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论文——洋务运动对改革开放的影响
论洋务运动对改革开放的影响
论洋务运动对改革开放的影响11级生科2班林梦霞20111050225洋务运动30年开中国改革开放之先河,它是以富国强兵为宗旨的自上而下的经济改革运动。
这场改革没有也无法改变当时的政治制度,西学中体的实验不可说失败但终不成功。
由于这场运动的失败,中国失去了成为近代列强的机会。
使得中国在今后的几百年苦难里越陷越深。
但它在中国未来的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产生重影响。
洋务运动是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主要的代表人物,中央的有奕,地方的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这些人物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这些都可以反映改革已经存在了,并且存在的都是有一定的意义的,所以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必然会发生的。
而他对现在改革开放的也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点:1、改变固步自封、轻视科技的状态中国古代历史上科学技术曾经居于世界前列,但清政府长期以来沉迷于“天朝上国”的幻境中,顽固派抱着“中国文化独尊”论不放。
洋务派从中国被动挨打、屡遭屈辱的现实中看到了科学技术落后的悲哀。
洋务运动更重要的贡献在于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使国人不再一味以追求仁人先贤之道为唯一理想,奠定了“科学救国”的根基于基础。
这与如今的改革开放的思想也是一致的。
2、引发思想上的巨大转变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最主要的困难就是资金、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
于是开办民用企业以解决资金等问题。
在官办企业的倡导下,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进行,那些达官显贵以办洋务为荣,再不以经商为耻,从根本上动摇了中国几千年来“重农轻商”的观念,掀起了以富国富民为主的重商运动。
有了这场运动对人们思想的改变,使得改革开放变得容易接受、容易理解。
3、开源广进、人才培养洋务运动首先发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浪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运动论文 (3)
洋务运动论文引言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发生在清朝末年,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洋务运动进行深入剖析,包括其起因、发展过程以及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洋务运动的起因1.1 内外因素交织的背景洋务运动的起因可以追溯到清朝中期,当时中国正面临种种内外压力。
自鸦片战争以来,列强不断侵略中国领土,中国社会陷入了危机之中。
同时,清廷内部也存在着腐败、闭关思想等诸多问题,无法应对外界的挑战。
这种外部压力和内部腐败交织的背景,催生了洋务运动的发生。
1.2 对先进技术的渴求洋务运动的另一个重要起因是中国社会对先进技术的渴求。
当时西方列强已经在工业、军事、交通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中国社会意识到自身的科技落后,急切需要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以提升国家自身的实力。
二、洋务运动的发展过程2.1 兴办洋务机构为了推动洋务运动,清廷成立了许多洋务机构,如洪仁玕所办的湘军、曾国藩所办的淮军等。
这些机构带来了西方的军事技术、训练方法和管理制度,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变革。
2.2 兴办洋务企业洋务运动的另一重要发展方面是兴办洋务企业。
这些企业通过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生产和制造各种商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上海江南造船厂,它成为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化工业企业之一。
2.3 推动教育改革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清廷还推动了教育改革,致力于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在清朝末年,许多新式学堂和学校兴起,为中国的现代化教育奠定了基础。
三、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3.1 科技进步与工业发展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与工业的发展。
通过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逐渐缩小了与西方的科技差距,提高了自身的工业生产水平。
这无疑为后来的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3.2 教育与知识普及洋务运动推动了教育改革,提供了更多的现代化教育机会。
这使得更多的人接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教育,并有机会学习西方的先进知识。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人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近代史洋务运动论文
近代史洋务运动论文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阶段。
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近代工业化的启动与第一波的推进,对中国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科学教育及思想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一系列深刻变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近代史洋务运动论文,供大家参考。
近代史洋务运动论文范文一:浅析洋务运动的成与败摘要:洋务运动,满清政府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开始是以军事自强为目的,到了后来虽然增加了“求富”的内容,但军事自强的目标始终未变。
为实现军事自强,洋务派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近代军事工业;二是建立近代海防海军,同时改进陆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三是建立控军事学堂,培养新式陆海军人才。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和北洋海军的覆灭,宣告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从而完全否定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
这些看法是值得讨论的。
关键词:洋务运动改革影响洋务运动产生的性质一直以来,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成功的,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失败的。
但是洋务运动是一场无奈下处于压迫后的运动。
1840年的鸦片战争,震撼了中华帝国,列强的坚船利炮,冲破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来最强大敌人的挑战。
而中国内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清政府面临太平天国的英法联军的双重威胁,在内外交困中,沉睡的中国里,有少数知识分子开始觉醒,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共识下聚集起来,不同出身、不同地位的人物,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洋务派,为了应付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以消除“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
他们从事研究了解西方情势,并提出模仿西法“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
英法联军的嚣张狂妄和大肆侵略,更激起朝野若干士大夫的觉醒,开始具体的推动“师夷长技”,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企业和民用工业,并相应的改革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某些政府机构多方面的活动。
他们在中央已奕?、桂良、文祥等为代表,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官吏,引发了一场长达三十年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探究论文
