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制备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石墨烯ppt课件

石墨烯ppt课件

04
缺点
设备成本高,制备过 程复杂。
液相剥离法制备过程及优化策略
过程
将石墨或膨胀石墨分散在溶剂中,通 过超声波、热应力等作用剥离出单层 或少层石墨烯。
优化策略
选择适当的溶剂和剥离条件,如超声 功率、时间、温度等,以提高剥离效 率和石墨烯质量。
优点
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
缺点
难以制备大面积、单层的石墨烯。
未来挑战和机遇并存局面思考
技术挑战
石墨烯制备技术仍存在一些难题 ,如大规模制备、成本控制、质 量稳定性等,需要加强技术研发
和创新。
市场机遇
随着石墨烯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市场 需求的持续增长,石墨烯产业将迎 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需要抓 住机遇,积极拓展市场。
跨界融合
石墨烯产业需要与其他产业进行跨 界融合,共同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 发展,如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产 业的深度融合。
THANKS
感谢观看
消费电子市场需求
随着消费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 石墨烯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 戴设备等领域的应用需求将持续增长 。
新能源市场需求
石墨烯在新能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 前景,如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 燃料电池等,未来市场需求将不断扩 大。
医疗健康市场需求
石墨烯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也逐渐 受到关注,如生物传感器、药物载体 、医疗器械等,未来市场需求有望持 续增长。
三维多孔支架、细胞培养基质、神经修复导管
石墨烯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前景
骨组织工程、皮肤组织工程、心肌组织工程
安全性评价和毒理学问题关注
石墨烯的生物安全性问题
01 细胞毒性、免疫原性、遗传毒性
石墨烯的体内代谢和毒性机制

石墨烯简单介绍ppt课件

石墨烯简单介绍ppt课件
一些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由于工程师们正在设法将越来越多的信息
填充在信号中,它们被要求使用越来越高的频率,然而手机的工作频
率越高,热量也越高,于是,高频的提升便受到很大的限制。由于石 墨烯的出现,高频提升的发展前景似乎变得无限广阔了。 这使它在
微电子领域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26
石墨烯应用
透明电极
石墨烯

,使它在透明电
导电极方面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触摸屏、液晶显示、有机光伏电池、
有机发光二极管等等,都需要良好的透明电导电极材料。特别是,
。由于氧化铟锡脆度较高,比较容易损毁。在溶液
内的石墨烯薄膜可以沉积于大面积区域 。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可以制成大面积、连续的、透明、高电导 率的少层石墨烯薄膜,主要用于光伏器件的阳极,并得到高达1.71% 能量转换效率;与用氧化铟锡材料制成的元件相比,大约为其能量转 换效率的55.2%。
石墨烯
1
什 么 是 石 墨 烯?
石墨烯(英文名Graphene)是一种由C原子 形成的蜂窝状的准二维结构,是C的另外一种 同素异形体。
。例如,在计算石墨和碳纳米 管特性时,通常都是从石墨烯这个基本结构单 元出发的。
石墨烯:基本结构单元
2
石墨烯的来源?
实际上石墨烯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只是难以剥离出 单层结构。石墨烯一层层叠起来就是石墨。1mm厚的石墨 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
14
结构与性能
力学性能
石墨烯是已知材料中强度和硬度最高的晶体结构。其

分别为125GPa和1.1TPa。石墨烯的
(抗拉强度)为42N/M2。
普通钢的强度极限大多分布在250~1200MPa范围内,即 0.25ӽ109~1.2ӽ109N/m2。如果钢具有同石墨烯一样的厚度(约 0.335nm),则可推算出其二维强度极限0.084~0.40N/m。由 此可知,

