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多诺 论流行音乐

合集下载

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与文化研究

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与文化研究

文化工业时代,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 信息产品的生产主体——传媒必定要按 照市场原则和经济规律进行经营,以工 业生产方式制造文化产品。 大众传播时代,文化信息产品的生产者 和传播者即传媒组织成为文化工业生产 的主体,而文化产品的受众群体成为消 费对象,传递信息的文化产品成为客体。
大众文化“表明了资本主义的统一力量, 就是说不用公开镇压,大众文化即把广 大居民的意识和政治状况的命令连接起 来”。即使某些“工业化的文化可以像 民族文化一样,对资本主义制度发泄愤 怒”,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威胁资本主义 制度。
约翰约翰费斯克尽管法兰克福学派持文化悲观主义的态度尽管法兰克福学派持文化悲观主义的态度尽管意识形态在其臣民中拥有自我复制的力尽管意识形态在其臣民中拥有自我复制的力量尽管统治阶级施以霸权的压力但人民量尽管统治阶级施以霸权的压力但人民仍然能够构建自己的意义和文化在产业内仍然能够构建自己的意义和文化在产业内完成这样的构建而且其构建常常是与产业完成这样的构建而且其构建常常是与产业唱对台戏的构建
“大众文化”(mass culture)与“文化 工业”(culture industry)
法兰克福学派学者 阿多诺和霍克海默 在1947年出版的《 启蒙的辩证法》一 书中最早提出“文 化工业”一词。
马克斯•霍克海默(M. Max Horkheimer) 是德 国第一位社会哲学教授, 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 在20世纪30年代致力于 建立一种社会批判理论,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 批判理论,提出要恢复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 对现代资本主义从哲学、 社会学、经济学、心理 学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 研究批判。

经典的马克思主义传媒理论

经典的马克思主义传媒理论把传媒视为统治阶级的工 具,以及资本家获取更多利润、获得最大利益的手段。 当代最著名的意识形态理论家是法国的马克思主义者 路易斯· 阿尔都塞。 上层建筑(即社会组织)创造了意识形态,后者又影 响到了个人对现实的认识。他认为,这种上层建筑是 由压制性的国家机器及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组成,前 者如军队和警察,后者如教育、宗教和大众传媒。当 统治阶级受到反叛行为的威胁时,它会调动压制性的 机制来把自身的意识形态强加给大众。

追求深度还是体验快感――论阿多诺的美学思想对当代中国流行音乐的启示

追求深度还是体验快感――论阿多诺的美学思想对当代中国流行音乐的启示

追求深度还是体验快感――论阿多诺的美学思想对当代中国流行音乐的启示论文关键词:阿多诺;文化工业;流行音乐论文摘要:阿多诺以社会学角度为切入点,把流行音乐作为美学研究的中心课题,认为随着文化工业的兴起,音乐艺术已发生蜕变,失去了真实的个性和独立性。

他以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经典分析为依据,对美国当时的大众文化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阿多诺的批判性观点,对于处在重要转型阶段的中国流行乐坛,依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它时刻提醒人们,必须理性应对市场经济时代的媒介和文化。

泰欧多尔・阿多诺(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1903-1969)是法兰克福学派④的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和美学家,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文化批评家之一。

阿多诺是以哲学家的身份闻名于世的,同时他还是一位音乐理论家。

阿多诺的音乐素养深厚,在音乐社会学方面尤有建树,他站在哲学和社会学的高度,评判西方现代音乐和流行音乐,关注艺术与社会的关系。

阿多诺一生著述甚多,美学和艺术方面的主要著作有:《论流行音乐》(1941)、《现代音乐的哲学》(1949)、《音乐社会学导论》(1968)、《美学理论》等。

一、阿多诺的音乐美学思想在阿多诺的音乐理论著作中,他从社会学角度人手探讨音乐美学问题,在艺术与社会现实的问题上,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立场。

他明确指出:“真正的艺术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阿多诺认为社会是艺术的本源,也是艺术评论家分析艺术作品时的最根本出发点。

音乐艺术尽管具有不同于其他艺术的自身特征――高度抽象性和表现性,但同样与社会紧密联系。

无论是历史上的古典音乐作品,还是当代的流行音乐作品,都是以某种方式展现当时的社会,提供这一社会的“审美文献”。

…这种“审美文献”展现的并不是具体的历史事件,而是这个时代人的精神境界。

阿多诺认为音乐艺术要真实地反映人的精神面貌和时代特征。

“在音乐中,社会、社会的运动和矛盾无不朦胧地显现出来。

”他认为,音乐中的冲突正是社会中的冲突的某种显现。

阿多诺论流行音乐

阿多诺论流行音乐

论流行音乐(上)阿多诺辛普森著;李强译阿多诺(TheodorW.Adorno),著名德国哲学家、音乐理论家、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杰出代表,著有《启蒙的辩证法》(1947)、《最低的道德:对被损害的生活的反思》(1951)、《否定的辩证法》(1966)、《美学理论》(1970,去世后出版)等。

1938年,为了躲避希特勒政权的迫害,阿多诺来到纽约,接受传播学大师拉扎斯菲尔德为他提供的在纽瓦克大学研究中心的“广播研究项目”。

在美国期间,阿多诺亲身经历了大众文化的兴起,流行音乐和大众传媒成为了阿多诺的思考对象,他提出的“文化工业”概念已经成为了当代西方文化批评理论中的一个经典概念。

1941年,阿多诺在助手的协助下发表论文《论流行音乐》。

文中提出三个著名观点:一,流行音乐的标准化和伪个性化特征;二,流行音乐刺激的是被动消费;三,流行音乐是社会的黏合剂。

60多年过去了,在中国大众文化勃兴的今天,阿多诺对流行音乐的分析仍有振聋发聩之影响。

该论文在国内学者的论述中时常被提及,但目前尚无全文翻译。

此次是该论文第一次在中国大陆被译介。

本刊分两次发表。

一、音乐素材1、音乐的两个范畴与流行音乐相关的因素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流行音乐与严肃音乐的不同点通常被看作是前者的特征。

他们之间的不同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层次上的不同,而人们已为这种不同下了确切定义,以致大多数人认为两者彼此独立,没有内在关联。

