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的病理类型

宫颈癌的病理类型

宫颈癌(即子宫颈癌)在子宫颈唇和颈管部皆可发生。但好发于子宫颈外口两种上皮交接处,后唇较多,颈管次之,前唇又次之。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时刻威胁着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最初,癌变仅局限于子宫颈粘膜上皮层内,没有浸润,称为原位癌。

当癌侵入粘膜下间质时,称为浸润癌。

原位癌的子宫颈大致正常,早期浸润性癌的病变常限于子宫颈某一处,稍隆起,横径多在1cm以下,发红、发硬、触之易出血。若发生在颈管内,一般不易发现,当癌进一步发展到相当程度,外观表现可有如下四种不同类型的宫颈癌:

1、菜花或乳头状型:最多见,是一个外生型的癌肿,呈菜花样,好发于子宫颈唇部,扩散性小,常伴有坏死、感染、出血现象,对放射线敏感。

2、浸润型:主要呈浸润性生长,流血少,但侵犯性大,对放射线敏感性差。

3、溃疡型:比菜花型少见,宫颈癌组织先破坏子宫颈表面,逐渐浸入,破坏更多而形成溃疡,此型多发于子宫颈唇及子宫颈管,常可见坏死组织,易合并感染,对放射线尚敏感。

4、结节型:宫颈癌中最少见,子宫颈普遍肥大,主要向子宫颈深部浸润。一般似硬橡皮或木板样硬,对放射线中度敏感。

不论何型,宫颈癌晚期均可产生溃疡,由于癌组织大块坏死与脱落,此时子宫颈原形大部分或全部消失,呈火山口样。对宫颈癌的病理类型进行分析,有助于治疗方式的制定。

乳腺癌病理分型

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分型 中国抗癌协会1999年 分型原则 全部原发癌切片观察后,综合判断分型。当几种形态并存时,以其中占优势的成分诊断命名,次要成分可在其后注明。 分型标准 (一)非浸润性癌 1 ?导管内癌癌细胞局限于导管内,基底膜完整?导管内的癌细胞可排列成实性、筛状、低乳头状、管状3管腔中央的癌细胞坏死则成粉刺样,一般不再分亚型。 2?小叶原位癌发生于小叶内,癌细胞充满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完整。小叶增大,管、泡增多,明显变粗,管、泡腔及肌上皮细胞消失,癌细胞体积增大、形态大小一致,胞浆较丰富、淡染,胞核稍大,染色质细致、分布较均匀,核分裂象少见。 3.乳头佩吉特病乳头表皮内有散在或成巢的咆浆淡染的佩吉特细胞。早期佩吉特细胞位于基底层,尔后可侵至表层,但不侵犯真皮。乳头佩吉特病皆继发于导管内癌?伴发浸润性癌者,不在此列。(二)早期浸润性癌 1 ?导管癌早期浸润导管内癌局部少量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开始向间质生芽浸润。 2?小叶癌早期浸润小叶原位癌的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小叶内间质浸 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已浸出小叶者,归浸润性小叶癌。 (三)浸润性特殊型癌 1乳头状癌癌实质以乳头状结构为主,乳头中部常见纤维脉管束. 若病变局限于导管内者, 归非浸润性癌。 2.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癌细胞大,胞浆丰富、淡嗜碱,胞膜不清,常互相融合,胞核空泡状,核仁明显,分裂象多见;癌细胞密集,呈片块状,偶见弥漫分布;间质纤维组织少,癌周边界清楚,癌巢周围有厚层淋巴细胞浸润。 3?小管癌(高分化腺癌)癌细胞立方或柱状,大小相当一致,异型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 癌细胞排列成比较规则的单层小腺管,无肌上皮围绕。癌性腺管呈浸润性生长;常引起明显 的纤维组织反应。 4.腺样囊性癌由基底细胞样细胞形成大小,形状不一的片块或小梁,内有数目不等、大小较 一致的圆形腔隙,腔面及细胞片块周边可见肌上皮细胞。 5.黏液腺癌癌实质中,上皮黏液成分占半量以上。黏液在细胞外,形成黏液湖,罕见在细胞内。癌细胞排列成腺管状、小乳头或巢状,漂散于黏液中。 6?鳞状细胞癌癌实质绝大部分为典型的鳞状细胞癌结构,即可见细胞间桥和(或)角化。其他型癌发生部分鳞状上皮化生,则不在此列。 (四)浸润性非特殊型癌 1?浸润性小叶癌小叶癌明显向小叶外浸润包括小细胞型浸润癌。癌细胞形态似小叶原位癌

宫颈癌典型病例

宫颈癌典型病例 基本情况 患者姓名张× 病例号C653254 性别女 年龄32岁 体重57公斤 身高165cm 血型O Rh因子阳性 入院日期2003、3、23 出院日期2003、4、3 主诉 接触性出血2年,阴道排液半个月。 现病史 患者近两年来有同房后出血,没有去就诊。半个月以来有不明原因的阴道流液,伴有异味。到当地医院就诊,妇科检查发现宫颈有菜花样肿物,并有接触性出血,活检病理提示宫颈中分化鳞癌。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 患者发病以来饮食、大小便正常。没有体重的减轻,没有腰痛、尿频、尿痛。没有排便困难和便血。 患者在我院门诊就诊,妇科检查见宫颈肿瘤直径大约4cm,外生型菜花样肿物。我院病理会诊提示中分化鳞癌。完善各项手术前化验后收入病房进一步治疗。 既往史: 患者既往体健,没有慢性疾病,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外伤、输血史。没有药敏史。 个人史: 生于内蒙古,大学文化程度。一直为公务员,否认毒物、放射物接触史。没有烟酒嗜好。 婚育史: 患者平时月经规律,初潮14岁,周期30天左右,持续7天。没有痛经,经量不多。结婚十年,八年前生育一正常男婴。爱人及小孩体健,家庭和睦。否认多个性伴侣及丈夫有多个性伴侣。 家族史: 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体温:36.5’C 脉搏:8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60mmHg

