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四问》
入门四问
其他
……
儒家强调“孝”,有人 说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应当继承发扬;也 有人说,“孝”要求的是无 条件、无原则的顺从,不值 得提倡。你是如何看的呢?
《朱 子语 类》
第 七 哲 单 学 元 三 天理 人欲
明代பைடு நூலகம்
《焚书》
时期
文化背景
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
对应 单元
专 题
先秦 至 明代
中国的科学技术自 成体系,出现了一 批杰出的科学家, 也产生了一些伟大 的科技类著作。明 代科学家总结了前 人的成果,写出了 一批集大成的科技 著作。
《水经注》 《齐民要术》 第 《九章算术》 八 《伤寒论》 单 《营造法式》 元 《农政全书》 科技 《本草纲目》 之光 《徐霞客游记》 《天工开物》
文 学 思 想
中国文化经典在现代文化建设中有 什么意义
要点 现 实 性 相关论述
“诵诗三百,授之以 政,不达;使于四方, 不能专对;虽多,亦 奚以为?”“天下兴 亡,匹夫有责。”
现代意义
积极入世,求真务实, 是中国文化经典的底 蕴,也是中国文化经 典至今仍具有启发性 的重要原因。
可给我们今天的国家治 民本 “民为贵,社稷次之,理提供借鉴,有助于我 思想 君为轻。”“天下为 们理解“情为民所系、 主,君为客。” 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 谋”的治国思想。
子部:指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 学说的书籍。 春秋战国之际,学者辈出,百 家争鸣,哲学、名学、法学、医 学、算学、兵学、天文学、农学 十分发达。每家著书一种,后人 因为次于经书而成一家之言,所 以称为子书。道教、宋明理学、 清朝的考据学也都归入子部。
集部: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 作。 凡历代作家的散文、文、诗、 词、曲等集子和文学评论著作, 均归入此类。属于一人专有的 称为别集, 汇选若干人的作品称为总集 有关诗的集子称为诗集。
什么好问成语四字词语
什么好问成语四字词语闻鸡起舞,不耻下问,悬梁刺骨,囊萤映雪,勤学苦练,勤能补拙,将勤补拙,笃学不倦,笃实好学,笃信好学,学而不厌,学而时习之,笃学好古,顿学累功,闭户读书,刺股读书,映雪读书,映月读书,据鞍读书,折节读书,牛角挂书,囊萤照书,凿壁借光囊萤映雪闻鸡起舞废寝忘食秉烛达旦笃学好古顿学累功闭户读书刺股读书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不愧下学、不愧下学、博学多才、博学多闻、博学洽闻寻花问柳花掉、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所指娼妓。
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
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嘘寒问暖嘘寒:呵出热气并使炎热的人深感温暖;反问冷:指问寒问暖。
形容对人的生活十分关注。
问牛知马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问羊知马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六问三推指反反复复审问。
十死不问指即使犯下十次罪过也交予原谅。
问十道百犹言问一答十。
形容所知甚多或口齿伶俐。
问一答十形容熟知甚多或口齿伶俐。
三推六问发推:推究;问:审讯。
旧时指反复审训。
投石问路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
后用来比喻展开试探。
载酒问字指人存有学问,常有人登门求教。
也比喻勤学好问。
攀花问柳比喻狎妓。
同“攀花折柳”。
问官答花指答非所问。
问柳评花比喻狎妓。
问柳寻花①玩赏春景。
②后人以“花掉”、“柳”比喻妓女,故指娈童。
以口问心一面口中想想,一面心中鞭叶。
以心问心在心中自问自盘算。
含蓼问疾蓼:一种苦味水草。
罔顾艰辛,看望疾病。
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跟百姓同甘共苦。
求田问舍舍:房子。
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介。
所指只晓得复置产业,寻求个人私欲。
比喻没远大的志向。
问舍求田只知道置产业。
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不耻下问乐意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高的人自学,而不真的不耐烦。
不敢问津问津:查问渡口,问路。
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
扪心自问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怎么样。
指自己反省。
抚心自问摸着自己的胸口问问自己。
表示自我反省。
抚躬自问反过来问一问自己。
1入门四问PPT课件人教版
时令等,凡记事的书籍均归入史部。
-8-
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
首 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子部: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春秋战国之际,学者
辈出,百家争鸣,哲学、名学、法学、医学、算学、兵学、天文学、
农学十分发达。每家著书一种,后人因为次于经书而成一家之言,
-12-
第一单元
时
入门四问
期 文化背景
唐代
宋代
明代
唐代社会空前繁荣,
而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
贞观时期又是历史上著
名的“盛世”,号称“贞观之
治”。
宋代是中国古代社
会的一个转型期,从文化
上看,中唐以后禅宗的盛
行、古文运动的开展和理
学的兴起,形成了文化的
新动向。
商品经济的发展,孕
育出中国的早期启蒙思
想。
首 页
同。”“天下一致
中对“和”的提倡,可以成为促进全球
而百虑,同归而
化背景下不同文明和谐共存局面形
殊途。”
成的思想资源。
-17-
第一单元
要
入门四问
点 相关论述
对自然
“斧斤以时入山
的
林,材木不可胜
亲和态
用也。”
度
其他
首 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现代意义
中国古代一向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认为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
还要阅读经 梦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现
典
溪
相关
代意义,学会以现代眼光观照古代文化经
描写邀请的四字词语
