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的研究现状
纳米材料现状特点及趋势
纳米材料研究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文/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张立德一、纳米材料研究的现状自70年代纳米颗粒材料问世以来,80年代中期在实验室合成了纳米块体材料,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真正成为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前沿热点是在80年代中期以后。
从研究的内涵和特点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年以前)主要是在实验室探索用各种手段制备各种材料的纳米颗粒粉体,合成块体(包括薄膜),研究评估表征的方法,探索纳米材料不同于常规材料的特殊性能。
对纳米颗粒和纳米块体材料结构的研究在80年代末期一度形成热潮。
研究的对象一般局限在单一材料和单相材料,国际上通常把这类纳米材料称纳米晶或纳米相材料。
第二阶段(1994年前)人们关注的热点是如何利用纳米材料已挖掘出来的奇特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设计纳米复合材料,通常采用纳米微粒与纳米微粒复合,纳米微粒与常规块体复合及发展复合材料的合成及物性的探索一度成为纳米材料研究的主导方向。
第三阶段(从1994年到现在)纳米组装体系、人工组装合成的纳米结构的材料体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正在成为纳米材料研究的新的热点。
国际上,把这类材料称为纳米组装材料体系或者称为纳米尺度的图案材料。
它的基本内涵是以纳米颗粒以及它们组成的纳米丝和管为基本单元在一维、二维和三维空间组装排列成具有纳米结构的体系,基保包括纳米阵列体系、介孔组装体系、薄膜嵌镶体系。
纳米颗粒、丝、管可以是有序或无序地排列。
如果说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一定的随机性,那么这一阶段研究的特点更强调人们的意愿设计、组装、创造新的体系,更有目的地使该体系具有人们所希望的特性。
著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国物理学家费曼曾预言“如果有一天人们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排列原子和分子…,那将创造什么样的奇迹”。
就像目前用STM操纵原子一样,人工地把纳米微粒整齐排列就是实现费曼预言,创造新奇迹的起点。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伦兹伯克力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纳米尺度的图案材料是现代材料化学和物理学的重要前沿课题。
316L不锈钢表面自身纳米化疲劳性能研究
处理 , 通过光 学显 微镜 、 x一射线衍射仪(R ) X D等测试 了喷丸处理 前后样品的成分 、 组织形 态。
1 实验方 法
实验采用厚 度为 1 m,宽度 为 5m 的 A S 1L奥氏体 m m II3 6 不锈钢板状试样见图 1化学成分( , 质量分数 / 见表 1 %) 。
36 1L不锈钢 .1 66 27 . 19 .0 . 40o 7 B lne O0 5 1.71 . 21 . 04 500 .o aac 3 8 4 2
超 声喷丸表面纳米化处理前后 的 A S 1L不锈钢样 品在 II3 6 D A vne型 x 8 dae 一射 线衍射 仪上进行 定性 的相组 成分 和定量 的 晶粒尺寸计算 。利用 L IAD M 18 86 EC ML /18 0 5型光学显微镜 , 对 超声喷丸的试样 和基体 的横截 面组织进行金相观察 。低周疲劳 试验在 C S 2 0 一 0 S 一 8 H 10电液伺 服疲劳试验机上进 行 ,试验频率
中图分类号 :04 4 8.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一 1620 )9 0 0 - 2 o O 83 ( 82 — 10 0 0
一
。
表 面纳米化处理技术是近几年 表面强化 方法研究的热点之 目前表面纳米化 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 国内外 学者对低碳
钢、 锈钢 、 不 工业 纯钛 、 镍基高温合 金等金属材料 表面纳米 化的 相 关性能 ( 如强度 、 硬度 耐磨性 、 耐蚀性 、 氧性 、 冲击等 ) 耐 抗 做 了较 多的研究工作 ,但 目前对材料 表面纳米 化的疲劳性能研究 工作却鲜有报道 。而疲劳断裂是造成航空 、 桥梁 、 车辆 交通等领 域发生严重事故 的重要原 因之一 ,因此研究 各种 因素对晶体金
表面自纳米化
表面自纳米化摘要:一、表面自纳米化简介1.概念解释2.表面自纳米化的方法二、表面自纳米化的优势1.提高材料性能2.增加材料表面积3.改善材料表面黏附性三、表面自纳米化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1.金属材料的表面自纳米化2.陶瓷材料的表面自纳米化3.聚合物材料的表面自纳米化四、表面自纳米化的前景与挑战1.技术发展前景2.目前面临的挑战正文:表面自纳米化是一种通过表面处理技术,使材料表面形成纳米级结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材料的表面通过特殊的处理方法,如化学刻蚀、物理磨损等,形成具有高度有序的纳米级结构。
这种结构不仅可以提高材料的性能,还可以增加材料的表面积,改善材料表面的黏附性,因此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表面自纳米化的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刻蚀法、物理磨损法、电化学法等。
其中,化学刻蚀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材料表面逐渐蚀刻成纳米结构;物理磨损法是通过机械磨损或溅射等方法使材料表面形成纳米级结构;电化学法则是在电化学过程中使材料表面发生形变,形成纳米级结构。
表面自纳米化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性能。
例如,金属材料的硬度、耐磨性、抗疲劳性等性能可以得到显著提高;陶瓷材料的抗磨损、抗腐蚀性能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聚合物材料的黏附性、抗氧化性等方面也会得到改善。
在实际应用中,表面自纳米化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金属、陶瓷、聚合物等多种材料。
例如,对金属材料的表面自纳米化处理可以提高其抗磨损性能,增加其使用寿命;对陶瓷材料进行表面自纳米化处理,可以提高其抗磨损、抗腐蚀性能,扩大其应用领域;对聚合物材料进行表面自纳米化处理,可以改善其黏附性,提高其与其它材料的结合性能。
然而,表面自纳米化技术目前还面临一些挑战,如处理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纳米结构的稳定性、处理效果的可控性等。
316L不锈钢表面纳米化组织与性能研究
果表明:冷轧处理后,粗糙度由婶3.59m,盼15岬,降低为盼1.1pm,R刀岬;晶
粒尺寸进一步减小,由高速旋转丝变形后的约12rim减小到约9ran;材料基体的硬度急 剧增大,达到原基体的两倍,而塑性大幅下降,断后伸长率由95%降低到52%。 对轧制后的样品进行不同温度的真空退火处理,以寻找一个合适的温度区间,在消 除形变强化的基础上,保持纳米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773K以下,晶粒尺寸增加 的幅度不大,可以认为表面纳米晶可以在773K以下稳定存在,当退火温度达到973K 时,晶粒尺寸由9rim增大到40nm,发生显著长大;退火处理后,残余应力释放,诱发 马氏体相变,且随着处理温度的增加,马氏体量越来越多;773K退火1h,表层显微硬 度约400HV,基体硬度基本回复到轧制处理前的硬度。
的系统工程,可以使材料表面获得它本身没有而又希望具有的特殊性能[21。
金属材料的表面纳米化,即在传统金属材料表面制备出一定厚度的具有纳米结构的 表面层,利用纳米金属材料的优异性能对传统金属材料进行表面结构优化,是一种提高 工程材料的综合性能并延长服役寿命的有效方法【3l。表面纳米化技术可以用多种方法制 备出优于基体性能的表面纳米薄层,赋予零件耐磨损、高强度、耐腐蚀、耐疲劳和高硬 度等性能,使承担着工件重要功能的表层具有纳米材料的优异特性【4】 自1999年中国的卢柯与华裔学者吕坚联合提出结构材料表面纳米化的概念【5l后,该
hardness of the matrix increases rapidly,reaching twice as the original sample,while the plasticity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nealled the rolling samples
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研究与进展
表面技术第53卷第4期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研究与进展杨庆,徐文文,周伟,刘璐华,赖朝彬*(江西理工大学 材料冶金化学学部,江西 赣州 341000)摘要:大多数金属材料的失效都是从其表面开始的,进而影响整个材料的整体性能。
研究表明,在金属材料表面制备纳米晶,实现表面纳米化,可以提升材料的表面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是指利用反复剧烈塑性变形让表层粗晶粒逐步得到细化,材料中形成晶粒沿厚度方向呈梯度变化的纳米结构层,分别为表面无织构纳米晶层、亚微米细晶层、粗晶变形层和基体层,这种独特的梯度纳米结构对金属材料表面性能的大幅度提升效果显著。
根据国内外表面纳米化的研究成果,首先对表面涂层或沉积、表面自纳米化以及混合纳米化3种金属表面纳米化方法进行了简要概述,阐述了各自优缺点,总结了表面自纳米化技术的优势,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位错和孪晶在金属材料表面自纳米化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提出了金属材料表面自纳米化机制与材料结构、层错能大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金属材料表面自纳米化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阐明了表面纳米化技术在金属材料性能提升上的巨大优势,主要包括对硬度、强度、腐蚀、耐磨、疲劳等性能的改善。