神清,发育、营养良好,表情自然,自动体位,查体合作。皮肤粘膜无黄染及苍白,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头颅无畸形,双眉没有脱落,双眼睑无浮肿及下垂。巩膜无黄染,双瞳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鼻腔畅,外耳道通畅,无异常分泌物,乳突区没有压痛。口唇没有紫绀,口腔粘膜没有溃疡,伸舌居中,咽不红,扁桃体不大。颈软,气管局中,甲状腺未及肿大,未见颈静脉怒张,颈部未闻及血管杂音。胸廓无畸形及压痛。双侧乳腺未及结节。双肺扣清,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无扩大,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心脏杂音及附加音。双侧桡动脉搏动对称有力,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对称。周围血管征阴性。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扪及肿大,双肾区无扣痛。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专科检查: 外阴阴道:发育正常,已婚型 宫颈:外口可见一个菜花样肿物,表面有溃疡,触血阳性 子宫:前位,正常大小,质中,活动好 双附件:正常,未及包块,双侧宫旁软,没有扪及结节、增厚或缩短 三合诊:同上 辅助检查: 血型:2003-3-20 O Rh因子:2003-3-20 阳性 心电图2003-3-20 正常(???? ) 肝肾功能2003-3-20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17u/l 总胆红素TBIL0.54mg/dl 直接胆红素DBIL0.15mg/dl 钾K4.4mmol/L 钠Na135mmol/L 氯化物CL100mmol/L 二氧化碳CO228.2mmol/L 钙Ca9.7mg/dl 肌酐CR1.1mg/dl 血尿素氮BUN11.1mg/dl 凝血功能PT+A 2003-3-20凝血酶原时间PT 11.7s 凝血酶原活动度PT% 92%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1.01 R 纤维蛋白原定量Fbg +++.+mg/dl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31.9 s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值APTT-R 1.23 R HbsAg:2003-3-20阴性 HIV抗体:2003-3-20阴性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1■非浸润性癌包括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小叶原位癌 (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 间质浸润),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早期浸润是指癌的浸润成分小于10 %) 3.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 (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4■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 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且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 乳腺癌的危险度分级 1. 低度危险的定义患者术后淋巴结阴性,并同时具有以下特征:pT W2cm病理分级1级、未侵犯肿瘤周边血管、HER-2 (-)、年龄》35岁。化疗方案可以选择CMF< 6 或AC/EC X4-6 个周期。 2. 中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阴性,并至少具备以下特征的一项:pT> 2cm、 病理分级为2-3级、有肿瘤周边血管侵犯、HER-2基因过表达或扩增、年龄V 3 5岁。②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 (-)。可选用的方案有FAC/FECX6。 3. 高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 (+);②腋窝淋巴结转移> 3。可选用的方案有:AC -T,FEC X 3- T X3, TAC X 6,也可用密集化疗。 如何评估一个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 乳腺癌病人都担心自己的病是否会复发?是否会转移?那么如何评估一个具体的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下面作一些介绍。 首先要了解病人的年龄、肿瘤最大直径(T)、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癌细胞组织学分级、有无广泛的肿瘤周围血脉及淋巴管浸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原癌基因HER-2三者表达状况。 专家们根据上述情况,将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分三级,分别是低危、中危和高危。 1. 低危 腋窝淋巴结阴性,且具备所有下列特征:肿瘤最大直径三2cm,且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 级(分化良好)、且没有广泛的肿瘤周围脉管浸润,且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ER)阳性,且无原癌基因Her-2过分表达,且年龄>35岁。 2. 中危:分两种情况 (1)腋窝淋巴结阴性,且至少具备一项下列特征:肿瘤最大直径>2cm,或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I级(分化中等)?III级(分化差),或有广泛的肿瘤周围脉管浸润,或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阴性,或HER2过表达,或年龄<35岁

早期宫颈癌的病理诊断取材方法及手术方法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011287383.html, 早期宫颈癌的病理诊断取材方法及手术方法分析 作者:李薇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第32期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的不同取材方式对诊断的影响,评价手术方法治疗宫颈 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6年2月-2008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宫颈疾病患者32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子宫涂片、阴道镜病理活检、TCT三种方式筛查宫颈癌。将确诊为早期宫颈癌的患者按照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Ⅰ组20例患者采取开腹手 术,Ⅱ组23例进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 症发生率及5年内复发率。结果:TCT检查阳性率显著高于宫颈涂片与阴道镜检查,与其他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取材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2-0048-02 宫颈癌是一类高发的女性恶性生殖器肿瘤,好发于子宫阴道部及宫颈管等部位。目前对宫颈癌的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取材筛查及手术治疗方法较多[1]。为寻找一个可靠、简便又 适用于各类型医院的取材方法,笔者所在医院对以往的各种取材筛查方法进行对比。对于最终确诊癌变的患者行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取得了不同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2008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宫颈疾病患者320例的临床资料。入选标准:有性生活史,无自觉症状,既往未参加宫颈细胞学检查,无子宫切除史或子宫颈锥切病史。患者年龄20~77岁,中位年龄43.5岁。所有患者均采用传统子宫颈涂片、阴道镜病理活检、液基细胞学检查三种方式进行宫颈癌筛查。将TCT检测结果中阳性的4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3~75岁,其中早期原位癌31例,浸润癌12例。按照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Ⅰ组20例,患者接受开腹手术;Ⅱ组23例,采用腹腔镜手术。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宫颈癌筛查(1)宫颈涂片。宫颈木刮片巴氏涂片,取宫颈部少量细胞样品,置于玻片上,显微镜下观察。(2)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采用SLC-100型阴道镜,每3~5 min

