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及工艺的设计与计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概念: 基础概念: 微生物比增殖速率: µ=(d ρc/dt)/ ρc ; 单位基质利用率: 单位微生物量的底物利用率,q=(d ρs/dt)µ/ ρc ; 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 单位重量的微生物在活性污泥反应系统中 θc=V ρc /⊿ρc ;
基本方程: 第1方程: d ρc /dt=Y(d ρs/dt)u- Kd ρca 1/ θ c=Yq-Kd 第2方程: V=Vmax S/(Ks+S) 有机质降解速率等于其被微生物利用速率,即V=q, Vmax=qmax (d ρs/dt) u = V max S ρca/(Ks+S)
(4)总产率系数(Y)与表观产率系数(Yobs) 间的关系: Yobs=Y/(1+Kdθc) 即实测污泥产率系数较理论总降低。
活性污泥系统的工艺设计及计算
活性污泥系统由曝气池、二次沉淀池及污泥回流 设备等组成。其工艺计算和设计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内 容,即 (1)工艺流wenku.baidu.com的选择: (2)曝气他的汁算与设计: (3)曝气系统的计算与设计; (4二次沉淀池的计算与设计; (5)污泥回流系统的计算与设计。
二次沉淀他的作用是泥水分离,使混合液澄清、 二次沉淀他的作用是泥水分离,使混合液澄清、浓缩 和回流活性污泥, 和回流活性污泥,其工作性能对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出水 水质和回流污泥的浓度有直接关系。 水质和回流污泥的浓度有直接关系。初次沉淀池的设计原 则一般也适用于二次沉淀池,但要考虑如下特点: 则一般也适用于二次沉淀池,但要考虑如下特点
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
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是以酶工程的米凯利斯— 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是以酶工程的米凯利斯—门坦 是以酶工程的米凯利斯 方程和生化工程的莫诺方程为基础。 方程和生化工程的莫诺方程为基础。它能够通过数 学式定量地或半定量地揭示活性污泥系统有机物降 污泥增长、耗氧等作用与各项设计参数、 解、污泥增长、耗氧等作用与各项设计参数、运行 参数以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参数以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在应用动力学方程时,应根据具体的条件, 在应用动力学方程时,应根据具体的条件,包括所 处理的废水成分 温度等近行修正或实验确定动力 废水成分、 等近行修正 处理的废水成分、温度等近行修正或实验确定动力 学参数。 学参数。
主要假设:
曝气池中呈完全混合状态; 活件污泥系统运行条件绝对稳定; 活性污泥在二次沉淀池内不产生微生物代谢 活动,而且其量不变; 处理系统中不含有有毒物质和抑制物质。
莫诺特(Monod)方程式 莫诺特(Monod)方程式 (Monod) 法国学者Monod于1942年采用纯菌种在培养基稀溶 法国学者Monod于1942年采用纯菌种在培养基稀溶 Monod 液中进行了微生物生长的实验研究, 液中进行了微生物生长的实验研究,并提出了微生物生 长速度和底物浓度间的关系式: 长速度和底物浓度间的关系式: μ= µmax S/KS +S 微生物在对数期和静止期的典型生长模式。 微生物在对数期和静止期的典型生长模式。 式中: 为微生物比增长速度,即单位生物量的增长速度. 式中:µ为微生物比增长速度,即单位生物量的增长速度. 为微生物最大比增长速度; µmax为微生物最大比增长速度; 饱和常数, μ=1/2μmax底物浓度 底物浓度, KS:饱和常数,为μ=1/2μmax底物浓度,故又称 半速度常数。 半速度常数。 S:底物浓度。 底物浓度。
