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动物的行为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十六章复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十六章复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60a1f0028ea81c759f57861.png)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十六章复习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十六章复习知识点总结1、动物的行为: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
如动物的运动、鸣叫、身体姿态或颜色的变化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与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自然选择)中逐渐形成。
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一种习惯化(乌鸦见到稻草人前后行为的变化)。
2、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等。
(懂得举例和分辨)注意:攻击行为与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为:是否为同种动物。
记住:动物行为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特别记住社群行为(判断动物群体是否是一个社群:群体中是否有首领,群体中是否有分工合作)▲判断群体的行为是否是社群行为,就看它的行为是否为群体服务,如工蜂的“群起而攻之”从个体上来说是一种防御行为,从群体上来看,是一种社群行为,还有工蜂的觅食行为也是一样的'情形。
3、动物行为的研究: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
(懂得分辨)要明白做一些实验验证某一问题时的步骤:提出问题(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作记录------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经过推理总结作出结论。
那么为了减少偶然性,一般要设置一个对照组。
▲动物行为研究案例: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观察法为主)(法国昆虫学家)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实验法)(奥地利利动物学家,动物行为学的杰出学者)-----通过颜色卡片来验证蜜蜂的色觉。
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英国籍荷兰动物学家)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奥地利学者,“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是否对研究对象(动物)施加外界影响。
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离不开观察法。
总结:以上只是对动物的功能,动物的行为,动物的特点进行的研究,还需我们做做探究性的研究。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8533c9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e7.png)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
以下是八年级生物中关于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一些知识点:
1. 动物的运动方式:
- 游泳:水生动物如鱼、鲸等利用泳鳍或鳍状肢体在水中移动。
- 水平爬行:蛇、蜥蜴等动物通过腹面与地面接触来进行水平爬行。
- 垂直爬行:蜘蛛等动物利用特殊的器官或附着结构垂直爬行。
- 跳跃:草h企鹅、青蛙等动物通过强力腿部肌肉的收缩来进行跳跃。
- 飞行:鸟类、昆虫等动物通过翅膀的扇动来实现飞行。
2. 动物的导航和迁徙:
- 借助地标:动物常常利用地标如山脉、河流等作为引导,实现导航。
- 嗅觉和视觉:动物利用嗅觉和视觉的感知来识别和记忆环境和路线。
- 地磁感应:一些动物如候鸟、海龟等能够感应地球的磁场来确定方向。
- 内部钟表:动物可能拥有内部钟表来感知时间,辅助导航和迁徙。
3. 动物的行为:
- 群居行为:某些动物如蚂蚁、蜜蜂组成群体,每个个体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协作以获得更好的生存效益。
- 进化行为:一些动物通过物种的进化发展出特定的行为以适应环境,如迷彩、攻击和防御等。
- 社交行为:动物通过展示行为如打招呼、领地争夺、婚配等来交流和维护社交关系。
- 孵卵和育儿行为:某些动物如鸟类、哺乳动物表现出孵卵和照顾幼崽的行为。
这些知识点是关于八年级生物学中动物运动和行为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点,你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这些内容并进行拓展。
必备的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动物的行为
![必备的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动物的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9a2254cf6294dd88d1d26b13.png)
必备的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
还有菜青虫取食,举例: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举例:3、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
(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4、社会行为的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5、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
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6、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可产生性外激素,通过性外激素吸引雄虫来交尾。
据此,可以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或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
7、探究《蚂蚁的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1)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2)作出假设: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在设计实验时,在离蚁穴较远的地方放的一些食物中,应既有肉食又有植食。
因为蚂蚁的种类很多,食性也不尽相同,有的为肉食性,有的为植食性,有的则为杂食性。
在饲养蚂蚁时也需注意它的食性,蚂蚁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是19~29℃,10℃以下冬眠,洞内要求空气湿度为90%~95%,饲养沙土含水量为10%---15%。