描写邀请的四字词语1.冒功邀赏读音:[màogōngyāoshǎng]释义:假报功劳,求得奖赏。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七回:“王俊!你冒功邀赏,克减军粮,本应斩首!今因是奉旨前来,饶你死罪,捆打四十,发回临安,听凭秦丞相处治。
”2.邀功希宠读音:[yāogōngxīchǒng]释义:求取功名和宠信。
3.蒙夫朗邀誉读音:[gūmíngyāoyù]释义:以不能抗拒的手法赚取名誉。
4.特邀嘉宾读音:[tèyāojiābīn]释义:指特别、专门应邀的以出席某活动、节目的主持人或嘉宾。
5.邀功诿过读音:[yāogōngwěiguò]释义:求取功劳,甚至把别人的功劳据为己有;推诿过错,把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推给别人。
6.邀名射利读音:[yāomíngshèlì]释义:指求取名利。
7.邀功求赏读音:[yāogōngqiúshǎng]释义:求得功劳和奖励。
原文: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本并无运虑深谋,旨在邀功求赏。
”8.陶母邀宾、读音:[táomǔyāobīn]释义:指晋陶侃母湛氏剪发待宾的故事。
典出《晋书·陶侃传》:“侃早孤贫,为县吏。
9.盛情应邀读音:[shèngqíngyāoqǐng]释义:盛情:浓厚的情意。
真挚的应邀。
1.冒功邀赏读音:[màogōngyāoshǎng]释义:假报功劳,求得奖赏。
原文:清·钱彩《说道岳全传》第五十七回:“王俊!你惧罪邀赏,克减至军粮,本应当斩杀!今因是福康安前来,顾你罪过,梱踢四十,传回临安,马热里角秦丞相复加。
”2.邀功希宠读音:[yāogōngxīchǒng]释义:求取功名和宠信。
3.蒙夫朗邀誉读音:[gūmíngyāoyù]释义:以不能抗拒的手法赚取名誉。
4.特邀嘉宾读音:[tèyāojiābīn]释义:指特别、专门邀请的以参加某活动、节目的主持人或嘉宾。
盘锦市《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一单元《入门四问》同步检测
盘锦市《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一单元《入门四问》同步检测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4分)1. (2分) (2017高二下·福建期中)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正确且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 . 喟(kuì)然长叹举一返三暴虎冯(pínɡ)河繁文缛(rǔ)节B . 屏(pínɡ)气凝神发奋忘食箪食(sì)瓢饮畏葸(xǐ)C . 被(pī)发左衽礼崩乐坏斐(fěi)然成章比(bì)及D . 色厉内荏(rěn)切蹉(chuō)曲肱(gōng)而枕杀身成仁2. (2分)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 . 凄婉寂寥嬉戏座标B . 潮讽瞳孔吝啬浑浊C . 明澈峥嵘扉页翱翔D . 散漫金璧辉煌旷野旷野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这里有我汗水浸过的土地,这里有我患难与共的亲友,这里有我相濡以沫的妻子,这里有我生命的根。
B .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C . 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D . 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
4. (6分)(2020·广东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理科生应当多提升一些人文素养,文科生也应多了解一点科学知识,这种通过选修课来实现文理互补的教育制度设计,无疑值得肯定和推广。
近些年来,选课似乎有些“变味”。
现在大学生选课普遍开始“挑食”——选课更偏向于选修与就业相关度高、易得高分的课,选择拓展、兴趣类课程的却总是。
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学生在学校规则允许范围内的选课,但从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来说,“功利性”选课无疑违背了当初设立选修课制度的初衷。
入门四问教案
入门四问教案《入门四问》教案教学目标1、介绍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控四部分类法,总结并剖析自己介绍的中国古代文化著作。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现代意义,学会以现代眼光看古代文化经典。
3、介绍本书的结构、选曲与自学方法。
单元分析:本单元是全书的绪论部分,主要探讨有关文化经典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目的是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个单元设计了四个问题: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概况,按照四部类法,即“经、史、子、集”四大部分,介绍了我国古典典籍的发展情况,并且介绍了各部的代表作品;二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状况,这一部分,以时间为序,横向进行,了解了我国从先秦至晚清中国文化经典相同的时代特点和思想风貌;三是论述中国文化典籍的现代意义,中国文化经典是一个取之不尽的思想宝库,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鲜明的包容性,也表现了对自然的亲和态度等等。
我们只有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内涵,才可能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四就是了解本书的结构、选曲思路以及自学本书的方法。
在有关读物这个栏目里,编者挑选了两篇文章:刘梦溪的《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朱光潜先生的《读》,都是名家的随笔,可以说用平易朴实的语言,引领我们走进古典文化,我们对这两篇文主要学生自读为主.“思索?探讨?练”设计了三个题目,前两个侧重于剖析尚无的科学知识,达至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后一个则侧重于方法的指导。
教师可以在学生写作课本内容的基础上,紧紧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为以后的自学打下基础。
“知识链接”栏目,介绍了“古代典籍”、“《四库全书》”“常用文史工具书”三个知识,提供给学生积累;“常用文史工具书”的介绍,启示学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学会好好利用工具书,培养自我学习与探究的能力。
这个单元的自学,建议以学生的自学居多,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机非政府探讨,以深化重新认识。
