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评估》第四章 课堂笔记

《项目评估》第四章 课堂笔记
《项目评估》第四章 课堂笔记

福师《项目管理》第四章投资项目技术评估课堂笔记这一章专业性和技术性偏强,因此在学习内容上不作重点要求,在教学方法上我们也作些改变,直接采用问答式的方法,来学习这一章要求掌握的知识要点。

下面就开始逐一解决这些问题

一、什么是技术?技术评估的必要性是什么?

技术一词涵盖了三个方面内容——为完成某种目的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为实现一定目标所选择的工艺技术方法为落实工艺技术方法而采用的物质手段。它可表现为有形技术,如工艺图纸、厂房设备,也可表现为无形技术,如人的知识、经验和技能。

技术评估的目的是趋利避害,每个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在既定的项目技术、工艺、设备方案等前提下取得的,因此,只有在技术上被认定是可行的投资项目才有必要进一步进行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

二、项目技术评估应遵循哪几大原则?

1、先进适用性原则——坚持这一原则既要克服片面追求高新技术的倾向,又要防止以选用适用技术为由而降低技术先进性的要求,从而影响技术现代化速度。只有根据本国和自身条件,采用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取得好的经济效益,那么这种技术既是先进的,又是适用的。

2、经济合理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合理地协调技术和经济、功能和成本之间的关系,以最低的耗费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3、安全可靠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从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出发,最大限度地保证项目的技术方案不会对工作人员的身心和周围环境造成危害。

三、如何理解项目技术评估的经济合理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合理地协调技术和经济、功能和成本之间的关系,以最低的耗费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为了保证技术方案的经济合理性,首先要求技术方案本身具有合理性,它主要体现在:设备规模或容量、产品及生产规模合理;工艺流程合理;衔接配套合理;专业化协作程度好等。其次贯彻经济合理性原则,既要防止单纯追求技术先进性而忽视经济合理性的现象,又要避免为一时的节约而违背技术科学规律的现象。

四、影响项目技术评价的因素有哪些?

1、需求因素。市场需求是技术开发与选用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它从两个方面影响技术的选择与评价:一是市场需求决定项目生产的产品、规格、质量和生产规模,进而影响项目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二是企业为适应市场动态的发展和需求结构的变化,必须调整技术结构,促进技术发展,以保持市场竞争地位。

2、资源因素。主要是指资金、人力、能源、原料、机械设备以及其他生产资料对技术的制约。

3、经济技术环境因素。这是指能使技术发挥效益的经济技术条件,包括基础设施、技术能力等。

4、社会分工环境制约因素。社会分工环境是指生产社会化程度。通常专业化水平越高,生产组织方式也就越先进合理,而先进的生产组织方式往往是高效先进的技术得以选用的重要条件。

5、自然生态环境制约因素。任何技术采用都不应当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构成危害,影响人类生活、劳动和自然生物的生存。

五、如何分析评价项目生产工艺流程的合理性?

生产工艺是生产产品所采用的工艺流程和制作方法,采用什么样的工艺,关系到确定什么样的生产设备的问题。

工艺流程的合理性主要体现为工艺流程要符合以下要求:

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即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各个工序之间的流动,在时间上是衔接的和连续的。采用先进的流水线,就能提高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2、生产过程的协调性——指生产过程的各阶段、各工序之间在生产能力上应有适合产品生产要求的比例关系。要保持协调性,必须正确配置各类人员和设备。

3、过程的适应性——是指生产过程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多变的特点。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要求产品在品种、功能等方面与之相适应,因此工艺技术也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便在需求变化时能及时调整改变制造方法和工艺流程。

六、简述设备的分类及各自的内涵。

设备是机器、机械、运输工具及生产装备的统称。工业设备按其在生产中的作用,可分为生产设备、辅助设备和服务设备三大类。

生产设备——生产流程作业线上能生产目标产品的设备;

辅助设备——辅助生产车间的运输、动力维修设备等;

服务设备——间接为生产服务的设备,如办公设备、安全设备、生活服务设施等。

七、项目设备评估的内容有哪些?

1、设备生产性评估——即设备的生产效率,是用单位设备在单位时间内的生产能力来衡量的。

2、设备可靠性评估——指在规定时间内,在规定使用条件下,设备无故障地发挥规定功能的程度。对引进设备尤其要注重可靠性评估。

3、设备耐用性评估——即对设备的物质寿命、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进行综合考虑。

4、设备安全性评估——选择设备时,要考虑设备安全防护措施,应保证生产人员和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

5、设备维修性评估——即对设备的维修次数、零部件的互换性、标准化和维修的难易程度的评估。一般而言,在性能价格接近的情况,应选择维修性好的设备。

6、设备配套性评估——即对相关联设备之间的数量、技术参数之间的吻合程度进行评估,不仅要求量上的配套,还要求质上的配套,这样才能使设备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对进口设备则更应注意引进设备之间及其与国产设备、原有设备和厂房之间的配套。

7、设备灵活性评估——这里的灵活性也称为“柔性”,是指对要加工的原材料等条件要求的严格程度和设备适应生产方案改变的能力。生产方案的改变可能是生产能力的改变,也可能是品种规格的改变,甚至是产品对象的改变,对于生产方案经常发生改变的项目,就应选用通用设备或适应改变能力较强的设备。

8、设备费用、能耗评估——不论是采用国内设备还是引进设备,都要求在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尽量使设备费用控制在最低限度,以降低投资总额,同时还应考虑设备的节能性。

八、简述软技术评估的方法及衡量标准。

软技术(尤其是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引进一般按其获利能力计价,用提成计价法计算。

评估评价是否合理,往往用转让方享受的利润分享率来衡量。

国际合理的利润分享率为15%-25%。

九、什么是总平面布置方案?它由哪几部分内容组成?