最后总结了现有表面强化工艺需要克服的关键技术,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并提出将表面纳米化技术与电镀、气相沉积、粘涂、喷涂、化学热处理等现有的一些表面处理技术相结合,取代高成本的制造技术,制备出价格低廉、性能更加优异的复相表层。
关键词: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梯度纳米结构;纳米化机理;表面性能中图分类号:TG1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3660(2024)04-0020-14DOI:10.16490/ki.issn.1001-3660.2024.04.002Research and Progress on Surface Nanocrystallizationof Metallic MaterialsYANG Qing, XU Wenwen, ZHOU Wei, LIU Luhua, LAI Chaobin*(Department of Materials Metallurgy and Chemistry, Jiangxi University ofTechnology, Jiangxi Ganzhou 341000, China)ABSTRACT: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failure of most metallic materials starts from their surfaces, which in turn affects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whole material. Numer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preparation of nanocrystals on the surface of metallic materials, i.e., surface nanosizing, can enhance 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and extend their service life. Surface nanosizing of metallic materials makes use of repeated violent plastic deformation to make the surface coarse grains gradually收稿日期:2023-02-23;修订日期:2023-06-29Received:2023-02-23;Revised:2023-06-2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174316,51974139);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C2905200,2022YFC2905205);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2ACB204008)Fund: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52174316, 51974139);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2022YFC2905200, 2022YFC2905205);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Jiangxi Province (20212ACB204008)引文格式:杨庆, 徐文文, 周伟, 等. 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研究与进展[J]. 表面技术, 2024, 53(4): 20-33.YANG Qing, XU Wenwen, ZHOU Wei, et al. Research and Progress on Surface Nanocrystallization of Metallic Materials[J]. Surface Technology, 2024, 53(4): 20-33.*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第53卷第4期杨庆,等: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研究与进展·21·refine to the nanometer level, forming nanostructured layers with gradient changes of grains along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including surface non-woven nanocrystalline layer, submicron fine crystal layer, coarse crystal deformation layer and matrix layer, and this unique gradient nanostructure is effective for th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surface properties of metallic materials. The process technology and related applications of nanocrystalline layers on the surface of metallic materials in China and abroad are introduced,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high-performance gradient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is discussed.Starting from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gradient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surface nanosizing in China and abroad, a brief overview of three methods of metal surface nanosizing, namely, surface coating or deposition, surface self-nanosizing and hybrid nanosizing, was give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were discussed and the advantages of surface self-nanosizing technology were summarized.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key role of dislocations and twins in the process of surface self-nanitrification of metallic materials was analyzed, and the mechanism of surface self-nanitrification of metallic materials was inextricably linked to the material structure and the size of layer dislocation energy, and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the mechanism of surface self-nanitrification of metallic materials was summarized. Finally, the key technologies required to be overcome in the existing surface strengthening process were summarized, and future research work was prospected. It was proposed to combine surface nanosizing technology with some existing surface treatment technologies such as electroplating, vapor deposition, tack coating, spraying, chemical heat treatment, etc., to replace the high-cos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and prepare inexpensive complex-phase surface layers with more excellent performance.Techniqu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gradient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include surface coating or deposition, surface self-nanosizing, and hybrid surface nanosizing. Surface coating or deposition technology has the advantages of precise control of grain size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relatively mature process optimization, etc. However, because the coating or deposition technology adds a cover layer on the material surface, the overall size of the material increases slightly, and there is a certain boundary between the coating and the material, and there will be defects in the specific input of production applications.In addition, the thickness of the gradient layer prepared by this technology is related to the deposition