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温室效应
浅谈温室效应
![浅谈温室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d2bd29869b6648d7c0c7464a.png)
浅谈温室效应作者:周翠游婧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28期摘要:自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发展迅猛,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便利,但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严重也是最引人注意的非温室效应莫属。
由于人们太过重视工业发展,而忽视了对环境的影响,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进而产生温室效应,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对人类生活及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我们只有通过限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清洁能源以及广泛地植树造林等一系列措施,才能有效控制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发展与恶化。
关键词:温室效应;产生原因;主要影响;应对措施一、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人们对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近几十年来,人类工业发展迅速,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不仅使空气质量变差雾霾加重,更使温室效应急剧增强。
目前,导致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的温室效应已成为全球各国人民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我们现在急需解决的一个严重问题。
二、温室效应产生原因2.1温室效应产生原理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温室效应的存在一开始其实是有益且必需的,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反展的必要条件。
打个比方来说,我们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看作一层很厚的玻璃,地球看作需要被悉心呵护的喜温植物,这层“玻璃”和里面罩着的“植物”便形成了一座温室。
倘若将这层玻璃移开,失去庇护,地球表面温度将会下降至零下,这样的温度并不适宜生物的生存与发展。
也就是说,正是温室效应的存在,地球才保持了相对稳定且适宜的气温,人类与其它生物才得以繁衍发展。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平衡点,一旦打破平衡,所有有益的事物都可能变成灾难,温室效应也是如此。
它通过一定量的温室气体将地球表面温度控制在适宜温度内,但近年来温室气体的不断增加打破了平衡,使得地球表面温度提高。
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9789f1a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a5.png)
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温室效应是指由大气中某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碳化物等)吸收地球表面辐射并重新辐射回地面,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的现象。
主要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化石燃料的使用等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增加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
2. 破坏森林和湿地:森林和湿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甲烷,但森林砍伐和湿地开发会导致这些区域的碳储存减少。
3. 增加农田面积和牲畜养殖:农业过程中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大规模牲畜养殖会导致甲烷的释放增加。
针对温室效应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应对措施:
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通过改善工业生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等方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 森林保护与恢复:加强森林保护,限制砍伐,推动森林恢复,促使森林和湿地对温室气体起到更好的吸收作用。
3. 改善农业和牲畜养殖:推广可持续的农业和养殖方式,减少甲烷的排放。
4. 国际合作与政策约束: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温室效应
问题,制定和执行国际政策和法规,促进温室气体减排。
5. 节约能源,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在生活中节约能源,减少碳足迹,例如减少汽车使用,提倡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交通工具的使用,减少能源浪费等。
温室效应成因及其影响
![温室效应成因及其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e2fe60679563c1ec5da71a5.png)
浅谈温室效应成因及其影响温室效应是指由于环境污染而引起的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它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层内。
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地球反射的红外辐射从而阻挡地球热量的散失,它在大气中含量增多以后就如同温室花房的玻璃为地球罩上一层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
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自1975年以来,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0.9华氏度,由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已经成了引起世人关注的焦点问题。
学术界一直被公认的学说认为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据估计,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而实际地表平均温度为15℃,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38℃。
可见温室效应并不完全是件坏事,如果没有CO2等温室气体对地球的保护,地球表面温度将很难适合人类生存,但是大量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却会加剧温室效应的影响。
有资料统计,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而释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氟氯化碳、一氧化二氮、臭氧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已经导致大气层的构成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实际上,由于人为的影响,局部区域的变暖已经出现。
根据统计和测算,全球由于燃烧排入大气中的碳每年都在缓慢增加,1994年达到59.25亿吨。
同时,由于砍伐森林使大气中增加的碳也在1.1-3.6亿吨之间。
通过对历史气温的分析可知全球温度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有着密切而明显的相关性。
尽管没有证据表明二氧化碳水平变化直接引起温度的变化,但自18世纪中叶以来,二氧化碳的水平以及其它温室气体已经达到过去16万年中前所未有的浓度。
尽管氟氯化碳、甲烷和氮氧化物等在大气中也有积累。
