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106例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0ad58eac168884868662d6a7.png)
中医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所接受的治疗方案分别为中医辨证治疗及常规西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及复发率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及较高的安全性,临床应加以重视并推广。
标签:中医辨证;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方法;临床效果胃食管反流病是指食管的一种病变,因为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引起。
胃食管反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反食、泛酸、嗳气等。
如果在患者发病初期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易引发支气管哮喘、慢性咽炎等疾病,加重患者痛苦。
隨着我国医疗水平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治疗方法开始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并且治疗后效果较好,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价值所在[1]。
本文主要就中医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方法和临床效果对本院收治的60例患者进行深入的探讨,现进行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把这6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名,观察组男性16例,14例女性,年龄30~52岁,平均(41.13±3.1)岁;对照组18例男性,女性12例;年龄32~55岁,平均(42.02±3.5)岁。
在性别、年龄等上两组基本无差异(P>0.05),对比结果有意义。
1.2 治疗方法四个星期为一个治疗的疗程,两组患者都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一般的入院治疗措施对其进行治疗,主要的有雷尼替丁、多潘立酮、硫糖铝,遵医嘱嚼服。
观察组行中医辨证治疗,具体如下。
1.2.1 肝胃郁热型患者以胃脘部隐痛,胀满,胸闷,嗳气,咽中不适,做痒为主要表现,治疗原则为清泻肝火、降逆和胃。
胃食管反流中医辨证分治,10剂汤药消胸痛、止反酸
![胃食管反流中医辨证分治,10剂汤药消胸痛、止反酸](https://img.taocdn.com/s3/m/97975b3c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a.png)
胃食管反流中医辨证分治,10剂汤药消胸痛、止反酸胃食管反流(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中医有悠久的历史沿革,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病位在食管,与脾胃关系密切,与其他脏腑肝、肺也有一定的关系。
其发病病因最常见于饮食不节,情志不遂,脾胃功能虚弱湿邪内生或外邪直中,另外古代部分医家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外感迁延,引动内邪也有关系。
所以对临床治疗注重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
一般都能取得理想的疗效。
肝胃不和证【主要表现】胸骨后及胃脘部有灼热感,或者疼痛,脘胁胀痛,嗳气口苦,呕吐酸水,大便不爽,舌苔薄白,脉弦。
【药方】疏肝和胃。
柴胡疏肝(散)汤加减:柴胡,白芍,香附,川芎,枳壳,瓦楞子,海螵蛸,延胡索,黄连,百合,吴茱萸,蒲公英,甘草痰气阻膈证【主要表现】胸脘胀痛,伴有灼热感,呃逆嗳气,呕吐痰涎或酸水,舌质偏红,舌苔白腻,脉弦滑。
【药方】祛痰理气宽膈。
半夏厚朴汤合导痰汤加减:法半夏,厚朴,枳实,陈皮,茯苓,制南星,紫苏叶,郁金,丹参,生姜,甘草痰热结胸证【主要表现】胸骨后灼热疼痛,甚则吞咽梗塞,呕吐苦水或酸水,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弦滑。
【药方】清热化痰宽胸。
柴胡陷胸汤加减:柴胡,黄芩,黄连,法半夏,全瓜蒌,枳壳,桔梗,丹参,郁金,胆南星,瓦楞子,海螵蛸瘀滞化热证【主要表现】胸脘胀闷,灼热疼痛,甚则咽下困难或疼痛,呕吐酸水,苦水,或伴呕血,嗳气不畅,口渴欲饮,大便不爽,舌质青紫,或见瘀斑、瘀点,舌苔薄黄,脉弦涩或弦细数。
【药方】理气化瘀,清热和胃。
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黄,柴胡,郁金,枳实,紫苏梗,黄连,厚朴,法半夏,蒲公英胃热阴虚证【主要表现】胸脘灼热疼痛,呕吐酸水或苦水,甚或呕血,面赤颧红,五心烦热,形体消痩,口干欲饮,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药方】清胃滋阴。
益胃汤合泻心汤加减:沙参,麦冬,生地黄,玉竹,黄芩,黄连,大黄,火麻仁,瓦楞子,海螵蛸,三七(研末冲服),蒲黄炭。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辩证治疗分析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辩证治疗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32b8e510661ed9ad51f3f5.png)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辩证治疗分析发表时间:2016-06-23T11:14:32.5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5期作者:白淑连[导读] 反流性食管炎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因“酸”或“碱”的侵蚀,引起食管黏膜炎症,病变部位主要在食管的中下段。
白淑连(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府南金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成都 610072)【摘要】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辩证治疗。
方法:对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48例的中医辩证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4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经治疗,治疗组治愈30例,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83%。
结论:RE的发生主要是LES功能障碍及食管继发性蠕动障碍,在依证治疗的基础上,应加用或重用和胃降逆及疏肝理气之药。
依理治疗,在依证治疗的基础上,还可配用或加用相应药物。
若食管瘢痕狭窄,可行内镜扩张或置支架治疗,必要时可行抗反流手术治疗。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辩证;【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5-0335-02反流性食管炎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因“酸”或“碱”的侵蚀,引起食管黏膜炎症,病变部位主要在食管的中下段。
本病属中医“胸痛”、“反胃”、“吐酸”、“噎食”等范畴,现称“食管瘅”。
诊治该病需分析其病因、病机、病位及病性,以有利于辨证。
首先在确定病因中应注意询问诱发因素,如是否受寒、饮食是否失宜、有无情志所伤、平素脾胃功能情况等[1]。
确定寒热属性,吐酸时作、口干口渴、舌红苔黄厚、脉数为热证;反酸受寒后发作、饮食喜热、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为寒证。
虚实属性中初病多实,久则虚实夹杂。
对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48例的中医辩证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48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收治,其中男18例,女30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37.5±8.5岁。
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70例观察
![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70例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7c32e7b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0.png)
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70例观察
王小平;朱瑞华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7(023)011
【摘要】目的:观察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共105例治疗组70例分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脾虚胃热、痰气郁阻、脾胃虚弱、胃阴不足6型辨证论治,酌加旋覆花、代赭石、沉香、瓦楞子、乌贼骨,另餐后吞服白芨粉、三七粉.对照组35例用奥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4.3%,内镜总有效率92.9%;对照组分别为97.1%、9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良好疗效,虽不优于口服奥美拉唑、莫沙必利,但可避免长期服用西药的不良反应.
