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公开课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世说新语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 鸿鹄之志哉 广 / 故数言 / 欲亡
7/57
③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连接可停顿。 文言文和当代
文不一样,当代文用作状语成份,文言文中往往后置用
作补语。假如介宾短语作补语,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
之间要停顿。 例:受任 / 于败军之际,奉命 / 于危难之
间,这里“受任”“奉命”都是谓语中心语,“于败军
他为何这么,王子猷说:“我原来是乘着兴致出
发,兴致尽了,自然要返回了,为何一定要见戴逵
呢?”王子猷曾经暂时借住他人空房,随即叫家人
种竹子.有些人问他:“暂时住一下,何须这么麻
家庭气氛: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
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身份,有 什么用意?
表示一个赞扬和敬仰,暗示读者谢 太傅更赞赏谢道韫才气。
27/57
4、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 哪一个更加好?
参考:前者写好,因为雪颜色和形态 跟盐相同(形似); 后者写好,因为雪飘飞和柳絮飘飞靠 近(神似)。
28/57
41/57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 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 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 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 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5/57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 期“志人小说”代表作。
“志”是记意思。“志人小说”主 要是记述人物言行事迹。
16/57
咏雪
17/57
读准字音,正确停顿
18/57
柳絮 xù 无奕 yì 谢道韫 yùn 谢太傅 fù 差可拟 chā nǐ 雪骤 zhòu
文言文复习送东阳马生序公开课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B 例句:益慕圣贤之道 A、两狼之并驱如故 B、假借于藏书之家 C、当余之从师也 D、菊之爱
4、作者的学习经历中,最触动你的一点是什 么?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述。 例: 文中的“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一句,
让我深深体会到作者学习的勤奋刻苦,我非常佩服
中考链接 (2012河北中考)
甲文: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文:义阳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嗜学, 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 被,抱犬而卧。犬亦饥虚,起行盗食。呼之不至, 哀声动邻。犹不废业,卒成学士。 注:1)义阳:地名。2)后出扬都:后来到了扬都。
积累重点词语
内容: 一、通假字 二、古今异义字 三、词类活用 四、一词多义、 五、课下重点实词和虚词 方法:一般词语用组词法记;特殊词语用联想 法、比较法记忆;特别留心有陌生感的词语
一词多义 以衾拥覆
介词,用
连词,因为
以中有足乐者
以
俯身倾耳以请
连词,而
介词,拿、把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介词,因为
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大体)就是这样。
2)嗜学,家贫无资。
特别爱好学习,家里贫穷没有钱财。
4、乙文中朱詹异于常人的行为具体表现在哪 些地方?(用原文回答)2分 答:乃时吞纸以实腹;抱犬而卧。
5、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
答: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他们家境贫寒和求学的艰辛。
课堂总结
写作目的:拿自己的艰苦求学经历 勉励马生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 习。
自主设计
根据本文的内容或写法自主设计一道习题,自问 自答。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
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要求 学生熟练掌握课本中的文言文 篇目和相关知识点。只有基础 扎实,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 绩。
多做模拟题,提高应试能 力
建议学生多做模拟题,通过模 拟考试来检验自己的备考成果 和应试能力。同时,针对模拟 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总 结和反思。
关注考试动态和政策变化
对未来文言文学习的建议和展望
01
02
03
04
深化基础知识学习
建议学生继续巩固和深化文言 文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和理解
能力。
拓展阅读范围
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不同类型的 文言文篇章,拓宽视野,增强
语感。
关注文化内涵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注重 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提升
文化素养。
创新学习方式
探索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小 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等,
文阅读的命题规律和趋势,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答题思路和方法总结
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观点
指导学生如何快速浏览全文,把握文章主旨和作者观点,为后续答题 打下基础。
分析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包括论证方法、修辞手法等,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巩固基础知识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文言文基本词汇、语法和句 式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提升解题技巧
指导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 答题速度和准确性。
拓展文化视野
通过文言文阅读,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历史背 景和思想观念,提升文化素养。
文言文阅读在高考中的重要性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文言文阅读《赤壁赋》公开课
作者 是怎 样劝 慰客 人, 使他 从悲 情中 解脱 出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 出来?