总平面布置方案是根据企业的生产性质、规模和生产工艺等要求,结合建厂地区的自然、气候、地形、地质,以及厂内外运输、公用设施和厂际协作等具体条件,按照原料进厂到产成品出厂的整个生产工艺过程,对生产车

间、辅助生产设施和生活用房等建筑物和构筑物在厂区内进行经济合理的布置,并对交通运输总平面进行组织布

置的规划设计工作,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总平面布置;

2、竖向布置;

3、交通运输线路布置;

4、管道电缆线路布置;

5、绿化及美化设施。

十、建筑工程方案选择有哪些要求?

1、要充分利用和改造原有厂房和公用设施。以达到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目的,但也要注意原有厂房和设施与拟新增设备的适应性。

2、建筑物要适应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技术要求。即要以拟建项目的技术和设备对建筑物的技术要求为依据进行建筑设计,以使建筑物符合生产工艺要求。

3、建筑物的空间设计要力求节约。这就要求正确选择厂房建筑的层数或,正确安排各车间内的平面布置,

力求做到在适用在原则下,尽量减少车间的体积和面积。

4、建筑物的结构要力求经济适用。不同结构的工程其投资费用也不相同,因此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应根据经济适用原则,及项目的实际需要、厂房的大小和建设场地的具体条件,来选用厂房的建筑结构形式。目前,工业厂房建筑结构形式已向“轻质、大跨度、空间和薄壁”的方向发展。

转载 如何整理课堂笔记

转载:小学生怎样记课堂笔记 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小学生在课堂上记笔记有什么好处。因为在我的课堂上,每一个班的学生都要求记课堂笔记,而且每堂课在我走进教室之前笔记本就是打开着的,省得一到让学生动笔的时候课堂就有一段时间显得特别混乱,转身掏书包找练习本、铅笔、橡皮掉在地上,影响正常课堂教学时间。 课堂笔记就是学生对老师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做书面记录,并把它作为今后复习和学习的重要资料,好处有很多,比如有助于知识的存储和记忆,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帮助学生提高课堂注意力,因为小学生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比较短。再有就是回到家里复习或等到期末复习的时候课堂笔记就派上用场了。 记课堂笔记的方法很多,但不是每一种方法都适合于每一个学生,教师得想办法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记笔记方法。 一、在书本上作“旁注”。 有的时候老师可能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学期下来,翻开学生的教科书时像新的一样,一个字也没有。这样的学生积累的东西一定特别少。认为在课堂上对于老师的讲解重点例如一些词语的解释、重点的段落,或用画线、或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或写一些简单的注解等标注出来。比方说重点的地方可以用直线画下来,比这个还重要的内容用波浪线现出来,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可以画一个问号,需要积累的词语可以用圆圈、方框圈起来。总之教科书不能空着,不能学过了还和新的一样!这不利于积累,复习时也没有依据。毕竟在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一定会有精彩的部分,这些精彩有时是转瞬即逝的,可能课堂上你还记得很牢固,但你保证不了过一段时间不遗忘,如果你记笔记了,做标注了,复习时当你看到你的标注,课堂精彩处的镜头就会马上再现,可能一些知识点很快回到你的记忆当中。 二、准备一个专门的课堂笔记本。 每一个学科都应该有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包括语文、数学、思品与社会、科学等等,这是养成一种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础。课堂笔记本不是要你把课堂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一般情况下以老师的板书为主,其次是抓住老师讲解的重点记录在本子上。每一个学科的记录方法也有不同,比方说数学科中的一些概念、法则,书本上都有,所以这些不必记,在书上画上重点号就可以,但一些老师对概念的理解,一些解题的技巧等一定要记下来,因为这些可能是老师用很长时间、甚至是用一辈子的时间总结出来的经验,你说这重不重要,值不值得记下来?语文课上一些课文的作者简介、写作时代背景、写作特点等书本上可能没有作注解,老师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或根据教学要求,课堂上一定会对这些作出简要介绍,这也是老师通过查阅很多资料或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作笔记的重点。这样复习的时候效率才会高,积累的东西才会多。为什么说每一个学科要有一本专门的笔记本呢?因为不同的学科记笔记的方法有所不同,而且混用笔记本有的时候会很乱,复习起来不方便,找来找去的效率不会高。 三、学会在笔记中质疑。 细心的老师会发现,有的学生课堂记笔记的方法也掌握了,课听得认真、笔记记的详细,学习成绩本该提高得很快,可就有个别学生的成绩提高起来还很慢,成绩好的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得也不够好,就是我们俗话所说的没后劲。什么原因?其一、写字速度慢,课堂只为记笔记而记笔记,有的时候跟不上老师的讲解。其二、学生不会思考!课堂只为了记而记,没有充分的思考时间,或没有自主思考问题的习惯。所以在记笔记的过程中,要学会记重点,留下一些时间把自己的困惑写下来,然后留在课后思考、与人交流,这样才会有发展。记完课堂笔记后,一定要记得整理。因为课堂老师的讲解一定要快于学生动笔记录,所以没跟上的地方一定要和同学比较一下,把自己没跟上的抄到自己的笔记上,使笔记更趋于完整以免使一些知识点掌握有误,其实这个过程也是记忆和复习的过程,一定要趁热打铁,不要拖拉。

