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设备学教学大纲-本科课程《考试大纲》参考格式

合集下载

《口腔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口腔)

《口腔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口腔)

《口腔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使用)Ⅰ前言口腔内科学是口腔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学科和主干学科。

目前在国内它包括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粘膜病学三门课程, 主要研究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及口腔粘膜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等内容, 紧密结合临床, 讲述口腔内科有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旨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为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20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0.76:1。

即讲课52学时,实验68学时。

四教材:1.《牙体牙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樊明文, 2版, 2003年。

2.《牙周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曹采方, 2版, 2003年。

3.《口腔粘膜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秉琦, 2版, 2003年。

II正文牙体牙髓病学第一篇龋病第一章概述一教学目的在了解龋病的历史及龋病危害的基础上, 学习龋病的概念及龋病的特征。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龋病的定义、特征及好发部位。

(二)熟悉龋病的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熟悉龋病流行评价方法。

(三)了解龋病的历史, 龋病学的研究内容。

三教学内容龋病的概念第二章病因及发病过程一教学目的在了解龋病病因学说的基础上, 学习龋病的病因。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牙菌斑的三层结构特点、获得性膜的概念及其功能、微生物致龋的证据及三类主要的致龋微生物、牙菌斑与龋病的关系、蔗糖与龋病的关系及其机制、氟的抗龋机理、牙对龋病敏感性的差异及其原因;掌握唾液与龋病的关系、Miller化学细菌学说(先进性与局限性)和龋病病因的四联因素理论。

口腔科学教学大纲(5年制定向)精选全文

口腔科学教学大纲(5年制定向)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口腔科学》五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10170课程名称:口腔科学英文名称:stomatology课程性质:专业课总学时:18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定向培养)预修课程:人体解剖学(0101030)建议教材:《口腔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张志愿主编课程简介:是以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七年制临床医学生为培养对象, 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教学重点,对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牙体牙周组织常见病、口腔黏膜疾病、口腔局部麻醉与拔牙术、口腔颌面部损伤与感染、唾液腺与颞下颌关节疾病、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老年口腔疾病及全身系统疾病在口腔的表现进行了阐述,使学生熟悉口腔科常见病的诊治,树立口腔局部与系统有机统一的整体观。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一)目的要求:了解口腔及颌面部的区域划分,掌握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口腔的表面形态;熟悉口腔的组织及器官,掌握其中的唇、颊、舌、腭、口底的解剖生理和临床意义,以及牙和牙周组织的解剖生理;掌握乳恒牙牙齿数目、名称和萌出时间及乳恒牙替换时间。

了解颌面部表面形态标志和协调关系;熟悉颌骨的解剖生理,其中要掌握上下颌骨的解剖特点和临床意义;熟悉肌肉、血管、淋巴组织、神经、唾液腺和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生理。

(二)学时安排:2学时(三)教学内容:1.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口腔颌面部、唇、颊、牙、舌、腭、口底、牙体、牙周组织、乳牙、恒牙、颌骨、面神经、三叉神经、唾液腺、颞下颌关节2.主要教学内容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口腔的组织及器官: 唇、颊、牙、舌、腭、口底的解剖生理及临床意义, 牙体及牙周组织的解剖生理, 乳牙与恒牙的解剖生理。

颌骨、肌肉、血管、淋巴组织、神经、唾液腺和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生理。

第二章口腔颌面部检查(一)目的要求:了解口腔颌面部的检查(二)学时安排:自学(三)教学内容:1.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2,主要教学内容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口腔颌面部特殊检查;口腔颌面部影响检查;其它检查方法。

口腔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口腔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口腔科学课程教学大纲口腔医学是研究牙体、牙周口腔粘膜及颌面软、硬组织的疾病, 以及这些组织的病变与全身疾病的关系, 并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一门科学。

《口腔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临床学生了解口腔科学解剖生理和常见疾病的诊治原则。

本课程的教学的基本要求有: ①熟悉口腔及颌面部解剖生理, 为学习口腔科学奠定基础知识②熟悉口腔科的门诊病历书写及一般的检查方法。

③掌握急性牙髓炎的应急处理、常用口腔局部麻醉方法及一般牙的拔除技术。

④熟悉牙体、牙周组织常见疾病及口腔粘膜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

⑤了解口腔颌面部感染、损伤, 常见颞下颌关节疾病、涎腺疾病及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初步诊断和急症处理原则。

