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性肺水肿的CT表现
高原肺水肿应该做哪些检查?
高原肺水肿应该做哪些检查?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高原肺水肿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
的高原肺水肿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高原肺水肿如何诊断鉴别,高原肺水肿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高原肺水肿常见检查:
常见检查:CT检查、一般摄片检查、潮气容量
*一、检查
海拔4558m急性高原病和正常人血气分析:
急性高原肺水肿X线及CT表现,早期为肺纹理增粗,边缘
模糊不清,肺野透光度减低。
*以上是对于高原肺水肿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高原肺水肿应该如何鉴别诊断,高原肺水肿易混淆疾病。
*高原肺水肿如何鉴别?:
*一、鉴别
鉴别诊断本病易与肺炎或肺部感染混淆。
一般肺炎常有高烧,中毒症状明显,白细胞数增高,有黄色或铁锈色痰;而高原肺水
肿,发绀明显,体温不高或低热,白细胞增高不显著,有典型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X线典型肺部阴影等可资鉴别。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为您介绍的高原肺水肿应该做哪些检查,高原肺水肿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高原肺水肿”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肺水肿表现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肺水肿表现有哪些
导语:其实对于肺水肿相信大家都不算是非常陌生的,因为在生活中肺水肿的发病率还是比较高的,甚至可以说是中老年人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的话必须
其实对于肺水肿相信大家都不算是非常陌生的,因为在生活中肺水肿的发病率还是比较高的,甚至可以说是中老年人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的话必须要尽快的进行救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肺水肿表现。
具体症状:
1.典型的急性肺水肿,可根据病理变化过程分为4个时期,各期的临床症状,体征分述如下。
(1)间质性水肿期:主要表现为夜间发作性呼吸困难,被迫端坐位伴出冷汗及不安,口唇发绀,两肺可闻及干啰音或哮鸣音,心动过速,血压升高,此时因肺间质水肿而压力增高,细小支气管受压变窄以及缺氧而致支气管痉挛所致。
(2)肺泡性水肿期:主要表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呈端坐呼吸,伴恐惧窒息感,面色青灰,皮肤及口唇明显发绀,大汗淋漓,咳嗽,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大小便可出现失禁,两肺满布突发性湿性啰音,如为心源性者,心率快速,心律失常,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可听到病理性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
(3)休克期:在短时间内大量血浆外渗,导致血容量短期内迅速减少,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同时由于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弱,引起心源性休克,出现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皮肤湿冷,少尿或无尿等休克表现,伴神志,意识改变。
(4)终末期:呈昏迷状态,往往因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高原性肺水肿的诊断和治疗案例
高原性肺水肿的诊断和治疗案例高原性肺水肿的诊断和治疗案例;高原性肺水肿是由急剧缺氧引起的高原地区特发病,起病急,病势凶险,死亡率与当地医疗条件及是否能早期诊断和及时恰当的治疗有关,现将近期收治的2例高原性肺水肿病例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例1,患者,男,30岁,从平原乘车再次进入高原。
途中因受凉后出现头痛、阵发性咳嗽,自服感冒通坚持乘车,于次日晚抵海拔3200m处,已出现极度呼吸困难,唇、指甲发绀,咳量血性泡沫痰。
查体:T 38.2℃,P 122次/min,BP 130/80mmHg,R 25次/min。