洋务运动的探究论文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是清朝努力推进现代化的一种尝试,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从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实施方案、成果评估等方面进行探究,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一、历史背景19世纪30年代,尽管清朝政府开始逐渐实现了对一些新技术的认知,但这种认知只是一种知识储备,并没有被用来推进现代化。
1840年以前,清朝的贸易非常依赖于茶叶和丝绸等传统商品。
而在此后的近百年中,欧洲列强以其先进的制造业和技术崛起,在世界贸易中处于主导地位。
中国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也开始学习欧洲的技术和制造业。
意识到这一点的清朝政府便在1861年开始了洋务运动。
这一举措旨在通过引进欧洲的工业技术和制造业来加强清朝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增强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二、实施方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洋务运动计划建立一系列的制造业和机构,包括船厂、铁路、矿山和军工等。
这些计划由洪仁玕和李鸿章等著名官员负责领导。
清朝政府还在上海、广州等地建立了一些外资银行,以支持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专业机构如“求是书院”,又称“洋闸”,主要致力于翻译、出版欧美科学技术书刊,培养中西文化通的翻译员、科技人才等。
还有一些机构如瑜珈奏鸣琴局、光华馆等,致力于教育改革,推广西方教育。
然而,这些计划都面临着困难。
首先,这一计划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它们被各种权争抢购,并要竞相获得珍贵的财政支持。
其次,这一计划没有得到足够的技术支持。
大部分欧洲企业并不希望自己的技术泄露,因此他们要么不愿意分享技术,要么提高价格。
这导致了一些项目的濒临破产和困境。
三、成果评估洋务运动的实施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它推动了清朝的现代化。
洋务运动在列强压力下让清王朝幸免于被殖民,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清王朝的地位。
其次,洋务运动推进了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
它的实施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合作,改善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
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深刻影响
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深刻影响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洋务运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加速,它不仅带来了新的技术、思想和理念,而且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洋务运动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在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机器、设备、工艺和先进的生产方式,使得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开始加速。
例如,中国引进了大量的机器、轮船、火车等先进设备,推动了中国铁路、矿产、军械、航运等领域的发展。
这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使中国的经济生产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为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其次,洋务运动对中国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洋务运动催生了中国近代国家制度的变革,推动了政治的进程。
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开始尝试和西化的政策,如兴办洋务以学习西方的政治、军事、法律等制度和理念。
这些试图推动中国政治体制的现代化,使中国能与西方列强相抗衡。
尽管这些在短期内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但它们为中国近代政治变革的进程打下了基础,为后来的政治铺平了道路。
此外,洋务运动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思想和知识,唤起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意识。
洋务运动时期,许多中国人开始接触和学习西方的科学、哲学、文学等思想和知识,他们开始思考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并积极探索中国的与发展之路。
例如,洋务运动时期出现了众多洋务派人物,如曾国藩、李鸿章等,在中国近代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人通过学习西方思想和知识,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和倡议,如“自强”、“求富”等口号,鼓励中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最后,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洋务运动时期,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和启发。
中国人开始接触和学习西方的文化、艺术、教育等,并对这些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例如,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文学,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兴起。
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
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它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积极影响和局限性两个方面来探讨洋务运动。
让我们来看看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
洋务运动是清朝政府为了应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而发起的一场自我振兴的改革运动。
这场运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知识,加强中国的国防实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培养了一批具有现代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例如,洋务运动期间建立了许多现代化的工厂、船坞和铁路,为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洋务运动还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思想启蒙,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源。
洋务运动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由于清朝政府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腐败和落后,导致洋务运动无法真正实现其预期目标。
洋务运动过于强调技术引进和经济发展,忽视了人权和社会公正等问题。
这些问题使得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西方列强压迫中国的工具。
洋务运动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全局思考,只是一时的政治手段和短期的经济政策。
这些问题使得洋务运动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失去了动力和影响力。
洋务运动虽然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它的积极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它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近代史纲要论文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1860年12月曾国藩上奏折说,目前借外国力量助剿、运粮,可减少暂时的忧虑;将来学习外国技艺,造炮制船,还可收到永久的利益。
第二年他对上述看法加以发挥,主张购外国船炮,访求能人巧匠,先演习,后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成为官民通行之物,那时可以剿发(指太平军)、捻(捻军),勤远略,这是救时第一要务。
