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标准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6页word资料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1 引言《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监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是建筑结构中的重要部分。
由于课程本身理论性强, 学习的内容都是地下隐蔽工程,课程内容涉及到多门学科,横向跨度大等原因,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抽象、难学、枯燥,使教学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针对该这种情况,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当今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应进行如下方面的改革:2 优化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学内容的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国家要求高等职业院校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但目前有些高职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往往是中职教材的“发面馒头”、或本科教材的“压缩饼干”,基础理论分量过重,应用技能比例偏轻,没有从根本上反映出高职教材的特征与要求;还有的教材编写者缺少对生产实际的调查研究和深入了解,缺乏对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的科学分析,编写的高职教材出现体系不明、内容交叉或重复、脱离实际、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另外,教材的编写往往周期较长,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能及时反映到教材中来,而且不少教材不符合新规范、新规程、新标准,这与高职要求紧密联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和实际要求不相适应。
因此,在教学中要求我们老师熟练掌握新规范、新规程、新标准,了解本课程在生产一线的应用情况,很好的把握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在内容上的衔接,这样才能把教材中错误、腐朽、无用的东西摒弃,在教学中做到重点突出、辐射广泛,学生学得正确、清楚、明白。
3 从绪论入手,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年轻人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未知事物的探究愿望。
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应巧妙设计教案,工程实例吸引学生注意力, 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标准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道桥工程技术专业开设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能综合运用这些原理和概念,掌握地基沉降计算、土压力计算及土坡稳定分析等基本理论和方法。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解决一般土力学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目的和任务:
进行土体地基应力计算与沉降计算、地基承载力计算、土压力计算和进行土坡稳定分析;掌握常规的土工试验技能和确定计算参数的方法,达到能自由运用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中与土体有关的稳定、变形和渗流等工程问题,为以后从事专业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四、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时分配
教学重点:计算与沉降计算、地基承载力计算、土压力计算、常规的土工试验技能和确定计算参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土中应力计算、地基沉降计算,土压力的分类计算、土力学在工程中的综合应用。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
五、相关课程的衔接
学习前应完成《土质学》《建筑材料》《工程力学》《工程制图》课程的学习,后续课程为《公路工程》《桥梁工程》。
六、其它
考核方式为理论考核+过程考核。
考核内容除了考查学生对该门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外,增加了应用、创新知识的考核,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
其中:平时成绩占50%:(课堂表现、出勤占10%,课程设计成绩占20%、学习评价手册20%)、期末考试成绩占50%。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铁道工程专业《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铁道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
主要讲授与铁道工程、基础工程有关的土力学、地基与基础以及基础施工的基本知识。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的要求:1、掌握与铁道工程、基础工程有关的土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对地基土具有初步的鉴别能力,能按《规范》和有关方法确定地基土的承载能力。
2、掌握明挖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其类型桥梁基础的构造、适用条件和有关的计算方法。
3、了解地基加固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
二、课题与课时分配表序课题名称课时分配小计讲课习题课试验1绪论112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171124 3地基土中的应力分布及计算121024土的压缩性及地基沉降计算10622 5土的抗剪强度及天然地基承载力161222 6桥涵基础概述447明挖基础668桩基础889沉井基础8810人工地基及特殊地基66合计8888机动总计96三、课程内容课题一绪论教学内容:1、《土力学及地基基础》的研究对象和学习内容。
2、本学科的特点及发展简介。
教学要求:了解土力学及地下工程的研究对象,掌握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课题二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教学内容:1、概述:土的成因、结构与特性。
2、土的二相组成。
3、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4、砂类土及碎石类土的特征及其物理状态指标。
5、粘性土的特征及其物理状态指标。
6、土的工程分类及野外鉴别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土的成因、结构、组成特点,掌握土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及其物理状态指标, 能够对地基土进行工程分类和野外鉴别。