宫颈组织病理学

宫颈组织病理学 ——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病理 重庆市肿瘤医院病理科叶学正 一、子宫颈组织学介绍 (一)鳞状上皮 宫颈突入阴道部分为固有鳞状上皮。 基底层副基底层中层表层 基底细胞增生:细胞层数增加,核增大无明显深染及多形性,其意义尚不明确。 鳞状细胞增生:因机械刺激、激素缺乏引起,表现为细胞层数增加及角化过度, 无异型。 (二)宫颈腺上皮 为内宫颈,偶可为外宫颈的高柱状分泌粘液上皮及少数纤毛上皮, 并形成隐窝伸入宫颈间质中,一般深度3 mm, 偶达1cm , 称为“腺体”, 实为盲管。 柱状细胞 储备细胞储备细胞增生 鳞状细胞 (三)移行区 指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区,是CIN和鳞癌好发区;阴道镜下柱状上皮薄,毛细血管清楚呈深红色, 而鳞状上皮区厚, 呈浅红色。 移行区随生理及病理情况而变化,青春期前位于宫颈外口附近, 而绝经期后, 移行区向上退缩达颈管内。 (四)鳞状化生 储备细胞增生不完全不成熟鳞状化生成熟鳞状化生 鳞化发生于原表面柱状上皮区,也发生于隐窝(腺体)区。 不成熟鳞化与CIN鉴别: 细胞形态一致,异型轻, 核分裂少见。不成熟鳞化可出现非典型性,伴发CIN, 而且是CIN发生区。 鳞化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既是一生理过程,又与炎症及内环境改变有关。(五)子宫颈间质

浅层有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巨噬细胞及Langerhans细胞;上皮下间质富于毛细血管网,有淋巴管,间质主要由平滑肌,纤维组织构成。 二、HPV感染病理组织学及与CIN及宫颈癌 HPV感染通过性传播,易累及化生鳞状上皮,并复制,繁殖,释放病毒,高危HPV与CIN及宫颈癌, 尤其是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已在全球得到公认。(一)三种实验方法对HPV检出率的比较[sato等] 目前认为杂交捕获HPV试验能够检出近20种HPV基因型,是检测HPV的最好方法,原位杂交可用于组织切片,优点是可定位。 (二)HPV感染的组织学 1.挖空细胞形成(koilocytosis)及挖空细胞非典型性(koilocytoticatypia) 表层或中层鳞状细胞有轮廓清楚的核周空泡形成,核大、核膜起皱、呈葡萄干样、核深染、染色质缠结成窜,可见双核、多核细胞及巨核细胞,与高危HPV感染有关。不要将糖原积聚的透亮胞浆鳞状上皮及绝经后出现的核周空晕鳞状上皮误认为挖空细胞。 2.有少部分HPV感染细胞唯一异常表现为核的增大。 3.糖原缺乏区鳞状上皮胞浆噬酸性,棘层肥厚,角化不全或角化过度。 4.乳头状瘤样病变,见于尖锐湿疣。 (三)HPV感染与CIN及宫颈癌病理诊断 1.挖空细胞在CIN-1中常见,在CIN-2及CIN-3中少见。 不要将挖空细胞的非典型性过诊断。 感染并有CIN的特征为:基底细胞非典型性,成熟结构紊乱, 分裂象多见及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是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基本条件,乳癌的病理变化十分复杂,类型较多,大致上分为非浸润性乳腺癌、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浸润性乳腺癌及罕见乳腺癌。 1.非浸润性癌乳腺癌:又称原位癌,是乳腺癌的早期阶段,当癌瘤局限在乳腺导 管或腺泡内,未见突破其基底膜包括小叶原位癌、导管内癌。常伴发各种乳腺病,有时也可在浸润癌的旁边见到。原位癌发展缓慢,变成浸润癌需要几年时间。 1)导管内原位癌是指发生于乳腺小叶的终末导管,导管明显扩张,癌细胞局 限于扩张的导管内,导管基底膜完整的乳腺癌。根据组织学改变分为粉刺癌和非粉刺型导管内原位癌。 2)小叶原位癌:发生于小叶导管及末梢导管上皮细胞的癌,多见于绝经前妇女,发病年龄较一般乳腺癌早5-10年。小叶增大,管、泡增多,明显变粗,充满无极性的癌细胞。小叶原位癌发展缓慢,预后良好。 2.早期浸润乳腺癌:是从原位癌发展到浸润癌的早期阶段,癌细胞突破上皮的基 底膜,但浸润程度尚浅,较少发生癌灶转移。包括小叶原位癌早期浸润、导管内癌早期浸润。 1)小叶癌早期浸润:癌组织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小叶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 小叶范围内。 2)导管癌早期浸润:导管内癌的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生芽、向间质浸润。 3.浸润性乳腺癌:是癌细胞已穿破乳腺导管或小叶腺泡的基底膜并侵入间质。 依据癌的原发部位是来源于乳腺上皮组织,还是其他组织,又分为浸润性特殊乳腺癌、浸润性非特殊乳腺癌。 1)浸润性非特殊乳腺癌:有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单纯癌、髓样癌、 硬癌、腺癌。 (1)浸润性小叶乳腺癌:小叶癌明显向小叶外浸润,包括小细胞型浸润癌。(2)浸润性导管癌:导管癌明显浸润间质,但浸润部分不超过癌实质一半。若超