【总页数】2页(P694-695)
【作者】王小平;朱瑞华
【作者单位】金坛市中医院,江苏,金坛213200;金坛市中医院,江苏,金坛2132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71
【相关文献】
1.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7例临床观察 [J], 莫璐丽;刘敏
2.中医宏观辨证结合微观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证)临床观察 [J], 李枝锦;李静;吴平财
3.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 [J], 高自周
4.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106例观察 [J], 朱临江;陈宇红;洪霞
5.中药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70例疗效观察 [J], 李榕萍;曹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返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辩证疗法
![返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辩证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df84484d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6.png)
返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辩证疗法【概述】返流性食管炎是指由于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属于胃食管反流病。
主要症状特征有胸骨后及剑突下烧灼感、烧灼痛、泛酸。
呕吐和吞咽困难,甚者呕血、便血、血虚等。
返流性食管炎属中医学的“胃院痛”、“胸痛”、“吐酸”、“嘈杂”、“呕吐”、“噎隔”等范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病因病理】本病病位在食管,其发生与肝、胆、脾、胃等脏腑关系密切,初起可因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气上逆;或肝郁日久,化火伤阴;或脾虚日久,失于统摄,可见出血;或气滞日久,瘀血内结,阻于食道,均可导致本病。
【诊断要点】1.胸骨后及剑突下烧灼感或烧灼痛、泛酸、呕吐,甚者吞咽困难、贫血、呕血、便血。
2.食管酸滴注试验阳性。
3.食管腔内PH<4.4.食管腔内压力测定可提示有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不全。
5.胃一食管闪烁显象可见胃以上部位有放射性存在。
6.内镜检查及活组织病理检查对诊断本病有重要价值。
【辩证分型】1.肝胃气逆症状:胸脘部经常灼痛,平卧时发作明显,胸胁胀满,暖气频频,泛吐酸水、苦水。
苔薄白,脉弦。
证候分析: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而作痛;气病多游走,胁为肝之分野,故胸胁胀满;气机不利,胃失和降,故暖气泛酸;脉弦主肝病、肝气郁结。
2.肝胃郁热症状:胸脘部经常灼痛,吞咽时加重,口干咽燥,喜冷饮,口苦泛酸,呕吐血水,大便于结。
舌红,少津,脉数。
症候分析:肝气郁结,日久化火,肝胃郁热,火邪犯胃,故见胸胁灼痛;肝热胆火上乘,口干咽燥、口苦泛酸;热伤胃络,故见呕吐血水;郁热伤津,大肠失润则大便干结;舌红主郁热,伤津则少津;脉数主热。
3.气虚血瘀症状:胸脘灼痛反而减轻,或伴有刺痛,咽下食物有梗阻感,甚者,稍进汤水则呕吐,乏力肢软,纳差,大便溏薄。
舌质黯或有瘀斑,脉沉迟而涩。
证候分析:病久脾气受损,气虚血行无力,乃至瘀血停滞,故见胸胁灼痛减轻,或伴刺痛;瘀血内结阻于食道,故见咽下有梗阻感,食入即吐;脾主四肢肌肉,脾虚则乏力肢软;脾气虚弱,运化无权,可见纳差,便溏;舌黯或有瘀斑,脉沉迟而涩均为气虚血瘀之征。
中医辨治胃食管反流性疾病105例
![中医辨治胃食管反流性疾病105例](https://img.taocdn.com/s3/m/a56de5ce6137ee06eff9186f.png)
麻子仁丸加白术、 生地黄、 党参、 玄参。若见大便干结, 欲便 努挣不行.面色皖白, 小便清长,院痞纳少,腹胀冷痛, 腰膝
酸软 舌淡、昔白, 脉沉迟 , 治宜温阳和阴,润肠通便,方用
中医辨治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15 0例
麻子仁丸加附子、肉桂、 拘祀子、 冤琪子、肉从蓉。虚秘以脾
肾虚弱多见,虚实夹杂 ,须辨寒热虚实之兼症 ,补泻兼施
以土各型均每天 1 p 齐 ,水煎分旱、 晚服。2 周为 1 疗程, 2 疗程后评定疗效,尚有不适者继续治疗 1 2 ,治疗期间 一 月
停服其他西 药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笔者以 自 拟活血利水汤治疗非化脓性关节炎膝关节积液
16 2 例,与同期应用西医抽液对症治疗 6 例进行对照观察, 3 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百淡 、 苔黄,脉弦细弱 , 治宜健脾益气,增液润肠通便, 方用
气行肃降之职,助大肠传运;白芍敛阴和脾,养血生津;大 黄、 厚朴、积实泄热通便。 若胀满轻者可去积实,大黄用量宜 因人因病而异,以软便为度,不可峻泻。大黄虽有峻下之性, 但掌握运用得当,虚、实证均可用之。 ( 中藏经》评其功效时 口: “ 其本实者, 得宜通之性必延其寿, 其本虚者,得补益之 性必长其年。”说明清肠的重要性和大黄所具备的通便泻毒功 用 经临床观察麻子仁丸灵活加减运用,不失为治疗习惯性便
收稿 日期 :20 一 1 3 0 3 0 一1
医生在线
通过疏肝以调和肝脾或疏肝和胃, 也是不可忽视的常用法则
胃气与 肺气的关系密切相关,肺主气,主宣发肃降,胃 气以降
为和,胃气不降反月,应借助肺清肃下行之气以平之,常配伍
利 咽宣肺之 品
肝胃不和型 症见胃院及胸骨后满闷, 连及两胁, 食后不 化,吞酸v气,口苦咽干, 舌质红、 苔薄白( , 黄1 脉细弦。治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6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6例临床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da8374a9f7ec4afe05a1df28.png)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6例临床疗效观察目的以中医药传统理论为指导,研究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07年5月~2011年5月来我院经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
实验组中医辨证分型施治,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
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中医辨证分型施治后,气郁痰阻型总有效率为90.00%,肝胃郁热型总有效率为84.62%,瘀血阻络型总有效率为90.00%,各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3%,实验组临床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过程中禁止服用与实验有关的药物。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患者口服西咪替丁400 mg/次,每日2次,每月为1个疗程。