急性病容,不能平卧,双肺呼吸音降低,满布湿啰音。
实验室检查:WBC 14.0×109/L,N 72%。
X线片示双肺野有边缘不清的云絮状阴影。
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各项检查,诊断高原性肺水肿。
给予半卧位休息,以6~7L/min鼻导管给氧,并通过65%酒精湿化,氨茶碱0.25g溶于50%葡萄糖液40ml缓慢静注,1次/d,青霉素640万u静滴,1次/d,吗啡5mg肌注等综合治疗,第3天病情明显好转,第6天治愈。
例2,患者,男,36岁,从平原乘飞机再进入海拔3200m的高原地区。
当晚出现头痛、气促、失眠。
根据病史和症状,诊断为高原反应,嘱其注意休息,予间断吸氧后好转。
次日晨出现心慌、胸闷、呼吸困难、阵发性咳嗽,有少量泡沫痰,烦躁不安。
查体:T 37.2℃,P 100次/min,BP 120/70mmHg,R 18次/min,唇发绀,双肺呼吸音降低,可闻及湿啰音。
实验室检查:WBC 7.2×109/L,N 65%。
X 线片示双肺野有密度较淡阴影。
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各项检查诊断为高原性肺水肿。
给予半卧位卧床休息,以3~4L/min鼻导管给氧,并通过50%酒精湿化,吗啡5mg肌注,盐酸纳洛酮0.8ng溶于10%葡萄糖缓慢静推(10min),青霉素80万u肌注,2次/d。
第2天病情好转,第5天痊愈。
极简医学——高原性肺水肿
极简医学——高原性肺水肿高原肺水肿high-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HAPE任何前往高原的人,均有可能发生高原病(high-altitude illness)。
高原肺水肿,是一种危及生命的非心源性肺水肿,也是严重高原病最常见的致命表现。
高原肺水肿,通常发生在海拔2500米以上,而在3000米(10,000英尺)以下,不常见。
→对于无高原肺水肿病史者,在4日内上升到海拔4500米时发病率为0.2%,但在1~2日内上升到该海拔时发病率为6%。
→对于有高原肺水肿病史者,2日内上升到海拔4500米时复发率为60%。
病理生理学发生高原肺水肿时,低压缺氧引起肺血-气屏障破坏,导致血浆和部分红细胞在肺泡内异常积聚,会影响气体交换,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这种破坏,源于高海拔时,机体对缺氧的一系列适应不良反应,其中很多因素由基因决定。
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发病率取决于个体易感性、到达的海拔高度、海拔上升速度及在高海拔停留的时间。
约50%的高原肺水肿患者,会出现急性高山病的症状。
患者可能同时发生高原脑水肿。
与高原肺水肿发病率增加相关的因素包括:男性、环境温度较低、已存在呼吸道感染、以及剧烈运动。
成人临床表现通常表现为轻微干咳、劳力性呼吸急促、及爬坡困难。
症状通常在到达较高海拔后2~4日出现。
随着高原肺水肿进展,呼吸困难在休息时也变得明显,并且在任何活动尝试时变得严重。
心动过速、呼吸过速、和低热较常见。
高原肺水肿的一个主要临床特点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从劳力性呼吸困难,进展为静息时呼吸困难。
血氧饱和度通常为50%~75%。
影像学检查胸片通常显示特征性的斑片状肺泡浸润影,主要在右侧胸中部,随疾病进展会变得更融合和呈双侧分布。
鉴别高原肺水肿、与心力衰竭、或肺炎鉴别可能很困难,特别是患者有共存疾病且年龄较大时。
在这类患者中,高原肺水肿是一种排除性诊断。
一般说来,高原肺水肿伴有明显的虚弱和低氧血症,这种表现比大多数肺炎病例中的更严重。
不同类型肺水肿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性肺水肿 4 例。所 有患者均有胸闷 、 心悸 、 气促 , 1 2 例有呼吸 困难 、 咳嗽 、 咳大 量 白色或粉 红色 泡沫痰 , 听诊 两肺 满布 湿
3 . 1 肺水肿 的病 因和发生 机制 : 肺水肿是在多种疾病基础 上
发生 的过多体液积聚于肺组织 内的状态 ,其发生机制 主要有 肺泡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 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 血浆胶 体 渗透压降低 , 其他 因素如肺淋 巴回流障碍等【 1 】 。
3 . 2 肺水肿 的分型和 C T表现 : 根据水肿积聚 的部位 , 肺水肿
日 罗 音。
因在水 中发生 主动呼吸 , 或 因挣扎过久无法屏气 , 大量液体直
接进入肺 泡 , 又因右侧主支气管短而粗 , 嵴下 角小 , 走行 相对 直, 水容 易吸入右 肺 , C T平 扫显示肺泡性 肺水肿征象 , 且右 肺 明显日 。 肾性肺 水肿 , 主要是水 、 钠潴 留过多 , 临床症状主要 表现为少尿 、 高血压及 心力衰竭 。C T平 扫肺 泡性 肺水 肿及间 质性肺水肿 同时存在 , 可见双侧胸腔积液 , 而 以肺泡性肺水肿