然而我们认为首先必须把所谓“层次上的不同”转换成精确的音乐或社会术语,这样不仅能够明确地定义这两种范畴而且可以使人们更了解两种音乐范畴的背景。

明确分析流行音乐和严肃音乐的一种可能的方法是对音乐制作过程中两者的划分和两者的根源进行历史性的分析。

然而,既然目前的研究与现行流行音乐的实际功能有关,那么采取描述现时特征的方法比追述它的根源更为可取。

这种方法也更有据可依,因为早在美国流行音乐产生前很久,在欧洲已产生对这两种音乐范畴的划分。

美国音乐从开始产生就已接受这种划分为已知事实,因此划分的历史背景只间接适用美国音乐。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作者:李一岚来源:《北方音乐》2019年第09期【摘要】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以流行音乐的标准化、伪个性化、使人思想涣散、社会黏合剂等特征为出发点,分析了流行音乐的内在本质、审美价值、社会价值等。

为此,可以用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分析当代中国的流行音乐发展问题,把握中国流行音乐的内在本质、社会功能,推动当代中国流行音乐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中国流行音乐【中图分类号】J605;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当前我国流行音乐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但是学者们对流行音乐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少,尚未形成完整的流行音乐研究体系。

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借鉴西方国家在流行音乐研究上的成功经验,将西方流行音乐理论引入中国,为中国流行音乐研究提供科学的分析框架。

本文就以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为出发点,分析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探索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总体趋势。

一、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的基本观点阿多诺是德国著名的音乐理论家,也是法兰克福学派的著名哲学家,他出版了许多优秀的哲学作品,对后世的美学和辩证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941年阿多诺发表了论文《论流行音乐》,在该论文中阿多诺论述了流行音乐标准化、伪个性化、被动消费性等特征,并提出了流行音乐是社会的粘合剂这一著名论断,建构了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

(一)流行音乐具有标准化和伪个性化的特征在阿多诺看来,流行音乐与严肃音乐是内容和形式完全不同的两类音乐,两者之间不仅有雅俗之分,在社会功能、艺术功能上也有较大差异,流行音乐就是品位较低的通俗音乐,是可以通过标准化的工业生产方式创作出来的。

比如流行音乐大多由三十二个小节构成,调性比较稳定,完全可以通过标准化的方式生产出来,虽然流行音乐中可以增加分音、滑音、和弦等,但是并没有改变流行音乐的本质。

所以,阿多诺认为流行音乐的本质特征就是标准化。

在揭示了流行音乐的标准化特征后,阿多诺进一步指出,流行音乐标准化源于流行音乐的模仿,当某个流行歌曲获得巨大商业成功后,其他音乐制作人就会争相效仿,创造出形式和内容雷同的歌曲。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引言音乐是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流行音乐作为当今社会中最受欢迎的音乐形式之一,承载着时代的文化和情感。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流行音乐产业发展迅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人和作品。

随着传统音乐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以及当代理论研究的深入,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传统音乐文化中的流行音乐,特别是在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对中国流行音乐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

一、阿多诺与流行音乐阿多诺作为二十世纪著名的音乐学家和哲学家,对于流行音乐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认为流行音乐是大众文化的产物,是市场经济和消费主义的产物。

在他看来,流行音乐是工业文化的产物,它的产生与传播与大众文化的传播方式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在阿多诺看来,流行音乐是一种工业化生产的产物,是资本主义文化的产物,它满足了现代社会大众的精神需求,同时也是商业化和商品化的表现。

二、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与现状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可以说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流行音乐产业逐渐崛起,歌手、乐队纷纷涌现,音乐市场日益繁荣。

中国流行音乐也受到了西方流行音乐的深刻影响,从音乐风格、制作手法到表演形式,都呈现出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流行音乐产业在全球范围内也逐渐崭露头角,一些中国歌手和乐队开始走向国际舞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与此中国流行音乐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由于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影响,一些流行音乐作品过分注重商业利益,忽视了音乐的创作和表达,导致作品质量参差不齐。

国际化的影响也使得中国流行音乐的特色和本土性有所淡化,一些歌手和乐队更愿意去迎合国际市场的口味,导致作品缺乏独特性和个性化。

我们需要关注中国流行音乐的本土性和多元性。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流行音乐受到了西方音乐的深刻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必然的。

但我们也应该重视中国流行音乐的本土特色,借鉴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流行音乐作品。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阿多诺(Theodor Adorno)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学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在20世纪前半叶提出了一套独特的流行音乐理论。

他认为流行音乐是文化工业的产物,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它受到商业化、标准化和大众消费的影响,缺乏真正的艺术性和创造性。

在阿多诺的视角下,流行音乐往往是一种大众化的、机械化的、没有深度和内涵的产物,它符合大众的口味,迎合大众的情感,但缺乏真正的思想和情感表达。

这种流行音乐促使大众陷入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心理状态,使他们对社会和文化的现实问题缺乏思考。

阿多诺的流行音乐理论虽然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但在21世纪的中国流行音乐中依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中国的流行音乐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并且受到了大众的广泛欢迎。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结合阿多诺的流行音乐理论,深入思考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中国流行音乐的商业化和标准化现象在阿多诺的理论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随着音乐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流行音乐作品成为了商业利益的工具,而非真正的艺术作品。

从整个音乐产业的链条中,我们可以看到,制作、包装、宣传、销售等环节都被商业利益所左右,使得流行音乐变得越来越呆板、单一、缺乏深度。

这种商业化和标准化的现象在中国流行音乐中也是明显的,许多歌曲的曲式、编曲、歌词等内容都具有相似性,缺乏创新和个性化的特点。

这种趋势使得中国流行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自己的创造性和独特性,成为了一种符合大众口味的平庸之作。

阿多诺的流行音乐理论还着重强调了流行音乐的大众化和机械化特征。

根据阿多诺的观点,流行音乐的大众化特征使得它失去了艺术品应有的独一无二的特质。

这种流行音乐对情感的追求被淡化了,使得它变得越来越机械化和呆板化。

在中国流行音乐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特点,许多歌曲的情感表达变得单一和功利,歌曲的创作和演唱过程也逐渐变得标准化和流程化。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摘要】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通过对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的基本观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商业化特点以及创新和发展进行探讨,揭示了中国流行音乐在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同时也指导着中国流行音乐在商业化、创新和发展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未来,中国流行音乐将继续融合传统文化元素,保持创新的精神,拓展商业化领域,实现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启示在于强调音乐作为文化产品的本质属性,呼吁音乐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不忘初心,坚持音乐的独立性和纯粹性。