石墨烯制备

石墨烯制备

外延生长法
优点:能够制备出1—2碳原子层厚的石墨烯;
制得的石墨烯表现出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等特性; 用于以SiC为衬底的石墨烯器件的研究。
缺点:SiC单晶衬底价格昂贵;SiC上的石墨烯难转移;
所制石墨烯无量子霍尔效应;难以获得大面积、 厚度均一的石墨烯(由于SiC晶体表面结构较为复杂)
化学合成法
以小分子或大分子有机物为前驱体,在碱金属催化 或环化脱氢等工艺条件下自下而上的石墨烯制备方法。
基本过程:
a 由环化脱氢过程得到连续的稠环芳烃结构 b 通过Diels-Alder反应、Pd催化的
Hagihara-Sonogashira等先合成六苯并蔻(HBC) c 在FeCl3等作用下环化脱氢得到较大平面的石墨烯
化学合成法
优点:结构完整;
有良好的加工性能; 产物具有质量高、纯度高;
缺点:反应复杂;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微机械剥离法 ➢氧化石墨还原法 ➢外延生长法 ➢化学合成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
微机械分离法
⑴ 在高定向HOPG(热解石墨)表面用氧等离子 干刻蚀进行离子刻蚀,在表面刻蚀出一定大小 的微槽。 ⑵ 将其用光刻胶粘到玻璃衬底上。 ⑶ 用透明胶带进行反复撕揭, 去除多余HOPG。 ⑷ 将粘有微片的玻璃衬底放入丙酮溶液中超声 ⑸ 将单晶硅片放入丙酮溶剂中,将单层石墨烯 “捞出”。
石墨的氧化方法:Huminers、Brodie、Staudenmaiert 基本原理:用无机强质子酸(如浓硫酸)处理原始石墨, 将强酸小分子插入石墨层间,再用强氧化剂 (如KMn04、KCl04等)对其进行氧化。
还原的方法: 化学还原法、热还原法、 电化学还原法、激光照射还原
氧化石墨还量高,
石墨烯体材料完整地复制了泡沫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PPT课件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PPT课件
氧化石墨中含有环氧基、羟基,羰基和羧基等含氧基团, 能溶于水及某些有机溶剂中。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1年第六卷第三期,187-190第14页/共1源自页5.过渡族金属衬底CVD法
首先沉积 一层过渡族金属(如 Fe、Cu、Ni、Pt、 Au、Ru、Ir等)薄膜 作为衬底,利用其 与C的高温固溶,然 后冷却析出,再表 面重构,形成石墨 烯。优点是有利于 大面积晶圆级石墨 烯生长;缺点是层 数精确控制较难, 需要进行金属衬底
单层石墨烯
富勒烯
碳纳米管
石墨
第3页/共19页
Nature Materials, 2007,6:183-191
3.神奇特性
第4页/共19页
二.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1.微机械剥离法 2.取向附生法 3.外延生长法 4.氧化石墨还原法 5.过渡族金属衬底CVD法
第5页/共19页
1.微机械剥离法
微机械剥离法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即直接将石墨烯薄片从 较大的晶体上剪裁下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Geim等于2004年用 微机械剥离法成功地从高定向热解石墨上剥离并观测到单层石墨 烯。
硫酸和过氧化氢清洗
800 ℃退火30 min 清洁基片
用玻璃碳纤维作为原料外延生长碳层 800℃~900℃退火30 min
Ni表面即可形成多层石墨烯
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s, 2010, 150: 809-811
第12页/共19页
第13页/共19页
4. 氧化石墨还原法
第17页/共19页
The end, thanks!
第18页/共19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9页/共19页
化学气相沉积法 • 不足:成本较高,工艺复杂

石墨烯制备

石墨烯制备

优点 • 大面积 • 高质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缺点 • 条件比较苛刻 • 过程比较复杂
11
化学合成法
2.4化学合成方法
2010年,Mullen课题组 利用自下而上的化学合 成方法制备了石墨烯纳 米带。
1. 以10,100-dibromo9,90-bianthryl单体为前 驱体。
2. 单体热分解成双游离 基
3. 双游离基通过加聚反 应形成线性高分子链。
4. 通过环化脱氢作用形 成石墨烯纳米带。
12
化学合成法
自下而上的有机合成法
• 可以制备具有确定结构而且无缺陷的石墨烯纳米带 • 可以进一步对石墨烯纳米带进行功能化修饰
从有机小分子出发制备石墨烯
• 条件比较温和 • 易于控制 • 给连续化批量制备石墨烯提供了可能
13
其他方法及总结
除以上介绍的常见制备方法外,还有人研究了利用电弧法、切 割碳纳米管法、气相等离子体生长技术、静电沉积法口、原位自生 模板法等制备石墨烯。如何综合运用各种石墨烯制备方法的优势, 取长补短,解决石墨烯的不稳定性、量产等问题,完善其结构和电 性能是今后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也是今后开辟新的石墨烯合成途径 的关键。
2. 升温至生长温度,使碳通过扩散进入金属中
3. 快速降温使碳从金属中偏析出来。
9
CVD法
2010年,Bae课题组利用CVD法制备石墨烯,并将其转移到柔 性沉底上,得到尺寸达到30英寸的透明石墨烯电极,可作为触 摸屏幕。
10
CVD法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在绝缘表面( 例如SiC) 或金属表 面( 例如Ni) 生长石墨烯, 是制备高质量石墨烯薄膜的重要 手段。
物理方法
1.物理方法
1.1机械剥离法 这类方法是通过机械力从石墨晶体的表面剥离出石墨烯 片层,即直接将石墨烯薄片从较大的晶体上剥离下来。