明确:
A从“变与不变”的角度,从变的角度说,天地 宇宙也是瞬息万变的,就如水和月亮一样, 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 ;从不变的角度,作为个体的人,生命是短 促的,但人参与了整个人类的生命活动,而 作为整个人类,又同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的 。 B.从“取与不取”的角度,大自然是个无穷宝 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摒弃(不取)禄 禄官位蜗角虚名,而取无穷的自然万物(明月 清风)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表
客人因何而悲?
探究问题:
客人悲从何来?
明确: A.当年鏖战赤壁的曹操、周瑜等这样的英雄 人物,“而今安在哉?”,有为者尚且如 此,何况我们生命短暂、有志而无为者呢? B.人生渺小而短暂。 C. 现实与理想的悬殊,想长生不老而不能, 只有“ 托遗响于悲风 ”。
引孔子语。 第四段: 斯,代词,指水 流走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 消减和增长 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 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 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 吾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 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宝藏 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享有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 共适。”
谢谢大家!
再 见
描写(记游写景) 乐(玩赏之乐) ↓
抒情(触景生情) 悲(人生之悲) ↓ 议论(感悟哲理) 乐(超脱之喜)
巩固练习
解释下列文句中“适”字的意义
1.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始适还家门 3.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4.适得府君书 5.处分适兄意 6.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六年级上册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复习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复习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伯牙鼓琴》复习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从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结合单元内容和语文要素,学生在学习中需要理解的大概念是:“艺术可以给人带来美的感受。
用语言文字表现艺术之美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单元核心学习任务设计为“‘琴棋书画’觅知音"。
本文作为单元内一篇精读课文,重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中,通过任务驱动,深入探究,运用图像化策略,借助语言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生成图像、建构画面,掌握体会艺术之美的策略和方法,初步理解大概念。
《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第十四卷《孝行览·本味》。
全文仅有83 字,讲述生动,文化内涵深厚,蕴含着传统文化的智慧,体现了“知音难觅”和古人的择友观。
全文共四句话,讲述了两件事:一是“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二是“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子期他听到了什么呢?文言文的第二至三句详细描述了当时的情景:“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联系上下文,借助“少选"的注释,我们可以推测“方”表示时间,是指“刚开始"。
刚开始弹琴的时候,伯牙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听后赞美道:“弹得真好啊,就像那巍峨雄伟的高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过了一会儿,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又想到了流水,钟子期听后又赞扬道:“弹得真好啊,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流水。
”有意思的是,文言文并没有再提及当时伯牙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作者在此处选择了“留白"。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伯牙作为晋国的上大夫、琴仙,为什么在钟子期死后,要作出如此过激的行为——断琴绝弦,一辈子不再弹琴呢?“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向我们解释了原因: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推断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
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13/24
小试牛刀
• 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破—下,攻下
•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反义对文,“终日”意为“整天”—“须臾” 意为“片刻
”
• 3.忠无须用兮,贤无须以
用—以,被任用
• 4.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里佩着
4/24
一.字 形
1.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依据 字形,推断为会意字,跟“粮食”相关,意 思是买进粮食、卖出粮食。
2.冀得一归觐
“觐”虽比较眼生,但它是形声字,从 形旁“见”上,猜出与“见”相关,能够解 释为“拜见”。
5/24
【字形分析法】
汉字中形声字占80%,形声字形旁有 表意功效。会意字则本身就表意。
• 5.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同义复用。“冲”即“幼”,“年幼”
14/24
四.成份
1.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 “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 据此推断“固”为险固地方之意。
2.将军身披坚执锐
从句子成份看,“坚”“锐”分别充当“披”和 “执”宾语,动宾怎样搭配? “坚” 解“坚硬盔 甲,“锐” 解“锐利兵器”才能搭配。
﹙购:悬赏征求,重金收买﹚
⑵用“糸”作偏旁字与“丝织品、绳索”相关。
例:①一曲红绡不知数 ﹙绡:丝织品﹚
②自缢于庭树
﹙缢:上吊,吊死﹚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缒:用绳子栓住往下放 )
7/24
小试牛刀
• 1.宰臣上炙而发绕之。 • 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 3.抚军亦厚赉成名。 • 4.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赀。 • 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伶官传序》 • 6.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
文言文复习《实词推断方法》公开课课件
牛刀小试
•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 • “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
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 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 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 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 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 解释“缕”的 意思并说明理由
(
)
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屡试不爽 爽:差错 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樵”作“取”的宾语,应为名词,指柴草。 从 “攴(pū) ”与敲击关;
【推断】“采”组词:神采、文采,将其代入句中。
8、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1、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