教学时数:2个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1、介绍中国古典文化典籍的概况;2、把握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的特点。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下册名著导读:《经典常谈》一、《经典常谈》简介《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是现代作家、学者朱自清先生专为中学生“量身定制”的,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
《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了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诗、文等经典内容。
《经典常谈》一书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点研究传统典籍,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国学入门书。
二、名家评价《经典常谈》1.现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朱先生的《经典常谈》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
谁要知道某书是什么,他就告诉你个什么……因这本书的导引,去接触古书,就像预先看出了地图跟地理志,虽然到的地方是个新地方,却能头头是道。
2.当代历史学家、知名学者吴小如:先生一向在发扬、介绍、修正、推进我国传统文化上做功夫,虽说一点一滴、一瓶一钵,却朴实无夸,极其切实。
再加上一副冲淡夷旷的笔墨,往往能把顶笨重的事实或最繁复的理论,处分得异常轻盈生动,使人读了先生的文章,不惟忘倦,且可不费力地心领神会。
这本《经典常谈》就是我这话一个确切的明证。
3.当代古典文学研究家、编审钱伯城著名学者、文学家朱自清(1898—1948)这本《经典常谈》,介绍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是学习传统文化典籍(也叫国学)的入门书,打基础书,又是极有学术分量的书。
书中随处可见是那一时代学者共有的严谨的治学方法,并不时闪现真知灼见。
他的文化观、历史观,不拘守一家之说,新旧兼容,通达平和,足以给后学者有益的启示。
三、《经典常谈》阅读方法(一)浏览“扫”读即:拿到新书后,第一时间浏览本书的目录,初步了解全书的结构和内容。
很多书新增了再版序言,序言中大都会简要介绍本书内容和阅读方法,交给你阅读本书的“钥匙”,你也不妨认真看看这些序言,从中获取阅读“捷径”。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优秀13篇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优秀13篇《陈太丘与友期行》篇一陈大丘与友期①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②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导读:陈元方虽年小,对无信无礼的人正色批评,令人敬畏。
有其子必有其父,从元方的年幼不凡可以看到陈太丘的为人和修养。
注释:①期:约定时间。
②元方:陈太丘的儿子,字元方,名纪。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篇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陈太丘与友期行》注释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古地名。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离开。
舍:舍弃,抛弃。
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戏:嬉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经常问别人题的四字成语
经常问别人题的四字成语寻花问柳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娼妓。
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
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嘘寒问暖嘘寒:呵出热气并使炎热的人深感温暖;反问冷:指问寒问暖。
形容对人的生活十分关注。
问牛知马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问羊知马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六问三推指反反复复审问。
十死不问指即使犯下十次罪过也交予原谅。
问十道百犹言问一答十。
形容所知甚多或口齿伶俐。
问一答十形容熟知甚多或口齿伶俐。
三推六问发推:推究;问:审讯。
旧时指反复审训。
投石问路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
后用来比喻展开试探。
载酒问字指人存有学问,常有人登门求教。
也比喻勤学好问。
攀花问柳比喻狎妓。
同“攀花折柳”。
问官答花指答非所问。
问柳评花比喻狎妓。
问柳寻花①玩赏春景。
②后人以“花掉”、“柳”比喻妓女,故指娈童。
以口问心一面口中想想,一面心中鞭叶。
以心问心在心中自问自盘算。
含蓼问疾蓼:一种苦味水草。
罔顾艰辛,看望疾病。
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跟百姓同甘共苦。
求田问舍舍:房子。
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介。
所指只晓得复置产业,寻求个人私欲。
比喻没远大的志向。
问舍求田只知道置产业。
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不耻下问乐意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高的人自学,而不真的不耐烦。
不敢问津问津:查问渡口,问路。
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
扪心自问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怎么样。
指自己反省。
抚心自问摸着自己的胸口问问自己。
表示自我反省。
抚躬自问反过来问一问自己。
反躬自问谏:自身;问:检查。
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利害。
记问之学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
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不闻不问言:听到。
人家说道的不听到,也不主动回去反问。
