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论文——洋务运动对改革开放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务运动对今天改革开放的影响
洋务运动30年开中国改革开放之先河,它是以富国强兵为宗旨的自上而下的经济改革运动。这场改革没有也无法改变当时的政治制度,西学中体的实验不可说失败但终不成功。伴随甲午烽烟的散去,同光中兴如昙花,短暂盛开后终于凋零。而中国从此丢失了成为近代列强的最后一张船票,在之后百年苦难的挣扎中越陷越深。却不可否认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转变。前车已覆,后人既要哀之,
更要鉴之。
关键词: 中国,近代化,洋务运动,历史意义
19世纪中国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包括对经世致用思想对于一国实力的增加有什么帮助,这几乎是每一个对中国近代社会有兴趣的人,都在考虑的问题。因为不管是以后的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或是救亡图存、还是以为找到了进化论的这个改造中国社会的所谓法宝,或是保皇或是君主立宪、或是建立共和等等方式,对于中国来说,改革并贸易真正引起中央朝庭的重视,而是民间的力量在起作用,中央集权统治者并没有主动自上而下的进行改革。因而一个维持就有模式的国家机器面前,任何的所谓的改革之路似乎都不能真正找到强盛之路。而仅仅是上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样是不能奏效的,对于这一点已经被一些国家的发展经历所证实。
这一点我们似乎在阅读<<近代中国思想历程>>一书中的一些论述就颇能
发人深思--这就是在19世纪的80到90年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要求系改革的动态,并且浮现出一批系统改革内政的方案设计。“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中国不是被动地学习西方,只有从中国内部经世脉络里产生的问题和思路,与西方的理解发生了联系时,才会产生模仿某种体制的直接动力。在这个意义上,单从洋
务运动的演变和反思,来解释晚清改革,显然是不够的。”“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之后,受到西方影响的一些改革思路,不是从洋务运动本身的思想脉络中产生的,而是在京城清议和地方士绅政治化的场域里浮现。它表明,在19世纪不断发展的经世论述,由于其对体制问题的关注,倒是更容易超越西方经济发展的魅力,对西方的内部体制产生感应。”
不过没有了中国的洋务运动,那么国人的这些思想也许是不会建立起来的,因为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尤其是中日甲午之战之后,人们好象对于纯粹的用什么实业救国,技术救国的思想以及作用,不再依赖或是崇拜了。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洋务运动以后,中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又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其共同之处和各自显著的特点是甚麽?概述上述阶段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戊戌变法是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首的维新派,代表着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和开明绅士的政治要求走上历史舞台,主张在不动摇封建阶级统治的前提下,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机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运动,是一次进步意义的救亡运动,也是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为了缓和国内矛盾,维持和巩固其封建统治,适应帝国主义的侵略要求,拉拢上层资产阶级分子。慈禧太后不得不从1901年起宣布实行“新政”。因此,修补国家机器,维护清朝本身生存是新政的重要课题。但实行的结果却适得其反。清末“新政”的某些措施客观上有利于民主革命思想和文化的传播(如兴学堂)或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的发展(如奖励工商),因而也有利于辛亥革命的到来,加速了清王朝的最终覆灭。
辛亥革命是震惊中外的一次伟大的政治事件,它在中国的土地上第一次树起民主共和国的旗帜,这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上的创举,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革命席卷神州大地,推倒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同时,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的爆发立即在亚洲和世界激起巨大反响,它迎来了20世纪世界各国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这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加紧侵略和中国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中国各个社会阶级或阶层都在寻求出路或进行抗争,特别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洋务运动产生的性质
1840年的鸦片战争,震撼了中华帝国,列强的坚船利炮,冲破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来最强大敌人的挑战。而中国内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清政府面临太平天国的英法联军的双重威胁,在内外交困中,沉睡的中国里,有少数知识分子开始觉醒,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共识下聚集起来,不同出身、不同地位的人物,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洋务派,为了应付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以消除“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他们从事研究了解西方情势,并提出模仿西法“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英法联军的嚣张狂妄和大肆侵略,更激起朝野若干士大夫的觉醒,开始具体的推动“师夷长技”,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企业和民用工业,并相应的改革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某些政府机构多方面的活动。他们在中央已奕、桂良、文祥等为代表,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官吏,引发了一场长达三十年的洋务运动。
这是清朝统治阶级内部重要和地方一部分当权的官僚在严重的“内忧外患”形势下所采取的“自强”措施。总理衙门是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但洋务派势力不在中央,在握有实权的督抚方面。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
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到90年代,此期间洋务派进行了一系列的洋务活动,包括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办海军,办学堂,派遣留学生等。洋务运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从60年代到70年代为第一阶段,创办军事工业阶段;70年代到90年代为第二阶段,虽然还继续创办军事工业,但重心转为创办民用工业。
军事工业:由于当时国内人民的反抗斗争,洋务派急于用新式武器来剿灭之。因而在“自强”的旗号下,洋务派创办了一些军事工业。在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中,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仿造西式武器的军事工业;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是洋务派创办得罪大的船舶修造厂。至1890年,洋务派所办近代军事工业共有24个。这些企业使用新式机器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力。
民用工业: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时遇到一系列棘手的问题,最突出的是经费来源,还有原料、燃料以及运输等问题,因此他们提出“要先富而后强”的口号,从70年代开始,在创办军事工业的同时,开始创办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工业。主要的民用工业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这是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中兴办最早、规模最大的一个。张之洞在湖北创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刺激了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企业,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