2019最新整理00324现代人事管理学考试重点

1.人事管理是指社会劳动过程中,对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管理的实践活动。 2.人事管理学是以人事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正确反映人事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人事管理的含义? 所谓人事管理,是指社会劳动过程中,对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管理的实践活动。 2.人事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人、事,以及人和事的结合 (2)古今中外人事制度。 3.人事管理的目标和原则是什么? (1)人事管理的根本目标,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调节人与人之间在需要和利益上的矛盾,以实现人们在行动上的协调一致。 (2)人事管理的这一根本目标带有明显的双重性质。一方面,施加影响于人,使个人的需要和利益服从社会的需要和利益;另一方面,则要服务于人,使个人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使个人的正当利益得到保护。 基本原则:①适应需要;②任人唯贤;③竟争择优;④适才适用:⑤依法管理。 4.人事管理学的特点? (1)人事管理学是一门实用性的管理科学 (2)人事管理学是一门交叉性科学 (3)人事管理学是一门政治性较强的科学 5.人事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1.为每个劳动者在社会生活中找到适当的职位,以实现人与事的最佳结合。 2.为每个劳动者完成其职责创造良好的条件,以实现职责、能力和环境的协调,得到最佳的劳动成果。 3.在劳动者完成其职责的过程中,对他的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查,并对其工作绩效作出评价。 6.人事管理学的基本观点? 1)必须以人为核心 (2)必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3)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4)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 (5)必须重视职位和人员测评。 7.人事管理学的作用如下 (1)科学的人事管理是巩固政权、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 (2)科学的人事管理是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 (3)科学的人事管理对开发人才资源起重要作用。 8.人事管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如下。 (1)人事管理学,就是专门研究用人之道的学科。社会学,是对人和社会进行综合性、总体性研究的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 (2)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分析、研究人事管理问题,这意味着:①要把人事管理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加以研究:②人事管理是一种社会活动,它的主体和客体都是社会中的人,而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无不打上社会的烙印;③社会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些观察、分析人事管理问题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笔记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笔记 第一章企业核心能力与人力资源管理 1、企业的可持续成长与发展,在实践中必然是外部途径与内部途径的统一,即一方面需要进行例行的外部行业选择和对行业竞争要点进行准确的把握;另一方面,又需要依靠不断苦练内功来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只有两者兼备的企业才能够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 2、企业核心能力 典型代表 麦肯锡公司:核心能力就是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知识和技能的组合,它具有使企业的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同时,核心能力由洞察预见能力和一线执行能力构成。(洞察预见能力主要来源于科学技术知识、独有的数据、产品的创造性、卓越的分析和推理能力等) 国内的李悠诚等人的观点:核心能力就是无形资产,核心能力的内容包括技术、技能和知识。它在本质上是企业通过对各种技术、技能和知识进行整合获得的能力。 识别某项因素是否是构成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标准的四个特征: 第一、价值性。(价值=收益/成本) 第二、独特性。(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和效率的差异性,是解释一个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 第三、难模仿性。 第四、组织化。 核心能力:组织自主拥有的,能够为顾客提供独特价值的,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无法模仿的,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管理等要素的组合。 3、核心能力的来源————智力资本 智力资本,是指一个公司两种无产自产的经济价值,组织资本和人力资本。 组织资本是组织成员在特定的组织环境下协同工作而形成的,能够为组织创造价值的资本形式,它根植于企业的价值观体系、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组织制度、知识管理系统、客户和公共关系系统之中。 人力资本,是指蕴藏于组织中、能够产生价值增值的人力资源所拥有的知识、经验、技能、个性、内驱力、团队意识等各种因素的集合。 4、人力资源管理是依据组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总和。(从内涵与外在特征把握其特征) 5、人力资源是形成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源泉 A、人力资源的价值有效性。 a、核心人力资源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企业的核心人力资源主要指企业家和企业中的知识工作者) b、人力资源能够为企业持续性地赢得客户、赢得市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理念基础,即企业的使命、追求和核心价值观;二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客观基础,即企业的市场与客户) c、人力资源价值性的其他表现。 B、人力资源的稀缺性与独特性。 稀缺性,主要是指由于资源分布的非均衡性导致的资源的相对有限性。是独特性的重要前提。 C、人力资源的难以模仿性。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汇总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 识点汇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知识点1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________、岩浆活动和________作用。3 .影响: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________。 4 基本形式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岩层的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垂直于地表 岩层变化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 弯曲变形 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对地表的影响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 巨大的褶皱山脉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相互关系同时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全球范围看,以________运动为主,以________运动为辅 知识点2 外力作用 1.概念: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 2.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________。 3.表现形式 (1)风化作用(2)侵蚀作用(3)搬运作用(4)堆积作用 举例说明: 以下地貌和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海蚀柱、海蚀崖:________;冰斗和角峰:________;沙滩:________; 新月形沙丘:________;黄土高原地貌:________; 风蚀柱、风蚀蘑菇:________;冲积扇(洪积扇):________;等等。 4.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________。 知识点3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三大类岩石:岩浆岩、________、沉积岩。 2.物质循环过程 (1)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础物质:A________、B________、C岩浆。 (2)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循环环节:①外力作用、②________、③重熔再生、④________。 技巧点拨: (1)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的就是________。 (2)________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各类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________;各类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 ________; 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成________。 2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要点课堂笔记(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要点课堂笔记(人教版) 第一部分:课文精要 一、风景特点篇 1、桂林山水——奇秀险、静清绿 2、双龙洞——雄伟、惊险、神奇 3、七月的天山——奇妙无比、引人入胜 4、大海——波澜壮阔 5、西湖——水平如镜 6、泰山——峰峦雄伟 7、香山——红叶似火 8、荷兰——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 9、乡村生活—自然和谐、充满诗意、无拘无束 10、乡下风景——独特迷人、优美恬静 11、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水天下第一 甲:第一 12、、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小船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行驶, 人好像在画卷中游览观赏一样。 二、人物特点篇 1、父亲(中彩那天)——诚实,讲信用 2、父亲(万年牢)——认真、实在、正直 3、哈默——自爱自尊自强、有骨气 4、小夜莺——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5、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游泳本领高 6、一个中国孩子——热爱和平、憎恨战争 7、盲童安静——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8、琳达一家——一心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 9、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勤劳朴实 10、伽利略—执着追求真理,相信科学、不迷信权威 11、罗丹——做事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执著追求 12、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画技高超 13、父亲(父亲的菜园)——勤劳执著、认准目标、坚持不懈、 4、纪昌——虚心好学、勤学苦练 15、飞卫——堪称名师 16、扁鹊——医术高超 17、蔡桓公——固执己见、自以为是、讳疾忌医 18、文成公主——聪明又漂亮 19、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权,为民造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20、宙斯——心狠手辣、冷酷无情