实验组患者根据分型进行中医治疗,将中药用水煎煮,每日1次服用200 mL,每月为1个疗程。
①证型:气郁痰阻型,表现胸脘痞闷,胸骨后疼痛或觉吞咽梗噎不顺,暖气,随情志变化而症状加重。
舌苔薄腻,脉弦滑。
治法:疏肝理气,开郁化痰。
方药:半夏厚朴汤加减。
方药组成:制半夏10 g、厚朴10 g、茯苓12 g、紫苏梗10 g、郁金10 g、陈皮6 g、甘草5 g、桔梗5 g。
加减:胸闷胸痛,加瓜萎、枳壳;嗳气频作,加旋覆花(包煎)、代赭石(先煎);吞咽梗噎,加威灵仙、急性子。
②证型:肝胃郁热型,表现剑突下或胸骨后烧灼感或烧灼样疼痛,嗳气、反酸、口苦口干,大便干结,性情急躁易怒。
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方药:左金丸加味。
方药组成:黄连3 g、吴茱萸1 g、乌贼骨15 g、浙贝母10 g、青皮6 g、延胡索10 g、川楝子10 g、白芍15 g、甘草5 g。
加减:大便干结,加生大黄;嗳气较著,加枳壳、竹茹、陈皮;火郁伤阴,口干舌燥,加麦冬、北沙参、石斛。
③证型:瘀血阻络型,表现胸骨后针刺样疼痛,痛处固定,入夜加重,痛引肩背,或有吞咽困难。
反流性食管炎的辩证与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的辩证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0221d9df964bcf84b8d57b36.png)
反流性食管炎的辩证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的炎症,甚则发生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严重病变,属胃食管反流病。
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烧心、反酸、嗳气、胸骨后灼痛,可窜及后背及胁肋等处,有时酷似心绞痛,部分患者可伴见咽部不适,有异物感,进而出现吞咽障碍、吞咽疼痛等症。
本病属中医学“吐酸”、“嘈杂”、“痞满”、“胃脘痛”、“胸痹”、“噎膈”、“梅核气”等病证范围,当今中医称之为“食管瘅”。
由于本病为常见病、多发病,易复发,且病变日久或治疗失当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常危及生命,因而如何有效防治本病,引起国内外中西医界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采用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诊治本病,收到了较为显著的疗效,现探讨如下。
1 病因病机食管为饮食通道,属胃范围,为传化物而不藏,以通降为顺,《难经集注》称其为“胃之系”。
所以,凡是能引起胃病的病因同样也可导致食管病变。
其病位虽在食管,但与肝胆脾胃肺关系密切。
究其病因有三:一为情志不遂,使肝胆失于疏泄,横逆犯胃,或郁久化热,热灼胃阴,使胃失润降,损伤食管;二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热烫之物和醇酒厚味等,使食道干涩,食管损伤;三因先天禀腻不足,或劳倦内伤,或久病伤脾等,使脾胃虚弱,运化失司,痰湿内生,上贮于肺,肺失清肃,痰气交阻。
以上诸因均可致肝胃不和,脾胃损伤,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功能失调,胃中浊气上逆,痰、气、热(火)、瘀等交结于食管及胃腑,而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一系列病症。
本病的病机除与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有关外,与肝肺升降对整个机体的气机调节亦有密切关系。
中医气机升降理论认为,“肝升肺降”是气机升降的关键,“脾升胃降”是气机升降的枢纽,因而气机升降失调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所以,在临证中,一定要在辨明病位的同时,也要辨明气机之失调,才能正确地进行辨证治疗,从而取得颇为显著的效果。
2 辩证分型与治疗笔者临证中,常将本病分为虚实两类。
临床上以实证多见,久病则出现由实转虚,因虚致实,虚实互见,表现为本虚标实和虚实夹杂的复杂病变。
中医辨证论治反流性食管炎
![中医辨证论治反流性食管炎](https://img.taocdn.com/s3/m/263ab5c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a9.png)
传统医学传统中医辨证论治反流性食管炎□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主任医师 王 豪反流性食管炎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类型,指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胃灼热感、反酸、吞咽困难等症状,胃镜下可表现为食管黏膜的糜烂及溃疡。
男女均可发病,以40~60岁最为常见。
临床以嘈杂反酸甚至进食不畅等为主要表现,抑酸治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措施,一般可治愈,但复发率高。
病因有4个反流性食管炎属于中医“吐酸”“噎膈”“反胃”“食管瘅”“嘈杂”等范畴。
中医认为,反流性食管炎主要是因脾胃升降功能失常,肝气犯胃,胃气上逆等原因所致。
具体有以下几方面:饮食所伤 饮食不节,多食辛辣燥热之品,津伤血燥,以致食管干涩,食物难入;或因过食生冷油腻不洁食物,停滞不化,伤及胃腑,以致胃失和降;或因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水谷不化,痰阻留饮,积于中脘,以致痰饮上逆而致本病。
情志失调 七情所伤,思虑不解,郁怒难伸,以致影响肝脾两脏功能。
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机阻滞,横逆犯胃,肝胃不和,以致胃气上逆而发生本病;忧思伤脾,脾伤则气结,气结则津液不得输布,凝聚成痰,痰浊内聚,酿而成酸或痰气交阻,逆而不降,则饮食难进。
感受外邪由于感受风寒暑湿火热之邪或秽浊之气侵犯脏腑,胃失和降,水谷随气逆向上而发生本病。
如感受风寒,寒邪易耗中阳,中阳受伤,寒滞客于脾胃,而成本证;或因热结脾胃,津亏血燥,纳化失调,致食入而反出。
脾胃虚弱禀赋不足,或劳倦内伤,脾胃受损,食少运迟。
若阴亏液涸,则食管干涩,饮食难以下咽;若脾胃失其温煦,运化无力,则痰淤互结,阻于食管,发生本病。
辨治分5型综上所述,本病病位以食管、胃、肝、脾为主,病变以胃失和降、肝气郁结、痰浊郁阻等为多。
中医辨证施治可分以下几种——肝胃郁热证主症:嗳气反酸,上腹部或胸骨后有灼热感或烧灼样疼痛,心烦易怒,口干苦臭,大便干结,严重时呕吐,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宜疏肝清热。
方药:左金丸加减。
黄连6克,吴茱萸2克,牡丹皮、黄芩、浙贝母各15克,白花蛇舌草、瓦楞子(先煎)各30克,栀子10克,白芍12克。
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https://img.taocdn.com/s3/m/96a086f30242a8956bece49d.png)
秽, 口干 口渴 , 心烦 易 怒 , 胁胀 痛 , 质 红 , 黄 厚 , 或 两 舌 苔
辨 证 治 疗 反 流 性 食 管 炎
潘 亚妹 张 海 莲
( 西 医科 大 学 附属 汾 阳 医院 ,3 2 0 山 020)
反 流 性 食 管 炎是 消化 系统 常 见疾 病 , 民间 称 之 为 “ 烧心 ” 属 中医“ , 吐酸 ” 范畴 。本 病 是一 种 高 发 慢性 病 , 严重影 响患者 的生 活质量 , 胃酸长期 侵蚀还 可能 导致食 管狭窄 、 食管腺 癌 等 。西 医采 用 制 酸剂 及 促 进食 管 、 胃
6 4 中 国民 间疗 法 2 1 O 0年 2月第 1 8卷 第 2期