形容对事情不关心。
不相闻问闻问:通消息,通音讯。
指没联系或断绝往来。
答非所问提问的不是所问的内容。
吊死问疾吊祭死者,慰问病人。
形容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
耕当问奴比喻办事必须向内行求教。
四字成语问什么答
四字成语问什么答寻花问柳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娼妓。
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
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嘘寒问暖嘘寒:呵出热气使寒冷的人感到温暖;问暖:指问寒问暖。
形容对人的生活十分关切。
问牛知马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问羊知马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六问三推指反复审讯。
十死不问指即使犯十次死罪也予宽恕。
问十道百犹言问一答十。
形容所知甚多或口齿伶俐。
问一答十形容所知甚多或口齿伶俐。
三推六问推:推究;问:审问。
旧时指反复审训。
投石问路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
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
载酒问字指人有学问,常有人登门求教。
也比喻勤学好问。
攀花问柳比喻狎妓。
同“攀花折柳”。
问官答花指答非所问。
问柳评花比喻狎妓。
问柳寻花①玩赏春景。
②后人以“花”、“柳”比喻妓女,故指狎妓。
以口问心一面口中自问,一面心中盘算。
以心问心在心中自问自盘算。
含蓼问疾蓼:一种苦味水草。
不顾辛苦,慰问疾病。
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跟百姓同甘共苦。
求田问舍舍:房子。
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介。
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
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问舍求田只知道置产业。
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不敢问津问津:询问渡口,问路。
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
扪心自问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怎么样。
指自己反省。
抚心自问摸着自己的胸口问问自己。
表示自我反省。
抚躬自问反过来问一问自己。
反躬自问躬:自身;问:检查。
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记问之学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
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不闻不问闻:听。
人家说的不听,也不主动去问。
形容对事情不关心。
不相闻问闻问:通消息,通音讯。
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答非所问回答的不是所问的内容。
吊死问疾吊祭死者,慰问病人。
形容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
耕当问奴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呵壁问天呵:大声呵斥;问天:向天发问。
关于《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材的使用策略
关于《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材的使用策略作者:鲍英姿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年第04期经典阅读是一种文化过程体验,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作为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之一,让中学生零距离地接触中国文化经典,这对学生品味文化经典的永恒价值、提升文化素质以及为他们将来进一步阅读经典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为教师,在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为更好地发挥教材的效力,实现教学目标,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更要注意灵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一、相得益彰之“必修”与“选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的开设上,理论层面的要求很明晰,但不少学校在实施中,开设的选修课则属徒有其表。
最终学生手中拿到的是固定的课本,同一班级的学生依然坐在同一教室与同一位教师共同完成选修课的学习。
因此,在选修权已由教育行政部门越俎代庖、学习材料相对统一的情况下,作为课程执行者的教师,所能做的就是在三尺讲台前尽可能地为学生找到一些选择权,[1]教师就要用心考虑如何体现选修课的特点,如何体现出与必修课的不同,如何在选修课程中回应必修,做到融会贯通。
必修是选修的基础和前提,选修是对必修的延伸、拓展、补充。
比如《左传》中《晋灵公不君》一文可与必修1中《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在教授中既要体现出关联,又要体现出不同。
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时,根据课标中对必修课程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即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考虑到此篇文章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因此在讲授时教师会介绍《左传》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
而针对选修课文《晋灵公不君》,根据课标要求,教师应该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依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认知水平及学习起点,将学习内容的选择确定权交给学生,因此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阅读心理、阅读积累确定自己想学习的内容,在整体了解内容的基础上,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