rate, which takes several hours to prepare a sample. The surface self-nanitrification technique, which generates intense plastic deformation on the surface of metal materials,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low cost and wide application, low investment in equipment and easy realization of unique advantages. The nanocrystalline layer prepared on the surface of metal materials with the surface self-nanitrification technique has a dense structure and no chemical composition difference from the substrate, and no surface defects such as pitting and pores, but the thickness of the gradient layers and nanolayers prepared by this technique as well as the surface quality of the material vary greatly depending on the process. Hybrid surface nanosizing is a combination of the first two techniques, in which a nanocrystalline layer is firstly prepared on the surface of a metallic material by surface nanosizing technology, and then a compound with a different composition from the base layer is formed on its surface by means of chemical treatment.To realize the modern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this new surface strengthening technology, 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and formation kinetics of surface nanosizing technology as well as the effect of process parameters, microstructur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n the nanosizing behavior of the material. For different nanosizing technologies, the precise numerical models for nanosizing technologies need to be established and improved, and the surface self-nanosizing equipment suitable for industrial scale production needs to be developed. In the future, surface nanosizing technology will be combined with some existing surface treatment technologies (e.g. electroplating, vapor deposition, adhesion coating, spraying, chemical heat treatment, etc.) to prepare a complex phase surface layer with more excellent performance, which is expected to achieve a greater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the surface layer of metal materials.KEY WORDS: metal material; surface nanocrystallization; gradient nanostructures; nanocrystallization mechanism; surface properties金属材料在基建工程、航空航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金属材料的局限性日趋明显,开发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金属材料迫在眉睫。
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的研究现状
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的研究现状
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表面纳米结构制备技术:包括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溅射沉积、电子束蒸发等技术,通过控制沉积参数和处理条件,可制备出不同形貌和尺寸的表面纳米结构。
2. 表面纳米结构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通过表征技术如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研究表面纳米结构的形貌、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同时也研究其在光学、电子、力学等方面的性质。
3. 表面纳米结构的增强效应:纳米结构的引入改变了材料表面的电子结构和表面电场分布,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增强效应,如增强的光吸收、增强的催化活性、增加的疏水性等。
4. 表面纳米结构的应用:纳米结构的引入可用于光电器件、传感器、催化剂、涂层等多个领域。
例如,纳米颗粒可以用于制备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基底,纳米线结构可用于柔性
电子器件。
总体来说,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的研究旨在通过控制表面结构和性质,实现金属材料的功能化和性能提升,拓展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不同的纳米结构和制备方法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并通过表征技术和性能测试手段来评估其性能。
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以及应用前景研究
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以及应用现状1.绪论从概念来说,纳米材料是由无数个晶体组成的,它的大小尺寸在1~100纳米范围内的一种固体材料。
主要包括晶态、非晶态的金属、陶瓷等材料组成。
因为它的大小尺寸已经接近电子的相干长度,它有着特殊的性质。
这些特殊性质所表现出来的有导电、导热、光学、磁性等。
目前国内、国际的科学家都在研究纳米材料,试图打造一种全新的新技术材料,将来为人类创造更大的价值。
纳米科学技术也引起了科学家的重视,在当代的科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纳米技术的范围包括纳米加工技术、纳米测量技术,纳米材料技术等。
其中纳米材料技术主要应用于材料的生产,主要包括航天材料、生物技术材料,超声波材料等等。
从1861年开始,因为胶体化学的建立,人们开始了对直径为1~100纳米粒子的研究工作。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工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为了战争的胜利进行了“沉烟实验”,由于当时科技水平落后研究失败。
2.纳米材料的应用现状研究表明在纺织和化纤制品中添加纳米微粒,不仅可以除去异味和消毒。
还使得衣服不易出现折叠的痕迹。
很多衣服都是纤维材料制成的,通常衣服上都会出现静电现象,在衣服中加入金属纳米微粒就可消除静电现象。
利用纳米材料,冰箱可以消毒。
利用纳米材料做的无菌餐具、无菌食品包装用品已经可以在商场买到了。
另外利用纳米粉末,可以快速使废水彻底变清水,完全达到饮用标准。
这个技术可以提高水的重复使用率,可以运用到化学工业中。
比如污水处理厂、化肥厂等,一方面使得水资源可以再次利用,另一方面节约资源。
纳米技术还可以应用到食品加工领域,有益健康。
纳米技术运用到建筑的装修领域,可以使墙面涂料的耐洗刷性可提高11倍。
玻璃和瓷砖表面涂上纳米材料,可以制成自洁玻璃和自洁瓷砖,根本不用擦洗。
这样就可以节约成本,提高装修公司的经济效益。
使用纳米微粒的建筑材料,可以高效快速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紫外线。
纳米材料可以提高汽车、轮船,飞机性能指标。
纯铜表面纳米化的微观结构演化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纯铜表面纳米化的微观结构演化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纯铜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并且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强度。
在某些特定的工程应用中,如微电子器件和传感器等,要求纯铜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
为了提高纯铜的力学性能,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对其表面进行纳米化处理。
纳米化处理是通过控制处理工艺中的参数和条件,使材料的表面形成纳米尺度的结构和特点。
纳米化处理可以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并在一些特殊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纯铜表面纳米化的研究中,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机械磨削、化学腐蚀和电化学方法等。