宫颈癌病理表现

宫颈癌病理表现 1.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1)宫颈不典型增生:镜下见底层细胞增生,从1~2层增至多层,甚至占据上皮大部分,且有细胞排列紊乱,核增大深染、染色质分布不均等核异质改变。轻度时细胞异型性较轻,细胞排列稍紊乱;中度时异型性明显,细胞排列紊乱;重度时细胞显著异型,极性几乎均消失,不易与原位癌区别。 (2)宫颈原位癌:又称上皮内癌。上皮全层极性消失,细胞显著异型,核大、深染、染色质分布不均,有核分裂相。但病变限于上皮层内,基底膜未穿透,间质无浸润。异型细胞可沿宫颈腺腔开口进入移行带区的宫颈腺体,致使腺体原有的柱状细胞为多层异型鳞状细胞替代,但腺体基底膜保持完整,称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 2.宫颈浸润癌 (1)鳞状细胞癌:占95%。鳞癌与腺癌在外观上无特殊差异,两者均可发生在宫颈阴道部或宫颈管内。

1)巨检: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镜下早期浸润癌及极早期宫颈浸润癌,肉眼观察无明显异常,或类似宫颈糜烂,随着病变逐步发展,有以下4种类型: ①外生型:最常见。病灶向外生长,状如菜花又称菜花型。组织脆,初起为,息肉样或乳头状隆起,继而发展为向阴道呵突出时菜花状赘生物,触之易出血。 ②内生型:癌灶向宫颈深部组织浸润,使宫颈扩张并侵犯子宫峡部。宫颈肥大而硬,表面光滑或仅见轻度糜烂,整个宫颈段膨大如桶状。 ③溃疡型:上述两型癌灶继续发展,癌组织坏死脱落形成凹陷性溃疡或空洞样形如火山口。 ④颈管型:癌灶发生在宫颈外口内,隐蔽在宫颈管;侵入宫颈及子宫峡部供血层以及转移到盆壁的淋巴结,不同于内生型,后者是由特殊的浸润性生长扩散到宫颈管。 2)显微镜检

①镜下早期浸润癌:原位癌基础上,在镜下发现癌细胞小团似泪滴状。锯齿状穿破基底膜,或进而出现膨胀性间质浸润。镜下早期浸润癌的标准参见临床分期。 ②宫颈浸润癌:指癌灶辉润间质的范围己超出可测量的早期浸润癌,呈网状或团块状融合浸润间质。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分3级:Ⅰ级,即角化性大细胞型。分化较好,癌巢中有多数角化现象,可见癌珠,核分裂相<2/高倍视野。Ⅱ级,即非角化性大细胞型。中度分化,达宫颈上皮中层细胞的分化程度,细胞大小不一,癌巢中无明显角化现象,核分裂相2~4/高倍视野。Ⅲ级,即小细胞型。多为未分化的小细胞(相当于宫颈上皮底层的未分化细胞),核分裂相>4/高倍视野。 (2)腺癌:占5~10%。 1)巨检:来自宫颈管,并浸润宫颈管壁。当癌灶长至一定程度即突向宫颈外口,常侵犯宫旁组织。癌灶呈乳头状、芽状、溃疡或浸润型。病灶向宫颈管内生长,宫颈外观完全正常,但宫颈管膨大如桶状。 2)显微镜检:有下列3型。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1、非浸润性癌 包括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小叶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 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早期浸润是指癌的浸润成分小于l0%)3、浸润性特殊癌 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4、浸润性非特殊癌 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且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 乳腺癌的危险度分级1、低度危险的定义患者术后淋巴结阴性,并同时具有以下特征:pT≤2cm、病理分级1级、未侵犯肿瘤

周边血管、HER-2(-)、年龄≥35岁。化疗方案可以选择CMF6或AC/EC4-6个周期。安徽省立医院肿瘤科江丰收2、中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阴性,并至少具备以下特征的一项:pT>2cm、病理分级为2-3级、有肿瘤周边血管侵犯、HER-2基因过表达或扩增、年龄<35岁。②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可选用的方案有FAC/FEC6。3、高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②腋窝淋巴结转移>3。可选用的方案有:AC→T,FEC3→T3,TAC6,也可用密集化疗。如何评估一个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 乳腺癌病人都担心自己的病是否会复发?是否会转移?那么如何评估一个具体的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下面作一些介绍。首先要了解病人的年龄、肿瘤最大直径(T)、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癌细胞组织学分级、有无广泛的肿瘤周围血脉及淋巴管浸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原癌基因HER-2三者表达状况。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肿瘤外科孙春雷专家们根据上述情况,将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分三级,分别是低危、中危和高危。1.低危腋窝淋巴结阴性,且具备所有下列特征:肿瘤最大直径≦2cm,且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级(分化良好)、且没有广泛的肿瘤周围脉管浸润,且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ER)阳性,且无原癌基因Her-2过分表达,且年龄≥35岁。2.中危:分两种情况(1)腋窝淋巴结阴性,且至少具备一项下列特征:肿瘤最大直径>2cm,或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I