石墨烯-PPT

石墨烯-PPT

双层石墨烯可降低元器件电噪声
美国IBM公司T·J·沃森研究中心 的科学家,最近攻克了在利用石墨 构建纳米电路方面最令人困扰的难 题,即通过将两层石墨烯片叠加, 可以将元器件的电噪声降低10倍, 由此可以大幅改善晶体管的性能, 这将有助于制造出比硅晶体管速度 快、体积小、能耗低的石墨烯晶体 管。ຫໍສະໝຸດ 石墨烯可作为宇宙学研究的平台
四、石墨烯的应用
氧化石墨烯
Dikin等制成了无支撑氧化石墨烯纸状 材料。氧化石墨烯片是以一种接近平行 的方式相互连接或瓦片式连接在一起形 成的,拉伸试验表明氧化石墨烯纸具有 较高的拉伸模量和断裂强度,其平均模 量为32 GPa,性能与用类似方法制备的 碳纳米管布基纸相当。
微电子领域
微电子领域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研究人 员甚至将石墨烯看作是硅的替代品,能用来生 产未来的超级计算机。 曼彻斯特的小组采用标准半导体制造技术制 作出晶体管。从一小片石墨烯片层开始,采用 电子束曝光在材料上刻出沟道。在被称为中央 岛的中部位置保持一个带有微小圆笼的量子点。 电压可以改变这些量子点的电导率,这样就可 以像标准场效应晶体管那样储存逻辑态。可在 26GHz频率下运作可望使该种材料超越硅的极限, 达到100GHz以上的速度跨入兆赫(terahertz)领 域。
4,电子的相互作用
石墨烯中电子间以及电子与蜂窝状栅格 间均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 石墨烯中的电子不仅与蜂巢晶格之间相 互作用强烈,而且电子和电子之间也有很 强的相互作用。
5、其它特殊性质 ① 石墨烯具有明显的二维电子特性。 ② 在石墨烯中不具有量子干涉磁阻 ③ 石墨烯电子性质用量子力学的迪拉克方程来描 述比薛定谔方程更 ④ 好可控渗透性 ⑤ 离子导电体各向异性 ⑥ 超电容性 „„„„„„

2024石墨烯技术PPT课件

2024石墨烯技术PPT课件

contents •石墨烯概述•石墨烯制备方法•石墨烯表征技术•石墨烯应用领域•石墨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总结与展望目录石墨烯定义与结构定义结构石墨烯的每个碳原子与周围三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稳定的六边形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石墨烯具有出色的力学、电学和热学性能。

石墨烯性质与特点力学性质石墨烯是已知强度最高的材料之一,同时还具有很好的韧性,可以弯曲成各种形状而不断裂。

电学性质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电子在其中的移动速度极快,使得石墨烯成为理想的电极材料。

热学性质石墨烯具有极高的热导率,可以快速地将热量从一个区域传递到另一个区域,这使得石墨烯在散热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光学性质石墨烯对光的吸收率很低,且透光性极好,这使得石墨烯在透明导电薄膜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石墨烯发现历程及意义发现历程石墨烯最初是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科学家通过机械剥离法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

这一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开启了石墨烯研究的新篇章。

意义石墨烯的发现不仅打破了二维晶体无法稳定存在的传统认知,而且为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以及电子器件等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石墨烯的优异性能使得它在能源、环保、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引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

机械剥离法01020304原理优点缺点应用领域化学气相沉积法在高温下,碳源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分解并沉积形成石墨烯。

可控制备大面积、高质量的石墨烯;与现有半导体工艺兼容。

设备成本高,制备过程中可能产生有毒气体。

透明导电薄膜、电子器件、传感器等。

原理优点缺点应用领域原理优点缺点应用领域氧化还原法利用溶剂将石墨剥离成单层或少层石墨烯,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液相剥离法碳化硅外延法电弧放电法激光诱导法通过高温处理碳化硅晶体,使其表面外延生长出石墨烯,适用于制备高质量石墨烯。