课题三地基土中的应力分布及计算教学内容:1、自重应力。
2、基础底面的接触压力。
3、地基土中的附加应力。
4、软弱下卧层顶面的应力计算。
教学要求:了解地基土中的应力分布特点,掌握地基土中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的计算。
课题四土的压缩性及地基沉降计算教学内容:1、土的压缩性。
2、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
教学要求:了解土的压缩特点,掌握土的压缩性指标,能够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土沉降量。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标准及考核标准-2020.9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标准及考核标准编制人:***目录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作用 (3)(一)课程性质 (3)(二)课程内容及作用 (3)(三)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3)(四)课程与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 (3)第二部分课程设计思路 (4)(一)课程设计的理念 (4)(二)课程设计思路 (4)第三部分课程目标 (4)(一)知识目标 (5)(二)能力目标 (5)(三)素质目标 (5)第四部分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6)(一)理论教学部分 (6)(二)实训教学部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实训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部分课程实施 (10)(一)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 (10)(二)任课教师的要求 (11)(三)教学条件、场所的要求 (11)(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1)第六部分课程评价与考核 (11)(一)考核方式 (11)(二)成绩评定 (11)(三)教学参考书 (12)《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授课单位:建筑工程系学时:72学时学分:4.5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作用(一)课程性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二)课程内容及作用它包括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两部分,土力学部分主要讲授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使学生掌握土的物理性质,土的应力和变形,土的抗剪强度,地基承载力及土坡稳定性,掌握土工的常规测试方法,掌握常规地基基础处理等。
(三)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在土力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完成基础设计和地基处理工程的实践活动,再以实践充实理论。
(四)课程与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土建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综合实训课程。
本课程是其前导课程——《工程制图》《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筑力学》《钢筋混凝土工程》等多门课程内容的有机地、立体地融合,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素养的养成起着主要的支撑与促进作用。
土力学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一、课程类型:必修课二、课程性质:专业课三、课时:64四、考核方式:考试五、适用专业: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六、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在施工过程中的相关知识和作用,学以致用。
学完该课程后必须达到以下要求: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了解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基本内容。
2、掌握土中应力计算的方法。
3、理解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掌握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的计算方法。
4、熟练掌握土的抗剪强度与地基容许承载力的确定,掌握土压力计算及土坡稳定性分析。
5、熟悉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掌握地基处理的方法。
6、理解桩基础、沉井基础。
七、基本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一)教学内容学习项目1土中应力计算【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学习项目的学习,要求掌握土中自重应力的计算、土中附加应力的计算及建筑物基础下地基应力的计算。
【教学重点】土中自重应力的计算,土中附加应力的计算。
【教学难点】图中自重应力的计算。
【主要内容】任务1.1土中自重应力的计算1.1.1均质土中的自重应力计算1.1.2成层地基土中的自重应力计算1.1.3有地下水土层中的自重应力计算1.1.4土中自重应力的分布规律任务1.2土中附加应力的计算1.2.1基础底面的压力分布1.2.2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方法1.2.3不同荷载作用下的附加应力计算任务1.3建筑物基础下地基应力的计算1.3.1基础底面的附加应力1.3.2地基中的附加应力学习项目2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学习项目的学习,要求了解土的压缩性实验及相应指标,掌握地基沉降计算的方法,熟悉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地基沉降计算的方法,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
【主要内容】任务2.1土的压缩性试验及相应指标2.1.1室内侧限压缩试验及相应指标2.1.2现场载荷试验及变形模量2.1.3旁压试验任务2.2地基沉降计算2.2.1分层总和法计算最终沉降2.2.2压力面积法计算最终沉降任务2.3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2.3.1饱和土的有效应力2.3.2饱和土体的渗流固结及应力分布2.3.3单向固结理论学习项目3土的抗剪强度与地基容许承载力的确定【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学习项目的学习,要求了解土的抗剪强度及强度指标,掌握地基容许承载力的确定。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标准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标准一、课程简介2.课程简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作用一是为后续课程《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建筑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奠定基础,二是为将来的就业——建筑施工技术奠定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如分析和处理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般土质及地基处理等问题的能力、识读建筑结构基础施工图的能力等。
