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蜜蜂》课堂实录
2020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 【共两套精致说课稿】
14《蜜蜂》说课稿一、说教材《蜜蜂》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课文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布尔。
他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二、说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理解无论、实验、纸袋等课文重要词语。
2、阅读课文,知道法布尔是通过怎样的实验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
3、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实验的过程,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从而感受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介绍实验过程的方法同时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既是课文的重点,又是课文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1、谈话激趣法在学生交流所搜集信息的基础上,我适时谈话激趣拨动学生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在课堂中,我会利用精炼的语言,或指导,或点拨,或解疑,或释惑,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2、体验教学法让学生走进课文,体验文中人物的情绪变化,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
3、读书指导法:在课堂教学中,我将通过“初读、精读、赏读、活读”等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上几个来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五、说教学过程(一)、读写词句、复习导入1、请同学们开火车读词语。
2、听写句子: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听写课文重要句子,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又使学生的语言得到积累。
】(二)、默读课文,粗知大意1、法布尔的试验,过程是怎样的?结果是什么?通过试验下了什么结论?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写试验的过程,哪些地方写试验的结果,哪些地方写了作者的结论。
(学生默读课文,读后交流,课文第2自然段写试验的过程,第3-5自然段写试验的结果,末尾一段写作者下了结论。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蜜蜂》教案
1.课件出示:蜜、蜂等12个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自己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2.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跟随老师书空,注意笔顺。
3.指导书写。
(1)每个字在书写之前先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得美观。
(2)实验是如何进行的?
预设: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
(3)为什么要抓自己家的蜜蜂,还做记号呢?
预设:
捉自己家的蜜蜂——便于观察
给蜜蜂做记号——便于区分
(4)为什么走了四公里才放,还叫小女儿等在蜂窝旁?
加强文本阅读,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片段教学是中年级的重点,因此,此处重点抓住实验过程中的几个片段,尤其是准备阶段,可以看出作者考虑的周密、实验的严谨,另外,结尾抓住“我无法解释”这一严谨的表达,更突出了作者求实的工作作风,而在学习结论时联系前文,注重了文本的前后联系,这也是在教学生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多角度呈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这样前后联系,使教学过程浑然一体,也深化了学生的认知。
预设:法布尔做实验。
(4)朗读课文,围绕着实验,把课文划分为三部分,试着说一说你的意见。
预设:
第一部分(1):作者想做实验的原因。
第二部分(2—7):实验的经过和结果。
第二部分(8):实验得出的结论。
4.课文解读:
(1)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
预设: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实验。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蜜蜂》教案(含两课时》
第8自然段:主要写实验得出的结论。
4.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指生读文,说说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学习关联词语“无论……总……”,练习用关联词语说话。
(3)深入理解:抓住“听说”“实验”谈一谈体会到了什么。先品析词语,再谈体会。
(听说:没有亲见,说明听说的不一定真实可靠。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表现作者求实的态度以及用词的严谨。)
①指生朗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省去其中的一些做法行不行?为什么?
(做记号,这是为了辨认哪些是“我”放的蜜蜂;走了四公里路,这是为了让实验更有说服力,减少偶然性;让小女儿在蜂窝旁等,这是为了记录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②从中你感受到作者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做事细致:给蜜蜂做记号,走出四公里路。科学严谨:让小女儿记录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结合前文还能发现作者是个爱思考的人,而且不轻信,不盲从。)
(3)教师板书示范“辨”“跨”“检”“途”的书写,学生练习。
4.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三、自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做了一个什么实验?