利用电弧放电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将石墨转化为石墨烯,但产量较低。

利用激光束照射石墨表面,诱导出石墨烯,但设备成本较高。

石墨烯PPT课件

石墨烯PPT课件

富勒烯(左)和碳纳米管(中)都可以看作是由单层的石墨烯通过某种方式卷成的, 而石墨(右)是由多层石墨烯通过范德华力的联系堆叠成的
机械特性
石墨烯是人类已知强度最高的物质,比钻石还坚硬,强 度比世界上最好的钢铁还要高上100倍。哥伦比亚大学的物 理学家对石墨烯的机械特性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在试验过程 中,他们选取了一些之间在10—20微米的石墨烯微粒作为研 究对象。研究人员先是将这些石墨烯样品放在了一个表面被 钻有小孔的晶体薄板上,这些孔的直径在1—1.5微米之间。 之后,他们用金刚石制成的探针对这些放置在小孔上的石墨 烯施加压力,以测试它们的承受能力。
电子显微镜下观测的石墨烯片,其碳原子间距仅0.14纳米
发展简史
石墨烯出现在实验室中是在2004年,当时,英国曼彻斯 特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安德烈·杰姆和克斯特亚·诺沃消洛夫发 现他们能用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得到越来越薄的石墨薄片。 他们从石墨中剥离出石墨片,然后将薄片的两面粘在一种特 殊的胶带上,撕开胶带,就能把石墨片一分为二。不断地这 样操作,于是薄片越来越薄,最后,他们得到了仅由一层碳 原子构成的薄片,这就是石墨烯。这以后,制备石墨烯的新 方法层出不穷,经过5年的发展,人们发现,将石墨烯带入 工业化生产的领域已为时不远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利用含碳的钌单晶在超高真空环境下经高温 退火处理可以使碳元素向晶体表面偏析形成外延单层石墨烯薄膜加热 NhomakorabeaSiC法
该法是通过加热单晶6H-SiC脱除Si,在单晶(0001) 面上 分解出石墨烯片层。具体过程是:将经氧气或氢气刻蚀处理 得到的样品在高真空下通过电子轰击加热,除去氧化物。用 俄歇电子能谱确定表面的氧化物完全被移除后,将样品加热 使之温度升高至1250~1450℃后恒温1min~20min,从而形 成极薄的石墨层,经过几年的探索,Berger等人已经能可控 地制备出单层或是多层石墨烯。其厚度由加热温度决定,制 备大面积具有单一厚度的石墨烯比较困难。

《CVD法制备石墨烯》课件

《CVD法制备石墨烯》课件

制备原理
1 化学气相沉积(CVD) 2 金属基底选择
3 控制制备条件
通过热分解预先制备的碳 源,在金属基底上生长出 单层石墨烯。
合适的金属基底提供了必 要的催化作用和晶格匹配。
温度、压力和气氛的调节 对石墨烯的形成和质量有 着重要影响。
实验步骤和材料准备
1
碳源预处理
2
将化学前体预处理以获得优பைடு நூலகம்的碳源,
用于石墨烯的生长。
3
基底清洗
使用溶剂和特定清洗方法将基底表面状 况达到最佳状态。
预备条件优化
优化制备条件,如温度、气压和反应时 间,以实现高质量的石墨烯生长。
结果与分析
单层结构
通过显微镜和光学方法确认生 长的石墨烯为单层结构。
晶体质量
通过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分析 石墨烯的晶体质量和结构特性。
电学性能
挑战
石墨烯的大规模生产、集成和应用仍面临许多技术和经济挑战。
总结与展望
通过CVD法制备石墨烯的方法为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石墨烯在各 个领域的应用潜力仍然巨大,未来有望取得更多突破。
使用四探针测量电性能参数, 如电导率和电子迁移率。
应用领域
电池技术
石墨烯在电池技术领域具有广泛 应用前景,可提高电池的容量和 循环寿命。
电子学
石墨烯的高导电性使其具有改善 电子元件性能和创新电子器件的 潜力。
复合材料
石墨烯的添加可以提升复合材料 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
优势与挑战
优势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CVD法制备石墨烯》 PPT课件
在这个PPT课件中,我们将介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应用领域。通过CVD 法制备的石墨烯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了解这一技术的原理和步骤将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石墨烯的特性和应用。