1862年李鸿章到上海后,得到外国侵略者帮助训练洋炮队、设洋炮局。
他认为,清军作战往往数倍于外敌,仍不能胜,原因在武器不行,枪炮寙(yǔ)滥,如能使火器与西洋相埒,则“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今起重视,最后可达自主(《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第3卷)。
奕 看到曾李两人学造外国船炮,决定派员前往学习,在奏折中说,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
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证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初时是把“平中国” 和“敌外国”相提的。
前者反映了国内阶级矛盾,后者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
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改革的影响
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改革的影响洋务运动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的一次自我革新运动。
由当时的清朝政府推动,旨在学习西方技术和文化,提高中国综合实力以应对西方列强的威胁。
这一运动自始至终都备受争议,不过它确实对中国现代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洋务运动扩展了中国的经济实力。
在这一运动中,清政府大力投资于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特别是有关交通、通讯、制造、工业和铁路等方式的技术。
通过这些投资,洋务运动带来了中国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大量变革,比如铁路交通系统的建设方案和造船业的兴起,这些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中国的经济实力迅速提升,这也带动了中国各个方面的发展。
其次,洋务运动开拓了中国的思想与文化。
洋务运动充分利用西方强国在科学、高等教育、文学和艺术方面的资料与资源。
这些资源促进了中国自身关于科学及技术的研究和讨论。
这一运动为中国赋予了属于自己的文化标志,也抛弃了中国长久以来封建的观念体系和传统观念。
同时,洋务运动还推动了中国将经典文化与现代化结合的任务,如将《红楼梦》译成英文和其他语言,这一努力和实践在今天看来仍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
再者,洋务运动催生了中国现代学术思想的涌现。
此前,中国学术界沉溺于传统态畜的学术荒漠,在想象中痴迷着昔日皇朝的辉煌与荣耀。
但是,洋务运动提供了一个革新的能力和平台,为像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分子的发展和学术创新奠下基础。
他们的发表对于重新激发中国民众对于现代思想的认识和尊重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洋务运动也鲜明地体现出了中国现代化行程所面临的困境。
一个基本问题是,中国技术的转化与创新本身是有困难的。
中国仅仅是能够拿来主意、准备花费巨资获得当时最好西方的技术,而且缺少自主创新的技术。
同时,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的问题也制约了这一运动更大的发展,规范和准则的稳定性太低了。
此外,洋务运动的一些项目过于野心勃勃,超出了时代的任务与范畴,成果不尽如人意。
总之,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扩展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开拓了中国的思想与文化,并且催生了中国现代学术思想的涌现。
初中历史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初中历史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运动,它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中国。
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国力衰弱,社会动荡,经济落后。
洋务运动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次尝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首先,洋务运动推动了科技进步与现代化建设。
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开始引进欧洲的科学技术和工业设备。
许多知名的洋务派人物,如曾国藩、张之洞等,积极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并组织开办了各种新式学堂与科研机构。
他们还带领中国工匠学习西方的制造技术,建设了许多近代化的工厂和造船厂。
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中国开始了自主研发和生产机器、造船等领域的努力,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其次,洋务运动推动了国防力量的现代化建设。
在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侮辱,无力保卫国家主权。
为了加强国防力量,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人物主张自主研发和引进西方的武器装备。
他们亲自参与军事装备的制造与改良,举办了现代军事学堂,培养了大量现代化的部队。
这些努力使中国在舰队、武器装备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为保卫国家利益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此外,洋务运动对于启发民智、促进国家整体进步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人物提倡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和思想。
许多新式学堂的建立为普通老百姓提供了接触新知识的机会,启发了民众的思维,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洋务运动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教育体制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素质,培养了一大批有用的人才。
然而,洋务运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
首先,在科技引进过程中,中国没有形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研体系,科学技术发展依然依赖于外国的引进。
其次,洋务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贪污腐败和势力斗争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许多洋务企业的倒闭。
最后,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领导,洋务运动没有形成有效的组织和运作机制,导致了实施的不够连贯和高效。
综上所述,洋务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尝试,对于推动科技进步、国防现代化和民智启蒙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洋务运动看当今的改革开放
从洋务运动看当今的改革开放从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不断的反思自己,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
艰苦的伟大探索构成了一个个传奇故事,成为了中国的近代历史。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一个方向,适合国内发展需求的改革,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成为历史上的一朵奇葩。
在改革中,洋务运动和改革开放都是政府发起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他们各有特色,各有春秋。
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内部一部分开明官僚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试图从军事和经济方面改变中国落后挨打局面的一次尝试。
然而,多方面的制约因素决定了这场运动最终不可能达到发起人的预定目的。
我国现在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借鉴历史,做到少走弯路,更好的建设我们的社会呢?历史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洋务派昧于世界形势,缺乏现代化意识,不能处理好政治改革、文化教育改革、经济改革与学习科学技术的关系,认识不到一个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对实现富强的重要意义,这是洋务运动的制约因素之一。