2.围绕这个实验,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用小标题概括。
(教师相机板书:想做实验 实验过程 得出结论)
3.师生共同梳理结构。
第1自然段:交代了作者想做实验的目的。
③出示重点语句:“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学生自读,说说蜜蜂遇到了哪些困难。从“大概”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困难:A.刮起了狂风,飞行遇到了阻力;B.难以辨认回家的方向;C.路途遥远,四公里路。)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蜜蜂》教学设计
语文学科学导课堂课例研究《蜜蜂引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
表现了列宁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
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
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养蜂人的。
第四段讲了列宁找到了养蜂人。
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字。
正确读写“莫斯科、派人、附近、惊讶、谈天”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默读课文。
3.通过品读课文、抓重点词语、贴图、分角色朗读等方法,理解列宁是怎样一步步找到养蜂人的。
4.感悟列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学会遇到事情善观察、勤思考。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继续巩固运用掌握的识字方法练习自主识字。
2. 理解列宁找到养蜂人的过程,感悟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难点:理解“常常”和“往常”的区别,感悟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准备:1.花丛和蜜蜂、园子、小房子卡片2. 课件3. 生词卡片4. 秒表5.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资料袋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游戏:上课前我们轻松一下,做个游戏怎么样?大家会说绕口令吧?谁能说个简单的吗?谁再说一个?我也带来一个绕口令,这个有点儿长,自己先试试。
谁行?我用秒表给你计时,看看能用多长时间。
我也想练练,谁来给我计时?知道我为什们说得这么快吗?告诉你们,其实还真没有什么窍门,就是得多练习,熟能生巧。
课下大家多练练,过段时间咱们再来比比行吗?下面请大家拿出一只笔来,做好上课准备。
一、激趣导入1.激趣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小蜜蜂来了)你喜欢小蜜蜂吗?谁来说说你对蜜蜂的了解?评:就让我们跟着小蜜蜂走进一个有趣的故事。
2.板书并齐读课题:仔细看我板书课题。
注意引是本课的生字,大家跟我一块儿书空。
左边是一个“弓”,右边是一竖。
好,放开声音,齐读课题。
评:声音真洪亮。
二、课内感知1.接读课文: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4蜜蜂 》(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4蜜蜂》(教案)课程标准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本节课旨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应能:1.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感受作者观察、思考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
3. 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材分析《蜜蜂》是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介绍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做的一项实验,目的是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
教材编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对自然现象充满兴趣,但缺乏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探究能力。
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1.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课文,积累有关蜜蜂的词汇和句子,学习科学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作者的实验过程和结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3.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尝试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式进行简单的科普文章创作。
4.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蜜蜂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什么。
(3)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能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2)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实验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2020新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14 蜜蜂(教案+反思+课时练习及答案)
14 蜜蜂教学导航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课堂小结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 跨进包括查看的确沿途陌生
2.蜜蜂山峰辨认辩论阻力小组检查捡起
3.(1)那二十只左右被闷.(mēn)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sàn),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2)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jī)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3)尽.(jǐn)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第二课时
1. (1)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2)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3)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2.(5)(3)(1)(2)(4)。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14《蜜蜂》教案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加强词句训练、重视朗读指导和训练,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要充分体现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力争优化教学过程,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4.这个试验告诉了我们什么?从作者身上你学到了什么?(串珠问题4)
这个试验告诉了我们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但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作者无法解释的本能。从作者身上我学到了遇到事情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不轻信、不盲从,要具有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课文主旨:本文通过写“我”验证蜜蜂有无辨认方向能力的经过,验证了蜜蜂特有的本能,表现了“我”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也告诉了我们凡事要多动脑筋、勤于实践,“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举例
研究目的:夏初鼻炎发病率高与椿树开花有关吗?
实验过程:
1.提前找到10个每年夏初鼻炎发作的同学或老师;
2.夏初(5月20日——6月20日)椿树开花时,每天去调查这10人的表现,并记录;
3.分析记录的数据,看看结果。
试验结论:夏初鼻炎发病率高与椿树开花有密切的关系,但也不是唯一的原因。
五、小组合作争第一
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实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过程大体是在自家花园蜜蜂窝内捉20只蜜蜂,在背上做了记号,叫小女儿守在窝边,“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飞蜜蜂。然后写“我”途中观察和猜测以及试验的结果。结果第二天有18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先后准确无误的回到了家;最后写结论:“我”尚无法理解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4.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三下语文14蜜蜂优秀教学设计精品合集-微课教案合集
14蜜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概、阻、括”等八个字,会写“蜜、蜂”等12个字,会写“听说、辨认”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教学重难点:体会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播放《勤劳的小蜜蜂》歌曲。