(2)参数选择 (2)参数选择 在进行曝气池( 容积计算时, 在进行曝气池(区)容积计算时,应在一定的范围内合 理地确定污泥负荷和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此外. 理地确定污泥负荷和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此外.还应同 时考虑处理效率、污泥容积指数(SVl)和污泥龄等参数。 (SVl)和污泥龄等参数 时考虑处理效率、污泥容积指数(SVl)和污泥龄等参数。 污泥负荷的的取值应低于0.2kgBOD/(kgMLVSS d)。 污泥负荷的的取值应低于 。
进行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工艺计算和设计 首先应比较充分地掌握与废水、 时、首先应比较充分地掌握与废水、污泥有关 的原始资料并确定设计的基础数据。 的原始资料并确定设计的基础数据。主要是下 列各项: 列各项: (1)废水的水量、水质及变化规律; (1)废水的水量、水质及变化规律; 废水的水量 (2)对处理后出水的水质要求; (2)对处理后出水的水质要求; 对处理后出水的水质要求 (3)对处理中所产生污泥的处理要求; (3)对处理中所产生污泥的处理要求; 对处理中所产生污泥的处理要求 (4)污泥负荷率与BOD 去除率: (4)污泥负荷率与BOD5去除率: 污泥负荷率与 (5)混合液浓度与污泥回流比: (5)混合液浓度与污泥回流比: 混合液浓度与污泥回流比
二次沉淀池的计算与设计包括:池型的选择; 二次沉淀池的计算与设计包括:池型的选择;沉淀 澄清区)面积、有效水深的计算;污泥区容积的计算; 池(澄清区)面积、有效水深的计算;污泥区容积的计算; 污泥排放量计算等。 污泥排放量计算等。 1.二次沉淀池池型的选择 平流式、 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类型沉淀池都可作为 二次沉淀池。为了提高沉淀效率. 二次沉淀池。为了提高沉淀效率.近年来人们在平流式 和竖流式沉淀池上加装斜板( 形成斜板沉淀池。 和竖流式沉淀池上加装斜板(管),形成斜板沉淀池。 另外,还有辐流式沉淀池,适合大型污水处理厂, 另外,还有辐流式沉淀池,适合大型污水处理厂, 方形多斗辐流式沉淀池。 方形多斗辐流式沉淀池。
3.污泥斗容积的计算 污泥斗的作用是贮存和浓缩沉淀污泥。 污泥斗的作用是贮存和浓缩沉淀污泥。由于活性 污泥易因缺而失去活性和腐败 而失去活性和腐败, 污泥易因缺而失去活性和腐败,因此污泥斗容积不能 过大。故可采用下式来计算: 过大。故可采用下式来计算:
4.污泥排放量的计算 二次沉淀池中的污泥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放, 二次沉淀池中的污泥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放,其污泥 排放量应等于污泥增长量。 排放量应等于污泥增长量。
劳伦斯—麦卡蒂模式的基础概念 劳伦斯 麦卡蒂模式的基础概念
建议的排泥方式 有两种剩余污泥排放方式: 有两种剩余污泥排放方式: 传统的排泥方式; 传统的排泥方式; 劳伦斯—麦卡蒂推荐的排泥方式。 劳伦斯—麦卡蒂推荐的排泥方式。 第二种排泥方式的主要优点在于减轻二次沉 淀池的负荷,有刊于污泥浓缩, 淀池的负荷,有刊于污泥浓缩,所得回流污泥 的浓度较高。 的浓度较高。
曝气池的计算与设计 曝气他的计算与设计主要包括:曝气池( 曝气他的计算与设计主要包括:曝气池(区) 容积的计算.需氧量和供气量的计算、 容积的计算.需氧量和供气量的计算、池体设 汁等几项。 汁等几项。 1.曝气池(区)容积的计算 曝气池( (1)计算方法与计算公式 (1)计算方法与计算公式 计算曝气区容积, 计算曝气区容积,常用的有机负荷计算 也称BOD 负荷计算法。 法.也称BOD 负荷计算法。负荷有两种表示方 即污泥负荷和容积负荷。曝气池( 法,即污泥负荷和容积负荷。曝气池(区)容积 计算公式列于表2 计算公式列于表2—l—2中。
2 需氧量和供气量的计算 (1)需氧量 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日平均需氧量(Q)和去除每 kgBOD的需氧量(⊿Q)可分别按动力学公式计算.也可 根据经验数据选用。
(2)供气量 供气量应按照鼓风曝气型式或机械曝气型式两种情况 分别求定。最小时供气量可按平均供气量的1/2计算。
二次沉淀池的计算与设计
方程的应用
(1)确立处理水有机底物浓度(Se)与生物固体平均停 确立处理水有机底物浓度(Se) 留时间(θc) 留时间(θc)之间的关系 对完全混合式 Se= (Sa-Se)Se=Ks(1/θc+Kd)/[Y (Sa-Se)-(1/θc+Kd)] 对推流式 (Sa-Se)/[(SaKs㏑Sa/Se]- 1/θc= Y Vmax(Sa-Se)/[(Sa-Se)+ Ks㏑Sa/Se]-Kd 上式表示Se=f(θc),欲提高处理效果,降低Se值 上式表示Se=f(θc),欲提高处理效果,降低Se值, Se=f(θc) Se 就必须适当提高θc θc。 就必须适当提高θc。