但是二氧化碳对全球温度的影响,比这些气体加起来的总和,至少高出60%。
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一个主要原因。
温室效应的原理与应用
![温室效应的原理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d96d2ad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16.png)
温室效应的原理与应用1. 温室效应的定义温室效应指的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自然现象,这种现象使得地球表面温度高于没有大气层的情况下会达到的温度。
温室效应是地球能够维持适宜生物生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2. 温室效应的原理温室效应的原理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2.1 太阳辐射的进入地球表面接收到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其中包括可见光和紫外线。
一部分太阳辐射被地球上的物体反射和散射,另一部分则穿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
2.2 大气层的特性地球的大气层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
其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它们具有吸收地球表面上的热辐射并将其重新辐射回地表的能力。
这种能力使得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形成温室效应。
2.3 温室气体的影响温室气体的浓度变化直接影响温室效应的强度。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
3. 温室效应的应用温室效应不仅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还在农业和能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3.1 温室农业温室农业利用人工温室的原理,创造适宜农作物生长环境。
温室内可以调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提供农作物优良的生长条件。
温室农业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解决季节性种植的难题。
3.2 能源利用温室效应的原理也可应用于太阳能发电。
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辐射转化为电能,而导致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会使得太阳能电池板表面的温度升高,从而提高电能的产生效率。
3.3 农业废弃物处理农业废弃物中常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当废弃物经过厌氧发酵,产生的甲烷(一种温室气体)可以被收集利用。
甲烷可以作为一种替代燃料用于生产热能、发电或用作燃料电池的原料,从而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4. 温室效应的影响与应对措施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引发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问题。
为了减缓温室效应的影响,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4.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各国政府制定了减排目标,限制工业和交通等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
简述温室效应的原理及应用
![简述温室效应的原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39c97bf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e3.png)
简述温室效应的原理及应用1. 温室效应的原理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受到太阳辐射后,部分辐射被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并再次辐射向地面,从而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现象。
温室效应的主要原理如下:1.1 温室气体的存在:包括水蒸汽、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能够吸收部分地球表面的短波辐射和地面向上的长波辐射。
1.2 光谱选择性吸收:温室气体对不同波长的辐射的吸收和发射具有选择性,即它们能够吸收地面向上的长波辐射,却不能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1.3 辐射平衡:地球表面吸收到的辐射与向上辐射的能量之间的平衡,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能够维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因此,温室效应导致了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是地球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2. 温室效应的应用温室效应不仅仅是一个学术研究的概念,它在很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下所示:2.1 农业生产增效:温室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为植物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延长生长季节,提高产量和质量。
2.2 蔬菜和花卉栽培:在温室中,可以栽培一些在室外生长困难的蔬菜和花卉,如西红柿、黄瓜、玫瑰等,提供了全年可供应的产品。
2.3 精确控制环境条件:温室可以对光照、温度、湿度、CO2浓度等环境因素进行精确控制,适应不同作物的需求,使其生长更为稳定和高效。
2.4 花卉观赏、草坪、果树栽培:温室也可以用于盆栽花卉的观赏和草坪的养护,使得城市和居民区的绿化效果更好,同时可提供各类果树的栽培。
2.5 储存和保护植物种质资源:温室可以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用于储存和保护各种植物的种质资源,保护物种多样性。
2.6 科学研究和实验:温室可以为科学研究和实验提供一个重要的试验平台,研究植物生长规律、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问题。
由于温室效应的应用广泛,在农业、生态保护、科研和城市绿化等领域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结语温室效应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它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着重要影响。
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可以利用温室效应的原理,为农业生产、生态保护、科学研究等领域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温室效应的形成机理及对环境的影响
![温室效应的形成机理及对环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f7b4ec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6.png)
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中的一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吸收太阳辐射并重新散发出来,使得地球表面温度上升的现象。
它是地球上自然界中一种正常的现象,也是地球上生命得以存在的必要条件之一。
但是,随着工业革命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大大增加,从而导致了温室效应过度加剧,给地球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一、温室效应的形成机理温室效应是由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引起的。