2、老师还把小蜜蜂请到了我们的教室呢!(师在黑板贴小蜜蜂图片),板书课题。
师:因为蜜蜂师昆虫,所以“蜜蜂”两个字都有“虫”字旁。
3、师:你知道有关蜜蜂的哪些知识?4、简介法布尔。
二、自由朗读课文。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昆虫的世界,走进蜜蜂的世界。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投影出示朗读要求)师大屏幕出示生词。
齐读、点生读、开小火车读等多种形式朗读。
三、学习课文。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板书:听说)2、让学生找出第一自然段中关联词,并用“不是----而是----"说话3、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体会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求实、认真)4、那么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5、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吗?同桌互相交流!(板书: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6、体会“几乎”、“大概”等词语的意思。
7、去掉这两个词,比较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8、放飞了蜜蜂后,“我”有怎样的推测?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同桌讨论)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9、作者的推测对不对?从哪里看出来的?(生: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 --- )10、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生:高兴、激动)师:请同学们带着高兴、激动的语气读一读这个句子。
11、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为什么?12、那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请大家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蜜蜂课堂实录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蜜蜂课堂实录第一课时老师:你是否注意过鲜花的开放,是否注意过蜜蜂的纷飞,唐代著名诗人罗隐,在他的《咏蜂》里写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蜜蜂》。
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提出哪一些问题学生:自由回答老师:今天咱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提出了一个关于蜜蜂的什么问题,让我们读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自读课文,把有关的语句画来来。
学生:(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老师:你在哪里找到答案的学生:(第一自然段)老师:谁能来读一下第一自然段哦,读了这里,我知道了作者的实验原因,是学生:(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老师:听说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作者没有迷信盲从人家的结论,而是自己要动手实际做一下试验,你们有兴趣跟着作者一起去做这个试验吗文中找找相关的语句,并用横线画出来。
老师:看看试验共分了几个步骤,标上序号,小组讨论一下。
老师:谁来当当小解说员,把试验步骤说给同位听听。
(1)、在自己家花园里捉来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2)、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3)、在两里远的地方放飞(4)、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老师: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1)、在自己家花园里捉来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便于观察(2)、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抛弃的(3)、在两里远的地方放飞证实蜜蜂是否认识回家的路(4)、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了解蜜蜂飞回来的时间老师:从这些做法你,你感受到作者是个怎么样的人学生:(考虑周到、思想周密、思考全面)老师:蜜蜂被放出来后,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蜜蜂四面飞散,好象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
)老师:真的触到地面了吗学生:(没有,从几乎可以看出来。
)老师:作者的用词非常严谨啊,一个几乎,就把蜜蜂将触未触的在风中飞行的艰难情况描绘出来拉。
那么这里,你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学生:(担心的,着急的,怜爱的。
)老师:不仅仅我们观察到了蜜蜂飞行的困难,作者也看到了,并且进行了怎么样的思考学生:(我想,他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在回家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说课稿【第1篇】我说课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14课《蜜蜂》的第一课时,本课时的教学为本文的第二课时的学习奠定基础一、教材分析:《蜜蜂》作者是法国的生物学家法布尔,课文以第一人称写了他为了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做的一个试验,最后发现20只蜜蜂有17只都准确无误地飞回了家,这靠的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实验过程介绍得十分清楚,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二、说教学目标: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弄清试验过程三、说教学重难点:我把本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定为:扫清生字障碍,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了解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的试验是怎么做的四、说教法:本课时我想这样来教:1.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2.先扶后放,教给学生学习方法;3.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性评价,激励孩子自主合作,自主探究;4.通过朗读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五、说教学流程本节课,我是采用以下的步骤进行教学法的:复习导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再读课文,理清脉络——生字书写难点指导——课后探究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1.我们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2.导入揭题,简介作者二、初读课文1.播放情景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自由读课文,至少两遍第一遍:找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确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读准、读通3.学习生字4.分段指读课文,读对,读通,读顺三、细读课文1.明确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2.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4.用自己的话将试验的过程说一说四、指导写字1.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2.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中,有“论、试、证、误”四个字都是言字旁,一起出示,引导学生观察规律,形声字,左形右声,左窄右宽“途、超”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捺划的指导“袋”是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的右下角没有小撇五、课后思考探究作者的试验是怎么做的试验结果怎样呢板书设计:14、蜜蜂捉自家蜜蜂——做上记号——放进纸袋——走两里多路——女儿记时等候大家晚上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14课《蜜蜂》。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4.蜜蜂》表格式教学设计+备课素材+课后作业(含答案)
14.蜜蜂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会认本课“概、阻”等8个字,会写“蜜、蜂”等12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 学习默读课文,感受说明时语言运用的准确,并能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1. 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来理解课 文,体验情感。