在纯铜表面纳米化的微观结构演化方面的研究中,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纳米化处理过程中铜表面的微观结构演化规律。
通过对纳米化处理过程中不同参数和条件下的铜表面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揭示铜表面纳米化的微观结构变化规律,包括晶粒尺寸的变化、晶粒形貌的演化等。
其次是纳米化处理对纯铜力学性能的影响。
通过对纯铜表面纳米化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可以研究纳米化处理对纯铜的硬度、强度和塑性等力学性能的影响。
纯铜表面纳米化的微观结构演化及其力学性能的研究对于了解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纯铜表面纳米化可以提高纯铜的力学性能,为其在微电子器件和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可能性。
通过对纯铜表面纳米化的研究,可以优化纳米化处理的工艺参数和条件,以获得更好的性能效果。
机械材料表面纳米化处理研究及应用
机械材料表面纳米化处理研究及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材料表面纳米化处理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领域。
表面纳米化处理是指通过改变材料表面的结构和性质,使其具备更好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活性。
这一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生物医学等。
首先,机械材料表面纳米化处理可以显著改善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能。
通过利用纳米颗粒或纳米涂层,可以增加材料表面的硬度,从而增强其抗磨损能力。
比如,飞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通常需要经受极高的磨损和高温腐蚀的考验,通过在叶片表面进行纳米化处理,可以大大延长其使用寿命。
其次,表面纳米化处理还可以改善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很多金属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腐蚀,导致材料的性能下降。
通过纳米化处理,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金属氧化物膜,阻断金属与周围环境的直接接触,从而提高其耐腐蚀性能。
这种技术在船舶制造和海洋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有效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此外,表面纳米化处理还可以改善材料的润滑性能。
摩擦和磨损是很多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而纳米化处理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低摩擦的纳米润滑层,减少摩擦阻力,提高机械效率。
例如,纳米润滑层在汽车发动机零部件的制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降低零部件的摩擦损失,提高发动机的燃油效率。
此外,机械材料表面纳米化处理还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药物输送、组织工程和生物传感器等方面。
通过在生物材料表面进行纳米化处理,可以改善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从而提高生物医学材料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机械材料表面纳米化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其应用潜力巨大。
通过改变材料表面的结构和性质,可以显著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化学活性和生物相容性等方面。
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挑战,如处理技术的成本和可扩展性等问题,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这一领域将会得到更多的突破和应用。
我们期待机械材料表面纳米化处理在各个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运用,为人类的生活和科技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钛合金与不锈钢表面纳米化
图2.5 显微硬度测试位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Page 13
2.2.9 X射线衍射试验
用D/MAX-1400型X射线衍射仪对接头断口两侧进行X射线衍射分 析,确定接头断口上存在的物相。试验所用电压为40kV,电流为30mA ,Cu靶,石墨单色器,扫描速度为4.00º/min。
图2.6 电化学腐蚀试样制备图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Page 15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喷丸表面金相观察
(a)钛合金
(b)不锈钢
图3.1 经表面自纳米化处理后的金相组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表2.2 钛合金与不锈钢酸洗液成分
材料 不锈钢 钛合金
HCl(%) 15 —
HNO3(%) 5 80
HF(%)
— 20
H2SO4(%) H2O(%) 酸洗时间
15
65 室温,10s
—
- 100℃,30s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抛.2.2高能喷丸试验
在“荣卓”牌6050B型喷丸机上进行高能喷丸试验,喷嘴距处理表 面的距离d为50mm,喷丸压力为0.6Mpa,弹丸直径为1mm,喷丸时间为 5min。喷丸原理如图2.3所示。在图2.3(a)中,工作仓内的钢丸在 负压作用下被吸附到高压喷枪喷嘴处,钢丸在高压气流的带动下高 速冲击到试样表面,每一颗钢丸冲击到试样表面都使表面发生局
金属表面纳米化
表面自身纳米化及其研究进展摘要:金属材料表面自身纳米化,即在材料自身表面形成具有纳米结构的表面层。
纳米结构表层与基体之问没有明砬的界面,处理前后材料的外形尺寸基本没变,一方面克服了目前三维大尺寸纳米晶体材料制备的技术困难,另一方面又将纳米晶体材料的优异性能与传统金属材料相结合。
关键词:表面自身纳米化;性能;应用前言很多丁程上的应用只需要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就可以提高整个材料的综合服役性能和使用寿命,因为材料的失效一般源于材料的表面,如材料的疲劳、磨蚀疲劳、腐蚀、摩擦磨损等。
另外,为了改进一些常见的材料加丁工艺,如材料的表面渗氮、渗铬,异种金属材料的固态扩散焊接等,迫切需要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
显然,把纳米技术与表面改性技术相结合。
实现材料的表面纳米化。
将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领域。
近年来,徐滨士等【1-2】提出纳米表面工程的概念。
为材料表面改性开创了新的途径。
表面纳米化处理是近几年表面强化方法研究的热点之一。
这种技术将纳米晶体材料的优异性能与传统工程金属材料相结合,在工业应用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众所周知,工程结构材料的失效多始于表面,而且材料的疲劳、腐蚀、磨损对材料的表面结构和性能很敏感。
因此,表面组织和性能的优化就成为提高材料整体性能和服役行为的有效途径。
1999年,h等⋯提出了金属材料表面自身纳米化(SufaceSelf-Nanocrystallization,SNC)的概念,即在材料自身表面形成具有纳米结构的表面层。
纳米结构表层与基体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面,处理前后材料的外形尺寸基本不变。
这种表面自身纳米化技术,一方面克服了目前三维大尺寸纳米晶体材料制备的技术困难,另一方面又将纳米材料的优异性能应用到了传统工程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中。
因此,这种新材料新技术具有很大的工业应用价值。
目前,表面纳米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机械加工的方法。
本文将简要介绍表面自身纳米化处理的技术特点以及对疲劳、腐蚀、磨损等性能的影响。
纳米多孔金属材料的研究现状及主要制备方法
合金化法是目前生产纳米多孔金属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随 着科技的发展,纳米多孔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将更加快捷方 便。
[1] 陆致龙 , 王蓉 , 柯俊 . 原始合金制备方法对 Raney Ni 催 化 剂 结 构 及 加氢活性的影响 [J]. 电子显微学报 ,1997,16(3):302-306.
[8] 徐彩霞 . 纳米多孔金属材料的设计 , 制备与催化性能研究 [D]. 山东大 学 ,2009.
[9] 张文彦 , 奚正平 , 方明 , 等 . 纳米孔结构金属多孔材料研究进展 . 稀有 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8, 37(7):1129-1133.
[10] 陈静 , 胡文成 , 杜凯 , 等 . 纳米多孔金属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J]. 材料 导报 : 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2010,24-27.
[5] 丁轶 . 纳米多孔金属 : 一 ,2011,46(10):121-133.
[6] 谭秀兰 , 唐永建 , 刘颖 , 等 . 去合金化制备纳米多孔金属材料的研究进 展 [J] 材料导报 ,2009, 23(3):68-71.
[7] F.U.Renner,A.Stierle,H.Dosch,D.M.Kolb,T.L.Lee,J.Zegenha gen,Initial corrosion observed on the atomic scale,Nature 439(2006)707—710.