当太阳辐射穿过地球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时,一部分能量被地表吸收,再以地表辐射的热红外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
然而,地球表面向外辐射的热红外辐射中的一部分能量被大气中的水蒸汽、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等温室气体所吸收,使大气层中的温度升高。
这些温室气体的存在和作用使得地球表面温度得以维持在宜居的范围内。
二、对环境的影响1. 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使得地球整体气温上升。
气候变暖导致特殊天气频繁发生,例如干旱、洪涝、飓风等天气灾害,给人类、动植物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 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冰川融化加快,导致海洋变暖和膨胀。
海平面上升将导致沿海地区的淹没,严重威胁沿海城市和人类的生存环境。
3. 生态平衡破坏温室气体的增加不仅对大气层造成影响,也会对地表水、陆地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物种面临灭绝,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4. 经济损失由于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频发,农业、渔业、林业等生产活动受到严重影响,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对国家和社会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三、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1.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化石燃料的燃烧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的关键措施之一。
2. 提倡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
积极推广清洁能源的利用,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3. 推进能效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节能技术和装备,促进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交通运输节能,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
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
![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a53da1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9.png)
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
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中的某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能够吸收并重新辐射地球表面所发出的红外线辐射,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现象。
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工业活动:人类工业活动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如燃烧化石燃料、大规模森林砍伐等,加大了温室效应的影响。
2. 物种破坏:大规模的森林砍伐、草原退化等导致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并削弱了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3. 能源消耗:能源的高度消耗导致了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如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
应对温室效应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能源、工业、农业等行业的碳排放控制,推广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
2. 提高能源效率:通过改进能源使用方式和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3. 保护森林和生物多样性:通过加强森林保护和恢复,降低森林砍伐率,增加植被覆盖,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提高吸收能力。
4. 推广可持续发展:倡导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促进循环
经济和绿色发展,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5.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温室效应,制定全球减排目标和措施,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浅谈温室效应的影响与因应对策
![浅谈温室效应的影响与因应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2266d54ee06eff9aff80746.png)
浅谈温室效应的影响与因应对策●前言近年来由于温室效应日趋严重,对于人类的生活越来越具影响力,为了更加深入了解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原理、有关的气体和它的影响和预防对策,本组至图书馆查阅有关温室效应与海平面上升相关的书、期刊、报纸、百科全书,再将有用的资料加以整理归纳。
本文首先介绍温室效应,认识温室效应的定义、原理及温室效应得气体。
再进一步的探讨温室效应对人类各种生活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对海平面上升影响很大,近年来已有大陆被淹没。
最后是了解温室效应的因应对策,如何预防与节制温室气体排出,或是开发新的能源。
透过本次的小论文写伿,使本组更加了解温室效应的严重性,并懂得要节约能源,不污染生活环境,使得地球更健康。
●正文一、认识温室效应01. 温室效应的定义地球的温度,是取太阳日照的热量及地球本身向宇宙放出的热量两者间平衡的结果。
太阳热照几乎可由目测得知,太阳通过大气层后为地球表面所吸收,而地球吸收了太阳光后,会加热放出红外线,再为大气吸收,产生所谓「温室效应气体」,完全吸收地球表面的热量。
大气中因「温室效应气体」所吸收来的热,一部分会向下反射回地球表面,另一部分则会向上放射至大气层上方。
反射回地球的热再加上热照的热量,地球表面就温度上升的现象,这种效果我们称之为「温室效应」。
目前,大气中温室效应气体的浓度,正受到人类活动改变的影响而逐渐提高,而随着「温室效应」的加速,地球表面的温度也逐渐提高。
(注一)02. 温室效应的原理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宇宙射线等都是电磁辐射,是电磁波,所不同的是他们的波长和频率。
不同温度的物体,会辐射出不同波段的电磁波,物体温度越高,(注二)浅探温室效应的影响与因应对策3 / 8幅射出的电磁波波长越短,频率越高。
太阳是一座巨大的热核反应堆,表面温度达6000℃,它辐射的电磁波主要是在可见光波段。
(注三)玻璃有一种特性,它可让可见光通过,伽却不让红外线通过,温室效应主要便是基于这个原理。
浅谈温室效应
![浅谈温室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1e7be6d0ad51f01dc281f122.png)
浅谈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及CO2的回收利用
![浅谈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及CO2的回收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51b48a350912a216147929d9.png)
浅谈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及CO2的回收利用一、温室效应的产生1、温室效应的概述大气层中的某些微量组分,能使太阳的短波辐射透过,加热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所放出的热辐射,却被这些组分吸收,使大气增温,这种现象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