21、渔夫——从容、镇定、聪明 22、魔鬼——凶狠狡猾而又愚蠢 三、单元心得体会 1、学习了第1单元,我感受到了祖国的风景是那么的奇妙无比,引人入胜。 2、学习了第2单元,我懂得了做人要做一个诚实讲信用的人。 3、学习了第3单元,我感受到了只要你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有所发现。 4、学习了第4单元,我体会到了我们要热爱和平、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5、学习了第5单元,我体会到了我们要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6、学习了第6单元,我体会到了乡村的风光是如此的独特迷人、自然和谐啊! 7、学习了第7单元,我体会到了无论学习、做事,都应该认准目标,执著追求。 8、学习了第8单元,我从这些故事当中体会到了做事、做人的道理,领略故事是多么的引人入胜啊! 四、课文心得体会 1、学习了《桂林山水》,我感受到了桂林的山是多么的奇秀险,桂林的水是多么的静清绿啊! 2、学习了《记金华双龙洞》,我感受到了双龙洞是多么雄伟、惊险、神奇啊! 3、学习了《七月的天山》,我感受到了七月的天山是多么的奇妙无比,引人入胜啊! 4、《中彩那天》告诉我们,人生最重要的是诚实,讲信用,这是比物质财富更加珍贵的财富。 5、学习了《万年牢》,我感受到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6、学习了《尊严》,我感受到了做人要做一个自爱自强自尊的人。或要用自己的劳动去维护个人的尊严。 7、学习了《将心比心》,我明白了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或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着想。 8、《自然之道》让我们懂得,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9、学习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我明白了要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10、学习了《“打扫”森林》,我明白了要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提高环保意识,爱护环境。 11、学习了《人类的老师》,我明白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用心思考,才会有所收获。 12、学习了《夜莺的歌声》,我明白了面对敌人时,我们要镇定自如,机智勇敢。 13、学习了《小英雄雨来》,我知道了雨来是一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人。 14、学习了《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我明白了要热爱和平,维护和平,不要战争。 15、学习了《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我明白了我们要憎恨战争,维护和平,捍卫和平。 16、《触摸春天》,告诉我们:谁都有热爱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17、《永生的眼睛》,启示我们:以自己的爱心给他人带来幸福,生命才更有意义。 18、《生命 生命》,教育我们: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19、《花的勇气》,激励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阴风冷雨并不可怕,要以无所畏惧的勇气面对一切艰难险阻。 20、学习了《乡下人家》,我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田园生活真让人向往。 21、学习了《牧场之国》,荷兰的景色真让人着迷啊! 22、学习了《古诗词三首》,古人描写的乡村生活多么富有情趣啊!