二、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的性质:《土力学及地基基础》是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重要基础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本课程包括土的分类及性质、土应力计算、地基变形计算、土坡稳定、岩土勘察、深浅基础、地基处理等内容。
通过学习,掌握地基基础的设计方法,掌握浅基础、深基础的计算过程,理解基础的构造要求,能正确识读基础结构施工图,并能处理建筑施工中的一般地基问题。
三、课程教学目的要求(一)知识目标1、掌握土的物理性质及分类;2、掌握土应力及地基变形的计算;3、掌握土坡稳定性的条件,能够分析挡土墙;4、掌握岩土勘察的流程及验槽所需注意的事项;5、掌握浅基础、深基础的计算过程及设计方法;6、掌握地基处理的各种方法。
(二)能力目标1、具有对地基基础计算进行理论简化的能力;2、具有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受力分析的能力;3、具有对岩土工程勘察流程进行有序工作的能力;4、具有对实际工程中地基基础进行处理的能力;5、具有通过实训课以增强工程实践和综合职业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1、通过对土应力及地基基础计算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结构严谨、一丝不苟的思维方式;2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具有严肃的科学精神和态度;3、培养遵循设计规范而创新的能力,设计规范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综合性技术法律法规,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灵活应用,处理遵守与创新能力的矛盾;4、培养学生能够对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与综合应用的能力,并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对待综合性技术问题,能够采用多途径解决工程技术方法的能力。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学大纲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学大纲二、教学大纲1.教学要求绪言了解地基基础的概念、学习土力学的目的、建筑工程对地基基础的要求;了解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要求;了解本学科发展概况。
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分类了解土的组成和成因掌握土的物理性质指标熟练掌握土的物理状态、特征指标掌握地基土的工程分类第二章地基的应力和沉降掌握土的自重应力、基底压力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地基附加应力的计算及分布规律熟悉不同变形阶段、应力历史的沉降计算方法掌握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方法掌握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第三章土的抗剪强度掌握莫尔一库仑抗剪强度理论和极限平衡理论掌握抗剪强度指标的测定和取值了解影响抗剪强度指标的因素掌握饱和粘性土的抗剪强度掌握应力路径的概念第四章土压力、地基承载力和土坡稳定性熟练掌握朗肯土压力理论、库伦土压力理论;了解挡土墙设计了解地基破坏模式掌握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掌握土坡和地基稳定的分析方法第五章地基勘察了解地质勘察的任务和内容了解地质勘察方法学会阅读和使用地质勘察报告第六章浅基础常规设计和连续基础掌握浅基础的类型,基础埋置深度,地基承载力确定的方法熟悉浅基础的设计计算和地基变形验算方法熟悉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概念以及减轻不均匀沉降的措施了解连续基础的类型熟悉地基计算模型掌握文克勒地基上梁的计算方法了解筏板基础、箱形基础等基础的设计方法第七章桩基础熟悉桩基础的类型掌握单桩及群桩的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及沉降变形验算方法掌握群桩效应、负摩阻力等基本概念第八章软弱土地基处理掌握碾压法及夯实法基本原理掌握排水固结、挤密法和振冲法和深层搅拌法及其它地基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返回)三、实验课内容界限含水量试验土的压缩试验土的剪切试验三轴剪切试验(示范)(返回)四、参考教材《地基及基础》,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土工原理与计算》,华东水利科学院土力学教研室,机械工业出版社《基础工程学》,陈仲颐、叶书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土力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
2. 掌握土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及其指标的测定方法。
3. 理解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分类及作用。
4. 掌握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和地基稳定性分析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1.1 土力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土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 土的物理性质2.1 土的组成和结构2.2 土的密度和湿度2.3 土的粒径分布和级配3. 土的力学性质3.1 土的剪切强度3.2 土的压缩性3.3 土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4. 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及分类4.1 地基的定义和作用4.2 基础的分类和特点5. 地基承载力分析5.1 地基承载力概念及其影响因素5.2 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讲解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知识。
3. 利用实验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实验场地:具备土力学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2.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步骤与计划1. 教学步骤:1.1 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讲解土力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了解土力学的重要性。
1.2 土的物理性质:介绍土的组成、结构和密度,讲解湿度、粒径分布和级配的概念。