石墨烯-最终版PPT课件

石墨烯-最终版PPT课件

.
14
小结
这种方法生长石墨烯是最有可能实现C 基集成 电路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单晶SiC的价格昂贵,石墨 烯的制作成本非常高,生长条件苛刻,目前还难以实 现大面积制备。
在可控制备及性能研究上存在着以下问题: 外延石墨烯的可控生长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其生长的可控性(层数、晶畴大小、大面积均匀一致 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机械剥离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表面外延生长法 氧化石墨还原法 ……
.
6
利用机械力将石墨烯片从高度定向热解石墨表面剥离开来 的制备方法。Geim等就是采用微机械剥离法得到了石墨 烯,并进行了表征 ,他们将薄片的两面粘在一种特殊的胶 带上,通过撕开胶带将石墨烯剥离开,制备的石墨烯片最 大宽度可以达到10um以上。目前,该法仍是制备石墨烯 最简单直接的方法。
.
4
石墨烯的性质
极高的载流 子迁移率, 常温下超过 15000 cm2/V·s
世界上电 阻率最小 的材料
——多才多艺
极高的强度,理论 弹性模量1000GPa、 拉伸强度125GPa
石墨烯
良好的透光性, 单层只吸收 2.3%的光
较大的比表 面积 2600m2/g
导热系数高达
5300W/m·K
.
5
石墨烯的制备
表面外延生长法 机械剥离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
氧化石墨还原法
.
19
表面外延生长法
表面外延生长法是渗碳原 理的进一步推广,提高了 石墨烯的晶体完整度,但 该法的成本比前面两种方 法更高。
氧化石墨还 原法
机械剥离法
表面外延生长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
.
20
其他方法如有机合成法、 直接超声剥离法甚至生物 还原法等都提供了可供借 鉴的思路。将不同的方法 结合起来也有一定的前景。