中国流行音乐未来发展的趋势将是融合多元文化,拓展市场空间,实现艺术与商业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史、传统文化、商业化特点、创新、发展、启示、未来发展趋势1. 引言1.1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在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的视域下,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和变化呈现出了独特的特点。

阿多诺认为,流行音乐是一种被大众广泛接受的文化形式,它既受制于市场经济的需求,也受制于文化产业的规则。

而在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经历了从模仿西方音乐到创新发展的过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当时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中国开始吸收外来音乐元素并进行本土化改编。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流行音乐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如民谣、摇滚、流行等,这些不同风格的音乐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追求和审美观念。

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是中国流行音乐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中国流行音乐在创作过程中融合了大量传统文化元素,如古诗词、民间故事等,这种融合为中国流行音乐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中国流行音乐的商业化特点也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音乐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流行音乐成为了一种可以赚钱的产业。

流行音乐:阿多诺

流行音乐:阿多诺

批判的声音
• 两个致命的缺点:它没有为自己的理论提供经验上的证据; 用来表达其观念的语言晦涩艰深。
• 精英统治论。精选的和给人启迪的少数人,通过从事他们 的智力活动和文化活动,能够使他们自己与大众的世俗活 动相隔绝,并由此抵抗文化工业的力量。因此,根据西方 古典音乐和先锋音乐的标准,可以判断和发现不够格的其 他类型的音乐。 • 受众理论:研究表明,通俗文化的受众们在他们所消费的 对象方面,比大众文化理论或文化工业所估计的更有辨别 力和批判性。如美国60年代西海岸的摇滚乐。
阿多诺《论流行音乐》
• 社会粘合剂Vs.社会批判 • 音乐的自主性被一种单纯的社会心理功能所取代。如今, 音乐成了一种大型的社会黏合剂。
• 节奏服从型 :机器时代的幻灭与人性的摒弃
• 情感型:从精神的“净化”到本能的“宣泄”(快感原则) • 煽情:感伤音乐的实际效用在于,它使人认识到自己理想 的破灭并从中获得一时的精神宣泄。
• 2)模仿。最成功的音乐类型,元素之间的比率会被模仿, 标准具体化中这一过程达到高潮。
• 3)资本。资本主义的绝对权力使真理变成意识形态。
阿多诺《论流行音乐》
• 伪个性化(pseudo-individuation) • 既要达到激情灵感又要求自然平实的这种矛盾,解释了标 准化自身的双重特性。符合某种特定的结构框架只是标准 化的一个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个性的保留,无论是假象 或是现实都是必须的。个性的保留基于物质现实本身。 • 与音乐标准化有必然联系的是伪个性化。伪个性主义意味 着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赋予文化的大众生产以自由选择和开 放市场的光环。 • 细节与潜在设计公然保持联系 ;即兴创作仅仅作为润色 品被接受。
• 从凝神关注到精神涣散:通过让大众积极参与对它的接受 和欣赏,艺术的机械复制改变了大众对艺术的反应。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阿多诺是20世纪德国最重要的音乐哲学家之一,在他的乐理体系中,流行音乐被归为大众文化音乐的一类。

那么,以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来看,我们可以如何思考中国流
行音乐呢?
中国流行音乐具有的特点和阿多诺乐理体系中的流行音乐相似。

首先,它们都是一种
大众文化音乐,旨在满足普通人的听觉需求,具有明显的情感表达、易于接受和适应的特点。

其次,中国流行音乐在创作上也注重音乐形式和调性的多样性,穿插了不同的音乐元素,例如古典、民族、嘻哈等,这也与阿多诺所提倡的流行音乐的多样性和跨越性相吻
合。

然而,中国流行音乐也存在一些问题。

阿多诺认为,流行音乐的使用价值被过分夸大,会导致音乐艺术的失真和商业化,这一点在中国流行音乐中也同样存在。

很多唱片公司和
音乐人更追求商业利益,而非真正的音乐艺术。

此外,中国流行音乐也存在一些浅薄、拟
制和替代的问题,反映出音乐制作方面的短板。

虽然这些问题在中国流行音乐中存在,但
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流行音乐就没有价值了。

总之,阿多诺的流行音乐理论为我们思考中国流行音乐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于中国流行音乐,需要坚持音乐的纯粹性和美学性,注重原创性和创新性,并提高音乐制
作和录音技术的水平。

只有这样,中国流行音乐才能够真正发展壮大。

玩转流行音乐——多种音乐风格轻松学_河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玩转流行音乐——多种音乐风格轻松学_河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玩转流行音乐——多种音乐风格轻松学_河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布鲁斯的人声和乐器之间的相互补充、对话的技术叫作?答案:应答轮唱2.电影《海上钢琴师》中挑战1900的钢琴家的原型是?(用英文填写)答案:Jelly Roll Morton3.发明rock and roll这个词的是谁?答案:Alan Freed4.早期摇滚乐有什么特点?答案:低音更为积极有力_有时由乡村乐队演奏_带有blues的遗传因子_歌手有意塑造有杂质的嗓音5.在90年代初高等教育大变革语境下产生的一种音乐风格是什么?答案:校园民谣6.swing的风格特点有?答案:采用摇摆八分音符_2、4拍重7.Misty这首歌曲的作者是?答案:Erroll Garner8.ragtime的前身是一种什么样的舞曲?答案:步态舞曲9.爵士乐的即兴演奏和演唱有一套专业的法则,需要经过大量的训练才可以实现。