乳腺癌有那些类型

乳腺癌有那些类型 女性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和脂肪组成的,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中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 乳腺癌有那些类型?乳腺并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癌细胞一旦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危及生命。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 全球乳腺癌发病率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美国8名妇女一生中就会有1人患乳腺癌。中国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不宜乐观,近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却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据国家癌症中心和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2012年公布的2009年乳腺癌发病数据显示:全国肿瘤登记地区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粗率)全国合计为42.55/10万,城市为51.91/10万,农村为23.12/10万。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很多,有的以组织来源命名:如小叶腺癌、导管腺癌;有的以病变组织特点命名:如髓样癌、硬癌、单纯癌;有的以病变程度命名:如原位癌、早期癌、浸润癌;有的以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命名:如未分化癌、低分化癌、中分化癌、高分化癌。 随着病理组织学与临床医学的密切结合,病理类型逐渐向依据癌细胞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和远处转移可能性的大小而归类。大体分为: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 非浸润性癌:又称原位癌,指癌细胞局限在上皮基底膜内生长,癌灶没有转移。包括小叶原位癌、导管内癌。常伴发各种乳腺病,有时也可在浸润癌的旁边见到。原位癌发展缓慢,变成浸润癌需要几年时间。 早期浸润癌:是从原位癌发展到浸润癌的早期阶段,癌细胞突破上皮的基底膜,但浸润程度尚浅,较少发生癌灶转移。包括小叶原位癌早期浸润、导管内癌早期浸润。 浸润癌:癌细胞已经突破上皮基底膜的限制,广泛侵犯周围组织,容易发生癌灶转移。依据癌的原发部位是来源于乳腺上皮组织,还是其他组织,又分为浸润性特殊癌、浸润性非特殊癌。 ①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有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单纯癌、髓样癌、硬癌、腺癌。 ②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粘液腺癌、腺样囊腺癌、大汗腺癌、鳞状细胞癌、乳头Pagets病。

乳腺癌病病理分型

乳腺癌病病理分型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目前国内多采用以下病理分型 1.非浸润性癌 ①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②小叶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③导管内乳头状癌④乳头样。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 ①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②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早期浸润是指癌的浸润成分小于l0%) 3.浸润性癌 ⑴. 浸润性特殊癌: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⑵.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导管癌(临床上最为常见类型)、浸润性小叶癌、硬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且是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 4.其它罕见癌。 ㈡组织学分级标准 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早已引起肿瘤学家的重视。的分化程度与预后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但各种分级标准的差异颇大。组织学分级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评估。1.腺管形成的程度。2.细胞核的多形性。3.核分裂计数。 我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的分级标准: 1.腺管形成①有多数明显腺管为1分。②有中度分化腺管为2分。③细胞呈实性片块或条索状生长为3分。

2.细胞核大小、形状及染色质不规则①细胞核大小、形状及染色质一致为1分。②细胞核中度不规则为2分。③细胞核明显多形性为3分。 3.染色质增多及核分裂相(×400) ①1/10HPF为1分。②2~3/10HPF为2分。③>3/10HPF为3分。 各标准的3项指标所确定的分数相加,3~5分为I级(分化好),6~7分为Ⅱ级(中等分化),8~9分为Ⅲ级(分化差)。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解读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1.非浸润性癌包括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小叶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早期浸润是指癌的浸润成分小于l0%) 3.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4.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且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 乳腺癌的危险度分级 1.低度危险的定义患者术后淋巴结阴性,并同时具有以下特征:pT≤2cm、病理分级1级、未侵犯肿瘤周边血管、HER-2(-)、年龄≥35岁。化疗方案可以选择CMF×6或AC/EC×4-6个周期。

2.中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阴性,并至少具备以下特征的一项:pT>2cm、病理分级为2-3级、有肿瘤周边血管侵犯、H ER-2基因过表达或扩增、年龄<35岁。②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可选用的方案有FAC/FEC×6。 3.高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②腋窝淋巴结转移>3。可选用的方案有:AC→T,FEC×3→T×3,TAC×6,也可用密集化疗。 如何评估一个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 乳腺癌病人都担心自己的病是否会复发?是否会转移?那么如何评估一个具体的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下面作一 些介绍。 首先要了解病人的年龄、肿瘤最大直径(T)、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癌细胞组织学分级、有无广泛的肿瘤周围血脉及淋巴管浸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原癌基因HER-2 三者表达状况。 专家们根据上述情况,将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分三级,分别是低 危、中危和高危。 1.低危 腋窝淋巴结阴性,且具备所有下列特征:肿瘤最大直径≦2cm,且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级(分化良好)、且没有广泛的肿瘤周围