石墨烯-PPT

石墨烯-PPT

4,电子的相互作用
石墨烯中电子间以及电子与蜂窝状栅格 间均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 石墨烯中的电子不仅与蜂巢晶格之间相 互作用强烈,而且电子和电子之间也有很 强的相互作用。
5、其它特殊性质 ① 石墨烯具有明显的二维电子特性。 ② 在石墨烯中不具有量子干涉磁阻 ③ 石墨烯电子性质用量子力学的迪拉克方程来描 述比薛定谔方程更 ④ 好可控渗透性 ⑤ 离子导电体各向异性 ⑥ 超电容性 ………………
实现人类梦想
Dreams: Dreams:对于强度比世界上最好的钢铁还要高 上百倍的石墨烯,如果能加以利用, 上百倍的石墨烯,如果能加以利用,不仅可以造 出纸片般薄的超轻型飞机材料、超坚韧的防弹衣, 出纸片般薄的超轻型飞机材料、超坚韧的防弹衣, 甚至还可以制作23000英里长伸入太空的电梯, 23000英里长伸入太空的电梯 甚至还可以制作23000英里长伸入太空的电梯, 实现人类坐电梯进入太空的梦想。 实现人类坐电梯进入太空的梦想。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悬赏400万美金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悬赏400万美金 400 鼓励科学家们进行这种电梯的开发
二、石墨烯材料的制备
1、机械剥离法 通过机械力从新鲜石墨晶体的表面剥离石墨烯片层。 加热SiC SiC法 2、加热SiC法 通过加热单晶SiC脱除Si,在单晶(0001)面上分解出石墨烯片层。Berger 等人已经能可控地制备出单层. 或是多层石墨烯 。据预测这种方法很可能是 未来大量制备石墨烯的主要方法之一。 3、热膨胀法 4、化学法
三、石墨烯材料的性质
1、力学性质——比钻石还要硬 力学性质——比钻石还要硬 ——
数据转换分析:在石墨烯样品微粒开始碎裂前, 数据转换分析:在石墨烯样品微粒开始碎裂前,它们每 100纳米距离上可承受的最大压力居然达到了大约2.9微 纳米距离上可承受的最大压力居然达到了大约2.9 100纳米距离上可承受的最大压力居然达到了大约2.9微 牛。 据科学家们测算,这一结果相当于要施加55牛顿的 据科学家们测算,这一结果相当于要施加55牛顿的 55 压力才能使1米长的石墨烯断裂。 压力才能使1米长的石墨烯断裂。如果物理学家们能制 取出厚度相当于普通食品塑料包装袋的(厚度约100 100纳 取出厚度相当于普通食品塑料包装袋的(厚度约100纳 石墨烯, 米)石墨烯,那么需要施加差不多两万牛的压力才能将 其扯断。换句话说,如果用石墨烯制成包装袋, 其扯断。换句话说,如果用石墨烯制成包装袋,那么它 将能承受大约两吨重的物品。 将能承受大约两吨重的物品。 打个比方说单层石墨烯的强度, 打个比方说单层石墨烯的强度,就像把大象的重量 加到一支铅笔上, 加到一支铅笔上,才能够用这支铅笔刺穿仅像保鲜膜一 样厚度的单层石墨烯。 样厚度的单层石墨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气相沉积法
优点:制得二维平面的石墨烯薄膜;产率较高;质量高;
可实现大面积生产;
应用:可用来生产具有柔韧性的高导电透明电极;
适于纳电子器件和透明导电薄膜的应用 。
缺点:层数相对难以控制;转移石墨烯步骤繁琐且容易
产生缺陷;成本高、工艺复杂、加工条件精确度 要求高 。
其他思路:
1、改变基体 使用其他金属,如铜、铂
石墨的氧化方法:Huminers、Brodie、Staudenmaiert 基本原理:用无机强质子酸(如浓硫酸)处理原始石墨, 将强酸小分子插入石墨层间,再用强氧化剂 (如KMn04、KCl04等)对其进行氧化。
还原的方法: 化学还原法、热还原法、 电化学还原法、激光照射还原
氧化石墨还原法
优点:制备的石墨烯为独立的单层石墨烯片,产量高,
(用俄歇电子能谱确定表面的氧化物是否完全被移除) ⅲ 将样品加热使之温度升高至1250-1450℃ 后恒温1min-20min,从而形成极薄的石墨层, 制备出单层或是多层石墨烯。
Fig.3 Silicon carbide is reduced to graphene as silicon sublimes at high temperature
操作步骤
1)将金属泡沫材料放进真空管式炉内,并在非氧化性 气氛下进行煅烧; 2)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煅烧后的金属泡沫材料上 沉积石墨烯; 3)将得到的石墨烯修饰的金属泡沫材料中的泡沫金属除去; 然后将得到的泡沫材料依次用去离子水、乙醇、乙醚清洗, 取出烘干,得到石墨烯泡沫。
泡沫石墨烯制备
石墨烯结构:
外延生长法
优点:能够制备出1—2碳原子层厚的石墨烯;
制得的石墨烯表现出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等特性; 用于以SiC为衬底的石墨烯器件的研究。
缺点:SiC单晶衬底价格昂贵;SiC上的石墨烯难转移;
所制石墨烯无量子霍尔效应;难以获得大面积、 厚度均一的石墨烯(由于SiC晶体表面结构较为复杂)
化学合成法
以小分子或大分子有机物为前驱体,在碱金属催化 或环化脱氢等工艺条件下自下而上的石墨烯制备方法。
石墨烯体材料完整地复制了泡沫