答案:正确10.montuno最早来源于哪种乐器?答案:吉他11.John Lennon在哪首歌曲中,为我们敞开了一个共产主义乌托邦世界?(答案用英文填写)答案:Imagine12.90年代初的一个重要的翻唱现象是什么?答案:“红太阳”歌曲13.ragtime是爵士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正确14.Crazy Blues的作者是谁?答案:Perry Bradford15.摇摆乐的特点是?答案:中等速度和节奏密度_大乐队编制_正谱编曲16.第一首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中国流行歌曲是?答案:绿叶对根的情意17.流行歌曲的歌词有哪些常见结构?答案:aaba_主歌-桥段-副歌_主歌-副歌18.对于流行音乐创作而言,哪种音乐元素往往更能决定音乐风格?答案:节奏19.哪首歌曲被誉为嬉皮士的国歌?答案:San Francisco20.重金属中的失真音色产生力量和紧张感。

答案:正确21.cáscara主要在哪种乐器上演奏?答案:打击乐器22.下面哪首歌曲属于bossa nova风格?答案:The Girl From Ipanema_How Insensitive23.《梅》这首歌曲的作者是?答案:雪村24.艺术化流行歌曲有什么特点?答案:音域较宽_创作手法讲究,调性和声语言复杂_演唱具有一定难度25.《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蕴含着对昔日校园中纯真友谊的深情追忆。

《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读书笔记

《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读书笔记

《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读书笔记好句摘抄1.文化研究中“文化”定义结合了“一个群体某种特别的生活方式(包括节日庆典、青年亚文化等)”,和“指意实践(包括影视剧、音乐、漫画、小说诗歌等文本)”两个含义。

2.大众文化(popularculture)定义暧昧不明,或为文化工业生产的自上而下灌输的“欺骗性”文化,或为群众自下而上创造的“对抗性”文化,或为二者交流、对抗、收编的力场。

但最基本的条件是(19世纪)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

3.在19世纪的马修阿诺德视大众文化为“无政府状态”,政治骚乱的代名词,希望以知识阶层政治权威的“文化”之“甜美光明”把握领导权,是一种保守精英主义的文化政治观。

到了20世纪,利维斯夫妇继承阿诺德意志,认为文化是少数人特权,形成激烈批判大众文化的利维斯主义。

4.理查德霍加特、雷蒙德威廉斯、EP汤普森等继承“文化与文明”的利维斯主义之余,开拓文化主义传统,奠定大众文化的文化研究路径诞生,伯明翰学派在70/80年代发展到巅峰;(开始肯定大众文化)雷蒙德威廉斯希望通过文化分析确定文化机制的特征,手段则是解读“情感结构”(一个群体、阶级或社会共享的价值观、文化集体无意识和意识形态混合物);认为对文化传统的解读处于文化的历史机制和现行机制之间,应竭力避免被后者和当代价值观束缚思维,尽力还原当时历史语境,提供一种替代性解读;以民主对抗贵族(左VS右)的姿态反对利维斯主义,并区分资产阶级操纵的大众文化与工人阶级自身的文化;霍尔和维诺将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视作无优劣之分的不同体系,并在大众文化中划分出优劣(大众艺术/群氓文化),希望培养大众品位。

5.法兰克福学派:高雅文化(革命性、突破资本主义)/大众文化(欺骗性、操纵民众去政治化而满足于当下);劳动(疲惫)-群氓文化(麻醉满足)-劳动(循环)-本真文化(突破);阿多诺论流行音乐:标准化(欢迎则滥用,机械复制)、被动性(听众如疲惫的瘾君子一般)、适应性(忽略压迫而甘受痛苦);本雅明从消费角度认为文化复制技术使得文化脱离“灵韵”代表的权威、仪式等,开启了积极主动、多元性的自由阐释空间,转变向“民主式”文化,呼唤着资本主义变革的潜能;阿尔都塞症候式阅读发掘潜文本、揭示问题域(提出的与缺失的问题)-马舍雷否认文本存在中心意义,认为文本是离心的,内部存在冲突矛盾隐含缺席的多重意义,文本“想说的”和“实际说出的”之间存在裂缝-疏离,形成一种无意识;意识形态机器的质询(interpellation)在广告中体现为捏造出消费行为对象的“你”;葛兰西的文化霸权(hegemony)描述了统治阶级操纵精神道德领导权对社会引导而将自己的特定利益展示为社会整体利益,读后感令被剥削阶级服膺于“共同的”价值观念(包含着抵抗、收编的上下协商);有机知识分子领导霸权,对道德精神生活加以塑造和操控(如马修阿诺德)-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建立在“集体有机知识分子”的组织上;霸权理论使得大众文化超越了以往“自上强加”、“衰落代表”、“表意机器”等描述,成为一种“均势平衡”的不稳定场域(如,有时文化工业生产的文化被公众的选择性消费与生产性解读重新定义而面目全非,生产者发现事与愿违)。

阿多诺《论流行音乐》的现代意义

阿多诺《论流行音乐》的现代意义

判理论 的重要途径 ,也是揭示其音乐批判的现实意义不可或缺的方式;而重新 审视 阿多诺 音乐批判 的现 实意义 ,用阿多诺的 音乐批判来对照当今 中国音乐现实 ,则是我们深刻理解阿 多诺社会批判 的突破 口。正是在这一意义上 ,本文 以阿多诺的 《 论 流行音乐》一文为主要依据 ,分析当今中 国流行音乐的整体面貌 ,并深入部分个 5 年第七期 《 音 乐创作 》
阿多诺 《 论流行音乐 》的现代意义
潮 阳
摘 要 :阿 多诺从流行音 乐的标准化、流行音 乐在听 赏过程 中效果 、流行音 乐的社会功能三个 方面 ,具体论述 了流行音
乐的 问题 。这 一 论 述依 然 符 合 我 国 目前 流 行 音 乐的 现 状 。本文 在 归 纳 阿 多诺 这一 批 判 的基 础 上 。从 这 三 个 方 面 切 入 中 国流 行
能通过艺术来提升 自己的人生境界 ,反而使艺术在其 中的意义被消解 ,并进而导致人们听觉能力的退化 。同时 ,流行音乐本
身的娱乐性也使它不需要听众全神贯注 。 这 既是流行音 乐的 目的使然 ,也是人们听流行音乐 的目的使然 。 流 行音乐创造 出来 的 目的不是为了提升大众的精神 境界,而 是为了利润,只要达到赚取利润 的 目的,哪怕讨 好迎 合听众的低 级趣 味;而现代 工
音 乐现实之 中,从 而实现阿 多诺 理论批判的具体化。
关键 词 : 流 行 音 乐 :标 准化 ;模 仿 :批 判
阿多诺作 为西方马克思主义 的重要代表 、法兰克福学派 的第一代核心人物 ,其社会批判的独特 之处在于其音乐批 判,他