课堂教学听课记录与评分标准

课堂教学听课记录与评 分标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北社中学课堂教学听课记录与评分标 准 听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地点: 任课教师姓名及科目:,课程名称: 班级:,应到学生: 学生出勤情况:迟到人,早退人,无故缺席人,请假人 听课记录与建议:

听课人: 北社中学听课制度 我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用一流师资打造精品教育品牌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是理论培训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检验。教师在培训中学习,在实践中反思,在互助中成长。在帮助学校了解任课教师备课和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的同时,也推动了教师养成认真对待每一堂课的良好习惯。相信此举的正常运作,必能使我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整体再上新台阶。 听课是教师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交流的极好方法,也是领导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检查与指导的有效途径。现形成如下制度: 听课数量: 学校校长、教导主任等每学期听课30节以上。教研组长、35周以下的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课20节。老年教师每学期听课10节。 听课形式: 1、独立听课。任何教师可随时到任意班级听课。 2、集体听课。学校(业务组)组织的校级(业务组)性公开课、观摩课、研讨课、汇报课等。 3、新教师、青年教师与指导老师跟班听课。 听课要求: 1、听课可不事先通知被听课人,任课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他人听课。 2、听课人要在上课前进入教室,遵守教学秩序,尊重任课教师,任何人听课均不得影响教师正常授课。 3、听课采取随机或跟踪方式,全面听课与重点听课相结合。重点听青年教师的课。对授课效果差,学生和家长反映强烈的教师,要试行跟踪听课,帮助改进,限期提高,不思改进或改进效果差的将作必要的组织处理。

mba人力资源课程笔记第二讲P_h七七p,--mbaiduo

mba人力资源课程笔记第二讲P_h七七p,//mbaiduo 人力资源管理第二讲一、课程简介本讲主要讲授了管理团队有效作业的条件、外包的含义、传统人事管理的特征和基本职能,并进一步分析了传统人事招聘与现代人事招聘的区别、传统人事的级别管理和薪资管理。 二、课程目标1、理解管理团队有效作业的条件2、了解传统人事管理的特征和基本职能3、区别传统人事与现代人事的招聘和甄选4、了解传统人事的级别管理和薪资管理三、要点提示管理团队的有效作业条件、共同的目标、认同感、承诺感、坦诚沟通、信任关系、外包、传统人事管理、传统招聘、传统的级别管理、传统的薪资管理工作分析、工作描述、职位说明书、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日志法、人员需求预测、招聘方式四、课程预习: l 阅读指导1、人大出版社出版的?人力资源管理?第3、4章2、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人力资源管理?第4、5、6章l 阅读笔记课程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上科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全

九上生物知识点 一、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 1、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 2、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实验: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的热量价蛋白质:16.7千焦/克糖类:16.7千焦/克脂肪:37.7千焦/克 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2、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1)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2)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3)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4)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5)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7)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牙齿是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能切割、撕裂、捣碎和磨细食物。人的牙的总数为28颗~32颗。(1)牙的组成 牙冠——牙被牙釉质所覆盖的部分,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

牙颈——牙冠和牙根的交界处称为牙颈。 牙根——牙被牙骨质所覆盖的部分。 (2)牙的分类 ①从成分上分: 牙本质——构成牙的主要成分。 牙骨质——牙根的表面。 牙髓腔——由牙本质围成,内有牙髓,为富有神经、血管的结缔组织。 4.21.消化系统的组成: 2.三类大分子物质最终消化产物。 ①淀粉→葡萄糖 ②蛋白质→氨基酸 ③脂肪→甘油与脂肪酸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具有的特点) ①小肠很长②内壁有许多皱襞③小肠内壁有绒毛④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⑤小肠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4、七大营养素在消化道被吸收的情况: 胃:酒精和少量的水 小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维生素、无机盐 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 5、消化分为两类: 物理性消化:牙齿――切、撕、磨(咀嚼)胃――搅拌小肠――蠕动胆汁――乳化作用 化学性消化: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 实验:唾液淀粉酶的作用 实验方法:对照实验。 酶的特点:多样性、高效性、专一性 酶的催化条件:温度、PH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一、酶 (1)酶的概念 (2)酶的作用特点 (3)酶缺乏或不足,会导致代谢紊乱,甚至出现疾病,如白化病。 (4)活动——研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 实验成败关键有四条: 一条:制备的淀粉糨糊(将淀粉制成糨糊后很均匀,有利于与唾液淀粉酶充分混合,充分分解)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否则唾液中的淀粉酶会被高温破坏而失去活性。 二条:在取唾液前,必须漱净口。切忌从咽喉处吐取黏液,因为这里的黏液不是唾液。 三条: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在37℃恒温的水浴中进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酶的催化,影响实验结果。 四条:加碘液前,要先将试管冷却后再滴加碘液,温度过高会使碘液中的碘升华,影响实验效果。所以在这个实验中,温度的控制是关键所在 二、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1)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图解: (2)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 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影响酶催化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温度、pH等,只有在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下,淀粉酶才能使淀粉迅速水解。以下活动仅供参考。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假设pH可能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唾液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过酸或过碱的环境都会影响酶的催化效率。