未几,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C.尚书左仆射裴颁亦深器之 器:看重。
(
)
2、(06年浙江卷)今有同类者,啜粟而饮汤,同也;
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⑴用“贝” 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5、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mǐn其穷老,下渎水与之
⑴用“贝” 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例: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贿赂)
《六国论》
②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购:悬赏,重金收买﹚
《指南录后序》
⑵用“纟”作偏旁的字与“丝织品、绳索”有关 例: ①一曲红绡不知数 《琵琶行》 ﹙绡:丝织品﹚
C.景公与 陈无宇……诛封(庆封地名) 诛:杀掉
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使学生:1. 掌握文言文基本的语法和词汇;2. 熟悉文言文的古代文化背景和文学特点;3. 提高阅读理解和应用文言文的能力;4. 培养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1.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2.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基本语法和词汇讲解;2. 文言文古代文化背景和文学特点的学习;3.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与学生听课相结合;2. 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课文的阅读;3. 学生课堂发言和互动交流;4. 师生共同批评讨论。
五、教学过程1. 文言文基本语法和词汇讲解a) 教师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如句法结构、词序等;b) 教师讲解常用的文言文词汇,如“吾、尔、乃、其”等;c) 学生通过例句练习巩固基本语法和词汇的理解。
2. 文言文古代文化背景和文学特点的学习a) 教师介绍文言文的古代文化背景,如儒家思想、士人文化等;b) 教师讲解文言文的文学特点,如平仄、比兴等;c) 学生通过文言文课文的阅读和讨论,加深对古代文化背景和文学特点的理解。
3.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应用a) 教师讲解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如先整体把握、再逐句推敲等;b) 学生通过阅读文言文课文,进行阅读理解练习;c) 学生根据所学文言文知识,撰写一篇以“志向”为题的短文,展示对文言文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学生活跃参与课堂讨论和发言的程度;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的课后作业按时完成的情况;3. 课堂测试和考试:通过课堂测试和考试,评估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成绩。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文言文教材;2. 中文词典:学生可自备中文词典,便于查阅词汇和翻译。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2. 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逐步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与同学交流,相互学习和进步;4.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以更好地指导学生。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出自本文成语:
源头活水
第31页
B 文言文
5、童趣 10、《论语》十则 20、山市 25、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30、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第32页
文学常识连线
❖ 《童趣 》
刘安
春秋
❖ 《论语十则 》
韩非子
战国末
❖ 《山市 》
刘义庆
西汉
❖ 《智子疑邻 》
沈复
南朝宋
❖ 《塞翁失马》
古诗十四
第15页
华夏文化经常讲究曲折美、层次美,常建《题破山 寺后禅院》一诗中有两句就表现了这种美学思想, 它们是: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融入作者主观感受和思 考被誉为千古名联诗句是: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通过幽静环境描 写表现人心情与自然景色友好相融诗句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第8页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干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古诗十四
第9页
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两句诗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表达花草茂盛句子: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干没马蹄。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第28页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浸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古诗十四
第29页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高考文言文翻译二轮复习公开课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可修改文字
启示三:特殊句式(涉及固定句式)
1.判断句 2.省略句 3.被动句 4.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主谓倒装 5.固定句式
• 判断下列句子旳句式:
•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 2.古之人不余欺 《石钟山记》 • 3.青,取之于蓝 《劝学》 • 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 • 5. 臣诚恐见欺于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 6.项王笑曰:天要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本
纪》
启示三:特殊句式(涉及固定句式)
启示二:落实关键字词
请你来当一次评卷者,给下面两个同学打个分 纲纪①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 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①纲纪:古代公府及州 郡主簿。)
【得分点】(1)矜:怜悯;(2)饥馁:饥饿旳人;(3)累: 拖累;(4)活:使~~活,救活。(5)大意1分
启示二:落实关键字词
练习1:杜暹,濮阳人也。初举明经,补婺州参军,秩 满将归,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余悉还 之。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 寻而孚迁大理正,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 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
翻译:1.不久(杜暹)被任命为郑县县尉,又因清廉节俭 而被人懂得,华州司马杨孚非常赏识器重他。(被动句、 省略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查漏补缺
——三点启示,提升能力
一、文言文翻译2023考纲阐释
必修2文言文复习 (公开课课件)
却让人不能认同。而东坡居士却做到了这两方面的结合,乃真君子也 !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悲伤与旷达;悲与喜;审视人生;人 生的十字路口;一花一世界 等等。
延伸拓展:课内写作素材积累
3.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最好舒舒服服就能取得成绩,最好不流汗就能登上事业的顶峰,不少人
还在做着这样的白日梦。宋代的王安石有句名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之观,常在于险远”。朋友,不要在平地观望了,到“险远”处去寻求“奇
伟、瑰怪、非常之观”吧。
(可用于“努力”、“最好的风景”、“更上一层楼”等话题) 志、力、物三者,可以说是我们成功的三大要素。有远大的志向,还得
有顽强的毅力,最好还获得某些帮助,或者良好机遇。朋友,你想想,自己
主要缺了哪一样? (可用于“成功的要素”、“志、力、物”等话题)
老师寄语
预祝同学们:
在期末联考中取得好成绩!