生 写作 了大量 的音乐著作 与音 乐批判 ,充分参与到 当时 的音乐生活之 中。从音乐批判入 手,不仅是深入理解阿多诺社会批

2020智慧树知到《大众传媒文化》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大众传媒文化》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大众传媒文化》章节测试[完整答案]2020智慧树知到《大众传媒文化》章节测试[完整答案]2020智慧树知到《大众传媒文化》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以下不属于大众传播媒介的是A:微博B:时代周刊C:企业简报D:BBC正确答案:企业简报2、提出“地球村”的传播学者还提出以下哪个观点?A:二级传播B:意见领袖C:把关人D:媒介即讯息正确答案:媒介即讯息3、如下关于大众传播的认识,正确的有A:自从有了大众媒介就有了大众传播B:大众传播既可以协调社会关系又可能导致暴力C:大众媒介集团也是经济组织D:大众传播只是一种媒介符号互动实践活动正确答案:大众传播既可以协调社会关系又可能导致暴力,大众媒介集团也是经济组织4、以下不属于大众传播活动的是A:朋友就微博热搜话题畅聊B:电视直播奥运赛事C:广播播放美国总统就职演讲D:明星因被爆料私人事务遭受舆论暴力正确答案:朋友就微博热搜话题畅聊5、以下关于大众传媒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众传播媒介本身不具有文化性B:所有文化流通都须经过大众媒介赋权C:大众传播易使人们形成身份认同D:大众媒介文化是只影响舆论的社会形态正确答案:大众传播易使人们形成身份认同第二章1、大众社会的特征有如下哪些A:社会平权化B:生产机械化C:结构科层化D:文化商品化正确答案:社会平权化,生产机械化,结构科层化,文化商品化2、大众文化有哪些特点和功能A:商业化B:娱乐化C:文本模式化D:可复制性正确答案:商业化,娱乐化,文本模式化,可复制性3、关于大众文化与高雅文化的关系问题,正确的认识有A:大众文化的受众数量庞大,而高雅文化较小B:高雅文化的标准相对更高C:高雅文化具有明显的等级优越感D:二者异同并非绝对而是可以转化的正确答案:高雅文化的标准相对更高,高雅文化具有明显的等级优越感,二者异同并非绝对而是可以转化的4、如今大众媒介不需要动脑筋,只是让人们得到情感上的满足,笑声代替了思考,交流的是图像而不是思考……这印证了尼尔波兹曼( )的观点A:娱乐至死B:容器人C:冷媒介与热媒介D:媒介即隐喻正确答案:娱乐至死5、战争在媒介展示中日益成为被消费的奇观,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镜头崇拜将战争娱乐化B:虚拟时代现实仿真技术支持C:电子屏幕改变了人们对战争的感知D:战争本身即媒介传播的重要内容正确答案:战争本身即媒介传播的重要内容第三章1、( )代表广泛公众,按照一套共享的普遍价值观以标准化的方式通过大众媒介进行符号生产,与受众对话。

论流行音乐的审美功能与意识形态体验

论流行音乐的审美功能与意识形态体验

论流行音乐的审美功能与意识形态体验作者:牟茗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13期【摘要】流行音乐是大众文化的重要形式,具有情感共鸣、个性塑造等审美功能,同时在审美中具有意识形态的特征。

我们应该既要重视流行音乐的文化属性,又要重视它的意识形态特征;既要用流行音乐等大众文化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又要用必要的引导来增强意识形态对人们的凝聚力。

【关键词】流行音乐;审美功能;情感共鸣;意识形态体验流行音乐是大众文化的重要部分,充盈在当代人的耳畔。

在闹市街头、在乡村集市,在电影电视中、在随处可见的广告宣传中,流行音乐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从生产模式上,流行音乐一般体现出严格的工业流程、标准化生产;从受众角度看,流行音乐有别于“传统音乐”、“宗教音乐”等,它受众人群庞大,亦称为大众音乐;从曲风特征上看,流行音乐并无固定的模式,而是有着灵活多变的形式风格,比如新摇滚音乐、二人转小调、说唱音乐、乡村音乐等。

在流行音乐中,或抒发情感,或讲述故事,或悲或喜,或委婉或高亢,都同步影响着听众的情感体验。

本文尝试从审美功能和意识形态体验的角度予以解析。

一、情感共鸣流行音乐的主题就是讲述周遭的生活。

人类的世界,酸甜苦辣,五味杂陈。

成长的烦恼、事业的奋斗、亲情友情爱情、逝去的青春等等,它能够引起不同年龄、不同阅历、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人们的冥想。

流行音乐好似就在讲述着我们的心事。

它似乎很懂得我们,在某一时刻讲出我们的心绪。

美国学者苏珊·朗格指出,包括音乐在内的艺术“将人类情感呈现出来供人观赏,把人类情感转变为可见或可听的形式的一种符号手段”,“标示情感和其他主观经验产生、发展和消失过程的概念,,是展现人类内心生活统一性、个别性和复杂性的概念”[1]。

比如,作为电影《后会无期》的主题曲,《平凡之路》讲述的是理想世界失落后,看清了前路的平淡,于是无奈变成了安适,但忧伤仍是一种弥散的情绪。

那么,谁在忧伤呢?不过是30岁至40岁的青年。

哲学视角下对音乐的理解

哲学视角下对音乐的理解

哲学视角下对音乐的理解本文主要以哲学视角,说明哲学家对音乐的态度及其观点立场。

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关于音乐的立场问题,即和谐与不和谐之争,第二关于音乐的救赎作用,说明哲学家对于艺术救赎的理解。

最后在借鉴马克思实践性一词,说明人与音乐的终极结合——实践性,本文最后也是对音乐的个人看法,在写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差错,如有什么问题,欢迎批评指正。