自考公关礼仪课堂笔记00644公共关系礼仪重点公共关系礼仪自考必备

第一章礼仪概论 第一节礼仪的含义与性质 礼在中国最初是敬奉神明的 一,我国古代礼的概念有三层基本含义:1,典章制度(周礼)。2,礼节仪式(仪礼)。3,道德规范(礼记)。 二,仪的含义:1,法度准则。2,典范表率。3形式仪式。4,容貌风度。5,礼物。 礼仪:人类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式、礼品器物等。 1,礼貌:是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友好的行为规范。属于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份,侧重内在修养。 礼貌的内容是社会公德核心内容,也是公关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2,礼节:是在交际场合表示尊敬、祝颂、问候等惯用形式。是礼仪的具体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内在美的外化。 3,仪表:是礼仪在个人外在形象方面的体现。可以表现人的精神状态和文明程度。 4,仪式:是交际活动中按礼宾要求用特定的程序方式等表达的礼仪过程。是组织形式出出,较轰动的部分。三,礼仪的性质:1,约定俗成的规范性。2,推陈出新的继承性。3,民族地方的特殊性。4,由表及里的功能性。(礼仪的形式是物质的,含义是精神的。) 四,礼仪的要素:1,礼仪的主体(个人主体、组织主体、临时团体)。2,礼仪的对象(客体). 3,礼仪的媒体(礼仪的媒体也即礼仪的符号)(礼仪媒体是礼仪内容和礼仪形式的统一)(宏观可分为:人体礼仪媒体、物体礼仪媒体、事体礼仪媒体)(语言礼仪媒介是:指运用人类最重要、最普遍的交际工具来传达礼仪信息的媒介)。4,礼仪的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第二节礼仪的形成与历史 一,原始社会的礼仪:1,礼仪在社会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2,礼仪内容广泛,而以各种崇拜尤为突出。 3,礼仪活动具有明确的实用动机。4,礼仪的等级观念是民主、平等的。 二,奴隶社会的礼仪:1,全民意向被尊君观点取代。2,民主平等精神被强制与不平等所取代。 3,妇女地位下降,得不到起码的尊重。 三,封建社会的礼仪:1,尊君观念被演绎为君权神授说。2,对妇女的压迫和禁锢更甚。3,伪善。4,封闭。 第三节公共关系与礼仪 公共关系礼仪:是礼仪在公共关系领域的运用与发展,是社会组织同公众交往时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公关礼仪知识是公关从业人员最基本的知识、最基本能力、最基本素质、公关组织的基础最重要的日常工作。一,公关礼仪对人际关系的促进:1.可增强人际关系的现代意识。2,可增加处理人际关系手段方法。 3,可开拓处理人际关系的视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4,可促进人际关系的国际化进程。企业文化:指企业在建设和发展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企业文化的层次有四个:1,表层的物质文化。2,浅层的行为文化。3,中层的制度文化。4,深层的精神文化。 CIS 5个要素:MIS理念识别系统---心。BIS行为识别系统---手。VIS视觉识别系统---脸。 AIS听觉识别系统---声音。EIS环境识别系统----家。 二,情商:指个人对自已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摩驾驭,以及对人生的乐观程度和承受能力。三,公关礼仪的基本原则:1,遵时守约原则(首要原则)。2,公平对等原则。3,和谐适度原则。 4,遵守公德原则。5,宽容自律的原则。6,系统整体原则。7,尊重公众原则。8,尊重习俗与风俗禁忌原则。 四,礼仪在公共关系职业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1,礼仪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2,礼仪可以安邦治国,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3,礼仪是个人道德水准和教养的重要标志。4,礼仪是搞好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桥梁。 5,礼仪是塑造组织形象的重要工具。6,礼仪运用是优质服务的保证。7,礼仪的运用可提高组织良好的效益。 第二章个人礼仪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 子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 、相对原子质量:⑴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课题2 元 素 一、元素 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相对原子质量=

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 4、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二、元素符号 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 一个氧原子。 3、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 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2H:表示2个氢原子。 4、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6表示6个氮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 1、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2、结构:7个周期16个族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