通过去合金法制备的纳米多孔材料具有以下特点 :① 孔径小,约 1000 纳米,通过控制合金的比例和合金的反应 时间,可以控制纳米尺寸。②高表面积、脱合金方法是一种 极其复杂的方法。无序的内连通孔结构非常大,在催化领域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③高孔隙率合金中各组分的比例普
钛合金表面纳米化强化研究进展
表面技术第50卷第12期钛合金表面纳米化强化研究进展段冰冰1,王治国2,蔡晋3,李威3,司朝润1(1.西北工业大学 机电学院,西安 710072;2.航空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 710089;3.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宇航学院,沈阳 110136)摘要:钛及钛合金因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耐腐蚀性能好等优点,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表面纳米化是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由纳米级颗粒或晶粒组成的强化层,从而改善金属材料的表面性能,具有普适性好、工艺简单等独特优势。
对钛及钛合金进行表面自纳米化处理后,其表层产生了剧烈的塑性变形,在材料中形成了独特的梯度纳米结构层,分别为剧烈变形层、亚微米细晶层、粗晶应变层和基体层,表层组织结构的改变也会导致钛合金表层性能产生变化。
首先,对表面涂层或沉积、表面自纳米化以及混合纳米化3种金属表面纳米化方法进行了简要概述,分析了各自优缺点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其次,着重论述了孪晶和位错在钛合金自纳米化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探讨了α、α+β、β 3种类型钛合金纳米化机理存在的差异,对钛合金表面纳米化机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表面纳米化处理对钛合金表层性能的影响,主要包括近年来关于硬度与残余应力、疲劳、腐蚀、磨损、扩散性能的影响及研究现状,并对其强化机制进行了分析。
最后,归纳总结了现有钛合金表面纳米化研究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并提出应将表面纳米化技术与数字化仿真技术、渗氮等工艺结合,发展数字化、复合强化技术,以期为表面纳米化技术在钛合金领域的发展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表面纳米化;钛合金;纳米化机理;微观组织;表面性能中图分类号:TG156.88;TB1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660(2021)12-0202-15DOI:10.16490/ki.issn.1001-3660.2021.12.021Research Progress on Surface NanocrystallizationStrengthening of Titanium AlloysDUAN Bing-bing1, WANG Zhi-guo2, CAI Jin3, LI Wei3, SI Chao-run1(1.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72, China;2.A VIC Xi’an Aircraft Industry (Group) Company Ltd., Xi’an 710089, China;3.College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36, China)ABSTRACT: Titanium and titanium alloy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aerospace field because of their low density, high specific收稿日期:2020-11-27;修订日期:2021-03-25Received:2020-11-27;Revised:2021-03-25基金项目: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种子基金项目(CX2020105);中国航发产学研合作项目(HFZL2019CXY024-1);中央高校业务费项目(G2018KY0302)Fund:Supported by Graduate Starting Seed Fund of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CX2020105),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on Programme of Aero Engine Corporation of China (HFZL2019CXY024-1),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 (G2018KY0302)作者简介:段冰冰(1996—),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表面强化。
第十章纳米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国家科学基金会在纳米技术领域的活动包括 由先进材料和工艺计划支持的研究;为更高 速创造纳米粒子而进行新概念和基础研究的 超微细粒子工程计划;国家纳米制造用户网; 纳米科学和工程仪器开发,以改进分子、簇、
材料化学构涂料的热喷工艺和以化学为基础的
技
术;电子产品和传感器的纳米制作;用 于与能量相关工艺的纳米结构材料,如 催化剂、软磁体;纳米机加工;航天器 系统的小型化。
.
另外,正在进行用于生化的神经通信与芯片技术 研究;开发了计量学在纳米结构的热力学性能、 磁性、微磁模拟以及热动力学方面的应用;原子 级的模拟已被确立为一种计算工具;建造了纳米 探针,用于以纳米级精度和皮秒时间分辨率研究 材料结构和器件。尽管在受控条件下由原子和分 子构建纳米结构是最有希望的方法,但是材料结
正
在研究。大部分纳米粒子研究的技术基础开发工作还
处于初级阶段,单靠产业界不能支撑建立科技基础设
施而需进行的研究工作。这是政府和私立机构支持基
础研究所起的作用。
.
美国纳米技术研究的发展一直是在与各学科的其它 研究课题公平竞争中进行的。这是美国纳米技术研 究工作相对较为零散而且在各学科、相关领域及经 费来源方面出现部分重叠的原因之一。这种情况在 新兴的纳米技术领域建立竞争途径和促进创新性思 想方面具有优势;它在开发系统应用方面也有一定
材料化林研斯学制顿成大功学10于0n1m99芯8年片制,备美成国功明量尼子苏磁达盘大,学这和种普
磁盘是由磁性纳米棒组成的纳米阵列体系(1011bit/in2),美国商家已组织有关人员迅速转化 预计2005年市场为400亿美元。
40Cr钢和GCr15钢的表面纳米化研究
40Cr钢和GCr15钢的表面纳米化研究张俊宝*,刘玉亮,宋洪伟,吴 杰,史 弼,熊天英摘要:利用高能表面处理技术在40Cr钢和 GCr15钢表面制备了纳米晶表面层。
采用TEM和纳米压痕技术等分析测试了表面纳米晶层的组织结构与纳米硬度。
实验结果表明:经高能表面处理后,40Cr钢和GCr15钢表层组织均由分布均匀的纳米铁素体和渗碳体晶粒构成,表面至5 μm深度范围内的平均晶粒尺寸分别约为8nm和10 nm;表面层的纳米压痕硬度得到大幅度提高,分别达到8.0 GPa 和12.5 GPa,并随着深度的增加硬度迅速降低。
关键词:40Cr钢;GCr15钢;表面纳米化;微观组织;纳米压痕硬度1 引言近年来,纳米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已成为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1,2,3]。
纳米材料由于晶粒细小(通常至少在一维方向上小于100nm),界面密度高、所占体积分数大,表现出独特的力学及物理化学性能[4,5]。
大量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材料的力学行为和性能通常优于传统粗晶材料[6~8],因此对粗晶材料进行晶粒细化处理使其晶粒达到纳米级(简称纳米化)将是一种不改变材料化学成分而提高其综合性能的新方法。
实际上,材料的失效大多发生在表面,表层的结构和性能直接影响着工程金属材料的综合性能指标。
所以表面改性技术成为一项重要的提高材料综合性能的实用技术[9]。
利用金属纳米材料的优异性能对传统工程金属材料进行表面结构改良,即制备出一层具有纳米晶体结构的表面层,将可能改善工程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及环境服役行为,在工业应用上具有重要价值。