力 。续 以 六 君 加 减 调 养 , 者 病 情 逐 步 减 轻 , 年 后 患 半
脉弦 滑 。饮食 所 伤 , 湿 内聚 , 热互 结 , 痰 郁 胃浊 不 降 , 则 见吐酸 时作 、 闷嗳腐 等 症 ; 志 失 和 , 火 内郁 , 易 饱 情 肝 见 怒胁痛 、 口干 口苦 等 ; 红 、 舌 苔黄 厚 、 弦 滑乃 肝 胃郁 热 脉 之征 。先辈朱 丹溪 善 于苦 辛 通 降 , 寒热 并 用 , 郁 与 降 开 逆相济 的方法 , 收到泻 肝郁 和 胃之 功 , 为经验 之谈 。 可 实 现代 多用 左金丸 加 味 。方 中君药 黄连 折肝火 , 臣药 吴茱 萸辛 通下 达开郁 结 。本 方 配伍 精 简 , 对肝 郁 化 火 、 胃失 和 降所 致 嗳气吐 酸 、 口干 口苦 、 胁胀痛 等症 确有疗 效 。 两 临床 多加乌 贼骨 制酸 和 胃 ; 食滞 不化 者 加鸡 内金 、 焦三 仙等化 积之 品 。
反流性食管炎痊愈案例分享,中医辨证痰热,嘈杂,泛酸,反酸,胸骨后疼痛
![反流性食管炎痊愈案例分享,中医辨证痰热,嘈杂,泛酸,反酸,胸骨后疼痛](https://img.taocdn.com/s3/m/1d19c3d1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c7.png)
反流性食管炎痊愈案例分享,中医辨证痰热,嘈杂,泛酸,反
酸,胸骨后疼痛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或者是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导致食管粘膜破损,从而出现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烂,溃疡等等,这样患者就会出现嘈杂,泛酸,反酸,胸骨后疼痛,或者是咽喉异物感等等症状,西医认为,反流性食管炎发病与抗反流的防御机能下降,酸廓清能力减弱以及反流物对食管粘膜的攻击作用增强有关,采取的办法就是胃肠动力,抑酸和粘膜保护剂用这些来增加食管和胃的动力,增强胃的排空,减少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影响,从而达到减轻症状或者是治好食管炎,
但是从实际临床来看,用这些有时仅仅能够减轻症状,停药后易复发,而且有的患者用这些甚至不能够减轻症状,病情越来越严重,中医在这方面方法很多,但是需要辩证用药,有的反流性食管炎如果出现痰热实证,出现反酸,嘈杂,胸骨后疼痛,嗳气等等不舒服的症状,这样我们再看一看患者的舌苔,如果患者的舌苔是黄腻,脉弦滑,这样我们可以用这个方剂,这个方剂是,川黄连五克,法半夏十克,全瓜蒌十五克,黑山栀子十克,淡豆豉五克,炒枳实十克,近日就用这个方,这个患者是女性,年龄29岁,这个患者除了以上的症状,而且胸膈满闷,嗳气特别明显,所以我在这个方子基础上又给他加了厚朴,降香,旋覆花,香橼皮,佛手,患者用这个吃了二天以后,症状就明显减轻,基本上不怎么难受了,但是这个病没有好,患者因为有其他的原因,工作比较忙,所以不能够每天坚持服药,所以就停止吃药了,这个病大多数需要2到3个月好,所以短短的20天是治不好的。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体会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cb37351ead51f01dc381f11c.png)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治疗经验。
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82例确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西医治疗组(对照组)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组(观察组),每组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经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后,显效34例,有效4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能够取得理想的疗效,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辨证分型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3-0348-01反流性食管炎(RE)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因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导致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等炎症病变。
临床主要表现为反酸、烧心、胸痛、吞咽困难、吞咽疼痛等[1],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规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抑酸药和促胃肠动力药,但临床疗效不理想,且容易复发,笔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满意,现将相关研究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82例确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反流性食管炎相关诊断标准,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经胃镜检查确诊,排除消化道溃疡及癌变者。
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着对照组,每组各41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23~79岁,平均年龄(43.6±1.9)岁,病程1~10年,平均(4.3±1.2)年。
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21~80岁,平均年龄(43.5±1.9)岁,病程1~12年,平均(4.8±1.4)年。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0例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0例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cd73e92e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d9.png)
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0例临床观察发布时间:2021-09-30T02:08:55.03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4期作者:张居炎[导读] 对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而进行研究探讨。
张居炎湖北省恩施市舞阳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恩施 445000摘要:目的:对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而进行研究探讨。
方法:选取本院一个年度收治的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在患者主观意愿下按照随机数法进行分组,共两组,每组病例数为30,分别将常规的西药治疗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应用在对照组和观察组中,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而进行观察对比。