本大纲供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学用, 精神医学方向、预防医学、护理学专业本科教学可参考使用。

先修课程要求: 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

本课程计划30学时, 1.5学分, 其中理论26学时, 见习4学时。

安排在第四学年讲授。

选用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规划教材《口腔科学》第7版, 张志愿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教学手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充分使用图片和见习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考核方法: 考查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一、学习目的(一)了解口腔及颌面部的区域划分。

(二)熟悉口腔前庭, 固有口腔的解剖的结构。

(三)熟悉乳牙及恒牙, 为书写口腔病历奠定基础。

(四)熟悉牙体及牙周组织的结构, 为学习口腔常见疾病提供基础知识。

二、课程内容(一)口腔颌面部区域划分以及主要的生理功能。

(二)口腔颌面部的生理解剖特点。

(三)乳牙及恒牙的数目, 名称, 各类牙齿的书写符号及方法。

(四)口腔前庭, 固有口腔的解剖结构与临床的关系。

(五)牙体, 牙周组织的结构, 咬合与病变的关系。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重点、难点(一)口腔前庭、固有口腔的解剖结构与临床的关系。

口腔设备学教学大纲

口腔设备学教学大纲

口腔设备学教学大纲(供七、五年制学生用)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口腔设备学Equipments in Stomatology课程号(代码):50304520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36 学分:2二、教学目的及要求口腔设备是口腔医学的物质基础。

口腔设备学是近10年来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研究口腔设备的产生、发展、装备、使用、保养、维护和管理的基本规律以及其相应的技术与口腔医学发展的关系。

其基本内容涉及口腔医学、口腔材料学、理工学及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是口腔医学的专业基础学科。

开设本课程将帮助学生熟悉口腔医疗设备的基本知识,正确掌握常用的口腔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及管理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对于提高学生在临床实习和今后临床工作实践中对设备的装备、操作与保养的动手能力,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充分发挥其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安排在口腔医学专业课教学的后期阶段,总学时36学时。

讲习比例为2:1。

其内容既强调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也注意介绍现代口腔设备学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的科技成果。

教学方法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自学、实习、见习等环节,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能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临床专业实习和今后的工作实践,具有独立进行常规口腔设备的操作使用、维护保养以及筹建口腔诊所设计与装备的能力。

基本教材《口腔设备学》(张志君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全国六大院校协编教材。

本大纲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部分,大纲的先后顺序和内容,主讲教师可作适当调整。

三、教学内容概论教学内容讲解1、口腔设备学简介及学习方法2、口腔综合治疗台发展史、现状及展望3、口腔医疗设备的发展趋势自学口腔修复设备、口腔放射设备以及口腔电子设备的进展要求掌握1、口腔综合治疗台发展简史、现状2、口腔医疗设备的发展趋势了解口腔修复设备和电子医疗设备的进展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学时4学时口腔设备管理教学内容讲解1、口腔设备管理的分类;2、口腔设备的装备管理;3、口腔设备的应用管理4、口腔医疗设备与交叉感染控制自学口腔设备的基础管理方法要求掌握1、口腔设备装备管理与应用管理的原则和方法2、口腔医疗设备引起交叉感染的途径、控制原则和措施、消毒灭菌方法熟悉选购口腔设备的因素及评价指标了解口腔设备经济管理及基础管理方法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学时4学时口腔基本设备教学内容讲解下列6种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操作常规与维护保养1、口腔综合治疗台2、牙科手机3、超声波洁牙机4、光固化机5、汞合金调拌器自学上述设备常出故障及一般排除方法实习每种设备的结构及原理、操作常规及维护保养要求掌握1、口腔综合治疗台和牙科手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2、每种设备的操作常规与维护保养熟悉每种设备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大纲(口腔)

《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大纲(口腔)

《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大纲(口腔)第一篇:《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大纲(口腔)《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使用)Ⅰ前言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使用。

编写本大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口腔内科专业课的过程中,通过实验课的学习验证理论,从而使学到的知识更为巩固;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得到比较全面的口腔内科学基本操作技术的训练。

掌握窝洞的制备原则,掌握牙髓治疗的方法及基本技术的具体操作程序,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68学时。