・
6 1 4‘
实用医技杂志 2 0 1 3 年6 月第 2 O 卷第 6 期 J m a 1 0 f P m c t i c a l M e d i c a l T e c h n i 口 u e s , J u n e 2 0 1 3 , v o 1 . 2 0 , N 【 ) . 6
一
经I 临 床综合资料证实为肺水 肿的 3 2 例 患者 ,回顾性分析不
几种高原病临床特征
高原病临床特征概念:高原大气压力低,空气稀薄,氧分压低,加上寒冷干燥,人体对高原缺氧环境不能适应时,即引起机体生理与病理上一系列变化,统称为高原病。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分型对高原病的分型问题,国内外有不少争议。
目前提出将高原病分为七种类型。
高原反应: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1、急性高原反应:久居平原的人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机体对高原的自然环境未适应前所发生的一种反应。
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昏、心慌、气促、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疲乏无力、失眠、眼花、失水、鼻衄、手足麻木等。
在高原停留24~48小时后症状缓解,数天后症状消失。
少数人可发展成高原肺水肿和/或高原脑水肿。
2、慢性高原反应:部分移居民其急性高原反应的症状持续三个月以上仍不消退,称为慢性高原反应。
临床上往往突出表现某个系统异常。
根据临床特征,又可进一步区分为精神神经型、胃肠型和肾病型。
精神神经型:表现为失眠、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等。
胃肠型:表现为慢性腹泻、胃肠道出血、食欲减退。
肾病型:表现为浮肿、蛋白尿、血尿等。
高原昏迷:急速进入高原或久居高原的移居者,在过劳、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发因素的影响下,脑部急性缺氧而引起的意识障碍。
多发生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
于进入高原数小时或2—3天内发病。
病理改变为广泛性脑水肿,点状出血,甚至脑软化。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视力障碍、嗜睡以致昏迷、大小便失禁。
高原肺水肿:可分为急性和慢性1、急性高原肺水肿:此病多发生于初次迅速进入高原而对缺氧耐受性差的人。
世居高原居民在旅居平原一段时间后重返高原,或由高原到更高地也可发病。
发病时间多在进入高原1---7天内。
临床表现头痛、头昏、心慌、极度呼吸困难、胸闷胸痛、极度疲劳、唇舌发绀、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咳嗽频繁、夜间加重,不能入睡。
2、慢性高原肺水肿:少数高原移居者,其肺底部(一侧或两侧)长期存在湿性罗音,而能除外支气管扩张或迁延性肺炎等病因,当返回平原后肺部罗音即消失。
高原性肺水肿的 CT表现
高原性肺水肿的CT表现目的观察高原肺水肿(HAPE)的CT影像表现特点。
方法8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20~43岁,平均31岁,7例均进行CT平扫检查并复查,1例未行复查。
结果8例HAPE中6例发生于双下肺;HAPE早期和恢复期以肺间质异常表现为主;进展期与稳定期以肺实质病变为主;病程中,肺实质表现从磨玻璃样变到结节样实变,再融合为大片实变。
结论CT扫描可发现HAPE早期病例、判定病程、评价治疗效果。
标签:高原;肺水肿;CT表现高原肺水肿(HAPE)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急性高原病,多发生于初次进入高原或再次进入高原或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或再入高原者,见于海拔3000m 以上地区。
由于高原性肺水肿发病急,病情变化快,严重危及生命。
近年来由于我区旅游业发展,进入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4000m以上)而发生高原性肺水肿的人员时有发生,使笔者逐渐认识了高原性肺水肿的影像表现及其与临床疗效间的密切关系。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8例中,男7例,女1例;年龄20~43岁,平均31岁。
所有病人均有胸闷、气促、心慌,严重的有呼吸困难、咳嗽、咳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听诊两肺满布湿啰音。
其中4例病人发病前有受凉感冒史;8例病人均于就诊时行胸部CT扫描检查,其中7例于临床好转后复查CT。