放眼当前,首先,洋务派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告诉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让思想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情况,并让正确的思想意识去指导改革开放,摆脱陈旧体制的束缚,激励创新机制,大胆进行改革创新。
其次,洋务派不能处理好政治思想经济改革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关系告诉我们应该在政治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拥护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思想上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在经济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这三个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才能让国家更加团结繁荣,国家的团结繁荣才能为我们走向世界打下坚实基础!一旦国家强大起来,在改革开放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和发言权,才能更好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自身发展。
再次,封建势力的阻碍使得洋务运动举步维艰。
他们拼命维持现有制度,拒绝变革,顽固坚持自然经济这一严重束缚社会发展的落后经济体制。
而在现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世界各国大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大学历史论文范文
大学历史论文范文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洋务运动是指中国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为了应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侵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试图借鉴西方的先进科技和管理制度,以强化国家实力,提高国家的抵抗能力。
这一运动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中国的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洋务运动的发起与推动,是由清朝政府的一些开明官员和知识分子所发起和推动的。
他们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当时世界的发展潮流,必须进行改革,才能使中国摆脱危机,实现振兴。
因此,他们积极倡导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管理制度,力图改变中国的传统落后面貌。
这些开明官员和知识分子,如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都是洋务运动的积极推动者和实施者。
在洋务运动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试图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管理制度。
首先,中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一系列的洋务机构,如北洋水师学堂、江南机器制造局等,这些机构致力于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制造工艺,以强化中国的国防实力和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
其次,中国政府还积极派遣留学生到西方国家学习,以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管理制度,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此外,中国政府还积极推动国内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制造业发展,以提高国家的自力更生能力。
洋务运动对中国的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洋务运动的推动,使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接触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管理制度,为中国的近代化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其次,洋务运动的推动,使中国的国防实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为中国在后来的抗击外国列强的侵略中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再次,洋务运动的推动,使中国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制度的落后性,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总之,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洋务运动的推动,使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接触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管理制度,为中国的近代化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论文-洋务运动改革开放的比较
论洋务运动,改革开放之比较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新中国的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然而,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也进行了三十年的改革和发展,却取得了截然不同的效果,但是洋务运动的历史功绩是不可泯灭的。
首先,二者的历史背景是相似的。
清王朝内忧外患,包括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逼迫统治者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展了洋务运动。
改革开放的背景也是十年动荡,曾使我们党和国家一度面临十分困难的局面,国民经济到了近乎崩溃的边缘。
其次,二者都是从民族大义的角度开展的。
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新科技方兴未艾的世界大背景下,洋务运动的发生主要是一种被动的,是在西方列强现实威胁下,主权受损害的情况下,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运动。
而改革开放是领导人对国际国内形势判断后自觉做出的一种改革。
洋务运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由清政府改良派主导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秩序、抵制列强侵入、有复兴民族的意图,受“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影响。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目的是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也为十年文革,是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要复兴经济,借鉴西方的先进管理技术同时为了振兴中华。
洋务运动和改革开放都是政府发起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但洋务运动成效不大,甲午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改革开放30多年成果显著,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国家实力大大增强。
都是政府主导发起的改革,结果却大相径庭,这是由于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是要维护清王朝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而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洋务运动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落后的社会制度,这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必然会失败;改革开放是通过对外开放,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制度,通过改革来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社会主义,这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所以一定会成功。
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深刻影响