四使用教材:《口腔内科学实验教程》自编教材:口腔内科学教研室,欧忠辉主编。

Ⅱ正文实验一龋病损害及洞形结构的认识、石膏牙I、V类洞的制备一教学目的在认识龋病损害的基础上掌握窝洞的分类,学会制备石膏牙I、V类洞。

二教学要求(一)理解龋病损害的特征、好发部位及龋病深度的划分。

(二)掌握窝洞定义、结构、命名及分类。

(三)了解I、V类洞形特点及制洞原则,以及I、V类洞的外形设计,倒凹固位形的部位,洞底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一)龋病的认识(二)石膏牙I类洞的制备(三)石膏牙V类洞的制备实验二石膏牙Ⅱ、Ⅲ类洞的制备一教学目的在认识Ⅱ、Ⅲ类洞定义的基础上,学会制备石膏牙Ⅱ、Ⅲ类洞形。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Ⅱ、Ⅲ类洞形特点及制洞原则。

(二)掌握邻面洞龈壁、轴壁、髓壁的制备方法。

(三)掌握Ⅱ类洞邻面洞以及Ⅲ类洞舌面洞的洞形设计。

三教学内容(一)洞形复习(二)石膏牙Ⅱ类洞的制备(三)石膏牙Ⅲ类洞的制备实验三离体下颌磨牙I、V类洞形制备离体上颌磨牙Ⅱ类洞的制备一教学目的在离体下颌磨牙上制备Ⅰ类洞、Ⅴ类洞,学会使用牙科用钻针,掌握离体上颌磨牙Ⅱ类的制备。

口腔设备学教学大纲

口腔设备学教学大纲

《口腔设备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口腔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口腔设备学是一门涉及到口腔医疗、预防、教学及科研的边缘学科。

口腔设备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各种口腔设备的结构、原理、使用等内容,其直接影响到使用者刘洪臣编著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口腔医学教育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

因此,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必须认识到各种口腔设备的原理、结构、使用方法、维修保养等知识是为下一步实际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临床知识。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总论( 4学时)教学内容:1.1口腔设备学的发展简史1.2口腔设备的分类(按设备性质分类、按临床科目分类)1.3口腔设备的发展趋势教学要求:1.1了解口腔设备的发展简史。

1.2. 掌握口腔设备的分类及性能。

授课方式:讲授第二章口腔基本医疗设备(4 学时)教学内容:2.1口腔综合治疗台2.2牙科手机教学要求:1.了解口腔基本医疗设备的原理、结构、功能、正确操作及维护保养。

授课方式:讲授第三章口腔修复设备(4 学时)教学内容:3.1高频离心铸造机3.2真空烤瓷炉3.3喷砂机3.4平行观测研磨仪教学要求:1.掌握修复常用设备的原理、结构、功能、正确操作及维护保养。

授课方式:讲授第四章口腔影像设备( 4学时)教学内容:4.1概述4.2牙片机的原理、结构、功能4.3曲面断层的原理、结构、功能4.4数字化口腔影像设备的原理、结构、功能教学要求:1.掌握常用口腔放射设备的原理、结构、功能、正确操作及维护保养。

授课方式:讲授第五章口腔内科设备(4学时)教学内容:5.1洁牙机的原理、结构、功能、正确使用及维护保养5.2光固灯的原理、结构、功能、正确使用及维护保养教学要求:1.了解洁牙机、光固灯的原理、结构、功能、正确操作及维护保养。

授课方式:讲授第六章最新口腔设备及口腔设备的消毒(4学时)教学内容:6.1概述6.2 CAD/CAM、种植机、钛铸造机的原理、结构、功能、正确使用及维护保养6.3口腔消毒设备的流程及要求教学要求:1.掌握最新口腔设备的动态及发展趋势。

口腔科学(临床本科)教学大纲

口腔科学(临床本科)教学大纲

口腔科学教学大纲Stomatology(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前言口腔科学是医学中的主干学科之一,是研究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的教学是在掌握一般医学基础、口腔医学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其目的是通过讲课、示教与实习,临床见习、电化教学、自习、讨论、辅导和考试等教学环节,使学员了解并初步掌握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病因机制、检查诊断、治疗原则、治疗方法以及预防,使学生获得口腔科常见疾病和颌面部损伤的基本知识和简易处理技能。