而这些能使地球大气增温的微量组分,称为温室气体。
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有CO2、CH4、N2O、CFC(氟氯烷烃)等。
80年代研究结果表明,人为造成的各种温室气体对全球的温室效应所起作用的比例不同,其中CO2的作用占55%,CFC占24%,CH4占15%,N2O占6%,因此CO2的增加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某些研究表明,如果大气中CO2浓度增加1倍,全球温度将上升5℃,足以见得CO2在温室效应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那么你可能不禁要问,大气中浓度不断增大的CO2是从何而来的呢?2、温室气体的来源目前,化石燃料的燃烧对CO2的排放已成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
2003年全球由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CO2高达250多亿吨,约占全球年CO2排放总量的95%,其余的5%主要来自工业副产以及一些天然的CO2资源。
对我国来说,CO2的排放情况更是不容乐观的。
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和CO2的排放总量均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而能源消费的CO2排放强度是0.617kg碳/kg标准煤,居世界首位;GDP的单位能耗和单位CO2排放量也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万美元GDP的CO2排放量是美国的5.3倍、日本的12.8倍。
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我国CO2排放量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排放量大之外,20世纪以来,人为的破坏使得自然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大大降低,这也是温室气体浓度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比如,大量砍伐林木,草原过度放牧,就减少了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的森林和牧草植被数量;海洋上船舶的航行,污染了海面,尤其是将油铺于海面,亦使海水不能正常地吸收二氧化碳等等。
二、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地球的大气本来就存在着温室效应,它使地球保持了一个适于人类生存的正常温度环境。
温室效应气候变迁的威胁
![温室效应气候变迁的威胁](https://img.taocdn.com/s3/m/a5defc5c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7.png)
温室效应气候变迁的威胁温室效应是地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近年来,全球气温的异常升高及其带来的环境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深度干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和氟利昂等)的浓度在大气中不断增加,直接导致气候变迁现象愈发明显。
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生态平衡,也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重大威胁。
本文将探讨温室效应对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威胁,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温室效应的基本概念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中部分气体吸收地表辐射的热量,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温室”,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维持在适宜生物生存的范围内。
然而,随着人为活动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效应日益增强,导致全球平均气温逐渐上升。
这一过程通常称为全球变暖,使得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压力。
温室气体的来源工业排放:制造业和电力行业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
根据数据显示,燃煤和燃油发电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占全球排放总量的主要部分。
交通运输: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也会释放大量排放物,包括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农业生产:农业是甲烷和氮氧化物的重要来源,例如水稻田、牲畜养殖等活动会产生大量甲烷。
废弃物处理:填埋场和污水处理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甲烷。
通过全面了解这些来源,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性。
二、温室效应带来的生态环境变化海洋酸化:由于大量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洋中,使得海水pH值下降,导致海洋酸化。
这一过程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珊瑚礁和贝类等生物。
冰川融化:全球变暖使得南北极冰川加速融化,这不仅引发海平面上升,还可能导致大规模生态系统崩溃,如北极栖息的动物面临栖息地丧失的问题。
极端天气事件:随着气候变迁频率增加,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飓风以及热浪等现象日益频繁。
这不仅直接威胁到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也对生态系统造成重大破坏。
生物多样性损失:温度升高使很多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存条件,导致栖息地减少和生物灭绝风险加大。
浅谈温室效应
![浅谈温室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82387feee009581b6bd9eb86.png)
浅谈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
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
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氟氯烃,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气体。
纵观近一百年地球温度的变化,许多监测数据显示了全球变暖的趋势。
从1906年到2005年的近百年来,全球地表温度上升了0.74℃,而我国近百年来地表温度平均上升了1.1℃,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20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0.17米,全球大部分地区的积雪面积退缩。
“观测还显示,20世纪后半叶是1300年以来最热的五十年。
2009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五个年份之一,2000年到2009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十年。
”如此快的上升速度,叫人不得不担心,同时温室效应又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这两者之间是同步发展的。
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一百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热-冷两次被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摄氏度,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进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美,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