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深刻影响一、本文概述洋务运动,起始于19世纪60年代,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运动。
本文旨在全面探讨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深刻影响。
本文将首先概述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包括当时的国内外环境以及清政府的内部状况。
接着,将分析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包括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工业、改革军事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积极影响,如促进中国经济的近代化、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等。
也将分析洋务运动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如改革的不彻底性、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等。
本文将总结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以期对今天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洋务运动的背景与起源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
其背景源于19世纪中叶,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
在内部,清王朝的统治已显得日薄西山,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频繁,政治腐败,民生凋敝。
同时,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科技、工业、军事等方面严重落后于西方国家。
在外部,随着西方列强的工业化进程加速,他们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势力,中国成为了他们觊觎的目标。
1840年的鸦片战争,更是以中国的惨败告终,标志着中国被迫打开了国门,开始了痛苦的近代历程。
面对这样的内外困境,一部分清朝官员和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他们认为,要挽救国家的危局,必须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制度,以此来增强国家的实力。
在这种背景下,洋务运动应运而生。
洋务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61年,当时清朝政府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处理与外国的事务。
这个机构的设立,标志着清朝政府开始正视西方的存在,并尝试与之进行交流和学习。
随后,洋务派人士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一系列的洋务事业,包括引进西方科技、兴办近代工业、改革军事等,以期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洋务运动是在中国面临深重危机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标志着中国开始尝试向西方学习,寻求国家的自强之路。
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改革的影响
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改革的影响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如何看待洋务运动在中国现代改革中的影响,一直是学者们争议的核心。
本文将从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推崇技术进步、改革了教育体制、强化了国防意识以及启示后人等方面来探讨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改革的影响。
首先,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洋务运动是中国第一次尝试进行近代化改革的历史事件,意义重大。
天津海军工厂、汉阳铁厂等机构的成立,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工业的开展。
其中最为重要的贡献,是在推动中国的工业现代化方面,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洋务运动中出现的西式机械和机械制造方法,为中国制造业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其次,洋务运动推崇技术进步。
中国曾经的“维新运动”弥漫了一种特殊的气息,那就是推崇西方技术,企图通过引进西方的技术和制度来改变自身面貌,从而争取国际地位。
在这种背景下,洋务运动给予中国更多的机会,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西方技术,为后来的科技进步打下了基础。
洋务运动对技术进步的推动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引进、学习西方的技术,二是使中国开始认真尊重科学和技术成果,这奠定了中国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基础。
第三,洋务运动改革了教育体制。
中国教育体制在洋务运动时期得到了改革,洋务运动成立了许多学校和机构,摒弃了旧式的科举考试,鼓励学生学习西方现代科学,这为中国后来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第四,洋务运动强化了国防意识。
洋务运动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依靠天朝的力量恢复国家的强大荣光,洋务运动强调要提高国防实力,成立了兵器厂、造船厂等军工企业,这对提升中国的国防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说,洋务运动加强了中国的国防,是一个坚强的国家安全保障。
第五,洋务运动启示了后人。
洋务运动结束时虽然疲惫不堪却是教育和借鉴的珍贵时刻。
洋务运动失败,但它对后来的中国人产生了启示,不断提醒他们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还需要不断地去努力和奋斗。
在总体上,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改革的影响是显然的。
从洋务运动看改革开放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论文南阳理工学院课程名称:中国近代史纲要题目:从洋务运动看改革开放指导老师:常玉娜姓名:高现起学号:105150340085专业:软件工程数据库院系:软件学院2011年6月从洋务运动看改革开放----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高现起摘要:本文通过洋务运动和改革开放在历史背景、目的、领军人物、过程、巨大成就、局限性等方面的对比,讨论得出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
关键词:背景目的领军人物实践过程成就局限性结论正文:在写这篇论文之前,我还写了一篇《小谈利比亚战争实质》,显然,我私自改了论文题目,心里有点儿不安,于是就询问老师那篇《小谈》可不可以当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论文,老师看后,觉得这更像一篇形势与政策的论文,所以不得已又重写了一篇。
刚开始的时候,我并是有意要拒绝老师给的参考题目,而是我觉得《中国近代史纲要》中的东西都是前人讨论透的东西,我在怎么去分析,也写不出新颖的东西出来,况且自己才疏学浅,妄自认为那样做没有意义。
当然这样做也与我自己的性格特点有关,我比较喜欢前瞻性的思想理念,我喜欢追求个性的解放和张扬,不喜欢循规蹈矩,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诠释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确实造成的现在的自负!经过大量的查找关于洋务运动和改革开放的资料之后,我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这就是今天所写的洋务运动与今天改革开放之间的联系,以及自己从中得到的一些感受和启发。
在阅读有关资料的时候,有一句话频繁的被使用,那就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我自己的理解是历史上的某些阶段时期是会重复出现的,不同的时代、任何事物,他们的性质和意义大相径庭。
刚开始对这句话半知半疑,但看过一定量的文字之后,我不得不佩服历史学家们智慧的总结:纵观世界从古代到现在,除了进步性意义的帽子之后,所有的朝代不都是从建立到强盛再到衰落被下一个王朝所代替,进入又一轮的循环,当然“历史惊人的相似”的真正意义比我想到的要大得多。
那么,洋务运动与如今的改革开放性质上一样么?就当下而言,答案是肯定的。
从洋务运动看今天的改革开放
摘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今天,我们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深水区,在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有必要重温近代那段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思考历史,以史为鉴。
