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适用专业:市政工程技术
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
学时:64
学分:4
一、课程性质及作用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是高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本专业的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提供必要的地基与基础工程设计与计算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土力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并结合课间实验,培养学生运用国家或行业现行标准、规范及规程,解决路基、堤坝、码头、岸坡、房屋建筑物及桥梁基础设计与施工中有关土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同时,掌握常用基础类型的设计原则与计算方法,了解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具备进行地基基础初步设计的能力。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有:应用高等数学、土建力学、市政工程识图与绘图、市政工程材料等;
本课程的平行课程有:工程地质与水文勘测、结构设计原理、城市道路设计与施工、市政管道工程施工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桥梁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管理、市政工程计价、市政工程资料管理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
由学校专任教师、行业和企业专家合作选择课程内容。变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创设工作情境,以“工作项目”为主线,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本课程以市政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市政工程技术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教学模块和课程内容。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本课程按照在道路、桥涵、管道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应用的工作任务进行课程内容安排。
(1)设计八个学习情境即:①地基与基础认知;②土中应力计算;③土的压缩及沉降计算;④土的强度及地基承载力分析;⑤土压力与土坡稳定分析;⑥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⑦桩基础设计;⑧地基处理与加固。每个学习情境又分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每个教学项目又选取若干个教学任务。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学习情境”为主线,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可分别采用课堂讲授、行动导向教学法、多媒体教学、任务引领教学、理实一体化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
(3)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三、课程目标
1.认知目标
(1)掌握有关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性质,地基应力,应变,强度的基本概念、基本计算原理和实际计算;
(2)学会一定埋置深度的基础下的地基应力计算及桥台后填土引起的基底附加应力计算;
(3)能说明地基沉降量计算原理,应用规范法计算基础总沉降量,描述沉降与时间关系;
(4)会操作土的固结试验和直接剪切试验、地基承载力检测等仪器设备,并能整理试验结果和编写试验报告;
(5)能说明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6)能进行受力分析和计算作用于挡土墙或桥台上的土压力;
(7)能描述基础的基本类型,并能进行刚性扩大浅基础的初步设计计算;
(8)能描述桩基础的基本类型,并能分析计算桩的轴向承载力,会进行单排桩的初步设计和计算;
(9)能利用的土的有关工程性质,分析处理一般软弱地基。
2.能力目标
(1)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2)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3)规划组织工作能力;
(4)团队合作能力;
(5)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系统化思考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2)培养学生与人协助工作的良好品德,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思想作风,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
(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不断追求知识、独立思考、勇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4)具有面向基层、服务基层、扎根于群众的思想观点。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五、实施建议
1.学习材料选用与编写
(1)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
(3)通过课程设计方案、工地现场参观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训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4)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道路桥涵工程地基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和创新。
(5)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和前沿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2.教学组织与设计
(1)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会进行基本理论成果的分析处理运用。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生产实践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在实践实操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要广泛应用多媒体、投影和网络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通过电子讲稿、现场图片、录音、录像等生动形象的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同时,通过网上资源和网上答疑实现学生的课后复习。帮助学生熟悉基础设计过程及控制要点。
(5)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的发展趋势,贴近生产一线。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6)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3.课程考核与评价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课程设计、平时测验、试验实训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本课程的总评成绩=平时成绩+试验成绩+大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20%,试验成绩占20%,大作业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40%。
4.课程教学资源使用与建设(包括条件)
(1)校内应配备有“多媒体教室”、“土工试验室”和“市政工程职业技能实训室”。
(2)应建立一支适应本专业稳定的、开放性的、具有丰富实践施工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合一、课堂教学与工地现场教学合一的功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