1.2 仪器与方法本组病例均用德国西门子Balance 单排螺旋CT检查,平均层厚10mm,间隔10 mm;用感兴趣区薄层2mm,再骨算法重建。
2 结果2.1 高原肺水肿的病程分期采用王玮等[1]的方法:发病第1天为早期,第2~3天为发展期,第4~5天为稳定期,第5天以后为消散期。
2.2 CT表现分型[2,3]因高原性肺水肿一般与急性肺水肿(心源性)相似,故按一般肺水肿的方法分型,分为局限型、间质型、弥漫型、中央型4种。
8例人中,中央型4例,局限型1例,弥漫型1例,间质病型1例。
2.3 CT影像表现[4](1)肺纹理增多:以肺野中外带多见,增粗的肺纹理走形自然,边缘光滑或模糊;(2)网格状改变:范围较广的、网格状交织增厚的肺纹理;(3)磨玻璃样改变:肺野透亮度减低,密度增高,其内依稀可见肺纹理;(4)结节影:沿增粗的肺纹理走行的类圆形影,肺外带多见;(5)小片状影:类圆形或多角形,大小1~2cm,边缘清晰或模糊;(6)大片状影:呈地图状,边缘模糊且不规则,此种病变多由小片状阴影融合形成。
高原肺水肿
疾病名:高原肺水肿英文名: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缩写:别名:高海拔肺水肿;高山肺水肿ICD号:J98.8分类:呼吸科概述: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是高原地区特发病。
以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为其特点,如能及时诊断与治疗,完全能够治愈。
据记载1898年法国医师Jacottet攀登4800m的Blanc峰时,因患高原肺水肿死在海拔4300m的高山站。
后由他的同事在现场做了尸体解剖,成为世界上首例高原肺水肿尸检资料。
Hurtado于1937年在秘鲁首次报告了1例居住高原29年的男性,去平原短期停留几天后重返高原时发生肺水肿。
之后虽有大量的报道,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对本病的认识尚未完全统一,常常把本病误诊为急性肺炎。
1960年Houston才首次详细地描述了急性高原肺水肿的发病情况。
次年,Hultgren等做了血流动力学的研究,并提出高原肺水肿是一种非心源性肺水肿。
流行病学:高原肺水肿的发病率取决于上山的速度、海拔高度以及到达高山后所从事体力活动的强度等因素。
世界各地报告本病的发生率相差很大。
一般来讲本病易发生于初入高原者,但高原久居者去平原地区短期居住后重返高原,或从一个高原转到另一更高海拔地区时也可发病。
据统计,青年人的发病高于老年人,男性高于女性,高原世居者似乎少见。
海拔高度、上山速度与本病的发生呈正比,发病最低海拔高度国外报告为2600m,国内为2260m。
Hultgren在秘鲁(3730m)调查的总发病率为3.4%,其中青年人为6%,老年人为0.4%。
国内报告成人最高发生率为9.9%、最低为0.15%。
国内有些学者认为,再入性高原肺水肿的发生率高于初入性,但无统计学资料进行对比。
病因:本病常因上呼吸道感染、劳累、过度体力活动和寒冷而诱发。
近年来在我国由于高原地区交通、住房、医疗等生活条件的改善,急性高原肺水肿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高原性肺水肿临床影像分析
高原性肺水肿临床影像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高原性肺水肿(hape)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其及其诊断价值。
方法:对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8月收治的54例hape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
结果:hape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血常规白细胞明显升高,心肌酶各项指标明显升高,表现超声多普勒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压升高。
结论:hape应早诊断、早治疗,影像学检查对其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原性肺水肿;影像学;x线;胸部ct;超声心动图高原性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是由于低氧引起的高原地区特发病和常见病,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生命危险。
本文对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8月确诊54例hap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合有关文献探讨其临床影像学特点、发病机制,旨在为其临床诊治提供有价值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经我院确诊为hape住院患者54例,其中男43例,女1l例,年龄19~62岁,平均43岁。