1.3 土的力学性质:讲解剪切强度、压缩性和弹性模量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分析其工程应用。
1.4 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及分类:阐述地基的定义、作用和基础的分类,引导学生理解地基与基础的关系。
1.5 地基承载力分析:介绍地基承载力的概念、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地基承载力问题。
2. 教学计划:第1周: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第2周:土的物理性质第3周:土的力学性质第4周: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及分类第5周:地基承载力分析七、案例分析1. 案例一:某建筑物地基承载力不足,导致地基下沉。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标准
《地基与基础》课程标准一、教学对象适用于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及工程监理专业三年制高职高专学生。
二、建议课时及学分建议学时:64 学分:4三、先修和后续课程先修课程:建筑力学、建筑材料、房屋建筑构造、建筑工程测量后续课程:建筑结构抗震、质量验收与资料管理四、课程性质《地基与基础》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及工程监理专业的必修课。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的能力、重力式挡土墙的初步设计能力、建筑基础的施工能力和建筑地基的处理能力,是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必修核心课程。
五、教学目标及设计思路1、阅读和应用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的能力通过学习土的工程性质和分类,地基勘察的方法,以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阅读和应用,使学生具备读懂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正确应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资料的能力。
2、重力式挡土墙的初步设计能力通过学习土的抗剪强度理论、土压力理论、挡土墙的类型及计算,使学生具备重力式挡土墙的初步设计能力。
3、建筑基础的初步设计及施工能力通过学习地基的应力和变形、基础的类型和构造要求、地基承载力、桩基础的分类和施工,使学生能够进行无筋扩展基础及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的初步设计和验算,能看懂浅基础和桩基础的施工图,正确施工。
4、建筑地基处理能力通过学习常用地基处理方法,区域性地基的特征及处理措施,使学生能够针对工程实际情况正确选用地基处理方法,并能够解决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六、能力要求1. 阅读和应用工程地质勘察资料能力(1)能够根据土的基本指标计算出其他物理性质和物理状态指标。
(2)能够读懂20层以下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地下水位埋深、地基主要受力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等)。
(3)对于7层以下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能够在2小时内找出地下水位、各土层分布情况及地基承载力等有关地基的关键数据指标,能够正确选择基础持力层和基础埋置深度。
2. 重力式挡土墙的初步设计能力(1)能够分析和计算作用在5m以下重力式挡土墙(包括俯斜墙背、仰斜墙背和直立墙背)上的土压力(包括: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静止土压力)。
土力学与路基基础课程标准
内江铁路机械学校《土力学与路基基础》课程标准一、导言1、课程性质《土力学与路基基础》是以土力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研究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基本知识与计算问题的一门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专业技术含量较高的土建类专业基础课程。
2、课程定位《土力学与路基基础》是三年制大专铁道工程技术的一门重要课程,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土力学中土的物理性质、地基的应力、变形、抗剪强度、地基承载力和土压力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并能根据建筑物的要求和地基勘察资料,运用土力学的原理进行一般建筑的地基基础设计,掌握施工与养护要点,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课程理念(1)坚持以人为本,以应用知识传授为基础,以工程技术能力为重点,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工作。
(2)以专业岗位职责需求整合相关教学内容,不求原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注重工程知识的了解、掌握的广度,培养学生的横向扩展能力。
(3)实施有效的学习评价。
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在获得结果的过程中所作的努力。
(4)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要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项目,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工程案例为载体,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4、设计思路学习《土力学与路基基础》这门课程使学生了解工程地质基本概念,掌握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本课程具有理论性强,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
具体设计思路:以土力学部分为载体,强度问题、渗透问题、变形问题为主线进行任务的分解与讲解,主要包括土的工程分类、土的渗透性、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土的抗剪强度与地基承载力,土压力与土坡稳定六个任务。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标准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适用专业:钢结构建造技术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学时:48学分:3一、课程性质及作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研究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研究土体的变形及强度规律及土力学知识在建筑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它包括土力学及地基基础两大部分内容。