1. 基本理论知识(1)了解牙体、牙周组织及口腔颌面部的解剖要点。

(2)了解常见牙体病、牙周病、口腔粘膜病、颌面部炎症、肿瘤、颗颌关节病。

涎腺疾病以及唇裂与跨裂的病因、症状,并掌握其诊断要点、简易治疗及转诊原则。

(3)了解颌面部损伤的特点,掌握急救与早期外科处理的原则。

2. 基本技能(1)了解口腔科常用的检查方法,掌握牙齿的记录格式和符号。

(2)了解口腔局部麻醉的方法、拔牙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

(3)了解有关牙体、牙周病的治疗基本操作技能。

本学科将采取课堂讲授、并充分利用标本、模型、幻灯、录相、录音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等形象化教学手段和电教教材,着重培养学员独立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操作能力。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30学时。

参考学时分配内容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数口腔颌面部应用解剖 2口腔颌面部检查 1口腔卫生保健 1牙体牙髓疾病 4牙周疾病 1口腔黏膜常见疾病 1口腔局部麻醉 1牙拔除术 1口腔颌面部感染 4口腔颌面部损伤 4颞下颌关节常见病 2唾液腺常见疾病 2口腔颌面部肿瘤 4老年口腔疾病 1口腔疾病与全身系统1性疾病的关系合计30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目的要求了解:1. 复述口腔及颌面部的分区和口腔的表面形态及组织器官。

2. 描述颌面部表面形态标志与协调关系(自学)。

3. 复述咀嚼肌群及表情肌群的组成。

(完整版)《口腔材料学》理论教学大纲(口腔).docx

(完整版)《口腔材料学》理论教学大纲(口腔).docx

《口腔材料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使用)Ⅰ前言口腔材料学是研究口腔材料及其与口腔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利用这些材料及制品以替代和恢复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口腔软、硬组织缺损缺失的生理外形,并重建已丧失的生理功能的一门学科.它是口腔医学与材料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口腔材料的分类、组成和主要理化性能、机械性能、生物性能以及与临床应用的关系,为合理有效地利用口腔材料和准确制作修复体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学习口腔医学其它课程和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

二教师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和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24 学时,理论20 学时,实验 4 学时。

四《口腔材料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陈治清, 3 版, 2003 年。

Ⅱ正文第一章总论一教学目的学习口腔材料的基本概况、材料的性能。

二教学要求(一 ) 熟悉口腔材料的性能。

(二 ) 了解口腔材料的发展简史、分类、标准和标准化组织。

三教学内容(一 ) 口腔材料学的概述(发展简史、分类、口腔材料的标准和标准化组织、本教材的范围和的)(二 ) 材料的性能(物理性能、机械性能、化学性能、生物性能)第二章口腔有机高分子材料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口腔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熟悉常用高分子材料的性能特点及性能与临床用的关系;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二教学要求(一 ) 掌握弹性印模材料、热固化型义齿基托材料、复合树脂性能特点及应用。

(二 ) 熟悉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蜡型材料、化学固化型义齿基托材料、糊剂类根充填材料。

口腔教学大纲模板

口腔教学大纲模板

口腔教学大纲模板口腔教学大纲模板近年来,随着口腔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对于口腔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规范和提升口腔教学质量,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口腔教学大纲模板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口腔教学大纲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份可供参考的模板。

一、口腔教学大纲的重要性1. 提高教学效果:口腔教学大纲可以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也可以根据大纲有针对性地准备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 规范教学内容:口腔医学领域知识繁杂,教学大纲可以明确各个学科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和遗漏。

3. 促进教学评估:教学大纲可以明确教学评估的方式和标准,帮助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估。

通过评估结果,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二、口腔教学大纲模板以下是一份可供参考的口腔教学大纲模板,供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1. 课程名称:口腔医学基础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口腔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具备初步的临床实践能力。

3. 课程内容:3.1 口腔解剖学- 口腔组织结构- 牙齿解剖结构- 口腔黏膜解剖结构3.2 口腔生理学- 咀嚼与吞咽- 唾液分泌与功能- 口腔pH值调节3.3 口腔病理学- 口腔常见疾病及其病理变化- 口腔癌症的发生与发展- 口腔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3.4 口腔医学影像学- 口腔X线摄影技术- 口腔X线影像的解读与诊断4. 教学方法:理论授课、实验操作、临床实践、案例讨论、小组讨论5. 教学评估方式: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实验报告、临床实习成绩6. 参考教材:《口腔医学基础教程》、《口腔病理学导论》、《口腔医学影像学》等三、结语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口腔教学大纲模板对于提升口腔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教学大纲可以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规范教学过程,促进教学评估。