根据临床情况分为两种类型:①i型:初次从低海拔地区到高诲拔地区发病者36例(66.67%);②11型:久居高原到低海拔地区居住后返回高原发病者18例(33.33%)。
所有患者均予血常规、尿常规心肌酶、血气分析、胸部x线摄片、胸部ct、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1.2 诊断标准:hape诊断标准:①进入高原1周内出现呼吸快速、表浅、咳嗽、咯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胸闷、气短等症状;②查体:口唇紫绀,肺部闻及湿性罗音,心率100~150次/mln;③胸片提示:云絮状或斑片阴影,除外心脏疾病、尿毒症等原因所致者。
1.3 发病时间:进入高原1d内发病者23例(42.59%),l~2d者20例(37.04%),2~3d者8例(14.82%),3~4d者1例(1.85%),5d以上者2例(3.70%)。
1.4 发病诱因:上呼吸道感染24(44.44%)、受凉13例(24.08%)、寒冷11例(20.37%)、过度劳累4例(7.4l%)、饥饿2例(3.70%)。
急性高原肺水肿报告1例
急性高原肺水肿报告1例本文对我院近期护理治疗的1例由于海拔变化所致的急性高原肺水肿患者报告如下。
1 病历介绍病例号:003679,患者,毛某,男,78岁,患者生长于上海,23岁来青海工作生活,36年后返回上海,1月前重返西宁(平均海拔2700m),加之寒冷、劳累和“感冒”等诱因,出现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气促,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入院后查:T:37.6℃,R :25次/分,P:88次/分,BP:120/90mmHg,急性病容,口唇发绀,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中等量哮鸣音和湿性口罗音,胸部X线示:肺纹理增粗,右侧胸腔积液,心脏彩超检查示:左心室增大,二尖瓣少量返流,左心功能减低,心包少量积液,诊断:急性高原肺水肿。
护理治疗措施:①立即卧床;②鼻导管吸氧(氧流量2~4L/分),湿化瓶中加入20%左右医用酒精;③常规护理(测生命体征、饮食、生活指导),并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支持、抗感染等治疗,痊愈出院。
2 讨论急性高原肺水肿是发生在海拔3000m 以上最重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
由平原重返入高原低氧环境后,机体在神经-体液调解下,解剖和生理功能发生了一系列可逆性和非遗传性的改变,主要通过过度通气、血流加快、血液重分布、氧解离曲线右移等来增加细胞的供氧,而肺动脉高压是发生高原肺水肿的病理生理基础,由于高原低氧、低压环境所引起的肺部的一种渗出性改变为主的病理生理过程,其病情发展、变化、转归快,容易出现许多并发症,我们要对其有充分的认识,结合高原肺水肿的病情特点,严格正规的操作程序,充分认识高原肺水肿患者的护理管理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出现的重要性,了解高原肺水肿疾病的发展变化规律,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如果出现高热,则提示患者有伴发感染的可能性,则需引起高度重视,早起报告病情变化,尽早行抗感染治疗对于其预后至关重要,同时主要加强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和树立康复信心,对于重返高原发生急性肺水肿患者的护理治疗积累经验。
高原性肺水肿的CT诊断
高原性肺水肿的CT诊断作者:和益先来源:《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10期和益先丽江市人民医院放射科,云南丽江674100[摘要] 目的探讨高原性肺水肿CT诊断的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高原性肺水肿的病人120例,通过CT检查结果的表现,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患者影像学表现为一侧或者两侧的斑片状、弥漫性的实变影,有的可以出现多个,有的患者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症状。
结论影像学能清晰的反映出患者的病变部位。
[关键词] 高原性肺水肿;CT检查结果;影像学表现;影像诊断[中图分类号] R814.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4(a)-0113-02近年来,高原性肺水肿的患者越来越多,而关于高原性肺水肿患者与肺水肿之间的关系,目前依然没有一致的观点,但是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CT也就逐渐的应用,CT由于具有很正确的清晰性,清晰度也是相当的高,目前在不断的被全世界所认可,因此对于高原性肺水肿的CT诊断的不断研究和发展是很有前途的。