中医入门必背100歌诀
中医入门必背100歌诀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六陈歌: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茱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
十九畏歌: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喜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妊娠服药禁忌歌:蚖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硇砂干漆蟹瓜甲,地胆茅根与蛰虫。
望色春夏秋冬长夏时,青黄赤白黑随宜。
左肝右肺形呈颊,心额肾颐鼻主脾。
察位须知生者吉,审时若遇克堪悲。
更于黯泽分新旧,隐隐微黄是愈期。
辨舌舌上无苔为在表,鲜红为火,淡白为寒(主无苔言,非谓苔之淡白也。
)若有白苔为半表半里,黄苔为在里,黑苔病入少阴,多死。
苔润有液为寒,苔燥无液为火,舌上无苔如去油腰子为亡液,不治。
闻声肝怒声呼心喜笑,脾为思念发为歌,肺金忧虑形为哭,肾主呻吟恐亦多。
又法,气衰言微者为虚,气盛言厉者为实,语言首尾不相顾者神昏,狂言怒骂者实热,痰声漉漉者死,久病闻呃为胃绝。
大抵语言声音以不异于平时者吉,反者为凶。
问症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短语告儿科,天花麻疹虔占验。
一问寒热二问汗(问其寒热多寡,以审阴阳,细辨真假,问其汗之有无,以辨虚寒,以别虚实,)三问头身四问便,(问其头痛为邪甚,不痛为正虚,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
问其身之部位以审经络,亦以一身重痛为邪甚,软弱为正虚。
问其小便红白多少,大便秘溏、清谷、清水,以别寒热虚实,)五问饮食六问胸(问饮食以察其胃气之强弱,问胸者兹胃口而言也。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入门四问”ppt1 人教课标版
百家讲坛中“易中天品三国”,“于丹(‹ 论语›心德,‹庄子›心德)”之热。这又说明 中国人多么渴望来自传统文化的滋补。
•
百家讲坛中“易中天品三国”,“于丹 (‹论语›心德,‹庄子›心德)”之热。这又 说明中国人多么渴望来自传统文化的滋补。
阅读经 典,弄清 两个问 题
一、应当丈量出今天的世界 和传统世界之间的距离,以 便有效地给传统文化或经典 阅读一个恰当的消化空间;
• •
•
•
• •
1、学习会使你获得许多你成长所必需的“能源”,学习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希望,学习会让你拥有更多的“资本”。但同时,学习也使你付出许多,其中包括你的努力、你的钻研、你的时光、 你的心血和汗水等。 2、习是每个一个学生的职责,而学习的动力是靠自己的梦想,也可以这样说没有自己的梦想就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责任的表现,也就和人失走肉没啥两样,只是改变命运,同时知识也不是也 不是随意的摘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要把我自己生命的钥匙。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4、有智慧的人未必先天就很聪明,反而更多的是通过后天毕生的努力。现在,我们这 些正在求学的学生,当中,有很多人是认为自己先天不足,没办法学好,因此悲观泄气,无心向学。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只要勤奋努希望就在面前。5、学习是一架保持平衡的天平,一 边是付出,一边是收获,少付出少收获,多付出多收获,不劳必定无获!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勤奋至关重要!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成就美好人生!勤奋出天才,这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它永远激励我们不断追求、不断探索。有书好好读,有书赶快读,读书的时间不多。只要我们刻苦拼搏、一心向上,就一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6、学习是件苦恼的事,每天两点一线, 从学校到家里,日子过得平淡无奇,每天面临着大量的习题和作业,日久天长,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使我对学习产生了苦恼的感觉,但转念一想,我做为学生,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古 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付出了努力,才会有成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成功等于一份天赋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这样想来,我又埋头作学了起来。 7、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些都是科学研究成功所需的其他条件8、学习,是每个学生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学生们从学习中获得大量的知识,但是, 如果问起他们为什么要学习?为谁而学习?估计大多数学生都不知怎么回答,当你问一个高材生为什么让读书时,他也许会说为了不让别人看不起;当你问起一个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他 也许会说为了不被父母责骂,也有可能会说为了不让父母失望;当你问起一个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他有可能会说考得好可以得到父母的奖励……9、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顺 心的事,但古人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多了一次失败,就多了一次教训;多了一次挫折,就多了一次经验。没有失败和挫折的人,是永远不会成功的。10、今天不想走,明天就要跑 了。11、我无所事事的度过了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们所期望的明天。12、学习就是一种会使你更快乐、生活质量更好、更有自尊、对社会贡献更大的一种素质提高过程。13、一个人若想 拥有聪明才智,便需要不断地学习、积累。华罗庚有句名言:“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出于勤奋。”这是有道理的。就像古代大学者凌曙,小时候他家里穷,无钱上学。后来,他勤俭节约, 省下了一笔钱买了很多书回来学习,终于成为一个大学者。