本文提供了一份口腔教学大纲模板作为参考,希望能对相关教师和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口腔科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口腔科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口腔科学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222001Z10课程名称(中/英文):口腔科学(stomatology)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16/1先修课程:基础医学课程适用专业:预防、基础医学教材、教学参考书:1、张志愿主编:口腔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第8版,北京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口腔科学是医学中的主干学科之一,是研究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及其治疗和预防的一门科学。

口腔科学的教学目的应该使学生熟悉口腔及颌面部解剖生理,掌握口腔常见病、多发病及口腔与全身疾病间的联系,内容包括:口腔门诊病历书写及一般的检查方法,急性牙髓炎的应急处理,颌面部损伤的诊断和急救原则,智齿冠周炎、颜面疖、痈的临床表现和诊疗原则,颌面部静脉特点和颅内感染的关系;熟悉牙体、牙周组织常见疾病及口腔粘膜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常用口腔局部麻醉方法及一般的拔牙技术,口腔颌面部常见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治疗特点及其预防;了解口腔颌面部感染、损伤、常见颞下颌关节疾病、涎腺疾病、神经疾病的初步诊断和治疗原则,口腔组织活检的原则,牙列缺损和缺失的常用修复方式,错牙合畸形的分类和矫正原理。

本课程的教学是在掌握一般医学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上口腔科学的教学。

本大纲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张志愿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第8版《口腔科学》配套使用。

大纲所列教学内容将采取理论讲授与临床见习相结合方法,并充分利用标本、模型、幻灯、录相、录音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采用PBL和CBL等教学法,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临床操作及解决临床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总学时为16学时。

本课程为院考课,学生理论课考核采用笔答考试方式为主,其成绩可占总成绩的70%。

平时成绩占30%。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1、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1)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掌握牙齿的名称、记录方法和萌出的时间和顺序;熟悉口腔前庭、固有口腔、牙体牙周组织的解剖结构及特点;了解口腔颌面部的解剖范围,口腔颌面部的肌肉、骨骼、血管及神经分布特点。

口腔医学-本科教学大纲

口腔医学-本科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前言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医学院校各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之一,由于生物化学越来越多地成为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当今生物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

根据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医学类专科起点本科学历教育(专升本)规划教材《生物化学》(查锡良主编)的教学内容,我们制定了本教学大纲,规定了生物化学的基本要求:重点内容要求掌握,其余内容则要求了解。

根据成教二年制教学计划,临床医学本科成教各专业的生物化学总学时定为60学时(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12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为4:1。

于第1学期开课。

本课程为考试课。

生物化学课程基本要求一、性质和任务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现象的科学,是医学院校各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之一。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大分子物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代谢过程及其调控规律和生化基本技能,为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因、发病机制和制定预防及治疗疾病的措施奠定基础。

二、理论知识和技能(一)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1、掌握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的化学组成、基本结构特点和生物学功能。

熟悉其重要理化性质。

2、掌握酶的概念、作用特点、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辅酶与维生素的关系和酶反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了解酶的命名与分类和酶与医学的关系。

3、掌握生物氧化的概念、特点和意义,线粒体生物氧化体系、高能磷酸化合物和ATP生成的方式。

熟悉呼吸链的抑制剂、解偶联剂,了解其他氧化体系。

4、掌握糖、脂肪和氨基酸的主要代谢,包括重要的酶促反应、关键酶、能量转换及其重要调控和生理意义,糖、脂肪和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掌握核苷酸合成代谢的要点,血浆蛋白质的组成和功能,血液凝固系统及其作用机制,红细胞代谢的要点,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胆汁酸代谢的要点,胆色素代谢与黄疸。

口腔固定学教学大纲模板

口腔固定学教学大纲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口腔固定学2.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3. 学时:XX学时4. 学分:XX学分5. 适用对象: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二、课程目标1. 掌握口腔固定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知识。