结果:对比两组的总治疗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使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方式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并且对患者所产生的副反应较少,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在安全性上具有一定的保障,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效果作为临床中一种十分常见的消化科疾病,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并且会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使患者产生较多的不适反应。
该病的具体发病机制是患者的食管肌肉功能受损,从而表现出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会使患者胃内的食物又返回到食管内,从而容易使患者出现食管水肿等食管损伤的情况。
近年来随着中医产业的不断发展,临床中有很多疾病采用中医治疗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可以根据患者的辨证分型进行中药材的具体治疗,针对性更强[1]。
因此,众多学者再一次对反流性食管炎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从中发现,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所受到的不良反应较低。
基于此,笔者针对反流性食管炎采用了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方式,特选取60例患者进采用分组对比的方式进行疗效的具体研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样本为本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数量为60,选样的时间段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按照随机数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8到65岁,均值(46.9±2.7)岁,观察组30例,年龄25到70岁,均值(47.5±2.2)岁,通过对比两组的个人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辨治体会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辨治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12071b027cd184254b353519.png)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辨治体会内容摘要: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过多胃、十二直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泛酸等症状,并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管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
病机为脾胃升降功能失调,胃气上逆。
治疗当以和胃降逆为主。
临床上往往既有烧心、泛酸、口干口苦、舌红苔黄等实热证,又可出现胃脘部喜温喜按等虚寒证。
故治疗时宜寒热相适,以清热为要;虚实兼顾,其虚宜通补;升降并调,以通降为主。
本人结合临床案例,辨证施治,取得了较好疗效。
关健词: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药、辨证论治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它是指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和增生等病变,常引起烧心、反酸、嗳气、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胃脘部疼痛等症状。
属中医“嘈杂”、“泛酸”、“胸痹”、“噎嗝”“胃脘痛”等范畴。
现代医学治疗本病易出现症状反复、不良反应多、经济负担重等缺点,中医治疗本病尚有一定疗效。
本人针对本病病因病机,立法方药,辨证论治,谈谈个人临床体会。
1.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病机: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属中医脾胃病范畴。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脾与胃,同居中焦,以膜相连,经脉互相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在生理上,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两者互相配合,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营养的输送。
中焦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脾健升清阳,则四旁得其养;胃和降浊阴,则生化有其源。
胃属阳,脾属阴,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
胃为阳土,多实多热;脾为阴土,多虚多寒。
脾与胃互相联系,纳运协调,升降相因,燥湿相济,维持着人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起着纳化水谷、提取精微、化生气血、滋养全身的作用。
在病理上,脾与胃也互相影响,脾气不升,则气滞不畅;胃气不降,则传化无由。
如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清气不升,即可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出现食少、恶心、呕吐、脘腹胀满等症。
反之,若饮食失节,食滞胃脘,浊气不降,也会影响脾的升清与运化,而出现腹胀、泄泻、怠倦等症。
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食道炎72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食道炎72例临床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4c1082ac5acfa1c7ab00cc37.png)
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食道炎72例临床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3-09-13T10:14:07.4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4期供稿作者:叶志勇[导读] 因此,中医治疗返流性食道炎,从根本出发,审因论治,快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