全球变暖的结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及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又有负面的。
例如。
温室效应气候变迁的威胁
![温室效应气候变迁的威胁](https://img.taocdn.com/s3/m/343bd0a6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38.png)
温室效应气候变迁的威胁温室效应是由于气体的积累,导致地球大气层和表面温度逐渐升高的一种现象。
这一过程本质上是自然的,是维持地球生命的重要机制。
然而,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强,尤其是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各种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等)大量排放,使得温室效应愈演愈烈,从而引发了全球气候变迁的问题。
温室效应的基本原理温室效应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地球大气中的一些特定气体。
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后,通过反射和吸收作用,地球会释放出热量,但这部分热量并不会完全散逸到太空中。
温室气体能够吸收部分热量,并将其重新辐射到地球表面,从而维持了温暖的气候条件。
这一机制有助于抵御寒冷环境,对大多数生物生存至关重要。
然而,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化石燃料的广泛使用,使得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加,加剧了这一效果。
温室效应变迁的表现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我们可以观察到一系列明显的变化。
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据科学研究显示,全球平均气温自19世纪以来已上升约1.2摄氏度。
这个看似微小的数字,却意味着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海洋变暖以及冰川融化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根据《巴黎协议》,全球各国均承诺尽力限制气温升幅在1.5摄氏度之内,但现实情况却让这一目标愈加渺茫。
极端天气频发由于气候变迁带来的不稳定性,极端天气事件越来越频繁,包括干旱、洪水、台风、热浪等。
从2010年开始,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多次引起重大伤亡和经济损失的极端天气事件。
例如,在2020年,中国南方遭遇了严重的洪涝灾害,而欧美地区也经历了个别历史最热夏季。
这样的天气变化不仅直接威胁到人类生命财产安全,还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海平面上升因为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冰盖融化和海洋热膨胀,全球海平面正在以每年3毫米的速度上升。
根据联合国报告,到本世纪末,若无有效减排措施,海平面将上升至少0.8米。
这将给低洼国家以及沿海城市带来灾难性后果,大量土地将被淹没,人们生活区被迫迁移,可能会造成数千万人的流离失所。
温室效应的危害
![温室效应的危害](https://img.taocdn.com/s3/m/4858bacf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f.png)
保护现有森林资源,防止非法砍 伐和破坏森林生态平衡的行为。
发展可持续林业,实现森林资源 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温室效应对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也是 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生物多样性减少将威胁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03
温室效应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农业受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如洪涝、干旱等,对农作物生
工业节能
优化工业生产流程,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工业 能耗。
发展可再生能源
大力发展太阳能、风 能、水能等可再生能 源,逐步替代化石能 源。
鼓励可再生能源技术 创新,降低成本,提 高可再生能源的市场 竞争力。
推进智能电网建设, 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并 网和调度能力。
植树造林,保护森林资源
积极推进植树造林工作,增加森 林覆盖率,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农业、渔业、林业等产业造成巨大影响,导致经济损失和就业机会减少 。
气候变化引发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问题,对社会稳定和安全造成威胁。
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支持,对经济发展带来挑战和机遇 。
04
如何应对温室效应的危害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形成原因
01
02
03
温室气体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如水 蒸气、二氧化碳、甲烷等 ,能够吸收和重新辐射热 量。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能量透过大气层 到达地球表面,被吸收后 转化为热能。
大气层
地球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 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限制了热量散发出去。
什么是温室效应
![什么是温室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24bb6d99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8b.png)
什么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地球大气层中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气等)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和辐射过程,这些气体能够吸收和发射红外辐射,从而在地表附近形成一层“温室”,使得地球表面温度保持在一个适宜生命存在的水平。
没有温室效应,地球的平均温度将远低于现在,很多生命形式将无法存活。
1.原因:–自然原因:地球自身发出的热量、火山爆发、动植物尸体腐烂等自然现象产生温室气体。
–人为原因: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尤其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加剧了温室效应。
2.主要气体:–二氧化碳(CO₂):燃烧化石燃料(如煤、油、天然气)和森林砍伐导致其浓度上升。
–甲烷(CH₄):水稻种植、牲畜饲养、垃圾填埋等活动中产生。
–氮氧化物(N₂O):农业活动、汽车尾气排放等中产生。
–氟利昂:空调、冰箱等制冷剂中含有的气体。
3.影响:–温度上升: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导致气候模式改变。
–海平面上升:极地冰川融化和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极端气候:频繁发生的热浪、暴雨、干旱和强风暴等极端气候现象。
–生态系统变化:物种分布改变,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农业影响:温度和降水模式的改变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产生影响。
4.缓解措施:–减少排放: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化石燃料使用。
–增加吸收:植树造林,恢复退化土地,增加碳汇。
–国际合作:全球共同努力,遵守和执行国际环保协议。