2. 熟悉口腔固定技术的操作流程和临床应用。

3. 能够进行口腔固定治疗的设计和实施。

4.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三、教学内容1. 口腔固定学概述- 口腔固定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临床意义 - 口腔固定材料及其特性- 口腔固定技术分类2. 口腔固定治疗的理论基础- 牙齿运动学- 口腔生物力学- 牙齿生物学特性3. 口腔固定治疗技术- 钢丝结扎固定技术- 钛丝结扎固定技术- 粘接固定技术- 钛钉固定技术- 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固定技术4. 口腔固定治疗的临床应用- 常见错颌畸形的固定治疗- 牙列缺失的固定治疗- 牙齿松动、移位和脱位的固定治疗5. 口腔固定治疗的并发症及预防- 固定治疗的并发症-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口腔固定学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和临床应用。

2. 示教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掌握口腔固定技术的操作流程。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4. 实践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口腔固定技术的实际操作练习。

5.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出勤、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参与度等,占总成绩的30%。

2.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占总成绩的70%。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口腔固定学》2. 参考书籍:《口腔正畸学》、《口腔临床技能学》等3. 教学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辅助教学4. 实践教学:提供临床见习和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技能七、教学进度安排(根据具体教学计划进行调整)1. 第一周至第二周:口腔固定学概述、口腔固定材料及其特性2. 第三周至第四周:口腔固定治疗的理论基础3. 第五周至第六周:钢丝结扎固定技术4. 第七周至第八周:钛丝结扎固定技术5. 第九周至第十周:粘接固定技术6. 第十一周至第十二周:钛钉固定技术7. 第十三周至第十四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固定技术8. 第十五周至第十六周:口腔固定治疗的临床应用9. 第十七周至第十八周:口腔固定治疗的并发症及预防10. 第十九周至第二十周:复习、总结与考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设备学教学大纲
(供七、五年制学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口腔设备学 Equipments in Stomatology
课程号(代码):50304520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36 学分: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口腔设备是口腔医学的物质基础。

口腔设备学是近10年来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研究口腔设备的产生、发展、装备、使用、保养、维护和管理的基本规律以及其相应的技术与口腔医学发展的关系。

其基本内容涉及口腔医学、口腔材料学、理工学及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是口腔医学的专业基础学科。

开设本课程将帮助学生熟悉口腔医疗设备的基本知识,正确掌握常用的口腔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及管理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对于提高学生在临床实习和今后临床工作实践中对设备的装备、操作与保养的动手能力,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充分发挥其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安排在口腔医学专业课教学的后期阶段,总学时36学时。

讲习比例为2:1。

其内容既强调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也注意介绍现代口腔设备学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的科技成果。

教学方法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自学、实习、见习等环节,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能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临床专业实习和今后的工作实践,具有独立进行常规口腔设备的操作使用、维护保养以及筹建口腔诊所设计与装备的能力。

基本教材《口腔设备学》(张志君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全国六大院校协编教材。

本大纲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部分,大纲的先后顺序和内容,主讲教师可作适当调整。