(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支持假设。
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必备的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动物的行为,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行为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93a3af0a4431b90d6c85c7d1.png)
鸟类的迁徙
杜鹃 -不孵卵和不育雏的鸟
/ 数学网
是位居壹流の佼佼者;但是若论武功,则是大小格、二十三小格独领风骚。现在文质彬彬の王爷与武功卓绝の二十三贝子两各人の武力对抗中,两各人根本都别用比拼较量,王爷必须 直接甘拜下风!假设那壹箭是由王爷射出,而由二十三小格の胳膊来抵挡,由于箭射出来の力道要小咯两倍多,而且二十三小格の臂力又格外惊人,所以对于二十三阿来讲,挡那壹箭 应该只是稍微刺痛壹下而已。但是现在の情形则是完全是相反过来!别但箭身增加咯将近三倍の力道,而且王爷の臂力又小咯二十三小格两倍,里里外外相差着四至五倍の力量,所以 他の胳膊挡过壹箭之后当即就钻心地剧痛起来!好在他虽然武艺别精,但也是习武之人,若是普通人挨过那壹箭,那条胳膊几乎当即就被废掉咯。面对那突如其来の变故,站在王爷身 侧の婉然“啊”の壹声叫咯出来!待看清是四哥替她挡咯那壹箭之后,刚要询问伤情,只见他正目别转睛地朝前方望去,惊恐万状の婉然顺着他の目光望去,立即觉得天旋地转!远远 地正在向那边走来の那各人,怎么那么像二十三小格呢?壹想到那里,她顿时觉得天都要塌咯下来。他和她壹样,只觉得冷汗唰唰地从后背往下流!虽然两各人没什么做啥啊,但是, 黑灯瞎火,孤男寡女,弟妹四哥,真叫两各人百口莫辩!第壹卷 第574章 功亏就在王爷和婉然感到绝望の时候,婉然身边突然出现咯壹各人--水清!刚才眼看着二十三小格手起箭 落,并疾步朝松露亭奔去,心急如焚の水清没什么任何可以考虑の余地,她唯有立即朝松露亭进发!而越是情况紧急,水清の头脑相反越是清醒冷静!她在那狮子园已经呆咯二十多天 の时间,地理环境自然比二十三小格熟悉许多,此刻の她抬脚选择咯壹条极为荒僻の小路,没什么灯火照明,没什么奴才开道,她完全是凭着脑子中の印象,与二十三小格展开咯壹场 争分夺秒の竞赛!那条路虽然别会被二十三小格发觉,又可以抄咯近路,但是路况极差,沟沟坎坎、松针枯枝,水清顾别得许多,即使听到裤脚有被撕破の声音也没敢停下前进の步 伐!皇天别负苦心人,水清终于比二十三小格提早咯三五步,从后身冲进咯松露亭!二十三小格那壹次失手,完全在于他の疏忽大意。当时他听到咯“啊”の壹声惊呼,当然晓得自己 那是命中咯目标,所以他反而并别是很着急咯。他就像是在平常の巡猎壹样,对于射中の猎物并别急于去取回,而是要慢慢地欣赏猎物在他の眼前壹点点地挣扎,最后因为失血过多而 绝望地失去活力,睁着壹双极别甘心而又哀怨の眼睛,仿佛是表达着对那各世界の无限留恋。亲眼目睹猎物の那番模样,作为壹各猎手,拥有の是超级の成就感和快感。此时,对面王 爷和婉然那两各活生生の猎物,他更是将猎手天生の职业素质发挥到咯淋漓尽致の程度。他要亲眼看着那两各猎物——“道貌岸然”の四哥、“别知廉耻”の婉然,在他那各正牌夫君 面前,该会是怎么样壹副丑陋の嘴脸!他们也许会苦苦哀求他别要把事情闹大,别惜给他磕头求饶,痛哭流涕地表示痛改前非、绝无下回,二十三小格那辈子还真没什么见过他四哥那 番狼狈悲惨样呢!开开洋荤,何乐别为?或者说他们也许会摆出壹副要杀要剐任由他处置の外强中干、垂死挣扎模样,那样の话,他就成全咯那对狗男女,让皇阿玛好好看看他の四小 格,口口声声地说他别好女色,可是背后地里干の全都是男盗女娼の勾当!做着收获猎物美梦の二十三小格,虽然脚步也别慢,但是终究是没什么使出全力,否则凭水清那柔弱の身体以 及二十三小格敏捷矫健の身手,就算是抄咯近路,她也别可能胜得咯二十三小格。可就是那各超级自信,就是那各猎手の职业素仰,让二十三小格大意失荆州,功亏壹篑!煮熟の鸭子 都到咯嘴边,竟然还能眼睁睁地看着它飞得无影无踪!那也是他见到王爷和水清两各人の时候,气得几乎要吐血の最主要の原因!水清只比二十三小格早到咯三、五步到达松露亭,晓 得二十三小格就在别远处,生怕壹开口就会被听到の水清大气别敢吭,壹把就将婉然推到身后壹米远处の灌木丛,她自己则迅速地站在王爷身侧。第壹卷 第575章 劫后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dafdb6227284b73f24250a3.png)
第⼆章动物的运动和⾏为⼀、动物的运动(1)动物的⾏为是指⼀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动物的⾏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依赖于⼀定的⾝体结构。
(2)运动系统是由⾻、关节和肌⾁组成的。
(3)⼈有206块⾻。
颅⾻、胸⾻、肋⾻(不能活动)、躯⼲⾻(半活动)、四肢⾻(能活动)、能活动的⾻连结(关节)。
⼈有26块脊椎⾻(半活动⾻连结)(4)关节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包绕关节,分泌滑液)、关节腔(有滑液,使关节活动灵活)、关节窝、关节软⾻(缓冲作⽤)。
其中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关节⾯。
(5)在运动中:⾻起杠杆作⽤,关节起⽀点作⽤,⾻骼肌起动⼒作⽤。
即⾻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绕着关节活动。
(6)⼈体主要的关节:上肢: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
(7)所有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8)运动时,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容易受伤。
如何在运动中保护关节: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运动强度应适当;佩戴护腕和护膝。
(9)⾻骼肌(是器官)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的部分叫肌腱。
附着在不同⾻上。
(10)⾻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
(11)为什么⾻骼肌能牵动⾻:当⾻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运动。
(12)与⾻相连的肌⾁总是由两组肌⾁相互配合活动的。
(13)屈肘时,肱⼆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头肌舒张。
⾃然下垂时,肱⼆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垂直上提重物时,肱⼆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14)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动物的⾏为(1)按⾏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为分为取⾷⾏为、防御⾏为、繁殖⾏为、迁徙⾏为等;(2)据⾏为获得的途径,动物的⾏为⼤致可分为两类:①先天性⾏为:动物⽣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为。
八年级上册生物15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生物15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045f8c5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86.png)
八年级上册生物15章知识点总结第十五章动物的行为1.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2.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是本物种生存的基础。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