人力资源管理-课堂笔记-重点整理

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章人力资源导论 一、人力资源的概念与特点 1.人力资源的概念,广义上指一定的区域内的人口总量;狭义上指劳动力资源,即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有劳动能力的适龄劳动人口及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非适龄劳动人口的总和。 2.人口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体的数量表现 3.劳动力资源:是指狭义的人力资源;是非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 4.人才资源:是指一个国家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和专门技术能力的人口总称。 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15条的禁用规定和退休制度:中国劳动年龄范围的下线是16岁,上限男性为60岁,女性为55岁。 6.人力资源的数量:可以用绝对量和相对量两种指标来表示;人力资源绝对量和相对量又都有“潜在”和:“现实”两种计算口径 7.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a人口资源及其生产情况b人口年龄结构及其变动c人口迁移 8.人力资源的特点:a人力资源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双重属性b人力资源具有智力型c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d人力资源具有再生性e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f人力资源具有共享性g人力资源具有可控性h人力资源具有变化性和不稳定性i人力资源具有独立性j人力资源具有内耗性k人力资源具有主导性。 二、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财力、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能保持最佳比例;对人的思想、心里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导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物尽其用,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人力资源的价值。 2.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人力资源管理关心的是人,其核心是认识人形,尊重人性,强调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 3.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内容和工作任务:a制定人力资源规划b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工作c工作分析和工作设计d人力资源的招聘与选拔e雇佣管理与劳动关系f岗前教育、培训和发展g工作绩效考核h帮助员工搞好职业生涯发展i员工工资报酬与福利保障设计j员工档案管理。 4.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是指通过创建科学、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充分、有效地“激活人”,极大地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1.人性:是指人的本性,他是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及文学等许多学科研究的对象。 2.“经济人”:“经济人”又称“实利人”或“唯利人”,经济人假设也被成为X理论。泰勒制就是经济人观点的典型体现。 3.“社会人”:又称“社交人”。这一假设来自霍桑试验。其最基本的观点是:驱使人们工作的最大动力是社会、心理需要,而不是经济需要,人们追求的是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4.“自我实现的人”:是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假设 5.“复杂人”:假设是薛恩等人在20世纪末70年代提出来的;长期的研究证明。无论是“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还是“自我实现的人”假设,都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单都不适用一切人。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人本特征。人力资源管理采取人本取向,始终贯彻员工是组织的宝贵财富的主题,强调对人的关心、爱护,把人真正作为资源加以保护、利用和开发。 专业性与实践性。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的最重要的管理职能之一,具有较高的专业性,从小公司的多面手到大公司的人力资源专家及高层人力资源领导,都有着很细的专业分工和深入的专业知识。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管理的基本实践活动,是旨在实现组织目标的主要活动,表现其高度的应用性。 双赢性与互惠性。人力资源管理采取互惠取向,强调管理应该是获取组织的绩效和员工的满意感与成长的双重结果;强调组织和员工之间的“共同利益”,并重视发掘员工更大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战略性与全面性。人力资源管理聚焦于组织管理中为组织创造财富、创造竞争优势的人员的管理上,即以员工为基础,以知识员工为中心和导向,是在组织最高层进行的一种决策性、战略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于全部人员的全面活动和招聘、任用、培训、发展的全过程的管理。只要有人

参与的活动与地方,就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 理论基础的学科交叉性。人力资源管理采取科学取向,重视跨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包括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因此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对其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系统性和整体性。人力资源管理采取系统取向,强调整体地对待人和组织,兼顾组织的技术系统和社会心理系统;强调运作的整体性,一方面是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职能之间具有一致性,另一方面是与组织中其他战略相配合,依靠和支持整个组织的战略和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的一系列人力资源政策以及相应的管理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员工的招募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流动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员工安全与健康管理等。即:企业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人力资源的获取、开发、保持和利用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最终达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种管理行为。 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阿姆斯特朗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目标作出了如下规定:企业的目标最终将通过其最有价值的资源——它的员工来实现;

自然笔记评分标准

校园科技节系列活动之自然笔记评分标准 操作方法: 自然笔记是生物多样性探究活动中的一个项目,建议每一位同学都能拿起画笔记录下身边大自然的变化。 自然笔记的几个要素: 1. 观察和记录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 2. 观察到的事物,以及自己的所思所想 3. 记录者信息:学校、年级、班级以及自己的姓名 自然笔记的常见记录方法: 1. 边走边观察边记录,把最感兴趣的那些事物逐一记录下来。 2.对某一固定地点的小生物进行统计、观察和记录。 3.按时间顺序,对观察对象有规律地进行记录。 4. 选取某一类生物,着重进行观察记录。 记录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观察对象所生活的环境,最好能够在自然笔记中用图画或文字反映出来; 2.不要急着动笔,先观察再记录; 3.安排好布局,使图画和文字和谐统一。 班级中的中队长、学习委员、宣传委员组成自然笔记评委团,来评选本班同学们上交的自然笔记作品,根据标准中的各个项目进

行打分。(满分100分)通过评选推荐出较好的作品(5-10份)参加学校展出(其余在班级展出)。 1、绘图记录5-30分 能大致描绘出外型的绘画作品5--10分 能表现出外型和简单细节的绘画作品11--20分能体现细节描绘的绘画作品(比如叶脉、叶缘、翅膀上的花纹等)21—30分 2、文字记录5---30分 对观察到的现象能有比较简单的描述5—10分 对观察到的现象能有比较详细的描述11---20分 对观察到的现象能有详细的过程描述并能加上自己的感受或是有特别的疑问21---30分 3、特殊项加分共30分 有测量的数据(5—10分)、放大镜的模式(5—10分) 基本信息(时间、地点、记录者、天气等)(5-10) 4、排版2—10 整体感不明显、或较为凌乱2-4分 排版美观、色彩感好、具有艺术感5---10 自然笔记评分记录班级