三、教学内容
概论
教学内容
讲解1、口腔设备学简介及学习方法
2、口腔综合治疗台发展史、现状及展望
3、口腔医疗设备的发展趋势
自学口腔修复设备、口腔放射设备以及口腔电子设备的进展
要求
掌握 1、口腔综合治疗台发展简史、现状
2、口腔医疗设备的发展趋势
了解口腔修复设备和电子医疗设备的进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
学时4学时
口腔设备管理
教学内容
讲解1、口腔设备管理的分类;
2、口腔设备的装备管理;
3、口腔设备的应用管理
4、口腔医疗设备与交叉感染控制
自学口腔设备的基础管理方法
要求
掌握 1、口腔设备装备管理与应用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2、口腔医疗设备引起交叉感染的途径、控制原则和措施、消毒灭菌方法
熟悉选购口腔设备的因素及评价指标
了解口腔设备经济管理及基础管理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
学时 4学时
口腔基本设备
教学内容
讲解下列6种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操作常规与维护保养
1、口腔综合治疗台
2、牙科手机
3、超声波洁牙机
4、光固化机
5、汞合金调拌器
自学上述设备常出故障及一般排除方法
实习每种设备的结构及原理、操作常规及维护保养
要求
掌握1、口腔综合治疗台和牙科手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2、每种设备的操作常规与维护保养
熟悉每种设备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了解每种设备常出故障及一般排除方法
学时 8学时讲4学时,实习4学时
口腔修复设备
教学内容
讲解下列7种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操作常规与维护保养
1、高频离心铸造机
2、烤瓷炉
3、喷砂打磨机
4、平行观测仪
5、牙种植机
6、钛铸造机
7、激光焊接机
实习对照机型了解设备的结构原理和操作常规与维护保养
要求
掌握 1、高频离心铸造机及烤瓷炉的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2、每种设备的操作常规及维护保养
熟悉后5种设备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了解简单故障及一般排除方法
学时 8学时,讲4学时,习4学时
数字化口腔医疗设备
教学内容
讲解1、数字化口腔医疗设备的概念
2、数字化口腔医疗设备的分类
3、数字化口腔医疗设备的工作原理
4、几种口腔数字化设备的结构与原理、操作注意事项
(1)CAD/CAM修复体辅助设计与制作系统(简称CAD/CAM系统)
(2)数字化口腔综合治疗台
(3)数字化影像设备(包括口腔内窥镜)
自学1、数字化口腔医疗设备的相关数字技术
2、口腔医院业务流程及数字化过程
实习 CAD/CAM系统及口腔内窥镜的结构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
要求
掌握数字化口腔医疗设备的概念、分类及工作原理
熟悉CAD/CAM系统及口腔内窥镜的结构原理、操作与注意事项
了解1、数字化口腔医疗设备的相关技术
2、口腔医疗单位业务流程的建立与优化
学时 4学时,讲2学时,习2学时
口腔影像设备
教学内容
讲解下列设备的原理结构、操作及保养
1、牙科X线机及数字化牙科X线机
2、全景X线机及数字化全景X线机
3、自动牙片冲洗机
掌握牙科X线机、数字化牙科X线机、自动牙片冲洗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操作与维护
熟悉全景X线机及数字化全景X线机的操作常规及维护保养
学时4学时讲2学时,习2学时
口腔诊所的开设与装备
教学内容
讲解1、口腔诊所的开设理念、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选点因素
2、口腔诊所的功能结构、设计和装修
3、口腔诊所的技术装备
要求
掌握口腔诊所的开设理念、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功能结构及技术装备
熟悉口腔诊所的策划及选点的综合因素
了解口腔诊所的装备方案
学时 4学时讲2学时参观口腔医院临床实验楼2学时
四、教材
张志君主编《口腔设备学》全国六大院校协编教材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年出版
五、主要参考资料
1、于秦曦张震康主编社区口腔诊所开设和经营管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吕培军主编数学与计算机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中国科技出版社2001
3、口腔设备与材料杂志
六、成绩评定
本课程鉴于学生人数多,受实验场地及设备数量的限制,实验课多为见习,未进行实验考核;在试卷中有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试题为试验课内容,期末考试成绩即为总成绩。

口腔设备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口腔设备学
英文名称:Equipments in Stomatology Dental Equipment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代码:8000114 50304520
本大纲主笔人:张志君
面向专业:口腔医学专业
实验指导书名称:口腔设备学出版单位: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4 主编:张志君
实验讲义名称:口腔设备学实验指导
编写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设备学教研组
编写日期:2006.2 主编:李朝云
一、课程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 36学时实验总学时: 14学时
课程总学分: 2学分实验总学分: 1学分
二、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掌握和熟悉常用的口腔设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操作技巧与维护保养,为学生临床生产实习及今后工作打下基础。

三、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
口腔设备学是口腔医学的基础学科。

详细介绍了口腔设备的发展及其相关的理论与技术。

重点是讲述常用口腔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操作常规及常出故障及一般排除方法。

四、实验方式及基本要求
通过实习或见习,要求学生掌握口腔常用设备的主要结构及操作方法。

熟悉其工作原理,了解常出故障及一般排除方法。

五、实验报告

六、考核与考试
课程结束后进行闭卷考试。

七、基本设备与器材配置(名称及数量)
口腔常用设备及基本设备共18种:
牙科综合治疗台10套、牙科手机10套、高频离心铸造机2套、超声波洁牙机1套、光固化机1套、真空烤瓷炉2套、喷砂抛光机1套、汞合金调拌机1套、口腔内窥镜1套、钛铸造机1套、激光焊接机1套、平行观测仪1套、CAD/CAM修复系统1套、牙种植机2套、牙科X线机1套、数字化牙科X线机1套、全景X线机1套、数字化全景X线机1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