本工作利用高能表面处理技术,在40Cr钢和GCr15钢表面制备出纳米晶表面层,利用TEM 观察分析了其微观组织结构,利用纳米压痕技术测试了样品沿深度方向的硬度。
2 实验本试验选择40Cr钢和GCr15钢为实验材料,其化学成分见表1。
材料经过调质处理后,得到由铁素体基体和细小的颗粒状渗碳体组成的回火索氏体组织。
纳米金属材料发展
纳米金属材料可用于制造生物相容性材料 ,如生物支架和药物载体等,为生物医学 领域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02
纳米金属材料的研究进展
纳米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
01
02
03
表面效应
纳米金属材料的表面原子 数增多,导致表面能增加 ,对材料的物理性能产生 显著影响。
小尺寸效应
纳米金属材料的小尺寸效 应导致材料具有高熔点、 高强度、高韧性和良好的 导电性能。
01
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通过计算设计具有优异性能的
纳米金属材料将成为可能。
绿色合成
02 发展绿色、可持续的纳米金属材料合成方法将有助于
推动纳米金属材料的应用。
多学科交叉
03
纳米金属材料的发展将促进多学科交叉,包括物理、
化学、生物学、医学、环境科学等。
04
纳米金属材料的挑战与机 遇
纳米金属材料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问题
纳米金属材料产业发展趋势
未来,纳米金属材料产业将朝着多元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其中,多元化是指纳米金属材料 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智能化是指纳米金属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将更加智能化;绿色化是指纳米金属 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将更加环保。
纳米金属材料的政策建议与对策
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加强对纳米金属材料研究 的政策引导,加大对纳米金属材 料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纳米金 属材料产业的发展。
量子尺寸效应
对于纳米金属材料,量子 尺寸效应导致材料的能级 间隔增大,对材料的物理 性能产生影响。
纳米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
高的化学活性
纳米金属材料具有高的化 学活性,能够作为催化剂 和催化剂载体使用。
易氧化
纳米金属材料易于氧化, 需要采取保护措施以防止 氧化。
金属表面纳米处理技术研究
金属表面纳米处理技术研究金属表面纳米处理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重要新技术。
它通过对金属表面进行纳米级处理,使其表面能够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材料特性和性能,从而提高了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性能。
本文将从理论、研究现状和应用等方面对金属表面纳米处理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一、理论基础金属表面纳米处理技术是基于纳米尺度特异性影响的新技术。
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级尺度上加工和控制物质结构、性质和功能的技术。
在金属表面纳米处理技术中,通常将金属表面进行纳米级处理来获得所需的特定性质。
金属表面纳米处理技术主要有以下两个理论基础。
1. 纳米级表面效应金属表面纳米处理技术的核心理论基础是纳米级表面效应。
表面效应是指当物体尺寸缩小到一定大小时,表面反应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因此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材料性能就与体积效应有很大的不同。
在纳米尺度下,表面积和晶界的比例显著增加,使得金属表面的原子构象、能级结构和表面反应性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2. 纳米级结构效应金属表面纳米处理技术的另一个理论基础是纳米级结构效应。
纳米结构是指尺寸在纳米级范围内的材料结构。
当金属材料表面形成纳米级结构时,由于其特殊的尺度和表面能量变化,其材料性质和行为就会发生很大变化,如表面硬度增加、疲劳寿命增加、耐腐蚀性能提高和电磁特性的改变等。
二、研究现状1. 金属表面纳米处理技术的方法目前,金属表面纳米处理技术的方法主要包括机械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电化学处理法、物理气相沉积处理法、液相沉积处理法和微纳加工处理法。
机械处理法是利用机械力学原理对金属表面进行加工处理,如磨削、拔丝、电火花加工等。
化学处理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对金属表面进行处理,如化学镀、蚀刻、离子注入等。
而电化学处理法主要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对金属表面进行处理,如化学电镀、电解蚀刻等。
物理气相沉积处理法是将金属材料置于高压环境中,使其表面形成纳米级的沉积层。
液相沉积处理法是将纳米级颗粒溶解在溶液中,然后利用化学反应等方法将其沉积到金属表面。
纳米材料研究现状及展望
纳米材料研究现状及展望摘要:在充满生机的21世纪,信息、生物技术、能源、环境、先进制造技术和国防的高速发展必然对材料提出新的需求,组件的小型化、智能化、高集成、高密度存储和超快传输等对材料的尺寸要求越来越小;航空航天、新型军事装备及先进制造技术等对材料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新材料的创新,以及在此基础上诱发的新技术。
本文介绍了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概念及其研究进展,并且着重介绍了纳米科技在催化、精细化工、浆料等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纳米材料纳米技术研究进展应用发展趋势前言新产品的创新是未来10年对社会发展、经济振兴、国力增强最有影响力的战略研究领域,纳米材料将是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材料之一。
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是当今新材料研究领域中最富有活力、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影响的研究对象,也是纳米科技中最为活跃、最接近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1、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什么是纳米材料?纳米[1](nm)是长度单位,一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对宏观物质来说,纳米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不如,人的头发丝的直径一般为7000—8000nm,人体红细胞的直径一般为3000—5000nm,一般病毒的直径也在几十至几百纳米大小,金属的晶粒尺寸一般在微米量级;对于微观物质如原子、分子等以前用埃来表示,1埃相当于1个氢原子的直径,1纳米是10埃。
一般认为纳米材料应该包括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材料的特征尺寸在1—100nm之间,二是材料此时具有区别常规尺寸材料的一些特殊物理化学特性。
所谓的纳米技术是指:用纳米材料制造新型产品的科学技术。
它是现代科学(混沌物理、量子力学、介观物理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和现代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核分析技术、合成技术)结合的产物,纳米科学技术又将引发一系列新的科学技术,例如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机械学等。