还有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义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50个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 才能熟。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14、学习也是快乐的,因为你学习了许多知识,当你学到了他 人不知道的知识,当你考试取得了优异成绩的时候……你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因为这些都是通过你的努力所取得的。15、学习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学习都征服不了,那你还能做什么?16、 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1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18、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只有好学者,才能在无边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才学,只有真正勤奋 的人才能克服困难,持之以恒,不断开拓知识的领域,武装自己的头脑,成为自己的主宰,让我们勤奋学习,持之以恒,成就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青春写满无悔!19、学习犹如登山,有 的人则注重最终目标,有的人则注重前进的过程,不论哪种,都有其各自丰富的内涵,无孰优劣孰之分,只要你觉得适合即可。20、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21、“学习”二字出自我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学而时习之”这句话。“学”就是效仿,即从别人或书本、环境、媒体等处获得知识、增长智慧等;“习”的原义是小鸟频频起飞, 这里指从自身实践经验中获得知识技能等,如幼儿在挨烫后才知道热火炉不能摸,这是他习得的知识,而如果他从大人口中得知热火炉不能摸,这是学得的知识。上面是孔子所认为的学习, 你心目中的学习是什么呢?22、此刻睡觉的口水将变成明天流下的泪水。23、学习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手段。人既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而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自然人是婚姻 的产物,社会人则是学习的产物。在学校里学习学科知识,你所获得的不单是学科知识,你还会获得做人的原则、知识运用的技巧、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等。24、书本把语文丰 富的知识都挥散出来,那些美丽的修辞方法,标点,符号,把语言的魅力,都挥放出来,让文章变得更加生动,豪迈。读《三国》体验到了诸葛亮的机智,智慧,刘,关,张的友谊,亲情。 阅《��
入门四问ppt6
四、“雍也”篇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 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 【评析】 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 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 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 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 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 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
《儒道互补》 <论语>
教学目标:理解各则语录;整理、积累语 言 材料。 教学重点: 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 以养成语感。 教学难点: 读懂《论语》,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 学习态度,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 受《论语》精髓。
一、“学而”篇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 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 已。” •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 住不追求舒适,做事勤劳敏捷,说话小心 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 可以说是好学了。”
• 【评析】 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 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 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 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 匡正。
二、“为政”篇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 岁时便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便不再有疑惑。五十 岁时我懂得了天命。六十岁时我听到各种言论,都能 够分辨清楚,明白贯通。七十岁时我的心灵和行为都 达到了自由王国的境地,行随心至,从不越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 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 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要警惕自己:年轻的时 候,血气还不成熟,要警惕的是贪恋女色;到壮年 时,血气正旺盛,要警惕的是逞强好斗;等到老年, 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的是贪得无厌。”
问什么问什么的四字词的成语
问什么问什么的四字词的成语问什么问的四字成语:答非所问、刨根问底、不耻下问、问长问短、问心无愧、嘘寒问暖、无人问津、寻花问柳、扪心自问、兴师问罪、访亲问友、投石问路、不敢问津、勤学好问、有问必答、问官答花、问罪之师、问羊知马、寻消问息、载酒问字、舍本问末、此问彼难、入门问讳、革职拿问、入境问禁、吊死问疾、音问两绝、学问思辨、十死不问、好问决疑勤学好问[ qín xué hào wèn ]【解释】: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