本课程的作用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及实训,使学生了解土的应力、变形和强度计算等土力学基本原理,掌握一般浅基础和桩基础设计原理、施工方法,具有识读和绘制一般基础施工图的能力,并能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正确选择地基处理方法和基础类型,分析和解决地基基础问题。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测量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地基处理、钢结构桥梁概论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课程根据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要求,以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构建理实一体、任务驱动的教学体系。
课程设计基于专业调研、岗位工作任务的分解、学习领域的构建和等工作过程。
教学内容的选取紧紧抓住高技能人才培养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原则,构建了基于钢结构施工单位对于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际应用需求的教学内容和体系,体现工学结合的设计理念。
2.课程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学习情境”为主线,创设任务(单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标准以土建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本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本课程按土力学认知、土的压缩及土压力计算、土体强度及地基承载力分析等6个方面进行课程内容安排,选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工试验,加深课程内容的理解。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学大纲(土木工程专业)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课程编号:08073109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学时数:64执笔者:宁培淋学分数:4编写日期:2010年3月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课时约64学时。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及工程中常用的土工实验方法;并在学习土力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学习工程中常用的基础工程的设计与计算方法。
内容包括地基基础设计原则、浅基础、连续基础、桩基础等。
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从事一般基础工程设计及施工管理能力,对于常见的基础工程事故,能作出合理的评价。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地基基础的概论(2学时)主要内容:地基的基本概念,课程特点及学习要求,学科发展概念。
掌握地基基础的概念,熟悉课程特点及学习要求,了解学科发展概念。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2.地基勘察(2学时)主要内容:土的形成,常见勘察方式及勘察报告的阅读。
掌握土颗粒的形成过程,工程地基勘察的常见方法,熟悉勘察的任务和内容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内容,了解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3.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6学时)主要内容:土的成因和组成、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无粘性土和粘性土的物理性质、土的结构性和击实性、土的工程分类原则、土的类别与其工程特性的关系。
了解土的成因和组成、土的结构性和击实性,掌握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无粘性土和粘性土的物理性质、土的工程分类原则、土的类别与其工程特性的关系。
(教学方式:讲授6学时)2.土的渗透性与渗流(4学时)主要内容:土的渗透规律、二维渗流及流网、渗透力与渗透破坏、渗流量计算。
掌握土的渗透规律、二维渗流及流网、渗透力与渗透破坏、渗流量计算。
(教学方式:讲授4学时)3.土的压缩性和固结理论(8学时)主要内容:土的压缩性和固结理论、土的压缩性和固结状态、土的应力历史、有效应力原理、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标准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标准(84学时)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土力学地基基础是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内外高层建筑与重型设备的大量兴建,土力学理论和地基基础技术日显重要。
因此,本课程是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必须开设并掌握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及土的工程分类,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土的抗剪强度与地基承载力,土压力与土坡稳定。
在系统学习土力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学习各种基础的选型及设计,以保证各类建筑的安全可靠,正常使用,不发生各种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本课程的应用及该领域的先进技术。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所必需的建筑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技能打下基础。
(一) 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工程地质勘察的一般知识。
2. 了解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基本知识。
3. 掌握常用建筑地基、基础的基本知识。
(二) 能力培养目标1. 能初步识别常用的土类。
2. 掌握建筑地基、基础在建筑施工中的具体做法。
3. 具备进行一般建筑基础设计的能力。
4. 能熟悉常用建筑地基处理的方法。
(三) 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脏、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本课程主要为课堂理论讲授,并结合工程设计进行具体设计,特别注意土的特性,理论联系实际,抓住重点,掌握原理,搞清概念,学会设计、计算、工程应用。
配合土工试验内容,并且需要做大量的习题。
同时配合课程,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基础认识实习。
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效果。