高原性肺水肿的好发地区在于第一次进入高原地区,或者是再度进入高海拔的地区所出现相应症状的患者。
高原性肺水肿的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气喘、胸闷、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昏迷或者死亡等等情况,其中大多数的患者在发病之前有过上感的病史。
之前的对于患者的检查方法是进行比较传统的X线检查法,但是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X线的检查并不能对于一些表现不典型者做出正确的准确的诊断,所以为了能对早期的不典型的患者,能够做到检查的准确高一些,应该采取新的检查方法,来进行检测,于是就有了CT的应用。
在应用了CT检查后,对于患者早期或者不典型的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就会更好的显示出病变的部位,从而更好的进行检查,从而更好的对于肺水肿的患者及时的诊断,及时的治疗,避免了延误患者的病情。
高原性肺水肿的发生,多在于海拔在40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出现,但是也有发现在海拔2600m,发生的肺水肿,这是因为患者的耐受程度不同,而产生的因人而异的情况的出现。
高原肺水肿课件
治疗方案
吸氧:提高血氧饱和
01
度,缓解缺氧症状
糖皮质激素:减轻炎
04
症反应,减轻肺水肿
02
利尿剂:减轻肺水肿, 降低肺动脉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3
血管扩张剂:扩张血 管,降低肺动脉压
预后和预防
01
预后:高原肺水肿患者预后良好,但需要及时治疗
02
预防:避免在高原上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03
治疗: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高原肺水肿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高原肺水肿概述 02. 高原肺水肿的病理生理 03. 高原肺水肿的诊断和治疗 04. 高原肺水肿的案例分析
1
高原肺水肿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低氧环境: 高原地区低 氧环境导致 肺泡内压力 增加,引起 肺水肿
血管收缩: 高原地区血 管收缩,导 致肺血管阻 力增加,引 起肺水肿
2
高原肺水肿的病理生理
缺氧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01
低氧血症:血液 中氧气含量降低,
导致组织缺氧
02
肺血管收缩:缺 氧导致肺血管收 缩,增加肺动脉
压
03
肺水肿:缺氧导 致肺泡壁通透性 增加,液体渗出
形成肺水肿
04
呼吸困难:缺氧 导致呼吸中枢兴 奋,呼吸频率加
快,呼吸困难
肺水肿的发生机制
01
01
高原缺氧:高原环境缺氧,导致肺 泡内压力升高,引起肺水肿
治疗原则
D 抗感染,防止并发症
C
利尿,减轻肺水肿
B
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
A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预防措施
1
避免剧烈 运动
高原肺水肿86例治疗体会
关 键 词 高原 肺 水 肿
0 0 3. 21
救治
预 防
综 合治疗 是 目前治 疗 A A E的 最有 效 H P
d i 1 . 9 9 j i n 1 0 —6 4 . 0 9 o:0 36 /. s . 0 7 s 1x 2 0 .
后可降低心率增快 等不 良反应 , 并且治疗
效果优于静脉 推注。地塞米松 1 0~2 rg 0 a
小壶入 , 1次/} A A E 是 一 种 导 致 急 ], H P
方法 , 在一般 性治 疗如 半卧 位休 息 、 保持
安静 、 暖 、 保 给氧及支持治疗 的基础 上 , 采
取 扩张血管 降低 P P 舒 缓支 气 管痉挛 、 A、
利尿 、 抗菌 等综合 治疗 , 到 了较好 的疗 收
~
摘 要 目 的 : 讨 急 性 高 原 肺 水 肿 探
( H P 的最佳 治 疗方 法及 预 防方 法。 A A E)
候寒冷 , 内温 度低 , 部分 患者 四肢 冰 室 大 凉, 末梢循 环 差 , 暖可 促 进 血 液循 环 。 保 ③大流量吸氧并使用湿化 剂 : 急性高原 肺 水肿患者大量液体渗 入肺 泡 , 响肺泡 透 影 气 、 气功能 , 流量 氧通过 1 % ~3 % 换 大 5 0 酒精湿化瓶进入肺泡后 , 可降低肺泡表 面 张力 , 到消除泡 沫作 用 , 起 有效缓 解肺 血 管 收 缩 , 低 P P, 高 血 氧 饱 和 度 降 A 提 ( a 和动 脉 『 氧分 压 ( a , SO ) f f L PO ) 改善 患 者缺氧状态 。有 神经 障碍 者可 呼吸 机正