比喻善于学习。
【出自】: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它而今是勤学好问。
"【译文】:别的不说,他现在就是勤学好问。
扩展资料:近义词:不耻下问、发奋图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好学不倦。
不耻下问【bú chǐ xià wèn 】:意思是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
发奋图强【fā fèn tú qiáng 】: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一般情况下与“奋发图强”通用。
孜孜不倦【zī zī bú juàn 】: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通常指教师或学生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含褒义。
形容词。
勤奋好学【qín fèn hǎo xué 】:意思是认认真真,努力干好一件事情,不怕吃苦,踏实工作。
出自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林西厓方伯》:“似此勤奋出力之员,岂可拘其家。
好学不倦【hǎo xué bú juàn 】:倦:厌倦。
好:爱好爱好学习,从不厌倦。
寻花问柳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娼妓。
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
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嘘寒问暖嘘寒:呵出热气使寒冷的人感到温暖;问暖:指问寒问暖。
形容对人的生活十分关切。
问牛知马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问羊知马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 技
时期
文化背景
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
对应 单元
专 题
第 六 明清易代, 《明夷待访录》 单 元 社会剧变,促使 家国 了早期启蒙思潮 天下 明清 向纵深发展,一 之际 是出现对封建专 第 制体制的批判和 九 反思,一是提倡 《日知录》 单 “经世致用”成 《文史通义》 元 为学界思潮。 经世 致用
政 治 学
学 术 思 想
时期
文化背景
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
对应 单元
专 题
近代是中国 社会的又一个转 型期。在文化领 域,比较突出的 近 现象是西方理论 代 的引进,如何将 西方理论与中国 传统的学术思想 结合起来,成为 学术研究的重点。
第 十 《人间词话》 单 《红楼梦评论》 元 《摩罗诗力说》 人文 《人境庐诗草》 心声
政 治 学
时期
文化背景
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
对应 单元
专 题
宋代是中国古代 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从文化上看,中唐以 宋代 后禅宗的盛行、古文 《朱子语类》 运动的开展和理学的 兴起,形成了文化的 新动向。
随着商品经济的 明代 发展,孕育出中国的 早期启蒙思潮。
第 七 哲 单 学 元 三 天理 人欲
《焚书》
《老子》 《论语》 第 《孟子》 二 《庄子》 单 元 《墨子》 《韩非子》 儒道 互补 《荀子》 等
哲 学 一
时期
文化背景
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
对应 单元
专题
春秋 战国 至 两汉
在先秦大变动的 社会条件下,产生 了中国最早的一批 历史著作,奠定了 中国史学的基本精 神。在两汉大一统 的政治局面下,出 现了具有宏大规模 和皇朝史格局的纪 传体通史。
《尚书》 《春秋》 《左传》 《史记》 《汉书》 等
第 三 单 元 春秋 笔法
史 学
时期
文化背景
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
对应 单元
专 题
中国古代重视礼 西汉 法,礼书在历史典 籍中具有重要地位。
《礼记》
第 四 单 元 修齐 治平
哲 学 二
第 五 两汉 佛教传入中国, 单 至 并且开始了它的中 《百喻经》 元 隋唐 国化进程。 《坛经》 佛理 禅趣
《大学》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 度沿革等的历史书。 远在四千多年前,中国即有历史的记录。 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都属于这一类。 司马迁的《史记》为中国正史的开始, 以后几乎每朝一史,共有二十四史。 此外古史、野史、法典、地志、职官、 政书、时令等,凡记事的书籍均归入史部。
文 学 思 想
阅读经典
• 应当丈量出今天的世界和传统世界之间的 距离,以便有效地给传统文化或经典阅读 一个恰当的消化空间; •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古为中用
2014年湖南卷经典研读题(6分) •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 (《礼记· 曲礼上》) • 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①敬起孝,说则 复谏。(《礼记· 内则》)[注]①起:更加。 • 简述以上两则材料内容的联系,并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理解和认 识。 • 【答案】两则材料的内容都是子女侍奉父母的行为规范,都体现 了古代的伦理道德及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 第一则材料告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子女应该把对父母的尊重 落实于外出道别、回家告知等细节之中,努力使父母宽怀、愉悦。 在当代社会,做子女的应该更多关注、理解、尊重父母包括精神 情感在内的多方面需求,并以不断完善自我来宽慰父母。 • 或:第二则材料告诉人们,面对父母的过失,子女不应阿顺曲从, 而应该和颜悦色地坚持规劝,帮助父母改正。当今社会,人们很 有必要从古人的行为规范中汲取智慧,努力构建既明是非、讲原 则,又知礼节、重亲情的和谐亲子关系。
时期
文化背景
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
对应 专题 单元
先秦 至 明代
中国的科学技术 自成体系,出现 了一批杰出的科 学家,也产生了 一些伟大的科技 类著作。明代科 学家总结了前人 的成果,写出了 一批集大成的科 技著作。
《水经注》 《齐民要术》 第 《九章算术》 八 《伤寒论》 单 《营造法式》 元 《农政全书》 科技 《本草纲目》 之光 《徐霞客游记》 《天工开物》
怎样学习本书?