综观今天的改革开放,结合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两者有什么相通之处,有什么本质区别,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这值得我们探究。
关键词中体西用,探索,封建主义,深化改革,立足自身,自主创新正文两次鸦片战争像晴天霹雳般惊醒了沉睡的中华大地,也让辉煌的中华文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拷打,更是中国人民永远也无法忘却的灾难浩劫。
当西方人用坚船利炮破灭了天朝上国的美梦时,当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权威面临着被洋人掌控的危机时,风雨飘摇的满清政府中,有一批有识之士似乎认识到了什么。
在大多数人都在徘徊迷茫、惊叹无措之时,他们率先接受了客观现实,并且试图以实际行动来挽留这个国家,这个体制,于是洋务运动开始了。
1、洋务运动的进步性我想,虽然洋务运动以失败而告终,但是那些主张和发起洋务运动的清政府官员们是进步的,他们是当时那个阶层有思想的人的代表,并且是付诸行动的探索者。
作为地主阶级的他们无法克服思想上的局限性,但是任何探索者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在那个时候,所谓的“洋务派”率先冲破了国人普遍具有的观念上的束缚,客观认识到西方的武器装备毕竟优于中国,这是不得不接受的事实。
关键他们的明智之处在于迈出了学习的第一步,他们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
奕忻作为封建统治集团中的执牛耳者提出“探源之策,在于自强。
自强之术,必先练兵”,说明他已经认识到了自我强大的重要性。
李鸿章“但求外交和好,内要自强”的主张更是体现了其作为一名外交家的智慧与谋略,外交和好是为了营造好评稳定的外部环境,而一个国家必须以实力保护自己,弱国无外交,所以关键是内要自强,“和好”是为了“自强”,“自强”才能维护“和好”。
由此可以看出,学习外国利器和制器之器是洋务运动的核心。
论近代史中的改革开放论文(2)
论近代史中的改革开放论文(2)论近代史中的改革开放论文篇二《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摘要:19世纪后期,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内部农民的起义,封建地主阶级改良派,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清朝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阶级利益,开展了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以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富国强兵,抵御外辱,镇压内乱,但是甲午战争的战败,也就标志了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
洋务运动虽然没有挽救大清王朝,但其对中国的近代史,在其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洋务运动近代化影响一洋务运动对近代军事的影响洋务运动,是从军事自强开始的,到了后来虽然增加了“求富”的内容,但军事自强的目标始终未变。
为实现军事自强,洋务派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近代军事工业;二是建立近代海防海军,同时改进陆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三是建立近代军事学堂,培养新式陆海军人才。
虽然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最终战败,但是这并不能完全否定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
首先清政府依靠洋务运动中建立军事力量,多次挫败了日本吞并朝鲜进而侵略中国的阴谋。
其次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开始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进程,使中国军队以近代新式武器装备投入反对日本侵略的甲午战争。
还有,洋务运动中建立的军事工业是甲午战争中国军队军火装备的主要供应来源。
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并不在于军队武器装备的落后,清政府的腐败软弱才是战败的主要根源。
总之经历了洋务运动,中国的军事开始走上近代化的历程。
二洋务运动对近代经济的影响洋务运动在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资金、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于是,洋务派在“富国”的口号下,从70年代起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等民用企业。
在官办企业的倡导下,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进行,那些达官显贵以办洋务为荣,再不以经商为耻,从根本上动摇了几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重农轻商”的观念。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最初萌芽于战国时期李悝的改革思想和实践。
近代史论文——洋务运动对改革开放的影响
洋务运动对今天改革开放的影响洋务运动30年开中国改革开放之先河,它是以富国强兵为宗旨的自上而下的经济改革运动。
这场改革没有也无法改变当时的政治制度,西学中体的实验不可说失败但终不成功。
伴随甲午烽烟的散去,同光中兴如昙花,短暂盛开后终于凋零。
而中国从此丢失了成为近代列强的最后一张船票,在之后百年苦难的挣扎中越陷越深。
前车已覆,后人既要哀之,更要鉴之。
19世纪中国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包括对经世致用思想对于一国实力的增加有什么帮助,这几乎是每一个对中国近代社会有兴趣的人,都在考虑的问题。
因为不管是以后的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或是救亡图存、还是以为找到了进化论的这个改造中国社会的所谓法宝,或是保皇或是君主立宪、或是建立共和等等方式,对于中国来说,改革并贸易真正引起中央朝庭的重视,而是民间的力量在起作用,中央集权统治者并没有主动自上而下的进行改革。
因而一个维持就有模式的国家机器面前,任何的所谓的改革之路似乎都不能真正找到强盛之路。
而仅仅是上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样是不能奏效的,对于这一点已经被一些国家的发展经历所证实。
这一点我们似乎在阅读<<近代中国思想历程>>一书中的一些论述就颇能发人深思--这就是在19世纪的80到90年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要求系改革的动态,并且浮现出一批系统改革内政的方案设计。
“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中国不是被动地学习西方,只有从中国内部经世脉络里产生的问题和思路,与西方的理解发生了联系时,才会产生模仿某种体制的直接动力。
在这个意义上,单从洋务运动的演变和反思,来解释晚清改革,显然是不够的。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之后,受到西方影响的一些改革思路,不是从洋务运动本身的思想脉络中产生的,而是在京城清议和地方士绅政治化的场域里浮现。
它表明,在19世纪不断发展的经世论述,由于其对体制问题的关注,倒是更容易超越西方经济发展的魅力,对西方的内部体制产生感应。
”不过没有了中国的洋务运动,那么国人的这些思想也许是不会建立起来的,因为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尤其是中日甲午之战之后,人们好象对于纯粹的用什么实业救国,技术救国的思想以及作用,不再依赖或是崇拜了。
近代史有关洋务运动的论文
近代史有关洋务运动的论文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近代史有关洋务运动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近代史有关洋务运动的论文篇一《以近代史观看洋务运动》摘要:在外有列强侵略、内有农民运动的险恶情境中,洋务运动为维护清朝统治展开了一场自救运动。
作为地主阶级,他们不可能超越阶级局限而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客观上却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洋务运动;近代化;清朝现代化(近代化)是指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
中国的近代化与西方有着很大的区别。
由于列强的侵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在这个过程里,中国为求自保,开始被动地、小心翼翼地去适应当时的形势。
这样,使得中国并不像大多数西方国家那样由资产阶级首先开始,而是由地主阶级开始的,过程也是极其艰难和曲折的。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由于英法的参战,清军在上海及浙江附近击败了太平军,使中国真正感受到了西方的军事优势,这样,以军事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就被当成解决国内外问题的办法。
“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这句话被曾国藩引用,说明了他想利用这次运动来使中国强大。
