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5:用盐水选种,要求盐水的密度为 1.1×103 kg/m3,现配制了0.5 dm3的盐水,称出
其质量为0.6 kg,试求
(1)配制的盐水是否符合要求?
(2)若不符合要求,应加盐还是加水?
(3)应加盐或加水多少克?
解: (1)ρ配 = m/V =0.6 kg/0.55×10-3 m3= 1.2×103 kg/m3 (2)∵ρ配>ρ标 ∴应加水 (3)应加水质量为Δm m总=m+Δm ,而Δm=ρ水ΔV水 V总=V+ΔV水=V+Δm/ρ水 此时盐水密度 ρ0 =m总/V总 =(m+Δm)/(V +ΔV水) 0.16 kg+Δ m 3 3 1.1 10 kg/m Δm -3 3 0.5 10 m + 1.0 103 kg / m 3 应加水Δm=0.5 kg=500 g。
m2=878 g
m3=1 318 g
解:
m0 =200 g
m水 =m1 -m0 =500 g
m1 =700 g
m金 =m2 -m0 =678 g
m2 =878 g
m3 =1 318 g
=m3 -m2 =1 318 g-878 g=440 g m水
m0= 200 g
m1=700 g
m2=878 g
二、密度的变化:
3.气体密度的变化
(1)当气体被压缩时: 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2)当气体膨胀时: 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例3:一瓶氧气用掉一半后,氧气 (AC) A.质量减半 B.体积减半
C.密度减半 D.条件不足
三、密度的应用
例4:一辆汽车的最大运载量是30 t,货物的最大 体积是40 m3。用它运载某种金属和木材,干木材的
作业
3.为了保护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学校的环保 小组测定了山洪冲刷地面时洪水中的含沙量(即 每立方米的洪水中所含泥沙的质量)。在治理环 境之前,他们共采集了40 dm3的水样,测得质量 是40.6 kg,已知干燥的同类泥沙的密度是 2.4×103 kg/m3。求洪水中的含沙量是多少?
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密度与社会生活
提出问题:
1.奥运会的金牌是不是纯金的? 2.不用尺量,如何得知一卷铜线的长度?
3.如何得知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质量?
4.装满水的密封瓶子为什么不能长时间放在冰 箱的冷冻室里?
一、密度公式的简单计算:
1.根据 ρ=m/V 可以求得:物体的密度,
应用:鉴别物质种类、物质纯度、是否实心。
m3=1 318 g
m水 500 g 3 V水 = = = 500 cm ρ水 1 g/cm3 m水 440 g 3 = V水 = = 440 cm ρ水 1 g/cm3
=500 cm3 -440 cm3 =60 cm3 V金 =V水 -V水
m金 678 g 3 ρ金 = = = 11.3 g/cm V金 60 cm3
小结
m 1.依据 ρ= 的简单计算及应用; V 2.物质密度的变化 ; 3.混合体密度问题的计算与应用; 4.密度综合问题的分析与计算。
作业
1.一块冰化成水后 ( A.密度不变,质量变小 B.体积不变,质量变大 C.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D.质量不变,体积变小 )
2.杯里有一些水,完全凝固成冰后,体积比原来 ( ) A.增大1/10 B.减小1/10 C.增大1/9 D.减小1/9
密度ρ木=0.5×103 kg/m3 ,金属的密度
ρ金=7.8×103 kg/m3 。通过计算求出:怎样搭配才合
理?
解:分析 根据:m=m木+ m金 V=V木+V金 m金 =ρ金V金 m木=ρ木V木 带
入数据,解得 V木=38.63 m3,V金=1.37 m3。
运载38.63 m3干木材和1.37 m3金属即可。
例6:一个空瓶的质量是200 g,装满水称瓶
和水的总质量是700 g。将瓶里的水倒出,先在
瓶内装入一些金属的颗粒,称出瓶和金属的总质
量为878 g,然后将瓶内装满水,称出瓶、水和
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1 318 g,求瓶内金属的密度。
200 g
700 g
878 g
1 318 g
m0=200 g
m1=700 g
2.根据 m=ρV ,可以求得:物体的质量, 应用:计算不易测量的物体的质量。 3.根据 V=m/ρ可以求得:物体的体积, 应用:计算不易测量的物体的体积。
二、密度的变化:
1.密度随温度的变化 (1)物体的热膨胀: 当物体温度升高时,质量m不变,体积V变大根据 m ρ= ,所以密度ρ变小; V (2)风的形成是空气的热胀冷缩所致; (3)水在0℃—4℃之间的反常膨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