叶志勇(江苏泰兴市中医院内科一病区 225400)【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食道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112例明确诊断为反流性食道炎的患者分为两组,中药组用中医辨证治疗,西药组用莫沙比利和雷贝拉唑治疗,一个月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结果。
结果中药组临床治愈率为62.5%,总有效率为98.6%;西药组治愈率为27.5%,总有效率为85%,中药组明显优于西药组。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返流性食道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反流性食道炎中医辨证治疗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332-02 反流性食道炎是食管的炎症性病变,因为胃或十二指肠的内容物返流到食管引起的,内窥镜下可见有食管黏膜的破损,表现为食管溃疡或/和食管糜烂。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近些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精神压力大,肥胖,酗酒,吸烟等人群是本病的高发人群。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我科2010年2月—2012年8月确诊为反流性食道炎的112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12例患者中男性71例,女性41例,年龄在28—72岁之间。
病程最短为1.5个月,最长为9年,平均为6.5年。
全部患者均做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依据内镜下食管粘膜损伤的程度,Ⅰ级21例,Ⅱ级56例,Ⅲ级28例,Ⅳ级7例。
1.2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典型的返流综合症表现为返流,胸骨后烧灼感,疼痛。
(1)返流多在餐后或者夜间睡觉时,有酸性液体返流至口腔和咽部。
(2)胸骨后烧灼感和疼痛多在食后1小时出现,为本病的主要症状,在服用制酸剂后可消失,过酸和过热的饮食可诱发和加重。
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食道炎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食道炎100例临床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5b9c9dceaa00b52acfc7ca59.png)
5 7
中医辨证治疗 反流性食道炎 1 0例 临床疗效观 察 O
享 越( 广西玉林市中医院脾胃科 玉林 570) 300
摘要 : 目的: 察中医辨证 治疗反流性食道 炎的 临床疗效。方法 : 观 选取我院 2 1 0 0年 2月 ̄ 0 2年 2月间收治的反 流性食道 炎患 21 者 10 。 0 例 本病属 中医吐酸症 , 此症 虽有寒热之分 , 本病 以脾 胃虚弱为本 , 浊郁滞为标 , 治疗重在健脾 降浊。因此 , 但 痰 故 采取 中 医健脾降浊方药治疗, 观察和 分析 治疗前后 的临床 疗效 。 结果 : 治疗后 , 显效 7 , 4例 有效 2 , 1 无效 5例 。 所有患者在 改善烧心、 嗳 气泛酸、 骨疼痛 、 胸 恶心呕 吐、 胃脘胀 痛等 临床 症状方 面较 治疗前 比较 , 临床症状 改善 明显 , 治疗前 差异有 统计学意 义( < 较 P O 1 。结论 : . ) O 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食道炎临床疗效显著 , 值得临床推 广。 关 键 词 : 流 性 食道 炎 反
中 图分 类 号 : 5 1 R 7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6 2 8 5 ( 0 0 — 0 7 0 17 — 3 12 1 7 05 — 2 2)
近年来 , 反流性食道炎 r u sp a isR ) e xeo hgt , E 发病 率呈上 两个疗程后 , 症悉 除 , l f i 诸 胃镜 复查食 道下段未见异常。随访 至 未再复发 。所有 患者在改善烧心 、 嗳气泛酸、 胸骨疼痛 、 恶 升趋势 ,已成为了严重影响人们生 活质量 的消化 系统疾病 之 今 , 男性 略多于女性l 1 1 流性 食道炎 属于 中医学“ 。反 胃脘痛 ” 心呕吐 、 、 胃脘胀 痛等临床症状方面较治疗前 比较 , 临床症状改 “ 呕吐” “ 、嘈杂” “ 酸” 胃反 ” 、吞 “ 等范畴[ 2 1 。中医认 为 , 病多因 善明显 , 本 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良 P 0 )无不 反应 , o 具 情志不畅 、 饮食失调 、 劳累过度而发病1 3 ] 。患者病程 长 , 症状 轻 体见表 1 。 表 1两 组 MMS 、 D E A L及 HD S积分疗效 比较(± ) s 重不一 , 本病属 中医吐酸症 , 此症虽有 寒热 之分 , 但本病 以脾 胃虚弱为本 , 浊郁滞为标 , 痰 故治疗重 在健脾降浊 。 目前西医 以增强抗反流的保护机制 、促动力药 物 、减少和抵抗 攻击因 子, 以期达 到控 制症状减少 复发 , 但疗 效令人 不满意 , 反复 发 作率高嗍 。本文采用 中医辨证治疗 ,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 现 表示与对照组相 比 P 00 。 < .1 报道如下。 3讨 论 1资料 与 方 法 反 流性食道 炎是 消化 系统 的常见疾病 ,中医学认 为 , 食 1 .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 2 1 0 0年 2月~ 0 2年 2月间收治的反流性食道 管 、 21 胃之生理特 点为 “ 以通 为用 , 以通为 补”】 黄帝内经 ・ r 7 。《 灵 指 “ 逆在 胃 , 泄则苦 , 胆 胃气逆则 呕苦 《 。”素 炎患者 10例 , 0 全部符合参 照 1 9 9 9年 8月烟 台全 国反 流性 食 枢》 出 :邪在胆 , 玄机原病式 ・ 六气为病 ・ 吐酸》 :酸者肝木之味也。由火 日 “ 道疾病研讨会制定的诊断标准阎 且经 胃镜检查确诊为反 流性 问 ・ , 不能平木 , 则肝木 自甚 , 为酸 也 隋 ・ 故 。” 巢元方 《 诸病 食道炎 , 并排除有消化性 溃疡及其他器质性病变 患者 。所有患 盛制金 , 者有典 型的 胃食管反 流病症状 , 如明显烧 心 、 反酸 、 胸骨后 灼 源候论》 中叙述:噎 酸者 , “ 由上焦有停痰 , 胃有宿食 , 脾 谷不 消 好噫而吞 酸『。” l 引起本病的原 因很多 , 删 多由饮 痛等。其中 , 男性 5 , 2例 女性 4 例 , 8 年龄 2 — 9岁 , 均年 龄 则胀满 而气逆 , 27 平 ( 1 6 49 ) ; 3 .  ̄ . 岁 体重 5 ~ 1k , 5 8 1 12 g 年龄平均 (84 75 k 。病 程 食 不节 , 5 .+ .)g 损伤脾 胃, 助湿生热 , 热蕴结 , 湿 痰结气 阻 , 胃气不 降 或忧思郁怒 , 伤及肝脏 , 肝气犯 胃, 浊气上逆。其病位 15年 , ~ 平均 (± .) 。中医辨证属 于肝气犯 胃、 血亏虚、 2 11年 气 瘀 而上逆 ; 在 胃、 食道 , 与肝脾 关 系密 切 , 病机 主要 为肝 胃不和 , 胃失 和 阻 胃关、 胃失和降、 胃气上逆 。
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e413deccaa00b52acfc7caed.png)
1. 1 诊断标准 1. 1. 1 西医诊断标准 ①临床表现: 具有典型的反 流症状,包括烧心、反酸、胸骨后烧灼感或不适,常发 生于饱餐或高脂餐后; 反胃及嗳气; 吞咽困难或咽部 不适; 由食管炎症引起的其他部位病变的症状,如平 卧或睡眠时呛咳等。②证实有反流性食管炎或 Barrett 食管存在: 内镜及活检证实有食管炎症或 Barrett