5.科学研究:–遥感监测:通过卫星监测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和分布。
–模型模拟:气候模型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
–生态系统研究:了解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机制。
6.教育与意识:–学生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加强气候变化知识的教育。
–公众宣传: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和参与意愿。
7.政策法规:–国际协议:如《巴黎协定》,旨在控制全球温度上升。
–国家政策:各国政府制定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和法规。
8.社会责任:–企业责任:企业减少排放,采取可持续发展策略。
–个人责任:公众减少浪费,选择低碳生活方式。
浅谈温室效应
![浅谈温室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c00baac5d5bbfd0a795673d6.png)
浅谈“温室效应”学号:1141064140姓名:谭雯温室效应(英文:Greenhouse effect),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
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散发,对红外线进行反射,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
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人口数目的增加,导致周围环境的日益破坏,人们对森林树木的乱砍乱伐。
以及各种工业废气的排放都加重了温室效应的程度。
虽然2012是世界末日的说法一多半以上是不值得相信的,但如果人类再这样继续破坏环境,而不去治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迟早有一天人类会走上灭亡的道路。
温室效应会导致很多很严重的后果:例如北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这样会使像马尔代夫这样的岛国面临被淹的险境。
其次会增加地球上的病虫害,由于全球气温上升,被冰封在北极冰层下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再者,会导致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人类将要常年遭受沙尘暴的迫害。
2009年12月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各国元首聚集在一起就“全球变暖,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进行了探讨。
最终制定了全球减排协议,可见世界各国对温室效应问题的重视。
中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
我们不断完善税收制度,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快建立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
全面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千家企业节能计划,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开展节能行动现在主要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
另一方面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
大气层中温室效应产生及其生态影响
![大气层中温室效应产生及其生态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87dd58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f2.png)
大气层中温室效应产生及其生态影响温室效应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某些气体能够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逃逸到宇宙中,从而使地球保持较高的表面温度。
这些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气和氧化二氮等,它们被称为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人类工业和交通的发展,大量的化石燃料被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
此外,森林砍伐、农业活动和废物处理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
这些温室气体进入大气层后,会在一定时间内停留并逐渐增加温室效应的程度。
温室效应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温室效应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进而引起海洋水位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
海洋水位上升威胁到沿海地区的居民和生态系统,可能导致海岸线退缩、海岛沉没以及沿海湿地和珊瑚礁的破坏。
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水、飓风和暴雨等也会对农业、水资源和人类居住地造成破坏。
其次,温室效应对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系统的迁移和适应困难。
许多物种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具有特定的适应能力,但气候变化会破坏这种平衡。
一些生物栖息地面临干旱和大气温度增加的风险,导致物种退化甚至灭绝。
例如,南极洲的企鹅和北极的北极熊因冰层融化而失去栖息地,这对它们的生存构成威胁。
温室效应还导致植物相应气候变化的速度跟不上,无法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温室气体的排放还会对大气层中的化学平衡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与水蒸气反应形成碳酸,进而降低大气中的酸碱平衡,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温室气体还会与其他大气成分发生反应,形成臭氧层破坏物质,进一步加剧生态问题。
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减缓温室效应的增强,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行动。
例如,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旨在通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来应对气候变化。
此外,各国还发展了可再生能源、能效改进、森林保护和碳捕捉等技术和措施,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
浅谈温室效应
![浅谈温室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7037650dc8d376eeaeaa31f7.png)
浅谈温室效应燕立立,叶晶晶摘要:温室效应多年来一直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本文介绍了温室效应的基本含义,机理,阐述了温室效应的主要成因,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及危害,并探索性的提出了部分控制对策。
关键词:温室效应;成因;危害;控制对策0 引言1988年“温室效应”一词的出现,引起了全球的关注.2006年底-2007年初全球气温升高现象在整个社会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温室效应增强已使人类的生存环境质量遭受严重的损害。
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棘手的热点问题,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
1 温室效应的简述1。