乳癌的病理类型

乳癌的病理类型 病理类型:乳癌的病理分类方法较多,从临床实际出发,比较简明,实用的方法是按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分为分化低的和分化高的两大类。 1.分化低的乳癌:特点是细胞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 (1)硬癌:此型最多见,约占总数的2/3.切片见癌细胞较少,体积也较小,呈条索状和片状排列;其间纤维组织较多。临床特点是肿块较小,质地坚硬;恶性程度高,早期即有转移。 (2)髓样癌:此型较少见。切片见癌细胞较多,体积也较大,排列紧密,索、片状分布;细胞间纤维间质甚少。临床特点是肿块较大,质地较软,易发生溃疡;恶性程度高,早期常有转移。 (3)弥漫性癌(亦称炎性癌):很少见。切片见癌细胞呈弥漫性增长,皮肤内的淋巴管和毛细血管内充满大量的癌细胞并可形成癌细胞栓子;细胞间纤维间质极少,有明显的水肿及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等。此型乳癌的临床表现较为特殊,主要特点为皮肤呈明显水肿,色多暗红,肿瘤发展迅速而常累及整个乳房,没有明显的局限性肿块可扪及;有时可表现为患乳皮肤干燥,弥漫性鳞屑,增厚如铠甲,故也有称铠甲癌者。此型癌多见于青年妇女,恶性程度极高,转移早而且广,往往初诊时就发现有远处转移,预后极差,多在短期内死亡。 (4)粘液癌(亦称胶样癌):很少见。肿块切面呈胶冻样半透明状;切片见癌细胞数不多,周围伴有多量粘液,临床特点是肿块生长缓慢,转移较晚。 2.分化高的乳癌:特点是肿瘤细胞分化高而恶性程度较低。 (1)腺癌:较少见,起源于腺泡或小乳管。癌细胞排列呈腺样结构。临床特点:肿块常偏大,恶性程度中等,转移较晚。 (2)导管癌(亦称管内癌):不常见,起源于中、小乳管。切片可见很多极度增生的乳管样组织,管腔内充满癌细胞,中心部分癌细胞可发生坏死。肿块切面可见灰白色半固体状颗粒物质充满小管腔,可挤压出牙膏状物,尤如粉刺内容物,故又名粉刺癌。此型癌恶性程度低,转移晚。 (3)乳头状癌(亦称乳头状腺癌):不常见,起源于靠近乳头的大乳管。亦可由乳管内乳头状瘤恶变形成。此型癌病程较长,肿块较大,有时有囊性变。恶性程度较低,转移较晚。 (4)湿疹样癌(亦称Paget氏乳头病):很少见,起源于乳头内的大乳管。癌细胞呈空泡状,在乳头、乳晕的表皮深层浸润发展。临床特点是乳头、乳晕周围皮肤搔痒、粗糙,或皮肤增厚、轻度糜烂,伴有灰黄色痂皮等。此型癌恶性程度低,淋巴转移很晚。

宫颈癌病历分析

病例宫颈癌 王某,女,45岁,因接触性出血近1年,加重1个月入院,于2011-4-16日收入院。 患者缘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性生活后出现阴道流血,色鲜红,量少,呈点滴状,可自行消失,无不规则阴道流血及排液,无下腹痛。1个月前性生活后阴道流血量增加,约为平素月经血量的一半,可自行消失。今为求进一步诊治而来我院。饮食睡眠尚可,大小便无异常,体重无明显下降。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检:体温(T)36.5℃,脉搏(P)80次/分,呼吸(R)18次/分,血压(Bp)110/75mmHg。一般状态良好,心肺听诊未闻及明显异常,腹部平坦,质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妇科检查:阴道穹窿光滑,宫颈肥大,失去正常形态,后唇呈菜花样组织增生,质脆,触之易出血,宫旁无增厚。子宫前位,正常大小,质韧,活动度良好,双附件区未触及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妇科彩超:子宫前位,大小形态正常,轮廓清晰。各壁反射均匀。宫颈大小为3.5×3.7×3.6厘米,内部回声不均匀。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宫颈活检,病理结果回报:(宫颈)鳞状细胞癌。 思考题 1.本例诊断思考线索有哪些,本例诊断是什么病? 2.该病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3.该病的鉴别诊断有哪些? 4.对于本例诊断实验室检查价值较大的有哪些项目? 5.该病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分析 本例的临床特点:①育龄期妇女;②以接触性出血近1年,加重1个月为主要表现;③妇科检查:阴道穹窿光滑,宫颈肥大,失去正常形态,后唇呈菜花样组织增生,质脆,触之易出血,宫旁无增厚;④妇科彩超:宫颈大小为3.5×3.7×3.6厘米,内部回声不均匀。宫颈活检,病理结果回报:(宫颈)鳞状细胞癌。 本例诊断思考线索本例以接触性出血为主要表现,妇科检查时后唇呈菜花样组织增生,质脆,触之易出血,妇科彩超影像回报提示宫颈回声不均匀,宫颈活检,病理结果回报:(宫颈)鳞状细胞癌。故可诊断为宫颈癌ⅠB期。 诊断为宫颈癌的主要依据: ①育龄期妇女;②以接触性出血近1年,加重1个月为主要表现;③妇科检查:阴道穹窿光滑,宫颈肥大,失去正常形态,后唇呈菜花样组织增生,质脆,触之易出血,宫旁无增厚;④妇科彩超:宫颈大小为3.5×3.7×3.6厘米,内部回声不均匀。宫颈活检,病理结果回报:(宫颈)鳞状细胞癌。 本病例的鉴别诊断: 主要依据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与有临床类似症状或体征的各种宫颈病变鉴别: 1.宫颈良性病变: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宫颈息肉、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结核性溃疡 2.宫颈良性肿瘤:宫颈黏膜下肌瘤、宫颈管肌瘤、宫颈乳头瘤 3.宫颈恶性肿瘤:原发性黑色素瘤、肉瘤、淋巴瘤、转移性癌, 对本例诊断实验室检查价值较大的项目:①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是筛检宫颈癌的主要方法,应在宫颈移行带区取材。②碘试验:正常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含丰富糖原,碘溶液

乳腺癌病理分型

中国抗癌协会1999年 分型原则 全部原发癌切片观察后,综合判断分型。当几种形态并存时,以其中占优势的成分诊断命名,次要成分可在其后注明。 分型标准 (一)非浸润性癌 1.导管内癌癌细胞局限于导管内,基底膜完整.导管内的癌细胞可排列成实性、筛状、低乳头状、管状3管腔中央的癌细胞坏死则成粉刺样,一般不再分亚型。 2.小叶原位癌发生于小叶内,癌细胞充满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完整。小叶增大,管、泡增多,明显变粗,管、泡腔及肌上皮细胞消失,癌细胞体积增大、形态大小一致,胞浆较丰富、淡染,胞核稍大,染色质细致、分布较均匀,核分裂象少见。 3.乳头佩吉特病乳头表皮内有散在或成巢的咆浆淡染的佩吉特细胞。早期佩吉特细胞位于基底层,尔后可侵至表层,但不侵犯真皮。乳头佩吉特病皆继发于导管内癌.伴发浸润性癌者,不在此列。 (二)早期浸润性癌 1.导管癌早期浸润导管内癌局部少量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开始向间质生芽浸润。 2.小叶癌早期浸润小叶原位癌的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小叶内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已浸出小叶者,归浸润