3. 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等。
4. 实验法:在研究动物行为时,一些动物行为难以用观察法研究,科学家通过给一些动物个体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行为进行干预,从而获得该动物行为信息。
5. 先天性行为:(1)概念: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2)特点:动物对某种行为的初次尝试。
(3)举例: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筑巢、蚂蚁做巢、母鸡孵卵、哺乳动物哺乳等。
(4)意义:使动物能够适应各种环境,依靠经验生存下去。
6. 学习行为:(1)概念: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2)特点: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
(3)举例:狗算数、海豚跳跃顶球等表演项目、信鸽送信、训练师训练海豚表演等。
(4)意义:提高动物的生存能力。
7. 社会行为:许多动物为了生存需要与其他个体合作,共同生活在一起,这样的群体称为社会群体。
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占主导地位的个体通过经验学习和模仿获得的一种行为。
8. 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2)成员之间有一定的组织纪律性。
(3)对外界刺激一致作出相同的反应。
(4)每个成员都为群体而努力。
9. 社会行为的代表动物:(1)蜜蜂:蜜蜂为社会性昆虫,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
(2)白蚁:白蚁为社会性昆虫,由蚁王、蚁后和工蚁组成。
(3)狼:狼为群居动物,有头狼带领,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保护群体安全。
八年级生物动物行为的类型
![八年级生物动物行为的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0ad7b95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8.png)
条件反射
例如,狗通过训练学会听 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社会学习
例如,猴子观察其他猴子 的行为,学会使用工具获 取食物。
04 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的定义
社会行为是指动物在群体中与同 种或异种动物通过各种相互关系
而发生的行为。
社会行为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 成和遗传下来的,是动物适应环 境、生存和繁衍的一种重要方式。
节律行为的特点
周期性
节律行为表现为周期性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时 间规律。
环境依赖性
节律行为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温度 等。
内外因相互作用
节律行为的产生是动物内在机制与环境因素相 互作用的产物。
节律行为的例子
日行性
如蜜蜂采蜜、鸟类迁徙等,这些动物 在白天活动,夜晚休息,随光照变化 而呈现规律性行为。
习等都是社会行为的表现。
适应性
04
社会行为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通过社 会行为,动物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提高
生存和繁衍的机会。
社会行为的例子
蜜蜂采蜜
猴子互相梳理毛发
蜜蜂在采蜜过程中,会分工合作,有 负责采集花蜜的工蜂,有负责制造蜜 蜂巢的工蜂等。
猴子之间会互相梳理毛发,这是它们 之间的一种社交行为,可以加强彼此 之间的关系。
。
02
动物本能行为
本能行为的定义
本能行为是指动物在出生后或很短时 间内就表现出来的行为,这些行为是 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 ,不需要后天的学习和经验。
本能行为包括寻找食物、逃避天敌、 繁殖等基本生存活动。
本能行为的特点
1 2
3
固定模式
本能行为通常具有固定的模式,这些模式是经过长时间的自 然选择而形成的,能够使动物最有效地完成某一生存任务。
八年级生物第16章:动物的行为知识要点
![八年级生物第16章:动物的行为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b49b514cb7360b4c2e3f64c7.png)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生物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 / 八年级生物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第16章:动物的行为知识要点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打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见识,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生物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1、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先天性行为:一出生就会(如本能)(课本24页)后天学习行为:后天学习形成学习是指动物借助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使自身行为发生的适应性变化的过程。
动物行为的意义:动物个各种行为可以使动物对环境的改变做出有利于生存的反应。
2、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
3、动物行为的研究:实验法以观察法为基础。
第17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知识要点1、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同时促进了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生产者:绿色植物;分解者:微生物2、各种生物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的营养关系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链写法:草→蝗虫→青蛙→蛇→鹰3、动物对环境的影响:依赖→适应→影响→改变。
动物能促进植物的繁殖和分布。
4、我国特产的一级珍惜动物:大熊猫、扭角羚、褐马鸡、扬子鳄(爬行动物)5、动物多样性保护: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6、生物圈中生物物种的灭绝是个漫长的自然过程。
就地保护是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XX文讯教育机构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八年级上册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3afac464693daef5ef73dbf.png)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第一节动物的运动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骨骼是由多块骨连结而成。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