奕也曾建议利用镇压叛乱来作为得到西方武器的途径。
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成为一些有识之士的认识。
这其实也是在某些方面实践着魏源所提倡的“师夷长技。
于是“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开始了。
曾国藩等人开始聘请洋人练兵,虽然他们的主要目的是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但已经采用近代的方法并配备给军队以洋枪洋炮,还开始筹建新式水师。
“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兵工厂和造船厂逐渐建立起来,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机器设备包括外国的技术人才纷纷引进国内。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制造局、福州船政局等建立。
它们不仅制造军火还包括船只和机器,这些又用来装备中国的军队。
1872年,日本侵台后洋务派便加快了筹建海军的活动,以10年为限,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清代的洋务运动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清代的洋务运动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19世纪,五大洲之间的贸易和交流日趋频繁。
而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僵化和长期闭关自守的政策,使中国的现代化制度远远落后于欧洲和美洲。
为了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曾推进过一系列的改革和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洋务运动。
本篇文章将介绍清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实施情况和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1. 历史背景在19世纪初期,中国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内忧外患。
除了农业生产的压力外,中英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的签订,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大门,西方列强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
面对强大的西方列强,清朝政府开始意识到必须进行近代化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为了提高国家的军事实力和财政收入,清政府开始推进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启动的时候,正值太平天国事件结束,一场几乎摧毁了清朝的反叛失败了。
这个时候,清政府意识到革新是大势所趋,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个时期的紧缩政策需要改弦换面。
2. 洋务运动的实施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改革运动。
清政府在此次运动中主要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改革:军事改革、工业改革、教育改革和航海学习。
其中,军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列强的海军进攻和内外有别的兵器装备。
当时国王的装备普遍落后,手枪比不上西洋手枪,步枪使用古老的火枪,弹药和勃艮第、英国等武器刀具相比,显得并不利于战争,这就意味着清军士兵可以在使用现代武器方面获得更强的技术优势。
在工业方面,清政府在上海、天津、湖北等地开设了许多国营工厂。
这些工厂主要是以银、铜为原材料,生产军事器材和轻工业产品。
此外,清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重新衡量秤和银币比值,制定新的货币和税收体系,以刺激国内经济的发展。
在教育改革方面,清政府在中国南方的江苏省和浙江省创办了徽、宁、常三股银行、邮局和学校。
这些学校跟英国的传教士来华传教设立了一些教育机构,包括南京师范学校和上海路教堂,旨在为中国培养一批现代化人才,以推动中国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务运动对今天改革开放的影响洋务运动30年开中国改革开放之先河,它是以富国强兵为宗旨的自上而下的经济改革运动。
这场改革没有也无法改变当时的政治制度,西学中体的实验不可说失败但终不成功。
伴随甲午烽烟的散去,同光中兴如昙花,短暂盛开后终于凋零。
而中国从此丢失了成为近代列强的最后一张船票,在之后百年苦难的挣扎中越陷越深。
却不可否认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转变。
前车已覆,后人既要哀之,更要鉴之。
关键词: 中国,近代化,洋务运动,历史意义19世纪中国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包括对经世致用思想对于一国实力的增加有什么帮助,这几乎是每一个对中国近代社会有兴趣的人,都在考虑的问题。
因为不管是以后的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或是救亡图存、还是以为找到了进化论的这个改造中国社会的所谓法宝,或是保皇或是君主立宪、或是建立共和等等方式,对于中国来说,改革并贸易真正引起中央朝庭的重视,而是民间的力量在起作用,中央集权统治者并没有主动自上而下的进行改革。
因而一个维持就有模式的国家机器面前,任何的所谓的改革之路似乎都不能真正找到强盛之路。
而仅仅是上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样是不能奏效的,对于这一点已经被一些国家的发展经历所证实。
这一点我们似乎在阅读<<近代中国思想历程>>一书中的一些论述就颇能发人深思--这就是在19世纪的80到90年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要求系改革的动态,并且浮现出一批系统改革内政的方案设计。
“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中国不是被动地学习西方,只有从中国内部经世脉络里产生的问题和思路,与西方的理解发生了联系时,才会产生模仿某种体制的直接动力。
在这个意义上,单从洋务运动的演变和反思,来解释晚清改革,显然是不够的。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之后,受到西方影响的一些改革思路,不是从洋务运动本身的思想脉络中产生的,而是在京城清议和地方士绅政治化的场域里浮现。
它表明,在19世纪不断发展的经世论述,由于其对体制问题的关注,倒是更容易超越西方经济发展的魅力,对西方的内部体制产生感应。
”不过没有了中国的洋务运动,那么国人的这些思想也许是不会建立起来的,因为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尤其是中日甲午之战之后,人们好象对于纯粹的用什么实业救国,技术救国的思想以及作用,不再依赖或是崇拜了。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洋务运动以后,中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又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其共同之处和各自显著的特点是甚麽?概述上述阶段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戊戌变法是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首的维新派,代表着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和开明绅士的政治要求走上历史舞台,主张在不动摇封建阶级统治的前提下,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机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运动,是一次进步意义的救亡运动,也是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为了缓和国内矛盾,维持和巩固其封建统治,适应帝国主义的侵略要求,拉拢上层资产阶级分子。
慈禧太后不得不从1901年起宣布实行“新政”。
因此,修补国家机器,维护清朝本身生存是新政的重要课题。
但实行的结果却适得其反。
清末“新政”的某些措施客观上有利于民主革命思想和文化的传播(如兴学堂)或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的发展(如奖励工商),因而也有利于辛亥革命的到来,加速了清王朝的最终覆灭。
辛亥革命是震惊中外的一次伟大的政治事件,它在中国的土地上第一次树起民主共和国的旗帜,这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上的创举,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革命席卷神州大地,推倒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同时,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的爆发立即在亚洲和世界激起巨大反响,它迎来了20世纪世界各国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这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加紧侵略和中国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中国各个社会阶级或阶层都在寻求出路或进行抗争,特别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洋务运动产生的性质1840年的鸦片战争,震撼了中华帝国,列强的坚船利炮,冲破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来最强大敌人的挑战。