性小叶癌。 (三)浸润性特殊型癌 1.乳头状癌癌实质以乳头状结构为主,乳头中部常见纤维脉管束.若病变局限于导管内者,归非浸润性癌。 2.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癌细胞大,胞浆丰富、淡嗜碱,胞膜不清,常互相融合,胞核空泡状,核仁明显,分裂象多见;癌细胞密集,呈片块状,偶见弥漫分布;间质纤维组织少,癌周边界清楚,癌巢周围有厚层淋巴细胞浸润。 3.小管癌(高分化腺癌)癌细胞立方或柱状,大小相当一致,异型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癌细胞排列成比较规则的单层小腺管,无肌上皮围绕。癌性腺管呈浸润性生长;常引起明显的纤维组织反应。 4.腺样囊性癌由基底细胞样细胞形成大小,形状不一的片块或小梁,内有数目不等、大小较一致的圆形腔隙,腔面及细胞片块周边可见肌上皮细胞。 5.黏液腺癌癌实质中,上皮黏液成分占半量以上。黏液在细胞外,形成黏液湖,罕见在细胞内。癌细胞排列成腺管状、小乳头或巢状,漂散于黏液中。 6.鳞状细胞癌癌实质绝大部分为典型的鳞状细胞癌结构,即可见细胞间桥和(或)角化。其他型癌发生部分鳞状上皮化生,则不在此列。 (四)浸润性非特殊型癌 l.浸润性小叶癌小叶癌明显向小叶外浸润包括小细胞型浸润癌。癌细胞形态似小叶原位癌癌细胞常呈单行线状,或围绕导管呈靶环状捧

宫颈癌【典型病例分析】

妇产科病例11宫颈癌 姓名:汪XX 职业:营业员 性别:女单位:南京市 年龄:42岁住址:南京市 婚姻:已婚病史陈述者:本人 籍贯:江苏南京入院日期:2012年09月01日10时00分 民族:汉记录日期:2012年09月01日12时00分 主诉:同房后阴道流血半年余,发现‘宫颈病变’半月。 现病史:平素月经规则,6/30天,量中,无痛经,LMP2012-08-20,量色如常。半年前出现性生活后阴道流血,量少,色淡红,未检查及治疗,无月经改变,无尿频尿急,无腰酸及腰骶坠胀,无腹痛腹胀,无白带异常。半月前体检发现宫颈TCT异常,2010-08-17我院行阴道镜检查下宫颈活检,病理示:宫颈鳞形上皮内瘤变Ⅱ-Ⅲ级,累及腺体,局灶微浸润癌。现住院治疗,门诊拟“宫颈癌Ⅰa期”收入院。病程中无进行性消瘦,无头晕乏力,无心慌胸闷,精神食欲好,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否认有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无输血史。 个人史:个人无不良嗜好,否认有日本血吸虫疫水接触史,否认有吸烟及吸毒史,否认有工业毒物、粉尘、放射物接触史。 月经史:13岁6/30天,量中,无痛经,白带正常。 婚育史:25岁结婚,配偶健康,1-0-0-1,2002年生理产一女婴,工具避孕。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史及恶性肿瘤病史。 体格检查 T:36.9℃ P:78次/分 R:18次/分 Bp:130/75mmHg 一般情况好,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查体合作,无贫血貌,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头颅发育正常,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未扪及肿大,胸廓对称,双乳丰满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7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浮肿,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妇科检查 1

宫颈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宫颈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位于乳腺癌之后。据世界范围内统计,每年约有50万左右的宫颈癌新发病例,占所有癌症新发病例的5%,其中的80%以上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约有新发病例13万,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28%。患病的高峰年龄为40~60岁,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宫颈癌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宫颈癌发病率分布有地区差异,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因此,十分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规范宫颈癌的诊断与治疗。另一方面,宫颈癌的发生可通过对癌前病变的检查和处理得以有效控制。西方国家的经验显示,宫颈癌的发生率在密切筛查的人群中减少了70%~90%。 本指南适用于宫颈鳞癌、腺癌及腺鳞癌,占所有宫颈癌的90%以上。部分特殊病理类型,如小细胞癌、透明细胞癌、肉瘤等发病率低,目前国际国内尚未达成共识,故本指南不适合用于这些少见病理类型的宫颈癌。本规范借鉴了国际上公认的宫颈癌诊疗指南(如NCCN指南、FIGO指南等),并结合我国以往指南进行修订。在临床实践中,目前宫颈癌注重综合治疗理念,同时也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需结合医院的设备、技术条件以及患者的病情进行治疗治疗。对于病情复杂的宫颈癌患者,临床医师应合理应用本规范,本规范未涵盖的,建议参加临床试验。 二、诊断 (一)病因学