1 温室效应介绍名称:温室效应英文:Greenhouse effect定义: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通过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而阻止地表热能耗散,从而导致地表温度增高的现象.在大气中有些含量十分微小,却会对气候造成相当程度影响的气体,这些气体擅长吸收长波辐射但不吸收短波辐射,它们允许约50%太阳短波辐射能量穿过地球大气,这些能量会被地表吸收;地表在吸收这些能量后,本身会放出长波辐射,但这些由地表或大气放出的长波辐射却会被刚才提到的那些气体吸收,並且再將之放射出來,使得地表及对流层溫度升高。
在夜晚,这些气体继续放射长波辐射,地面就不会因为缺乏太阳的加热而变得太冷。
因此我们称这些气体为“温室气体”,它们的影响则称为“温室效应"。
广义上的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
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称温室效应。
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度或更多。
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
据估计,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而实际地表平均温度为15℃,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38℃.大气中的这些温室气体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
温室效应的总结
![温室效应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2bbf947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0.png)
温室效应的总结概述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的大气层由于温室气体的存在而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温室气体可以阻挡地球上部分的热量散失,使地球保持温暖的条件。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上升,导致地球的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引发了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
温室效应的原理温室效应是由一些特定气体对太阳辐射和地球表面热辐射的吸收和散射所致。
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和可见光穿过大气层进入地球,被地表吸收后会以热辐射的形式向外散发。
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和氟氯碳化物等能够阻拦部分地表热辐射的释放,使之在大气层内继续停留。
这就像一个温室一样,使得地球温暖的同时也造成了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排放的来源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是人类的活动,特别是工业活动和能源生产。
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此外,农业生产中的肥料使用和畜牧业排放的甲烷也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来源。
温室效应的影响温室效应导致了地球气候的变暖和不稳定。
过量的温室气体堆积在大气层中,增加了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吸收量,导致地表温度上升。
这种全球气温上升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海洋水位上升、冰川融化、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等。
海洋水位上升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洋膨胀而造成的。
冰川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威胁到沿海城市和岛屿。
气候变化也导致了一些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干旱、洪灾和飓风等,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应对温室效应的措施为了减缓温室效应带来的问题,国际社会采取了许多措施: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通过改善工业和能源生产过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以降低温室效应的强度。
2.发展清洁能源:大量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3.植树造林:通过植树造林来增加植物的吸收二氧化碳能力,以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
4.提高公众意识:加强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温室效应燕立立,叶晶晶摘要:温室效应多年来一直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本文介绍了温室效应的基本含义,机理,阐述了温室效应的主要成因,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及危害,并探索性的提出了部分控制对策。
关键词:温室效应;成因;危害;控制对策0 引言1988年“温室效应”一词的出现,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2006年底-2007年初全球气温升高现象在整个社会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温室效应增强已使人类的生存环境质量遭受严重的损害。
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棘手的热点问题,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
1 温室效应的简述1.1 温室效应介绍名称:温室效应英文:Greenhouse effect定义: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通过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而阻止地表热能耗散,从而导致地表温度增高的现象。
在大气中有些含量十分微小,却会对气候造成相当程度影响的气体,这些气体擅长吸收长波辐射但不吸收短波辐射,它们允许约50%太阳短波辐射能量穿过地球大气,这些能量会被地表吸收;地表在吸收这些能量后,本身会放出长波辐射,但这些由地表或大气放出的长波辐射却会被刚才提到的那些气体吸收,並且再將之放射出來,使得地表及对流层溫度升高。
在夜晚,这些气体继续放射长波辐射,地面就不会因为缺乏太阳的加热而变得太冷.因此我们称这些气体为“温室气体”,它们的影响则称为“温室效应”。
广义上的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
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称温室效应。
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度或更多。
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
据估计,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而实际地表平均温度为15℃,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38℃。
大气中的这些温室气体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
假若没有大气层,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不会是现在适宜的15℃,而是十分低的-18℃。
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33℃。
有了温室效应,才使地球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气温,从而使生命世界繁衍生息,兴旺发达。
不论地表和大气内的物理过程如何复杂,进入与离开大气中的辐射能量之间必须保持平衡。
如果这种平衡一旦被破坏,它可以通过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来恢复平衡。
可造成这种辐射平衡破坏的主要因子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由此而造成的地表温度的进一步增加被称为增强的温室效应。