标签:音乐哲学;和谐;救赎;实践一.和谐与不和谐之争(一)阿多诺“不和谐之美”阿多诺认为对流行音乐的批判,首先在于传统爵士音乐,爵士音乐的那种古板,呆板的僵化模式。

其次他认为对流行音乐的批判也就是受到统治阶级的统治,因为流行音乐本生的不发展性,再加之固定僵化,在阿多诺看来这种流行音乐是统治阶级为了达到统治的目的。

再次他把这种艺术或者音乐与政治结合起来,对于这种艺术被赋予政治色彩以后,变成为一种立场式音乐。

对音乐本身做出的好坏之分。

是音乐失去了他原来的面貌。

还有一个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

在阿多诺的世界观或者艺术观之中,文化工业也就是在这种制度下,流行音乐就变成了统治的工具。

阿多诺的意识形态表现为思维的同一性即和谐性,在他看来这种和谐性掩盖资本主义制度的缺点,其本质应该是分裂的,不和谐的。

这才是对社会最有力的反叛。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业产业的产物流行音乐已经被商品化了,而这样的音乐不再具有进步色彩,人们对待流行音乐只是在肯定的,消遣的,娱乐的方式所营造出和谐氛围是阿多诺极力抵制的。

(二)古希腊哲学家——音乐的和谐之美与阿朵诺的观点不同,柏拉图认为音乐可以募仿宇宙与心灵的和谐之美。

在柏拉图看来音乐是对“真理”、“和谐”、与“美”的募本。

其音乐的地位是如此之高,除此之外,音乐在文明社会公众当中的品性是居于首要地位,这又是对音乐地位的肯定。

音乐被赋予完美之物的一种展现,它具有消遣娱乐的功能,同时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维护社会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柏拉图的募仿论,在此基础上关注其技巧性与艺术性,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除了修身养性之外,还有拥有教化功能,教化不是音乐的表演,因为那种职业表演是粗俗不堪的,不具有教化功能的。

阿多诺论流行音乐(节选)

阿多诺论流行音乐(节选)

阿多诺:《论流行音乐》(节选)1941年,阿多诺在助手的协助下发表论文《论流行音乐》。

文中提出三个著名观点:一,流行音乐的标准化和伪个性化特征;二,流行音乐刺激的是被动消费;三,流行音乐是社会的黏合剂。

二、关于听者的理论1.流行音乐和“休闲时间”为了理解为什么整个这类音乐(这里指普遍意义上的流行音乐)能够拥有广大的听者人群,思考是适当的。

思维被流行音乐所吸引,接受,继续加强,同时也是一个忽略减弱的过程。

听者通过这种不需要费神的消遣忘却了现实的对自己的要求。

“分神”的概念只有在社会背景下,而不是在个人心理学本身固有的术语中,才可以解释清楚。

这种调式的产品,蕴涵着对失业的恐惧和焦虑,遗失金钱,战争中丧失亲人的痛苦,它和娱乐休闲有着非生产性的联系,即所谓的无需费神的消遣。

人们需要娱乐。

需要全神贯注才能欣赏的艺术,那些生活没有压力,处在休闲时间的人们才可能集中精神欣赏,全神贯注于艺术作品使他们从无聊和摆脱无聊的努力中解脱出来。

整个廉价的商业娱乐反映了这种双重需求。

它们可以促使人们放松下来,因为有预先设好的固定的模式。

由于被预先设定好,它在心理上主宰大众去分享它们。

另一方面,它们提供的刺激物能使大众逃离机械化劳动的枯燥。

商业性娱乐的制造者们认为自己是对的,因为他们给了大众他们所要的。

这是商业目的所特有的理论:人们越是不加选择,就有可能兜售更多的文化商品。

这种对既定利益的空论可不容易被驱散。

不能完全否定,大众的意识被生产代理商们左右,仅仅是因为人们“就好这一口”。

但是,为什么他们就喜欢这样的呢?在当今的社会里,大众由于艺术作品物质化潜入生活,他们被同样模式的产品所操控。

音乐娱乐产品的消费者本身就是目标,或者说他们是真正的同一种机械过程的产物,而这一过程决定流行音乐的生产。

他们的空闲时间只不过是为了延续其工作能力。

休息只是途径而不是目的。

生产过程的威力延续到看上去是“自由”的时间段里。

人们需要标准化的伪个性化的商品,因为他们的休闲是逃离工作,同时又要受到工作时间里没有的心理观念的锻造。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角下的“中国风”现象探析论文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角下的“中国风”现象探析论文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角下的“中国风”现象探析论文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角下的中国风现象探析中国风乍起于2003年,台湾歌手周杰伦的一首《东风破》宣告了这股风潮的开始。

至此,中国风歌曲开始充斥大街小巷,不管是在内地、香港、台湾,还是在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以及其他华人地区,中国风歌曲都得到了极大的关注,成为新世纪以来华语乐坛最为壮观的文化现象。

中国风现象的来龙去脉什么是中国风?学术界并没有作出一个严格的界定,影响较大的是黄晓亮在互联网上对中国风的定义。

在他看来,中国风就是三古三新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

三古三新指的是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和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

这类中国风歌曲的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围,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在节奏的结合,产生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等歌曲风格。

其代表歌曲有《东风破》《发如雪》等。

华语乐坛歌手中,最早标明自己中国风路线的是台湾歌手周杰伦。

2003年7月,周杰伦在《叶惠美》专集中推出了一首很显眼的作品《东风破》,它是第一首完完全全符合三古三新六大标准的中国风歌曲。

歌曲全方位地带出古色古香的中国味道,周杰伦的歌声奠定了中国风歌曲的基本唱法。

随着这种曲风的不断走红,华语乐坛更多的歌手开始尝试这种风格,如台湾歌手陶喆、王力宏,内地歌手后弦等,一股中国风的流行歌曲浪潮开始席卷整个华语乐坛,至今仍在不断发展。

流行音乐理论视角下的中国风现象解读面对华语乐坛的这股中国风流行歌曲浪潮,阿多诺的流行音乐理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读视角,我们可以围绕着中国风歌曲的制作特点和歌迷的接受状况及中国风所起到的社会粘合剂作用,来对此文化现象作一个较为深刻的批判性解读。