在课程讲授之中,必须进行《土力学地基基础》试验,具体掌握土工试验方法,目的是:通过实验加强对课程所学知识的领会和掌握;掌握土工试验常规项目实验方法;熟悉常规项目土工试验资料整理;了解实验所用的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基础模块(一)、绪论掌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研究内容及任务和有关的基本概念。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标准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适用专业:市政工程技术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学时:64学分:4一、课程性质及作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是高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本专业的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提供必要的地基与基础工程设计与计算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土力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并结合课间实验,培养学生运用国家或行业现行标准、规范及规程,解决路基、堤坝、码头、岸坡、房屋建筑物及桥梁基础设计与施工中有关土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同时,掌握常用基础类型的设计原则与计算方法,了解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具备进行地基基础初步设计的能力。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有:应用高等数学、土建力学、市政工程识图与绘图、市政工程材料等;本课程的平行课程有:工程地质与水文勘测、结构设计原理、城市道路设计与施工、市政管道工程施工等;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桥梁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管理、市政工程计价、市政工程资料管理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由学校专任教师、行业和企业专家合作选择课程内容。
变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
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创设工作情境,以“工作项目”为主线,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以市政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市政工程技术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教学模块和课程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本课程按照在道路、桥涵、管道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应用的工作任务进行课程内容安排。
(1)设计八个学习情境即:①地基与基础认知;②土中应力计算;③土的压缩及沉降计算;④ 土的强度及地基承载力分析;⑤ 土压力与土坡稳定分析;⑥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⑦桩基础设计;⑧地基处理与加固。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标准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以土力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研究地基与基础工程设计与计算问题的一门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专业技术含量较高的土建类专业课程。
课程目的: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土力学中土的物理性质、地基的应力、变形、抗剪强度、地基承载力和土压力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并能根据建筑物的要求和地基勘察资料选择一般地基基础方案,运用土力学的原理进行一般建筑的地基基础设计,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课题一绪论(共1学时,讲授1学时)1.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概念(重点)了解土力学基本概念及其内容,并要求对地基与基础有基本认识2.地基与基础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了解本课程的任务和特点以及在本专业中的地位3.本课程基本内容与特点举例说明地基与基础的重要性课题二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共7学时,讲授5学时,实验2学时)1.概述土的成因;土的机构与构造;2.土的组成(重点)土中固相;土中液相;土中气相3.土的物理性质指标(难点)土的三相简图;三相指标的定义;三相指标的换算4.土的物理状态指标(重点)无黏性土的物理状态指标;粉土的物理状态指标;黏性土的物理状态指标5.地基土的工程分类岩石;沙土;粉土;黏性土;人工填土课题三地基中的应力计算(共6学时,讲授4学时,其他2学时)1.概述2.土体自重应力的计算(重点)竖向自重应力的计算;水平自重应力的计算;地下水位变化对自重应力的影响;建筑场地填平时地基应力3.基底压力的计算(重点)基底压应力的分布;基底压力的计算;基底附加压力4.竖向荷载作用下地基附加应力的计算(难点)竖向集中荷载作用下土中附加应力;矩形面积均布荷载作用下土中竖向附加应力的计算;矩形面积三角形分布荷载角点下竖向附加应力;矩形面积梯形分布荷载角点下竖向附加应力;条形荷载作用下土中附加应力课题四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共4学时,讲授2学时,实验2学时)1.土的压缩性(重点)基本概念;压缩试验与压缩曲线;压缩指标2.地基变形计算(难点)分层总和法;《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推荐法;相邻荷载对地基沉降的影响;地基沉降与实践的关系3.建筑物沉降观测与地基容许变形值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地基允许变形值教学建议:了解土的压缩性及引起地基土产生压缩的主要原因,掌握土的压缩指标概念及试验测定方法.重点讲授地基规范法计算地基变形,要求强调分层总和法与地基规范法计算地基变形的主要异同点.了解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技术要求,掌握地基变形分类及其允许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适用专业:市政工程技术
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
学时:64
学分:4
一、课程性质及作用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是高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本专业的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提供必要的地基与基础工程设计与计算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土力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并结合课间实验,培养学生运用国家或行业现行标准、规范及规程,解决路基、堤坝、码头、岸坡、房屋建筑物及桥梁基础设计与施工中有关土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同时,掌握常用基础类型的设计原则与计算方法,了解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具备进行地基基础初步设计的能力。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有:应用高等数学、土建力学、市政工程识图与绘图、市政工程材料等;