效 。1 常住 高 原地 区, 平 原 地 区 出 1例 在
资 料 与 方 法
CT特征分析对不典型或早期高原肺水肿的诊断价值
CT特征分析对不典型或早期高原肺水肿的诊断价值
岳丽娜;牛娟琴;陈纲;薛巍;成满平;樊佳;刘康;李中华
【期刊名称】《武警医学》
【年(卷),期】2024(35)4
【摘要】目的探讨CT特征分析对不典型或早期高原肺水肿(HAPE)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临床诊断为早期HAPE的患者胸部CT特征,总结CT对早期高原肺水肿的诊断价值。
结果50例中,病灶发生部位累及单侧肺35例,其中右肺25例,左肺10例;累及双侧肺15例。
35例病变局限于1个肺叶,10例病变发生在2个肺叶,5例病变累及3个及以上肺叶。
CT表现早期HAPE胸部CT影像学特征包括双肺支气管-血管束增多、增粗,浅淡磨玻璃样改变,多角形、类圆形及小斑片状密度增高影,网格状改变,肺野外带结节影,主肺动脉内径增宽,叶间胸膜增厚,代偿性肺气肿等。
结论胸部CT检查是诊断HAPE的重要方法之一,可明显提高早期或不典型HAPE的诊断准确率。
【总页数】4页(P325-328)
【作者】岳丽娜;牛娟琴;陈纲;薛巍;成满平;樊佳;刘康;李中华
【作者单位】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放射诊断科;联勤保障部队第944医院医疗保障中心医学工程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1
【相关文献】
1.螺旋CT对于高原性肺水肿的诊断价值分析
2.高原肺水肿的影像学特征及早期诊断价值
3.64排螺旋CT对高原性肺水肿的诊断价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水肿的影像学表现ppt课件【100页】
可编辑课件PPT
41
两侧肺气肿
一年后胸片见两上肺血管增粗, 少量胸水,为间质性肺水肿
上叶血管扩张,下 叶血可编管辑收课缩件PPT
上下叶血管都扩张 为ASD的结果
16
风心病 两肺上部静脉血管 影增粗
风心病 右肺门增大,外缘平 直,结构不清,肺门 角消失
可编辑课件PPT
17
(一)流体静力压增高肺水肿
4,早期肺段和肺亚段血管轻度边缘模糊,支气管血 管束轻度增粗。如血管外液体量继续增多,水肿移向 中央部,首先在下叶、以后在肺门部血管发生进行性 边缘模糊。此时,肺透过度明显减少,不能分辨周围 血管。
5,间隔线:肺静脉压力达17~20mmHg后,出现间 隔线。对间质性肺水肿诊断非常有用,如为一过性或 迅速发生的有特异诊断性。偶尔在肺水肿已吸收后还 继续存在。
6,支气管壁增厚:水肿液位于支气管周围间质内, 支气管外径增大、模糊,出现套袖征。侧位片上中间 段支气管后壁增厚,>3mm。
可编辑课件PPT
任何病理因素使滤出的液体多于回收时,形 成肺水肿。
可编辑课件PPT
6
病理生理
发生肺水肿的机理: 1,肺静脉压力增高导致毛细血管压力增高 2,肺泡-毛细血管膜对血浆蛋白的通透性
增加 3,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4,淋巴机能不全,引流回收能力减少 5,原因不明,血管通透性增加可能为最大
的因素
2.79kPa) (2)胶体渗透压,12-20mmHg(1.6~2.67kPa) 淋巴管: 流体静力压(静水压)为(-)值,正常值不清楚 胶体渗透压正常值不清楚(30~40g/L蛋白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原性肺水肿的CT表现
【摘要】目的观察高原肺水肿(HAPE)的CT影像表现特点。
方法8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20~43岁,平均31岁,7例均进行CT平扫检查并复查,1例未行复查。
结果8例HAPE中6例发生于双下肺;HAPE早期和恢复期以肺间质异常表现为主;进展期与稳定期以肺实质病变为主;病程中,肺实质表现从磨玻璃样变到结节样实变,再融合为大片实变。
结论CT扫描可发现HAPE早期病例、判定病程、评价治疗效果。
【关键词】高原;肺水肿;CT表现
高原肺水肿(HAPE)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急性高原病,多发生于初次进入高原或再次进入高原或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或再入高原者,见于海拔3000m以上地区。
由于高原性肺水肿发病急,病情变化快,严重危及生命。
近年来由于我区旅游业发展,进入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4000m以上)而发生高原性肺水肿的人员时有发生,使笔者逐渐认识了高原性肺水肿的影像表现及其与临床疗效间的密切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例中,男7例,女1例;年龄20~43岁,平均31岁。