中国风歌曲制作的标准化与伪个性化。

在阿多诺看来,流行音乐遵循的是商品生产的逻辑并渗透着资本运作的因素,与严肃音乐相比,流行音乐的内部结构呈现出了标准化与伪个性化的特征,事实上,这也是整个文化工业产品的主要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多诺论流行音乐论流行音乐(上)阿多诺辛普森著;李强译阿多诺(,,,,,,, ,( ,,,,,,),著名德国哲学家、音乐理论家、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杰出代表,著有《启蒙的辩证法》(,,,,)、《最低的道德:对被损害的生活的反思》(,,,,)、《否定的辩证法》 (,,,,)、《美学理论》(,,,,,去世后出版)等。

,,,,年,为了躲避希特勒政权的迫害,阿多诺来到纽约,接受传播学大师拉扎斯菲尔德为他提供的在纽瓦克大学研究中心的“广播研究项目”。

在美国期间,阿多诺亲身经历了大众文化的兴起,流行音乐和大众传媒成为了阿多诺的思考对象,他提出的“文化工业”概念已经成为了当代西方文化批评理论中的一个经典概念。

,,,,年,阿多诺在助手的协助下发表论文《论流行音乐》。

文中提出三个著名观点:一,流行音乐的标准化和伪个性化特征;二,流行音乐刺激的是被动消费;三,流行音乐是社会的黏合剂。

,,多年过去了,在中国大众文化勃兴的今天,阿多诺对流行音乐的分析仍有振聋发聩之影响。

该论文在国内学者的论述中时常被提及,但目前尚无全文翻译。

此次是该论文第一次在中国大陆被译介。

本刊分两次发表。

一、音乐素材,、音乐的两个范畴与流行音乐相关的因素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流行音乐与严肃音乐的不同点通常被看作是前者的特征。

他们之间的不同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层次上的不同,而人们已为这种不同下了确切定义,以致大多数人认为两者彼此独立,没有内在关联。

然而我们认为首先必须把所谓“层次上的不同”转换成精确的音乐或社会术语,这样不仅能够明确地定义这两种范畴而且可以使人们更了解两种音乐范畴的背景。

明确分析流行音乐和严肃音乐的一种可能的方法是对音乐制作过程中两者的划分和两者的根源进行历史性的分析。

然而,既然目前的研究与现行流行音乐的实际功能有关,那么采取描述现时特征的方法比追述它的根源更为可取。

这种方法也更有据可依,因为早在美国流行音乐产生前很久,在欧洲已产生对这两种音乐范畴的划分。

美国音乐从开始产生就已接受这种划分为已知事实,因此划分的历史背景只间接适用美国音乐。

因而,我们首先深入了解流行音乐最宽泛意义上的根特征。

如果想对严肃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关系做出准确的判断,只有严格审视流行音乐的根本特征:标准化。

即使有时极力回避标准化,流行音乐的整体结构仍然被标准化了。

标准化涉及从总体特征到最具体的特点的整个范围。

最著名的规则就是歌曲的合唱包括三十二小节,音域为一个八度和音和一个音符。

热门歌曲的总体类型也标准化了:不仅是舞曲种类,尽管形式的严谨可以理解,“特色歌曲”如关于母亲、家乡的歌曲,打油诗似的歌曲,近似童谣的歌曲,写给失去女孩的挽歌也被标准化了。

最重要的是,每首热门歌曲悦耳的基础部分——每一部分的开头和结尾部分——必须具备标准形式。

无论形式中包含的动听内容是什么,标准形式突出的是最基本的悦耳的部分。

复杂的形式并不能带来理想的效果。

这种不容改变的做法可以保证无论形式发生怎样的变形,歌曲总是能把人们带回到同样相似的感受,而根本性的新奇的体验不会产生。

细节和形式同等程度地被标准化了。

有一整套术语被用来指称这些细节,如音高突变、蓝调和弦、音符。

然而,细节的标准化有些不同于结构的标准化。

它不像后者那样是显形的,而是隐藏在个别效果的表面下。

无论总体上对于这些专家来说这是如何公开的一个秘密,对这些个别效果的处理方法都属于业内专家的秘密。

这个整体与部分的对立性特点为听者的感受提供了一个大致粗略的背景。

结构与细节之间关系产生的主要影响是听者对部分产生的反应比对整体产生的反应更强烈。

他对整体的理解并不来自于他对听到的具体音乐的感受。

整体甚至在实际的音乐感受产生之前已经是已知和被接受的事实,因此它不可能在任何程度上影响听者对细节的反应,除非给予细节不同程度的强调。

占据音乐结构战略性地位的细节部分——和声的开始部分或者说歌曲连接处的曲折部分——比其他部分的细节,比如连接处中间的一些小节,更容易被认可和喜爱。

不过这种结构上的关系无法干扰到结构系统。

细节只是在这种结构关系的有限程度上依附于整体。

然而,整体既从未被作为一种音乐经历被突出,整体结构也从不依附于细节。

为了比较的目的,严肃音乐的特征可以被描述为:每一细节的音乐感都来自于每一首乐曲的整体,而这一整体中包含与细节的联系,却不包括对一种音乐模式的突出。

例如,在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序曲中第二主旋律只从上下文获得真正涵义。

只有通过整体—也就是由与第一主旋律的格列高利圣咏特征形成的鲜明对比构成的整体——这一序曲获取了特定的抒情表现力。

与整体割裂后的第二主旋律不表现任何意义。

另一个例子可以在贝多芬的《,,,,,,,,,,,,》的第一乐章的持续音中的再现部开始部分找到。

紧随之前的爆发力,开始部分才展示出最强烈的震撼力。

没有了前面部分的爆发和展开直接就进入重复部分,乐曲也就失去了意义。

上述情况不可能发生在流行音乐中。

从整体中抽走任何细节都不会影响音乐感。

既然整体结构本身只是个自动音乐系统,听者可以自动补充失去的部分。

合唱的开始部分可以被其他无数的合唱开始部分所代替。

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构成要素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不会受到影响。