2. 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重点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2. 感受说明时语言运用的准确,并能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课时2课时【课时目标】1. 会认本课“概、阻”等8个字,会写“蜜、蜂”等12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蜜蜂辨别方向的能力。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2)出示放大的蜜蜂彩图。
提问:谁能介绍 一下有关蜜蜂的情况?(蜜蜂不仅采蜜,而且采集花粉。
它的 脚就是它的好帮手;蜂在采集花蜜时,对花朵是有选择性的。
它的采摘对象是盛开的花朵,因为此时花蜜或分泌物的含量是【设计意图:出示图片,调 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比较丰富的;工蜂是辛勤的劳动者,在短暂而又忙碌的一生中,它不仅养育了幼蜂,照顾了蜂王、雄峰,更为人类献上了甘甜的蜂蜜。
蜜蜂具有很强辨别方向的能力)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蜜蜂的辨别方向有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14蜜蜂)。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问题:(课件出示3)本文是怎样介绍蜜蜂的辨别方向的能力的?作者是怎样验证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的?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三年级下语文第14课《蜜蜂》课时练习(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14蜜蜂一、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
1.听说mì fēng()有biàn rèn()方向的能力。
2.没等我kuà jìn()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
二、在下面句子括号里恰当的词语上打“√”。
1.蜜蜂飞得很低,(几乎似乎)要触到地面。
2.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肯定可能)找不到家了。
3.我放蜜蜂的(日期时候)是将近两点钟。
三、对“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这句话的意思概括准确的是()A.我推测蜜蜂找到家了。
B.蜜蜂肯定找不到家了。
C.我推测蜜蜂找不到家了。
D.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四、下面把句子“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改写正确的一项是()。
A.它们飞得这么低,不能看到遥远的家。
B.它们飞得这么低,能看到遥远的家。
C.它们飞得这么低,不能不看到遥远的家。
D.它们飞得这么低,一定能看到遥远的家。
五、照样子,写句子。
1.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总.可以回到原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___________,总________________。
2.蜜蜂靠的不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尽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课内选段,回答问题。
第二天我(验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谜)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小学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蜜蜂 说课稿
小学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蜜蜂》说课稿《蜜蜂》是三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我的说课将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说教材内容,二是说课程标准,三说教法,四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我讲的这节课是第十四课《蜜蜂》,课文的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布尔。
他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
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实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
过程大体是在自家花园蜜蜂窝内捉 20只蜜蜂,在背上做了记号,叫小女儿守在窝边,“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飞蜜蜂。
然后写“我”途中观察和猜测以及试验的结果。
结果第二天有 17 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先后准确无误的回到了家;最后写结论:“我”尚无法理解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所以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阅读课文,知道法布尔是通过怎样的实验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
3.在读课文的同时,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二、说课程标准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初步具有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而课前,我让学生多渠道收集有关蜜蜂的资料,这既为上课做好了准备,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新课标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要求课堂与生活进行有效的整合,因而,在本课的教学中,和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那种认真观察、用心思考、对待科学严肃、实事求是的作风。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教学设计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教学设计推荐(3)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的进行点与数的配对。
2.知道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收获,愿意向小蜜蜂学习,做爱劳动的好宝宝。
教学准备1.教学内容相关ppt。
2.大底板两张,小蜂蜜胸贴、密封罐纸板与蜂蜜块纸板若干。
教学重点与难点能根据实物的数量和相应数量的实物进行匹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活动过程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一音乐导入、欣赏画面,导入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随音乐跳舞,进入情境。
2、师: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小蜜蜂吗?3、提问:小蜜蜂们在做什么呢?4、师:采蜜是坟场辛苦的工作,小蜜蜂真勤劳。
你们愿意做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吗?幼儿认真思考回忆,自由讨论并积极回答,大胆发表自己对小蜜蜂的认识。
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活动,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到蜜蜂是勤劳的小动物,并以情境的展开,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情境学习,初步了解小蜜蜂采蜜的规律。
1、出示画面,提问:花蜜在哪里?2、师:每一只小蜜蜂喜欢采的花蜜,各不相同,我这只小蜜蜂呀,喜欢数字3的花蜜,我要去采花蜜了,采了一份有3朵小花的蜂蜜,再采一份有数字3的花蜜。
4、教师示范采蜜。
5、请个别幼儿示范采蜜。
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寻找花蜜的位置。
幼儿观察小蜜蜂的花筒上有什么。
幼儿根据老师的提问,认真思考,积极猜测。
幼儿认真观看教师示范。
通过画面的展示,让幼儿寻找出细节,发现小蜜蜂采蜜的规律。
小蜜蜂的花筒上图案的数量,与采蜜蜂蜜的数量,应相对应相同。
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的示范,帮助孩子们知道采蜜的正确方法。
请个别幼儿的上台示范,激发幼儿的自我表现欲望,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三、幼儿操作,进行实物数量与相应实物数量的匹配。
1、师:小蜜蜂,辛勤的采着花蜜,酿出了一罐罐香甜的蜂蜜,真棒!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做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吗?2、提出要求:先观察自己的蜂蜜罐上的给出的数量,思考过后进行采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蜜蜂》课堂实录
师:你是否注意过鲜花的开放,是否注意过蜜蜂的纷飞,唐代著名诗人罗隐,在他的《咏蜂》里写“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蜜蜂》。
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生:自由回答
师:今天咱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提出了一个关于蜜蜂的什么问题,让我们读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自读课文,把有关的语句画来来。
生:(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师:你在哪里找到答案的?
生:(第一自然段)
师:谁能来读一下第一自然段?