在新的世纪,纳米将带给人们更多功能超常的生产生活工具,把人们带向一个从未见过的生活环境。
金属表面微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表面性质研究
金属表面微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表面性质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金属表面的微纳米结构已成为一种热门研究领域,因为它们具有许多独特的表面性质。
本文将介绍金属表面微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其表面性质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
一、制备方法在制备金属表面微纳米结构时,常用的方法有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法。
化学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金属表面微纳米结构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在金属表面上形成各种微纳米结构。
常见的化学法有溶液法、溶胶-凝胶法和电化学法。
溶液法是通过控制金属表面的化学反应来制备微纳米结构的。
通常使用一些含金属离子和还原剂的溶液来制备,以实现形态、尺寸和形貌的控制。
溶胶-凝胶法则是通过溶胶凝胶化学反应制备微纳米结构的。
它是从溶胶开始,逐渐转化成凝胶,最终形成微纳米结构。
电化学法是通过电化学反应控制以金属表面为电极来制备微纳米结构的。
电化学法是一种良好的工艺控制方法,可以制备形态和尺寸非常规结构。
物理法是通过物理作用制备微纳米结构的。
在金属表面制造微纳米结构的蒸汽沉积法、物理气相沉积法、激光加工和微电加工是常用的方法。
激光加工是利用激光来制备微纳米结构的。
激光的特性使其能够用于高精度的结构加工。
微电加工则使用电极雕刻和电子束加工技术进行制备。
这些技术允许对金属表面进行高度的结构化,以实现较高的制造精度。
生物法以生物体或其组分为基础,从生物过程中产生生物的微纳米结构。
这种方法包括自组装、模板制备和生物合成。
生物法具有良好的可再现性和低成本。
二、表面性质研究金属表面微纳米结构的制备不仅仅是因为其外观美观,更多的是为了利用其特殊的表面性质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1.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是一种基于表面结构的增强拉曼散射现象。
在金属表面微纳米结构化上,这种现象得到了更好的应用。
SERS可以作为一种非常敏感的检测方法,对于许多化学物质的检测和检验非常有用。
表面纳米化后表层纳米结构的热稳定性研究现状
Th r s n e e r h s a u f h h r l t b l y o u f c a o t u t r fe u f c a o r s a— e p e e t s a c t t so e t e ma a i t f ra e n n s r eu ea t rs ra en n c y t l r t s i s
( o lg fM a e il in e C l e o t ra sSce c a Ab ta t sr c En i e r g. o g i g U n v r i , o g ig 4 0 4 ) g n e i Ch n q n ie st Ch n q n 0 0 4 n y
来, 徐滨士等 _。提出纳米表面工程 的概 念 , 2] ’ 为材料 表面 改性开 创 了新 的途径 。2 0 0 0年在 国际纳米 材料大会 上 , 卢柯 等 _提 出 4 的结构材料表面纳 米 晶化被认 为是最 有 可能 在结 构材 料 上取 得突破的纳米技术之一 。 目前 , 材料 表面纳米 晶化主要有 3 种途径 J①表 面涂层或 : 沉积 ; ②表 面 自身纳米 晶化 ; ③混合法 表面纳米晶化 。与制备块 状纳 米晶材料相 比, 表面 纳米化具 有设 备简单 、 作方便 、 操 实用 性强 、 成本低等特点 。其 中 , 用表面涂层或 沉积法制得的表层纳 米结构 的特点 是 : 层纳 米 晶粒 尺寸 比较 均 匀 、 表 纳米 层 与基 体 之 间有 明显界线 。用得 较 多 的表面 自纳 米 化方 法主 要是 表 面 机械加工处理法 。用此 方法可 以获得 表面纳 米晶层 、 晶粒尺 寸 沿基体厚度方 向变化 的梯 度组 织 。纳米 结构 表 层与 基体 无 明 显 的界面 、 结合紧密 、 易脱 落 , 不 因而具有广 阔的应用前景 。 大量实验表明 , 材料经过 表面纳 米化处 理后 , 面 的硬 度 、 表 强度 、 耐磨性 、 疲劳强度等 性能均 得到很 大 的提高 。另 外 , 由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的研究现状*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刘刚雍兴平卢柯摘 要:概述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研究的现状,包括表面纳米化的基本原理、制备方法、结构特征和功能特性,并对表面纳米化研究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金属材料 表面纳米化 结构 性能 中图分类号:TG17; TB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289(2001)03–0001–051 引 言 材料的组织结构直接影响着材料的使用性能,为了满足工作环境对材料的特殊需求,人们提出了多种表面改性技术,如喷丸、电镀、喷涂、气相沉积(PVD、CVD)、激光处理和表面化学处理等,这些技术通过材料表面组织结构的改善极大地提高了材料的服役行为,因此已在工业上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将表面改性技术与纳米技术相结合、以开发利用纳米材料的优异性能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在过去的20年,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研究异常活跃,这主要是由于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1,2],对纳米材料的研究不但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固体材料本质结构特征的认识,也为新一代高性能材料的设计、开发提供了材料和技术基础。
迄今为止,人们提出了多种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如金属蒸发冷凝-原位冷压成型法、非晶晶化法、机械研磨法和强烈塑性变形法等[3~7]。
但是,由于制备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和材料外形、尺寸有限,内部存在界面污染、孔隙类缺陷多等因素的制约,现有的制备技术至今尚未能在三维块状金属材料上取得实际应用。
众所周知,大多数材料的失稳始于其表面,因此只要在材料的表面制备出一定厚度的纳米结构表层,即实现表面纳米化[8],就能够通过表面组织和性能的优化提高材料的整体力学性能和环境服役行为。
与其它纳米材料制备方法不同的是,表面纳米化采用常规表面处理技术或对表面处理技术进行改进即可实现。
此外,表面纳米化材料的组织沿厚度方向呈梯度变化,这些技术在工业上应用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071061);中国科学院创新基金重大项目作者简介:刘钢男 (1963-) 副研究员博士收稿日期:2001–08–16 并不存在明显的障碍;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剥层和分离。
因此,这种新材料有着开发应用的潜力。
最近,表面纳米化已引起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今后几年内纳米材料研究领域最有可能取得实际应用的技术之一。
本文将表面纳米化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包括表面纳米化的基本原理、制备方法、结构特征和功能特性,并对表面纳米化研究的发展进行展望。
2 表面纳米化的基本原理与制备方法 在块状粗晶材料上获得纳米结构表层有3种基本方式[8]:表面涂层或沉积、表面自身纳米化和混合方式,如图1所示,以下分别作以介绍。