贝多芬的音乐中,只有在整体和它的具体组成部分的动态关系里,位置才是重要的。

在流行音乐里,位置是绝对的。

每一细节都可以被替换,它的作用只像是一部机器的轮齿。

只是确立这种不同是不够的。

这样的观点可能会遭到反对:流行音乐的标准结构和类型与舞曲密切相关,因此它们也适用于严肃音乐中的舞曲派生物,如属于维也纳流派的小步舞曲和谐谑曲。

可以认为或者是这部分严肃音乐也可以从细节而不是整体的角度理解,或者是如果在严肃音乐中的舞曲种类中可以看到整体,没有理由在现代流行音乐中看不到整体。

以下思考通过展示即使在严肃音乐采用了舞曲的形式时仍然存在的巨大不同来提供对两种相反观点的解答。

根据当前形式主义的观点,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的谐谑曲可以被看成是高度标准化的小步舞曲。

在此谐谑曲中,贝多芬从传统小步舞曲结构吸取的是小调小步舞曲、大调三重奏与小调小步舞曲的重复之间的鲜明差别的理念;还吸取了诸如侧重第一个四分之一的四三节奏这样的一些其他特点;以及小节和乐段中的舞曲似的对称性。

但是这一乐章的特别形式作为具体整体的理念可以重新评价借自与小步舞曲的手段。

整个乐章被看作是终曲的序曲,目的是不仅通过预兆性的、不祥的表现方式,更通过展开乐章的规范方式来创造巨大的张力。

经典的小步舞曲结构首先要求主要旋律的出现,然后是可以导入更多更远音调区域的下一部分的序曲——这些更远音调区域形式上与今天的流行音乐的连接部分相似——最后是原始部分再次出现。

这一切都可以在贝多芬的音乐中出现。

在谐谑曲部分,他采用主题两重性的理念。

但在传统的小步舞曲中,他使用了无音的、无意义的游戏规则来表达意义。

他完全做到了使规范的结构和具体内容达到一致,也就是说,精心地完成了主题的表达。

这支谐谑曲的谐谑部分(也就是,大调中弦乐器进入前的部分,这部分标志着三重奏曲的开始)包括两个主题的两重性:弦乐部分逐渐形成的音型和管乐的配合。

这种两重性不是系统地发展的,这样首先弦乐乐句被精心地展开,接着是管乐的配合,然后弦乐主题被机械性重复。

小号部分中第二主题第一次出现后,两个最重要因素以对话的形式交替地相互联系着。

谐谑曲的结尾不是通过第一而是通过第二主旋律突出,而第二主旋律覆盖着第一乐句。

而且,三重奏曲后重复的谐谑曲由于配乐极其不同以至于听起来像谐谑曲的预示显示,萦绕心头的特点,直有到终曲开始,这种特点才消失。

整体设计得非常动感。

不仅是主旋律,而且音乐形式本身都尽显张力:这种张力在第一主旋律中包括问题与回答的双重结构内已经显示得很明显;甚至是在两个主旋律之间显示得更明显。

整个结构服从于这一特定乐章的内在需要。

不同概括起来为:在贝多芬音乐中以及在优秀的严肃音乐中——我们这里不涉及结构像流行音乐一样严谨和机械的不规范的严肃音乐——细节最终包含整体并导致整体的展示,与此同时它又是从整体理念中产生出来的。

在流行音乐中,这种关系是偶然的。

细节与整体没有关系,整体体现为一种外部结构。

这样,整体不受个体的影响,因此在一首音乐中是孤立的、沉静的、不被注意的。

同时细节被一种它永远无法影响和改变的音乐手段割裂开,这样细节变得无关紧要。

没有被展开的音乐细节就变成一幅它发展可能性的漫画。

,、标准化上述讨论表明流行音乐和严肃音乐差别可以用更确切的术语表达清楚,而不是用那些只是表明音乐层次的术语,如“缺乏文化修养和具备文化修养”,“简单和复杂”,“单纯和世故”。

例如,范畴的不同无法确切地用复杂和简单这样的术语表达清楚。

早期维也纳经典主义的作品毫无例外在节奏方面比爵士乐编排简单。

旋律方面,许多流行歌曲的音程,如“深紫”,比大多数主要由主音三和弦和第二音级构成的旋律更难听懂。

和声方面,所谓经典的和声比目前美国,,, ,,, ,,,,,的作曲者所作和声更有限,这些作曲者汲取的来源包括 ,,,,,,,,,,,,, 乃至更晚的音乐。

标准化和非标准化是描述流行音乐与严肃音乐的不同的主要对比性术语。

结构的标准化目的是获取标准反应。

聆听流行音乐不仅受音乐的催化剂控制而且由音乐的内在性质控制,引入与自由社会中个性理想相对抗的反应体系。

这与简单和复杂无关。

严肃音乐中,每个音乐元素,甚至是最简单的元素,都是个体。

作品的组织性越强,细节的可替代性越小。

然而,流行音乐中,每首音乐的结构是抽象的,独立于特定的音乐过程而存在。

这个理论为理解以下谬论提供基础——流行音乐中复杂的和声比严肃音乐中同样复杂的和声更容易理解。

流行音乐中复杂的细节从不起到个体的作用,而只是作为装饰音,结构隐藏于它们之后可以被看到。

爵士乐的业余听者能够用节奏或和声公式代表和表示的图表式公式替换复杂的节奏或和声公式,无论这多么具有冒险性。

听者的耳朵应付流行音乐是凭借他们已具备的形式结构知识进行小的替换。

事实上,面对复杂,听者只听到复杂所代表的简单,把复杂只看作简单的模仿性变形。

在严肃音乐中不存在这样模式化的机械性替代。

严肃音乐中,最简单的也需要努力才能立即听明白,而不是模糊地按照模式化的规则概括它,模式化的规则只能产生模式化的效果。

否则音乐就无法被理解。

然而,制作流行音乐的方式是计划好把特别转化成准则的过程,某种程度上在制作中实现这一过程。

乐曲的聆听由听者决定。

流行音乐就是这样剥夺了听者的自发性,而鼓励有条件的反应。

流行音乐不仅不要求听者的努力来听懂具体的音乐,而且给听者提供了模式,任何具体的细节都在这样的模式中被归类。

模式化的发展控制听者聆听的方式,听者听的同时不需要做任何努力。

流行音乐被“提前吸收”。

当代流行音乐的这种结构可以解释我们将要讨论的聆听音乐的习惯上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