金属的结构,石墨烯以无缝连接的方式构成一个全连通
的整体,具有优异的电荷传导能力、~850 m2/g 的比
表面积、~99.7%的孔隙率和~5 mg/cm3的极低密度(图1)。
优点: 可控性好,易于放大;可通过改变工艺条件调控
石墨烯的平均层数、石墨烯网络的比表面积、密度和导电性; 采用基体卷曲的方法,可制备出很大面积的石墨烯泡沫材料。
基本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由环化脱氢过程得到连续的稠环芳烃结构 b 通过Diels-Alder反应、Pd催化的
Hagihara-Sonogashira等先合成六苯并蔻(HBC) c 在FeCl3等作用下环化脱氢得到较大平面的石墨烯
化学合成法
优点:结构完整;
有良好的加工性能; 产物具有质量高、纯度高;
缺点:反应复杂;
其他制备方法:
超生剥离法,切割碳纳米管,电化学方法, 电弧法等
石墨烯制备存在的问题:
寻找能够制备高质量、大面积的石墨烯
泡沫石墨烯制备
以泡沫金属作为生长基体,利用CVD方法 制备出具有三维连通网络结构的泡沫状石墨烯体材料。
图1 CVD方法制备的 具有三维连通网络结构 的石墨烯泡沫材料。
泡沫石墨烯制备
环保,成本较低,并且能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缺点:制备的石墨烯质量不高;强氧化剂会严重破坏
石墨烯的电子结构以及晶体的完整性,影响电 子性质。
外延生长法
基本思路:加热单晶6H-SiC脱除Si,在单晶(0001)
面上分解出石墨烯片层。
具体过程:ⅰ 将6H-SiC单晶表面进行氧化或H2刻蚀预处理 ⅱ 在高真空下通过电子轰击,除去氧化物
微机械分离法
优点:1、机械剥离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2、对实验室条件的要求非常简单
3、并且容易获得高质量的石墨烯
缺点:1、这种方法得到的石墨烯层数范围很多 ,
结果比较不可控,效率低,随机性大。
2、制得的石墨烯面积都比较小,产量低, 无法满足工业大规模生产的需要。
氧化石墨还原法
基本思路: 制备氧化石墨→还原得石墨烯
石墨烯电极制备:
(1)采用CVD,制备石墨烯薄膜; (2)在上述产物上附着有机胶体,得有机胶体/石墨烯/
金属箔片结合体; (3)用金属箔片腐蚀液除去金属箔片,得有机胶体/石墨烯
结合体; (4)再用基片将上述步骤产物取出,放入去离子水中,清洗、
烘干,得有机胶体/石墨烯/基片结合体; (5)用有机溶剂除去有机胶体,取出,自然干燥,得位于
影响CVD生长因素
3、生长条件
(1)气压:常压、低压、超低压; (2)载气类型:还原性气体、惰性气体(Ar、He)以 及二者的混合气体; (3)生长温度:高温(>8000℃)、中温(600℃一800℃)和低温
(<600 ℃),主要取决于碳源的分解温度。
其他影响因素: 通气量的变化、气体中杂质的影响、降温速率
影响CVD生长因素
1、碳源
目前生长石墨烯的碳源主要是烃类气体,如乙烯、乙炔等。 碳源的选择依据:烃类气体的分解温度、分解速度和分解产物等。 碳源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长温度,采用等离子体辅助等 方法也可降低石墨烯的生长温度。
影响CVD生长因素
2、生长基体
目前使用的生长基体主要包括金属箔或特定基体上的金属薄膜。 常用金属主要有Ni、Cu、Ru 以及合金等。 选择依据:金属的熔点、溶碳量、是否有稳定的金属碳化物等。 这些因素决定了石墨烯的生长温度、生长机制和使用的载气类型。
基片上的超大面积高质量石墨烯薄膜电极。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提出采用贵金属 铂作为生长基体 ,铂对甲烷和氢气较强的催化裂解能力 以及反应中低浓度甲烷和高浓度氢气的使用是实现石墨 烯低成核密度并最终制备出大尺寸单晶石墨烯的关键。
2、其他气体的尝试
从原理上来讲,只要气体分子中含有碳原子, 容易断链,就应该能够满足试验的需求。很容易 想到跟甲烷类似的其他碳氢化合物,比如乙烯。 相比而说,乙烯中的碳氢键更容易断键,反应所 需要的温度应该更低。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微机械剥离法 ➢氧化石墨还原法 ➢外延生长法 ➢化学合成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
微机械分离法
⑴ 在高定向HOPG(热解石墨)表面用氧等离子 干刻蚀进行离子刻蚀,在表面刻蚀出一定大小 的微槽。 ⑵ 将其用光刻胶粘到玻璃衬底上。 ⑶ 用透明胶带进行反复撕揭, 去除多余HOPG。 ⑷ 将粘有微片的玻璃衬底放入丙酮溶液中超声 ⑸ 将单晶硅片放入丙酮溶剂中,将单层石墨烯 “捞出”。
反应时间较长; 需要用到催化剂,易造成环境污染
化学气相沉积法 (CVD)
以金属单晶或金属薄膜为衬底,在其表面上高温分解 含碳化合物可以生成石墨烯。
实验方法:
在二氧化硅基体表面使用阴极射线蒸发法沉积一层300nm 厚的镍金属层,以其为基体,在石英管式炉中1000℃ 下通入由甲烷,氢气,氨气所组成的混合气,并迅速 骤冷至室温得到石墨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