持续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首要因素。我国常见的高危型HPV包括16、18、31、33、45、52、58等。HPV主要通过性生活传播。目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已在国内上市,可以按照适宜的年龄进行推广接种,以预防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 与宫颈癌相关的其他高危因素有:①不良性行为:过早开始性生活,多个性伴侣或丈夫有多个性伴侣;②月经及分娩因素:经期卫生不良,经期延长,早婚,早育,多产等;③性传播疾病导致的炎症对宫颈的长期刺激;④吸烟:摄入尼古丁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影响对HPV感染的清除,导致宫颈癌特别是鳞癌的风险增加;⑤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服用口服避孕药8年以上宫颈癌特别是腺癌的风险增加两倍;⑥免疫缺陷与抑制:HIV 感染导致免疫缺陷和器官移植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宫颈癌的发生率升高;⑦其他病毒感染:疱疹病毒Ⅱ型(HSV-Ⅱ)与宫颈癌病因的联系不能排除。其他因素如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卫生习惯不良、营养状况不良等也可能增加宫颈癌的发生率。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常见的症状为接触性阴道出血,异常白带如血性白带、白带增多,不规则阴道出血或绝经后阴道出血。晚期患者可以出现阴道大出血、腰痛、下肢疼痛、下肢水肿、贫血、发热、少尿或消耗恶液质等临床表现。 2.体征 ⑴视诊:应在充足照明条件下进行,直接观察外阴和通过阴道窥器观察阴道及宫颈。除一般观察外应注意癌浸润范围,宫颈肿瘤的位置、范围、

乳腺癌病病理分型

目前国内多采用以下病理分型 1.非浸润性癌 ①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②小叶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③导管内乳头状癌④乳头湿疹样乳腺癌。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 ①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 ②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早期浸润是指癌的浸润成分小于l0%) 3.浸润性癌 ⑴. 浸润性特殊癌: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⑵.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导管癌(临床上最为常见类型)、浸润性小叶癌、硬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且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 4.其它罕见癌。

㈡组织学分级标准 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早已引起肿瘤学家的重视。乳腺癌的分化程度与预后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但各种分级标准的差异颇大。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评估。 1.腺管形成的程度。2.细胞核的多形性。3.核分裂计数。 我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的分级标准: 1.腺管形成①有多数明显腺管为1分。②有中度分化腺管为2分。③细胞呈实性片块或条索状生长为3分。 2.细胞核大小、形状及染色质不规则①细胞核大小、形状及染色质一致为1分。②细胞核中度不规则为2分。③细胞核明显多形性为3分。 3.染色质增多及核分裂相(×400) ①1/10HPF为1分。②2~3/10HPF为2分。③>3/10HPF为3分。 各标准的3项指标所确定的分数相加,3~5分为I级(分化好),6~7分为Ⅱ级(中等分化),8~9分为Ⅲ级(分化差)。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完整版)乳腺癌题库

常见问题 1、乳腺癌的定义? 2、乳腺癌好发于哪类人群? 3、乳腺癌好发部位? 4、乳腺癌的发病机理? 5、乳腺癌的病理分型? 6、非侵润性癌分为哪几种? 7、侵润性癌包括哪几种? 8、特殊类型癌包括哪几种? 9、导管内原位癌的定义? 10、小叶原位癌的定义? 11、侵润性导管癌的定义? 12、侵润性小叶癌的定义? 13、乳腺外科乳房视诊的内容? 14、乳腺外科乳房触诊的内容? 15、隐形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16、隐形乳腺癌的观察要点? 17、炎性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18、炎性乳腺癌的观察要点? 19、乳腺癌术后切口疼痛的观察要点? 20、乳腺癌术后发热的观察要点? 21、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观察要点? 22、血常规检查前注意事项告知? 23、血常规的正常值? 24、血常规的异常值意义? 25、血生化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告知? 26、血生化的异常值意义? 27、血生化的正常值? 28、全胸片检查的告知? 29、全胸片检查的异常值意义? 30、心电图检查的告知? 31、心电图检查的异常值意义? 32、乳腺钼靶X线摄片检查的告知? 33、乳腺钼靶X线摄片检查的意义? 34、B超检查的告知? 35、B超检查的的异常值意义? 36、乳腺核磁共振检查的告知? 37、乳腺核磁共振检查的意义? 38、护士如何帮助乳腺癌患者应对术前、术后的焦虑,恐惧? 39、乳腺癌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 40、乳腺癌术后自理能力的护理措施? 41、乳腺癌术后乳房缺失的护理措施? 42、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障碍的护理措施? 43、乳腺癌术后的并发症?

44、乳腺癌术后出血的临床表现? 45、乳腺癌术后出血的观察要点? 46、乳腺癌术后出血的护理措施? 47、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临床表现? 48、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观察要点? 49、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护理措施? 50、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临床表现? 51、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观察要点? 52、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护理措施? 53、乳腺癌术后负压引流管的护理? 54、达止苏的作用? 55、达止苏的不良反应? 56、达止苏的观察要点? 57、达止苏的健康教育? 58、脱氧核苷酸纳注射液的作用? 59、脱氧核苷酸纳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60、脱氧核苷酸纳注射液的观察要点? 61、脱氧核苷酸纳注射液的健康教育? 62、乳腺癌术前皮肤准备? 63、乳腺外科手术的备皮范围? 64、乳腺癌术前肠道准备? 65、乳腺癌术前一般准备? 66、乳腺癌术前手术方式、麻醉方法的指导? 67、乳腺癌手术日晨的指导? 68、乳腺癌术后疼痛的指导? 69、乳腺癌术后卧位的指导? 70、乳腺癌术后饮食的指导? 71、乳腺癌术后引流管的指导? 72、乳腺癌术后伤口保护的指导? 73、乳腺癌术后床上、床下活动的指导? 74、乳腺癌术后发热的指导? 75、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指导? 76、乳腺癌术后健康行为的指导? 77、乳腺癌术后出院指导? 78、乳腺癌术后每月自查乳房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