胃食管反流病(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 ( 或) 并发症的一种疾病,临床分为反流性食管 炎 ( reflux esophagitis,RE) 、非糜烂性反流病( 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 和 Barrett 食管( Barrett’s esophagus,BE) 。近年来,该病发病有上升趋势,国 内研究人员对京、沪两地进行 GERD 流行病学调查 显示,GERD 的 发 病 率 为 5. 77% ,RE 的 发 病 率 为 1. 92%[1]。胃食管反流病为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维 持治疗,传统的中医辨证治疗该病在临床上取得了 不错的疗效。本研究即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该 病,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基金项目] 上海市卫生局基金资助项目( 2006L030A) [作者简介] 黄瑶,女,硕士,医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 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 朱生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E-mail: zhushengliang999@ 163. com
食管,反流性食管炎内镜诊断及分级参照 1994 年美 国洛杉 矶 世 界 胃 肠 病 大 会 制 订 的 LA 分 类 法 制 定[2]。③证实有反流存在: 24h pH 及胆红素监测证 实有反流存在。 1. 1. 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分类与代 码》( 1995 年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 / T 15657-1995) [3] 和《中 医 内 科 学》[4] 制 定。 具 体 如 下: ①肝胃郁热证: 主症—烧心,反酸; 次症—胸骨 后灼痛,胃脘灼痛,脘腹胀满,嗳气反食,心烦易怒, 嘈杂易饥; 舌红苔黄,脉弦。②胆热犯胃证: 主症— 口苦咽干,烧心; 次症—脘胁胀满,胸痛背痛,反酸, 嗳气反流,心烦失眠,嘈杂易饥;; 次症—嗳气或反流,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半夜 呛咳; 舌苔白腻,脉弦滑。④中虚气逆证: 主症—反 酸或泛吐清水,嗳气反流; 次症—胃脘隐痛,胃痞胀 满,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溏薄; 舌淡苔薄,脉细 弱。其中,主症必备,次症具备 2 项以上,结合舌脉 即可诊断。 1. 2 纳入和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 符合胃食管反 流病诊断标准; 入组前 1 个月内未服用过治疗胃食 管反流病的相关药物; 年龄 15 ~ 85 岁,性别不限。 ②排除标准: 处于治疗其他疾病的疗程中者; 合并下 列疾病之一者: 消化性溃疡,胃、食管或十二指肠手 术史,卓-艾综合征,原发性食道动力疾患( 如贲门失 弛缓症、硬皮病、原发性食道痉挛) ,上消化道恶性 病变,药物性食管炎;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精神病患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31b9827a960590c69fc3765e.png)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中医辩证治疗方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中医辩证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9%,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肝胃气逆、肝胃郁热、气虚血瘀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83.33%,90.00%;各证型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反流性食管炎应用中医辨证施治,安全可靠,治愈率高,可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反流性食管炎是指由于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属于胃食管反流病。
反流性食管炎属中医学的“胃脘痛”“胸痛”“吐酸”等范畴。
本病病位在食管,其发生与肝、胆、脾、胃等脏腑关系密切,初起可因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气上逆;或肝郁日久[1]。
化火伤阴;或脾虚日久,失于统摄,可见出血;或气滞日久,瘀血内结,阻于食管,均可导致本病。
临床多以西药治疗为主,但治疗效果不满意;应用中医辩证治疗临床效果较为显著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43.5±3.5)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达11.5年,平均病程9.0±2.5个月。
观察组患者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4.5±5.5)岁;病程最短1.5个月,最长达12年,平均病程11.5±2.5个月。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两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 稿 日期 2 0 - 22 0 91—2
注 : 与 对 照 组 比 较 , *P< o 0 . 5。
英 各 1g 5 ,半 夏 、茯 苓 、 山栀 、黄 芩 、枳 实 、旋 覆 花
各 tg O ,代 赭 石 3 g 。 ③ 脾 胃虚 寒 型 : 胃 脘 隐 痛 绵 0)
Hale Waihona Puke 4 体 会 从 临床 表现看 ,本病 归 属 于 中 医吐 酸 、反 胃、嘈
度 小 于 5 。 O ’
消 化 内镜 学 会 制 定 的 反 流 性 食 管 炎 内镜 诊 断标 准口 , ] 并经 病理 组织学 诊 断确 定 。 随机 分 为治 疗 组 1 6例 和 0
对照 组 1 2例 ,两 组 在 年 龄 、性 别 、食 管 炎 严 重程度 0
上 均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O 0) P . 5 ,具 有 可 比性 。
1 临 床 资 料
药厂)5 g m ,每天 3 ,餐后服 ;抑 酸药雷贝拉唑 ( 次 江苏 豪森制药厂)]m ,每天 2次 ,空腹服 。连续服用 8 。 Og 周 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 3个月观察疗效 。
3 治 疗 结 果
收 集近年 来在 我 院 门诊治 疗 的反 流性 食 管炎 患 者 2 8例 。其 中 男 9 0 2例 ,女 16例 ;年 龄 1 ~ 6 l 6 7岁 , 平 均 4. 6 1岁 。所 有 患者 经 胃镜检 查符 合 1 9 9 2年 全 国
冬 、玉 竹 、竹 茹 、石 斛 、川 楝 子 、旋 覆 花 各 l g o ,代
赭 石 3g 0 ,甘 草 5 ) g 。临床 用 药 在 上 述 分 型 基 础 上 随
证加 减 ,在 每个证 型 中都 加 上或 重 用 旋覆 花 和代 赭 石 增加 降 逆制 酸作用 。中药 每 天 1剂 ,分 2次 口服 ,连
3 1 疗 效 标 准 :显效 :临 床 症 状 消 失 ,内镜 见 食 管 .