哦,读了这里,我知道了作者的实验原因,是?
生:(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师:听说?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作者没有迷信盲从人家的结论,而是自己要动手实际做一下试验,你们有兴趣跟着作者一起去做这个试验吗?
文中找找相关的语句,并用横线画出来。
师:看看试验共分了几个步骤,标上序号,小组讨论一下。
师:谁来当当小解说员,把试验步骤说给同位听听。
(1)在自己家草料棚里捉来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
(2)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
(3)在四公里远的地方放飞
(4)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
师: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1)在自己家草料棚里捉来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便于观察(2)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抛弃的
(3)在四公里远的地方放飞——证实蜜蜂是否认识回家的路
(4)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了解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师:从这些做法你,你感受到作者是个怎么样的人?
生:(考虑周到、思想周密、思考全面)
师:蜜蜂被放出来后,你看到了什么?
生:(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
)
师:真的触到地面了吗?
生:(没有,从几乎可以看出来。
)
师:作者的用词非常严谨啊,一个几乎,就把蜜蜂将触未触的在风中飞行的艰难情况描绘出来拉。
那么这里,你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生:(担心的,着急的,怜爱的。
)
师:不仅仅我们观察到了蜜蜂飞行的困难,作者也看到了,并且进行了怎样的思考?
生:(我想,他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在回家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
师:为什么我这样推测呢?结合作者的试验过程以及试验后观察到的现象找找我推测的依据。
生:(远,闷在袋子里,起风)
师:放飞蜜蜂后,作者进行了一连串的想象和推测,你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善于思考,善于观察的人。
)
师:仅仅会观察生活的人,如果不肯动脑筋,那么他永远不会进步,而只会思考的人,不去从实际出发,那么就只能闭门造车,而我们的作者就是一个懂得把观察和思考相结合的人。
读课文的3到4自然段,找找还有哪些段落,写了作者面对蜜蜂,引发的种种思考?
生:(我放飞蜜蜂的时候是将近两点钟,也就是说,在大约三刻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四公里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在什么情况下,作者进行了这样的思考?
生:(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
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
师:哇,居然小蜜蜂比他回来的还要快,真厉害,听到这个消息时,你是什么心情?
生:(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心情)
师:那么就请你带着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心情,读读三四自
然段。
师:蜜蜂仅仅飞回来两只吗?
生:(不是,第二天,我发现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
师:看到归巢的蜜蜂,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生:(尽管他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
师:通过这样的赞叹,更萌发了作者对蜜蜂怎样的情感。
生:(喜爱)
师:当二十只左右的蜜蜂里,至少有十五只蜜蜂飞回蜂巢时,作者做出了结论,你找到揭示试验结果的段落了吗?
生:(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师:作者到最后给我们一个确切的答案了吗?
生:(没有,而是给我们一个“无法解释”这样的模糊答案呢。
)
师:为什么这样认为呢?结合当时的“我”的推测想想。
生:(因为前面写着‘我’把蜜蜂装在纸袋里,走了四公里路才放出来的。
就是说蜜蜂根本没有看到我走过的路,可它还是回来了,说明它回来不是靠记忆力。
而是它本身就具有的一种辨别方向的能力吧。
)师:非常好,作者确实也没有搞明白原因,体现出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态度。
师:同学们,究竟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呢?你是怎样推断出来的?”
生:(我觉得蜜蜂是有辨别方向的能力的,我是从作者的试验结果推
断出来的,因为‘我’带出去的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准确无误的回到了家。
)
师:是呀,只有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才会有所发现。
学习也应该这样。
可还有几只没有飞回来,它们去了哪里呢,真的是迷路了吗?请大家静静地思考,也可以和同学探讨一下。
生:(我认为那几只蜜蜂没有迷路,它们可能是看到了更多的蜜源,在那里安了新家,不想回来了。
)
生:(我觉得它们会回来的,因为课文中只是说第二天发现了十五只,他没有提后来几天的情况,也许第三天或者第四天它们回来了。
)生:(我觉得那几只蜜蜂不是迷了路,因为我在课后的资料袋中了解到,蜜蜂会用舞蹈和同伴交流,可能它们又交了一些新朋友,去了别的地方。
)
师:那能因为几只没有回来,而否定试验结果,说蜜蜂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吗?
生:(我认为即使那几只蜜蜂没有回来,也可以证明蜜蜂是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毕竟至少有十五只回来了,如果它们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能回来这么多吗?那几只肯定是出什么意外了。
)
师:最终我们有了肯定的答案,就是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到底靠的是什么,请同学们下课收集资料,多多学习,去生活种寻找答案吧。