人就着(随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
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
2.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4分)(14年泸州市联考题)
解析:“览”“一契”“嗟悼”“临”“喻”为关键词; “不能喻之于怀”为倒装句(介宾结构后置)。
参考译文:每当我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 像符契那样相合(感触相同),未曾不面对着他们的文
解析:前半句为判断句,“是”、“藏” 、“适”是关键词。 参考译文: 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享有)。
巩固练习: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游褒禅山记》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 之所罕至焉。(4分) 解析:关键词“而”、“瑰怪”、“非常之观”、“罕至”。 参考译文:但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 象,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古诗词归纳复习(完整版)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 晋朝,车胤(yìn)囊萤 读书。
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是唐代旳刘禹锡,这首七 律诗经过写本身旳坎坷遭遇和无限感叹,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旳乐 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诗中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旳千古名句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阐明不论朝代旳兴或亡,最苦旳都是老百姓旳诗句是(主旨 句):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潼关心古》中从视觉和听觉写出其险要,并暗示它是历 来兵家必争之地旳句子是: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一、解释下列加点旳词语 :
1. 水尤清冽
尤:格外 冽:凉
2.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道:道路 见:出现
21.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波折,又像蛇
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22.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旳形势像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旳源头。
23.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面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旳没 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
2)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旳心情句是: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3)体现诗人爱国情怀与坚贞旳民族气节旳名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水调歌头》旳作者苏轼,宋代文学家,这首词体 现了词人怀念手足,心情郁闷惆怅之情,但以乐观旷达旳 情怀作结。
1)词中写由月光转为思绪旳过渡排比句是: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答:体现对山水风光旳热爱,对功名利禄旳鄙视,对官场旳厌 恶。(要点)
4)请找出文章里详细描绘富春江旳“异水”“奇山”旳句子 异水: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
《文言文断句》复习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5.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形式,我们 自然能够据此进行断句。 比如:
故知胜有五知能够战与不能够战者胜识众寡 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 不御者胜。
15/58
再如: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 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在断句过程中, 假如抓住了总分 关系, 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10/58
3.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形式。句子前后 相承,前一句作宾语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 主语。比如: “具告沛公,沛公大 惊。”“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 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 呼万岁。”依据这一特点,我们能够在文中 找出紧密相连相同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 句读。(上面例中“小小、大大”亦然)
12/58
再如: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 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 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 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13/58
这一段文字之中, “据崤函之固, 拥 雍州之地”是对偶;“席卷天下, 包举宇 内, 囊括四海”是排比;“内“”外“是 对照。依据这么语言特点, 确定句读也就 轻易多了。
16/58
6.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惯用 “曰”“云”为标志, 两人对话, 普通在 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 以后就只用“曰”, 而把主语省略。碰到对话, 依据上下文判 断对话双方, 以确定使用标点。
17/58
7、察重复, 定句读
重复, 尤其是间隔重复, 在文言文中 是相当常见修辞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 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重复屡次, 《庄暴见孟子》也有大段重复。抓住这一 特点, 自然有利于断句。以上这几个断句 方法是分别说, 在详细断句时, 经常要把 这些方法综合利用。
公开课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
译文:于是秦王很不高兴,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缶。
如: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分析:“为”的后面省略了介词宾语“之(赵王)”
(四)补
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译文:(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天下。