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4、双比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5、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6、骨、关节和肌肉的关系: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 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7、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运动(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
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8、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
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
|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9、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
(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第二节动物的行为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八章 动 物 的 行 为 知识点总结归纳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八章 动 物 的 行 为 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1811ad10912a216157929d1.png)
第18章动物的行为
1.动物的体态、发生声和其他所有外部可以识别的变化都是动物行为
2.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①觅食行为(是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②防御行为(对维持个体的生存和种群的延续十分重要):保护色(变色龙);拟态(枯叶蝶、尺蠖);警戒色(黄蜂、毒蛙)③生殖行为:求偶、占区、筑巢、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哺乳④迁徙行为: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洄游行为、冬眠行为⑤社会行为:动物群体中不同个体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白蚁、蜜蜂、蚂蚁、黑猩猩)
3.动物行为的分类: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4.先天性行为:(本能行为,也称为非条件反射)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例子:蜜蜂采蜜、蚂蚁筑巢、蜘蛛结网、鸟类迁徙、婴儿喝奶、小鸭游泳、动物哺乳
5.学习行为:(条件反射)经过学习才能形成的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基础之上的,是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行为。
例子:海豚的顶球,转圈和跳跃,蚯蚓走迷宫,小狗做算术,大山雀偷喝牛奶,大猩猩钓白蚁。
6.先天性行为奠定了动物生存和繁衍的基础;学习行为大大增强了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的能力。
7.动物越高等,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越强。
动物的分类等级越高,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越强。
8.动物的行为受到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的调控。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2f41e9f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d6.png)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
一、动物的运动方式:
1. 游泳:例如鱼类、鲸、海豚等水生动物都是通过尾鳍或肢鳍的摆动来推动身体前行。
2. 飞行:例如鸟类和蝙蝠等可以通过振动翅膀来飞行。
3. 爬行:例如蛇、蜥蜴等通过腹部和背部的肌肉运动来爬行。
4. 跳跃:例如青蛙、袋鼠等会通过弹跳的方式来移动身体。
5. 跑步或奔跑:例如兔子、马等动物会用四肢快速地交替蹬地来行动。
二、动物的行为方式:
1. 觅食行为:包括捕食行为和食草行为。
捕食动物会通过追捕、伏击等手段来捕食猎物;而食草动物会选择吃草或植物来获取能量和养分。
2. 繁殖行为:动物通过交配、产卵、哺乳等方式来繁殖后代。
3. 求偶行为:动物通过展示行为、发出声音等方式来吸引异性并进行配对。
4. 社交行为:许多动物会组成社会群体,进行合作、互助、争斗等行为。
5. 防御行为:动物会采取各种方式来保护自己、领地或群体,例如躲藏、发出警告信号、逃离等。
6. 迁徙行为:许多动物会根据季节和环境变化,进行长距离的迁徙,以寻找适宜的栖
息地和资源。
以上是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一些知识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
问题,请继续提问。
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a291eaa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3.png)
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九章:动物运动和行为知识点总结1、动物的运动方式:水中运动的主要方式是游泳;陆地运动方式:爬行、行走、奔跑、跳跃。
空中运动基本方式:飞行动物运动的意义: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动物通过运动可以主动出击去获取食物,可以逃避敌害和迁徙到适宜的栖息场所,还可以完成求偶和交配等,这些都有利于动物的存活,有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
2、运动系统1)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2)运动系统的功能:支持、保护、运动3)骨:是一种器官,根据形态可以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4)骨的基本结构:骨膜、骨髓、骨质(骨松质、骨密质)长骨的基本结构(1):(结合图形记忆)骨质:骨密质(致密而坚硬,主要分布在骨骺,骨干的内侧)骨松质(疏松,主要分布在骨干外周)骨膜:有神经、血管(为骨提供营养),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骨髓:骨干:幼年(红骨髓,有造血功用)成年(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骨骺的骨松质里终生存在红骨髓长骨的基本结构(2):(结合图形记忆)骨骺:骨松质(终生存在红骨髓),骺端的软骨层与骨的长长有关骨密质(外):致密而坚硬,抗压、抗扭曲力强长骨的结构骨干:骨松质(内):疏松,使力均匀分布全骨骨髓:幼年(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骨膜:有神经、血管,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总之骨髓:幼年时骨髓腔与骨松质内的骨髓都为红骨髓,有造血功用;成年后,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取代,称为黄骨髓,暂时性失去造血功用,在肯定条件下可恢复造血功能;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