所有病人均有胸闷、气促、心慌,严重的有呼吸困难、咳嗽、咳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听诊两肺满布湿啰音。
其中4例病人发病前有受凉感冒史;8例病人均于就诊时行胸部CT扫描检查,其中7例于临床好转后复查CT。
1.2 仪器与方法
本组病例均用德国西门子Balance 单排螺旋CT检查,平均层厚10mm,间隔10 mm;用感兴趣区薄层2mm,再骨算法重建。
2 结果
2.1 高原肺水肿的病程分期
采用王玮等[1]的方法:发病第1天为早期,第2~3天为发展期,第4~5天为稳定期,第5天以后为消散期。
2.2 CT表现分型[2,3]
因高原性肺水肿一般与急性肺水肿(心源性)相似,故按一般肺水肿的方法分型,分为局限型、间质型、弥漫型、中央型4种。
8例人中,中央型4例,局限型1例,弥漫型1例,间质病型1例。
2.3 CT影像表现[4]
(1)肺纹理增多:以肺野中外带多见,增粗的肺纹理走形自然,边缘光滑或模糊;(2)网格状改变:范围较广的、网格状交织增厚的肺纹理;(3)磨玻璃样改变:肺野透亮度减低,密度增高,其内依稀可见肺纹理;(4)结节影:沿增粗的肺纹理走行的类圆形影,肺外带多见;(5)小片状影:类圆形或多角形,大小1~2cm,边缘清晰或模糊;(6)大片状影:呈地图状,边缘模糊且不规则,此种病变多由小片状阴影融合形成。
适当调节窗宽窗位可显示病灶内不同部位密度不甚一致或掺杂不完全性实变的半透亮区。
病灶内的含气支气管征常见于近肺门侧;(7)叶间胸膜阻断显像:斜裂、水平裂阻挡病变蔓延,多见于叶间裂部位;(8)代偿性肺气肿:多见于肺上叶及下叶;(9)混合型:在病变较重的肺叶上述征象可多个同时出现。
3 讨论
随着我区旅游业的发展,去帕米尔高原旅游观光的中外游客日渐增多,随之引发的急性高原病也越来越多,使我们对高原病认识也愈来愈深入。
高原性肺水肿是急性高原病的一种,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早期肺动脉高压过度升高是发病机制的起始环节;随着病程进展,缺氧
损伤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所致肺泡屏障非炎性渗漏增强,气-血屏障的通透性增加是发病机制的关键环节;最后当肺泡细胞进入肺间质的液体的主动吸收和消散功能障碍,导致临床肺泡性肺水肿的发生。
且高原性肺水肿的患者绝大多数发病前有劳累、受寒和呼吸道感染等诱因。
本组病例6例均有发病前受凉感冒病史。
高原性肺水肿的CT影像表现在早期和恢复期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多、网格状改变、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等肺间质异常改变;进展期和稳定期主要为肺实质异常,表现为肺野内磨玻璃样、斑点结节状、小片状影,并逐渐融合成大片实变影,边缘模糊或清晰,部分实变影内见充气支气管征,大片实变影外可见代偿性肺气肿。
以上病变常混合出现,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以双侧多见。
本组病例6例发生于双侧,2例发生于单侧。
临床治疗方案均为卧床休息、持续吸氧、静注氨茶碱和注射利尿剂。
本组患者均于治疗4~5天后症状消失,10~12天出院,仅1例外国游客于住院第7天因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而自动出院回国,未行CT影像复查。
鉴别诊断:单纯根据CT影像所见很难区别高原性肺水肿与其他肺炎(肺泡性或间质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急性期及流感病毒型肺炎。
鉴别依据主要有:(1)高原性肺水肿常在2~3天内病变阴影不同程度吸收或消失,而肺炎则需1~2周或更长时间才能吸收;(2)重力移动试验:高原性肺水肿易分布于肺低重部位,变换体位扫描水肿液向新的低重部位移动,原低重部位病变密度减低,为重力移动试验阳性。
而肺炎一般无明显变化;(3)肺炎都有发热和白细胞升高,而高原性肺水肿常缺乏此表现,以呼吸困难为主:(4)最重要的一点是高原性肺水肿患者有进入高原区病史。
【参考文献】
1 王玮,陈辉武.高原肺水肿的CT表现及动态观察.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1171-1175.
2 牟信兵,李素芝.高原病学.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123-126.
3 仁青次旺,方信.高原地区心肺疾病影像诊断.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2-63.
4 殷泽富.胸部CT诊断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76-77.
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