01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译文: (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他。
三、文言文翻译的总原则
文言文翻译方法
四、文言文翻译方法六字诀
(一)对
即是对译法,就是以原来的单音节词为一个语素,另外再加一个语素,组成一个双音节词来解释。
译文:
/
/
/
/
/
/
/
/
/
疑难问题
老师,
(是)
用来
的。
传授
道理
教授
学业
解答
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练习
1、商君佐之。 《过秦论》 译文:商鞅辅佐(或帮助、辅助)他。 2、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世说新语·雅量》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道游玩(或者玩耍)。
五、课堂小结
六、翻译下列文段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之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墙,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 (刘基《郁离子·捕鼠》)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直译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定语后置
二.判断句
14.句.主中谓用倒“装者”,句末用“也”,即用“ ……
{
者……也”表示(有的句中不用“者”,句末用 “也”;或者句中用“者”,句末不用“也”。
2.用“为”、“乃”、“则”等词表示。
三.省略句 { 1.主语省略 2.谓语省略
3.宾语省略 4. 介词省略
我能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D )
去,往
不译
倒装句的标志
宋何罪之有 马之千里者
不译
怅恨久之
不译
凑足音节 无义
“以”的用法
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以译为 “因为”、“由于”
介 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以译为 词 “凭借”、“按照”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为“把”、 “用”等
连
表目的,可译成“用来”、
词
“来” 表示结果,可译成“以至”、“因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文言虚词
“之”的用法
用法
例句
解释
代词 可译为 “他”“它”、“这” 等 结构助词 可译为“的”
动词 可译为“去,往”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 立性
将军岂愿见之乎 操蛇之神闻之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辍耕之垄上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 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
他,指诸葛亮 指代“这件事” 的
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 注重知识的总结归纳,做个学习 上的有心人。 学过的知识能够熟练的举一反三, 迁移运用。
文言文选择题 专题复习
胶州市第二十 三中学
复习方向:
?文言实词:通假字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文言虚词的用法 ?文言句式
?通假字
词类活用
? 有些文言词语可以按照一定的语 言习惯,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充 当别的一类词,这就叫词类活用。
? 名词作动词 ? 名词作状语 ? 动词作名词 ? 形容词作名词 ? 形容词作动词 ? 意动用法 ? 使动用法
而”
动 词
可译为“认为”
通
表示时间,可译为“已”、“已
假
经”
字
扶苏以数谏故 何以战 以君为长者 以激怒其众 以塞忠谏之路也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固以怪之矣
“而”的用法”
用法
例句
解释
表修饰 表并列 表承接 表转折
环而攻之
不译
蹴尔而与之
名微而众寡
又
泉香而酒洌
挟天子而令诸侯
然后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但是,却
“于”的用法:
用法
表处所,译成“从”、 “在”、“到”
表动作的对象,译作 “向”、“对”、 “给”、“同”等
表比较,可译为 “比”
例句
解释
舜发于畎亩之中
从
试用于昔日
在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给
曹操比于袁绍
同
所欲有甚于生者 比
特殊句式:
倒装句 判断句 省略句 被动句
一.倒装句 { 1.宾语前置句
2.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 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 A陈胜、吴广喜,念鬼
念无与为乐者
? B今亡亦死
暮而果大亡其财
? C扶苏以数谏故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A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甚矣,汝之不惠
? C入则无法家拂士
D人恒过然后能改
? 2.下列划线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B )
? A虽杀臣,不能绝也 B吾与汝毕力平险
? C欲穷其林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不属于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C )
? A固以怪之矣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
“其”的用法:
用法
举例
解释
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 “他的”“他们的” 相当于“自己的” 相当于“这”“那” 相当于“他”“他们”
语气词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蹲其身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 声然 醉能同其乐 其如土石何 安陵君其许寡人
他的
自己的 那个 他们
增强反问语气 加重语气
? C无案牍之劳形
D渔人甚异之
?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 )
? A子墨子闻之(夫子,即先生) 愿借子杀之(您)
? B公输盘不说(说话)
请说之(解释,陈说)
? C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于是见公输盘(召见)
? D不可谓知类(类推)
为与此同类(种类)
? 5、下列“以”字的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 ? A然曹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7.下列划线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B )和(D )
? A挟天子而令诸侯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 C国险而民附
D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8.下列句式中结构相同的两项是( B )和( C )
? A凡三往,乃见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C鱼,我所欲也
D胡不见我于王
我的收获:
了解了文言文的考察方式、考查范围 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用法有 了大致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