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
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5)骨的成分:骨是人体的钙库有机物:以骨胶蛋白为主,与骨的韧性有关,可以燃烧,成人约三分之一无机盐:以钙盐为主,与骨的坚硬性有关,溶于酸,成人约三分之二此外还含有:水6)骨的成分和特性(注意为什么儿童少年的骨易变形,老人易骨折)活动的骨连结、活动的骨连结(关节)7)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面:包含关节头,关节窝枢纽囊(结缔组织)枢纽腔:有滑液,减少枢纽面之间的摩擦关节的附属结构:韧带:增强关节的牢固性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缓冲运动时的震动与减少运动时的摩擦。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ef3ce0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5.png)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整理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主要考察动物的运动系统、运动的结构基础、动物的行为类型及其意义。
建议各位同学在学习的时候,以人类自己为例,记忆动物运动和行为相关内容。
如果希望印象更深刻的话,也可以买个卤鸡翅或鸡脚,用牙齿做解剖实验,一边吃一边观察。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1.动物的行为: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2.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也可以说成是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的。
3.关节由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腔、关节囊、关节软骨组成,也可以说成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4.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
运动所需要的能量,依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5.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举重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两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6.肌肉由肌腱和肌腹组成,肌腱可以绕过关节连接在不同的骨上。
7.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8.动物的运动有利于觅食、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和社会行为等。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另一类是指遗传物质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3.先天性行为的意义:先天性行为为了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4.学习行为的意义:学习行为能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5.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有关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5篇
![有关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9223434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5f.png)
有关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5篇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篇1】一、运动的意义一方面寻找和摄取食物,迁移到适宜自身生活的栖息场所,另一方面有效地躲避天敌的危害。
二、动物运动的方式1、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水中生活的动物种类多、数量大,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如水母的漂浮运动和倒退运动;草履虫、海龟的划水运动;蛙的游泳等。
2、动物在陆地的运动方式:主要依靠附肢的活动,使身体在地面上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等。
3、爬行:这种运动方式是依靠肌肉的收缩或者附肢的运动把贴近地面的身体推向前进。
3、行走:这种运动方式的动物四肢比较发达,可以将身体支撑起来,并通过四肢的交替前伸和后。
蹬使整个身体向前运动。
如猫、狗、大象、马。
4、奔跑:是指当行走速度加快时,在某一瞬间四肢都会离开地面,身体腾空。
如生活在草原上的。
羚羊、斑马等大多数哺乳动物,还有一些鸟类如驼鸟。
(区分行走和奔跑的关键在于四肢是否同时离开地面,身体腾空。
)5、跳跃:这种运动方式的动物具有发达的后肢或后足,依靠弹跳使身体腾空运动。
如蝗虫、青蛙、袋鼠、山雀等。
袋鼠前肢短小,后肢特别发达,常常以前肢举起,后肢着地,以跳代跑。
袋鼠在跳跃过程中用尾巴保持平衡,当它们缓慢走动时,尾巴则可作为第五条腿。
6、蠕动:一些无脊椎动物没有附肢靠蠕动进行运动,这种运动方式比较缓慢。
如蚯蚓。
7、攀援:指生活在树林中,营树栖生活的一些哺乳动物。
如猴子、猩猩等。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篇2】动物运动的形成一、骨骼1、概念:人体全身的骨由骨连结构成骨骼。
中轴骨:位于骨骼中央部位,包括颅骨、椎骨、肋骨和胸骨。
2、分类附肢骨:位于骨骼外围部分,包括肢骨和带骨两部分。
肢骨构成上肢骨和下肢骨;带骨连接四肢和躯干。
二、骨骼肌1、组成: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
(肌腱: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肌腹:中间较粗的部分)2、分类: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
3、功能:参与运动,维持人体形态、保护内脏器官、参与呼吸和排便、表达情感、维持体温等。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d65926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2.png)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中关于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动物的运动方式:
- 游泳:鱼类、鲸类等水生动物通过鳍、鳃等器官在水中游泳。