人力资源管理(一)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世界上的资源可分为四大类: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信息资源(一)人力资源必须从其内涵和特性两方面去分析。 从内涵上看:人力资源是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 特点:1不可剥夺性 2时代性 3时效性 4生物性 5能动性 6再生性 7增值性 (二)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包括:宏观人力资源管理、微观人力资源管理 宏观人力资源管理,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人力资源的计划、组织、配置、 开发和使用的过程。 微观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获取、整合、保持、开发和控制与调整 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可从这几方面理解: 1、人力资源管理最终是为了支持组织目标的达成,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 工作为组织的战略服务; 2、通过规划、招聘、甄选、培训、考核、报酬等技术方面,达成组织目标; 3、通过对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三者间相互关系的管理,进而达到间 接管理生产过程的目的; 4、注重人与事的匹配上,并不是被动地使人消极地适应事情的需要。 5、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手段实现人力资源的获得取、整合、 保持、开发、控制与调整; 6、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 (三)人力资源管理目标: 1、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达到有效管理员工的目的。 2、通过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关系的管理,在实现人员管理的同时, 达到组织体系、文化体系协同发展的目的。

3、通过人力资源的管理,提高组织的生产率,实现组织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功能为:1获取 2整合 3保持 4开发 5控制与调整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领域: 1、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 2、人力资源规划 3、招募与甄选 4、培训与开发 5、绩效考核 6、薪酬、奖金和福利 (五)人力资源部门的结构: 1、小型企业 2、大型企业 (六)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 第一种模式:产业(工业)模式(industrial mode),20世纪50年代之前第二种模式:投资模式(investment model),20世纪60-70年代 第三种模式:参与模式(involvement model),20世纪80-90年代 第四种模式:高灵活性模式(high-flex model),20世纪90年代 人力资源的发展历史,从其产生到现在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1、初级阶段:以劳动关系改善和劳动效率提高为中心 2、人事管理阶段:以工作为中心 3、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与工作的相适应 4、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 人力资源战略(human resource strategy)是一种职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制定、实施和监控这种人力资源战略的过程,人力资源战略 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与企业战略的一 致。 ★人力资源战略的类型: 舒勒认为人力资源战略可以分成 1)累积型 2)效用型

第四章知识要点

第四章知识要点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内容。 (1)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它既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也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根本政治保证。 (2)经济上,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的经济成分为: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领导作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经济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 (3)文化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新民主主义的阶级构成和主要矛盾。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社会主义的因素又与非社会主义的因素存在着斗争,但是社会主义的因素起着决定作用,由于社会主义的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有利的国际形势,就决定了它将不断增长并取得最后的胜利。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在充分利用原有工业潜力和进行新的工业建设的同时,必须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第二,土地改革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四章_课堂笔记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四章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课堂笔记 知识点掌握: 受弯构件是土木工程中用得最普遍的构件。 与构件计算轴线垂直的截面称为正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就是满足要求:M≤Mu。这里M为受弯构件正截面的设计弯矩,Mu为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是由正截面上的材料所产生的抗力,其计算及应用是本章的中心问题。 主要内容 受弯构件的一般构造要求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理论 单筋矩形戴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T形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学习要求 1.深入理解适筋梁的三个受力阶段,配筋率对梁正截面破坏形态的影响及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的截面应力计算图形。 2.熟练掌握单筋矩形、双筋矩形和T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设计和复核的握法,包括适用条件的验算。 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 1.适筋梁的受力阶段,配筋率对正截面破坏形态的影响及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的截面应力计算图形。 2.单筋矩形、双筋矩形和T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的计算。 本章的难点: 重点1也是本章的难点。 一、受弯构件的一般构造 (一)受弯构件常见截面形式 结构中常用的梁、板是典型的受弯构件: 受弯构件的常见截面形式的有矩形、T形、工字形、箱形、预制板常见的有空心板、槽型板等;为施工方便和结构整体性,也可采用预制和现浇结合,形成叠合梁和叠合板。 (二)受弯构件的截面尺寸 为统一模板尺寸,方便施工,宜按下述采用: 截面宽度b=120, 150 , 180、200、220、250、300以上级差为50mm。 截面高度h=250, 300,…、750、800mm,每次级差为50mm,800mm以上级差为100mm。 板的厚度与使用要求有关,板厚以10mm为模数。但板的厚度不应过小。 (三)受弯构件材料选择与一般构造 1.受弯构件的混凝土等级 提高砼等级对增大正截面承载力的作用不显著。 受弯构件常用的混凝土等级是C20~C40。 2.受弯构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纵向受力钢筋的外表面到截面边缘的最小垂直距离,称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用c表示。 3.受弯构件的钢筋强度等级和直径 梁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HRB400 ,HRB335;常用直径为12mm~25mm。 板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HRB:400、 HRB335、HRB235;常用直径为6mm~12mm。 设计中若采用两种不同直径的钢筋,钢筋直径相差至少2mm,以便在施工中能用肉眼识别。 (四)梁的一般构造要求 矩形截面梁h/b一般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