图1 表面纳米化的3种基本方式Fig.1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ree types of surface nanocrystallization (a) surface coating or deposion(b) surface self-nanocrystallization (c) hybrid surface nanocrystallization2.1 表面涂层或沉积首先制备出具有纳米尺度的颗粒,再将这些颗粒固结在材料的表面,在材料上形成一个与基体化学成分相同(或不同)的纳米结构表层。
这种材料的主要特征是:纳米结构表层内的晶粒大小比较均匀,表层与基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面,材料的外形尺寸与处理前相比有所增加,图1(a)。
许多常规表面涂层和沉积技术都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如PVD、CVD、溅射、电镀和电解沉积表面涂层或沉积 (b) 表面自身纳米化 (c)2 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的研究现状 刘 刚等等。
通过工艺参数的调节可以控制纳米结构表层的厚度和纳米晶粒的尺寸。
整个工艺过程的关键是,实现表层与基体之间以及表层纳米颗粒之间的牢固的结合,并保证表层不发生晶粒长大。
目前这些技术经不断的发展、完善,已经比较成熟。
2.2 表面自身纳米化对于多晶材料,采用非平衡处理方法增加材料表面的自由能,使粗晶组织逐渐细化至纳米量级。
这种材料的主要特征是:晶粒尺寸沿厚度方向逐渐增大,纳米结构表层与基体之间不存在界面,与处理前相比,材料的外形尺寸基本不变,图1 (b)。
由非平衡过程实现表面纳米化主要有两种方法:表面机械加工处理法和非平衡热力学法,不同方法所采用的工艺技术和由其所导致的纳米化的微观机理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 表面机械加工处理法:在外加载荷的重复作用下,材料表面的粗晶组织通过不同方向产生的强烈塑性变形而逐渐细化至纳米量级。
这种由表面机械加工处理导致的表面自身纳米化的过程包括:材料表面通过局部强烈塑性变形而产生大量的缺陷,如位错、孪晶、层错和剪切带;当位错密度增至一定程度时,发生湮没、重组,形成具有亚微米或纳米尺度的亚晶,另外随着温度的升高,表面具有高形变储能的组织也会发生再结晶,形成纳米晶;此过程不断发展,最终形成晶体学取向呈随机分布的纳米晶组织。
图2 表面机械加处理设备简图Fig.2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surface mechanical treatment在整个过程中,载荷的作用方式对组织演变影响很大,一种典型的表面机械加工处理设备如图2所示。
在一个U 形容器中放置大量的球形弹丸,容器的上部固定样品,下部与振动发生装置相连,工作时弹丸在容器内部作高速振动运动,并以随机的方向与样品发生碰撞。
对于单次碰撞来说,材料表面晶粒某些达到临界分切应力的滑移系可以开动、产生位错,如果弹丸的后序碰撞方向发生变化,就会促使晶粒其它的滑移系开动,图3。
多滑移系的开动有助于位错的增殖、运动并加快纳米化的进程,因此在设计工艺时应尽可能地增加载荷的能量和碰撞的频率,并使其以随机的方向作用于材料的表面。
图3 多方向载荷重复作用下,材料内部位错的分布[8] Fig.3 Repeated multidirectional plastic deformation leading to different shearing bands with a high density of dislocation arrays [8] (a) 1st contact (b) 2nd contact总体来说,能够使材料表面产生局部往复强烈塑性变形的表面处理技术都具有实现表面纳米化的潜力,其中比较成功的方法有:超声喷丸[9]、表面机械加工技术[10]和一些常规技术如普通喷丸、冲击和机械研磨等,利用这些技术已分别在纯铁、低碳钢和不锈钢等常规金属材料上制备出纳米结构表层[11~20]。
另外,利用激光脉冲产生的冲击波也可以使材料发生强烈塑性变形[21],并促使晶粒细化[22]。
不同的制备工艺和参数对纳米结构表层的厚度和纳米晶的尺寸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表面处理或在材料上施加一定的应力则有可能加速纳米化的进程[23]。
(2) 非平衡热力学法:将材料快速加热,使材料的表面达到熔化或相变温度,再进行急剧冷却,通过动力学控制来提高形核率、抑制晶粒长大速率,可以在材料的表面获得纳米晶组织。
用于实现快速加热-冷却的方法主要有激光加热和电子辐射等。
2.3 混合方式将表面纳米化技术与化学处理相结合,在纳米结构表层形成时、或形成后,对材料进行化学处理,在材料的表层形成与基体成分不同的固溶体或化合物,图1(c)。
由于纳米晶的组织形成,晶界的体积分数明显增大,为原子扩散提供了理想的通道,(b)(a)中国表面工程2001年第3期(总第52期) 3因此化学处理更容易进行。
将前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由表面机械加工处理导致的表面自身纳米化更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这一方面是由于表面机械加工处理法在工业上应用不存在明显的技术障碍,另一方面是由于材料的组织沿厚度方向呈梯度变化,在使用过程不会发生剥层和分离。
因此,目前的表面纳米化研究多数集中在由表面机械加工处理导致的表面自身纳米化。
3 表面纳米化的结构特征在表面机械加工处理过程中,外加载荷以不同的方向重复地作用于材料的表面,每次接触的瞬间都会在材料表面的局部区域产生一个应力场,使材料发生局部塑性变形。
由于应力值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因此材料的变形量和晶粒尺寸沿厚度方向呈梯度变化。
图4为低碳钢经过表面机械加工处理后的金相组织[15]。
由横截面可以看出,低碳钢表面附近发生了强烈塑性变形,变形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最大变形深度可达80µm,其中强烈塑性变形主要发生在表面到40µm深度的范围内,图4(a);从表面强烈塑性变形区内金属的流变条纹可见,塑性变形是在微体积元内沿各个方向随机发生的,图4(b)。
这种变形方式与由其它强烈塑性变形法制备的纳米材料中,沿某特定方向发生的塑性变形有着明显的不同[24]。
图4 低碳钢经过180 min表面机械加工处理后的金相组织[15]Fig.4 Optical morphologies of low carbon steel after the SMT for 180min. (a)cross-section, (b) surface[15]表面纳米化是通过塑性变形实现的,所以晶粒尺寸与塑性变形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研究纳米晶粒尺寸的常规方法之一是采用X射线衍射(XRD)[27]。
表1分别列出316L不锈钢、工业纯铁(Fe)和低碳钢(LCS)经过超声喷丸(USP)和表面机械加工处理(SMT)处理后由XRD计算出材料表面的晶粒尺寸。
可以看出,在表面处理的初期,材料表面的晶粒尺寸已减小至纳米量级,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晶粒尺寸变化不大;在同样的工艺条件下(USP),具有bcc结构的工业纯铁和低碳钢的晶粒尺寸比较接近,而具有fcc结构的316L不锈钢的晶粒尺寸略小些,表明材料的结构对纳米化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同一种材料而言(如低碳钢),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材料表面晶粒尺寸相近,不同的工艺参数只是影响纳米结构表层的厚度。
晶粒尺寸沿厚度的分布可以通过XRD得出[13],但是当晶粒尺寸>100nm时,计算结果的可信度将显著下降,因此需结合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观测才能获得可靠的结果。
表1 316L不锈钢、工业纯铁和低碳钢经过超声喷丸和表面机械加工处理后,由XRD计算出材料表面的晶粒尺寸Tab.1 Average grain size of 316L stainless steel,pure iron and low carbon steel calculated from XRD data after the USP and SMT treatmentUSP SMT 316L Fe LCS LCSTime(s)D(nm)Time(s)D(nm)Time(s)D(nm)Time(s)D(nm)30 20±450 25±350 35±430 33±490 15±4150 30±3150 34±360 28±3270 17±3450 28±4450 28±390 23±3810 17±41250 37±31250 30±3180 27±3图5为低碳钢经过表面机械加工处理后的显微组织[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