全书按照两条线索进行编排
1.从经典的性质横向展开。 2-9单元依次是关于儒家,道家, 历史,道德,佛教,政治,理学,科学, 学术,文学。 2.大体依照时间的顺序纵向展开。
春秋战国——汉唐—— 宋明——清代
态度与方法
1.与先哲对话 2.与师友对话
3.与自己对话
• 小结: • 国学大师文怀沙说,几千年的中国传 统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气”。“树的 影子拉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我走 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 •、
哲 学 与 宗 教
时期
文化背景
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
对应 单元 第 三 单 元 春秋 笔法
专 题
与历史著作的发 达相关,史学的研究 唐代 也出现了一批重要的 至 著作,它们不仅总结 《史通》 了中国古代的史学传 清代 《文史通义》 统,对研究其他相关 学术,也有启发意义。
史 学
第 唐代社会空前繁荣, 六 而唐太宗李世民在位 单 唐代 的贞观时期又是历史 元 上著名的“盛世”, 《贞观政要》 家国 号称“贞观之治”。 天下
“前四史”:
《史记》(西汉司马迁) 《汉书》(东汉班固)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三国志》(西晋陈寿)
“三通”:
指的是中国古代专门叙述典章制度沿革 的历史著作: 《通典》(唐代杜佑) 《通志》(宋代郑樵) 《文献通考》(元代马端临)
子部
指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 春秋战国之际,学者辈出,百家争鸣,哲 学、名学、法学、医学、算学、兵学、天文学、 农学十分发达。每家著书一种,后人因为次于 经书而成一家之言,所以称为子书。道教、宋 明理学、清朝的考据学也都归入子部。
“三教”:
儒家、道教、释(佛教)。
“九流”:
指的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 出现的九家学术流派: 儒家、道家、兵家、农家、名家、纵横 家、阴阳家、杂家、法家。
集部
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凡历代作家的散文、文、诗、词、曲
等集子和文学评论著作,均归入此类。属 于一人专有的称为别集,汇选若干人的作 品称为总集,有关诗的集子称为诗集。
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南朝梁代萧统编的《文选》(也叫《昭 明文选》)。
六、中国传统文化典籍 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 播状况
时期
文化背景
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
对应 专题 单元
春 秋 战 国
中国历史上一个重 大的变革时代。西周 以来建立的礼乐制度 开始瓦解,群雄争霸, 征战频繁。在这样一 个动荡的时代,大批 人才脱颖而出,各种 主张和学说也如雨后 春笋般出现,形成了 所谓“百家争鸣”的 局面。
1. 请你猜猜以上图片可能出现在哪个地方?
“有人说,现在知道“周迅”的人越来 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 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 琳”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人越 来越多了,知道“马克 · 吐温”的人越来越 少了;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 “保尔”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爱情”的 人越来越多了,知道“艾青”的人越来越少 了。”
阅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试 做简要分析。
三、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
经、史、子、集是指什么?
经部
指儒家学说。 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即诗、书、易、 礼、春秋,称为“五经”,从唐代到宋代, 形成十三经,即易、书、诗、周礼、仪礼、 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 经、尔雅、孟子。
四书: 南宋朱熹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