- 飞行:鸟类、昆虫等通过翅膀在空中飞行。
- 跳跃:蛙类、袋鼠等通过有力后腿的跳跃方式移动。
- 爬行:蛇类、蜥蜴等通过爬行的方式在地面或树上移动。
- 步行:哺乳动物、两栖动物等通过四肢的步行方式移动。
2. 动物的行为:
- 捕食行为:包括寻找猎物、追逐、抓捕等行为。
- 逃避行为:当动物感到威胁时,会采取逃避的行动,如奔跑、飞走等。
- 社会行为:一些动物会形成群体,进行社会行为,包括结队行动、据领地、分工合作等。
- 筑巢行为:鸟类、爬行动物等会筑巢来安放自己的卵和繁殖后代。
- 迁徙行为:一些动物会根据季节的变化,进行长距离的迁徙,如候鸟等。
3. 动物的感觉和反射:
- 视觉:许多动物具有发达的视觉,可以感知周围环境。
- 听觉:动物通过耳朵感知声音和声波。
- 嗅觉:一些动物具有灵敏的嗅觉,可以通过嗅觉感知周围的气味。
- 味觉:动物通过舌头上的味蕾感知食物的滋味。
- 触觉:许多动物的皮肤和触角具有触觉感受器。
- 反射: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如伸手会缩回去等。
以上是关于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4985d87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4.png)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必背知识点一、动物的运动1. 运动系统的组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 (包括骨和关节)和肌肉组成。
骨骼起着杠杆的作用,关节则是运动的支点,而骨骼肌则是动力来源。
2. 骨骼肌的结构与特性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
肌腱位于两端,较细且呈乳白色,连接着骨骼;肌腹位于中间,较粗,是肌肉的主要部分。
骨骼肌的特性是受到刺激时会收缩,停止刺激则舒张。
3. 运动的产生过程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会收缩并牵动骨头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
运动的完成需要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作,以及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4. 关节的结构与脱臼关节由关节面 (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
关节软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的现象。
二、动物的行为1. 行为类型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包括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这些行为按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 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等。
学习行为则是在遗传物质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如动物学会绕道取食。
学习行为比先天性行为更高级,有利于动物适应多变的环境。
3. 社会行为某些动物营群体生活,具有社会行为。
它们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
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的取食和防御敌人,使动物群体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
4. 信息传递动物之间通过声音、动作、接触和气味等方式传递信息。
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在动物的社会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运动与行为的意义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有利于其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取栖息地和繁殖后代,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运动和行为的多样性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对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必背知识点的归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备的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动物的行为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必备的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动物的行为,希望同学们不断取得进步!
动物的行为
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
还有菜青虫取食,举例:
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举例:
3、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
(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
4、社会行为的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5、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
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
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6、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可产生性外激素,通过性外激素吸引雄虫来交尾。
据此,可以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或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
7、探究《蚂蚁的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1)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2)作出假设: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在设计实验时,在离蚁穴较远的地方放的一些食物中,应既有肉食又有植食。
因为蚂蚁的种类很多,食性也不尽相同,有的为肉食性,有的为植食性,有的则为杂食性。
在饲养蚂蚁时也需注意它的食性,蚂蚁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是19~29℃,10℃以下冬眠,洞内要求空气湿度为90%~95%,饲养沙土含水量为10%---15%。
(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支持假设。
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必备的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动物的行为,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