炎症 消失 ,溃疡或 糜烂 愈 合 ,病 理诊 断 正 常粘 膜 或粘
膜 有少量 炎 性 细 胞 浸 润 。有 效 :临床 症 状 基 本 消 失 , 偶 尔感觉 轻微 不适 ,内镜 见食 管 炎症 基 本 消失 ,或仅 见 粘膜少 量轻 度小 红 斑 ,溃 疡或 糜 烂愈 合 消 失 ,但 愈 合处 可有 少 量轻度 红晕 ,病 理 诊 断有 少 量 炎性 细 胞 浸 润 或上皮 再生 。无 效 :临床 症 状 和 内镜 检 查 与治 疗前 相 比,症 状缓 解率 、食 管炎 症 ( 溃疡 、糜烂 )好 转 程
白术 、姜 半夏 、旋 覆 花 各 l g O ,木 香 、橘皮 各 6 ,代 g
赭石 3 g 。④ 胃阴不 足 型 :见 胸 脘 隐隐 灼 热 或 灼 痛 , 0) 吐酸 纳少 , 口干 唇燥 ,渴喜 冷 饮 ,心 烦 咽干 ,大 便 秘 结等 ,舌 红少 苔 或光 红 ,脉 细 弦 。治 宜 滋 阴养 胃 ,和 胃降逆 。方用 益 胃汤 加 减 ( 参 、生 地各 1 g 沙 ,天 麦 5
应 用 时 ,要 重 视 动 态 辨 证 ,本 病 临床 见 症 绝 非 单 一 ,
证 型 间 会 互 相 转 化 和 发 展 , 要 做 到 方 随 证 变 ,才 能 提
高 疗效 。还要 重视 降逆 制 酸法 的应 用 , 胃气上 逆 ,酸 性 物反 流人食 管 引起食 管 炎 症改 变 ,因而 在辨 证 分 型
芍 1g 5 ,代 赭石 3 g 0 ,橘皮 、甘 草各 5 ) g 。②脾 胃湿 热
型 :胃脘 灼热 或疼 痛 ,频 频 不休 ,吞 酸欲 吐 , 口苦 纳 少 ,大便 艰难 等 ,舌 红 、苔黄 腻 ,脉 濡或 濡 数 。治 宜
清热 化湿 ,和 胃降逆 。方用 竹 茹 汤 加 减 ( 茹 、蒲 公 竹
杂 等范 畴 ,主要病 机 系 胃失 和降 ,胃气 上 逆 。 胃主受 纳 ,脾 主运 化 ,脾 气 宜 升 ,则饮 食 精微 得 以输布 ; 胃
绵 ,常 因受 寒或 食冷 物后 发 作 加 重 ,喜 温 喜 按 ,吐 酸
打 嗝 ,嗳气 ,纳少 便 溏 ,倦 怠乏 力 等 ,舌 质淡 红 边 有 齿痕 、苔 薄 白 ,脉细 。治 宜 温 中健 脾 ,和 胃降 逆 。方 用香 砂六 君子 汤合 旋覆代 赭 汤加减 ( 党参 1 g 5 ,茯苓 、
浙 江 中医 杂 志 2 1 0 0年 6月 第 4 卷 第 6 5 期
辨 证 治疗 反 流性 食 管炎 1 6 观 察 0 例
朱临 江 陈字红 洪 霞 浙 江省 台州 市 中心 医院 浙 江 台州 3 8 0 10 0 关 键词 辨 证 治疗 反流性 食 管 炎 临床 观察 笔 者 近 年来 采 用 中医辨 证 治 疗反 流 性 食 管炎 1 6 0 例 ,取 得较好疗 效 ,现 报道 如下 。
续 服 用 8周 。
治疗基础 上 ,都要 结合 应用 降逆 制酸法 。
5 参 考 文 献
[] 庚 金 . 化 病 新 概 念 [ ] 上 海 : 海 医 科 大 学 出 版 社 , 1林 消 M . 上
1 97: 5 2 . 9 1 - 6
2 2 对 照组 :给 予 促 动 力 药 莫 沙 必 利 ( 苏 豪 森 制 . 江
2 治 疗 方 法
2 1 治 疗 组 :根 据 辨 证 分 为 四 型 :① 肝 胃不 和 型 : .
证见胸 脘疼 痛或 灼 热 ,常 因情 绪 变 化 而加 重 ,痛 连 两
胁 ,泛 酸 嘈杂 ,不 思 饮 食 ,心 烦 易 怒 等 ,舌 苔 薄 白,
脉 弦。治宜 疏肝 理 气 ,和 胃降 逆 。方 用 柴 胡疏 肝 散 加
3 2 两 组 疗 效 比 较 : 见 表 1 . 。
表 1 两组 疗 效 比 较
组别 治 疗结 束 时 治疗结束 3 月 个 例 数 —_———_—_■__ _ 显效 有 效 总 有 效 率 显 效 有 效 总 有 效 率
减 ( 胡 、香 附 、川 芎 、旋 覆花 各 l g 柴 I O ,枳 壳 6 , 白 g
气 宜 降 ,则水 谷及 糟粕 得 以下 行 ;一 升 一 降 ,相 辅 相
成 ,共 同完成 消化 吸收 功能 。若 脾 胃升 降 失 常 ,中焦 气 机 阻滞 不 畅 ,是 食 管炎 发 病机 制 的关 键 。临床 以疏
肝 、降 逆 、 和 胃 、 理 气 为 主 的 辨 证 分 型 治 疗 ,在 实 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