理(1)
课型
新授




知识
技能
经历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过程
方法
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情感
态度
通过介绍中国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钻研精神。
教学
目标
1.经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探索过程,知道这两个定理的联系和区别,能用这两个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认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重要意义,会用这两个定理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3.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的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4.通过对我国古代研究勾股定理成就的介绍,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探索和交流,培养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课型
新授




知识
技能
能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计算,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
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渗透分类讨论、方程、转化思想。
情感
态度
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良好的学来自百度文库习惯。
教学重点
运用勾股定理计算与推理.
教学难点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解决.
教法
学案导学
学法
探究、合作
教学媒体
二、合作、交流、展示:
1.【探究三】:如图3,如何证明上述猜想?
【温馨提示】:用两种方法表示出大正方形的面积.
4.【探究四】:如图4,如何证明上述猜想?
5.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
文字叙述:.
6.【探究五】:已知在Rt△ABC中,∠C= ,
(1)若 ;
(2)若 ;
教学
重点
1.探索发现并验证勾股定理.
教学
难点
1."割补法"探究直角三角形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2.通过拼图验证勾股定理.
教学
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课时
划分
本单元教学时间约需9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17.1勾股定理4课时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课时
习题课、小结 2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课时序号
多 媒 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课前导学:学生自学课本25页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
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
那么: (或 )
变形:
(或 ) (或 )
2.填空题:在Rt△ABC,∠C=90°,
⑴如果a=7,c=25,则b=;⑵如果∠A=30°,a=4,则b=;
2.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10米,另一棵高4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问小鸟至少飞行多少米?
3.小东拿着一根长竹竿进一个宽3米的城门,他先横着拿进不去,又竖起来拿,结果竿比城门高1米,当他把竿斜着时,两端正好顶着城门的对角,问竿长几米?
三、巩固与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