2.二次沉淀池面积和有效水深的计算 二次沉淀池澄清区的面积和有效水深的计算有 表面负荷法和固体通量法等。 表面负荷法和固体通量法等。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常用 的是表面负荷法。 的是表面负荷法。二次沉淀池的表面负荷为单位时间 内单位面积所承受的水量。 内单位面积所承受的水量。
二次沉淀他面积以最大时流量作为设计流量, 二次沉淀他面积以最大时流量作为设计流量,面 不计回流污泥量。 不计回流污泥量。为厂保证二次沉淀他的水力效率和 有效容积, 有效容积,池的水深和直径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上述研究结果,与米—门方程式十分相近。 上述研究结果,与米—门方程式十分相近。 米—门方程式为: 门方程式为: V=VmaxS/Ks+S monod方程的结论使米一门方程式引入了 monod方程的结论使米一门方程式引入了 废水工程的理论中。 废水工程的理论中。
具体推导如下:
∵ Y=dx/ds=(dx/dt)/(ds/dt)=r/q=(r/x)/(q/x)= µ/V。 式中:dx为微生物增长量; dx/dt为微生物增长速率(即r); r/x=µ,即微生物比增长速度; ds为底物消耗量; q=ds/dt,为底物降解速度; v=q/x,为底物比降解速度。 ∴ µ=YV µmax=YVmax; 带入µ=µmaxS/Ks+S 得: V=VmaxS/Ks+S 即米一门方程式。
(1)活性污泥混合液的浓度较高,有絮凝性能,其沉降 (1)活性污泥混合液的浓度较高,有絮凝性能, 活性污泥混合液的浓度较高 属于成层沉淀; 属于成层沉淀; (2)活性污泥的质量较轻 易产生异重流,因此, 活性污泥的质量较轻, (2)活性污泥的质量较轻,易产生异重流,因此,设计 二次沉淀池时,最大允许的水平流速(干流式,辐流式) 二次沉淀池时,最大允许的水平流速(干流式,辐流式) 或—亡升流速(竖流式)都应低于初次沉淀池; 亡升流速(竖流式)都应低于初次沉淀池; (3)由于二次沉淀池起着污泥浓缩作用 由于二次沉淀池起着污泥浓缩作用, (3)由于二次沉淀池起着污泥浓缩作用,所以需要适当 地增大污泥区容积。 地增大污泥区容积。
间的关系。 (2)确立微生物浓度(X)与θc间的关系。 确立微生物浓度( 对完全混合式: 对完全混合式: X=θcY(Sa-Se)/t(1+Kdθc) 对推流式: 对推流式: X=θcY(Sa-Se)/t(1+Kdθc) 说明反应器内微生物浓度(X)是θc的函数 微生物浓度(X) 的函数。 说明反应器内微生物浓度(X)是θc的函数。 (3)确立了污泥回流比(R)与θc的关系。 确立了污泥回流比(R)与 的关系。 (R) [1+R1/θc=qV[1+R-R(Xr/Xa)]/V 式中: 为回流污泥浓度: 式中:Xr为回流污泥浓度: (Xr)max=106/SVI 。
讨论: 讨论: (1)当底物过量存在时,微生物生长不受底物限 当底物过量存在时, 处于对数增长期,速度达到最大值,为一常数。 制。处于对数增长期,速度达到最大值,为一常数。 ∴μ=umax。 ∴μ=umax。 ∵S>>KS、 KS +S≈S 此时反应速度和底物浓度无关, 零级反应 反应, 此时反应速度和底物浓度无关,呈零级反应, n=0。 即n=0。 (2)当底物浓度较小时,微生物生长受到限制, 当底物浓度较小时,微生物生长受到限制, 处于静止增长期,微生物增长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 处于静止增长期,微生物增长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 ∵S<< KS 、 KS +S≈Ks ∴μ=μmaxS/Ks=KS 此时,μ∝S,与底物浓度呈一级反应。 此时,μ∝S,与底物浓度呈一级反应。 (3)随着底物浓度逐步增加,微生物增长速度和 随着底物浓度逐步增加, 底物浓度呈μ=μmaxS/Ks+S关系,即不成正比关系, μ=μmaxS/Ks+S关系 底物浓度呈μ=μmaxS/Ks+S关系,即不成正比关系, 此时0 为混合反应区的生化反应。 此时0<n<1为混合反应区的生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