而中国内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清政府面临太平天国的英法联军的双重威胁,在内外交困中,沉睡的中国里,有少数知识分子开始觉醒,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共识下聚集起来,不同出身、不同地位的人物,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洋务派,为了应付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以消除“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
他们从事研究了解西方情势,并提出模仿西法“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
英法联军的嚣张狂妄和大肆侵略,更激起朝野若干士大夫的觉醒,开始具体的推动“师夷长技”,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企业和民用工业,并相应的改革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某些政府机构多方面的活动。
他们在中央已奕、桂良、文祥等为代表,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官吏,引发了一场长达三十年的洋务运动。
这是清朝统治阶级内部重要和地方一部分当权的官僚在严重的“内忧外患”形势下所采取的“自强”措施。
总理衙门是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但洋务派势力不在中央,在握有实权的督抚方面。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到90年代,此期间洋务派进行了一系列的洋务活动,包括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办海军,办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洋务运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从60年代到70年代为第一阶段,创办军事工业阶段;70年代到90年代为第二阶段,虽然还继续创办军事工业,但重心转为创办民用工业。
军事工业:由于当时国内人民的反抗斗争,洋务派急于用新式武器来剿灭之。
因而在“自强”的旗号下,洋务派创办了一些军事工业。
在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中,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仿造西式武器的军事工业;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是洋务派创办得罪大的船舶修造厂。
至1890年,洋务派所办近代军事工业共有24个。
这些企业使用新式机器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力。
民用工业: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时遇到一系列棘手的问题,最突出的是经费来源,还有原料、燃料以及运输等问题,因此他们提出“要先富而后强”的口号,从70年代开始,在创办军事工业的同时,开始创办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工业。
主要的民用工业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这是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中兴办最早、规模最大的一个。
张之洞在湖北创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
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刺激了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企业,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创办海军:1875年清政府觉得建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计划十年建成。
到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以北洋海军实力最为雄厚。
1885年,清政府为统一掌握海军大权,成立海军衙门。
1888年北洋海军扩建为北洋舰队。
中国出现了近代海军。
新式学堂的出现:洋务运动兴起后,对翻译、科技、军事、外交人才的需要日益迫切,洋务派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的需要,在兴办工业的同时创办了一些新式学堂。
最早创办的是1862年在北京开设的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同文馆,至1896年创办的新式学堂达20余所。
并选派了大批留学生出国深造,中国出现了第一批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的人才。
1872——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30名幼童赴美留学。
这些留美学生回国后大多热心报国,成为栋梁之才,如詹天佑,邝荣光,唐国安等。
三、洋务运动的破产和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
不彻底改变封建制度和对侵华外国势力的妥协(如为得到列强的支持而承认之前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但这次运动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外交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改变固步自封、轻视科技的状态中国古代历史上科学技术曾经居于世界前列,但清政府长期以来沉迷于“天朝上国”的幻境中,顽固派抱着“中国文化独尊”论不放。
洋务派从中国被动挨打、屡遭屈辱的现实中看到了科学技术落后的悲哀。
洋务运动更重要的贡献在于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使国人不再一味以追求仁人先贤之道为唯一理想,奠定了“科学救国”的根基于基础。
设立的新式学堂第一次将西方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带进课堂,从而培养出我国第一批造船、航海,机器制造以及近代医学等方面的人才,让国人重新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也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国难当头大的形势下积极投身科学研究,为祖国的独立与富强作贡献。
2、引发思想上的巨大转变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最主要的困难就是资金、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
于是开办民用企业以解决资金等问题。
在官办企业的倡导下,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进行,那些达官显贵以办洋务为荣,再不以经商为耻,从根本上动摇了中国几千年来“重农轻商”的观念。
掀起了以富国富民为主的重商运动,为清朝自强带来新的活力,使中国的现代化商业落地生根。
历史表明只有农工商都为本,国家才会富强。
3、开新型军事形式先河中国近代海军开始出现在洋务运动过程中,清政府觉得每年拨款四百万两白银作为海防经费,是为中国近代海军的开端。
七十年代中期,清政府内部爆发了一场关于海防和塞防的大争论,这场争论直接推动了清王朝国防建设的近代化进程。
1885年设立海军衙门,统领海军、海防事宜,推进了海军建设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
清军队战斗力有所提高,对外国的侵略势力有一定的抵抗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
4、开源广进、人才培养清政府开始重视外交,致力于培养外交人才。
培养了中国第一批外语和外交人才。
总结:100年前的洋务运动,是中国人拥抱西方物质文明的一次努力,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们在洋务运动期间进行的各项改革使中国向近代化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是中国社会从未出现过的近代化实践活动,这种实践对中国的影响是不可抹杀的。
参考文献:1.《曾文正公全集》作者:曾国藩出版时间:2011年1月出版社:中国书店2.《李文忠公全书》作者:李鸿章3.《中国近代史》作者:方敏马克锋耿向东龚书铎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10年03月4.《现代化新论》作者: 罗荣渠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出版年:200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