这种增强的温室效应实际上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附加在自然温室效应之上的一种温室效应,虽然其量值比自然温室效应小得多,但其增暖作用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1.2 温室气体种类及来源普遍观点认为,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
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
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大气中起温室作用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占大气层不足1% 。
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可有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s)及臭氧(O3)。
大气层中的水气(H2O)虽然是“天然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但普遍认为它的成份并不直接受人类活动所影响。
1)二氧化碳(CO2):由于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石化燃料,全球的二氧化碳正以每年约六十亿吨的量增加中,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吸收红外线辐射,影响大气平流层中O3的浓度。
2)氟氯碳化合物(CFCs):目前以CFC-11,CFC-12,CFC-113 为主。
使用于冷气机、电冰箱的冷媒、电子零件清洁剂、发泡剂,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吸收红外线辐射,影响平流层中O3的浓度3)甲烷(CH4):有机体发酵及物质不完全燃烧的过程会产生甲烷,主要来源为天然湿地(沼泽、苔原等)、水稻田、反刍动物、煤炭开采、海洋湖泊和其他生物活动场所、CH4水合物的失稳分解等。
吸收红外线辐射,影响对流层中O3及OH的浓度,影响平流层中O3和H2O的浓度,产生CO2。
4)氮氧化合物(N2O):由燃烧石化燃料、微生物及化学肥料分解所排放。
吸收红外线辐射,影响大气平流层中O3的浓度。
5)臭氧(O3):来自汽机车等所排放的氮氧化物及碳氢化合物,经光化学作用而产生的气体。
吸收紫外光及红外线辐射。
人类还有許多活动也产生了许多温室效应的气体,见表1-1;不同的气体对于温室效应增温效果见表1-2。
表1-1人类活动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Table 1-1 Greenhouse gases from human activity人类活动产出气体石油、煤等石化原料的燃烧二氧化碳(CO2)农业活动甲烷(CH4)、氮氧化合物(N2O)工业制成品氟氯碳化物(CFC)物质燃烧氮氧化合物(N2O)工厂、汽车排放的氮氧化合物臭氧(O3)及碳水化合物经过光所合成表1-2:不同的气体对于温室效应增温效果Table 1-2 Temperature incensements of different greenhouse gases气体增温效应(以二氧化碳作为基准)二氧化碳(CO2) 1甲烷(CH4)10氮氧化合物(N2O)100臭氧(O3)1000氟氯碳化物(CFC)10000注:另外水蒸气也具有部份的增温效应除了以上几种温室气体以外,经过几十年的观察研究,来自美国Goddard空间研究所的詹姆斯·汉森博士提出新观点,认为温室气体主要不是二氧化碳,而是碳粒粉尘等物质。
碳粒粉尘是一种固体颗粒状物质,主要是由于燃烧煤和柴油等高碳量的燃料时碳利用率太低而造成的,它不仅浪费资源,更引起了环境的污染。
众多的碳粒聚集在对流层中导致了云的堆积,而云的堆积便是温室效应的开始,因为40%至90%的地面热量来自由云层所产生的大气逆辐射,云层越厚,热量越是不能向外扩散,地球也就越裹越热了。
2 温室效应的成因2.1温室效应的成因我们先来根据“温室效应”的字面意思来理解一下:“温室效应”顾名思义那么就是——以为某种原因而造成了像温室一样的情况。
要产生温室效应那么需要具有哪些条件?其1:需要存在有类似于“塑料薄膜”般的存在,而对于整个地球而言,这一点是毫无疑问是具备的——大气层的存在为地球温室效应的形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大气层又叫大气圈,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
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氩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和水蒸气。
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
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
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
其2:需要源源不断地为其内提供大量的能量。
而相对于地球表面而言,为其提供热量来源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1、来自于太阳能2、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3、地球生物日常生活产生能量。
其中,地球生物日常生活产生能量在本质上面其实应该是归结于太阳能。
太阳能:恒星内部核反应释放出巨量的能量,各种粒子携带高能量以极大的速度向外部空间扩散,而宇宙空间之中的各类天体毫无疑问地成为了这些粒子行进道路上面的无法跨越的屏障。
这些粒子便通过与地球整体的碰撞,高能粒子的质量与地球整体质量毫无可比性。
那么这些高能粒子自身所具有的各种能量将会大幅度地降低,最终表现形式便是减速、降温,其中大量的能量衰减非常严重的便唯有停下脚步,留在地球上面,而其余的得以幸免的则是继续他们旅行的脚步,虽然速度稍微慢了很多。
其实,这就是短波与长波的形成及转变。
短波:短波是指频率为3~30MHz的无线电波。
短波的波长短,沿地球表面传播的地波绕射能力差,传播的有效距离短。
短波以天波形式传播时,在电离层中所受到的吸收作用小,有利于电离层的反射。
经过一次反射可以得到100~4000km的跳跃距离。
经过电离层和大地的几次连续反射,传播的距离更远。
那么为什么短波在地球表面的传播能力如此之差呢?众所周知,地球大气稀薄程度视其距地面高度而定,由内向外、从低到高呈递减形式。
地球近地面的空气中各种粒子密度较高,单位空间内存在着大量的物质。
如果,我们将高速高能粒子放进这样的空间里面,其结果将会视空间大小以及密闭程度存在极大的差异:空间太大,那么投进去的高能粒子就仿佛是掉进大海里面的一粒大米,终将为海浪所吞没;空间太小密闭程度差,那么,我们投进去的粒子将会通过不断地碰撞,一路过关斩将终将会杀出重围,然此乃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之举,终不能与其初出茅庐之时相提并论;如果是在绝对密闭任何形式的能量均不能逃逸的环境下,那么,该粒子所携带的能量将会不断地被平衡下去,最终导致该密闭空间内所有粒子能量的提高。
能量减少,速度降低的粒子此时已不能够称之为短波,而相对与其便出现了中波以及长波。
2.2温室效应加剧的原因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除二氧化碳以外,还有甲烷、臭氧、氯氟烃以及水气等。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相应增多;又由于森林被大量砍伐,大气中应被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没有被吸收,由于二氧化碳逐渐增加,温室效应也不断增强。
据分析,在过去二百年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25%,地球平均气温上升0.5℃。
估计到下个世纪中叶,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将上升1.5——4.5℃,而在中高纬度地区温度上升更多。
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且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含量基本上保持恒定。
这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始终处于“边增长、边消耗” 的动态平衡状态。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80%来自人和动、植物的呼吸,20%来自燃料的燃烧。
散布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于水中。
还有5%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贮藏起来。
这就是多年来二氧化碳占空气成分0.03%(体积分数)始终保持不变的原因。
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