本课程的平行课程有:工程地质与水文勘测、结构设计原理、城市道路设计与施工、市政管道工程施工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桥梁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管理、市政工程计价、市政工程资料管理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
由学校专任教师、行业和企业专家合作选择课程内容。
变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
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创设工作情境,以“工作项目”为主线,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以市政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市政工程技术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教学模块和课程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本课程按照在道路、桥涵、管道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应用的工作任务进行课程内容安排。
(1)设计八个学习情境即:①地基与基础认知;②土中应力计算;③土的压缩及沉降计算;④土的强度及地基承载力分析;⑤土压力与土坡稳定分析;⑥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⑦桩基础设计;⑧地基处理与加固。
每个学习情境又分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每个教学项目又选取若干个教学任务。
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学习情境”为主线,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可分别采用课堂讲授、行动导向教学法、多媒体教学、任务引领教学、理实一体化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
(3)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三、课程目标
1.认知目标
(1)掌握有关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性质,地基应力,应变,强度的基本概念、基本计算原理和实际计算;
(2)学会一定埋置深度的基础下的地基应力计算及桥台后填土引起的基底附加应力计算;
(3)能说明地基沉降量计算原理,应用规范法计算基础总沉降量,描述沉降与时间关系;
(4)会操作土的固结试验和直接剪切试验、地基承载力检测等仪器设备,并能整理试验结果和编写试验报告;
(5)能说明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6)能进行受力分析和计算作用于挡土墙或桥台上的土压力;
(7)能描述基础的基本类型,并能进行刚性扩大浅基础的初步设计计算;
(8)能描述桩基础的基本类型,并能分析计算桩的轴向承载力,会进行单排桩的初步设计和计算;
(9)能利用的土的有关工程性质,分析处理一般软弱地基。
2.能力目标
(1)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2)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3)规划组织工作能力;
(4)团队合作能力;
(5)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系统化思考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2)培养学生与人协助工作的良好品德,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思想作风,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
(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不断追求知识、独立思考、勇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4)具有面向基层、服务基层、扎根于群众的思想观点。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五、实施建议
1.学习材料选用与编写
(1)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
(3)通过课程设计方案、工地现场参观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训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4)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道路桥涵工程地基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和创新。
(5)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和前沿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2.教学组织与设计
(1)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会进行基本理论成果的分析处理运用。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生产实践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在实践实操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要广泛应用多媒体、投影和网络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通过电子讲稿、现场图片、录音、录像等生动形象的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同时,通过网上资源和网上答疑实现学生的课后复习。
帮助学生熟悉基础设计过程及控制要点。
(5)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的发展趋势,贴近生产一线。
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6)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3.课程考核与评价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课程设计、平时测验、试验实训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本课程的总评成绩=平时成绩+试验成绩+大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其中平时成绩占20%,试验成绩占20%,大作业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40%。
4.课程教学资源使用与建设(包括条件)
(1)校内应配备有“多媒体教室”、“土工试验室”和“市政工程职业技能实训室”。
(2)应建立一支适应本专业稳定的、开放性的、具有丰富实践施工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合一、课堂教学与工地现场教学合一的功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